中國古代的藏書樓——南三閣北四閣與天一閣


南三閣和北四閣,合稱四部七閣,是清代最著名的官方藏書閣。自乾隆四十六年四庫全書陸續編輯完成,朝廷總共抄錄正本7部,分別貯藏在七處官方藏書樓中,即:故宮文淵閣、奉天文溯閣、圓明園文源閣、熱河避暑山莊文津閣、揚州大觀堂文匯閣、鎮江金山寺文宗閣、杭州聖因寺文瀾閣。其中前四閣稱為內廷四閣,即北四閣,其禁衛森嚴,而後三閣為南三閣,因「念江、浙人文淵藪,其間好古力學之士,願讀中秘書者必眾」,准許對本省士子開放,又稱為江浙三閣。除四庫全書外,閣藏的另一重要書籍是康熙年間的古今圖書集成。

七閣四庫書頁都是直行紅格,名為「朱絲欄」,每半頁八行,行二十一字。字體為清初流行的館閣體,清秀悅目。書的裝幀是絹麵包背裝,用不同的顏色區分四部。但是相比之下,南三閣的藏書規格比北四閣略低。比較如下:

1. 用紙:北四閣用的是上等開花榜紙;南三閣用的是白太史連紙。
2. 書品:南三閣比北四閣略小。
3. 校勘:北四閣優於南三閣。
4. 用印:北四閣成書較早,首頁用閣印(如文淵閣寶),南三閣成書較晚,首頁用「古稀天子之寶」。七閣尾頁均用「乾隆御覽之寶」。


七閣與閣藏四庫的情況如下:

文淵閣:七閣體制均仿寧波天一閣建造,佈局為上層一間,下層六間,以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說,意在防火(七閣中有六閣名稱傍水而立,也是此意)。因此故宮文淵閣也依此建造。但是由於故宮宮房多為奇數,因此為求美觀,下層六間中,西側的一間建造格外窄小,形如半間。故宮房間9999間半的來歷,就源於此。
文淵閣所藏四部是七閣中最為完整的原始抄本,1948年運往台灣,現存台北故宮博物院。20世紀80年代,台灣商務印書館據此出版影印版四庫全書。

文溯閣:位於瀋陽故宮。文溯閣本四庫經歷最為曲折:1914年袁世凱登基,文溯閣本四庫被運往北京,1922年,遜清皇室迫於經濟壓力,擬將該本以120 萬元價格出售給日本,多虧當時北大教授沈兼士先生多方奔走呼籲,保留了文溯閣本四庫。1925年,在張學良、楊宇霆、章士釗等人的促成下,文溯閣本回歸故里。後東北淪陷,該本被偽滿國立圖書館封存,直至東北解放。1950-1954年朝鮮戰爭期間,出於安全起見,文溯閣本輾轉於東北訥河、北安等地, 1966年中蘇全面斷交,該書又被轉移到蘭州。甘肅省圖書館戰備書庫特別修建了藏書樓,將文溯閣本保存至今。現在,很多瀋陽文化界人士仍舊在為文溯閣本回歸故里奔走努力。

文源閣:位於京郊圓明園內,1860年書、閣同毀於英法聯軍。

文津閣:位於承德避暑山莊,文津閣版四庫1915年運往北京,現存北京圖書館,與《敦煌遺書》《趙城金藏》《永樂大典》並稱為國圖四大鎮館之寶。文津閣本在北四閣中成書最晚,其間四庫全書若有補正,都由文津閣體現出來。另外乾隆在避暑山莊休閒時,取來文津閣本四庫閱覽,曾經在不經意中兩次發現訛誤,因此四庫全書兩次全面的校對複查都是由文津閣版四庫引起的。最近,大陸商務印書館出版了文津閣版的四庫全書影印版,可與台灣文淵閣版相互補充。

文匯閣:位於揚州,咸豐三年(1853)清軍與太平軍作戰時毀於戰火。

文宗閣:位於鎮江,亦於1853年毀於兵燹。

文瀾閣:位於杭州孤山南麓,1861年太平軍攻克杭州,書閣毀於戰火,後於光緒六年(1880)重建。藏書散落,後由杭州藏書家收購回8000餘冊(全書 36000冊),後又陸續抄錄補充。餘下的部分根據現存北京的文津閣版補齊。因此說原稿的四庫全書僅存三部半,現存浙江圖書館的文瀾閣版四庫全書算是南三閣中碩果僅存的。

無論是南三閣還是北四閣,他們的建築體制都是仿造的寧波私人藏書樓天一閣的體制而建。中國的私人藏書初始興盛於宋代,明清江南私家藏書特盛,明朝末年江蘇常熟有三大藏書家:趙琦美的脈望館,錢謙益的絳雲樓和毛晉的汲古閣。清代更湧現出一大批私人藏書家如:北方的藏書家著名的有北京翁方綱的「三萬卷樓」、滿族昌齡的「謙益堂」、蒙族法式善的「梧門書屋」等。晚清有四大藏書樓:山東聊城楊以增的「海源閣」,江蘇常熟瞿紹基的「鐵琴銅劍樓」浙江歸安陸心源的「皕宋樓」,浙江杭州丁丙的「八千卷樓」。海源閣盛時藏書達208300多卷。清末編定書目,其中善本書計469種,11000多卷。皕宋樓藏書為天一閣的兩倍,其中宋、元刻本多達600條種。可惜全部藏書於1907年被日本人購去,至今藏於日本東京靜嘉堂文庫。這其中最有名的當屬寧波天一閣。

天一閣本是明朝兵部右侍郎范欽的藏書樓,建於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1566)。范欽生前藏書7萬餘卷,而且分類嚴謹,管理良善。後來乾隆在編修四庫全書時『范欽八世孫范懋柱進呈68種珍貴古籍。乾隆專門為此賦詩:「四庫廣收羅,懋柱出珍藏」。為表獎掖,乾隆還賜《古今圖書集成》於天一閣,並諭昭天下:「藏書家頗多,而必以浙之范氏天一閣為巨擎」。更下令七閣均仿照天一閣樣式建造。從此天一閣之名大盛。歷史上天一閣管理極為嚴格,極少有文人獲准登閣閱覽。第一個登閣的外姓文人是大儒黃宗羲,他不僅寫下了《天一閣藏書記》,而且幫助天一閣編寫了《天一閣書目》。此後少有的幾位有幸登閣的文人,俱是揚名後世的名士,他們大多為天一閣的發展做出了貢獻。現在,這裡是天一閣博物館,藏書達30萬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