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世譜

中山世譜首巻

《中山世譜》序

孤聞夏后殷周垂裳蒞治而天下稱頌;及其衰也,悖天作弊而萬民生怨,皆自爲也,豈必謂之曰天也哉!書曰:「后克艱厥后,臣克艱厥臣。」詩曰:「畏天之威,于時保之,其肻微矣。」惟我國自天孫氏啓宇以來,一興一廢,安危不一。成化年間,我始祖以御鎖側官恭承天命,創業垂統。境內三府三十六島,一視同仁,靡間遐邇;自爾以來,明良協力,慎守基業,戰兢弗懈。迨夫皇清定鼎,文教益明,良臣賢士愈篤忠勤。爰得萬機之暇,纂修國譜,以成全部。昭穆親踈,足以遡之;興廢善惡,足以考之。矧俾後世披譜而觀者,竦然存儆戒之心,油然興忠孝之道。此承邦家之大鑑也。古人曰:「與治同道,罔不興;與亂同事,罔不亡。」盖此一言至矣盡矣。尚其仰體。雍正三年二月上旬書。

紫金大夫加授法司品銜,現任國師臣蔡溫謹啓:臣溫讀麟經而知一王之義,讀詩書而知制作之難。夫禹湯文武,則創業垂統之大聖也。然風化百年而後成,制作累世而後備,盖制作若斯之難也。維我國初,天孫氏以無爲闢治,而姓名事功莫可稽考者,以載記未備之故也。自舜天踐祚而來,國俗革變,政法寢具。迄我始祖金丸王,承天命登大位,集前王之大成,創萬世之鴻業。禮樂政刑,教化之治,燦然大興。而教諸前代規模,則天壤懸隔,猗歟休矣。傳至質王,恭逢皇清定鼎,文明益開。卒以歷代事功及祖德宗功,昭穆親踈之非輕,特命按司向象賢,始用國字,著《中山世鑑》一部。然前代紀籍頗致湮沒,家賢深爲之嘆。既而貞王嗣立,斯文大明如中天。仍命總宗正尚弘德等,改以漢字,重修《世鑑》,顏曰《中山世譜》。時臣溫之父紫金大夫臣蔡鐸,奉命手修《世譜》,亦以前代難考而嘆焉。方今恭遇聖上殿下修德崇道,百度悉舉。康熙己亥,受封之時,臣溫在冊封使徐公處獲琉球沿革志及使錄等書。委曲讀之,始知象賢所著《世鑑》果有誤差,兼多缺闕,宣非前籍湮沒之所致也哉。臣溫奉命改修是譜。盖是譜也,纘前謨,光後緒,而垂鑒于萬世,誠非臣溫樗材之所及;然而今不正焉,則前代履歷之事,其何以得明之!爰以其所獲之書,與夫本國之記傳,及隋唐宋元之史,博採旁搜,互致參考;昔之所誤,今始正之;昔之所缺,今始補之,以成全部。繇是我琉球國,自天孫氏啓宇以來,世統興廢,政治美惡,及昭穆親踈之屬,燦然足遡,昭然足稽,而譜事全備矣。於戲!西周之有天下也,文武以大聖創業,成康以大賢承統。然後始稱咸正罔缺,蓋制作若斯之難也。伏願居今稽古,綜千聖之心以爲心;修己治人,集百王之善以爲善。而政治之美,麟趾之祥,與天地俱垂矣。臣溫編輯告成,儘繕呈覽,伏乞上鑒俯賜察奪。爲此具啓以聞。

雍正三年二月 日

凢例十條

一 世者,國王父子兄弟相傳之次;統者,有統無統之別也。今悉定圖,而世統自明,使讀者披圖而昭穆易考。故以冠諸巻之首。

一 天孫氏二十五紀相繼治國,凢歷二萬七千餘年。但記籍未備,而姓名事功無從考求。故歷代總圖中止書二十五紀,是闕疑存信之義也。

一 歷代總圖中,有登中山王位而繼大統者,皆大書之;其或篡位、或裂土稱王,而非中山王統者,附細書之,以便稽考。此所尊大統之義也。

一 自天孫氏至于當今,一系相統者,見琉球一王之義也。然前代諸王,或傳子,或傳賢,其系不一。故天孫氏、舜天王、英祖王、察度王、尚思紹王,及當今萬世之統,各分家系,而明夫親踈之所係也。

一 世統圖中,稱王抬頭一字者,以其即位也;書姓不抬頭者,以其未即位也;不書姓者,以其爲翁主也。

一 譜中獨載庶子,而諸孫不載者,以諸孫改用向氏,而各有家譜之故也,是亦尊卑之分定,而君臣之義明矣。

一 前代興廢因,及所行之善惡,至于後世,必有論焉者,皆指之曰:某也正,某也邪,某也賢,某也肖。雖世歷百年,而其所行者,難免乎後世公論。此則所論之所作也,而儆戒之義存矣。

一 總論者,自天孫氏至于當今,大畧紀年紀事,使讀者易考焉。然天孫氏以下至于尚德,名曰「歷代總紀」;當今之紀,名曰「中山萬世紀」者,是亦踈古親今之義也。

一 附紀者,紀即位以前之事也;紀者,紀即位以後之事也。是編則國統之興廢、在位之短修、及政事之善惡,莫不悉紀。俾後世有披世譜而存勸徵之心者,皆在乎是編矣。

一遺老說傳者,傳以空言,說以巧言,其間變異無常,虛實難辨。若以係倫道者輕許載之,萬有一差,則瀆冒先王,其罪非輕。況凣人之情,以公卿之裔爲榮,以布衣之裔爲辱。若一以遺說許之,則人人貪榮。以虛爲實,以詐爲信,而譜法必主弊矣。故如先王父母兄弟,及妃妻子女之屬,止遵舊譜以紀之。其非有典籍昭然而足稽考焉者,不敢詐以遺說瀆之,是誠重倫闕疑之義也。

附往昔之制,諸郡諸村,多置按司治之。由是諸按司各據兵柄,爭雄好戰,興亡不常。今日布衣,明日稱按司;今日按司,明日卻無跡。況復昔俗無有姓氏諱號,人異而名同者,不可勝數。上自王子,下至庶人,無不皆然,是虛實之所以難辨也。故雖公卿之家,而父母不詳者甚眾,唯可爲之嘆而已。

當官姓氏

* 國相
o 尚徹 北谷王子朝騎
* 法司
o 馬獻圖 浦添親方良意
o 向和聲 西平親方朝敘
o 毛承詔 摩文仁親方安政
* 總宗正
o 尚盛 越來王子朝慶
o 向文明 玉川按司朝雄
o 毛光弼 具志頭親方安亮
* 纂修司
o 蔡溫 末吉親方文若

順治庚寅始編番字世鑑當官姓氏

* 國相
o 尚盛 金武王子朝貞
o 法司
o 馬加美 大里親方良安
o 章邦彥 宜野灣親方正成
o 向錫類 國頭親方朝季
* 纂修司
o 向象賢 羽地按司朝秀

康熙辛巳重修漢字世譜當官姓氏

* 國相
o 尚弘才 北谷王子朝愛
* 法司
o 向世俊 仲田親方朝重
o 馬廷噐 幸地親方良象
o 毛天相 池城親方安傳
* 總宗正
o 尚弘德 東風平王子朝春
o 向和禮 伊江按司朝嘉
o 傅崇道 田崎親方厚清
* 纂修司
o 蔡鐸 志多伯親方聲亭

《中山世鑑》原序

粵琉球國中山王尚圓公七世嫡孫時王尚質公,聰明睿知,纘承太祖君鴻基以來,孳孳圖治。恆慮任君師治教之重,萬機之暇,命攝政金武王子朝貞,三法司大里良安、宜野灣正成、國頭朝季,會博古舊僚,取其議論格言,以使臣象賢撰自古所無之世系圖矣。以「世鑑」名之者,非無所由。殷以夏爲鑑,周以殷爲鑑。詩曰:「殷鑑不遠,在夏后世。後世之君臣,以是爲鑑。」庶幾亦有利哉!伏惟我君慮此,一則先王報本追遠之深意也,一則要使後世裔知萬殊之所以一本而已,可謂忠孝之至矣。然臣樗櫟之材,井蛙之見,文非半豹,字類塗鴉,固慚列於章縫。幸逢熙洽之時,謬忝校劘之任。今編輯已成,謹謄寫進呈。此惟不過使旁觀者掩口而竊笑而已。伏願當使腹笥五經、心貫萬古者損益之。故今臣不顧才拙與語之俚,稽顙頓首撰之,以達聖覽。順治七年,歲次庚寅。大呂吉旦,按司臣向象賢頓首謹撰。

《中山世譜》原序

自昔人君膺圖命世,必以仁孝爲本,此三皇五帝之所共由也。我先王尚質神明天縱,德業日新。于萬機之暇,念及祖宗之功德,將幾於湮沒爲憂。隨命向象賢以國字著《中山世鑑》一部,而祖功宗德,昭然可稽;仁孝之源,始開于斯焉。今國王道高五典,學深三墳。善繼先人之志,能貽後人之謀。特命尚弘德等,以漢文重修世鑑,顏曰《中山世譜》。於戲!風化百年而後成,制作累世而大備。豈不云乎丕顯哉文王謨,丕承哉武王烈,佑啓我後人,咸以正罔缺。夫文謨武烈,既顯且承;歷成及康,覲光揚烈。至穆王之世,始稱咸正罔缺,盖制作若斯之難也。國朝自舜天王開基,歷二百八十餘年;而我始祖尚圓王中興,明王更作,歷一百有七十餘年。而吾國王父子相繼而立,譜事始能咸備。而昭穆親踈燦然,一一可遡。仁孝之風與三代並隆矣。臣鐸等奉命來司厥職,敢言固陋無文,遵依《史記》、《通鑑》之例,編成全部,恭備上覽。伏願億萬斯年,國祚與天地同垂焉。昔康熙四十年,歲次辛乙。九月二十七日,紫金大夫、現任協理府總理司臣蔡鐸頓首謹撰。

琉球輿地名號會紀

三府五州三十五郡:俗叫府州曰方,又叫郡曰間切。

中頭中山府:五州首里、三平、等、那霸、泊。十一郡西原、浦添、宜野灣、北谷、讀谷山、越來、美里、中城、勝連、與那城、具志川是也。原有八郡,康熙年間分爲十一郡。

島尻南山府:十五郡真和志、南風原、東風平、大里、佐敷、知念、玉城、摩文仁、具志頭、喜屋武、真壁、高嶺、兼城、小祿、豐見城是也。原有十四郡,康熙年間分爲十五郡。

國頭北山府:九郡恩納、金武、久志、名護、羽地、本部、今歸仁、大宜味、國頭是也。原有五郡,康熙年間分爲九郡。

三十六島:

庇郎喇俗叫平良、姑李麻俗叫來間、烏噶彌俗叫大神、伊奇麻俗叫池間、面那俗叫水納、伊良保俗叫惠良部、達喇麻俗叫多良間。以上七島,總稱之曰宮古島。

又曰麻姑山、伊世佳奇俗叫石垣、姑彌俗叫古見、烏巴麻俗叫小濱、阿喇斯姑俗叫新城、達奇度奴俗叫武富、巴梯呂麻俗叫波照間、姑呂世麻俗叫黑島、巴度麻俗叫鳩間、由那姑尼俗叫與那國。以上九島,總稱之曰八重山。

又曰大平山、姑達佳俗叫久高、津奇奴俗叫津堅、巴麻俗叫濱比嘉、伊奇俗叫伊計、姑米俗叫久米、東馬齒山俗叫前慶良間、西馬齒俗叫西慶良間、度那奇俗叫渡名喜、阿姑尼俗叫栗國、椅世麻一曰椅山,俗叫伊江、葉壁俗叫伊平屋、硫磺島俗叫鳥島、度姑俗叫德島、由論俗叫與論、永良部俗同、由呂俗叫與呂、烏奇奴俗叫沖野、佳奇呂麻俗叫垣路間、烏世麻俗叫大島、奇界俗叫鬼界。

凣管轄之島,星羅碁布,環國如藩,皆隔海之地也。衣服容貌,自古至今,總受中山一統之制,而與他國不類。自明以來,中華人所稱琉球三山六六島者,即是也。


中山世譜巻一

歴代總紀

天地未分之初,混混沌沌,無有陰陽清濁之辨。既而大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變化,庶類繁顆。由是天地始爲天地,人物始爲人物。

時我琉球,闢在福州正東偏南三里許,而分野與楊州呉越同屬女牛。星紀之次,倶在丑宮。(福建:北極出地二十六度三分。偏度:去北極中線偏東四十六度三十分。琉球:北極出地二十六度二分三釐,偏度:去北極中線偏東五十四度。則琉球與福州東西相去八度三十分。推算徑直,海面一千七百里)

蓋我國開闢之初,海浪氾濫,不足居處。時有一男一女生于大荒際。男名志仁禮久,女名阿摩彌姑。運土石,植草木,用防海浪,而嶽森始矣。

嶽森既成,人物繁顆。然當時之俗,穴居野處。與物相友,無有价傷之心。歴年既久,人民機智,物始爲敵。於時復有一人,首出分郡類、定民居者,叫稱天帝子。天帝子生三男二女。長男爲天孫氏,國君始也;二男爲按司始;(按司,即如中朝諸侯之類)三男爲百姓始;長女爲君君之始;(君者,婦女掌神職者之稱也。君君者,令貴族婦女數十人,各掌神職,故合稱之曰君君。康煕之初,議減其數,而今有數職存焉)次女爲祝祝之始。(祝者,亦掌神職者之稱也。祝祝者,諸郡諸村,各有婦女掌神職者,故合稱之曰祝祝。至今尚存)而倫道始矣。于是天孫氏繼治之間,相厥山川,分爲三區:一曰中頭,即中山也;一曰國頭,即山北也;一曰島尻,即山南也。教民烹飪,而民利之;教民巣居,而民安之。方是時也,書契未興。望月虧盈,以紀時節;候草榮枯,以定年歳。澹泊無爲,而俗自化。然當時之民未知稼穡,逐捕禽獸以爲食,拾收菓實以爲飯。

歴年亦久。麥、粟、黍天然生于久高島;稻苗生于知念、玉城。始教民耕種,而農事興矣。(麥春熟,稻夏熟。是故舊制:國君毎年二月幸久高島,四月幸知念、玉城,親自致祭,以報皇天后土成物之徳也。康煕十二年癸丑,以道遠海阻之故,始改舊制,遣使代祭。著爲定規)繇是規模始興,民俗丕變。昔之皮草蔽體者,今始有巾裳;昔之巣居穴處者,今始有屋廬。亦暴海水爲鹽,木汁爲酢,釀米麪爲酒。(其味甚薄)而民習駸駸乎,非復前日之俗矣。(國俗至此,而爲一變。)

爰相厥地,始建城都于中山,名曰首里;次後畫野分郡,(俗呼郡曰間切)毎郡置按司,奉事于首里。而上下安矣。

當時風俗淳樸,民習端愨。有神出見,而詫遊者,國人呼之曰「君眞物」。(事神之俗,自此而始)夫諸神詫遊,必係婦女。故國人亦尊之曰:「女君」。神以婦人不二夫者爲尸降。則數著靈異,國有不良。神輒告王,指其人擒之,故國人竦然畏憚,不敢侮侵。其神不一,名亦不同。

烏富津加久羅神者,天神也。(此神所掌之職,今難考焉)儀來河内神者,海神也。(此神所掌之職。今難考焉)君手摩神者,天神也。(此神乃國君登位承統。即一代一次出見,祝國君萬歳之壽。二七日詫遊,至今相傳。御唄者,乃其時之詫宣也)新懸神者,海神也。(此神五年一次,或七年一次出見。凡人心志誠篤者之家,此神親自來格,祝壽延年;邪詭者之家,必不來格。亦人之行不善者,此神宣言,加刑罰。此亦二七日之詫遊也)荒神者,海神也。(此神三十年一次,或五十年一次。當世道衰微,不仁亂逆之徒,恣心衡行之時,神即出見,加刑罰。是懲悪勸善之神也。二七日詫遊,必于奥出見。故俗云奥之公事)浦巡神者,天神也。(此神亦國君一代一次出見。徧巡國土,而護衞國祚之神也)與那原公事者,兼陰陽之神也。(此神于聞得大君初詫之時作詫遊,亦二七日詫遊也。于與那原出見,故俗云與那原公事)月公事者,天神也。(此神毎月一次出見,護衞國祚。祝國君萬歳之壽。一日詫遊也)河内君眞物者,海神也。(此神春三月、夏六月、秋九月、冬十二月,一年四次出見。是亦護衞國運之神也。毎季七日詫遊,故俗曰七之公事)五穀神者,護衞五穀之神也。(節節出見)

當時之人,心志朴實,信之極深。《遺老傳》有云:「往昔之世,人心篤實,神常爲之護衞,有感必應。間有海寇來侵,則神輒化其米爲沙,其水爲鹹,或使寇賊爲盲唖。忽然颶風遽起,舟皆沈覆崩裂。至後世,人心機巧,臨祭懈怠。故護衞之神不復常見云爾。」(詫遊之俗傳,至尚豐王世尚有存焉)

蓋往昔之俗,以《隋書》及《遺老傳》而合參考之,則男女皆以白紵纒髪,從頂後盤繞至額。男人用鳥羽爲冠,裝以珠貝,飾以赤毛,形製不同;婦人以墨黥手爲文,以羅紋白布爲帽,其形正方。皆織樹皮并雜色紵及雜毛以爲衣,製裁不一。綴毛垂螺爲飾,雜色相間。下垂小貝,其聲如珮。綴鐺施釧,懸珠于頸。又織藤爲笠,飾以毛羽。獵漁者之家,必安獸頭於門戸上。

俗事山海之神,祭以酒肴;或累石繋幡,以爲神主。嫁娶以酒肴、珠貝爲聘。或男女相悦,便爲匹偶。婦人産後,以火自炙,令汗出,數日便平復。凡有宴會,止以一盞,輪流飲之,共飲頗醉。一人唱,衆皆和,音頗哀怨。或令女子搖手而舞。偶得異味,先進尊者,而後少者食之。

其病死者氣將絶,擧至庭,氣絶,則親族哭泣相弔。後洽其屍,去腐收骨,以布纒之,裹以葦席,親土而殯,上不起墳。子爲父者,數月不食肉。

國無賦斂,有事則均税。厥田良沃,先以火燒,而引水灌之。其農器以石爲刄,長尺餘,濶數寸而墾之。土宜稻、粱、?(僻字:外广內禾)、黍、麻、豆、赤豆、胡豆、黒豆等,尤多猪鷄。王所居之舍彫刻禽獸。所乘之簥,制爲獸形,令左右輿之而行;按司所乘,亦爲獸形,其制稍異。

君臣上下之節,拜伏之禮,有之如亡。俗無文字。國人好攻戰,人皆驍健。郡有按司,村有酋長,皆以善戰者爲之,而理民間之事。兵器有刀矟、弓箭、劍鈹之屬。國貧少鐵,刄皆薄小,多以骨角輔之。(我國不産鑌鐵之屬,何以得有兵器耶?疑是當時,有與他國相通者也歟?)編紵爲甲,或用皮爲之。間有亂逆者爲悪,則率兵弑之。或將所殺人祭其神;或懸髑髏於樹上,以箭射之。其甚者,共聚而食之。仍以髑髏奏功于王。王則計功賜冠。其功多者,使爲隊師。又用刑無律准,皆臨事科決。其獄訟,亦皆斷于酋長。不伏,則上請于王,王令群臣共議定之。獄無枷鎖,唯用繩縛。輕罪,用杖;決死刑,則鐵錐,大如箸,長尺餘,鑽其頂而殺之。其俗習大概如此。

隋大業元年乙丑,海師何蠻,毎春秋二時,天清風靜,東望,依稀似有烟霧之氣,亦不知幾千里。

三年丁卯,煬帝令羽騎尉朱寛入海訪求異俗。海師何蠻言之。遂與蠻倶抵本國。遙觀地界,於波濤間蟠旋蜿延,其形若虬浮水中,名曰「流虬」。(嗣後改名「流求」。故唐宋之吏,皆曰「流求」)言不相通,掠一人而返。明年,帝令朱寛復至撫之,不從。寛取我布甲等物而還。帝復遣武賁郎將陳稜、朝請大夫張鎭州等率兵至國,其軍甚衆。時稜將南方諸國人從軍,其軍中有崑崙人,頗解我語。稜令其軍人慰諭之。國人拒逆不從,終爲逆戰。我軍敗走。稜大驅軍兵進,至城都,頻戰又敗,稜焚我宮室。擄男女千餘人,載軍實而返。自爾隋遂絶,不復遣來。

時乃天孫氏之裔,威徳漸衰;四方按司,各據其土。築城聚兵,以爭權威。

隋氏既亡,歴唐至宋,尚未嘗入貢于中朝。唯能過海,通諸國,而常來往貿易,以備國用耳。先是,我國俗習,與中國大異;至於唐宋,汎與諸國來往,俗習日改。禮節漸作,而政法興矣。(國俗至此,而爲再變)

南宋乾道元年乙酉,鎭西爲朝公隨流至國,生一子而返。其子名尊敦,後爲浦添按司。淳煕年間,天孫氏二十五紀之裔孫爲權臣利勇所滅。時浦添按司尊敦倡義起兵來誅利勇,國人推戴尊敦爲君,是舜天王也。

舜天登位,制度新定,國俗大革。(國俗至此,而爲三變)在位五十一年薨。

舜馬順煕立。(舜天王世子)在位十一年薨。

義本立,(舜馬順煕王世子)災厄饑饉,民不勝憂。在位十一年,禪位于惠祖世主之長子英祖。即是英祖王也。

英祖登位,施仁敷徳,恤民進賢,刑措不用。國人大服。西北大島、久米島等處亦始來朝,而國大治矣。

時宋已亡,元定天下。至元年間,世祖改流求曰瑠求,遣兵來征。不果。元貞之初,成宗遣大將率兵來撃。國人合力拒戰不從,元兵擒一百三十餘人而返。在位四十年薨。

大成立,(英祖王世子)恭儉求治。在位九年薨。

英慈立,(大成王第二子)在位五年薨。

玉城立,(英慈王第四子)淫虐無道,世衰政廢,兵亂復興。國分爲三:大里按司稱山南王,今歸仁按司稱山北王,各據兵權,騒動不止。在位二十三年薨。

西威幼沖踐祚。(玉城王世子)母后亂政。用非其人,臣民皆畔。在位十三年薨。諸按司廢世子,推尊浦添按司爲君。即是察度王也。

察度登位,親賢遠侫,萬民稱頌。

時元已亡,明定天下。洪武之初,太祖改「瑠求」曰「琉球」,遣使招撫。王悦,始通中朝,入貢,以開琉球維新之基。(國俗至此,而爲四變)嗣是,山南王、山北王亦各入貢,當與中山,爭衡不止。事聞于朝,太祖遣使賜勅,三王以罷兵戰。王愈恭理治。南夷宮古、八重山等島,皆來稱臣。由是始築層樓,以爲遊觀之具。在位四十六年薨。

武寧立,(察度王世子。本國受勅使册封。自武寧始)奢侈宴遊,荒於酒色。壞覆先王之典刑,臣民皆叛。在位十年。

佐敷按司巴志發兵問罪,武寧出城伏罪。巴志奉父思紹爲君。即是尚思紹王也。

尚思紹登位,令巴志起兵亦滅山北。(山北有國,凡四主,九十有餘年)在位十六年薨。

尚巴志立,(思紹王世子)中朝賜尚姓。(舜天姓源。自英祖至思紹,皆無姓氏。巴志始有尚姓,故追稱其父曰尚思紹) 英明神武,雄才蓋世,諸按司皆服。遂滅山南,(山南有國,凡四主,一百有餘年)而琉球復歸一統。(本國有三府及三十六島,總稱之曰琉球)在位十八年薨。

尚忠立,(巴志王第二子)仁厚恤民,深有作爲。惜其享國不永,在位五年薨。

尚思達立,(忠王世子)在位五年薨。無嗣。

尚金福立,(巴志第六子)在位四年薨。王弟布里與世子志魯爭立。叔姪大戰,兩傷倶絶。國人議推越來王子尚泰久爲君。

尚泰久立,(金福王之弟)在位七年薨。

尚徳立,(泰久王第三子。)耽酒色,好殺戮。時奇界叛,王自往平之。由是驕傲愈甚,國政日亂。御鎖側官金丸,極言屡諫,皆不聽。在位九年薨。世子將立,群臣殺之。國人推戴金丸爲君。而我中山得開萬世王統之基矣。

天孫氏

共二十五紀。起乙丑,盡丙午。歴一萬七千八百二十年。

舜天王 舜馬順煕王 義本王

共三王。起丁未,盡己未。歴七十三年。

英祖王 大成王 英慈王 玉城王 西威王

共五王。起庚申,盡己丑。歴九十年。

察度王 武寧王

共二王。起庚寅,盡乙酉。歴五十六年。

尚思紹王 尚巴志王 尚忠王 尚思達王 尚金福王 尚泰久王 尚徳王

共七王。起丙戌,盡己丑。歴六十四年。

歴代總論

夫治也者,在於擧賢任能,恤民重農,信賞必罰,明禮正俗。而教化之道,必以身先之,使國人知趨,向之方而已矣。

夫有國者,得其道,則民戴之如父母;失其道,則民視之如仇敵。

故舜之命禹曰:「道心惟微,人心惟危,惟精惟一,允執其中。」蓋十六字之傳,豈非千萬世心學之要也哉?竊惟我國天孫氏二十五紀之裔孫,徳微政衰,爲權臣利勇所簒。利勇亦非其徳,妄踐大位。未幾月,國人誅之。自此而下,安危不一,難以悉擧。姑取其最關于綱紀者論之。夫舜天以孤窮,開基浦添,一擧義兵,風驅電掃,以匡國家。非英明豁達之主,其孰能之哉?惜其孫義本以饑疫之故,授鴻業於他人,何其資質削弱若斯之甚也?尭之水,湯之旱,皆災變也。聖人尚難免乎災變,況他人也。

當此之時,惟能修徳,愈勤理政,則災變可消。人心可定,豈可以一朝之憂,廢百世之業也哉?然英祖生而聖明,登攝國事,疫止年豐,人心甫安。豈大將啓英祖之治也歟?嗣是承禪,宅位四十戴,功冠諸王,徳溢裔夷。(西北諸島始來入貢)及其薨也,深山窮谷亦皆奔走悲號,如喪考妣,可謂至徳而已矣。  數世繼治,至於玉城,政徳復衰,國分爲三。王室陵夷,生民塗炭。然而去英祖未遠,流風遺俗,尚有存焉。則可與有爲之時也?惜哉西威昏愚,母后亂政,非若宣王中興之君矣。

時有察度,起布衣,爲臣民推戴。就位莅政,終開琉球維新之基,(本國通中朝自此始)亦希世之賢君也。然得南夷稱臣,而心稍驕奢;(南方諸島始來入貢,而中山漸強。王大喜,驕心稍萠)建遊觀之樓,而忘憂輕物。(王造高樓,戯言曰:「予居此樓,誰敢加害?」當夜有蛇咬其手)若非英明仁厚之主,又烏得有保其終乎?

武寧嗣立,荒於酒色,奢侈宴遊,自絶于天。蓋其所宗絶祀之禍。嗚呼!俗流之弊,其亦可畏也哉!

蓋人主存亡禍福,雖曰天所致,實所自招也。桀紂幽王,以聖王之孫而亡;漢祖唐宗,以布衣之身而興。皆自爲也。豈必謂之天也哉?

故伊尹告大甲曰:「嗣王祇厥身」。周公戒成王曰:「天命自度」。皆古聖賢而所以啓廸其君者,如出一口。其亦可不思焉哉!


中山世譜巻二

中山萬世總紀

大明成化六年庚寅,我始祖尚圓王,以御鎖側官爲萬民推戴,即國王位。其爲人也,寛仁大度,徳耀簡冊,而弘開萬世維新之業。

在位七年薨,以世子尚眞幼沖之故,王弟尚宣威權攝國事。而立未幾月,神有出見,奉 尚眞就位。尚宣威退隱於越來。其年卒,諡義忠。

時王歳十三,善繼父志,善述父事,親賢遠侫,大定政法,卒致雍煕之休。(自天孫氏而下,國俗屢變。傳至此時,而大雍變)但八重山島絶貢不朝,王發兵問罪。在位五十年薨。

尚清立,(眞王第五子)英明豁達,務精於治。時發兵討大島酋長與灣大親。在位二十九年薨。

尚元立,(清王第二子)敬天法祖,終始如一。時大島叛而不朝,王自率軍征之。在位十七年薨。

尚永立,(元王第二子)在位十六年薨。無嗣。

尚寧立,(眞王曾孫尚懿之長子)在位三十二年薨。無嗣。

尚豐立,(元王第三子尚久之第四子)仁徳英明,政教復興。(國俗至此,雍變大定)在位二十年薨。

尚賢立。(豐王第三子)會明已亡,清定大統,而中朝道阻。在位七年,未受冊封而薨。無嗣。

尚質立,(豐王第四子)恭儉修徳,克守基業。在位二十一年薨。

尚貞立,(質王世子)溫厚其徳,社稷奠安。始建聖廟於唐榮,文風丕振。在位四十一年薨。

世子尚純,性質聰敏,重學崇道。奈先已辭世。由是尚益立。(尚純長子)在位三年,未受 冊封而薨。

尚敬立,(益王世子)修徳崇道,視民若傷。王政咸興,享國平安。但見山秀河清,君明臣良:而麟趾之祥,與天地無疆矣。在位三十九年薨。

尚穆立。(敬王世子)天性聰明,忠順最敦,孝治丕顯,尊賢育才。且知稼穡之艱,常行補助之政。舉國士民深親戴焉。在位四十三年薨。

世子尚哲,性敏好學,器度寛洪。奈先已辭世。由是尚溫立。(哲王第二子)資稟純粹,勵精求治,而於其仁義禮樂教化之大者,尤兢兢焉、汲汲焉。宵衣而待旦,日中不暇食,建學立教,移風易俗。將大有爲之君也。惜哉在位八年,弱齡而薨。

尚成立。(溫王世子)在位一年。未受冊封而薨。

尚灝立,(哲王第四子)性質恭儉,尊擧賢能,愛恤耄期。知農務之艱難,助民間之不給。後因患症,命世子尚育權攝國事。在位三十一年薨。

尚育立,(灝王世子)性質篤厚,崇儒重道,能繼先志。建文廟,並啓聖祠於首里,教化大興。在位十三年薨。

奈世子尚濬先已辭世,由是尚泰立。(育王第二子)


中山世譜巻三

天孫紀

天孫氏,乃天帝子之長子。始爲國君,稱天孫氏。既而交讓,相傳凡二十五紀。起乙丑,盡丙午。歴一萬七千八百有二年,皆天孫氏之裔孫也。但其間名氏,倶不傳。故曰天孫。

紀:

天孫氏,繼治之間。相蕨山川,分爲三區。中頭、島尻、國頭是也。教民烹飪,教民巣居;及五穀生,教民耕種。暴海水爲鹽,取木汁爲酢。爰製巾裳,構屋廬。始建城都於中山,名首里;又畫野分郡,(俗呼郡爲間切)置按司致治。皆乃天孫氏承傳之間,所以繼天立極之大功也。  但世代之初,書契未興,治亂盛衰。姓名事功之屬,靡從詳考。其無如之何而已。下至唐宋之代,汎與諸國相通。則天孫氏裔流之末亦用文字也,可知焉。然記籍湮沒,而今有存者鮮矣。深可惜也哉!

南宋淳煕年間,天孫氏二十五紀之裔孫徳微政衰,其臣利勇專權沒,遂自弒君簒位。由是四方騒動,兵亂大興,盜賊蜂起;按司酋長,各據兵權,爭雄不息;擧國生民,塗炭既極。先是,本國船隻有往諸國以致貿易者,必奉憲令而後過海洋。方是時也,皆因兵亂而私竊過海者甚衆。故《宋史·流求傳》有云:「淳煕年間,流求常率數百輩,猝至泉州之水澳頭等村,肆行殺掠」者,以此故也。

時浦添按司尊敦,倡義起兵,以討利勇。國人推戴尊敦,以就大位,是爲舜天王。

天孫紀

舜天王,姓源,神號尊敦。(童名不傳)宋乾道二年丙戌降誕。

父:鎭西八郎爲朝公。

母:大里按司妹。(名號不傳)

妃(不傳)

世子:舜馬順煕。

附紀

舜天王之父爲朝公,生得身長七尺,眼如秋星,武勇出衆,最善於射,乃日本人皇五十六世清和天皇後胤,六條判官爲義公第八之子也。宋紹興二十六年丙子,(和朝保元元年)日本神武天皇七十四世烏羽院與太子崇徳院失和構怨,各招兵戰。時爲朝公住於鎭西,投崇徳院,以助其戰,寡不勝衆,大敗被擒。諸將受誅,公見流於伊豆大島。宋乾道元年乙酉,公駕舟以遊,暴風遽起。舟人驚恐。公仰天曰:「運命在天,余何憂焉!」不數日,飄至一處海岸,因名其地曰運天。即今山北運天江,乃公之所飄至也。公上岸,徧行國中而遊。國人見其武勇,尊之慕之。

公通於大里按司妹,而生一男。居處日久,故郷之念自難禁,要攜妻子還。乃至牧港,開舟走得數里,颶風驟起,漂囘牧港。閲數月,擇吉開洋。未數里,颶風如前。舟人皆曰:「予聞:『男女同舟,爲龍神所崇。』請留夫人,以全性命。」公不得已,乃謂夫人曰:「吾與汝,情締鴛鴦,堅矢金石。奈天違人意,不能倶還。乞汝用心養育吾兒。長成之後,必可有大爲。」言畢,各涙如雨。遂與妻子相別,開舟而還。

夫人攜兒前至浦添而居焉。兒名尊敦。荏苒間,尊敦稍長,居動異常,器量出衆。

宋淳煕七年庚子,尊敦年十五歳,才徳兼備。國人尊之,推爲浦添按司。境內大治。

正會天孫氏二十五紀之裔徳徴政衰。有一權臣利勇者,深受君恩。弱年任近侍官,壯年專掌國政;從己者賞之,逆己者罪之。權威尤盛。國人畏之如虎。一日入內殿,乘隙殺君,自立稱國君。

時尊敦歳二十二,英雄無此,倡義起兵。四方應之如響。尊敦領義兵來,圍城問罪。利勇怒曰:「先君無徳,予奉天命,立爲國君。汝乃孤窮匹夫,豈可敢妄動兵耶!」尊敦大怒曰:「汝自幼沖,深沐國恩,義宜致忠。豈有逆天簒位之理耶!吾今倡義誅賊,以謝天人之怨!」言畢,激勵軍兵,一齊攻城。利勇領兵拒戰,矢石如雨。尊敦奮勇攻破城門,諸軍乘勢,殺入闕庭。利勇無力可施,遂殺妻子,自刎而死。國人大喜,皆推尊敦,以就大位。

宋淳煕十四年丁未即位。

輔臣(不傳)

舜天王就位,政法新定,國俗丕變。有功必賞,有罪必罰。徳被萬民,澤溢四境。

舜天右鬢上,有瘤如角。常結髻於右邊,以掩其瘤。及就王位,國人皆法之,如結欹髻。

宋嘉煕元年丁酉薨。在位五十一年,壽七十二。

舜馬順煕王

神號:其益美。(童名不傳)

宋淳煕十二年乙巳降誕。

父:舜天王。

母、妃:不傳。

世子:義本。

宋嘉煕二年戊戌即位。

輔臣(不傳)

舜馬順煕王續父致治,社稷奠安。宋淳祐八年戊申薨。在位十一年,壽六十四。

義本王

童名、神號:不傳。

宋開禧二年丙寅降誕。

父:舜馬順煕王。

母、妃、及世子、名號不傳。

宋淳祐九年己酉即位。

攝政:英祖(本國攝政,自英祖始。勤職七年,受禪就位)

義本王爲人天資削弱,仁而少斷。就位之後,饑饉頻加,疫癘大作,人民半失。義本大驚,召群臣曰:「先君之世,國豐民安。今予無徳,饑疫並行,是天之所棄也。予要讓位於有徳而退。卿等爲我擧之。」群臣僉曰:「恵祖世主之嫡子,名英祖,生有瑞徴,聖徳大著。國人敬之。」義本大喜,召英祖,攝國事,果然疫止年豐。攝政七年,人心皆歸之。宋寶祐七年己未,義本年五十四,在位十一年。諭英祖曰:「予爲天所棄,致民半失。今汝秉政,年豐民泰,乃天之所眷也。宜承大統,為民父母。」英祖固辭。群臣皆勸之。義本遂讓位於英祖而隱。其隱處今無可考,故壽薨不傳。(起舜天丁未,盡義本己未。凡三王,七十三年)

英祖王

神號:英祖日子(童名不傳)宋紹定二年己丑降誕。

父:恵祖世主。

母、妃、名號不傳。

世子:大成。

附紀

恵祖世主,乃天孫氏後裔也。  當時恵祖爲伊祖按司,行善積徳。然結褵之後,全無生育。至晩年,其妻夢日輪飛來,入於懷中。既而喜酸悪飯。恵祖料是前夢有徴。月既滿足,臨蓐之日,見祥光異彩,從屋中直透雲端,並異香滿屋。早已生,得一男子。恵祖滿心喜悅,愛之惜之如異寶。一般當時之人,以爲天日之子。

英祖生而聖明,親賢崇道,其徳大著,歳二十五。會義本之世,饑疫並行,民不勝憂,國勢將危。英祖奉命登攝國政,饑疫倶止,人心始安。攝政七年,國人仰之如父母,卒受義本禪爲君。

南宋景定元年庚申即位。

輔臣(不傳)

英祖王登位,仁徳恤民,刑措不用。

景定二年辛酉,徧巡田野,始正經界。均民力,然後穀祿豐登。百度悉擧,而國大治。王始築墓於浦添,名其山曰「極樂山」。

五年甲子,久米、慶良間、伊比屋等島皆始入貢。

咸淳二年丙寅,大島等處皆始來朝入貢。王曰:「隔海殊地,素非吾政令所及,何爲來貢耶?」對曰:「近我海島,無烈風猛雨之患,五穀饒熟。是必王國之善政感於天地故也。是以來貢。」王悅受其貢,而厚賞送歸。次後毎年入貢。

附:東北諸島入貢之後,王命輔臣建公舘於泊村。令置官吏,治諸島之事。即今泊御殿是也。 又建公倉於泊御殿之北,令收貯諸島貢物。即今天久山聖現寺是也。但公舘公倉,何年建之,並何代以公倉爲寺院,倶年代難考。故附紀焉。

附:感淳年間,王命輔臣建寺於浦添城之西,名曰「極樂」。先是一僧,名禪鑑,不知何處人,駕舟飄至那覇。王命構精舍於浦添,名極樂寺,令禪鑑禪師居焉。是我國佛僧之始也。(歴年久遠,寺既荒壞,今無存焉)

元至元二十八年辛卯,(世祖滅宋,改天下之號曰大元)世祖改「流求」曰「瑠求」,遂遣副萬戸楊祥等,率六千軍。給金符賚詔,以降我國。楊祥行出海洋,遽會一山軍。相戰小挫,未至我國而引還。

元貞二年丙申,(世祖崩,成宗嗣立,改元元貞)福建省平章政事高興上言:「瑠求未從,宜發兵襲之。」成宗遣省都鎭撫張浩等率軍抵國。時我國臣民深沐王化,皆有委身愛國之心。見元兵來侵,國人合力,拒戰不降。張浩無計可施,卒擄一百三十人而返。

元大徳三年己亥八月初五日薨。在位四十年,壽七十一。

升遐之日,深山窮谷,亦皆奔走悲號,如喪考妣。誠希世賢君也。

大成王

名號不傳。南宋淳祐七年丁未降誕。

父:英祖王。 母、妃不傳。

有數男,第二子曰英慈。其餘不傳。

元大徳四年庚子即位。

輔臣(不傳)

大成王爲人溫厚恭儉,常以仁義措事,以禮讓接物。國豐民泰,坐享大平。元至大元年戊申十二月初八日薨。

在位九年。壽六十二。

英慈王

名號不傳。南宋成淳四年戊辰降誕。

父:大成王。 母、妃不傳。

有數男,第四子曰玉城。其餘不傳。

元至大二年己酉即位。

輔臣(不傳)

英慈王謹遵舊章,志在致治,而無賢佐。元皇慶二年癸丑九月二十日薨。

在位五年。壽四十六。

玉城王

名號不傳。元元貞二年丙申降誕。

父:英慈王。

母、妃不傳。

世子:西威。

附紀

大徳十年丙午,始領玉城,稱玉城王子。後踐祚,故國人稱玉城王。

元延祐元年甲寅即位。

輔臣(不傳)

玉城王爲人貪酒色,好畋獵,怠於政務,而不行朝覲之禮。由是諸按司不朝,百姓胥怨。延祐年間,國分爲三:大里按司自稱山南王,而兼城・眞壁、喜屋武、摩文仁、東風平、豐見城、具志頭、玉城、知念、佐敷、東大里等處,皆從山南焉。今歸仁按司自稱山北王,而羽地、名護、國頭、金武及伊江、伊平屋等處,皆從山北焉。中山惟有那覇、泊村、眞和志、南風原、西原、浦添、北谷、中城、越來、讀谷山、勝連、具志川耳。三山爭衡,攻戰不息。海島亦絶貢不朝,而中山愈衰。

元至元二年丙子三月十一日薨。

在位二十三年。壽四十一。

西威王

名號不傳。元致和元年戊辰降誕。

父:玉城王。

母、妃及世子、名號不傳。

元至元三年丁丑即位。

輔臣(不傳)

西威幼沖踐祚,(時年十歳)王母專權,牝鷄亂政。賢者退隱,小人爭進。時察度爲浦添按司,才徳大著,諸按司皆服。

西威在位十三年,壽二十二。元至正九年己丑四月十三日薨。國人廢其世子,奉浦添按司察度爲君。(起英祖庚申,盡西威己丑,凡五主九十年)

察度王

神號:大眞物(童名不傳)。至治元年辛酉降誕。

父:浦添間切謝那村 奧間大親(童名、誕壽倶不傳)

母:天上神女也。

(察度有一姉一弟。姉名不傳。弟名泰期。疑是異母之弟也)

妃:勝連按司之女。(名號不傳)

世子:武寧

附紀

奧間大親,不知為何人後裔也。常以農為業,家貧不能娶。

一日耕田歸。至森川(泉名)洗手足,見一婦女臨泉沐浴,容色絶倫。大親意想:「吾村野中,未嘗見此婦,恐是從都中來耶?亦何獨身在此沐浴也?」暗暗歩進,從樹蔭見之。其衣懸於枝上,亦非常人之衣。大親愈疑。竊取其衣,藏於荒草內,故意走到其處。婦女驚慌著裳,仍欲穿衣,則衣沒有。婦女掩面而哭。大親問曰:「夫人自何來也?」婦女直告之曰:「妾乃天女也。下界沐浴,今已飛衣被盜,不能上天。乞為代尋。」大親心悅,騙之曰:「夫人暫坐我屋。我往代尋。」天女喜,倶至草屋。大親就把其衣,深藏於倉內。

日去月來,歴十餘年,生一女一男。其女子稍長,知其藏衣處。

一日攜弟而游,且歌曰:「母之飛衣,在六桂倉;母之舞衣,在八柱倉。」母聞大悅,窺夫亡。登倉視之,果藏幹櫃中,以稻草蔽之。即著飛衣而上天。大親及女兒,皆各舉面仰天,放聲慟哭。天女亦留戀難舍,再三飛上飛下,終乘清風而飛去。

其男子,即察度也。察度長大,先是好漁獵,不務農事。或游四方,不從父教。大親甚憂。

時乃勝連按司,有一女子,才美兼備。貴族名卿之家媒求者極多。父母許之,而女子不從。察度聞之,前至勝連,請見按司。門上人笑曰:「爾何人耶?豈非乞丐者乎?」察度曰:「我特來,欲求一事。」守門人報於按司。按司異之,令召見之。察度直趨大庭,言曰:「吾聞貴女未許嫁,今吾特來相求。」按司及侍士皆掩口笑,以為狂癲。時女子從縫隙視之,見其人,恍然若戴君主之蓋。而徳器儼然,更非常人氣象。女子向父曰:「此人足配。」按司怒曰:「前不許名卿貴族之求人。與賎夫,豈非見笑於世耶!」女子曰:「視此人容貌衣服,雖類乎鄙賎,實非常人,後來必有大福。」按司平日信服女子才智,不敢強矯,乃謂女子曰:「汝意既如此,吾蔔筮以決吉凶。」即日卜,果有王妃之兆。按司大喜,因而許之,謂察度曰:「汝擇吉迎之。」察度喜,擇吉親迎。按司恤其貧苦,裝途資賄甚盛。察度不悅,謂妻曰:「汝生富驕,習美飾;而吾實貧賎,不敢當禮。」妻曰:「惟命是從。」乃悉歸侍禦服飾,即隨察度,共至草庵。只見垣牖傾圯,風透雨濕,不堪清貧;其家焼柴之器,縱橫尺餘,上堆灰炭,四圍潅松油。仔細見之,乃黃金也。妻怪之曰:「此物從何來?亦何為焼柴之器耶?」察度曰:「吾田園堆滿者,皆斯物也。」倶與行視,果堆滿者皆金銀也。夫妻大悅,拾收藏之,就其地,建造樓閣,名曰金宮。即今大謝那村,所謂金宮社是也。

當時牧港無橋。南北之人,自金宮前而往還。察度視之,饑者與食,寒者與衣。又有日本商船,多帶鐵塊,至牧港發賣。察度盡買收之,耕者與鐵,使造農器。百姓仰之如父母,推為浦添按司。境內大治,遠近皆慕。

時西威王薨,世子五歳。大臣或欲輔立,國人僉曰:「觀先君之政,殘仁賊義,暴虐無道。臣民敢怨而不敢言。今更立幼沖世子,則向何圖治乎?浦添按司,仁人也,誠足為民父母。」遂廢世子,推戴浦添按司察度為君。

紀:

元至正十年庚寅即位。

王相:亞蘭匏(仕至武寧。本國掌政柄者稱王相自此始)

法司(名氏不傳。昔者以法司,稱阿司多部。至明末,始稱法司)

察度王踐大位,悉改先朝之虐政,以寛治民,親賢遠侫,仁而威,恵而信。其妃亦有賢徳。而國人大服。惟山南、山北,爭衡不從。

明洪武五年壬子,(太祖滅元,改天下之號曰大明)時乃太祖改「瑠求」曰「琉球」,又遣行人楊戴,賚詔至國。詔曰:

昔帝王之治天下,凡日月所照,無有遠邇,一視同仁。自元政不綱,天下兵爭者,十有七年。朕起布衣,開基江左,命將四征。不度。西平漢主陳友諒,東縛呉王張士誠,南平閩越,北清幽燕。朕為臣民推戴,即皇帝位,定有天下之號,曰大明。建元洪武。是用遣使外邦,播告朕意。使者所至,稱臣入貢。惟爾琉球,在中國東南,遠處海外,未及報知。茲特遣使往諭,爾其知之。故諭。

察度王受其詔,即遣弟泰期,奉表稱臣,貢方物。太祖賜王《大統暦》及金織文綺紗羅各五疋。賜泰期衣幣。有差。由是琉球始通中國,以開人文維新之基。

七年甲寅,王遣弟泰期等奉表貢方物,並上太子箋及貢物。太祖賜王暦及幣帛有加,又賜泰期衣幣靴襪。副使惹爬燕芝及通事、從人,皆有賞賜。

八年乙卯,太祖命附祭琉球山川於福建。

九年丙辰,太祖遣刑部侍郎李浩至國,市馬及硫黃。王遣弟泰期等,從李浩往貢方物。(時國俗,市易不貴紈綺,惟磁器、鐵釜是尚,李浩歸而言之。次後市易,多用是物)

十年丁巳,王遣弟泰期等表賀元旦,貢馬及硫黃。賜賚如例。

十一年戊午,王遣使奉表貢方物,賜賚如例。

十二年己未,王遣使奉表貢方物,賜賚如例。

十五年壬戌,王遣弟泰期及陪臣亞蘭匏等,貢馬及硫黃。太祖賜王幣帛有加,更命尚佩監奉禦路謙,送泰期等返國。時我國三王爭雄攻戰不息,路謙歸而奏此事。

十六年癸亥,王遣亞蘭匏等表賀元旦,貢方物,兼謝路謙護送之恩。時乃山南王承察度,亦始遣其臣師惹等奉表入貢。(山南入貢。自此而始)太祖賜中山王察度鍍金銀印一,及幣帛七十二疋。又賜山南王承察度幣帛七十二疋。而遣中使梁民及路謙賚詔至國,令三王息兵戰。詔中山王曰:  

王居滄溟之中,崇山環海為國,事大之禮,不行亦何患哉。王能體天育民,行事大之禮。自朕即位,十有六年,歳遣人朝貢。朕嘉王至誠,命尚佩監路謙報王誠禮。何期王複遣使來謝。今令內使監丞梁民,同前奉禦路謙賚符,賜王鍍金銀印一。近使者歸言,琉球三王互爭,廢農傷民,朕甚憫焉。詩曰:「畏天之威,於時保之。」王其罷戰息民,務修爾徳。則國用永安矣。  

又詔山南、山北二王曰:  

上帝好生,寰宇之內,生民眾矣。天恐生民互相殘害,恃生聰明者主之。邇者琉球國王察度,堅事大之誠,遣使來報。而山南王承察度,亦遣人隨使者入覲。鑒其至誠,深可嘉尚。近使者自海中歸言:「琉球三王互爭,廢棄農業,傷殘人命。」朕聞之,不勝憫憐。今遣使諭二王知之。二王能體朕意,息兵養民,以綿國祚,則天必佑之;不然悔無及矣。  

中山王察度、山南王承察度、山北王怕尼芝,各受其詔。罷戰息兵,亦皆遣使謝恩。太祖賜三王衣幣。(山北入貢自此而始。)

十七年甲子,王遣阿布耶等,奉表貢方物。賜王鈔幣。

本年八月二十一日,護國寺開山住僧頼重法印入滅。蓋頼重,乃日本人也。何年至國,以建寺於波上山,今不可考。然洪武十七年,頼重入滅,則乃朝之末,或明朝之初。其至國也無疑焉。

十八年乙丑,王遣使表賀元旦,貢方物,太祖賜王海舟一。而山南王、山北王,各遣使入貢,太祖賜山南王海舟一,又補給山南、山北二王駝紐鍍金銀印各一。

十九年丙寅,王遣亞蘭匏等,貢馬一百二十匹、硫黃一萬二千斤。太祖賜宴及鈔。(此時與常貢不同,疑是別有縁由而進之。今不可考)

二十年丁卯,王遣亞蘭匏等,奉表具方物,並進皇太子箋,獻馬。時山南王承察度及其叔汪英紫氏、山北王怕尼芝,亦各遣使入貢。

二十一年戊辰,王遣甚模結致等貢馬,表賀天壽聖節。

本年,太祖以所獲元主次子地休奴發流於我國。

二十二年己巳,王欲遣子弟入監讀書。不果。

二十三年庚午,王遺通事屋芝結等表賀元旦,貢方物。世子武寧亦貢馬五匹、硫黃二千斤、胡椒二百斤、蘇木三百斤。

本年,宮古、八重山始來稱臣納貢於中山。   先是,中山遣使入京,其使臣被風飄至彼島。時乃二島之人,見琉球行事大之禮,各率管屬之島,稱臣納貢。由是中山始強。

二十四年辛未,王及世子武寧,遣亞蘭匏、嵬穀致等奉表,貢馬及方物。時山南王叔汪英紫氏,亦遣使表賀天壽聖節。

二十五年壬申,王及世子武寧遣使進表箋,貢馬。並遣從子日孜毎、闊八馬,寨官子仁悅慈三人入監讀書。(國人入監,自茲而始。)太祖各賜衣巾、靴襪、衾褥及鈔,禮待甚厚。時附疏言:通事程複、葉希尹二人,以寨官兼通事,往來進貢,服勞居多,乞賜職加冠,使本國臣民有所仰止,以變番俗。太祖從之。更賜閩人三十六姓,始節音樂,制禮法,改變番俗,而致文教同風之盛。太祖稱為禮義之邦。(程複、葉希尹,不知何時至國受仕也。以今考之,疑是入貢之初太祖遣之。故程複告老致仕,王具疏言之。又曰:三十六姓,或老而返國,或留而無嗣。今僅存者,惟有蔡、鄙、林、梁、金五家耳。且毎年五月龍舟兢渡,是亦閩人至國,然後始造。但年紀難考,故合紀焉。)

本年,山南王承察度遣從子三五郎尾,及寨官子實他盧尾、賀段志等三人入監讀書。賚如中山例。   本年,王建造高樓,以備遊觀。

先是,中山漸衰。自宮古、八重山臣服以後,國勢始強。由是王稍驕奢,建造數丈高樓,以備遊觀。一日登樓,戲言曰:「予居此樓,誰敢加害?」當夜,蛇咬王左手,其患處腫爛,而手終斷。法司奏曰:「王手如此,何以行禮?願進臣手。」奏畢,割其手獻之。召醫續療。是故察度左手色黒多毛,與全體異。(察度壽影,傳在於末吉萬壽寺。萬暦三十八年庚戌九月二十二日,因寺失火,而燒滅矣)

二十六年癸酉,王遣麻州等貢方物。又遣壽禮結致等貢馬,偕寨官子段志莓入監讀書。太祖命賜如例,亦傔從,各給布衣。嗣是歳,必照例賜焉。

二十七年甲戌,王遣亞蘭匏等,奏乞王位冠帶。並貢方物。太祖賜宴於會同館,賚賜如例。時王又具疏言:亞蘭匏掌國重事,乞升授品秩,給賜冠帶;又乞以通事葉希尹等二人充千戸。太祖皆從其請,並命禮部圖冠帶之制示之。俾亞蘭匏,稱王相,而秩同中國王府長史。(本國專掌國政者稱王相,自茲而始)

二十八年乙亥,王遣王相亞蘭匏等奉表貢方物。賚賜如例。山南王叔汪英紫氏、山北王珉,亦各遣使入貢。太祖皆賜鈔。

本年,十月初五日,王薨。在位四十六年,壽七十五。

武寧王

神號:中之眞物(童名不傳)元至正十六年丙申降誕。

父:察度

母:勝連按司之女。(名號不傳)

妃及世子:不傳。

明洪武二十九年丙子即位。

王相:亞蘭匏(勤職年數不詳)

法司(名氏不傳)

武寧爲人,言足飾非,辯足拒諌,奢侈宴遊,荒於酒色。後爲佐敷按司巴志所滅。

本年,中山遣使入貢。(時未以察度訃告)山北王珉薨。其子攀安知立,受封於朝,遣使入貢。山南王承察度及王叔汪英紫氏,亦遣使入貫。時乃太祖詔,遣中山官生三五郎亹等歸省,更賜三五郎亹白金七兩,綵緞六表裏,及鈔五十錠;寨官之子實那盧亹,綵緞一表裏,及鈔二十錠。

是年中山又遣使入貢,(尚未以察度訃告)偕寨官之子麻奢理、誠志魯二人入監就學。由是三五郎亹復與倶往,請卒業。太祖許之,仍賜如例。

三十年丁丑,中山兩遣便,貢馬及硫黃。(時未以察度王訃告)山北王攀安知、山南王叔汪英紫氏,亦各遣使入貢。

三十一年戊寅,中山遣王相亞蘭匏等,貢馬及硫黃。世子武寧亦入貢。(尚未以察度訃告)

時太祖命以冠帶賜王。先是,王嘗遣亞蘭匏請中國冠帶。太祖命禮部圖冠帶之制,示之。至是匏等復以爲請。故太祖頒賜如例,並賜臣下冠服。

是年太祖崩,皇太孫允炆嗣立,改元建文。

明建文元年己卯,至於建文四年壬午,中朝兵阻,不能往來。

明永樂元年癸未,成祖登極,改元永樂。遺行人邊信、劉元,以登極詔諭王,並賜羢錦、綺幣。於是世子武寧遣三五郎亹等,始以察度訃告,並奉表慶賀,及貢方物。成祖賜鈔幣、襲衣,宴於會同舘。

本年,世子武寧遣長史王茂等奉表貢方物。

時山北王攀安知,遣善住姑那貢方物,並乞賜冠帶衣服,以變國俗。成祖許之。

二年甲申。成祖遣行人時中賚詔至國,祭賻以布帛,並封武寧爲中山王。詔曰:

聖王之治,協和萬邦。繼承之道,率由常典。故琉球國中山王察度,受命皇考太祖高皇帝,作屏東藩,克修臣節。曁朕即位,率先歸誠。今既歿,爾武寧乃其世子。特封爾爲琉球國中山王,以承厥世。惟儉以修身,敬以養徳,忠以事上,仁以撫下;克循茲道,作鎮海邦,永延世祚。欽哉。  附:察度王始通中朝。自爾而後,天使數次來臨。至於武寧,始受冊封之大典。著爲例,以此考之,則天使舘,武寧王創建之,可知矣。但迎恩亭何代建之,疑是亦有武寧建之歟。一曰:迎恩亭,嘉靖中因冊使陳侃卻金,故建亭以識之。一曰:天使夏言辭金之所。按:汪公録云:夏言,生平歴宦,無奉使琉球事。由此考之,則卻金之説,倶不足取也。

本年四月,山南王承察度從弟汪應祖亦受封於朝。

先是,永樂元年,承察度薨,(在位年數不詳)無嗣。遺命汪應祖攝國事。由是,汪應祖遣隗谷結致等貢方物,以承察度訃告,兼乞襲爵。並奏乞如山北王例賜冠服。成祖謂禮部尚書蹇義曰:「國必有統,衆必有屬。既能事大,又能撫衆,且舊王所屬意也。宜從所言,以安遠人。」遂遣使齎詔至,封汪應祖爲山南王,賜如所請。汪應祖遣使謝恩,其使臣擅詣處州,市磁器。禮部尚書李至剛言其不法。成祖曰:「遠人知求利而已。朝廷於遠人,當懷之,不足罪之。」

本年,暹羅船至國,遭風,漂抵福建。布政司籍記所有,請命成祖。諭禮部尚書李至剛曰:「暹羅與琉球通好,自是番邦美事,豈可乘其危而利之?郷有善人,猶能濟困。況朝廷統御天下哉!」舟若壞,爲之修理;人乏食,給之粟。或歸國,或往琉球。俟風便。導之去。(本國自唐宋以來,與朝鮮、日本、暹羅、瓜哇等國互相通好,往來貿易。但世遠籍湮,往來年月,難以悉記。即今那覇親見世者,因與諸國交通貿易,故建公舘於那覇,令置官吏,以掌其事,名其舘曰親見世。又建公倉於那覇江中,以藏貿物,名其倉曰御物城。然何代建之,今難以考,故附紀焉)

三年乙酉,王遣三五郎亹等奉表貢方物,謝襲封恩。成祖賜衣幣,宴於會同舘。又遺養埠結制等,表賀萬壽聖節,進方物。

時山北王攀安知、山南王汪應祖,亦各遣使入貢。而汪應祖遣寨官子李傑等赴國子監受學,成祖賜衣如例。

四年丙戌,王遣使貢方物,表賀元旦,並遣寨官子石達魯等六人入監就學(賚賜如例)又進閹者數人。成祖曰:「彼亦人子,無罪而刑之,朕何忍焉?」命禮部還之。禮部奏曰:「若還之,恐阻遠人歸化之心。請但賜勅,止其再進。」成祖曰:「諭之以空言,不若示之以實事。今不遣還,彼欲媚朕,必有繼踵而來者。天地以生物爲徳,帝王乃可絶人類乎?」卒不受。

時山南王、山北王亦各遣使貢方物,表賀元旦。

本年中山爲佐敷按司巴志所滅。

先是,武寧荒淫無度,用非其人,諌者罪之,諛者悅之。壞覆先君之典刑,國人敢怨而不敢言。

時佐敷按司巴志,繼父治民,進賢士,退不肖,有功者必賞,有罪者必罸。威名大振,遠近歸服。是年巴志歳二十二,見武寧驕奢無度,虐民廢政,卒起義兵來問其罪。武寧慌忙催軍拒禦。奈諸按司閉戸高枕,曾莫之救。勢孤力弱,難以扞禦,悔之無及。

在位十年,歳五十,出城伏罪。諸按司奉巴志之父思紹爲君(起察度庚寅,盡武寧乙酉。共二王,歴五十有六年)

附:武寧謝罪遁隱。至今數百年,寂然無跡。故薨壽不傳。


中山世譜巻四

尚思紹王

神號:君志眞物。

童名及降誕不傳。

父母及妃倶不傳。

世子:尚巴志。其餘不傳。

(《遺老傳》有云:思紹之父名叫鮫川大主,乃葉壁人,移居于作敷間切新里村場天之地。遂娶大城按司之女,生一男一女:其男思紹也,女叫場天祝。思紹長成,移居于苗代村,當時之人稱苗代大親。苗代大親通于佐敷村美里子之女,而生佐敷小按司。小按司即巴志也。又曰:美里大親、平田大親,其兄弟也云爾。然籍湮世遠,虚實難辨。故遵世譜凡例之定規,不敢強記。是誠重倫闕疑之義也。闕疑之義,見于凡例《遺老説傳》之條)

附紀

思紹爲人,資質純厚;百性推戴,爲佐敷按司。時會琉球分如鼎足,兵争不息。見其嫡子巴志英明神武,雄才蓋世;誠有治世安民之能。遂令巴志立爲佐敷按司,而自退養老。巴志果起義兵討中山,奉父思紹爲君,自能輔翼父王,發政施仁;有功者賞,有罪者罰。臣民皆悦,中山始安。

明永樂四年丙戌即位。

國相:王茂(茂任國相,兼長史事。仕至于尚巴志)

法司名氏不傳。(當時之人,稱法司職曰阿司多部;至明末,改稱法司)

五年丁亥,尚思紹自稱世子,遺三五良亹貢馬及方物;別遣使,以武寧訃告。成祖命禮部賜祭賻,詔思紹嗣王爵,并給皮弁冠服。(此時成祖不遣使,止賜詔封之)

六年戊子,王遣阿勃吾斯等奉表貢方物,謝襲封恩。時山南王汪應祖亦遣使貢馬,成祖各賜鈔幣。

七年己丑,王遣使貢方物,表賀萬壽聖節。山南王汪應祖亦遣使貢馬。成祖各賜衣幣。

八年庚寅,王遣三五良亹等入貢,官生模都古等三人入國子監受學。時通事林佑本中國人,王啓請賜冠帶,成祖從之。時山南王汪應祖亦遣使,表賀萬壽聖節。各賜如例。

是年冬,成祖賜琉球官生李傑等冬衣靴襪。

禮部尚書呂震曰:「昔唐太宗興學校,新羅、百濟皆遣子弟入學。當時僅聞給廩膳,未若今日賚予周備也。」成祖曰:「遠方慕中國禮義,故遣子弟入學,必足於衣食,然後樂學。太祖高皇帝命資給之,著於令典。所謂曲成萬物,而不遺者,安得違之?」

九年辛卯,王遣三五良亹等表賀元旦,偕王相之子懷得、寨官之子祖魯古入監受學。給賜如例。又遣坤宜堪彌等貢馬及方物,具疏言:「長史王茂輔翼有年,請陞王茂爲國相,兼長史事。」又疏言:「長史程復,饒州人,輔臣祖察度四十餘年,勤誠不懈。今年八十有一,請命致仕,還其郷。」成祖悉許之。

時有人匿其方物,不盡貢者。監察御史廉得其實以聞。成祖曰:「此非國王意也。宥之。」由是,王又遣使謝恩及貢方物。成祖勅賜王鈔及綵幣。

十年壬辰,王遣使表賀元旦。山南王汪應祖亦遣使入貢,并表賀萬壽聖節。

十一年癸巳,王兩次遣使,奉表貢馬,偕寨官子鄔同、志久、周魯毎等三人入監受學。時山南王汪應祖遣使貢馬。成祖各賜鈔及永樂錢。

是年,模都古等三人奏乞歸省。成祖曰:「遠人來學,誠美事;思親而歸,亦人情也。」命禮部厚賜衣幣及鈔,爲道里費,以榮之。仍命兵部給驛傳,留學者皆賜冬夏衣。

十二年甲午,王遣使表賀元旦。又遺三五良亹等貢馬及方物。賜鈔幣如例。

時皇太子賜琉球官生益智毎等二人羅布衣各一襲,及襴衫、靴襪、衾褥、帷帳。從人皆有賜。成祖賜鄔同、志久等三人衣鈔。

十三年乙未,王及山北王攀安知倶各遣使貢方物;世子巴志亦遺宜是結制,貢馬及方物。成祖各賜文綺三十表裏。

本年,成祖遣行人陳季芳等,齎詔至國,封山南王世子他魯毎爲山南王。

先是,山南王承察度,無嗣。臨終,遺命從弟汪應祖以攝國事。永樂二年,汪應祖受封于朝。其兄達勃期心甚痴之。永樂十二年,謀弑應祖纂位。(汪應祖在位十一年)各寨官并諸按司合兵誅達勃期,推應祖之長子他魯毎攝國事。于是他魯毎表請襲封。成祖遣使來封,并賜誥命、冠服,及鈔一萬五千錠。

十四年丙申,王遣三五良亹等貢馬及方物,兼謝使臣不謹之罪。先是,王所遣直佳魯犯法坐誅。成祖勅論王曰:「此王所遣直佳魯等來京,朕優待之。及還,至福建,乃肆狂悖,擅奪海舶;殺死官軍,毆傷中官,奪其衣物。直佳魯首罪,當寘大辟,已命法司如律。其阿勃馬結制等六十七人,與之同悪,罪亦當死。眷王忠誠,特遣歸,俾王自治。自今遣使,宜戒約之,母犯朝憲。」

本年,王遣使奉表貢馬。山南王他魯毎亦遺使入貢,謝襲封恩。

本年,山北王攀安知爲中山所滅。

先是,攀安知自恃武勇,淫虐無道。其臣名平原,本部人,勇力極強。其餘軍士,皆勇剛驍健之人。亦其城池甚係險阻,尤難攻撃。由是驕傲日盛,常有呑中山之意。自受封于朝以來,矜肆益甚。與平原議攻中山,毎日整頓兵馬。

時中山王尚思紹,撫民以徳,施政以仁。羽地按司率兵來降,告急曰:「山北王作亂,請先動兵。若遲悞,悔之無及。」言未畢,國頭按司、名護按司亦率兵來投,報説如此。王命世子巴志急整軍馬,往征山北。巴志奉旨,便將浦添按司、越來按司、讀谷山按司、名護按司、羽地按司、國頭按司六路軍馬,分隊先往。隨後官軍大發,前至寒汀那港,擁兵渡江。攀安知原是武勇之人,兼有平原等協力督軍,防備甚密。巴志催兵攻城,城上放箭如雨,不可進攻。浦添按司大叫曰:「忠臣委身于國家,視死如歸。豈可拱手而送日乎!」言畢,奮勇先進。諸軍亦争先攻撃。奈北軍恃固,兼得驍健之兵相助守城。攻戰數日,城不陷。巴志曰:「攀安知淫虐無道,雖有千軍,實非心服。其臣平原,有勇無謀,亦是貪欲之人。以計破之,何難之有!」遂召羽地按司等問其地勢。羽地按司曰:「此城三面皆險阻,難急攻破。而坤方尤係險阻。料是此處必怠于防備。」巴志大喜,令一人辨給者,從坤方處乘夜入城,裏把幣帛,贈平原,并以利害説之,以爲内應。次日,平原告攀安知曰:「久不出戰,敵軍必以我爲怯。請王與臣更番出戰,敵必敗矣。」攀安知從之,命平原守城,自率軍先出。巴志見北軍出城來,急傳令:「從坤方險阻處,分軍攻入。」却催軍兵,從平坦處迎敵。攀安知武藝絶倫,奮勇衝殺,官軍敗走。攀安知趕追間,忽見城中火起沖天。攀安知大驚,急慌返兵入城。平原提刀來迎,大叱曰:「汝既無道,我降于中山。」攀安知大怒,戰不數合,斫爲兩段。始知平原心變作叛,悔之無及。只見官軍争先攻入,如天摧地塌,無力可禦。時城中有一靈石,攀安知常拜爲神石。此日智盡力窮,叱其石曰:「予今死,汝豈獨生!」揮劍劈石,自刎而亡。由是山北復歸中山。(至今神石尚存,而有十字劈開之跡。劍名「千代金丸」,沈在于重間河。後葉壁人獲之。又:城門外一大石上有王所乘馬蹄之跡。皆山北古蹟也)

附 山北王:

今歸仁(在位年數不詳)

怕尼芝(在位年數不詳)

珉(在位五年)

攀安知(在位二十一年)

起元延祐年間,盡明永樂四年丙戌。凡四主,歴九十餘年。

十五年丁酉,王及世子尚巴志并山南王他魯毎,倶各遣使入貢。賜賚甚厚。

十六年戊戌,王兩次遣使貢方物。成祖賜使者冠帶、鈔幣有差。

十七年己亥,王三次遺使,貢馬及方物。

十八年庚子,遣使者佳期巴那、通事梁復等到暹羅國,以行通交之禮。(本國與暹羅相通最久,往來無數。故不悉記焉)

十九年辛丑薨。在位十六年。壽不傳。

尚巴志王

神號:勢治高眞物(童名不傳)明洪武五年壬子降誕。

父:尚思紹王

母不傳。

妃(名號不傳)

王有數男:

第二子曰尚忠。

次曰金福。

次曰布里。

次曰泰久。

其餘不傳。

附紀

巴志生得身體極小,長不滿五尺,故俗皆呼佐敷小按司。其幼年嘗遊于與那原,令鐵匠造劍。匠人急造農器,造劒甚遲。巴志屡往問求,匠人佯爲造劍之状,巴志還則止。漸漸鍛錬,三年而後成。巴志得此劒,一日駕舟遊。忽然大鰐翻浪躍來,舟幾覆沈。巴志按劒而立,鰐魚畏退,不敢侵。

時有異國商船裝載鐵塊,在與那原貿易,皆見其劒而要之。終以滿船所載之鐵買之。巴志得鐵許多,散給百姓,令造農器。百姓感服。

巴志爲人,膽大志高,雄才蓋世。洪武二十五年,歳二十一。父思紹謂巴志曰:「昔玉城王失徳廢政,國分爲三,勢如鼎足。自爾而後,殆及百年,兵戰不息,生民塗炭,未有若此時之甚者也。吾見當時諸按司,雖各據兵柄,皆守戸之犬,不足與有爲也。今之世,惟汝一人可以有爲。汝能代吾爲佐敷按司,拯民於水火中,吾願足矣。」巴志喟然嘆曰:「惟命是從。」即續父爲佐敷按司,調練兵馬。

島添大里按司召群臣曰:「今諸按司,皆不足懼。惟佐敷按司之子巴志,英明神武,有擎天之翼。今續父領佐敷,吾甚懼焉。況吾與巴志不睦,如之何則可乎?」言未畢,喊聲大起,巴志早已領兵來攻。大里按司大驚,催兵拒禦。奈巴志希世英雄,兼多勇健之兵,無力可禦,竟爲巴志所滅。

巴志得大里等處,威名大振。時乃中山武寧王,壞覆先君之典刑,臣民遁隱。諸按司相謂曰:「巴志得大里,而地與首里甚近。今王失徳,禍不遠矣。」各散隱不朝。巴志謂諸臣曰:「琉球自開闢以來,一王治世。山南、山北,皆假王也。今中山王失徳廢政,何時得平二山,而致一統之治乎?」諸臣皆曰:「武寧王失徳,國勢日衰。山南、山北強暴益甚。由此觀之,武寧王非救民之主,乃傷國之螟蟲也。請先伐中山,以建基業;然後平二山,以安社稷。是萬民之幸,天理之順也。」巴志便領大兵來問其罪。武寧慌忙催軍拒禦。時諸按司閉戸高枕,曾莫之救。武寧悔之無及,出城伏罪。諸按司推巴志爲君。巴志固辭,奉父思紹爲君。自能翼輔父王,興政理治。臣民及諸按司皆服。後滅山北,遂平山南,以致一統之治。

明永樂二十年壬寅即位。

國相:

王茂(在職年月不詳)

懷機(宣徳初,懷機續王茂任國相,仕至尚金福代。當時之人尊懷機,稱國公。)

法司:模都古(其餘不傳)

本年,遣第二子尚忠監守山北。夫山北城,離首里遠,(城在今歸仁)地係險阻,人亦驍健。恐其山北復恃嶮岨而生變也,故令尚忠監守,以拒變亂。因稱之曰今歸仁王子。

本年,遣使表賀元旦,又遣使貢方物。(時未以思紹訃告)

二十一年発卯,遣使奉表貢方物。(尚未訃告)

二十二年甲辰春,遣使以父王思紹訃聞于朝。成祖命禮部,遣行人周彝齎勅至國,賜祭賻以布帛。

本年,命輔臣創建下天妃廟。(杜公録云:「天尊廟,昔閩人移居中山者,創建廟祠,爲國祈福。」以此考之,上天妃廟、龍王殿,亦此時建之歟。叉曰:龍王殿,舊是建在于三重城。經歴既久,移建于唐榮。上天妃廟前矣)

明洪煕元年乙巳,仁宗登極,改元洪煕。世子巴志未知改元,遣使表賀成祖萬壽聖節,貢馬及方物。時仁宗遣中官柴山齎勅至國,封世子巴志爲中山王,仍賜冠帶、襲衣、文綺。由是本國始知改元。勅曰:

昔我皇考太宗文皇帝,躬膺天命,統御萬方;恩施均一,遠近歸仁。爾父琉球國中山王思紹,總明賢達,茂篤忠誠;敬天事大,益久弗懈。我皇考良用褒嘉。今朕纉承大統,念爾父沒已久,爾其嫡子,宜俾承續。特遣内官柴山齎勅命,爾嗣琉球國中山王。爾尚立孝立忠,恪守藩服;修徳務善,以福國人。斯爵録之榮,延于無窮;尚其祇承,無怠無忽。故茲勅諭。

本年,先已遣阿蒲察度等貢馬及方物。阿蒲察度歸言仁宗崩,宣宗登極,改元宣徳。由是,王遣王舅模都古、長史鄭義才、使者實達魯等,隨内官柴山至京,貢方物,謝襲封恩,并進香長陵。(長陵,仁宗陵名)附奏曰:「臣祖父,昔蒙朝廷大恩,封王爵,賜皮弁冠服。洪煕元年,臣奉詔襲爵。蒙仁宗皇帝已賜冠帶,而皮弁冠服未蒙頒賜。請恩賜之。」宣宗謂禮部尚書胡濙曰:「遠人歸誠,固是美事。特賜冠服,亦表異恩。古人言:『招攜以禮,懷遠以徳。』朕與卿等尤當念之。」卒命禮部稽定制,製以賜之。時鄭義才又具呈言:「海舟經年,被海風壞。臣等附内官柴山舟得達。乞賜一舟歸國,且便朝貢。」宣宗命工部給之。

宣徳元年丙午,王遣佳期巴那等,表賀宣宗登極,貢馬及方物。宣宗賜襲衣靴襪有差。

本年,王遣阿蒲察都等奉表貢方物。賞賜有差。

二年丁未,王兩遣使貢方物。時山南王他魯毎亦遣使,進香于仁宗長陵。

本年夏,宣宗遣内官柴山齎勅至國,賜王皮弁冠服、妃綵幣等物。勅曰:

今遣内官柴山,前來賜爾皮弁冠服,并齎銅錢,收買生漆,及各色磨刀石。勅至,爾即領價收買,交付柴山進來。故諭。

三年戊申,王遣長史鄭義才等貢馬及方物,謝賜皮弁海舟。宣宗賜義才等冠帶及金織、紵絲、襲衣。餘皆給素紵、襲衣。時宣宗以王朝貢彌謹,賜王勅及紵絲、紗羅、錦緞,以勞之。

本年,王命輔臣創建國門,榜曰「中山」。(舊記云:「中山」二字,内官柴山進以爲額)

本年,王遣長史梁囘等貢方物,謝恩。

四年己酉,王遣使表賀萬壽聖節,進方物。又兩次遣使,貢馬及方物。時山南王他魯毎亦兩遣使入貢。倶賜宴及鈔幣。且命山南王使者,齎勅及鈔絹,歸賜其王。

本年,山南王他魯毎爲中山所滅。

先是,他魯毎受封于朝,驕心稍動。其後奢侈日加,常拒忠諌,宴遊是好,不務政事。臣民怨之,諸按司不朝。他魯毎發兵問罪,諸按司畏懼,多投中山。他魯毎怒曰:「賊奴與巴志同謀倡亂,不悉誅滅,吾怒不息。」遂傳軍令,聚整兵馬。山南騒動,事聞于中山。巴志曰:「時至矣。」遂自率四方按司,親往征之。山南百姓,喜躍拜迎。他魯毎益怒,率軍出戰,大敗而走。將入門,時城上放箭,閉門拒禦。他魯毎前後受敵,無力可施,被虜伏誅。由是琉球復歸一統。

(《遺老傳》云:中山王巴志有金彩圍屏,粧飾甚美。他魯毎要之不止。巴志曰:「吾聞大里有泉,名呼喜汀志川泉。以此換之,如何?」他魯毎嘉換之。原來是泉湧得極大,大里等處百姓皆引此泉爲耕。巴志得泉,惟從己者與之;不從者,不許用之。由是百姓暗從中山者不可勝數。時他魯毎不務政事,遊戲無度。臣民及諸按司皆怨之,卒爲巴志所滅云)  

附 山南王:

大里(在位年數不詳)

承察度(在位年數不詳)

汪應祖(在位十一年)

他魯毎(在位二十五年)

起元延祐年間,盡明宣徳四年己酉。凡四主,歴一百餘年。

五年庚戌,王遣使貢馬及方物,并具奏言:

我琉球國分爲三者,百有餘年,戰無止時,臣民塗炭。臣巴志不堪悲嘆。爲此發兵,北誅攀安知,南討他魯毎。今歸大平,萬民安生。伏願陛下聖鑒。

宣宗賜詔,特嘉其功。詔曰:

爾琉球國分爲鼎足,人民塗炭,百有餘年。比爾義兵,復致太平,是朕素意。自今以後,愼終如始,永綏海邦,子孫保之。欽哉。故諭。

本年,内官柴山、副使阮某齎勅至國,賜王尚姓,并金織、紵絲、紗羅、羢錦。

先是,宣徳三年,長史鄭義才在京。時宣宗以王朝貢彌謹之故,深嘉其忠,命内官柴山齎勅前往勞之。奈何遲延。迄于本年,而纔至國,賜王如命。時柴山損資,建寺于我國,名曰大安禪寺,并自立碑記。(景泰七年丙子,泰久王鑄鐘懸寺。然寺建何地,今不可考。柴山碑記云:「宣徳五年,正使柴山奉命遠造東夷。東夷之地,離閩南數萬餘里。舟行累日,山岸無分。茫茫之際,蛟龍湧萬丈之波,巨鱗漲馮夷之水;風涛上下,捲雪翻藍,險釁不可勝紀。天風一作煙霧,忽蒙潮瀾;渀湃波涛之聲,振於宇宙。三軍心駭,呼佛號天。頃之,忽有神光,大如星斗,高掛危檣之上。耿煥昭明,如有所慰。然後衆心皆喜,相率而言曰:『此乃龍天之庇,神佛之光矣,何以至是哉?是咸頼我公崇佛好善,忠孝仁徳之所致也。』迨夫波涛一息,河漢昭明,則見南北之峰,遠相迎衛。迅風順渡,不崇朝而抵岸焉。既而奉公之暇,上擇岡陵,下相崖谷。願得龍盤虎據之地,以爲安奉佛光之所,庶幾以答扶危之恵。於是掬水聞香,得其地於海岸之南。山環水深,路轉林密;四顧清芬,頗類雙林之景。遂闢山爲地,引水爲池。捄之(阝突)(阝突),築之登登。成百堵之室,闢四達之衢。中建九蓮座,金容于上,供南方丙丁火徳于前。累石引泉,鑿井于後。命有道之僧董臨其事。内列花卉,外廣椿松。遠呑山光,平浥灘瀬。使巣居穴處者,皆得以覩其光焉。此酬功報徳者之所爲也。且東夷與佛國爲鄰,其聖跡海靈鍾秀者,有素矣。此寺宇之建,相傳萬世無窮,良有以。夫建寺者誰?天朝欽命正使柴公也。」)

六年辛亥,王遣使貢方物;又遣使貢馬及金銀器皿,謝遣柴山賜錦幣。

七年壬子,王遣漫泰來結制等入貢。漫泰來結制,具呈言:「來舟損壞,乞賜一舟歸。」宣宗命工部給之。

是年,王遣使入貢者凡四。宴賚如例。

八年癸丑,宣宗遣内官柴山齎勅至國,賜王衣服文綺以勞之。時柴山復自捐資,建閣于我國,名曰千佛靈閣,并立碑記。

(閣建何地,亦不可考焉。柴山碑記云:「粤自大明開基,混一六合。東漸於海,西被于流沙,聲教訖于四海。凡在遠方之國,莫不捧琛執帛而來貢焉。時東夷,遁居東海之東,阻中華數萬餘里。水有蛟龍之虞,風涛之悍;陸有丘陸之險,崖谷之危。無縣郭之立,無丞尉之官;汗樽抔飲,盡其俗也。雖然,亦屡貢所産于朝。永樂之間,亦常納其貢焉。洪煕紀年之初,遣正使柴山,曁給使中、行人等官,奉勅褒封王爵,頒賜冠冕。仍遣祭前王,使其知尊君親上之道,篤仁義禮樂之本。天朝之恩,無以加矣。當今聖人,繼登龍馭,率由舊章。宣徳二年,復遣正使山獨掌其事,蒞臨以詢之。則見其王欽己于上,王相布政於下。其俗皆循禮法,煕煕如也。宣徳三年,本國遣使,歸貢於朝。迨夫五年,正使山復承勅來,茲重宣聖化。淮海往還,滄波萬頃;舟檝之虞,風涛之患;朝夕艱辛,惟天是頼。恩無以表良心。遂三軍墾地營基建立佛寺,名之曰大安。一以資思育之勤,一以化諸夷之善。寺卒既成,六年卒事復命。迨宣徳八年,歳在癸丑,天朝甚嘉忠孝,特勅福建方伯大臣重造寶船,頒賜衣服、文物以勞之,日夜棲跡海洋之間。三軍有安全之歡,四際息風涛之患。或夜見神光,或朝臨瑞氣。此天地龍神護佑之功,何其至歟?於是重修弘仁普濟之宮,引泉鑿井,于宮之南,鼎造大安千佛靈閣。凡在諸夷,莫不向化。寳閣既成,佛光嚴整。八月秋分,又有白龍高掛,以應其祥。此嘉祥之兆,良有自也。遂立碑記,以紀其事,使萬世之下聞而知者,咸仰天朝徳化之盛,而同趾美於前人。因書爲記。建閣者:故柴山云。」)

本年,王遣使入貢者凡二。宴賚如例。

九年甲寅,王遣使貢馬及方物。中道遇風,先後至閩。已又遣長史梁求保等,謝賜衣服、海舟。宣宗賜使者幣有差。仍命齎勅及幣,歸賜王。

十年乙卯,王遣長史梁求保、通事李敬等謝恩貢方物。禮部尚書胡濙奏曰:「此奉旨,節一切冗費,以安軍民。今四裔使臣,動以百數,沿途疲于供給。宜勅諸路總兵官,并都、布、按三司,繼今審其來者量,遣正副使、從人十二人赴京,餘悉留彼處,給待爲例。」宣宗從之。(本國貢使以二十人入京,自此而始)

明正統元年丙辰,英宗登極,改元正統。時王適遣伍是堅等貢方物。英宗頒賜勅及《大統暦》并白金彩幣,令伍是堅齎囘賜王。勅曰:

我國家,統有天下,薄海内外,罔不臣服。列聖相承,無間遠近,一視同仁。爾爲國東藩,世修職貢,益永益虔。王遣使來朝,貢馬及方物,禮意勤至。朕嗣承祖宗大寳,期與四海群生,同樂雍煕。矧王篤於事大,良可嘉尚。使者還,特賜王及妃白金彩幣,以答遠意。王其欽崇天道,仁恤有民,永保藩邦,以副朕望。欽哉。故諭。

本年,王遣阿普尼是、通事鄭長等謝恩貢方物。

本年,王再遣使貢馬及方物。使者至福建止,具貢物以聞。其自攜螺殻九十,海巴五萬八千,失於自陳。有司以漏報沒入,使者籲請給値。英宗謂禮部曰:「海巴、螺殻,遠人資以貨殖。取之奚用?」命悉還之,仍著爲令。

二年丁巳,王遣陪臣義魯結制、梁振等貢馬及方物,附奏曰:「本國各官冠服,皆國初所賜,年久朽敝。乞更賜之。」又言:「本國遵奉正朔,而海道險阻。受暦之使,或半載,或一載,方返不便。」英宗命禮部議。禮部奏曰:「冠販,本國可依原制造用。《大統暦》,令福建布政司給與之。」英宗從之。禮部又奏:「琉球國貢馬矮小,宜令選高大者充貢。」英宗曰:「遠人慕義入貢,不必計物優劣。」

本年,王遣通事梁徳、使者仲歩馬結制等往瓜哇國,行通交之禮。

三年戊午,王遣義魯結制等貢馬及方物。賜幣有差。

四年己未,王遣長史梁求保都、通事蔡讓、使者楊勃布耶等貢方物,表賀登極;又遣阿普禮是、通事程鵬等入貢。賜宴幣如例。

先是,本國使臣并從人,兵二百餘人,於福建停憩。除日給廩米外,其茶、鹹、醯、醤等物,出於里甲,相沿有例。此時,巡按福建監察御史成規,具疏改例。止日給廩米。一切費,悉罷之。

本年四月二十日薨。在位十八年。壽六十八。


中山世譜巻五

尚忠王

童名、神號不傳。明洪武二十四年辛未降誕。

父:尚巴志王(尚忠係第二子)

母、妃不傳。

世子:尚思達。

附紀

尚忠王英明仁厚,深有作爲。永樂二十年壬寅,尚巴志王恐山北恃固而復有變,特命尚忠監守山北,稱今歸仁王子。後尚忠踐祚,仍遵舊制,封子弟於今歸仁,世世監守,著爲定規。(尚徳王失徳,覆宗絶祀。由是,監守貴族之徒皆遁世而隱。即今今歸仁間切下運天村所謂百按司墓者,其貴族之墓也。墓內枯骨甚多,又有骨龕數個,以木爲之,修飾尤美,皆銘巴字金紋。而一個稍新者之壁,有字云:弘治十三年九月某日。以此考之,則其貴族至於尚眞王代而老盡焉。此其證也。然人沒世遠,墓圯骨露。問之,則運天村人曰裔孫已絶,無有掃祭者)

明正統五年庚申即位。

國相:懷機

法司(名氏不傳)

本年,遣歩馬結制等貢馬及方物。(時未以巴志訃聞於中朝)宴賚如例。先是,朝貢者朝參出人,皆給馬有例。至是,止給正副使,其餘皆不給。著爲令。

六年辛酉,遣長史梁求保、使者楊布明泰、通事梁祐等奉表入貢;又遣達福期等表賀萬壽聖節。(時未以巴志訃告)

本年,遣通事沈志良、使者阿普斯吉等駕船載瓷器等物往瓜哇國,市胡椒、蘇木。至東影山,遭風桅折,進港修船,歸國。

七年壬戌,世子尚忠遣長史梁求保等奉表入貢,並以巴志王訃聞於朝,兼請襲封爵。英宗命給事中余汴、行人劉遜爲冊封正副使。

八年癸亥,世子尚忠兩遣使貢馬,並表賀元旦。

本年,英宗遣正使余汴、副使劉遜齎勅至國,諭祭故王巴志,封尚忠爲中山王。仍賜王及妃皮弁、冠服、金織、襲衣、幣布等物。詔曰:

昔我祖宗,恭天明命,君主天下;無間遠邇,一視同仁;海外諸國,咸建君長,以統其衆。朕承大寳,祇奉成憲,用圖永寧。故琉球國中山王尚巴志,爰自先朝,恭事朝廷;勤修職貢,始終如一。茲既雲亡,其世子尚忠,敦厚恭愼,克類前人;上能事大,下能保民。今遣正使給事中余汴、副使行人劉遜齎勅,封爲琉球國中山王,以主國事。爾大小頭目人等,其欽承朕命,盡心輔翼,惇行善道;俾國人咸樂太平,副朕仁覆蒼生之意。

勅曰:

爾遣長史梁求保,奏爾父王尚巴志亡歿。良深悼念。特遣使,命爾爲琉球國中山王,以主國事。爾宜篤紹爾父之志,益堅事上之誠,敬守臣節;恭修職貢,善撫國人;和睦隣境,庶幾永享大平之福。

九年甲子,王遣使謝恩,及入貢者凡四。使臣梁囘奏乞給海舟,一以便歳時朝貢。英宗給之。

本年,十月二十四日薨。

在位五年,壽五十四。

尚思達王

神號:君日(童名不傳)永樂六年戊子降誕。

父:尚忠王

母、妃不傳。並無嗣。

明正統十年乙丑即位。

國相:懷機

法司:馬權度(其餘不傳)

本年,遣使入貢者凡二。(時未以尚忠王訃告)宴賚如例。

本年,本國商舶漂至廣東香山港,巡戍欲盡戮冒功。海道副使章格不可,乃爲辨奏,悉還其貲。

十一年丙寅,遣使入貢者凡二。(時未以尚忠王訃告)宴賚如例。

十二年丁卯,遣長史梁球奉表入貢,並以父王尚忠訃告,兼請襲爵。英宗命給事中陳傳、行人萬祥爲冊封正副使。

本年,遣通事蔡讓等貢馬及方物。宴賚如例。

十三年戊辰,冊封使給事中陳傳、行人萬祥齎勅至國,諭祭故王尚忠,封世子尚思達爲中山王。勅曰:

爾比遣長史梁球等,奏爾父王尚忠亡歿。良深悼念。特封爾爲琉球國中山王,繼承爾父,主理國事。爾宜篤紹先志,敬守臣節,恪修職貢;簡任賢良,善撫國人;和睦隣境,以保國土。仍以皮弁、冠服、常服及金織、紵絲、羅緞等物賜王及妃。復詔論其國臣庶,盡心輔翼,各循理分,母或僭踰。俾凡國人,同樂雍煕,副朕一視同仁之意。故諭。

本年,王先已遣使貢方物。其跟伴與四川長河西番人相毆會同舘門外,有重傷者。有司以其事聞。英宗命毆至死者抵死。

本年,王遣梁同等貢馬及方物;已又遣王舅馬權度等奉表貢方物,謝襲封恩。王叔尚金福附進方物。(時福建尤溪沙縣方有寇警。翌年三月,始至京)宴賚如例。英宗賜馬權度衣幣、冠帶,仍命馬權度齎勅並綵幣,歸賜王、王妃及王叔。時馬權度具呈言,以所賜絹匹往蘇州府,易紗羅、紵絲,歸國服用。禮部以聞,英宗從之。馬權度齎勅並綵幣而歸。勅曰:

朕奉天命,祇承祖宗大位,主宰生靈。夙夜惓惓,罹欲天下之人鹹得其所。惟王遠居海外,能敬順天道,恭事朝廷,恪修職貢。遣王舅馬權度等奉表,並王叔尚金福,倶以馬匹、金銀器皿等方物來貢,益見誠意。朕甚嘉悅。今權度等囘,特賜王、王妃並王叔綵幣。王其體朕至懷。故諭。

十四年己巳,王遣亞間美等奉表貢方物。宴賚如例。

本年十月十三日薨。在位五年。壽四十二。

尚金福王

神號:君志(童名不傳)明洪武三十一年戊寅降誕。

父:尚巴志王(金福係第六子)

母、妃不傳。

尚思達王無嗣,故金福受遺命,嗣大位。

世子曰志魯,死於兵亂,無嗣。

明景泰元年庚午即位。

國相:懷機

法司(名氏不傳)

本年,遣百佳尼等貢方物。(時未以尚思達王訃告也)會景帝登極,改元景泰。仍命百佳尼齎勅並文綺、綵幣,歸賜王及妃。時通事程鴻具呈言:「來船已壞,不能返國。願以所賜幣帛造船。」禮部奏,允其請。移文福建三司,聽其自造,不得擾民。

本年,又遣梁囘等貢馬及方物。宴賚如例。(時未以王訃告)

二年辛未,遣亞間美等貢方物。(時未以王訃告)景帝命齎勅並文綺、綵幣,歸賜尚思達王及妃。勅曰:

國家一視同仁,無間遠邇。況於謹脩職貢之國,尤所當厚。爾琉球,於中國,爲東藩,世脩職貢,逾久益勤。今王遣使亞間美等奉表及進方物,禮意勤至。朕承列聖嗣,登大寶,期與四海同樂雍煕。王能篤於事大,良足嘉尚。使還,特賜王及妃綵幣,以答誠意。王其欽崇天道,仁恤生民,永固藩屏,以副朕懷。故諭。

本年,遣察都等入貢;(時未以王訃告)已又遣通事李敬等入貢。(想此時始以尚思達訃告,不然何能有遣封也?)時察都以自備工料造船爲請。禮部議奏:「今福建地方被賊亂,人民艱窘。宜令其候本國進貢通事李敬等囘日,附載歸國。」景帝從之。

本年,遣使請封。時以那覇阻海,往來不便之故,命國相懷機築長虹堤。(自安里橋至伊邊嘉麻橋曰長虹堤)築畢,懷機返願,建神社並寺,名其寺曰長壽。(社及寺倶今存)

三年壬申,尚金福表稱王叔,遣使入貢。

本年,景帝遣左給事中陳謨、(一作喬毅,未知孰是)行人董守宏齎勅至國,諭祭故王尚思達,封王叔尚金福爲中山王。頒賜如例。

四年癸酉,王遣使謝恩;已又遣使入貢者凡三。宴賚悉如例。

本年四月十八日薨。在位四年。壽五十六。

尚泰久王

神號:那之志與茂伊,又稱大世主。(童名不傳)

明永樂十三年乙未降誕。

父:尚巴志王

母、妃不傳。

有數男。

第三子曰尚徳,次曰尚武。其餘不傳。

(《遺老傳》有云:尚泰久王領越來時,娶妾名叫世理休。既生男子,名稱江洲按司。傳説如此,然所謂江洲按司者,是尚徳也乎?是尚武也乎?抑亦別有稱江洲按司者乎?世遠籍湮,虛實難辨。故遵世譜凡例之定規,不敢強記。是重倫闕疑之義也。闕疑之義,見於凡例,《遺老説傳》之條)

附紀

尚泰久爲人,性質重厚。宣徳十年乙卯,巴志王封泰久於越來,爲越來王子。景泰四年癸酉,會尚金福王薨,世子志魯將立。時王弟布里威勢甚盛,乃言曰:「吾係巴志王之子,宜承父兄業而立。」志魯怒曰:「汝乃王弟,非世子也。豈可妄奪兄王之業乎!」布里大怒,發兵攻撃。志魯亦擁兵拒戰。兩軍混殺,滿城火起,府庫焚燒。布里、志魯兩傷倶絶。朝廷所賜鍍金銀印亦致鎔壞。國人議推王弟尚泰久就大位。

明景泰五年甲戌即位。

國相(名氏不傳)

法司(名氏不傳)

本年,尚泰久以布里作亂之事,遣使馳奏以聞,並請頒賜鍍印。景帝命禮部給之。由是,尚泰久自稱「琉球國掌國事王弟尚泰久」,而遣使奉表入貢。景帝命使者齎勅及綵幣,歸賜王弟尚泰久。

六年乙亥,兩遣使奉表入貢。時王侄尚伯禮等具呈,乞於蘇州收買綵幣及釘麻等物,修葺海船。禮部恐其擾民,不從。景帝曰:「琉球素遵王化,與他國不同。」特許之。且命給事中李秉彜、(一曰嚴誠,未知孰是)行人劉儉爲冊封正副使。

七年丙子,遣使奉表入貢。景帝遣正使李秉彜、副使劉儉齎勅至國,諭祭故王尚金福,封王弟尚泰久爲中山王,並賜王及妃冠服、綵幣等物。詔曰:

帝王主宰天下,恆一視而同仁。藩屏表率國中,或同氣以相嗣。朕躬膺天命,撫馭諸侯。琉球國王尚金福既薨,其弟尚泰久性質英厚,國衆歸心。茲特遣使齎勅,封爲琉球國中山王。凡彼國中遠近臣庶,宜悉心輔翼,罔或乖違。長堅忠順之心,永享太平之福。故茲詔示,咸使聞知。

勅曰:

爾自先世,恪守藩維。傳及爾兄,益隆繼述。敬天事上,久而愈虔。屬茲薨逝,軫於朕懷。爾乃王弟,宜紹國封。特遣使齎詔,封爾爲琉球國中山王,並賜爾及妃冠服、綵幣等物。爾尚砥礪臣節,懷撫國人。欽哉。

本年,王遣使奉表貢方物,謝襲封恩;又別遣使入貢。則英宗復位,改元天順。(正統十四年,英宗退位。是年依舊復位,故改元)

本年,王命輔臣鑄天尊廟之鐘。

附 景泰年間,一僧至國。諱承琥,字芥隱,日本平安城人也。王命輔臣新構三寺:一曰廣嚴,(今存)一曰普門,一曰天龍。(倶今不存)令芥隱和尚爲開山正住持,而輪流居焉。王受其教,禮待甚優,而國人崇佛重僧。由是王大喜,景泰、天順間,卜地於各處,多建寺院;並鑄巨鐘,懸於各寺。朝夕令諸僧談經説法,參禪禮佛,以祈昇平之治,雖漢明、梁武亦無能出於其右焉。誠此我國佛法之明君也。(即今禁中或寺廟,所有巨鐘,乃景泰、天順間,尚泰久王所鑄也。)王又命輔臣創建末吉山熊野權現社。(其餘神社,何年建之,今不可考。疑是泰久王之世,其亦建之歟?)

明天順元年丁丑,王命輔臣鑄天妃二廟及萬壽寺等鐘。

二年戊寅,王遣使奉表朝貢者凡三。

本年,王遣大城等,(姓夏,名居數。其子孫今已繁盛)率軍馬征討勝連。

先是,勝連按司阿摩和利,身居儀賓之貴,兼武藝出衆,視諸按司如草芥。驕傲已極,常有弒簒之心。時乃中城按司護佐丸(姓毛,名國鼎。其子孫今已繁盛)鎭守中城,忠義存心,英武超倫,早已察得阿摩和利有謀叛之心。由是,護佐丸常整丘馬,以備拒禦之用。阿摩和利畏其武威,無出師之路。一日,見王曰:「護佐丸要聚兵謀飯,宜發兵撃。儻若遲延,悔之無及。」王曰:「護佐丸忠義之人,豈有作亂乎?」阿摩和利巧言非之。王被讒惑,遣人窺看,果有整兵之狀。王大驚,便命阿摩和利爲大將,急發大軍,寅夜前往,圍得中城水洩不通。護佐丸仰天嘆曰:「吾何罪如此?」其臣士等人大怒,皆要出戰。護佐丸止之曰:「王命也,豈可違也!」自刎而亡。時家族及臣士等人,相從自死者,不可勝數。由是阿摩和利得志,大整軍馬,密召臣士,議攻中山。

時其夫人(夫人名叫蹈揚,按司乃王女也)有一僕臣名大城,武勇無比,勢如狼虎。當時之人號「鬼大城」。大城知其機事,密告夫人曰事既如此。夫人大驚曰:「災禍不遠,汝爲我計之。」大城俟夜靜時,負夫人逃走。到首里城,天未曙,敲門報王。王大悔,且怒曰:「逆賊阿摩和利,斬爲萬段,吾怨可解!」即急傳令,招聚四方軍士。時阿摩和利與諸臣議曰:「機事不密,大城逃去。若不先動手,吾禍難免。」遂率軍兵臨首里,趕來放火攻城,殺戰甚急。幸得四方軍兵皆來相救。寡不敵衆,阿摩和利大敗而走。王命大城爲大將,率領大軍往征勝連。大城奉旨,前臨勝連進發。阿摩和利閉門堅守,官軍爭先攻城。阿摩和利亦是武勇之人,或出城殺戰,或閉門拒禦。大城大怒,分兵攻撃,鋭氣甚熾。阿摩和利智力既窮,遂爲大城所滅。大城奏凱囘日。有諸神賀大平。

三年己卯,王遣李敬等貢馬及金銀器皿,並上疏言:「本國王府失火,延燒倉庫銅錢。請炤永樂、宣徳間例,所帶貨物,以銅錢給價。」禮部奏言:「銅錢係中國所用,難以准給,宜移文福建布政司,以所貯絲、紗羅、絹布等物,依時値關給。」英宗從之。

本年,王遣亞羅佳其等奉表入貢。宴賚如例。

本年,王命輔臣鑄巨鐘,懸於臨海寺。(寺何年建之,今不可考焉)

四年庚辰,王遣使奉表入貢。宴賚如例。

本年六月初五日薨。在位七年,壽四十六。

尚徳王

神號:八幡之按司,又稱世高王。(童名不傳)明正統六年辛酉降誕。

父:尚泰久王(尚徳係第三子)

母、妃及世子名號不傳。

明天順五年辛巳即位。

國相(名氏不傳)

法司:王察都(其餘不傳)

尚徳王爲人,聰明勇猛,才力過人;知足拒諌,言足飾非;放辟邪侈,略無忌憚。群臣畏懼而不敢言。但御鎖側官金丸,極言屢諌。

本年,遣汪察等奉表貢馬及方物。(時未以尚泰久訃告)宴賚如例。

六年壬午,遣程鵬等奉表貢方物。(時未以訃聞於中朝)宴賚如例。

本年,世子尚徳遣使入貢,並以尚泰久王訃告。由是英宗命史科右給事中潘榮、行人司行人蔡哲爲冊封正副使。

七年癸未,正使潘榮、副使蔡哲齎詔至國,諭祭故王尚泰久,封世子尚徳爲中山王。仍賜王及妃皮弁、冠服、綵幣等物。詔曰:

朕紹帝王之統,纉祖宗之緒,主宰天下,一視同仁;撫馭華夷,靡間遐邇。惟爾琉球國,僻居海島,密邇閩中,慕義來庭。受封傳業,蓋有年矣。故國王尚泰久,克篤勤誠,敬天事大,甫餘六載。倏爾告終,先業攸存,可無承繼。其世子尚徳,性資仁厚,國衆歸心。茲特遣正使史科右給事中潘榮、副使行人司行人蔡哲齎詔,往封爲琉球國中山王,仍賜以皮弁、冠服等件。凡國中官僚士庶,宜同心輔翼,作我外藩。鳴呼!循理謹度,永堅率。俾之忠親族,睦隣。丕冒咸寧之化。故茲詔示,悉使聞知。

本年,王遣王舅王察都、長史梁賓等奉表貢方物,謝襲封恩;已又遣崇嘉山等入貢。宴賚悉如例。

明成化元年乙酉,憲宗登極,改元成化。王遣王弟尚武、長史蔡璟等貢方物,表賀登極。宴賚如例。

時使臣在閩,始學造暦。(本國造暦自此而始。但年久世遠,不免有誤。故康煕六年丁未,楊春枝奉命入閩,復學暦法)

二年丙戌,王遣正議大夫程鵬、長史梁賓等奉表貢馬及方物。宴賚如例。

本年,王親自率軍征討奇界。

先是,奇界島畔而不朝,連年發兵,屢征無功。王怒曰:「非啻無功,反見侮辱。吾宜親領軍兵,以平賊亂。」遂率二千餘兵。路歴安里村,見有一鳥,飛鳴而過。王把弓,仰天祝曰:「若我得平奇界,一矢射鳥落;若平不得,又射不得。」祝畢,絃響矢發,早巳鳥落於地。王心大喜,分駕海船五十餘艘。二月二十五曰那覇開船。行至洋中,又見一巨鐘,在於波面浮沈。遂載於船,以爲八幡大菩薩之賜。二十八日,至奇界。賊兵於港口立柵築壘,矢石如雨,決不可進。王大怒,令軍兵進攻,死者無數。王愈怒不息。老臣一人出班而奏曰:「賊兵有勇無智,破之何難?請延數日,臣必有破賊之計。」王從其言。俟到三月初五日,煙雨霏霏,當夜天黒,對面難辨。老臣令數百軍人各駕小舟,多帶火把,佯爲分軍之狀,駕赴彼島背後。賊兵見之,果中其計,止令老兵守港口,皆往背後迎敵。王大喜,急令諸軍一齊上岸,放火燒屋,喊聲振天。賊兵大驚,魂不附體,降者無數。賊首力窮,被虜受誅。王別立酋長,令治百姓。本月十三日,開船而歸。由是,王命輔臣於射鳥處建宮藏鐘,名八幡宮;並構寺,名神徳。又鑄巨鐘,懸於神徳寺。(鐘今尚存)

嗣而王驕傲愈盛,殘害益甚。諌者罪之,諛者悅之,國政日壞。臣士遁隱者,不可勝計。

本年,王命輔臣創建大寶殿於天界寺。

先是,景泰年間,尚泰久王新建天界寺。由是尚徳王續父王之志,加建大寶殿,以祈雍煕之治。又鑄巨鐘,掛於天界寺。(至今尚存)

三年丁亥,王遣長史蔡璟等奉表貢方物。宴賚如例。

本年,王遣使往朝鮮,呈進鸚鵡、孔雀等物。使者囘曰:「朝鮮王李瑈,仍以方冊藏經,亦托使者帶囘進王。」王大喜,以爲護國之寶。

四年戊子,王遣正議大夫程鵬等奉表入貢;已又遣讀詩等入貢。倶宴賚如例。

五年己丑,王遣長史蔡璟等奉表入貢;已又遣査農是等入貢。宴賚悉如例。

本年,王命輔臣鑄巨鐘,懸於相國寺。(寺今不存)

本年四月二十二日薨。在位九年,壽二十九。

時世子幼沖。法司欲奉世子立,國人皆叛。遂與弒世子,推戴御鎖側官金丸爲君,而中山開萬世王統之基。(起尚思紹丙戌,盡尚徳己丑。共七王,暦六十有四年)

附 世子及王妃避亂,隱於眞玉城,兵追弒之。後世子屍在巖下,或者禱之有應。由是島尻眞壁人竊盜屍骨,尊之如神。時遺一腓骨,故後世人亦奉尊腓骨。即今所謂腓城者,乃安置腓骨之所也。


中山世譜巻六

尚稷王

(尚稷王未嘗即位,止以王祖正統之重,追尊稱王。故王統圖中不敢稱王)

童名及誕壽不傳。乃葉壁伊是名首見村人也。

父母(名氏不傳)

妃:瑞雲(童名不傳。洪武二十九年丙子生,宣徳九年甲寅二月初二日卒。葬于葉壁陵)

長子曰尚圓。

次曰尚宣威。

(葉壁遺老傳:尚圓王有一姊一弟,弟名尚宣威。又有一叔一姑,即今葉壁世稱阿武加那志者,其姊之後也;稱茗刈里主者,其叔父之後也;稱多嘉屋田阿武者,其姑之後也。皆世受襲爵,著爲定規。然無有典籍可考,故註以記焉)

明宣徳九年甲寅,尚稷及妃薨。(墓在葉壁,今稱其墓曰玉陵)

康煕三十八年己卯二月初七日,以正統王祖之重,追尊稱王,奉祀于圓覚寺宗廟。(或曰尚稷乃義本之後,或曰天孫氏之裔,未知孰是。然以王統之所開而考之,則先王之後胤。或有故而處于彼島,無疑矣。不然則彈丸蛟島,安能得有此大福耶?)

尚圓王

童名:思徳金,神號:金丸按司添末續之王仁子。

明永樂十三年乙未降誕。

王生得徳威儼然,有龍鳳之姿、天日之表。並足下有痣,色如黃金。未即位時,有泊村人大安里者,一見曰:「此人可居億兆之上矣。」

父:尚稷。

母:瑞雲。

妃:世添大美御前加那志,童名宇喜也嘉,號月光。(父名不傳。始稱世添御殿大按司加那志。正統十年乙丑生,弘治十八年乙丑三月一日薨。壽六十一,葬於玉陵)

王有一男一女:世子曰尚眞。(後登王位)女子曰聞得大君加那志,童名音智殿茂金,號月清。(無後,皆月光所生也)

附紀

尚圓王金丸,生而有賢徳,輔父為耕。

宣徳九年甲寅,金丸年二十歳。父母倶喪,時弟宣威五歳。金丸憂苦,以農為業。毎遇天旱,民田皆涸,金丸之田,獨有水漫漫。人皆疑為盜水,常與金丸不睦,或將害之。金丸無言可辨。

正統三年戊午,歳二十四。竟棄田園,自攜妻弟,渉海至於國頭。既居數年,亦如此。金丸盡心待之,終不見容。

正統六年辛酉,歳二十七。又攜妻弟,始至首里,托身於王叔尚泰久。(時泰久為越來王子)尚泰久見其居動大異常人,薦之于王,(尚思達王之世)始為家來赤頭。勤職數年,同僚敬信。

景泰三年壬申,(尚金福王之世)歳三十八。升黃冠,後尚泰久即位。

景泰五年甲戌,任內間領主。僅歴一年,百姓大服,名聞於世。

天順三年己卯,歳四十五。陞御物城御鎖側官。敬以事君,信以使人,賞罰當理,言行足法。那覇四邑,受其教化。及海外諸島,莫不感服。王素信之,凡有政事,必召金丸相議。

天順四年庚辰,王薨,世子尚徳立。資質敏捷,才力過人;知謀自用,不納賢諌;巧言飾非,擅殺良民。金丸進諌曰:「臣聞:『君王之道,持己以徳,養民以仁,務在於為民父母。』今王廢朝綱,壞典法,妄防忠諌,擅殺無辜,恐非為父母之道。伏願廣納忠諌,痛革前非,擧賢士,退不肖,興政施仁,視民如子。則民怨可弭,社稷可安矣。」王怒曰:「順我者賞,逆我者罸。汝焉敢妄諌我耶!」拂袖而起。

厥後,王幸于久高。遵例致祭,還至與那原。時隨駕者皆有饑色。王急促駕,不給酒食。金丸諌曰:「先王例幸于久高,深念臣士饑勞,必於此處賜給酒食,然後起駕,著為典例。乞暫停駕給之。」王勃然有怒色,群臣畏懼不言。金丸曳衣哭諌,不敢退。而後王從之。

嗣是,而王暴虐日甚,金丸屢諌不聽。

成化四年戊子八月初九日,金丸歳五十四。仰天歎息,致仕以隱於內間。

明年己丑四月,王薨。當時法司欲立世子,仍遵典例。集群臣于闕庭,說知此事。群臣皆畏法司權勢,默而不言。忽有一人老臣,鶴髪如雪,挺身出班,高聲言曰:「國家乃萬姓之國家,非一人之國家也。吾觀先王尚徳之所為,暴虐無道,不念祖宗之功徳,不顧臣民之艱苦,廢朝綱,壞典法,妄殺良民,擅誅賢臣。國人胥怨,天變累加,自招滅亡。此天之所救萬民也。幸今御鎖側官金丸,寛仁大度。更兼恩徳布於四境,足為民父母。此亦天之所生我君也。宜乘此時,廢世子,立金丸,以順天人之望,何不可之有?」言未畢,滿朝臣士,齊聲允諾,其響若雷。貴族近臣,見其有變,爭先逃走。王妃、乳母,擁著世子,隱於眞玉城。兵追殺之。

既而群臣捧鳳輦、龍衣,前至內間迎接。金丸大驚曰:「以臣奪君忠耶?以下叛上義耶?爾等宜歸首里,而擇貴族賢徳之人為君。」言畢,涙流如雨,固辭不起。又避隱於海岸。群臣追從,極言力請。金丸不得已,仰天大歎。竟脫野服,著龍衣,至首里,踐大位,而中山開萬世王統之基。後名其岸曰脫衣岩。(俗呼其岩曰脫御衣瀬)且西原間切嘉手刈村,所謂內間御殿者,乃金丸舊宅也。今皆存焉。

附尚圓王未即位之前,屢有奇事。王年二十歳,一時失父母,孤窮甚極,是一奇事也;民田旱涸,王田水盈。是一奇事也;島民嫉忌,屢欲殺之,王雖孤窮,終不能加害,是一奇事也;至國頭亦如此,是一奇事也;受仕于尚徳之朝者,多被殺戮,王獨屢諌不見殺,是一奇事也。鳴呼!非天命之主,烏能如是也哉!

明成化六年庚寅即位。

國相。(不傳)

法司:武實。(其餘不傳)

尚圓王踐大位,(次月有神出見,進號曰金丸按司添末續王仁子)除其虐政,改定善法;以寛治民,以仁施政。於是先朝遁隱之士,歡欣願仕;君子進,小人退;風俗雍變,百姓樂業。且遵巴志王之制,遣大臣監守山北,以致升平之盛。

本年,遣正議大夫程鵬等奉表貢方物。福建按察司奏言:「琉球貢使程鵬至福州,與委官指揮劉玉私通貨賄,倶應究治。」憲宗宥之,宴賚如例。(時未以尚徳王訃告於朝)

七年辛卯,遣長史蔡璟、使者呉司馬、益周間、宋壁、(三員)通事梁應等,奉表貢方物;並以尚徳王訃告於朝,兼請襲爵。憲宗命戸科都給事中丘弘、行人司行人韓文為冊封正副使。(丘弘行至山東病卒,改命兵科給事中官榮)時蔡璟等,竊以織金蠎羅,制為錦衣。刑部鞫之,蔡璟等固稱是國王受賜于先朝者。事聞憲宗,命禮部稽舊籍有無。禮部曰無。遂沒入內庫,仍勅諭國王知之。

八年壬辰,遣長史梁應等貢馬及方物。宴賚如例。時福建三司官奏稱:「琉球國人,先因進貢,潛居內地,遂成家業,年久不還。應盡遣之。」憲宗命禮部議。禮部奏曰:「其人若承戸部勘合,許入籍者,依舊令居。其餘如請。」憲宗從之。

本年,憲宗遣正使官榮、副使韓文齎勅至國,諭祭故王尚徳,封尚圓為琉球國中山王,仍賜王及妃冠服、彩幣等物。勅曰:

惟爾克世,撫有海邦,臣事皇明,克篤忠敬。乃父尚徳,紹襲王封,曾未數年,遽焉薨逝。爾為家嗣,式克象賢,宜承爵命,統其國人。茲特遣正使給事中官榮、副使行人韓文齎詔,封爾為琉球國中山王;並賜爾及妃冠服、彩幣等物。爾宜永堅臣節,益順天心;常懷事大之誠,用廣承先之志。欽哉!故諭。

本年秋,王遣王舅武實、正議大夫程鵬、長史李榮、使者明泰、通事蔡璋等,奉表貢方物,謝襲封恩。(翌年至京)宴賚如例。武實具呈言:「國王常遣人往滿喇加國収買貢物。奈遭風壞船,漂至廣東,有司轉送福建。願自備工料,修船同囘。」憲宗許之。武實等還,次福州修船。時其傔從人等殺人劫財。事聞,憲宗命禮部議。禮部奏言:「琉球毎年入貢,故生奸弊。乞命二年一貢。」憲宗從之。

九年癸巳秋,王遣長史蔡璟、使者沈滿志、闇那益、沙美倪始等貢方物。宴賚如例。

十年甲午秋,王遣正議大夫程鵬、長史李榮、使者泰羅等貢方物,附奏:「乞如常例,歳一朝貢。」禮部奏曰:「去年福建守臣言:『琉球使臣登岸焚劫,非法殊甚。』宜令程鵬等,齎勅諭王,並定貢期。」憲宗令程鵬等齎勅,諭王追究惡徒,依法懲治;並定例二年一貢,止許百人,多不過加五人;除正貢外,不許私附貨物,並途次騒擾,有違國王忠順之意。(本國二年一貢,自此而始)

十一年乙未秋,王遣長史梁應、使者達魯、通事林茂等謝恩貢方物。會憲宗立皇太子,梁應因乞如朝鮮、安南例,賜勅齎囘。禮部奏:「琉球、日本、占城,皆海外國,例不頒詔。」憲宗曰:「琉球遵化已久,特命降勅,並以錦幣。」令梁應等齎囘,賜王及妃。

附 成化年間,王命輔臣建寺,名天王,而為家廟之備。(弘治七年,尚眞王建宗廟於圓覺寺。故以天王寺為王妃廟,即今尚稷以下,諸妃神主,皆奉於此寺。節節致祭,著為典例)

王又卜地於泊村東南之間創建中山國王廟,而廟側建寺,名崇元。其制與家廟大異:毎會冊封之時,則諭祭之禮,有行於此廟,實非私廟之所較也。故是廟也,自舜天而下,惟即位者,必奉安此廟。而春秋二仲,以中華之禮祭之,著為定規。(或曰:「本國受冊封大典,自尚巴志始。宣徳年間,尚巴志迎接冊使,由此創建此廟,而有行諭祭之禮也歟?」蓋是誤也。夫本國受冊封之典,自武寧始,非巴志也。受諭祭之禮,自察度始,非思紹也。以此考之,則自武寧以至尚徳,豈可無國廟之設耶?況察度之世,始通中朝。太祖賜三十六姓,而禮法鹹興。則有國廟之設也明矣。豈必為至巴志,而後設廟也乎?又曰:「察度壽影,傳在於萬壽寺。萬暦年間,為火災所失。」然今察度、武寧、思紹、巴志神主尚且留在於萬壽寺。則萬壽寺乃察度、武寧之所建,而思紹、巴志續以用之也可知矣。後至泰久,始建天界寺;而尚泰久、尚徳神主,奉安於天界寺。又《遺老傳》云:「昔者諸王,以慈恩寺為廟,其廟與王城尤近。尚徳亡後,其貴族入廟,不時泣哭,其聲聞于王官。由是尚圓王卜地於泊村,改建國廟云。」以此考之,則自武寧以至尚徳,皆有各設廟堂,而行諭祭之禮也無疑矣。《毛氏大安里家譜》有云:「尚圓王始建國廟並崇元寺。」信非誣也)又建寺於浦添村,名寵福,而為歴朝王廟。(先是,元咸煕年間,英祖王始建寺於浦添城西,名極樂,疑是英祖之家廟也歟?歴年既久,至於荒壞,乃移建於浦添城南,又為火災所滅。由是尚圓王移建浦添村,改名龍福,並遵舊制,以為歴朝王廟)以上三寺,皆成化年間尚圓王所建也。惟年紀不詳,故合紀焉。

十二年丙申七月二十八日薨。在位七年,壽六十二,葬於見上森陵。此日,百官、庶人如喪考妣。(弘治十四年辛酉,尚眞王始築玉陵,而移葬焉)

本年秋,遣長史李榮、使者杜那琦、通事蔡璋等,奉表謝恩。先是,使臣長史梁應等齎勅及錦幣,歸賜王。故遣使謝。(時未以尚圓王訃告)

本年秋,遣正議大夫程鵬等貢馬及方物,复奏乞歳一遣使朝貢。憲宗不許。(時未以尚圓王訃告)

尚宣威王

神號:西之世主(童名不傳)明宣徳五年庚戌降誕。

父:尚稷(宣威係第二子)。

母:瑞雲。

妃(名號不傳)

附紀

尚宣威五歳失父母,被兄養育。九歳隨兄至首里。景泰四年癸酉,(尚泰久世)歳二十四。陞家來赤頭。天順七年癸未,(尚徳之世)歳三十四。陞黃冠。成化六年庚寅,歳四十一。因尚圓登王位,乃以王弟之貴,領越來間切,而稱越來王子。

成化十二年丙申,尚圓王薨。世子尚眞,(時稱久米中城王子)年甚幼沖。群臣奉王弟尚宣威,而就大位。

明成化十三年丁酉即位。

尚宣威以尚眞幼沖之故,權登大位。

是年二月,陽神、君手摩出現。尚宣威以為慶賀之禮,而照例穿衣冠,坐於王位。尚眞侍坐其側。舊例:國君即位,君君諸神作賀,必自內殿出,至奉神門後東面而立。奈何此日皆西面而立,與舊例異?滿朝臣士驚疑無措。頃間,諸神有詫宣:「以世子尚眞為君。」尚宣威聞詫言,謂諸臣曰:「尚眞雖幼沖,誠是命世之眞主也。爾等宜同心輔翼,以保邦家。我非其命,強踐大位,恐有戻於天。」遂奉尚眞為君,而在位六個月,退隱於越來。

是年八月初四日薨。(葬地不傳)壽四十八。諡義忠。(今其子孫世領越來)

尚眞王

童名:眞加戸樽金。

神號:於義也嘉茂慧。

成化元年乙酉降誕。

父:尚圓王。

母:月光。

妃:居仁(尚宣威之女。生壽並葬地不傳)。

有二夫人:一曰思戸金按司加那志,號華后;(正徳十一年丙子三月十一日卒,生壽不傳。謝氏知名親雲上成良之女。葬地不詳)一曰茗刈子之女。(號名不傳)

王有七男一女:

長子曰尚維衡(稱浦添王子。乃王妃尚氏所生)

次曰佐司笠按司加那志,童名眞鍋樽,號慈山(嫁尚氏朝易。茗刈子女所生)

次曰向朝榮(稱大里王子。無後,母亦不傳)

次曰尚韶威(稱今歸仁王子)

次曰尚龍徳(稱越來王子。倶母不傳)

次曰尚清(後登王位。夫人華后所生)

次曰尚享仁(稱金武王子。無後)

次曰尚源道。(稱豐見城王子。無後,倶母不傳)

明成化十三年丁酉即位。

國相(不傳)

法司:馬怡世、馬審禮、麻勃都、(裔孫不存)眞牛金、(稱幸地大屋子森,見於嘉靖元年壬午石門碑記。裔孫不存)楊大鶴、毛文英、馬誠驥。其餘交代者,皆不傳。(任職在職年月不詳,故合紀焉)

尚眞王性質英明,謙己受益。及其長成,能繼先志。善述父業,務精於治。百僚分職,群臣授官,簪以金銀,冠以黃赤,(俗稱冠曰八巻)而定貴賎上下之分。設朝儀於朔望,列拜班於左右,而定大小朝儀之禮。又舊制分地封按司,由是各據城池,互相爭伐,兵亂不息。王始改制定度:諸按司皆聚居首里,解散兵柄,遙領其地,歳遣督官一員治之,國以宴然。又遣第三子尚韶威,遵依舊制,監守山北,稱今歸仁王子;而其子孫,繼守山北,世受襲爵,稱按司。(至康熙年間,尚貞王以山北宴寧之故,始命移居於首里)又藏萬劒弓矢之屬,以為護國之具。時宮古島獻寳劒一口,名治金丸;寳玉一貫,名眞珠。又令三府及三十六島,重正經界,定稅納貢。又:本國舊制:國君葬禮,令數人為殉。王曰:「彼亦人也,豈可忍哉?」卒禁之。嗣是而治道大明,政刑咸備,以致雍煕之治。(所定之條,年月不詳,故合紀焉)

本年秋,王世子尚眞,遣長史梁應、使者呉是佳、通事梁徳等,(翌年至京)以尚圓王訃告,並請襲封;附奏乞如舊例,一年一具。部議不可。

十五年己亥,世子尚眞遣長史李榮等,奉表貢方物,並迎封舟。憲宗賜宴及衣幣如例,仍遣正使兵科給事中董旻、副使行人司右司副張祥賚勅至國,諭祭故王尚圓,封尚眞為中山王;並賜王及妃皮弁、冠服、金鑲犀帶、彩幣等物。(《遺老傳》云:「忠順可嘉」四字匾額,此時賜之)勅曰:

惟爾先世繼承王封,事我皇明忠敬彌篤。乃父尚圓,自襲王爵,効職良勤。胡不永年,遽焉薨逝。爾為家副,國人歸心;矧克象賢,宜膺爵命。玆持遣兵科給事中董旻、行人司右司副張祥賫詔,封爾為琉球國中山王,并賜爾及妃冠服綵幣等物。爾宜儉以脩身,懋勤保境安民之道;敬以養德,篤堅順夫事大之心,作鎮海邦。欽哉。故諭。

詔曰:

惟我皇明,膺天成命;君主華夷,德化誕敷,無間遠邇。爾琉球國世居海濱,密邇聲教;慕義稱藩,盖有年矣。故國王尚圓,敬天事大,保境安民;職貢歲脩,禮意無忒。方隆屏翰之杔,豈意計音來聞遠臣云薨,良用悽愴。封建常典,在所舉行。其世子尚真,稟性純篤,素得國人之心;奉表請封,實謹藩臣之禮。玆持遣正使兵科給事中董旻、副使行人司右司副張祥賫詔,往封為琉球國中山王,仍賜以皮弁冠服等物。凡國中官僚耆舊,尚宜同心翼賛,協力匡扶;禮度無踰,先猷懋纉。庶撫一方於寧謐,共享多福於久長。故玆詔示,爾宜知悉。[1]

本年秋,王遣王舅馬怡世、正議大夫程鵬、長史蔡曦等奉表獻方物,謝襲封恩;並附奏曰:「臣伏讀祖訓條章,許臣國不時朝貢。故自臣祖父以來,皆一年一貢。邇年,舊巡撫福建大臣,以臣國使有違法窺利者,令臣二年一貢,此誠臣之罪也。然臣祖宗所以殷勤効貢者,實欲依中華眷顧之恩,杜他國窺伺之患。乞如舊制,令臣一年一貢,以保海邦。」憲宗不許。

翌年庚子,王舅馬怡世囘國之日,憲宗仍賜王勅以諭之。勅曰:

曩因爾國使臣入貢,往往假饋送為名,汚我中國臣工,其實以為己利;又不能箝束傔從,以致殺人縱火、強劫民財;又私造違禁衣服,倶有顯跡。故定為二年一貢之例。朝廷富有萬方,豈為爾小國而裁省冗費哉!此例既定,難再紛更,特茲省諭王其審之。故諭。

十七年辛丑秋,王遣正議大夫梁應、長史蔡曦、使者泰那等奉表貢馬及方物;並乞以陪臣子蔡賓等五人於南京國子監讀書。憲宗曰:「海南遠人,向慕文教,朕甚嘉之。令有司如舊制,歳給衣服廩饌,母令失所,俾通知中國禮儀,永遵王化。」禮部奏曰:「琉球國進貢舊制:到京,少則四五十人,多則六七十人,倶給賞有差。爾因各國進貢,率多奸弊,毎國止許五七人,不過十五人到京,餘倶留邊以俟命。今該國使臣,止容正議大夫梁應等十五人赴京,照例給賞,其餘六七十人倶留邊。宜勅布政司發官帑,以次均給,庶不至甚失柔遠之意。」憲宗從之。時梁應等又上疏,以不時進貢為請。禮部又奏:「琉球其意,實假進貢以規市販之利。宜勿聽。」憲宗令梁應等領勅歸諭王。勅曰:

朝廷定爾國二年一貢,已具前勅。臣之事君,遵君之勅可也。屢違勅奏擾可乎?所以固拒者,非為惜費。蓋二年一貢,正合中制。朕恤小之意,實在此。王其欽遵,母事紛更。故諭。

十九年癸卯秋,正遣正議大夫程鵬、長史蔡璋等貢馬及方物,奏言:「永樂年間所賜海船破壞已盡,止存其三。乞自備物料,於福建補造。」禮部議許造其一。

二十一年乙巳秋,王遣長史蔡曦等貢馬及方物。時官生蔡賓等在監肄業已五年,王咨禮部,請放囘省親。憲宗曰:「昔陽城在太學,諸生三年不歸者,斥之。矧賓等遠人,豈可長留不遣乎?」竟命放歸,以遂定省之私。

二十二年丙午秋,王遣王舅馬審禮、長史鄭玖等,貢方物謝恩。時會憲宗既崩,孝宗登極已四月矣。孝宗賜馬審禮等,冠帶衣幣有差。仍命領詔並錦幣賜王及妃。

明弘治元年戊申,孝宗登極,改元弘治。

先是,成化二十三年丁未,王遣皮揚那、通事林榮等貢方物。皮揚那從浙江入貢。孝宗曰:「貢道當由福建,且貢非其時。」命卻之。皮揚那等且以國王咨禮部文言。成化二十一年,本國正議大夫程鵬等進貢囘國。報知皇太子冊妃。由是,王遣使表賀,並貢方物。禮部奏言:「琉球入貢,雖與例限不合,然遠人之情可念。況箋文方物已至京,難於終卻。請暫賜容納,後仍以舊例裁之。或因福建風水不便,取路浙江,亦令審實奏請,方許起送。今次所給正副使彩緞等物,宜如舊例。番伴從人減半,以示裁折之意。」孝宗從之。時蔡賓亦隨貢使至,具呈言:「成化中,賓嘗讀書南京國子監。今吏部侍郎劉宣,時為祭酒,特加撫恤。乞容執贄於宣處致謝。」孝宗許之。

二年己酉秋,王遣馬仁、通事蔡實等進大行皇帝香;(重五十斤)別遣王舅麻勃都、正議大夫梁徳等(三年庚戌至京)貢方物,表賀孝宗登極。麻勃都其呈言:「本國來貢人員,近止許十五人赴京。物多人少,恐致疎失。」又言:「本國貢船抵岸。所在有司,止給口糧百五十名,其餘多未得給。」孝宗命來京許増五人,増口糧二十名,著為例。時有松氏比屋勢頭者,始學煙花藥法。(本國為煙花戲自此而始)

本年秋,王遣長史梁能等奉表貢方物。宴賚如例。

四年辛亥秋,王遣正議大夫梁徳、長史鄭玖等貢方物。賜王錦緞,並宴賚如例。

五年壬子,王命輔臣創建圓覺寺(三年而成)並荒神堂,延老僧芥隱為開山住持。

六年癸丑秋,王遣正議大夫梁徳、長史梁能等貢方物。賜王錦幣等物,並宴賚如例。

七年甲寅,王命輔臣構宗廟於圓覺寺方丈右側,謂之御照堂。(奉正統昭穆諸位神主而祭焉。)

八年乙卯秋,王遣正議大夫鄭玖、長史蔡賓等貢方物。賜王錦緞,並宴賚如例。

九年丙辰,王命輔臣新鑄巨鐘,建其樓於圓覚寺而懸鐘焉。

十年丁巳秋,王遣正議大夫程連、長史梁能等貢方物。賜王錦緞,及宴賚如例。

十一年戊午。王命長史梁能、通事陳義,於圓覺寺山門外督造石欄及橋。

十二年己未秋,王遣正議大夫鄭玖、長史蔡賓等貢方物。賜王錦幣,並宴賚如例。

十三年庚申,王發兵征八重山。

先是,宮古島、八重山,自洪武年間以來,毎歳入貢往來不絕。奈八重山酋長有掘川原赤蜂者,心變謀叛,兩三年間,絕貢不朝。時宮古島酋長有仲宗根豐見屋者,與赤蜂不睦。赤蜂將攻宮古,二島騒動,事聞中山。由是,王命大里等九員為將,並撥大小戰船四十六,以仲宗根為導。本年二月初二日,那覇開船。十三日,前至八重山、石垣之境。大里等上岸,只見赤蜂領眾兵,背嶮岨,面大海,布擺陣勢;又令婦女數十人,各持枝葉,號天呼地,萬般咒駡,似行法術。大里等驅軍大進,賊兵及婦女略無畏懼。賊陣開處,赤峰首搦戰。大里大疑曰:“賊奴銳氣,不可輕敵。”遂將四十六艘分為兩隊:一隊攻登野城,一隊攻新河。赤蜂首尾不能相應。官軍乘勢,攻撃甚急。賊兵大敗,降者無數,赤峰被擄伏誅。大里等別立酋長,撫安百姓,奏凱而歸。嗣後朝貢如例。

十四年辛酉,新築玉陵,奉先王尚圓移葬於玉陵。

本年秋,王遣正義大夫程璉、長史梁能等貢方物;奏請于福建補造海船,以便往囘。孝宗許之,賜賚如例。

十五年壬戌,王命輔臣於城門外鑿地作沼,建堂于水中,以藏朝鮮國王所進方冊藏經。(先是,尚徳王遣使至朝鮮進禮物。時朝鮮王李瑈以方冊藏經,托使者帶囘,進尚徳王。王亡後,其經尚存,故尚眞王建堂藏之。歴年稍久,堂壞經朽,而成空地。天啟元年辛酉,尚豐王改建辨財天女堂)

十六年癸亥,王遣呉詩等往滿喇加國,收買貢物。遇風漂至廣東,舟覆上岸。呉詩等一百餘人為邏卒所獲。廣東守臣以聞。孝宗命送呉詩等至福建,給糧贍養,候本國貢使歸之。

十七年甲子秋,王遣正議大夫程璉、鄭玖、長史梁能、蔡賓等,具奏言:「前使遇風未囘,致失二年一貢之期。仍以補貢納之。」時會孝宗崩,武宗登極。命行人左輔,頒詔至國。

明正徳元年丙寅,武宗登極,改元正徳。是年秋,王遣王舅亞嘉尼施、長史蔡賓等貢馬及方物,並表賀登極;(翌年丁卯,纔至中華)附奏乞毎歳一貢,以抒微忱。禮部議:「宜勿聽。」武宗曰:「琉球久守節義,特許定一年一貢。」時長史蔡賓具呈:「乞自備工料,修造貢船二隻。」禮部議奏:「宜令鎭巡官,驗實量修,不必改造。」賓复請。武宗曰:「賓善人也,特許其請。」令補造如式。

二年丁卯秋,王遣正議大夫程璉、長史蔡栢等貢方物謝恩。

三年戊辰,王命輔臣始造丹墀石欄及龍柱,以弘國殿之壯観。(翌年己巳告成)

本年秋,王遣正議大夫梁能、長史蔡遷等貢方物。宴賚如例。

四年己巳秋,王遣正議大夫程璉、長史陳義等貢方物,並請以官生蔡進等五人入監讀書。武宗許送南監,仍給衣廩等物如例。

五年庚午秋,王遣正議大夫梁能、長史蔡遷、使者佳馬度等貢方物。宴賚如例。

六年辛未秋,王遣正議大夫梁寛、長史陳義、使者鴉麻度等貢方物。宴賚如例。

七年壬申秋,王遣長史蔡遷等貢方物。宴賚如例。

八年癸酉秋,王遣正議大夫梁能等貢方物。宴賚如例。

九年甲戌秋,王遣長史陳義等貢方物。宴賚如例。

十年乙亥秋,王遣正議大夫梁龍、使者麻佳尼等貢方物。宴賚如例。

十一丙子秋,王遣正議大夫陳義、使者馬參魯等貢方物。宴賚如例。

十二年丁醜秋,王遣長史蔡遷、使者馬加尼等貢方物。宴賚如例。

十三年戊寅秋,王遣使者麻美子、馬五喇、通事高義等貢方物。宴賚如例。

十四年己卯秋,王遣使者馬勃度、通事鄭昊等貢方物。宴賚如例。

十五年庚辰秋,王遣長史金良等貢方物。宴賚如例。

十六年辛巳秋,王遣使者椰馬度都、通事蔡樟等貢方物。宴賚如例。

附 正徳年間,王命輔臣創建西御殿,以為待天使之所。

又:日本僧日秀上人隨流至國,自建社宮于金武村。(観音寺,何代何年建之,今不可考焉)

明嘉靖元年壬午,世宗登極,改元嘉靖。王遣王舅達魯加尼等進武宗香;並貢方物,表賀登極。世宗賜王及妃錦幣等物。仍命禮部,遵先朝舊制,二年一貢,毎船百五十人為限。(二年一貢,亦從此定)

二年癸未秋,王遣正議大夫鄭繩、長史金良等貢方物謝恩。往抵洋中,遇風分散。金良先至,具呈言:「正議大夫鄭繩,領謝恩方物渡海,風漂未至,而表文在此,請得先進。」世宗許之。鄭繩漂囘,舟敗,人皆上岸。

翌年乙酉,王仍遣鄭繩補進方物。福建守臣以聞,世宗命就彼中宴賚如例,遣還方物。時王遣官生蔡廷美、鄭富、梁梓、蔡浩至閩,請就國子監讀書。福建守臣以聞。留二年,而後就監。世宗令禮部照例給廩米薪炭,及冬夏衣服。

四年乙酉秋,王遣長史金良等貢方物。宴賚如例。

五年丙戌十二月十一日薨。在位五十年,壽六十二。葬於玉陵。

王仁厚英明,進賢用能。百度悉擧,大致昇平。


中山世譜巻七

尚清王

童名:眞仁尭樽金。神號:天續之按司添。

明弘治十年丁巳降誕。歳十一,領中城,稱中城王子。

父:尚眞王(尚清係第五子)

母:華后

妃:思眞錢金按司加那志,號月江(毛氏兼城之女。嘉靖三十三年甲寅六月十三日薨,生壽不傳。葬於玉陵)

有三夫人:

城之大按司志良禮,童名眞鶴金,號瑞室(宜野灣間切謝名村新城爾也女。新城子孫始用魏姓)

大按司志良禮,童名眞美那古金,號后徳(樂氏屋宜親雲上昌寔之女)

大按司志良禮,童名眞世仁金,號禮室(王農大親之女)

又有一妻:與那原阿呉母志良禮,號誠淑(那氏堅嘉之妹,童名不傳)

王有十男二女:

長子曰尚禎。(稱中城王子,無後。夫人後徳所生)

次曰尚元。(後登王位。妃月江所生)

次曰尚楊叢。(稱勝連王子)

次曰尚鑑心。(稱大伊江王子,無後)

次曰阿應理屋恵按司加那志,(童名不傳)號徳大(無後)

次曰尚桓。(稱北谷王子)

次曰尚范國。(稱東風平王子。倶母不詳)

次曰尚宗賢。(稱伊江王子。夫人瑞室所生)

次曰尚洪徳。(稱讀谷山王子。夫人禮室所生)

次曰尚襲禮。(稱豐見城王子)

次曰首里大君按司加那志,(童名不傳)號桂月(無後。倶母不詳)

次曰尚悅。(稱羽地王子。與那原阿呉母志良禮所生)

明嘉靖六年丁亥即位。

國相(不傳)

法司:

馬誠驥(尚眞王代任法司職)

眞伊久佐(稱宮平大屋子森。見於嘉靖二十二年癸卯嘉田之花碑記。其裔孫不存)

樽金(稱幸地大屋子森。見於嘉靖二十五年丙午繼世門碑記。裔孫不存)

眞徳(稱內間大屋子森)

眞榮久佐(稱城間大屋子森。但見於嘉靖三十三年甲寅屋良座森碑記。裔孫不存)

麻勃都(眞玉法司。亦有麻勃都者,是兩人而非一人也)

呉啓元、東元宰、殷達魯、封徳新、毛龍吟、和爲美、葛可昌(倶十三員。任職返職年月不詳,故合紀焉)

本年秋,世子尚清遣正議大夫鄭繩等奉表進貢,並請襲封。繩等囘至海中,遇風溺死。

八年己丑秋,又遣長史蔡瀚、使者馬吾喇等奉表入貢,再申前請。禮部以襲封重典,命福建鎭巡官査訪申報。蔡瀚又請許官生蔡廷美等四人歸國婚娶。世宗許之,給賞幣布有差。

十年辛卯秋,遣正議大夫金良、長史蔡瀚等奉表貢方物;並賚國中人民結狀,復請襲封。世宗命吏科左給事中陳侃、行人司行人高澄爲冊封正副使。

十二年癸巳秋,遣正議大夫梁椿、使者馬吾喇等奉表貢方物。(舊制:外國貢使至京師,皆有防禁。五日一出舘,令得游観貿易,居常皆閉舘不出。惟朝鮮、琉球防之頗寛)

十三年甲午夏,世宗遣正副使陳侃、高澄齎詔至國,諭祭故王尚眞,封世子尚清爲中山王。詔曰:

朕恭膺天命,爲天下君。凡推行乎庶政,必斟酌夫古禮。其於錫爵之典,未嘗以海內外,而有間焉。爾琉球國,遠在海濱,久被聲教。故國王尚眞,夙紹顯封,已踰四紀。茲聞薨逝,屬國請封。世子尚清,徳惟克類,衆心所歸,宜承國統。朕篤念懷柔之義,用嘉敬順之誠。特遣使賚詔,封爾爲琉球國中山王,仍賜以皮弁、冠服等物。王宜愼乃初服,益篤忠勤,有光前烈。國中耆俊臣僚,其同寅翼贊,協力匡扶。尚殫事上之心,恪盡臣藩之節;保守海邦,永底寧謐。

勅曰:

惟爾世守海邦,繼膺王爵,敬順天道,世事皇明。爾父尚眞,自襲封以來,恭勤匪懈。比者薨逝,良用悼傷。爾以冢嗣,國人歸心,理宜承襲。茲特遣使,封爾爲琉球國中山王,並賜爾及妃冠服、綵幣等物。爾宜祇承君命,克紹先業;修職承化,保境安民,以稱朕柔遠之意。

十四年乙未春,王遣王舅毛實、長史蔡瀚等貢方物,謝襲封恩。宴賚如例。世宗仍賜王錦幣等物。

先是,王以金四十兩饋冊使陳侃等。侃等固辭不受。毛實等並以金奏進。世宗命侃等受之。

十六年丁酉春,王發兵柾大島。

先是,大島有酋長數人,而一人叫與灣大親。與灣大親爲人,性資忠孝,惟善是務。同僚酋長皆是奸侫,與與灣大親不睦。其同僚來入貢時奏言:「與灣大親有謀叛之意,請誅之。若遲延,必難制焉。」王以大嶋阻海、虛實難辨之故,被讒惑。是年命將發兵,往討與灣大親。官軍上岸,與灣大親仰天嘆曰:「吾無罪而就死,知我者天乎!」自縊而死。兵虜其子,載軍實而還。(與灣大親之子名叫糠中城,其裔孫姓馬,至今繁盛)

本年秋,王遣正議大夫陳賦、長史蔡廷美等貢方物;並進箋、方物,慶賀皇太子。宴賚如例。

十八年己亥秋,王遣長史梁梓等貢馬及方物。時梁梓等奏請:「補造海舟四隻,以便續貢。」禮部以聞,世宗許之。宴賚如例。梓等於福州造舟如式。

二十年辛丑春,王遣王舅殷達魯、正議大夫蔡瀚等貢方物;並慶賀。宴賚如例。

二十一年壬寅,福州人陳貴等通番過海,至國。適與潮陽海船爭利,互相殺傷。長史蔡廷美盡沒其貲。陳貴等以夜奔,爲守臣所捕,並多掩殺。王命械繋陳貴等七人,遣蔡廷美等至福州。誣爲寇賊。巡按御史徐宗魯會同三司官譯審列奏。世宗允部覆治,以通番律。仍命福建守臣啓諭國王:「無輕與中國商民互市。後若不法,即絶其朝貢。」(自此而後,中國商船終不復來,但本國有與諸夷海國交通耳)

二十二年癸卯春,王遣正議大夫陳賦等貢馬及方物。宴賚如例。並以禮幣報王。時王奏請,官生梁炫等就學南監,已踰七年,賜歸娶。世宗詔給資糧、驛騎,並遣人護送。

二十三年甲辰,王諭法司曰:「王城西北,圍以二重,堅如鐵壁;但東南一重,似不堅牢。汝等督工,運石於美福門外,宜加一重。此吾素意也。」法司奉旨。即起工,築雉堞,爲二重,如西北。其高五丈,濶二丈,長一百十五丈,題門曰「繼世」。至二十五年丙午,告成。(時法司:封徳新、樽金、呉啓元)

二十四年乙巳春,王遣長史梁顯等貢方物;並遣都通事蔡朝慶等送還朝鮮漂流人口。宴賚如例。

二十六年丁未,王命法司新建大美殿。

先是,王爲世子時,遠在中城,自造小殿於首里,以便問安。及即位,乃諭法司曰:「禁中宮殿,時有諸神出現,而係清潔之所。若子女降生,及喪服等事,許行於此,則似有漫涜神靈。且毎春秋二仲,夫人、女子及宮女等,出在菩提寺燒香,尤不便焉。今宜就舊宅,増造殿三,而爲降生、喪禮及春秋節薦之所。」法司奉旨。是年八月起工,越年十二月告成,名曰「大美殿」。後有遺旨云:「永守此制,決勿革變。」

本年春,王遣正議大夫陳賦、長史蔡廷會等貢方物。宴賚如例。

時廷會與給事中黃宗概交通饋謁,事覺,禮部奏請陳賦等並革其賞。世宗曰:「陳賦無罪,賞如例;廷會交結朝臣,法當治。念屬貢使,姑革賞示罸。」

二十八年己酉春,王遣正議大夫梁顯等貢方物。宴賚如例。

二十九年庚戌,王遣官生蔡朝用等五人至京,請入監讀書。世宗許之。詔給如例。

三十年辛亥秋,王遣正議大夫蔡廷會、長史梁炫等貢方物。宴賚如例。

三十二年癸丑春,王遣長史梁炫、使者達魯嘉尼等貢方物。宴賚如例。

本年,王以屋良座森係江口緊要之所,創築雉堞,以開邦家之壯観。(時法司:眞榮久、佐眞徳、東元宰)

三十四年乙卯春,王遣正議大夫梁碩、使者馬忠章等貢方物,具疏言:「貢舟至港,其勢必壞,不可渉海。請令碩等買海上民船駕歸。」世宗詔福建守臣覆狀聽買,不得過大。梁碩等又請放官生蔡朝用等歸國省親。世宗亦許之,遣人送歸。

附 嘉靖年間,王命輔臣加建國門,榜曰待賢。後改榜字曰首里。(嘉靖七年、八年,兩遣使請封,疑是此時建之歟?)

本年六月二十五日薨。在位二十九年,壽五十九,葬於玉陵。

王英明豁達,御下有厳,爲事必果,務精於治。

附 尚清王染疾危甚,召法司毛龍吟、和爲美、葛可昌於龍榻前,遺命三人曰:「孤命將盡。汝等奉世子元協力贊翼,以保邦家。」言訖而薨。後和爲美、葛可昌心志變易,謂群僚曰:「世子尚元爲人柔弱。惟尚鑑心宜承國統,以就大位。」諸僚臣諛其議者最衆。或心思忠義,亦畏其權威,而不敢言者有之。毛龍吟察知此事,大怒曰:「尚元,乃正妃之所生,邦家之冢嗣也。我聞:『立長紹世,天倫之大順,古今之常道。』況我等已奉遺命,宜竭忠勤,保守社稷。豈可妄棄遣命而廢天倫耶?若有執拗而負王命者,我必委身於刀鋒,見先王於泉下,然後我志可解矣!」時諸僚臣內稍存忠義者,皆從毛龍吟。由是,和爲美、葛可昌畏懼無言。毛龍吟擇吉率領群臣,奉世子尚元就大位,國以安然。

尚元王

神號:日始按司添。(童名不傳)明嘉靖七年戊子降誕。

俗稱久米中城王子。

父:尚清王(尚元係第二子)。

母:毛氏思眞錢金按司加那志,號月江。

妃:眞和志聞得大君加那志,號梅岳。(萬暦三十三年乙巳正月十日薨,葬於玉陵。童名、生壽不傳,乃廣徳寺浦添親方女孫)

又有三夫人:

久米具志川大按司志良禮,童名眞鍋樽金,號雪嶺。(西原間切幸地村翁長大屋子女)

前東之按司,童名眞鍋樽金,號梅嶺。(毛氏新城親方安基之女)

眞南風按司,童名眞津比樽,號南霜。(毛氏豐見城親方盛庸女)

王有三男一女:

長子曰尚康伯。(稱久米具志川王子。夫人雪嶺所生)

次曰尚永。(後登王位)

次曰首里大君按司加那志。(童名不傳)號一枝。(嫁尚懿。倶妃梅岳所生)

次曰尚久。(稱大金武王子。夫人梅嶺所生)

明嘉靖三十五年丙辰即位。

國相(不傳)

法司:

毛龍吟、和為美、葛可昌、(王即位時,俱在法司)澤子、(見於嘉靖四十一年壬戌,奉神門堦上石欄之碑記。其裔不存)穆源徳、馬順徳、毛廉、翁壽祥、馬良詮、馬世榮。(其餘不傳,且各在職年數不詳,故合紀焉)

三十六年丁巳春,稱世子,遣正議大夫蔡廷會、長史蔡朝器、使者尹徳美等入貢,兼請襲封;並以本國海疆守臣馬必度所獲,中國被掠金坤等六名送還。時廷會等具言:「窮島遠人,須乘南風汛,始得歸國。進貢累重,乞如三十四年例,毎歳自買歸舟,不候題請。」世宗嘉其忠順,許之;仍賜勅奨諭,賞銀五十兩、彩幣四表裏。且馬必度及蔡廷會等,倶有厚賜。

三十七年戊午,世宗命刑科給事中郭汝霖、行人李際春為冊封正副使。因海寇出沒不時,未及開洋。

三十八年己未秋,遣正議大夫蔡廷會、長史梁炫等奉表貢方物並謝恩。時廷會等具言:「海中風濤回測,海寇出沒不時。恐使者有他虞,獲罪上國。請如正徳中封占城故事,賚囘詔冊,不煩天朝遣封。」福建巡按禦史樊獻科以聞。世宗命禮部議。禮部議奏:「昔正徳中,占城國王為安南所侵,竄居他所,故令使者賚囘勅命,乃一時權宜。然占城國王沙古卜洛猶懇請遣使封,為蠻邦光重。今琉球左海中,諸國頗稱守禮,累朝以來,待之優異。毎國王嗣立,必遣侍從之臣,奉命服節冊以往,著為例。且廷會無世子印文,若遽輕信其言,萬一世子以遣使為至榮,以遙拜為非禮,不肯受封,復上書請使如占城,將誰任其咎哉?乞凡朝貢並冊封如例,以示大典。」世宗從之。

本年,法司和為美、葛可昌有罪被流。(和為美流於久米島,葛可昌流於伊比屋)

三十九年庚申冬,遣長史梁炫、使者馬加尼等迎接封舟。

四十一年壬戌,於奉神門前創立石欄,告成。(時法司:澤子、毛廉、馬良詮)

本年,海氛稍靖,世宗遣冊使郭汝霖、李際春齎詔至國,諭祭故王尚清,封世子尚元為中山王。詔曰:

朕受天命,主宰寰宇。凡政命之宣佈,惟成憲之是循。其於錫封之典,遐邇均焉。爾琉球國,遠處海陬,聲教漸被,修職效義,閱世巳久。故國王尚清,顯荷爵封,粵逾二紀。茲者薨逝,屬國請封世子尚元。朕念象賢,眾心歸附,是宜承紹國統。特遣正使刑科右給事中郭汝霖、副使行人司行人李際春齎詔往封,為琉球國中山王。仍賜以皮弁、冠服等物。王宜謹守禮度,益篤忠勤。凡國中官僚耆舊,尚其同心翼贊,以佐乃王;飾躬勵行,用保藩邦。故茲詔示,咸俾悉知。

(當時,天使舘大門內,有公堂一座;進則寢堂,冊使二員共焉;東西廊二、後小堂一,僅容從者。冊使敦公等,以海氣鬱蒸、室廬卑隘而憂之。大夫蔡廷美以聞。王即命廷美,鳩工掄材相地,後垣約丈餘許,不日而成。結竹籬於兩傍,植花草於前楹,頗有幽雅趣。郭汝霖等大喜,乃書其扁,曰「息思」。其記今存。次後毎會冊使來臨,必於寢堂後構小樓二,著為例)

本年秋,王遣王舅穆源徳、長史蔡朝器等,楷冊使郭汝霖等入京,(翌年至京)奉表獻方物,謝襲封恩。先是,王以金四十兩餽郭汝霖等,不受。穆源徳齎金請命。世宗曰:「朝廷命使,無受謝之義。」詔聽汝霖等辭。尋以二臣遠行著勞,各賜銀幣。

四十二年癸亥春,王遣正議大夫鄭憲、使者源善等,奉表入貢,並送還中國漂流人口。世宗降勅褒諭,賜鏹幣。鄭憲因具疏言:「本國亦有流入中國者,乞命守臣恤遣。」世宗然之,下其疏於瀕海所司。

四十四年乙丑春,王遣長史梁灼等貢馬及方物;官生梁炤、蔡燫、梁烄、鄭迵四人,入監讀書;並將本國山北守臣鄭都所獲中國被掠人口送還。世宗嘉王恵順,降勅奨諭,仍賜王銀五十兩、彩幣四表裏。長史梁灼、守臣鄭都,各賜銀三十兩、幣一表裏。

明隆慶元年丁卯春,穆宗登極,改元隆慶。本國未知中朝改元。王遣長史蔡朝用、使者亞應蘇等奉表入貢並謝恩。宴賚如例。

二年戊辰春,王遣王舅翁壽祥、正議大夫梁炫等獻方物,表賀穆宗登極;又遣使者宗善等進世宗香。(三十五斤)倶宴賚如例。

三年己巳春,王遣王舅毛廉、長史蔡朝器等奉箋、方物,慶賀冊立皇太子;並遣海境守臣由必都等送還中國被掠人口。福建守臣以聞。穆宗以王屢效忠誠,賞賜銀幣如前。

五年辛未春,王遣正議大夫鄭憲、長史鄭佑等奉表入謝,並送還被掠人口。穆宗降勅奨賜如前。王又請放官生梁炤等三人歸國省親。穆宗許之。

本年,王親統大軍,往征大島。

先是,大島酋長與灣大親亡後,其同僚等謀反,絕貢不朝。由是,王親率大軍,駕船五十餘,往征大島。賊徒領兵迎敵,戰未數次,大敗而走。官軍深入其境,金鼓震天,勢如雷霆。賊徒大驚,降者無數。賊酋無力可戰,被縛受誅。王命別立酋長,撫安百姓。時王得疾危甚,法司官馬順徳,籲天祈代王死。王果愈起,班師而返。是年,順徳卒。王命厚葬,並以順徳累世功勞,封其子為按司,世受襲爵,著為例。(即今按司,姓馬,其裔孫也)

本年,王命輔臣加建一廟於圓覺寺,亦謂之御照堂。

六年壬申,四月初一日薨。在位十七年,壽四十五。葬於玉陵。

王仁愛百姓,終始如一。不愆不忘,遵依舊章。

尚永王

神號:英祖仁耶添按司添,又稱日豐操王。

(童名不傳。未即位時稱阿應理屋恵王子)

嘉靖三十八年己未降誕。

父:尚元王(尚永係第二子)

母:眞和志聞得大君加那志,號梅岳。

妃:島尻佐司笠按司加那志,童名眞滿金,號坤功。(尚氏北谷王子朝里之女。嘉靖四十一年壬戌生,崇禎十年丁丑八月二十六日薨。壽七十六,葬於天山御墓;乾隆十六年辛未二月初四日移葬於東玉陵)

有二夫人:

前東之按司,童名眞鍋樽金,號慈山(金氏具志頭親方能安之女)

西之按司,號梅月(童名不傳。葛氏謝名親方秀信之女)

王有二女:

長女曰阿應理屋恵按司加那志,童名眞錢金,號蘭叢(嫁尚寧王)

次曰聞得大君加那志,童名思武太金,號月嶺(嫁向氏朝長。倶妃坤功所生)

倶係女息。故以尚眞王曾孫尚懿之長子尚寧爲世子。

明萬暦元年癸酉即位。

國相(不傳)

法司:

毛廉、翁壽祥、馬世榮(王即位時,倶在法司)毛元龍、金國鼎、毛龍文(其餘不傳。且六員任職返職年月不詳,故合紀焉)

本年神宗登極,改元萬暦。本國未知中朝改元。

是年春,世子遣正議大夫鄭憲等奉表入貢;並以尚元王訃告,兼請襲封;又送還被掠人口。奨賚如例。

二年甲戌春,世子遣王舅馬忠叟、長史鄭祐、使者馬南庇等奉表〔貢〕方物,慶賀神宗登極;已又遣使者毛有倫等進穆宗香。(三十五斤)倶宴賚如例。

本年冬,世子以前使正議大夫鄭憲等未囘之故,遣使者馬慶、通事鄭禧等移咨布司,至閩探問。

三年乙亥冬,世子遣長史梁燦、使者衛榮等奉表,再請襲封。

本年冬,世子遣正議大夫蔡朝器等奉表貢方物。除例給外,神宗命禮部毎五日別給鷄鵞、麪、酒果,以示優異。

是年,命戸科左給事中蕭崇業、行人司行人謝傑爲正副使。

五年丁丑春,世子遣正議大夫梁灼等奉表入貢。宴賚如例。

六年戊寅,(四月)世子遣正議大夫梁燦等,捧咨文,迎接封舟。

七年乙卯夏,神宗遣蕭崇業、謝傑齎詔至國,諭祭故王尚元,封世子尚永爲中山王。詔曰:

朕受天明命,君臨萬方;薄海內外,罔不來享;延賞錫慶,恩禮攸同。惟爾琉球國,遠處海濱,恪遵教,世修職貢,足稱守禮之邦。國王尚元,紹序膺封,臣節深謹;茲焉薨逝,悼切朕衷。念其侯度有常,王封當繼。其世子永徳,惟象賢,惠能得衆,宜承國統永建外藩。特遣正使戸科左給事中蕭崇業、副使行人司行人謝傑,齎詔往封,爲琉球國中山王,仍賜以皮弁、冠服等物。凡國中官僚耆舊,尚其協心翼贊,畢力匡扶,懋猷勿替。於承先執禮,益虔於事。綏茲有衆,同我太平。則亦爾海邦無疆之休。

勅曰:

惟爾先世,守此海邦,代受王封,克承忠順。迨於爾父元,畏天事大,益用小心。誠節懋彰,寵思洊被。遽焉薨逝,良用悼傷。爾爲冢嗣,克修厥美;群情既附,宜紹爵封。茲特遣使,封爾爲琉球國中山王,並賜爾及妃冠服、彩幣等物。爾宜恪守王章,遵述先志;秉禮守義,奠境安民。庶幾彰朕無外之仁,以永保爾有終之譽。

本年冬,王遣正舅馬良弼、長史鄭迥、使者馬勝先等奉表進方物,謝襲封恩;又遣官生鄭週、蔡常、鄭迪等三人入監讀書。神宗命送南京國子監,給衣糧如例。

本年,首里門易榜,曰「守禮之邦」。

先是,本國自通中朝而來,修職入貢,讀書學禮,大祖稱爲禮義之邦。嘉靖年間,禮部奏曰:「琉球在海中,諸國頗稱守禮。又尚永王受封時,制詞有云:『世修職貢』,足稱守禮之邦。」由是尚永王命法司,始用「守禮之邦」四字爲額。然平常止用「首里」二字;毎會冊使賁臨,易以「守禮之邦」四字爲例。康煕年間,始定榜字,曰「守禮之邦」。

九年辛巳春,王遣正議大夫梁燦等奉表入貢。宴賚如例。

十一年癸未春,王遣正議大夫梁灼等奉表入貢。宴賚如例。

十四年丙戌秋,王遣署大夫梁應等奉表入貢。

十五年丁亥春,王遣正議大夫鄭禮、使者鄔寳等奉表謝恩。時梁應入貢在京,神宗賜王及鄭禮、梁應等如例。

十六年戊子十一月二十五日薨。

在位十六年。壽三十。葬於玉陵。

尚寧王

童名:思徳金。神號:日賀末按司添。

嘉靖四十三年甲子降誕。

父:尚永王 母:島尻佐司笠按司加那志,童名眞滿金,號坤功。

附 尚寧王,乃尚眞王之玄孫也。尚眞王長子尚維衡(稱浦添王子)生尚弘業,(稱浦添王子)尚弘業生尚懿,(稱與那城王子。詳載附巻)尚懿生尚寧王。(稱浦添王子)其母乃尚永王之妹,名稱首星大君加那志,號一枝(詳載附巻)時尚永王無嗣,故尚寧王奉命,入繼大統。

妃:阿應理屋惠按司加那志,童名眞錢金,號蘭叢。(生壽不傳,乃尚永王之長女。康煕二年癸卯八月七日卒,葬於天山御墓;乾隆二十四年己卯十一月二十一日,移葬於極樂陵)

又有二夫人:

西之按司,童名眞鍋樽金,號西月(傳氏佐邊親方厚旨之女)

安谷屋大按司志良禮,童名眞鍋樽金,號涼月(中城間切安谷屋村章氏安谷屋親雲上之女)

倶無生息。故以尚元王第三子尚久之第四子尚豐爲世子。

明萬暦十七年己丑即位。

國相:尚宏(萬暦三十八年庚戌卒。在職年數不傳)

其餘交代者,皆載於紀年之次。

法司:

馬世榮、金國鼎、毛龍文、(王即位時,在法司職)呉世濟、向里端(在職年數不詳,故合紀焉)

其餘交代者,皆載於紀年之次。

十八年庚寅,本國商船飄至朝鮮,舟破。朝鮮王遣使解送至京,而後囘國。

本年春,遣正議大夫梁應、長史鄭週、使者鄔賓等,奉表貢方物入謝。(時未以尚永王訃告於朝)宴賚如例。

十九年辛卯春,遣正議大夫鄭禮、使者馬良臣等奉表入貢,始以尚永王訃告。並言:「國方多事,未暇請封。」禮部咨言:「父王既薨,宜速請襲爵,鎭壓國人。毋以地方多事爲辭。」(宴賚如例)

二十年壬辰,因法司馬世榮致仕,而馬良弼繼任其職。

二十一年癸巳冬,遣正議大夫鄭禮等貢方物。宴賚如例。

二十二年甲午冬,遣使者於灞等迎接京囘貢臣。時於灞等,自爲世子尚寧請封。福建撫臣許孚遠以海氛未息,議奏遣使齎勅至福建,聽來使面領;或遣慣海武臣同彼國使臣往,尚其無虞。神宗曰:「待世子表請,然後如議頒封。」

是年,國人哈那等船飄至溫州。浙江巡撫劉元霖以聞。神宗命優恤,遣還。由是翌年乙未,福建撫臣差福州人阮國護送囘國。(次後,阮國奉旨入國受仕)

二十四年丙申秋,遣署大夫金仕暦等貢方物,入謝。

二十七年己亥春,遣長史鄭道等貢方物,入謝;請襲封爵。禮部議奏:「今已海氛甚盛,但取具該國王舅、法司等官印,結興世子奏本到京,即頒勅封,不必遣官。」神宗曰:「琉球既來請,宜選廉勇武臣一員同往行禮。」

二十八年庚子秋,遣長史蔡奎、使者毛如鳳等奉表貢方物,仍請襲封。禮部右侍郎暑尚書事朱國祚奏言:「琉球國,僻處東南,世修職貢。時當承襲,屢遭倭警,延逭至今。既經世子尚寧奏請,相應准封。其該用皮弁、冠服、紵絲等項,宜照例應付。遣官已奉明旨,但據其陳乞情詞,投引會典,必以文臣爲請,惟聖明裁定。」神宗從之,命兵科給事中洪瞻祖、行人司行人王士禎爲冊封正副使。但海氛未息,而未及開洋,瞻祖以病卒,命以兵科右給事中夏子陽代之。時長史蔡奎等先囘失路,由是福建守臣仍遣漳人阮國、毛國鼎,護送歸國。(次後毛國鼎奉旨,同阮國入國受仕)

二十九年辛丑,翁寄松任法司。(寄松繼誰人任法司,今難考焉)

本年秋,遣正議大夫鄭逅等奉表入貢。

三十年壬寅秋,遣王舅毛繼祖、長史蔡朝信等奉表貢方物,慶賀冊立東宮;並謝賜還本國漂流人口。並各賜衣服帽襪。

三十一年癸卯,僧袋中,乃扶桑人,至國留三年,著《神道記》一部而還。

三十三年乙巳,神宗命正副使夏子陽等作速渡海,以彰大信。仍傳諭本國:「以後領封海上,著爲定規。」於時夏子陽等齎勅至國。而撫臣徐學聚,同巡按方元彥,以濱海多事,警報不止,奏請如前旨,遣武臣前往。夏子陽等且言:「屬國言不可爽,使臣義當有終。乞堅成命,以慰遠人。」神宗從之。

本年,始以天界寺爲廟,止請貴戚可受王薦者而奉安於此廟。著爲定規。

本年,法司翁寄松被鄭迥讒貶,爲百姓。翌年丙午,鄭迥繼任其職。

三十四年丙午,神宗遣夏子陽等齎詔至國,諭祭故王尚永,封世子尚寧爲中山王。詔曰:

朕恭膺天命,誕受多方。爰曁海隅,罔不率俾;聲教所訖,慶賚惟同。爾琉球國,僻處東南,世修職貢;自我皇祖,稱爲禮義之邦。國王尚永,祇襲王封,恪遵侯度;倏焉薨逝,良惻朕心。其世子寧,賢足長人,才能馭衆;間關請命,恭順有如。念其國統攸歸,人心胥屬,宜膺寵渥,固我藩籬。特遣正使兵科右給事中夏子陽、副使行人司行人王士禎齎詔,往封爲琉球國中山王,仍賜以皮弁、冠服等物。凡國中官僚看耆舊,尚其殫忠輔導,恊力匡襄;堅事上之小心,鞏承先之大業。永綏海國,共享昇平。惟爾君臣,亦世世永孚於休。

勅曰:

惟爾上世以來,建邦海外,代膺封爵,長固藩。維爾父永,恪守王章,小心祇畏;忠誠茂著,稱我優嘉。遽至長終,良深悼惻。爾爲冢嗣,無忝象賢。既允羣情,宜崇位號。特茲遣正使兵科右給事中夏子陽、副使行人司行人王士禎齎勅諭,封爾爲琉球國中山王,並賜爾及妃冠服、綵幣等物。爾宜益處侯度,克紹先猷,保又人民,奠安境土。庶幾恢朕有截之化,抑亦貽爾無疆之休。

本年冬,王遣王舅毛鳳儀、正議大夫鄭道、使者芝巴那等奉表進方物,謝襲封恩。(時王贐金,不受)附奏:「洪武、永樂間,賜閩人三十六姓。知書者,授大夫、長史,爲貢謝之司;習海者,授通事、總管,爲指南之備。今世久人湮,文字音語,海路更針,常至違錯。乞依往例,更賜數人。」禮部以聞。翌年丁未,神宗仍以阮國、毛國鼎二人,許入本國臣籍。即今唐榮阮、毛二姓是也。

三十五年丁未秋,王遣長史鄭子孝等奉表入貢。宴賚如例。

三十七年己酉春,日本以大兵入國,執王至薩州。

本年冬,王遣王舅毛鳳儀、長史金應魁等馳報兵警,致緩貢期。福建巡撫陳子貞以聞。

三十九年辛亥,王留薩州二年。王言:「吾事中朝,義當有終。」卒被放囘。然後國復晏然。

本年,因法司鄭迥有罪被誅,而毛鳳朝繼任其職。

本年,因國相尚宏卒,而西來院住僧菊隱國師任相臣加判役。(在役年月不詳)

本年,因法司向里端致仕,而毛鳳儀繼任其職。

四十年壬子,王遣使栢壽陳華等。咨言:「王已被縱歸,國復安然,仍遣修貢。」神宗命福建布司,移咨本國言:「琉球新經殘破,財匱人乏,何必間關遠來?還當厚自繕聚,俟十年之後物力稍完,然後復修貢職,未爲晩也。」遂定十年一貢爲例。

四十二年甲寅秋,王遣王舅呉鶴齡、(今改姓名曰向光祖)長史蔡堅等奉表進馬及方物,請復貢期,仍抒忠款之誠。神宗命禮部議。禮部議奏:「宜勿聽。」

本年,馬良弼續法司毛繼祖而任其職。

四十四年丙辰,尚豐任國相,勤職五年。(後因尚寧王無嗣,入繼大統)

四十五年丁巳,王遣王舅毛繼祖、正議大夫蔡堅等,具奏請復貢期。部議如前。

本年,以高麗人爲師,始造陶器。(本國治陶,自此而始)

四十八年庚申,王染疾。八月,命輔臣重修浦添極樂山之陵。

九月十九日薨。在位三十二年,壽五十七,葬於極樂陵。

附 我國土瘠産少,國用不足,故與朝鮮、日本、暹羅、瓜哇等國,嘗行通交之禮,互相往來,以備國用。萬暦年間,王受兵警,出在薩州。時王言:「吾事中朝,義當有終。」日本深嘉其志,卒被縱囘。自爾而後,朝鮮、日本、暹羅、瓜哇等國,互不相通,本國孤立,國用復缺。幸有日本屬島度佳喇商民至國貿易,往來不絶。本國亦得頼度佳喇,以備國用。而國復安然。故國人稱度佳喇曰寶島。


中山世譜巻八

尚豐王

童名:思五郎金。神號:天喜也未按司添。

萬暦十八年庚寅十一月十三日降誕。

父:尚寧

母:阿應理屋惠按司加那志,童名眞錢金,號蘭叢。

附 尚豐王,乃尚元王第三子尚久之第四子也。(尚久暦履,見于世譜附巻)其母寵氏金武大按司志良禮,童名思戸金,號一鏡(母寵氏之事,亦見于世譜附巻)時尚寧王無嗣,故尚豐王奉命,入繼大統。

妃:我謝上森按司加那志,童名思眞錢金,號梅岩。(尚氏具志頭王子朝盛之女。萬暦二十五年丁酉生,四十二年甲寅六月二十日薨,葬于玉陵)

繼妃:君豐見按司加那志,童名思眞牛金,號蘭閨。(馬氏名護親方良豐之女。萬暦十六年戊子十一月二十五日生,順冶十八年辛丑六月四日薨,葬于父良豐之墓。乾隆十六年辛未二月初四日,移葬于東王陵)

又有三夫人:

西之按司加那志,童名眞鍋樽金,號凉月(松氏大見武親雲上定昌之女。萬暦二十五年丁酉生,崇禎七年甲戌六月初一日卒。葬于山川崎御墓;乾隆二十四年乙卯十一月二十一日,移葬于西玉陵)

眞南風按司,童名乙美金,號蘭室(呉氏幸地親方宗廣之女)

眞南風按司,童名眞鍋樽金,號南岳(樂氏田名掟親雲上昌敷之女)

又有一妻:與那原阿護母志良禮,號苑叢(與那原村平敷親雲上女。童名不傳)

王有四男四女:

長子曰尚恭。(事見附巻)

次曰首里大君按司加那志,童名思乙金,號徹心。(嫁向氏朝安,嗣後改嫁向氏朝明)

次曰尚文。(事見附巻。倶王妃尚氏梅岩所生)

次曰尚賢。(後登王位)

次曰澤岻翁主,童、思眞鍋樽金,號碧蓮(嫁向氏朝庸。倶夫人松氏凉月所生)

次曰島尻佐司笠按司加那志,童名眞蜷甲金,號剛心(嫁向氏朝古。夫人樂氏南岳所生)

次曰尚質。(後登王位。夫人松氏凉月所生)

次曰與那城翁主,童名眞鶴金,號玄禎(嫁向氏朝誠。夫人樂氏南岳所生)

附紀

萬暦年間,領佐敷。四十四年丙辰,任國相。(勤職五年)本年,領知行高千斛。 四十七年己未,領中城。

明天啓元年辛酉即位。

國相:

尚盛(任至尚質王代,而後致仕)

法司:

毛鳳儀、毛鳳朝、毛繼祖。(其餘交代者,皆載于紀年之次)

本年熹宗登極,改元天啓。仍頒登極詔於福建布政司,轉命衛指揮蕭崇基齎詔來諭。崇基尚未至國。

本年,世子命輔臣新建辨財天女堂。

先是,尚眞王建堂于沼中,藏方冊藏經。歴年已久,經朽堂壞,而成空地。由是命輔臣改建辨財天女堂。

二年壬戌春,世子遣王舅毛鳳儀、正議大夫蔡賢等奉表。貢馬及方物;并以尚寧王訃告,兼請襲封;又具奏乞二年一貢,以效忠順。禮部以聞。熹宗以本國陳請情切,乃定五年一貢爲例。(時毛鳳儀病卒。甲子秋,蔡堅等同蕭指揮歸國)

本年,孟歸仁繼法司毛鳳朝而任法司。又,向鶴齡繼法司毛繼祖而任法司。

三年癸亥春,遣王舅馬勝連、長史林國用等奉表、方物,慶賀熹宗登極。(時本國始學造黒糖)

本年冬,世子遣正議大夫鄭俊、使者金城、都通事鄭子廉等奉表貢方物。

四年甲子秋,福建布司奉旨,仍遣衛指揮蕭崇基,齎登極及大婚之詔,偕壬戌使臣蔡堅等至國。(翌年春,蕭指揮還朝)

本年,金應照繼法司毛鳳儀而任法司。

五年乙丑春,世子遣正議大夫蔡廛、使者毛鳳威等奉表謝賜詔恩,并乞封典。

六年丙寅秋,世子遣正議大夫蔡延、使者馬加美等奉表貢方物。宴賚如例。

七年丁卯,毛泰運繼法司金應照而任法司。

附 天啓年間,命輔臣創建南御殿。(御書阮,何代建之,不可考焉)

明崇禎二元年戊辰,懷宗登極,改元崇禎,仍遣指揮閩邦基齎登極詔至國。越年己巳四月,邦基歸朝。

二年己巳,世子遣王舅毛泰時、長史蔡錦等奉表、方物。偕指揮閩邦基入京,慶賀懷宗登極;并進熹宗香。

本年,馬勝連繼法司孟歸仁而任法司。

三年庚午春,世子遣正議大夫鄭俊、使者馬如麟等奉表貢方物。宴賚如例;已又遣正議大夫蔡廛、使者毛泰世等,奏請襲封。

四年辛未春,世子遣王舅毛時輝、正議大夫鄭子孝等奉表、方物入賀。

五年壬申四月,世子遣使英梓等進神宗及光宗香。

六年癸酉,懷宗遣正使戸科左給事中杜三策、副使行人司行人楊掄齎勅至國,諭祭故王尚寧,封世子尚豐爲中山王。頒給如例。詔曰:

維我皇明統壹寰海,撫有萬邦,延世樹君,奉藩司牧于以同仁示無外也。朕遵明祖憲綏,綏輯遐方,命使錫恩彛章,具在其有靳焉。爾琉球國,建邦濱海,虔奉正朔;沐浴朝化,度越殊鄰。國王尚寧,膺爵有年,恪脩臣節。比聞訃告,爰軫朕哀。世子豐,家嗣稱賢,群情攸屬。宜頒新渥,俾纘舊封。玆特遣戶科左給事中杜三策、行人司司正楊掄齌詔,封為琉球國中山王,仍賜皮弁冠服等物。國中官僚耆舊,尚其協力,攄忠保躬,贊政弘繼。世承先之業,堅畏天事大之誠;永奠炎陬式光南服,予一人用徵有道之守。爾君臣亦有無疆之休。特玆詔示,咸俾悉知。

賜國詔書:

皇帝勅諭琉球國王世子尚豐:得奏爾父尚寧示泰昌元年九月十九日薨逝。爾為世子,理宜承襲。特遣戶科左給事中杜三策、行人司司正楊掄,封爾為琉球國中山王,嗣理國政。併賜爾及妃冠服綵幣等物。念爾父紹膺國統,作鎮海邦;率職輸誠,慎終如始。中遭鄰侮旋致者,安克綏提封,迄於沒世。爾以元徹,國人歸心。嗣服之初,倍宜兢惕。其尚祗循候,度恪守王章;禔躬以率勵民,飭政而輯寧邦域。綢繆牖戶,保固藩籬。庶無忝爾前人用副予之顯命欽。故諭頒賜有條式。[1]

本年冬,王遣王舅向鶴齡、紫金大夫蔡堅、使者栢壽、都通事阮士乾等奉表、方物,隨冊使杜三策等入京,謝襲封恩;附具奏乞,貢期如舊制二年一貢,願罄恭順之誠。懷宗纔允其請,仍定二年一貢,著爲典例。又具疏言:「昔者本國,毎會貢期,必駕船二。近減其一而不便。乞増一船,以便往來。」陳請懇切。懷宗嘉其忠順,悉許之。宴賚如例。八年乙亥,事竣歸國。

七年甲戌秋,王遣正議大夫蔡錦、使者毛紹賢等奉表入貢。

先是,謝恩使臣至京,奏乞復貢期。被允如請。由是囘國,使臣先以告王。王喜,遣使入貢,宴賚如例。(二年一貢,亦從此定)

九年丙子冬,王遣使支紹哲等奉表貢方物。宴賚如例。

本年,向鶴躚繼法司向鶴齡而任法司。

十一年戊寅冬,王遣紫金大夫蔡堅、使者毛繼善、(今改姓名曰牛似眞)都通事阮士乾等奉表貢方物;併奏乞柔遠施恩,許本國納税,貿買絲紬等項,以備國用。禮部以聞。懷宗命經部議。許之。宴賚如例。

十三年庚辰春,王遣正議大夫鄭藩獻、使者金是寳等貢方物。宴賚如例。

本年五月初四日薨。在位二十年,壽五十一。葬于玉陵。

王資質英敏,仁徳撫民,親賢遠侫,政教復興。

尚賢王

童名思松金。明天啟五年乙丑九月十五日降誕。

父:尚豐(尚賢係第三子)。

母:西之按司加那志,童名眞鍋樽金,號涼月。

妃:玉寄按司加那志,童名眞加戸樽金,號花囿。(向氏越來按司朝則之女。崇禎三年庚午十一月十九日生,康煕五年丙午正月十日薨。葬于父朝則之墓,乾隆十六年辛未二月初四日,移葬於東玉陵)

妻:眞壁阿護母志良禮,童名眞加戸樽金。(毛氏眞壁親雲上盛辰女)

倶無生息。尚賢王升遐之日,弟尚質奉遺命,為世子。

附紀

崇禎年間,領久米、中城,並知行高五百斛。(年月不詳)

明崇禎十四年辛巳即位。

國相:尚盛。

法司:

毛泰運、馬勝連、章邦彥。(是年,章邦彥繼向鶴躚而任法司。其餘交代者,皆載于紀年之次)

十五年壬午春,世子遣正議大夫蔡錦、使者翁鎮等奉表貢方物。宴賚如例。

十六年癸未,向國器續法司毛泰運而任法司。

本年,馬加美績法司馬勝連而任法司。

十七年甲申春,世子遣正議大夫金應元、使者吉時逢等奉表貢方物;並以尚豐王訃告,兼請襲封。時會中朝兵亂四起,海賊阻道。應元等留滯福州,不得歸。

是年,世祖皇帝歸靖兵亂,登皇帝位。定有天下之號,曰大清,建元順治。

順冶二年乙酉,明朝族氏弘光據福建稱帝,遣福州左衛指揮花煾齎勅至國。世子尚賢遣使毛大用、都通事阮士元等入賀。

三年丙戌,隆武繼弘光立。复遣指揮閩邦基齎勅至國。由是,世子遣王舅毛泰允、長史金思義等捧表、方物入賀。時乃清朝大將軍貝勒,率大兵入福建,攻破隆武,而天下大定。由是,王舅毛泰久、長史金思義及前使金應元等隨大將軍貝勒,入京投誠。禮部奏言:「琉球國世子尚賢,前已遣使請封,而今前朝勅印未繳。乞遣通事謝必振,奉旨往諭。」世祖從之,令本國使臣同謝必振歸國。

四年丁亥,九月二十二日薨。在位七年,壽二十三。葬於玉陵。

尚質王

童名:思徳金崇禎二年己巳八月十五日降誕。

父:尚豐王(尚質係第四子)

母:西之按司加那志,童名眞鍋樽金,號凉月。

妃:美里按司加那志,童名眞松金,號栢窓(向氏羽地王子朝泰之女。崇禎二年己巳四月初一日生,康煕三十八年己卯十二月二十一日薨。壽七十一,葬于玉陵)

夫人:眞南風按司,童名恩戸金,號本空(東氏知念親方政貞之女)

又有三妻:

安谷屋阿護母志良禮,童名思戸金,號本光(章氏島袋親雲上正次女)

宮城阿護母志良禮,童名眞鍋樽金,號惠室(駱氏玉城筑登之親雲上春紀之女)

諸見里阿護母志良禮,童名眞牛金,號月嶺(美里間切嘉手刈村石川筑登之親雲上之女)

王有七男五女:

長子曰尚貞。(後登王位)

次曰尚弘毅。(稱大里王子)

次曰尚弘仁。(稱名護王子。倶王妃向氏所生)

次曰尚弘才。(稱北谷王子。夫人東氏本空所生)

次曰安谷屋翁主,童名思乙金,號玉蓮(嫁向氏朝智。王妃向氏所生)

次曰諸見里翁主,童名思武樽金,號寛養(嫁毛氏安依。妻月嶺所生)

次曰尚弘徳。(稱東風平王子。妻駱氏惠室所生)

次曰興那嶺翁主,童名思眞鶴金,號梅月(嫁向氏朝武。妻章氏本光所生)

次曰大嶺翁主,童名眞世仁金,號善室(嫁向氏朝興。夫人東氏本空所生)

次曰尚弘信。(稱本部王子。妻章氏本光所生)

次曰宮平翁主,童名思眞鍋樽金,號春光(嫁尚氏朝嘉。夫人東氏本空所生)

次曰尚弘善。(稱宜野灣王子。妻章氏本光所生)

附紀

崇禎十四年辛巳,領佐敷,並知行高三百斛。十五年壬午九月十二日,加領知行高二百斛。順治二年乙酉,轉領中城。

大清順治五年戊子即位。

國相:尚盛

法司:

章邦彦、向國器、馬加美(其餘交代者,皆載于紀年之次)

六年己丑秋,本國遣通事周國盛等抵閩,齎表投誠。時會世祖遣通事謝必振齎招撫勅,及欽賞物件來臨本國。事竣還朝之日,世子遣都通事梁廷翰等護送至閩。由是,前使周國盛與謝必振倶入京,奉表投誠。

七年庚寅,世子遣王舅阿榜琨、正議大夫蔡錦等奉表入貢,併賀世祖登極。其船漂沒,未達。

八年辛卯,世祖命通事謝必振、全周國盛等齎勅,歸諭世子,并討還明印。然而延至九年壬辰八月始抵國。

九年壬辰,向國用續法司馬加美而任法司。

十年癸巳春,世子遣王舅馬宗毅、正議大夫蔡祚隆等赴京貢方物,表賀世祖登極;并繳還明朝勅印,兼請襲爵。且備言前朝所賜詔勅,皆隨王葬;止所賜寧王之勅,存而未葬。故以其勅齎繳。

十一年甲午,尚亨續國相尚盛而任國相。

本年,世祖命兵科愛惜喇庫哈番張學禮、行人司行人王垓爲冊封正副使。張學禮等至福建修造海船,因海氣未靖,還京待命。(十一年以後,本國數次遣使迎接慶賀使臣,皆爲海賊所阻,故不復遣使)

本年,馬逢煕續法司向國器而任法司。又,向成文續法司章邦彦而任法司。

十三年丙申,本國鑄錢,名「鳩目」。

先是,用中華錢。後自鑄錢,通國用之。其錢漸滅。故是年命復鑄焉。

十七年庚子九月二十七日子時,王城囘禄。世子尚質,移居大美殿。

康煕二年癸卯,海氛稍靖。聖祖遣張學禮等,奉詔勅及印一、緞幣五十疋至國。(詔乃順治十一年所頒,勅則康煕元年所頒也)諭祭故王尚豐,(時尚賢王不與祭焉)封世尚子質爲中山王。(時國殿未有修造,故于大美殿行冊封之禮。)勅曰:

爾國慕恩向化,遣使入貢。世祖章皇帝嘉乃抒誠,特頒恩賚,命正使兵科副理官張學禮、副使行人司行人王垓,齎捧勅印,封爾爲琉球國中山王。乃海道未通,滞閩多年,致爾使人物故甚多。及學禮等奉掣囘京之日,又不將前情奏明,該地方督撫諸臣亦不行奏請。迨朕屡旨詰問,方悉此情。朕念爾國傾心修貢,宜加優恤,乃使臣及地方各官逗留遲悞,豈朕柔遠之意!今已將正副使、督撫等官分別處治,恃順恩賚。仍遣正使張學禮、副使王垓,令其自贖前罪,暫還原職。速送使人歸國。一應勅封事宜,仍照世祖章皇帝前旨行。朕恐爾國未悉朕意,故再降勅諭,俾爾聞知。爾其益殫厥誠,毋替朕命。欽哉。故諭。

詔曰:

帝王祇徳應治,協於上下靈。承於天時,則薄海通道,罔不率俾爲藩屏臣。朕懋纉鴻緒,奄有中夏;聲教所綏,無間遐邇。雖炎方荒略,亦不忍遺。故遣使招徠,欲俾仁風曁於海澨。爾琉球國,粤在南徼。乃世子尚質達時識勢,祇奉明綸。即令王舅馬宗毅等獻方物,稟正朔。抒誠進表,繳上舊詔勅印。朕甚嘉之。故特遣正使兵科副理官張學禮、副使行人司行人王垓,齎捧詔印,往封爲琉球國中山王,仍錫以文幣等物。爾國官僚及氓庶,尚其輔乃王,飭乃候度;協攄乃藎,守乃忠誠;愼又厥職,以凝休祉,綿於奕世。故茲詔示,咸使聞知。

本年冬,王遣王舅向國用、(原姓呉)紫金大夫金正春等赴京奉表獻方物,謝襲封恩。併上疏言:「臣捧讀勅諭,恭知聖旨。因臣使物故甚多,滞閩日久。將正副使併督撫諸臣處治,臣恐懼無地。但中外均屬臣子。臣躬男承天庥,不能少爲諸臣之報,而反重爲諸臣之累,臣何人斯豈能宴然?伏乞上命還學禮等原職。」聖祖嘉王恭順,特賜王緞幣二十疋,著爲例。

三年甲辰春,王遣王舅英常春、正議大夫林有才等奉表獻方物,慶賀聖祖登極;並進世祖章皇帝香品。其船至梅花港,破壞未達。聖祖許其補進,仍以欽賞物件,令使臣帶囘。賜王如例。

四年乙巳,毛泰永續法司馬逢煕而任法司。

五年丙午春,王遣正議大夫鄭思善、使者毛榮清等赴京,奉表入貢。又于常貢外加進紅銅六百斤、黒漆龍畫螺盤十個,稱爲外貢。而欽賞如例。(外貢例自此始)

本年,向象賢續國相尚亨而任國相。又,毛國棟困法司向國用,有罪被誅,而續任其職。

七年戊申春,王遺耳目官呉文顯、(遣耳目官從此而始)正議大夫王明佐等入京,奉表貢方物。時于外貢内減去黒漆龍畫盤十,而進黒漆瑫螺茶鐘一百個。聖祖降勅奨諭,(後毎入貢,賜勅爲例)及欽賞如例。

本年十一月十七日薨。

在位二十一年,壽四十。葬于玉陵。

王恭儉修徳,克守基業,愛恵臣民,惟善是務。

尚貞王

童名:思五郎金。順治二年乙酉十二月初六日降誕。

父:尚質王

母:美里按司加那志,童名眞松金,號栢窓。

妃:聞得大君加那志,童名思眞鶴金,號月心(章氏宜野灣親方正信女,始稱奥間按司加那志。順治二年乙酉二月十五日生,康煕四十二年癸未三月十二日薨。壽五十九,葬于玉陵)

繼妃:眞壁按司加那志,童名眞加戸樽金,號慈恩。(方氏立津親方全敦之女。以其孫向氏毅爲嗣,故令別修家譜,以紀其事)

妻:武富阿護母志良禮,童名恩戸金,號仙岳(馬氏牧港親雲上厚宗女)

王有四男五女:

世子曰尚純。(未及即位)

次曰尚經。(稱豐見城王子。倶正妃章氏所生)

次曰尚綱。(稱小禄王子)

次曰松堂翁主,童名思武樽金,號花叢(嫁向氏朝恒)

次曰思眞鶴金翁主,號窈心(無後)

次曰尚紀。(稱美里王子)

次曰内間翁主,童名思眞世仁金,號月桂(嫁向氏朝維)

次曰識名翁主,童名思眞鍋樽金,號瑞嘉(嫁馬氏正長)

次曰安室翁主,童名思眞松金,號坤徳(嫁尚氏朝祐。倶繼妃方氏所生)

附紀

順治七年庚寅六月二十五日,領中城,并知行高五百斛。康煕元年壬寅七月二十八日,加領知行高一千斛。

大清康煕八年己酉即位。(王殿修造未成,故于大美殿行即位之禮)

國相:向象賢(其餘交代者,皆載于紀年之次)

法司:

向成文、毛泰永、毛國棟(其餘交代者,皆載于紀年之次)

九年庚戌冬,遣耳目官富茂昌、正議大夫蔡國器等入京,奉表貢方物。給賞如例。

本年,毛國珍繼法司向成文而任法司。

十年辛亥二月二十五日,因按司向嘉續等奉命重修國殿,百工告成,而王始移于殿。

十一年壬子,命國相、法司創建聖廟于久米村。

先是,明萬暦間,紫金大夫蔡堅始繪聖像,自中朝帶囘。望之儼然,令人興仰止之思。是年,紫金大夫金正春請立廟。王允其議,廼卜地久米村。十三年甲寅,起工。越明年塑像於廟告成。毎年春秋,恭行祭禮,著爲定規。

本年冬,遣耳目官呉美徳、(今改姓向)正議大夫蔡彬等入京奉表,貢方物。翌年癸丑,歸到蘇州。時會福建靖南王耿精忠謀叛動兵,無路可歸,留蘇州數年。其間本國不敢入貢。時呉三桂亦謀反起兵,安南國從呉三桂。

十四年乙卯,向美材續法司毛國棟而任法司。

十五年丙辰,靖南王耿精忠遣遊撃陳應昌至國招之。王不肯從。

本年,尚弘毅續國相向象賢而任國相。

十六年丁巳,遣正議大夫蔡國器等,探問清朝安否,并貢使消息。聖祖大悦,深嘉琉球忠順之誠。(後増船免税,并加賞緞等事,皆以有此功故也)

十七年戊午冬,遣耳目官陸承恩、(今改姓名曰向嗣孝)正議大夫王明佐等入京,奉表貢方物;併奏乞増船一隻,迎接勅書及貢使,以便往來。聖祖從之。(接貢船從此始)

十九年庚申,遣耳目官毛見龍、正議大夫梁邦翰等入京,奉表貢方物;併具通國結状,請襲爵。聖祖曰:「琉球恪共藩職,當耿精忠叛亂之際,屡獻方物,恭順可嘉。」仍賜勅褒諭,并加賜錦幣二十疋,著爲例。(賞緞四十疋自此始)又于常貢内免其貢馬;于外貢内免絲烟及螺瑫、茶鍾。

二十一年壬戌,遣耳目官毛文祥、正議大夫蔡國器等入京奉表,貢方物。時常貢内加進紅銅三千斤。聖祖于外貢内以圍屏紙、磨刀石、蕉布悉免之。著爲例。已又遣正議大夫鄭永安等迎接封舟。

二十二年癸亥夏,聖祖遣正使翰林院檢討汪楫、副使内閣中書舍人林麟焻齎勅至國,諭祭故王尚質,封世子尚貞爲中山王;併以御筆大書「中山世土」四字賜王。詔曰:

朕躬膺天眷,統御萬方。聲教誕敷遐迩,率俾粤在荒服,悉溥仁恩,変葉承祧,并加寵錫。爾琉球國,地居炎徼,職列藩封。中山王世子尚貞,屡使來朝,貢獻不懈。當閩疆反側,海寇陵梁之際,篤守臣節,恭順彌昭,克殫忠誠,深可嘉。尚茲以序,當纉服,奏請嗣封。朕惟世繼爲家國之常規,爵命乃朝廷之鉅典。特遣正使翰林院檢討汪楫、副使内閣中書舍人加一級林麟焻齎詔,往封爲琉球國中山王。爾國臣僚以及士庶,尚其輔乃王,愼修徳政,益勵悃誠,翼戴天家,慶延宗祀。實惟爾海邦,無疆之休。故茲詔示,咸使聞知。

勅曰:

惟爾遠處海隅,虔修職貢。屬在冢嗣,序應承祧。以朝命未膺,罔敢專擅。恪遵典制,奉表請封。朕念爾世守臣節,忠誠可嘉。特遣正使翰林院檢討汪楫。副使内閣中書舍人加一級林麟焻齎勅,封爾爲琉球國中山王,并賜爾及妃文幣等物。爾祇承寵眷,懋紹先猷,輯和臣民,愼固封守。用安宗社於苞桑,永作天家之屏翰。欽哉。毋替朕命。

(賜王蟒緞錦幣三十疋,妃二十疋)

本年冬,王遣王舅毛國珍、紫金大夫王明佐等入京奉表,獻方物,謝襲封恩。先是,謝恩例:給緞二十疋。聖祖恩加十疋。共賜緞幣三十疋。著爲例。

本年,翁自儀續法司向美材而任法司。

二十三年甲子冬,王遣耳目官向世俊、正議大夫鄭永安奉表入京,貢方物。先是,進貢例:給賞緞四十疋。聖祖以琉球忠順,恩加十疋。共賜緞幣五十疋。著爲例。

二十五年丙寅冬,王遣耳目官向應伯、正議大夫曾夔等奉表入京,貢方物;并遣官生梁成楫、鄭秉均、阮維新、蔡文溥四人入監讀書。遇風漂至麻姑山,鄭秉均死。翌年丁卯,抵閩入京。聖祖命工部建書房于監側,令成楫等居;又三季給衣服及鋪蓋、口糧、日用等項。并從人各賜冬夏衣,優待甚厚。

二十七年戊辰冬,王遣耳目官毛起龍、正議大夫蔡鐸等奉表入京,貢方物。先是,接貢船于關上納税費用甚多。且明朝以來,所遣貢船二隻,以百五十人爲定。而海濶人少,往來不便。由是王具疏,以乞免其税,并加増人數。禮部議奏:「琉球納税,照荷蘭國例,該應蠲免。止貢船人數,應遵會典,何必更増?」聖祖曰:「琉球來享最久。且呉大三桂、耿精忠謀叛之時,安南歸呉三桂;琉球則耿王遣使招之,終不肯服。而克篤忠誠,恪恭藩職。其恭順之誠,深可嘉尚。」命再下禮部議。貢船以二百人爲定,并接貢船,被免納税。聖祖又以舊制給賞緞疋皆係外庫所貯,命部換賜内庫緞幣。倶著爲例。

本年,毛國瑞續法司毛泰永而任法司。

本年,向煕續國相尚弘毅而任國相。

二十八年己巳,尚弘才續國相向煕而任國相。

二十九年庚午冬,王遣耳目官温允傑、正議大夫金元達等奉表入京,貢方物。時貢物内,被免海螺殻;(三千個)并令官生梁成楫等,隨貢使歸國省婚。

本年,毛見龍續法司毛國珍而任法司。

三十一年壬申冬,遣耳目官馬廷器、正議大夫玉可法等奉表入京,貢方物;并謝官生讀書,優恤遣歸。時貢物内加進白剛錫一千斤。

三十二年癸酉,馬廷駿續法司毛國瑞而任法司。

三十三年甲戌冬,王遣耳目官翁敬徳、正議大夫蔡應瑞等奉表入京,貢方物。給賞如例。

本年,毛克盛續法司馬廷駿而任法司。

三十五年丙子冬,正遣耳目官毛天相、正議大夫鄭弘良等奉表入京,貢方物。給賞如例。

本年,向世俊續法司翁自儀而任法司。

三十六年丁丑冬,王遣都通事魏士哲、使者毛應鳳等照例接貢,并送還朝鮮漂流人口。

三十七年戊寅冬,王遣耳目官毛龍圖、正議大夫梁邦基等奉表入京,貢方物。給賞如例。

三十八年己卯,毛天相續法司毛見龍而任法司。

三十九年庚辰冬,王遣耳目官毛得範、正議大夫鄭職良等奉表入京,貢方物。給賞如例。(時毛得範纔至杭州,以病卒)

本年,馬廷器續法司毛克盛而任法司。

四十年辛巳四月,遣都通事鄭士綸、副通事紅永祺等,送還福州漂流商民陳明等。

本年六月,士綸等囘國,洋中遇風,漂至蘇州崇明縣。船破上岸。既至福州。越年壬午六月,附搭接貢船,隨正議大夫鄭職良囘國,又遇颶風覆溺。(時水手二名擁着三板,漂至浙江石浦縣,而得囘國)

四十一年壬午冬,王遣耳目官毛興龍、正議大夫蔡應祥等奉表入京,貢方物。給賞如例。

本年,毛起龍續法司向世俊而任法司。

四十三年甲申冬,王遣耳目官温開榮、正議大夫蔡肇功等。奉表入京,貢方物。給賞如例。

四十四年乙酉,尚綱續國相尚弘才而任國相。

四十五年丙戌秋,王遣耳目官元勳、正議大夫程順則等奉表入京貢方物,并送還漂流商民游順等。給賞如例。

四十七年戊子秋,王遣耳目官向英、正議大夫毛文哲等奉表入京貢方物。給賞如例。(時鬼界島商民漂至浙江,舟破上岸。送至福州,附貢使囘)

四十八年己丑七月十三日薨。

在位四十一年,壽六十五,葬于玉陵。

王性質温厚,好學重禮;文風大興,社稷奠安。

本年,王世孫尚益權掌國事,遣正議大夫蔡灼搭接貢船,捧咨至閩,以尚貞王訃聞于中朝。(時布司問:「世子尚純薨時,何不遣訃?」蔡灼答:「舊例,止以王訃。純未即位,故不敢擅訃。」)

本年十一月二十日丑時,王殿囘禄。王世孫尚益移在大美殿。

尚純王

(尚純王以世子薨,未及即位。止以正統之重,追尊稱王。故王統圖中,不敢稱王)

童名:思徳金

順治十七年庚子正月初五日降誕。

父:尚貞王。

母:聞得大君加那志,童名眞鶴金,號月心。

妃:聞得大君加那志,童名思戸金,號義雲(毛氏座喜味親方盛員女,始稱奥間按司加那志。康煕三年申辰十二月初五日生,雍正元年癸卯七月十六日薨。壽六十,葬于玉陵)

有四妻:

福地阿護母志良禮,童名眞錢金,號普光(惠氏福地親雲上友昌女)

仲榮眞阿護母志良禮,童名眞加戸樽金,號桂室(賀氏伊集親方治亮女)

玉那覇阿護母志良禮,童名眞牛金,號安室(景氏石嶺筑登之親雲上好秀女)

池原阿護母志良禮,童名思戸金,號實山(曦氏金城筑登之茂滿女)

王有三男一女:

長子曰尚益。(後登王位。妃毛氏義雲所生)

次曰國場翁主,童名思眞鶴金,號瑞信(嫁金氏安當。妻賀氏所生)

次曰尚監。(稱恩納王子。妻景氏所生)

次曰尚盛。(稱越來王子。妻曦氏所生)

附紀

尚純王性質聰敏,好學崇道,親賢重才。惜其亨年不永。

康煕八年己酉二月初六日,領佐敷,稱佐敷王子。

本年閏十二月十四日,加領中城,並知行高千三百斛,稱中城王子。

十五年丙辰五月初八日,加領知行高四百斛,並久米具志川。

二十八年己巳十二月二十八日,換佐敷,轉領久米仲里。

四十五年丙戌十二月三十日薨,葬于玉陵,壽四十七。

以王世子尚純係王考正統之重,追尊稱王,奉祀于圓覺寺宗廟。


中山世譜巻九

尚益王

童名:思五郎金。康煕十七年戊午十月二十五日降誕。

父:尚純王

母:聞得大君加那志,童名思戸金,號義雲。

妃:聞得大君加那志,童名思眞鶴金,號坤宏。(毛氏具志川親方盛昌女,始稱野嵩按司加那志。康煕十九年庚申八月十七日生,乾隆三十年乙酉十二月初三日薨。壽八十六,葬於玉陵)

夫人:西之按司,童名眞牛金,號淳徳(向氏國頭親方朝姿女)

有二妻:

宮城阿護母志良禮,童名思戸金,號慈雲(詹氏田場掟親雲上兼忠女)

知念阿護母志良禮,童名眞尹金,號義徳(孫氏崎山築登之親雲上嗣長女)

王有二男四女:

長女曰嘉手刈翁主,童名思戸金,號泰心(嫁毛氏安承)

次曰古波藏翁主,童名思眞鶴金,號宏淑(嫁毛氏盛邑)

次曰尚敬。(後登王位)

次曰尚徹。(稱北谷王子。倶妃毛氏所生)

次曰富盛翁主,童名思武樽金,號蘭溪(嫁翁氏忠喜)

次曰內間翁主,童名思眞牛金,號順徳(嫁馬氏良隆。倶妻詹氏所生)

附紀

康煕二十八年己巳十二月二十八日,領佐敷,並知行高五百斛,稱佐敷王子。

二十九年庚午十二月二十三日,加領宜野灣。

三十一年壬申正月十二日,加領知行高五百斛。

三十二年癸酉十一月二十六日,加領知行高五百斛。

四十二年癸未正月二十五日,換佐敷,轉領讀谷山,稱讀谷山王子。

四十六年丁亥二月二十七日,加領中城、久米仲里,稱中城王子。

大清康煕四十九年庚寅即位。

國相:尚綱

法司:

毛天相、馬廷器、毛起龍(其餘交代者,皆載於紀年之次)

本年冬,遣耳目官孟命時、正議大夫阮維新等奉表入京,貢方物。給賞如例。

本年,向元良續法司馬廷器而任法司。

本年,馬獻圖續法司毛天相而任法司。

五十一年壬辰二月二十一日,因按司向風彩等重修王殿告成,而遷於新殿。

本年,翁自道續法司毛起龍而任法司。

本年七月十五日薨。在位三年,壽三十五,葬於玉陵。

本年冬,王世子尚敬權掌國事。遣耳自官毛九經、正議大夫蔡灼等奉表入京,貢方物;(蔡灼至閩病卒)並遣正議大夫楊聯桂搭駕二號貢船,捧咨至閩,以尚益王訃聞於中朝。

本年,尚祐續國相尚綱而任國相。

尚敬王

童名:思徳金。康煕三十九年庚辰六月十九日降誕。

父:尚益王

母:聞得大君加那志,童名思眞鶴金,號坤宏。

妃:聞得大君加那志,童名思龜樽金,號仁室。(馬氏仲里親方良直女,始稱佐敷按司加那志。康煕四十四年乙酉六月十二日生,乾隆四十四年己亥十一月二十六日薨。壽七十五,葬於玉陵)

王有二男三女:

長女曰聞得大君加那志,童名眞鶴金,號寛室(嫁蔡氏廷儀)

次曰聞得大君加那志,童名思戸金,號順成(嫁向氏朝倚)

次曰尚穆。(後登王位)

次曰安谷屋翁主,童名眞嘉戸樽金,號寂照(無後)

次曰尚和。(稱讀谷山王子。倶王妃馬氏所生)

附紀

康煕四十六年丁亥二月二十七日,領讀谷山、久米具志川,並知行高五百斛,稱讀谷山王子。

四十八年己丑十一月十五日,加領中城,並知行高五百斛,稱中城王子。

大清康煕五十二年癸巳即位。

國相:尚祐(其餘交代者,皆載於紀年之次)

法司:

向元良、馬獻圖、翁自道(其餘交代者,皆載於紀年之次)

五十三年甲午冬,遣耳目官馬獻功、正議大夫阮璋等奉表入京,貢方物。宴賚如例。

五十四年乙未冬,遣都通事鄭士絢、使者東永昌等,照例接貢,並送還朝鮮漂流人口。

五十五年丙申冬,遣耳目官夏執中、正議大夫蔡溫等奉表入京貢方物,兼請襲封。聖祖命翰林院檢討海寳、翰林院編修徐葆光爲冊封正副使,並給賞如例。

本年,毛應鳳續法司向元良而任法司。

五十六年丁酉,因那覇江泥滯水淺,大船難通,命按司向文思等決開川源,除去爛泥,而得大船致來往。

五十七年戊戌,創建啓聖廟於聖廟之東,春秋致祭。著爲例。

本年秋,遣都通事毛士達、司贍養、大使全文亨等駕海舟至閩,送還浙江寧波府漂流人王金枝等。

本年冬,遣耳目官向秉乾、正議大夫楊聯桂等奉表入京,貢方物;(楊聯桂至張家灣卒)又遣正議大夫陳其湘搭駕二號貢船,捧咨至閩,迎接封舟。

五十八年己亥夏,冊封正使海寳、副使徐葆光齎勅至國。時測量官平安豐、盛額仝。冊使至,諭祭故王尚貞、尚益,封世曽孫尚敬爲中山王。勅曰:

惟爾遠處海隅,虔修職貢;屬在冢嗣,序應承祧。以朝命未膺,罔敢專擅;恪遵典制,奉表請封。朕念爾世守臣節,忠誠可嘉。特遣正使翰林院檢討海寶、副使翰林院編修徐葆光齎勅,封爾爲琉球國中山王,並賜爾及妃文幣等物。爾祇承寵眷,懋紹先猷;輯和臣民,愼固封守。用安宗社於苞桑,永作天家之昇翰。欽哉。毋替朕命。故諭。

詔曰:

朕恭膺天眷,統御萬邦,聲教誕敷遐邇。率俾粵在荒服,悉溥仁恩,奕葉承祧,並加寵錫。爾琉球國,地居炎徼,職列藩封。中山王世曽孫尚敬,屢使來朝,貢獻不懈。當閩疆反側,海寇陸梁之際,篤守臣節,恭順彌昭;克殫忠誠,深可嘉尚。茲以序當纉服,奏請嗣封。朕惟世繼爲家國之常經,爵命乃朝廷之鉅典。特遣正使翰林院檢討海寶、副使翰林院編修徐葆光,齎詔往封,爲琉球國中山王。爾國臣僚以曁士庶,尚其輔乃王,愼修徳政,益勵悃忱;翼戴天家,慶延宗祀。實惟爾海邦無疆之休。故茲詔示,咸使聞知。

(王城有泉名「瑞泉」,又叫「龍泉」,副使徐葆光題曰「中山第一」)

本年,向和聲續法司毛應鳳而任法司。

五十九年庚子春,冊使海寶等得順風還朝。時遣王舅向龍翼、紫金大夫程順則、使者楊天祐等,奉表入京獻方物,謝襲封恩。給賞如例。

本年冬,王遣耳目官毛廷輔、正議大夫梁得宗等奉表入京貢方物。聖祖照安南國例,加賞三十疋。共給八十疋。著爲例。(時永良部商民漂至臺灣府諸羅縣,舟破上岸。送至福州,附貢船囘)

六十年辛丑正月初一日丑時,圓覺寺方丈囘祿。即命按司向文明等重修方丈及書院、廡廊等。至本年閏六月告成。(時御照堂、佛殿、三門倖免火災)

六十一年壬寅,尚徹續國相尚祐而任國相。又,向龍翼續法司翁自道而任法司。

本年冬,王遣耳目官毛弘徤、正議大夫陳其湘等奉表入貢,並遣官生蔡用佐、蔡元龍、鄭師崇三人入監讀書。行至洋中,衝礁覆溺。止有二號船都通事紅士顯等,至閩報明此事。時會聖祖崩,皇太子登極,改元雍正。特命福建守臣,諭祭貢使毛弘徤並官生蔡用佐等十人。又命將二號船內所存方物交付發還,准作正貢。到京,仍賜王羅緞、綢錦如例。

雍正元年癸卯,毛承詔續法司向龍翼而任法司。

本年,王遣王舅翁國柱、正議大夫曾暦、使者馬世龍等入京獻方物,表賀登極;並進聖祖香品。仍遣官生鄭秉哲、鄭謙、蔡宏訓三人入監讀書。(六十一年,遣官生蔡用佐等入監,舟覆未達。故復遣入監)禮部奏。允此事。給與口糧食物,四季衣服,鋪蓋房屋,紙筆銀兩;從人亦給口糧食物,衣服鋪蓋。禮待甚優。奈蔡宏訓入監未幾,因病而亡。禮部奏之。皇上深痛,命禮部特給蔡宏訓三百兩。內留一百兩修理墳墓;其餘二百兩,付翁國柱帶囘,交給蔡宏訓之母,以資養贍己。又以翁國柱係王舅奉旨,召見於乾清宮。拜畢,賜座並茶。(時引禮通事謝道武一員,隨翁國柱入宮)皇上諭翁國柱曰:「昭徳恤民,王者之大規,汝囘告王。且汝等渉海入賀,勞功可嘉。」國柱跪拜謝恩。

本日除例賞緞八十疋外,加賞國王:

御書匾額「輯瑞球陽」四字 法瑯爐瓶盒一分

白玉盒一對 漢玉玦一件

白玉鎭紙二件 三喜玉盃一件

青玉爐一件 白玉提梁礶一件

漢玉螭虎筆洗一件 青玉三喜花插一件

自玻璃大碗四個 白玻璃蓋碗六個

磁胎燒金法瑯有蓋靶碗六個

青花白地龍鳳蓋碗十二個

青花白地龍鳳蓋鍾十個 藍磁碟十二件

霽紅碟十二件 霽紅碗十件

甜白八寸盤十二件 緑龍六寸盤二十個

青花如意五寸盤二十個 青團龍大碗十二個

五彩宮碗十四個 緑地紫雲茶碗十個

紫檀木盒緑端硯一方 棕根盒緑端硯一方

上用緞二十疋

翁國柱出在乾清門外,一一跪領。又加賞國柱銀一百兩,上用緞八疋。歴數日,又除例宴外,恩給翁國柱、曽暦等上用餻餅數十品。誠是千載之奇遇也。

翁國柱等囘至福州。時本國商船一隻,(二十三名)被風飄至閩安鎭蠣螐灣。又,宮古島船一隻,(十六名)被風至澎湖西嶼。倶有護送,至福州安插舘驛,給與口糧銀米。乙巳夏,令難民附搭貢船歸國。

二年甲辰冬,遣耳目官毛健元、正議大夫蔡淵等奉表入京貢方物。宴賚如例。

三年乙巳冬,雹霰大降。白鶴三百餘隻,翔集而遊。越年春梢,駕雲飛囘。國人稱賀。遺老僉曰:「往昔之所未聞也。」王曰:「見禎祥而不可喜,愈勤修徳爲貴;見災異而不可懼,改過行善爲要。」

本年,爲叩謝格外恩賞事,遣紫巾官向得功、正議大夫鄭士絢等入京謝恩,獻方物。時向得功奉旨在大和殿傍賜宴。(陪宴官:內閣大學士馬齊、吏部尚書査鼎納、禮部尚書頼都。倶滿州人)宴訖謝恩。又蒙召見於乾清宮。拜畢,賜座並茶。(時引禮通事謝道武一員,隨向得功入宮)皇上特諭向得功曰:「國王好?地方太平麼?百「姓安樂麼?」謝道武代奏:「蒙皇上洪福,國王好,地方太平,百姓安樂。」又奉旨,一路地方官待他好麼?謝道武代奏:「自福建至京,一路地方官,皆仰體皇上柔遠之至意,相待甚優,感激不盡。」龍顔大悅。既而向得功出在乾清宮門外,跪拜謝恩。本日,除例賞外,加賞國王物件,一一跪領。勅曰:

朕惟昭徳懷遠,盛世之良規;修職獻琛,藩臣之大節。輸誠匪懈,寵賚宜頒。爾琉球國中山王尚敬,屬在遐方,克抒丹悃;遣使齎表納貢,忠藎之忱,良可嘉尚。是用降勅奨諭,並賜王文綺、玉器等物。王其祇承,益勵忠貞,以副朕眷。琉球遠隔海洋,不必專遣使臣謝恩。著俟正貢之年,一同奏謝。欽哉。故勅。

時乃正賜例賞:

蠎緞六疋 青藍綵緞十疋

藍素緞十疋 衣素緞十疋

閃緞八疋 錦六疋

紬十疋 羅十疋

紗十疋

特賜加賞:

內造緞二十疋 玉方鼎一件

玉荷葉盤一件 漢玉方壷一件

玉五老雙壽盃一件 玉夔龍水注一件

玉異獸花插一件 玉龍鳳方盒一件

玉螭虎雙壽碗一件 玉雲喜巵一件

玉罄一架 法瑯爐瓶盒一分

藍玻璃蓋碗六件 青龍紅水七寸盤十二件

霽紅白魚七寸盤二十件

青龍暗水大宮碗十二件

霽紅盤十二件 白玻璃碗四件

五彩蟠桃宮碗十四件 霽紅蓋碗十件

緑地紫雲茶碗十件 青花龍鳳蓋碗十二件

青花龍鳳蓋鍾十件 紅龍高足有蓋茶碗六件

霽藍盤十二件 青花如意五寸盤二十件

紫檀木盒緑端硯一方 杏木盒緑端硯一方

又加賞向得功內造緞八疋,銀一百兩。時奉旨:琉球國王只要心知皇上恩典,不必貢獻禮物謝恩。向得功奉旨跪拜,既而事竣,歸國復命。

時准部咨內奉旨:「琉球國王,因朕頒賜御書匾額及玉器、綵緞等件,特遣使臣,進表謝恩。貢獻禮儀,具見誠悃。朕加惠遠藩,不欲收其貢物。但既航海遠來,不忍令其帶囘本國。査歴來朝鮮國王進獻禮物,若不收受,有交送內務府存留,准作年貢之例;今琉球國王所進禮物,即照此例存留,准作二年一次正貢,以示朕體恤遠人之至意。欽此」等因。

本年,毛秉仁續法司毛承詔而任法司。

四年丙午十月十三日,爲巡行山北,觀風撫民事。率領國相、王子、按司、法司、紫巾官等,撰日發駕,巡行有法。由是王駕所過,處民不勞一力,財不費一毛。百姓欣欣然,僉曰:「披雲霧見青天。」(十一月初三日歸都)

本年冬,王遣耳目官毛汝龍、正議大夫鄭廷極等奉表入京貢方物,及送還朝鮮飄民九名。毛汝龍奉旨,在於大和殿傍座。賜宴。(禮部二員陪宴)宴訖謝恩。又蒙召見於乾清宮。拜畢,賜座並茶。(時引禮通事馮西熊一員,隨毛汝龍入宮)皇上諭毛汝龍曰:「琉球平安,汝遠出使,誠足嘉奨。」特賜毛汝龍貂鼠皮二十張。毛汝寵跪拜謝恩。其餘欽賞如例。且毎日食物,除例物外,加賜四色;毎五日,加賜七色。禮待甚優。又有聖旨:除例賞外,加賜官生鄭秉哲、鄭謙毎員緞二疋、綾二疋;跟伴毎名緞一疋。附搭毛汝龍船而歸。時准部咨內,雍正四年貢典,奉旨存留,將進到禮物,准作雍正六年正貢。其雍正六年,應進表文。仍令照例遣使,赴京恭進。且續准部議。雍正六年,應進表文。若令特遣使臣來京恭進,相隔海洋,路途遙遠。俟該國王遣使恭進八年正貢時,將六年表文一併恭進,以示皇上柔恤遠人之至意。奉旨依議等因。

本年,高奉行武自勇在於山南,鑿溝引泉,注入農田。以防天旱。

先是,本國農田,毎遇天旱,五穀不熟。民甚憂之。王嘆曰:「國之本在於民,民之命在於食。」國相法司奏曰:「山南與座村有泉,足注萬田。」由是,法司向和聲奉命前往山南,歴見地形;令武自勇等鑿溝引泉,灣灣曲曲,引到東風平間切。民不憂旱,稻穀豐登。王喜曰:「各處有泉處,皆令推此類,以防天旱之憂。」

六年戊申,圓覺寺裏改以大殿,爲王宗廟。

先是,圓覺寺規模,奉佛像於大殿;而大殿之側,別構小堂二座,名叫御照堂,以奉先王神主。由是改以大殿爲王宗廟;而宗廟之側,別構小堂一座,以奉佛像。其餘則仍舊貫,而不改焉。

本年,禁絶巫覡,以滅邪術。

先是,本國流俗,崇信巫覡之術,悉受妖邪之惑。俗習既深,財費尤甚。由是,王諭國相、法司,禁絶巫術,而世俗歸於正道。

本年,國師蔡溫續法司馬獻圖而任法司,兼務國師職。

本年,王遣耳目官毛鴻基、正議大夫鄭秉彜等奉表入京貢方物;及奏請按期入貢;且謝加賜玉器緞疋。時蒙皇上除例賞外,加賜國王:

內造緞貳拾疋 白玉方花觚壹件

白玉靈芝花插壹件 白玉雙喜瓶壹件

白玉獅子壷壹件 白玉六角壷壹件

白玉喜壽盃壹件 白玉螭虎盃壹件

白玉碗壹件 白玉花澆壹件

白玉花插壹件 白玻璃蓋碗肆件

玻璃菊花式大碗肆件 透花邊八寸盤肆件

白地番花七寸盤拾貳件

霽青六寸盤拾陸件 霽紅五寸盤拾陸件

五彩葵花五寸盤拾貳件

百福五彩大宮碗碗拾貳件

五彩大宮碗拾貳件 紅地法瑯宮碗捌件

五彩蓮花茶碗拾貳件 翡翠暗花宮碗拾貳件

白地蟠桃有蓋靶碗陸件

白地五彩蓋碗十二件 吹紅蓋鍾十二件

法瑯爐瓶盒一分錦盒白玉硯一方

嵌玻璃石盒緑端硯一方

且加賜毛鴻基、鄭秉彜內造緞四疋,銀五十兩。鴻基等跪拜謝恩。而其餘宴賚如例。既而事竣歸國。時准部咨內奉旨:「琉球地處重洋之外,奉表修貢,遠渉風壽。朕心深爲軫念。是以從前降旨,令將雍正四年該國王謝恩所貢儀物,准作雍正六年正貢,以示恩眷。今該國王以六年正貢之期,仍遵定製,遣使航海遠來,奉表進貢,情詞懇切,具見悃忱。知道了,著將六年進貢之物,准作八年正貢。若八年貢物已經遣使起程,即准作十年正貢。著行文,該國王知之,該部知道。欽此」等因。

七年己酉,因按司向良顯等重修國殿之使,奉旨改設玉座於正中。

先是,國殿規模,設玉座於偏隅。而君臣之分,似不得正。由是改設於正中,而上下之分,燦然以明。

八年庚戌,春秋仲月,初戊日,王遣紫巾官一員前至龍福寺,進香先王神主。永著爲例。

本年冬,正遣王舅向克濟、正議大夫蔡文河、使者毛允仁等奉表入京貢方物;並謝加賜玉器、緞疋,及官生奉旨歸國。且疏陳情詞,乞囘明旨,按期入貢。且送還異國飄人四名(此時那覇小船一隻十九名飄至浙江溫州府,照例送至福州柔遠驛,給與口糧、衣服等項。奈船在閩朽爛,仍將難民分搭貢船二隻而歸國)又蒙皇上除例賞外,加賜克濟。玉器、玻璃等物,共計二十五件。克濟、文河等奉旨,在昭徳門傍。賜宴。(陪宴官:禮部尚書三泰、兵部尚書金以擔)克濟等跪拜謝恩。其餘給賞如例。

時有八重山船一隻,(四十八名)飄至臺灣大鼻頭,衝礁破損。但接貢船一隻,難以難民附搭。克濟等具呈請,乞雇借商船一隻,令難民坐駕。壬子秋,隨接貢船一齊歸國。

時准部咨內,奉旨:「朕因琉球地處重浮之外,奉表修貢,遠渉風壽,深爲軫念。會經降旨,將雍正八年貢物,准作十年正貢。今該國王奏請按期入貢,情詞懇切,具見悃誠。知道了,著仍遵前旨。若十年貢物已經遣使起程,即准作十二年正貢。十一年不必遣使前來。將此行文,該國王知之,該部知道」等因。

十年壬子冬,王遣耳目官溫恩明、正議大夫鄭儀等奉表入京貢方物;並謝加賜向克濟;且奏請按期入貢。此時給賞如例。既而事竣歸國。

時准部咨內奉旨:「琉球國十年進貢方物,會經降旨,准作十二年正貢。今該國王復行奉請,仍遵舊典,按期入貢。情詞懇切,具見悃誠。着仍遵前旨行,該部知道。欽此」等因。

本年冬,王遣都通事蔡墉等,送還僱募海船一隻。

十二年甲寅春,王遣都通事鄭廷幹、司養贍、大使向元瑞等駕海舟至閩,送還朝鮮國難民男女十二名口。

本年秋,王命按司向世恩等改修天王寺,以大殿爲王妃廟。

原是,奉佛像於大殿正中壇;其左右之壇,奉王妃神主。今改以大殿爲王妃廟。而大殿右地別構小堂,以奉佛像,而照堂僧居焉;左地亦構方丈及廚庫。且大殿之前新建儀門,而其規模壯觀,與圓覺廟稍有相齊焉。

十三年乙卯秋,王命法司蔡溫前至羽地,改修其川。

原是羽地川,其曲直,與水性相逆。毎有大雨,渀湃逆流,屢壞民田。然本國無能知治水之法者,徒受其憂耳。至於本年七月間,暴雨忽與,川堤大崩,民田盡敗。其患既極,無力可施。蔡法司奉命,即率官僚前至羽地,能從水性,改決其川;重修民田,而縣民永安焉。

本年,向汝楫續法司毛秉仁而任法司。

本年冬,王命法司蔡溫前至北山,始教山林之法。

原是,本國無能知山林之法者。而棚原山林已絶;北谷、讀谷山、越來、美里、具志川五縣,山林殆絶;恩納、金武、名護、本部、今歸仁五縣,山林漸衰,美材將絶。唯羽地、大宜味、久志、國頭四縣稍有美材耳。再歴數十年,則一國應用之材,必有缺乏焉。蔡法司奉命,即率官僚,巡見各縣山林,指教其法。而後國人始知有山林之法焉。

乾隆元年丙辰冬,王遣耳目官毛光潤、正議大夫鄭國柱等奉表入京貢方物。時會憲帝崩,皇太子登極,改元乾隆。而宴賚如例。(毛光潤至閩病卒)

二年丁巳夏,王命法司向汝楫巡視國中,改正田地。

先是,本國雖有均分田地之法,立法未正,經界變易。法司蔡溫奉旨,始教其正法。向法司奉命,即率官僚往諸郡邑,改正經界,均分田畝。已定山林原野,而民産製法大定焉。

本年冬,王遣王舅向啓猷、正議大夫金震、使者夏瑞龍等。(夏瑞龍在京病卒)入京獻方物,表賀登極;並進憲帝香品。向啓猷、金震奉旨,在保和殿傍。賜宴。蒙召見乾清宮,賜座並茶。(時引禮通事謝道武,引向啓猷等入宮)皇上特問曰:「國王安全?百姓安樂?年成豐饒?」向啓猷、金震跪拜伏對謝恩。且皇上除例賞外,特賜國王御書匾額「永祚瀛壖」四大字。時蒙勅諭:琉球遠隔海洋,不必專遣使臣謝恩。著俟正貢之年,一同奏謝。既而給賞如例。向啓猷等囘至福州。

時有八重山船一隻,(三十六名)飄至浙江定海縣;亦一隻,(三十六名)漂到閩省定海縣;那覇船一隻,(十名)飄至浙江象山縣;亦一隻,(二十九名)飄至浙江臨海縣。倶有送至福州柔遠驛,給與口糧。其內一隻至浙損破,一隻在閩朽爛。即令難民分搭兩船,隨進貢船一齊歸國。

三年戊午冬,王以先王尚圓舊宅之非輕,(在於西原縣嘉手苅村)始懸御筆「致和」二字匾額,又立御製宸筆石碑於殿前。而永與國祚,倶傳不朽焉。(原土人看管此殿。今始改,令向氏黃冠一員看守此殿。又令尚氏王子或按司一員、紫冠一員總理其事,輪流交代,永著爲例)

本年冬,王遣耳目官向維豪、正議大夫蔡墉等奉表入京貢方物。宴賚如例。(時永良部商民九名,漂至臺灣三貂灣,舟破上岸,送至福州,附搭接貢船而囘)

四年己未冬,王遣都通事鄭秉哲、使者溫啓恭等,照例接貢,並命還朝鮮國難民二十名。

本年冬,王命法司蔡溫恭測日影,改正漏刻。

原是本國雖有漏刻之設,刻分差錯,殆非正法焉。蔡法司奉命,即率官僚,往至幸地邑帽子峰,(在西原郡)製造器物,測量日影;參考節候,改正刻分。即而搬在漏刻門樓永行其法矣。

五年庚申冬,王遣紫巾官翁鴻業、正議大夫蔡其棟等(蔡其棟至閩病卒)奉表入京,獻方物;並謝賜匾額。時翁鴻業奉旨,在保和殿傍賜宴;又蒙召見乾清宮,賜座並茶。(時禮部尚書三泰,引禮通事謝道武引入於宮)皇上諭問曰:「國王平安,國土太平麼?」翁鴻業跪拜伏對,謝恩。而其餘宴賚如例。既而事竣歸國。時奉准依部議,將其謝恩禮物,仍照雍正四年之例存留,准作二年一次正貢。等因。

六年辛酉冬,王遣都通事鄭士綽、使者東崇仁等,照例接貢,並送還福建泉州府漂流商民王同興等二十一名。

七年壬戌春,王遣都通事阮爲標、司養贍、大使諭信等,駕海船至閩,送還江南蘇州府漂流商民徐惟懷等五十三名。

本年,佳節、朔望並先王及妃忌日,王親謁圓覺、天王二廟,燒香行禮。永著爲例。

本年冬,王遣耳目官毛文和、正議大夫蔡用弼等奉表入京貢方物。宴賚如例。公事全竣歸國。

時准部咨內:

琉球國王遣毛文和等,賚捧表文方物,恭進七年正貢來京。應將進到禮物存留,准作九年正貢。等因。

十年乙丑,向儉徳續法司向和聲而任法司。

本年,向得功續法司向汝揖而任法司。

本年夏,王遣都通事蔡宏模、司養贍、大使向紫瓊等駕海船到閩,送還蘇州府呉縣漂流商民游仲謀等八十二名。

十一年丙寅冬,王遣耳目官毛允仁、正議大夫梁珍等奉表入京,貢方物。宴賚如例。但歸國時,陡遭颶風,船尾打壞,槓椇飄失,不能駕囘,飄流到閩。時蒙欽賜司庫銀一千兩,大加修葺。未告成,而風汛已至。呈准換駕進貢頭號船,先囘本國。(先是,丙寅春,有宮古島船一隻共四十名,飄至臺灣,而船破上岸。茲蒙臺灣府官遣使送到福州,發給口糧賞物如例。此時在舘身故共七名,其餘附搭貢船而囘)

十三年戊辰,於玉陵門外左右創建屋宇,設置向氏黃冠二員防守。(毎年交代)

本年冬,遣耳目官向永成、正議大夫鄭秉哲等奉表入京貢方物。給賞如例。

十四年己巳冬,遣都通事阮大鼎、使者向克類等,照例接貢;並送還福建省福州府閩縣難商呉永盛等二十八名。

十五年庚午春,遣都通事阮超群、司養贍,大使東觀旭等,駕海船到閩,送還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難商陳得昌等二十名、興化府莆田縣難商黃明盛等三十名、江南省蘇州府通州難商彭世恆等十四名。皇上嘉忠藎之忱,賞賜國王蠎緞二疋、閃緞二疋。錦二疋綵緞四疋、素緞四疋。

本年夏,遣都通事陳以桂、司養贍、大使毛開烈等,駕海船到閩,送還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難商李順等十七名、泉州府晉江縣難商王源利等二十六名、漳州府龍溪縣難商林順泰等二十二名、江南省蘇州府常熟縣難商沈惠等十二名、蘇州府常熟縣難商陶壽等十七名、直隷省天津府天津縣難商田聖思等十九名。至於壬申年,恭蒙皇上深嘉誠款之心,賞賜國王蠎緞二疋、錦二疋、閃緞二疋、綵緞四疋、素緞四疋。

本年,毛恭儉續法司向得功而任法司。

本年冬,王遣耳目官毛元烈、正議大夫阮爲標奉表入京貢方物。宴賚如例。(毛元烈至閩病卒)二號船附送江南蘇州府常熟縣瞿長順等十二名、福建福州府閩縣蔣長興等二十七名至閩。恭蒙皇上嘉恭順之忱,撰人勅內,恩賜國王蠎緞二疋、閃緞二疋、錦二疋、綵緞四疋、素緞四疋。

十六年辛未正月二十九日薨。

在位三十九年,壽五十二。葬於玉陵。

王英明豁達,好學重禮,國俗雍變,社稷奠安。

本年冬,世子尚穆權掌國事,遣正議大夫鄭國楨搭駕接貢船,捧咨至閩,以尚敬王訃聞於中朝。(鄭國楨至閩病卒)


中山世譜巻十

尚穆王

童名:思五郎金。乾隆四年己未三月二十六日降誕。

父:尚敬王

母:聞得大君加那志,童名恩龜樽金,號仁室。

妃:佐敷按司加那志,童名思眞鶴金,號淑徳(向氏高嶺按司朝意女,始稱野嵩按司加那志。乾隆五年庚申八月十七日生,乾隆四十四年己亥六月二十三日薨。壽四十。葬於山川御墓。乾隆六十年乙卯三月初四日,移葬於西玉陵。移骨於東玉陵)

夫人:眞南風按司,童名眞牛金,號仁厚(向氏名嘉山親雲上朝應女。賜王妹位)

又有三妻:

安谷屋阿護母志良禮,童名眞鍋樽,號蘭室(長氏知念仁也政善之女。後賜譜代家譜)

宮里阿護母志良禮,童名眞鍋樽,號瑞雲(彥氏宮里築登之親雲上元恭女)

與儀阿護母志良禮,童名眞加戸樽,號清室(善氏與儀子憲英女。)

王有五男三女:

世子曰尚哲。(未及即位)

次曰尚圖。(稱浦添王子。倶王妃向氏所生)

次曰尚周。(稱勝連王子)

次日尚容。(稱宜野灣王子。倶夫人向氏所生)

次曰聞得大君加那志,童名恩龜樽,號法雲(嫁向氏朝睦)

次曰尚恪。(稱美里王子。倶妻長氏所生)

次曰小那覇翁主,童名思戸金,號玉浦(嫁楊氏昌本)

次曰上間翁主,童名眞鶴金,號高閨(嫁向氏朝英。倶妻彥氏所生)

紀   大清乾隆十七年壬申即位。

法司:

蔡溫、向檢徳、毛恭檢(其餘交代者,皆載於紀年之次・)

本年,向傑續法司蔡溫而任法司。

本年,馬元烈續法司毛恭檢而任法司。 本年冬,遣耳目官向邦鼎、正議大夫楊夭壯奉表入京貢方物。翌甲戌正月元日,皇上見朝太后之時,鼎等奉旨太和門外,與各官倶行拜禮。即而進門內,見朝皇上。給賞如例。

十八年癸酉冬,遣都通事金安、使者翁國材等,照例接貢;並送還江南通州府飄流難商崔長順等二十三名。

本年夏,命紫冠翁鴻業創建寢廟於國殿之後。

本年秋,命紫冠翁鴻業創建世添御殿於國殿之後。(翌年春,因翁鴻業出使,向嘉猷代他而勤)

本年夏,進貢頭號船囘國之時,駛過連江縣,時誤衝礁石,船已破壞。(礁叫破薦礁)幸在船員伴及御用物件搬載小舟,倶已登岸。時蒙欽賜司庫銀一千兩,折修船隻。翌年囘國。

十九年甲戌,因那覇江泥滯水淺,大船難通。命按司向聰等決開川源,除去爛泥,而得大船致來往。

本年冬,遣耳貝官毛元翼、正議大夫蔡宏謨等奉表入京貢方物;兼請襲封。皇上命翰林院侍講全魁、翰林院侍講周煌爲冊封正副使,並給賞如例。(二十年乙亥冬,八重山船隻漂至頭吊礁,遂轉至廈門。其地方官給發檣舵等。翌年二月,送至閩省,時貢使毛元翼等,奉傳信牌;隨令總官梁廷輔等附坐其船,先已遣囘,報知今夏封使臨國之事)

本年夏,命紫冠向職改作奉神門左右三門。(其制始如中國規模,相連脊樑,高増壯觀)

二十年乙亥,尚宣謨續國相尚徹而任國相。

本年,毛文和續法司向檢徳而任法司。

本年,馬宣哲續法司馬元烈而任法司。

二十一年丙子夏,冊封正使全魁、副使周煌,坐駕海船二隻,率領員役等,福州開洋。因風不順,頭號寳船漸到姑米山,拋下椗索候風;二號寶船飄囘。其頭號寳船在於彼山。不擬遇着颶風,觸礁破壞。欽差親捧詔勅並節登岸,欽賞幣帛、印篆。及隨封二百餘人悉皆無恙。早遣法司官等駕海船迎接,護到那覇港,即請安天使舘。天使撰吉,齎捧詔勅,諭祭故王尚敬,襲封世子尚穆爲中山王。將清篆新印,換舊印而賜焉。時所宣讀詔勅記左。此時二號寶船尚未來到,季冬方得到國。

勅曰:

皇帝勅諭琉球國中山王世子尚穆:惟爾遠處海隅,虔修職貢。屬在冢嗣,序應承祧。恪遵典制,奉表請封。朕念爾世守藩服,恭順可嘉。特遣正使翰林院侍講全魁、副使翰林院編修周煌齎勅,封爾爲琉球國中山王,並賜爾及妃文幣等物。爾其祇承寵眷,克懋先猷。和輯臣民,増修徳政。永延宗社之嘉歴,長作天家之屏翰。欽哉。毋替朕命。故諭。

詔曰:

朕恭膺天眷,統御萬方,聲教誕敷遐邇。率俾粵在荒服,悉溥仁恩,奕葉承祧,並加寵賜。爾琉球國,地居炎徼,遠隔重洋,世列藩封,屢膺朝命。代修職貢,恭順彌昭。茲以中山王世子尚穆,序當纉服,奏講嗣封。朕惟世繼爲家國之常經,爵命乃朝廷之鉅典。特遣正使翰林院侍講全魁、副使翰林院編修周煌齎詔,往封爲琉球國中山王。爾國臣僚以曁士庶,尚其輔乃王,愼修徳政,益勵悃忱,翼戴天家,慶延宗祀。實惟爾海邦,無疆之休。故茲詔示,咸使聞知。

(正使全魁自題「雲根石髓」四字,以立於王城龍泉岸上)

附 冊封使臨國登岸。時國王到迎恩亭,恭問皇上萬福,且拜迎詔勅並節。又諸禮全竣,將囘朝去。離舘登船時,國王亦到迎恩亭,而拜送節。國王行此禮,此番而始焉。(迎恩亭,本臨江南而立,不宜於拜禮。故設亭於那覇邑前,以行國王迎接之禮)

二十二年丁丑春,冊使全魁、周煌等還朝。(原是去年冬該還朝,困無順風越年)時遣王舅馬宣哲、紫金大夫鄭秉哲、使者向廷瑛等齎捧表章、貢物,坐駕頭號貢船,與冊使寶船一齊至閩入京,恭謝冊封鴻恩。此時皇上行幸於熱河,九月二十二日囘京。王舅紫金大夫恭蒙諭旨,率領使者等,到於清河地方,迎接聖輦。禮部率王舅紫金大夫進御前題奏。球官行三叩頭禮。皇上因禮部諭問國王安否。紫金大夫囘奏平安。皇上聞球官通言語,即親諭問:「國中太平?百姓安樂?」紫金大夫即親囘奏:「全頼皇上徳澤,國中太平,五穀豐登,首姓安樂。」皇上又諭問國王年紀及王舅之事,仍逐一囘奏。禮詑,囘於公舘。爾後照例。公務全竣,加賞緞疋三十疋,共計八十疋。且復荷蒙鴻恩浩蕩,將其禮物,准作戊寅年正貢,以寛貢期。

本年春,遣耳目官向全才、正議大夫阮超羣等坐駕二號貢船,與寳船一齊至閩入京,(原是去年冬該遣中華,因無順風越年)奉表貢方物。給賞如例。(丙子年,臺灣府北淡水後山熟番漁民四名,駕小舟漂到。除一民病故外,實在三名,附搭二號貢船至閩,如例交卸)

本年冬,遣都通事鄭允廸恭接勅書。並謝恩使。(其年那覇商船漂至浙江台州府,船破不能駕囘。因蒙給船價銀五兩,解送福州,附搭謝恩船而囘)

二十三年戊寅冬,王遣耳目官毛世俊、正議大夫鄭士綽等奉表入貢;(毛世俊在閩病卒)並遣官生梁允治、蔡世昌、鄭孝徳、金型四人入監讀書。隨即照例給與日用食物,四季衣服,鋪蓋、紙筆、銀兩;從人亦給口糧食物、衣服、鋪蓋。禮待甚優。奈金型、梁允治二人入監未幾病故。倶蒙皇上特恩,各賜白銀三百兩,共計六百兩。內留各一百兩,官修營葬;以各二百兩,共有四百兩,以咨寄賜各家。又欽賞國王如例。貢使鄭士綽等歸國。准部咨內,將進到貢物,仍遵旨存留,准作庚辰年正貢。其庚辰年應進表文行,令該國王,於壬午年應貢之時,一同恭進等因。(時有太平山糧船四隻、內麻支宮良船一隻共五十名,飄至廣東香山縣;山陽西表船一隻共三十六名,飄至廣東潮陽縣;花城與人船一隻共四十一名,飄至台州府臨海縣;黒島首里大屋子船一隻共四十二名,飄至定海。又有中山府商船三隻、內大城船一隻共十七名,飄至廣東澳門;照屋船一隻共十三名,飄至溫州坎門;大嶺船一隻共十二名,漂蕩洋中,迷途不知向去。只見一山,船近其山拋椗。三人上岸。未囘船時,忽然風暴。不意本船扯斷椗索,隨風追浪,遂飄至〔浙〕江省。他三人,奈在其山數月。待斃之間,幸有所飄木板,採造小舟放洋,竟飄至浙江乍浦。由各處遣官護送來閩。倶蒙賞造船修船工料,白銀共三百八十兩,及給口糧、行糧,遂配坐接貢船,併在閩所造新船。及所全難船二隻,共四隻而歸國。其餘三隻,朽壞不歸)

二十四年己卯,尊孔子,改其廟號曰「文廟」,又曰「至聖廟」。(中華自古,不敢如球稱孔子廟)

本年,尊啓聖王,改其祠號曰「崇聖祠」。(雍正年間,封啓聖公,爲啓聖王。又改其祠號爲崇聖祠。是以乾隆二十一年冬,冊封副使周煌改立匾額,書「崇聖祠」。又以咨告知其事)

本年夏,天妃改稱天后。(曾受封天后,然本國不知。自此年始稱天后)

二十五年庚辰秋,有鶴五隻,飛來於粟國島濱村。十一月十八日飛去。(四隻有丹頂)

本年,龍福寺山號改稱「補陀洛山」。(寺原英祖王時,有一和尚禪鑑禪師者,是不知從何國來。王命創建此寺於浦添城之北,號曰「補陀洛山極樂寺」。禪鑑乃此寺之開山也。至尚巴志王時,命遷址前竹林,奉安歴代先王神主。後不意爲火所燒。尚圓王命遷其址於此處,改稱天徳山龍福寺,即命芥隱和尚住持焉。然則芥隱只可謂中興之開山耳。禪鑑禪師是始立寺,教法於本國者也。天徳山,亦是圓覺寺之山號也。今復仍舊稱補陀洛山者,不惟分別圓覺寺山號,又欲不忘佛教之所自始也)

本年,毛元翼續法司毛文和而任法司。

二十六年辛巳,遣都通事金節、司養贍、大使武成允等送還福建省興化府甫田縣林四官一名、泉州府同安縣陳天相一名。

二十七年壬午冬,王遣耳目官馬國器、正議大夫梁煌等奉表入京貢方物。給賞如例。並令官生鄭孝徳、蔡世昌隨貢使歸國。(辛巳年,有泊村商船四隻、內大灣船一隻人十五名,漂浙江乍浦;糸數船一隻人九名,漂浙江定海縣;喜瀬船一隻人十名、金城船一隻人十一名,漂蘇州府呉江縣。又那覇商船一隻人九名,漂福寧府七都港。倶承各地方官給衣食,轉護來閩。其難船四隻已壞,惟大灣船一隻未壞。蒙賜修葺並檣槓椇,搭其四隻人教歸國)

附 天朝飭禁絲貨出洋等因。於乾隆二十五年,到國知之。國王乃陳「本國仰頼天朝,准買絲絹等項,得以供國用備冠服,明品制。今禁買絲貨,若此則無以如舊,足裕國用」等情。於二十七年,附貢使馬國器、梁煌等,懇求准其配買絲絹等項,仰蒙許令,歳買土絲五千斤、二蠶湖絲三千斤。其餘未奉明旨准買。

二十九年甲申冬,王遣耳目官向廷器、正議大夫鄭秉和等奉表入京貢方物。

附 前因聖旨,於准買絲斤。八千斤之內,無緞疋綢絹字様。王於是年,又以本國縁織紝之不工,無以成綢緞爲冠裳、明品制、別尊卑等情,再懇聖恩。於准買絲斤。八千斤定數之內,許令量買緞綢等項。

三十年乙酉,向邦鼎續法司向傑而任法司。

本年春,王命以內府廚房改造兩層樓。其樓下仍爲廚房。使座敷向克寛爲之董率而成焉。

三十一年丙戌冬,遣耳目官阿必振、正議大夫阮大鼎等奉表入京貢方物。給賞如例。(阮大鼎在山東徳州病卒)

三十三年戊子六月二十六日,因按司向煕等重修王殿告成,而遷於新殿。

本年,遣耳目官毛徳儀、正議大夫毛維基奉表入貢。宴賚如例。

三十四年己丑,馬國器續法司毛元翼而任法司。

三十五年庚寅,尚和續國相尚宣謨而任國相。

本年,遣耳目官毛自煥、正議大夫魏獻蘭奉表入京貢方物。賚賞如例。(己丑年十二月間,江南省直隷通州呂四場船戸姚恆順等十四名,飄至八重山,原船損壞。翌年五月間,送來本國。養賚如例。附搭貢船送還。庚寅年,有八重山西表首里大屋子船一隻,人數四十名,飄到浙江省三盤;與那國目差船一隻,人數三十二名,飄到福建省;障州府又有那覇府大城船一隻,人數二十七名,飄到浙江省象山縣;嘉數船一隻,人數十九名,飄到浙江省太平縣。倶承各地方官給衣食及槓椇,護送到閩。該八重山船二隻,朽壞不能修葺;大城、嘉數兩船,修補堅固,並賜槓椇。其四隻人數之內,四十一名病故;其餘配搭進貢船,及商船二隻,勤學魏憲度、梁灝爲其通事,囘國。壬辰年,有那覇府翁長船一隻,人數二十二名,飄到福建省福州府。給與口糧、行糧。內有二名病故。翁長呈請,自行修理。勤學鄭作霖爲其通事,囘國。本年,有宮古島假若文子船一隻,人數一百十八名。內男七十一名、女四十七名,飄到臺灣,衝礁損壞。茲蒙臺灣府官給與衣食,護送到閩。內除男五名、女三名病故外,先撥男五名、女十一名,附搭接貢船囘國。其餘該俟進貢船附搭囘國。所有男女九十四名,內有男十四名、女十六名病故。又生下勇女二名,共有男女六十六名。令配搭貢船二隻囘國。其內男二十五名、女八名,附搭二號船而囘。其內男二十三名、女十名,附搭頭號船,不知下落)

三十七年壬辰冬,遣耳目官向宣謨、正議大夫毛景成等奉表入京貢方物。賚賞如例。(癸巳年,有久米具志川縣馬艦一隻、舵工上村渠等二十九名,飄到浙江省寧波府象山縣石浦地方。蒙承地方官給衣食、槓椇等件,及杉板一隻,修理船隻,護送到閩。甲午年,有那覇馬艦二隻。其一隻,舵工西村比嘉等二十一名,內有一女,飄到溫州府。蒙承地方官給衣食及槓椇,修理船隻;其一隻,島袋築登之親雲上船隻,人數二十一名,飄到定海地方。蒙承地方官給糧米,各地遣辨,護送到閩。島袋船內,一名病故。其飄風人數,倶蒙布政司給口糧行糧,及修理船隻。但比嘉船隻朽壞不能修理。將其人數五名,附搭久米馬艦,勤學陳國相爲之通事囘國。其人數十六名,附搭島袋船隻,勤學阮世普爲之通事囘國)

三十九年甲午冬,遣耳目官向崇猷、正議大夫蔡懿等奉表入京貢方物。賚賞如例。(蔡懿在閩病卒)

本年,奉上諭:毎年冬至、元旦、上元等日,遣御書院奉行詣天王寺,燒香行禮。永著爲例。

四十一年丙申冬,遣耳目官翁宏基、正議大夫鄭鴻勲等奉表入京貢方物。賚賞如例。(丙申年,有那覇府宮里船一隻,人數二十五名,飄到溫州府大金地方。蒙地方官給衣服、糧米、銀兩,修葺船隻,護送到閩。內有三名病故。勤學林日新爲其通事,坐駕原船囘國。又有八重山大濱船一隻,人數四十七名,飄收浙江省鄞縣。蒙地方官給口糧,護送到閩,修葺船隻。勤學鄭文雄爲其通事,坐駕原船囘國。復在洋遭風,飄臺灣竹塹海防闕,打壞船隻。內有十四名病故。且有姑米山具志川縣上村渠船一隻,人數十名,飄到臺灣,破壞船隻。內有五名病故。蒙該地人民發給糧食,解送淡水;蒙地方官將上村渠與大濱等安頓一所,給與衣服、糧米,一併護送到閩;蒙布政司給糧銀,併行糧一個月,配搭貢船兩隻囘國)

四十三年戊戌冬,遣耳目官金有華、正議大夫蔡煥等奉表入京貢方物。賚賞如例。(蔡煥在福建浦城縣病卒。四十四年己亥,有福州府閩縣商民三十三名、朝鮮國全羅道靈巖郡人民男九名女三名飄來本國。養賚如例。倶配接貢船隻,送還福州。本年,有久米仲里縣船一隻、人數二十五名,飄到臺灣,屬縣損壞。蒙承地方官送到臺灣府,給日食,護送到閩;蒙布政司給與口糧行糧。翌年附搭貢船二隻囘國)

本年,向宏基續法司向邦鼎而任法司。

四十五年庚子冬,王遣耳目官向翼、正議大夫毛景昌奉表入京貢方物。叨蒙皇上隆恩,除正賞外,特賜內庫緞二十疋硯二方、玉器五件玻璃器十件、磁器一百件,併正副使緞各四疋、銀各五十兩。正使、副使、都通事,恭遇皇上祭太廟。禮成還宮之時,得與朝解、南掌、暹羅等國使者,一同隨鵷鷺之班,跪接聖駕,瞻仰天顔。其時叨蒙天語,垂問國王平安。厥後禮部召正副使入城。時有和大人、劉大人傳諭:「明日於紫光閣賜寵宴,賞品物;且於圓明園賞看煙火等因。欽此。」翌日皇上駕臨紫光閣之時,正副使與朝鮮等國使者,一同恭迎聖駕。在其露臺,得隨王爺班末。蒙賜滿州御茶及寵宴,且賞正使各様綢緞十六疋、煙包十提、盃一個;賞副使各様綢緞八疋、煙包六提、盃一個。又至上幸圓明園之時,正副使既接駕,前赴其地,賜寓於園外人家,數次召入御前。蒙頒賜御宴,疊霑天家異味;又荷賞看演戲、煙火等藝,得覩生平未有之奇;更賞正使綵緞三疋,賞副使綵緞二疋。洵千古難逢之異數,百代無窮之榮光也。居於此,叨殊恩。十有一日,方囘公舘。其餘如例。事竣歸國。(毛景昌在福建浦城縣病卒。辛丑年,有泊村知念築登之親雲上馬艦一隻,黒島首里大屋子、石垣目指,配搭其船,共計人數二十五名,飄到浙江省台州府。蒙承地方官給衣食及槓椇,修理船隻,轉護來閩;又蒙布政司給口糧行糧。船上人數內有三名病死;其餘坐駕本船,勤學梁邦弼爲之通事囘國)

四十七年壬寅,向天廸續法司馬宣化而任法司。

本年冬,王遣耳目官毛廷棟、正議大夫蔡世昌奉表入京貢方物。額外叨蒙皇上因除夕宴,召入保和殿,與朝鮮國使者同在御前,賜菓品一卓,併奉看諸般技藝;又蒙召入中正殿,與朝鮮國使者同在御前,賜御茶、菓品、筵宴,奉看諸般技藝。且賞正使錦三疋、各色緞子十三疋、綉光荷包五對;賞副使錦一疋、各色緞子七疋、綉花荷包三對;又蒙召入中正殿,在御前,賜御茶、菓品、豬肉,奉看各様燈篭併諸般技藝;又召入保和殿,在御前,賜菓品一卓,奉看諸般技藝;又蒙召入中正殿,在御前,賜御茶、菓品、團子、東道盆、豬肉等物,奉看花砲及諸般技藝。如此恩賞,計是五次,共出乎額外矣。又於皇上啓鑾南巡之時,正使、副使及都通事,同朝鮮使者,奉旨在廣寧門外恭送聖駕。時蒙特遣軍機大臣、戸部尚書和大人傳旨問國王平安。此皆千秋之曠典,百世之榮光者也。其餘公務如例。全竣囘國。(壬寅年,有那覇府泉崎村崎間子船一隻、人口共二十九名,飄到浙江省寧波府,損破船隻。蒙地方官發賜衣食等件。除內一名病故外,護送福州;又除內一名就地病故外,叨蒙布政司發賜糧銀併行糧一個月,附搭貢船囘國。癸卯年,有那覇府泉崎村崎間築登之親雲上船一隻、人口共二十九名,飄入浙江省寧波府定海縣。蒙地方官發給衣食,並槓椇、杉板等件,解到福州。同年,又有那覇府大嶺築登之親雲上船一隻、人口共十七名,飄到寧波府鎮海縣。蒙地方官送給衣食並槓椇,修理船隻,解到福州。兩船人口,倶蒙布政司恤賜糧銀並行糧各一個月。崎間船隻,以勤學蔡邦寶爲其通事;大嶺船隻,以勤學鄭世俊爲其通事,倶囘本國。同年,麻姑山船一隻、人口共三十一名,飄入浙江省溫州府黃花村。荷蒙地方官發賜衣食並槓椇,修葺船隻。除內一名病故外,解送福州;又除內一名就地病故外,叨蒙布政司恤賜糧並行糧一個月,以勤學陳宏謨爲其通事,駕囘本國。同年,北山羽地郡呉我村四端帆船一隻、人口共十一名,飄到福建羅湖,蒙其轄官發賜養膳。除內一名病故外,解送閩縣。叨蒙布政司發賜糧銀,並行糧一個月,附搭貢船囘國)

四十九年甲辰冬,王遣耳目官向猷、正議大夫毛景裕等奉表入京貢方物。叨蒙皇上隆恩,除正賞外,特賜:

御書匾額「海邦濟美」四字

如意一柄 玻璃器四件

磁器四件 絹箋四巻

硯二方 洋磁琺瑯盒四件

筆二匣 雕漆盤四件

王器二件 墨二匣。

皇上祭大廟,禮成還宮之時,正副使、都通事奉旨,與百官同跪接聖駕。其時,在二歩半許,暫停聖鑾。特遣禮部大人傳旨,問國王平安及年紀子息。遵即囘奏托福。王歳四十七,王子五人。即聖鑾過行。皇上陞保和殿,同百官及朝鮮國使者。蒙賞賜御酒、御茶、菓品,賞看諸藝。皇上駕臨紫光閣之時,正副使在丹墀前,與百官及朝鮮國使者恭迎聖駕,蒙賞賜滿州御茶、克食,看演戲、盤扛、獅舞等藝;又賞正使各色緞子十六疋、荷包大小五對。賞副使各色緞子八疋、荷包大小三對。皇上駕臨圓明園之時,正副使、都通事,在西安門之內,同百官及朝鮮國使者恭送聖駕。正副使奉旨,前赴其地。賜寓於園外人家數日賜宴。且餽賜公舘平日御食、克菓三色。皇上幸圓明園,同百官及朝鮮國使者,蒙頒賜滿州御茶並克菓。皇上幸山高水長,與朝鮮國使者蒙召入御前。於三歩許拜禮,與百官同。賜座左邊四歩許,賜滿州御茶、菓品、東道盆、團子等物,賞看相撲、煙花諸藝。皇上幸圓明園,同朝鮮國使者召入御前。於三歩許拜禮,恭奉諭旨:近來賞賜國王品物,不必遣使謝恩,將此諭該國王知之。遵即囘奏,使臣歸國宣達國王。叩頭既畢,仍賜座左邊,賜滿州御茶、東道盆、團子,賞看諸藝、煙花。皇上駕臨慶豐圖之時,奉旨同各王爺扈行其處。頒賜御茶,賞看諸藝而歸。翌日准囘公舘。此皆千秋難逢之異數,百代未有之榮光也。其餘公務如例。全竣囘國。(五十年乙巳十二月,有廣東省潮州府澄海縣船戸陳萬金等三十八人飄到伊平屋島,因無港泊,船駛到山北今歸仁縣運天港。翌年正月,轉到中山泊村地方,照例養贍;又修理原船,併賜桅蓬、槓椇等件。本年三月,坐駕原船囘籍。又本年十二月,宜野灣縣謝名具志川洋麵,有華人四名,坐落水櫃一個漂來;內三人已死,一人氣息未絶。急扶上岸,調養無効即死。皆移葬於泊村地方,樹石爲記。又本年十二月,有福建省漳州府龍溪縣船戸金乾泰等二十六人飄到徳島;又有龍溪地船戸林長泰等二十六人飄到大島。原船兩隻倶已損破。翌年三月,解到中山,照例養贍。倶配搭接貢船隻,送還福州。五十一年丙午,有那覇西村當間馬艦一隻、人數十七名,自太平山囘來之時,遭風漂流;時見久米島仲里縣船一隻被波沈溺,救上其船人數共計二十五名,飄到福州府長樂縣,衝礁損破。幸有漁舟一隻,救之上岸。蒙承地方官給晩飯等,護送到閩。西村平田馬艦一隻、人數二十三名,到大平山之時,飄到臺灣山,衝礁損壞。人數上岸尋人家,養贍五十餘日。護送到閩之時,蒙承地方官發給糧米、糧銀,以資途食。內有一名於中送病故,二名到球舘病故。其兩船人數,倶蒙布政司發給口糧、行糧,附搭接貢船隻囘國。又有八重山與那國船一隻、舵工登野城等十九名,自中山囘時,飄到福州府長樂縣。蒙承地方官給發糧食。原船多有水洩,駕坐小舟,護送到閩。時染痘瘡,十二名身故;其餘蒙布政司發給糧米、糧銀,應待原船轉來,駕坐囘國。又有那覇泉崎村崎間馬艦一隻、人數十八名,自太平山囘來之時,飄到蘇州府崇明縣,船致損壞。蒙承各地方官給與衣食。舵工崎間於中送病故;其餘護送到閩,應候有便船,附搭囘國。該與那國船隻,甚有痛朽,不能修葺。兩船人數,倶搭戊申進貢船隻囘國)

五十一年丙午冬,遣耳目官翁秉義、正議大夫阮廷寶等奉表入京貢方物。皇上幸西苑,正副使、都通事額外奉旨,赴西華門外贍仰天顔。遵即班禮部徳大人之次,聖駕行過之時,在二歩許一跪一叩。厥時,依徳大人諭問國王平安,則囘奏托福。仍奉旨隨入該所,而在瀛臺,頒賜點心,賞看諸藝。還宮之時,隨至西華門外,幸紫光閣。正副使同諸官、朝鮮國使者,恭接聖駕,在於該所。賜御食所餘,滿州御茶、御饌,賞看諸藝。入殿,賞正使各色緞十六疋、大小荷包十個;賞副使各色緞八疋、大小荷包六個。幸圓明園,正副使、都通事在西安門內,同諸官、朝鮮國使者接駕。正副使奉旨赴圓明園,賜寓於圍外人家。留在數日,毎日二次,賜六碗煖鍋一個。幸山高水長,同諸官、朝鮮國使者召入御前。賜團子、諸色餻餅、東道盆,賞看盤扛、相撲、煙火,其外諸藝。又幸山高水長,同諸官、朝鮮國使者召入御前。賜滿州御茶、諸色餻餅、諸色炒菜,賞看煙火諸藝。幸正大光明,諸官、朝鮮國本國各正使班殿,副使班庭。賜御食所餘,滿州御茶、餻餅,賞看諸藝。幸山高水長,同諸官、朝鮮國使者召入御前。賜滿州御茶,賞看相撲、盤扛、獅舞、演戲、煙火,別賜團子、諸色餻餅、東道盆、棉羊肉。降旨朝鮮國使者、本國副使作詩。遵賦律詩進呈。聖心欣然,賞正使大緞一疋墨(五錠)、筆一匣(五枝)、箋紙一巻;(十張)賞副使大緞一疋墨(十錠)、筆一匣(十枝)、箋紙二巻。(二十張)又幸山高水長,同朝鮮國使者召入御前。在二歩許,一跪三叩,恭謝天恩。時諭:「爾等歸國,告知國王,好生辨事。欽此。」遵即一叩,退在左邊四歩許班位。賜滿州御茶、團子、諸色餻餅、東道盆,賞看諸藝。仍同諸官隨入慶豐圖。賜茶,賞看諸藝而囘。翌日蒙免,囘四驛舘。誠千秋稀見之曠典,百世無窮之榮光也。其餘公務如例。完竣歸國。(副使阮廷寶,行抵山東平原縣腰站病故。該省撫院囑曰「因使入貢,跋渉遠來,在送遽殞,情實憫焉。因此恤賞銀五百兩,着將棺柩帶本國」等因。具題允之。遵用公夫扛抵福州。但因無帶柩囘國之例,請葬福州。隨即准之。五十三年戊申,宮古島舵工津堅築登之等十有六名,坐駕三端帆船一隻,裝載公布,運來中山。返棹之時。飄到臺灣破船。通船人數上岸覓村,歩行之際,十名星散,不知去向;六名尋着官員駐所。經蒙各地方官給以衣食。護送至閩。蒙布政司給口糧、行糧一個月,配搭己酉接貢船隻歸國;至其失散十名,雖經尋探,未有下落。想必俟有尋着歸國)

本年,本國萬機之政雖已完備,尚未有賞罰例律之定製。照依舊例處行。但其例內,或有事同刑異,輕重不均,難以剖決,恐致舛誤。所關匪輕,是乃國家之缺典也。王上深憂慮焉。於是,國相尚和,法司馬宣化、向邦鼎、馬國器,會議於四十年乙未,題請設職,編集賞例科律。王上依議,命向天迪、馬克義爲其奉行。向天迪等恭視中國諸書。本國舊例,專要原於經書律意,以協人情,盡心竭力。已歴十有二年,編成褒奨條例一本、科律十八本。法司馬國器、向宏基、向天迪,遂一校閲,恭呈御覧。奉旨:「從今以後,宜依此書處行,以助教化。」法司遵旨,飭令該管各官:「今我王上愼重刑政,特命編輯此書。必須仰體睿慮,辨晰判斷。以無吹毛求疵、慘刻嚴刑之差爲要。至其律書,參考中國成法、本國舊例,協當時宜,以爲編定。然當臨事之時再三確議,儻有難以處者,應達睿聰。務遵經書律書之旨,改正處行。」頒行各處。

五十二年丁未十二月十四日,命法司官:「當淑順門開之時,不可無守門之人。移遷所有右掖門東面跟伴屋,於淑順門前面隙地,造作看守屋。毎當淑順門開之時,着下庫理築登之役一人看守焉。」

五十三年戊申冬,遣紫巾官向處中、正議大夫鄭永功等奉表入京貢方物。並謝加賜御書匾額、玉器等物。皇上幸瀛臺時,正副使、都通事格外奉旨,同諸官、朝鮮國、暹羅國、巴勒布使者跪送聖駕。時在一歩許,暫停鑾駕,特遣福大人傳旨問國王平安。遵即囘奏托福。又福大人傳旨,問正使幾品官。即囘奏二品官。鑾駕過行,隨到瀛臺。正副使及跟伴在門外長房,蒙賜克食三卓,餻餅、菓子二鉢。皇上駕臨大液池,隨到該所,賞看氷上拉弓、拋毬等藝。遣天使於四譯舘,送賜克食、秦王魚。復軍機、內務府等處官員奉旨,時常到舘問候。皇上臨保和殿,同王爺、朝鮮、暹羅、巴勒布使者在露臺,蒙頒賜滿州茶併宴。欣逢皇上八旬大慶,諸官及四國使者,同在太和殿丹墀,蒙賜滿州茶併宴。皇上臨紫光閣,同王爺、朝鮮、安南、暹羅、巴勒布使者在露臺,蒙賜滿洲茶併宴。宴畢,欽派軍機大臣於庭監,同頒賜國王緞錦紗羅紬等件。又賞正使各色緞子十六疋、荷包五對;賞副使各色緞子八疋、荷包三對。皇上幸天壇時,正副使奉旨,同諸官、四國使者恭送聖駕。在午門外,頒賜克食、餻餅、菓餚等項。禮成,還宮之時,迎接聖駕,隨到乾清門。特賜國王萬壽恩詔一道、平定金川圖五十張。皇上幸圓明園之時,正副使奉旨預到該地,賜寓於圍外人家,同諸官、四國使者恭迎聖駕。復在山高水長殿,王爺及五國使者同席賜宴。復依皇上八旬大慶,召入五國正使御前,親賜盃酒。時和大人傳旨:「問好飲酒耶?」即囘奏少飲。各退就座。副使於座賜酒。且遣官員於公舘,命副使和御製之詩。遵即和韻進呈。又蒙召入山高水長殿,頒賜國王:

御筆福字一幅 玉如意一柄

玉器二件 磁器四件

玻璃器四件 硯二方

絹箋大小四巻 筆三匣

墨三匣 福字方一百幅

雕漆盤四件

復遣和大人傳旨問:「國王會寫耶?」遵即副使囘奏:「不是好會寫。然蒙頒賜御筆,可以學習。」仍又五國使者倶候該殿,召入御前。賞正使緞子一疋、絹箋一巻、筆一匣、墨一匣;賞副使緞子一疋、絹箋二巻、筆二匣、墨二匣。各退就座,賞看相撲、煙火諸藝。仍賜各使者攅盒一具,及餻餅、菓子、甘物、糖圓。翌日召入該殿,賞看煙火諸藝,賜宴同前。復在正大光明殿,召正使本殿廂內、副使於丹墀賜座。仍召御前賜宴,賞看煙火,且餽賜宴品二卓於公舘。後召入山高水長殿,賞看煙火諸藝。賜宴同前。且際護國寺開市之時。遣提督勅著觀看。遵到該處,以爲觀看。五國使者仍到該殿伺候。和大人於御前傳旨,兪允歸國。即於御前叩頭。又遣和大人勅著傳譯通事,轉飭使臣囘國,將問國王平安之旨傳知國王。使臣遵即叩頭。又和大人傳旨問傳譯通事:「該使臣曉得官話耶?」即通事,囘奏副使曉得。賞看煙火諸藝。皇上還殿,扈行其中。復在慶豐圖賞看裝扮五國使者之形。奏言:「欣逢萬壽昌期,恭賀大慶。以爲戲舞、點照百蝙蝠燈戲舞等藝。」且奉上諭,所進謝恩方物,向例准作下次正貢。今使臣等懇請,禮部代奏,恩准賞收,下次如期入貢。情詞懇切,誠悃可嘉。故着准予賞收。下次使臣來京,優加恩賚,以示懷柔至意等因。此誠千載未有之奇遇,百世無窮之榮光也。其餘公務如例。全竣囘國。(五十五年庚戌,有那覇西村大嶺築登之親雲上馬艦二隻,內一隻人數九名,到宮古島,運來多良間島。時遭大風,椗索砍斷,任風飄到江蘇昭文縣,衝礁損破。蒙地方官給與糧食、蒲團衣服,護送到閩。一隻人數十名,往宮古島,時遇逆風,損壞舵帆檣,任風飄到浙江杭州定海縣。蒙地方官給與糧食,及修葺船隻、帆檣舵索等件。且蒙杭州撫院給發銀一百兩,又蒙地方官給發番錢九十塊。內一名就地病故,其餘護送到閩。又有泊村比嘉仁屋馬艦一隻、人數二十三名,自八重山囘來之時,遇着逆風,飄到江蘇贛楡縣。蒙地方官給與糧食、蒲團衣服。船大圯壞,悉行折解。所載貨物,共致發賣。內二名就地病故,一名在途病故,其餘護送到閩。倶蒙布政司給與口糧,及行糧銀兩一個月,配搭大嶺船隻,以勤學魏崇仁爲其通事囘國。五十六年辛亥,向開基坐駕那覇西村大嶺築登之親雲上馬艦一隻,率領人伴、水梢共四十五名,六月之間航北方。時半洋遭颶,八月之間,飄泊福寧府三砂。蒙地方官給賜行糧錢二萬二千五百文,解交福州。蒙布政司發賜糧銀糧米,併撫恤銀九十一兩六錢六分,是以修理船隻。五十七年壬子,二月之間,以遊學蔡肇基爲其通事,福州開船,各處灣泊。進到三盤,其處開船,遭風飄到寧波府石浦。蒙地方官毎人日賜糧米五合、錢六文,共四十七個日。此時哨船官曰:「今有天催大風之勢,可速轉駕金鷄山灣泊雲爾。」是以稟明石浦衙門,衙門特差通事。正轉駕時,大風起來,甚遭危急,損痛船身。但於此處,不得修理,解送寧海縣三門。蒙地方官發賜糧錢九千五百六十一文,解送臨海縣牛頭門;亦蒙發賜糧錢一萬四千七百二十文,解送太平縣松門;亦蒙發賜糧錢一萬文,此處再遇暴風,修葺船併風帆。六月之間,見有順風放洋,望國而歸。不擬亦遭風浪之患,駛到伊平屋島野甫灣泊。只因久在海上,帆楫共破,正緊急修理間,陡遇大風,擱礁,滿船發漏。人皆上岸逃命。公私貨物,漂沒過半,撈得只僅。八月下旬,坐彼島船,歸來那覇)

五十五年庚戌冬,遣耳目官馬繼謨、正議大夫陳天龍等奉表入京貢方物。叨蒙皇上隆恩,今般例賞緞疋,比例最好。且於正賞外,特賜大緞二疋、福字方百幅大小絹箋四巻、雕漆茶盤四個、湖筆四匣、硯二方、徽墨四匣。自正副使至從人,賞物比例更好。且蒙加増疋數,加賞正使金鞘小刀一把、囘子緞五疋、囘子紬五疋、囘子布二疋;加賞副使金鞘小刀一把、囘子緞四疋、囘子紬四疋、囘子布二疋;賞都通事、留邊通事、傳譯通事囘子緞各一疋、囘子紬各二疋、囘子布、各一疋。賞北京大筆者,及從人共三十二名,囘子布各一疋。且賞正副使魤魚一尾、白葡萄乾一袋、柑榴交藏四桶。又皇上幸瀛臺,正副使奉旨在西華門外,同諸官及安南、緬甸等國使者跪送聖駕。近丈半許,鑾輿暫駐。特遣軍機大臣和大人諭問國王平安。即囘奏托幅。御鑾行過,扈到該臺。同衆官及二國使者,蒙賜滿席及克食、餻餅,奉看諸藝。還駕之時,扈從西華門,歸至公舘。又皇上祭大廟。禮成還宮之時,正副使、都通事奉旨,到午門前,同衆官及諸國使者恭接鑾駕。賜餻餅、菓子三色、棉羊肉一塊。又召入保和殿,恭候皇上御殿。行一叩頭,退就各位。同諸官及朝鮮、安南、緬甸等國使者,賞賜筵宴。又蒙正副使召陞寶座,親賜盃酒,降就原位。諸藝看畢,准囘公舘,送賜宴品二卓。又因幸紫光閣,同衆官及諸國使者跪迎聖駕。因蒙到閣,賞滿州御茶併宴席,克食、餻餅各一盤。又蒙正副使召陞寶座,親賜盃酒,降就原位。奉看諸藝。賞正使錦三疋、漳絨三疋、八絲緞五疋、五絲緞五疋、大荷包一對、小荷包四對;賞副使錦一疋、漳絨一疋、八絲緞三疋、五絲緞三疋、大荷包一對、小荷包二對。皇上行幸祈穀壇,正副使、都通事奉命,預到午門前,同諸官及諸國使者跪送。翌日禮成還宮,亦於該門跪迎。頒賜棉羊肉一盤。又因皇上幸圓明園,蒙正副使、都通事奉命,到三座門外跪送聖駕。賞賜棉羊肉一盤、饅頭一盤。蒙正副使奉命,扈到該園,賜寓於園墻近邊寺院。蒙賜朝夕食卓,至於從人賜之。蒙在山高水長殿,同諸官及諸國使者,賜攅盒各一具。元宵並鹿肉各一盤,並看煙火。又蒙在正大光明殿,賞筵宴並克菓各一盤。召正副使於寶座,親賜盃酒而退。贈賜宴品二卓。又蒙於山高水長殿,賜攅盒各一具。元宵並鹿肉各一盤,看諸藝煙火,准囘公舘。嗣後,正副使奉命到圓明園。蒙宿寓、食卓同前。翌日在山高水長殿,伺候皇上御殿。正副使行一叩頭,召至御前近丈二尺許。蒙聖諭:「汝等囘國,將問國王平安諭旨傳知之。」遵即一叩頭而退。諸官及諸國使者一同頒賜攅盆各一具。元宵並鹿肉各一盤,看諸藝煙火。皇上行幸慶豐圖,正副使從到該圖。賞御茶看諸藝。皇上還殿,准囘公舘。副使同諸國使者,承命恭賦七言律詩二首進呈。賞副使大巻緞一疋、絹箋二巻、湖筆二匣、徽墨二匣;賞正使小巻緞一疋、絹箋一巻、湖筆一匣、徽墨一匣。且毎日養膳,例屬禮都衙門掌管。今般特命軍機大臣和大人總掌,因此養膳比例最好。又蒙特恩:所有四驛舘路遠,毎値行禮之時,因有冒寒勞苦,賜舘於西華門外。會計司衙門,都是出於額外鴻恩也。其餘公務如例。全竣囘國。(庚戌年,有八重山貢米漕船泉崎村新垣馬艦一隻,通船人數共十六名,遭風漂流。見有一島,即投椗。不想土人出來奪取物件,且以弓矢打毆。由是通船人數四散免死。十二名不知去向;四名躱入山林,無物可食,遂歸來灣船所在。又有四五十名走來奪取衣類。想必殺害,極爲驚惶。彼賊人率到家內,使令如奴僕。日久因通言語,知是臺灣好好地方。水梢宮平病故,葬於該地。現在三名,蒙知花灣官員差兵五名防護解來。地方官日賜糧食三次。該地起程,行到中途,蒙該官給發番錢三塊,解送把頭地方。蒙該地老爺恤賜綾袍,併袴子錢文等件,護送臺灣府。蒙府官給發白米、豚肉、羊肉、老酎等件,護送福州。該難人呈請,探問離散十二名,奉批飭令:該管地方,若有蹤跡,應知汝等。所有三名,蒙布政司給發糧銀,併行糧一個月,附搭頭號船囘國。壬子年,有八重山與那國島船一隻、人口共二四十名,內女一口,漂到浙江省臺州府太平縣大堂國,破船。裝載物件,盡皆失去。船上人數,或駕杉板,或靠着板塊,共得全命。蒙該地老爺毎日賜飯食,且恤賜綿衣被襪、鞋、錢、肉煙等件。內有波座間染病,醫治無効而死,賜棺埋葬;又有二十三名傳染皰瘡,賜醫調治。奈藥治莫效,十八名身故,蒙照例埋葬。所痊五名,恤賜錢千文,並鹽肉等件,解送福州。蒙布政司給發糧銀、糧米銀、行糧銀。又有那覇泉崎村比嘉馬艦一隻,配搭八重山島人共三十八名,漂到廣東省潮州府潮陽縣。蒙地方官恤賜糧薪。因船椇流失,蒙給帆索錠。水梢知念、仲村渠二名染病,醫治無效身故,給棺埋葬。實在人數,賜下行糧,且撥熟海路者代爲引導,並撥兵船二隻防守護送。沿海地官恤賜食物布疋等件,解送福州。蒙布政司照例給發,糧銀、糧米銀、行糧銀,將所有兩船人數附搭比嘉馬艦,令勤學金昇爲之通事,囘國)

五十六年辛亥,主上特諭:本國八巻,從來無纓,有所不便,相當循依。中華之冠,設纓可也。該司議覆等因,飭行法司,遵將議得是,有允協理,應凜遵等因奏覆。奉旨依議。是以自來年元旦起,上下一體設纓,奏定:主上八巻,以黃糸組;王子、按司,以青糸組;自法司以至諸士,及八重、太平兩山頭目、與人,壹是以黒糸組;無系座敷以下,以黒棉組。各從宜也。

五十七年壬子,因重修龍福寺,命向得功爲其奉行。

本年,遣紫巾官毛國棟、正議大夫毛廷柱入京進貢,兼謝天恩。皇上幸瀛臺。正副使額外奉旨,在西華門外,同禮部尚書及諸官贍仰天顔。聖駕行過之時,在一歩半許跪叩頭。暫停聖駕,遣大學士和大人諭問國王平安。遵即副使囘奏:「蒙皇上之洪福,國王平安。」奉旨隨赴瀛臺,賞賜燒豬一盤,醤油漬物四色,御飯、牛乳、砂構、粥、克食、餻餅二色,燒棉羊一盤。皇上令於太液池氷上,爲拉弓、拋毬等藝。皇上駕船,奉命同禮部大人及諸官隨近寶船,賞看厥藝。既畢,還宮之時,隨到西華門外。既而囘舘,又賜魤魚一尾。又幸瀛臺。奉旨在西華門外右邊,同禮部尚書及囘子國正副使、土司正使站班,瞻仰天顔。亦停聖駕,遣和大人諭問國王平安,並國中年豐。遵即副使回奏:「蒙皇上洪福,國王平安,年成豐饒。」隨赴該臺,賞賜同前,且賞克食、囘子葡萄一袋。又謁太廟。奉旨在午門外,同朝鮮國使者恭送迎聖駕。又召保和殿,登該露臺,同王爺及朝鮮國使者班坐皇上御殿,倶行叩頭。隨賞滿州御茶筵宴,並看諸藝。且召御前,親賜盃酒。且特遣光祿寺衙門署官,賞餻餅、菓子,滿席三卓,棉羊鵝鷄魚黃酒等品,及柑子、柘榴子、蘋菓交藏二桶。又召紫光閣,在長房伺候。皇上臨閣時,同朝鮮國使者跪迎聖駕。在露臺,同王爺及該使者,蒙賞滿州御茶筵宴。畢召入御前,親賜盃酒,及賞克食,餻餅一盤,滿州御茶,看相撲、歌舞及諸藝。加賞正使棉三疋、漳絨三疋、八絲緞五疋、五絲緞五疋、大荷包一對、小荷包八個;加賞副使錦一疋、漳絨一疋、八絲緞三疋、五絲緞三疋、大荷包一對、小荷包四個。又幸圓明園。奉旨同朝鮮國使者,在三座門外跪送聖駕。還宮之時,亦在該門接駕同前。又詣祈穀壇,奉旨同該使者,在午門外跪送聖駕。又幸圓明園。奉旨同朝鮮國使者,在三座門外。跪送聖駕。時賞克食,饅頭一盤。隨赴該園,在山高水長殿,同朝鮮國使者看跌打、相撲、煙火及諸藝。賞餻餅,糖餌各色交盛並糖圓等件。賜寓於該殿近所都虞司衙門。翌日召入該殿,賞賜同前。又召正大光明殿,親賜盃酒,及賞筵宴看諸藝。又在山高水長殿看諸藝,亦賞賜同前。且和大人奉命,傳令正副使賦詩恭具睿覽,遵賦律詩各一首進呈。又在圓明園,賞國王:

大巻緞二疋 福字方一百幅

雕漆器四件 大小絹箋四巻

墨四匣 筆四匣

硯二方

特賞賦詩正副使大緞各一疋、筆各二匣、箋紙各二巻、墨各二匣陳設。跪叩頭受。又在山高水長殿,召御前近,令和大人諭曉:「爾等歸國,以問國王平安之旨傳知。」遵令阿口通事囘奏:「叨蒙天語,使臣歸國,宣達國王。」而退就座。賞賜同前。又隨入慶豐圖看諸藝,賞滿州御茶。且奉上諭:「琉球今般呈進謝恩方物,例應抵作下次正貢。今使臣等預先呈請,所進方物,准予賞收,免抵下次正貢。忠誠可嘉。著照所請,收其方物。下次貢使來朝之時,仍當優加錫賚,用彰厚往薄來至意。」此誠無窮鴻恩。其餘公務如例,全竣囘國。(甲寅年,有恩納間切安富祖村比嘉三反帆船一隻、人數五人,載運柴薪,在泊津開船。洋中多遭逆風,飄到浙江省寧波府象山縣。蒙地方官給與衣食等件。垂念比嘉等所駕小船難以渉洋,遂致收買,護送到閩。又有泊村與儀五反帆馬艦一隻、人數一十二人,裝運年貢,在泊津開船,前赴宮古島。洋中多遭逆風,飄到浙江省台州府太平縣。蒙地方官給予衣食等件,護送到閩。其船年深身弱,難以渉洋。稟明海防官,就地變賣。又有與那國島四反帆船一隻、人數一十一人,航渉石垣,該地開船。囘本島時,多遭逆風,行糧盡食。水手七人,就餓身故。只存四人,任風飄到朝鮮國濟州海邊,船隻打破。幸遇該所漁舟救護登岸。蒙地方官給予衣食等件。內有一人病故,賜棺埋葬;現在三人,解送其國城都。荷蒙該國王頒賜衣服,優加贍養,送到盛京鳳凰城,遞送到閩。至該三隻人數,荷蒙布政司頒賜口糧銀,附搭接貢船囘國。又乙卯年,有春先楷船武良瑞,附搭其船,人數五十一人,到三十六島內大島,爲求買黒繩、棕梠繩,裝載黒糖,那覇開船。洋中遇着逆風,飄到溫州府平陽縣。蒙地方官給予通船人數衣食等件。二人病故,稟明轄官,就地埋葬;其餘人數,護送到閩。荷蒙布政司頒賜口糧、行糧銀,並修葺船隻,使勤學金選爲其通事,囘國)

五十八年癸丑秋,上諭:「所有杣山,固係國要需。比年焦枯。恐到後年營造貢船、王宮,何如辨理焉?」深厪睿慮。今番遣法司官一員,巡看中頭及國頭杣山,預宜爲經畫。特命向天迪奉領官僚到於該地巡看,天道巡看。一一同奏。於是飭令各管,許爲焦枯並曲木盡行芟除,依法栽植,培養蕃茂。

五十九年甲寅四月初八日薨。在位四十三年,壽五十六,葬於玉陵。

王英明豁達,篤忠重孝,賢能在位,社稜奠安。

本年,尚圖績國相尚和而任國相。

本年,世孫尚溫權掌國事,遣耳目官向文鳳、正議大夫鄭作霖等奉表入京貢方物。並遣正議大夫鄭國樞附搭二號貢船,捧咨至閩,以尚穆王訃聞於中朝。皇上幸瀛臺,正副使額外奉旨,在西華門外恭迎聖駕。此時聖駕暫停,令福大人諭問王世孫平安。隨依福大人,囘奏王世孫托福。又奉旨:「今因琉球使臣服其國喪,免赴筵宴,併行諸賀禮。至其賞賜物件,照例賞賚。着早囘福州。」又奉旨扈到瀛臺,隨頒賜燒棉羊各一盤,漬物各五色,御飯,滿州御茶,且御食所餘,諸色菓品,燒棉羊一盤。賞看大液池氷上拉弓、拋毬等藝。還駕之時,扈至西華門外,又賞賜鱘鰉魚一尾、野豬一口、囘子葡萄一袋、柑子二桶、柘榴子一桶。此誠千秋無窮之榮光也。其餘公務如例。完竣囘國。(丙辰年,有那覇西村大嶺馬艦一隻,人數三十名,自宮古島囘國之時,洋中疊逢颶風,漂近中國地方,遇着海賊,被奪取衣服。細器等項,遂漂入浙江省台州府寧海縣。蒙地方官給口糧衣服、錢酒豚肉等物。且蒙修葺船隻,給發槓椇行糧,送到閩省。又乙卯年,有八重山春立地船一隻,人數四十八名,那覇開船。風波猛起,困大帆吹壞,只掛前帆,向未申方駛行。不知何國,見有一島。將近其地,不意賊船二隻追來。約賊徒四五十人,飛登本船,奪取貨物。又通船人數內西表仁也一人,被賊掠去。奈因言語不通,多方搖手告求,並無放囘。比及本船收入港內,知是廣東澳門。即便備前由稟明,隨蒙地方官恤養。且因船身就弱,遠海難渉故,告官變價。復蒙撥小舟,解送廣東省。難人等,在廣之時,傳染皰瘡。蒙令醫多方療治,不見其驗,而死者共計三十名,蒙給棺埋葬;其餘解送福州。其內八名,或在中途,或到球舘,發病身故,隨處理葬。前項,兩隻難人等,在閩之時,蒙布政司給糧米銀併糧銀,配搭大嶺船,令勤學蔡清派爲之通事,囘國)

本年,遣大通事蔡世彥,送還雇募船隻。去年四月那覇開船,見南杞山,漸以駛進。奈風波猛起,難以駛進福州,到北篭邊下錠灣泊。候風之時,有七反八帆船十隻前來。彥等以爲哨船詎料二隻駛近本船。七八十人餘,帶萬挺鎗,飛登本船。即奪取公鎗。其外大刀等器,將大刀背,彥等各被打傷。自衣服貨物以至簪等項,悉被奪取。且要盜本船,着令掛帆起錠之時,幸有哨船數十隻前來。因此賊徒皆移其本船,向洋駕去。彥等免此危難,處處下錠,而到閩省,隨即報明逢賊之由。於此,代理總督事務特軍併署海防官、閩縣官衙門傳召世彥,遂一訪問,悉得情狀。隨恤賜拾分銀三貫二百七十八錢五分,且將逢賊之事奏聞。荷蒙皇上諭旨,該被盜貨物價銀加倍還賜。遵海防官飭令世彥:被盜諸物倶記價,可以稟明。世彥遂一記價報明。叨蒙發賜十分銀四十貫九百六十六錢八分。世彥請候正副使之令,照各可得之數清算交給。且因世彥發病身故,將貢船大通事林家椿代理其職。公務完竣囘國。

尚哲王

(尚哲王以世子薨,未及即位。止以正統之重,追尊稱王。故王統圖中不敢稱王)

童名:恩徳金。乾隆二十四年己卯五月初六日降誕。

父:尚穆王

母:佐敷按司加那志,童名思眞鶴金,號淑徳。

妃:聞得大君加那志,童名眞鍋樽金,號徳澤(向氏高嶺按司朝京女,始稱汀間按司加那志。乾隆二十七年壬午正月二十六日生,乾隆六十年乙卯閏二月二十九日薨。壽三十四,葬於西玉陵,移骨於東玉陵)

王有四男二女:

長子日尚法。(童名思五郎金。乾隆四十六年辛丑三月初一日降誕。乾隆四十七年壬寅五月初七日夭亡。葬於西森御墓。乾隆五十九年甲寅四月十三日,移葬於玉陵)

次曰翁長翁主,童名思眞鶴金,號溫徳(嫁向氏朝統)

次曰尚溫。(後登王位)

次曰尚洽。(稱眞蒲戸金王子。乾隆五十年乙巳二月初五日生。乾隆六十年乙卯二月二十一日殤。葬於西森御墓,移骨於西玉陵)

次曰仲榮眞翁主,童名思龜樽,號雲峯(嫁向氏朝英)

次曰尚灝。(稱具志頭王子,倶妃向氏所生。後登王位)

附紀

尚哲王性敏好學,器度寛洪,尊賢禮士。惜其享年不永。乾隆三十三年戊子九月初六日,領中城,並知行高千五百斛,稱中城王子。三十六年辛卯三月十八日,加領久米具志川。三十九年甲午十二月十四日,加領恩納。五十三年戊申八月二十日薨,壽三十,葬於玉陵。神主,三年之內奉安東宮。庚戌八月二十日,奉移圓覺寺宗廟,在傍神壇。以王世子尚哲係王考正統之重,追尊稱王,奉祀於圓覺寺宗廟正面。

尚溫王

童名:恩五郎金。乾隆四十九年甲辰二月初一日降誕。

父:尚哲王(尚溫係第二子)

母:聞得大君加那志,童名眞鍋樽金,號徳澤。

妃:聞得大君加那志,童名思眞牛金,號仙徳(向氏國頭親方朝慎女,始稱佐敷按司加那志。乾隆五十年乙巳六月二十七日生。同拾八年己巳十月二十六日薨。壽八十五,葬於玉陵)

世子:尚成(後登王位)

附紀

乾隆五十六年辛亥三月二十五日,領中城,並知行高千五百斛,稱中城王子。

大清乾隆六十年乙卯即位。

國相:尚圖

法司:

馬國器、向宏基、向天迪

嘉慶元年丙辰冬,王遣王舅東邦鼎、正議大夫毛廷柱、使者毛思義等奉表入京貢方物;兼慶賀太上皇帝傳位,皇帝登極。皇上於例賞外,特賞王世孫:

各色八絲緞二十疋 硯二方

玉器十件 玻璃爐瓶盒一副

琺瑯碗六件 磁器一百四十件

玻璃器十件。

又特賞正使王舅八絲緞八疋、銀一百兩;特賞都通事、王舅通事五絲緞各四疋、銀各三十兩。且太上皇帝行幸瀛臺,王舅、正議大夫、使者奉命,在西華門外瞻仰天顔。時暫停聖駕,諭問王世孫平安。隨傳譯通事囘奏:「恭蒙皇上徳化,王世孫平安。」奉命隨赴該臺。賞燒豬一盤,醤油漬物四件,御飯、牛乳、砂糖、粥、克食,餻餅二件,燒棉羊一盤。賞看太液池氷上拉弓・拋毬等藝。還宮之時,隨到西華門外。又送賜魤魚一尾於公舘,且賞克食、囘子葡萄一袋,且賞柑子、柘榴子、蘋菓交藏二桶。且召王舅、正議大夫於保和殿,在露臺,賞滿州御茶筵宴,賞看諸藝。召入御前,太上皇帝。親賜盃酒。且遣光祿寺衙門署官,賞賜餻餅菓子各色交盛併、滿席三卓、棉羊三口、鵞一羽、鷄一羽、魚十尾、黃酒一壷。且因召正副使於圓明園。前日到娘娘廟,至日黎明,登山高水長殿,太上皇帝駕過之時,恭迎聖駕,隨在露臺,賞滿州御茶筵宴。召入御前,親賜盃酒。且賞餻餅、燒棉羊、滿州御茶,賞看相僕、唱歌、獅子舞其外諸藝。加賞正使錦三疋、漳絨三疋、大巻八絲緞四疋、大巻五絲緞四疋、大荷包一對、小荷包四個;加賞副使錦二疋、漳絨三疋、大巻八絲緞三疋、大巻五絲緞三疋、大荷包一對、小荷包四個。歸宿娘娘廟。且大學士和大人奉命,傳令正副使賦詩恭具睿覽。遵賦律詩各一首進呈。且召入正大光明殿,太上皇帝親賜盃酒。賞筵宴,賞看諸藝。又在山高水長殿賞看諸藝。筵宴同前。又因使臣獻詩,加賞王世孫:

蟒緞二疋 福字方一百幅

雕漆器四件 大小絹箋四巻

墨四匣 筆四匣

硯二方 玻璃器四件。

且賞賦詩正副使大緞各一疋、筆各二厘、墨各二厘、箋紙各二巻。且召山高水長殿,進近御前。太上皇帝令大學士和大人諭曉:「爾等歸國,以問王世孫平安之旨傳知。」遵令傳譯。通事囘奏:「叨蒙天語,使臣歸國,宣達王世孫。」而退就座。筵宴同前。又隨太上皇帝入慶豐圖看諸藝。賞滿州御茶。囘至公舘。且在京之間,令大使序班,直於公舘。更著內務府官等,毎日看問膳調,毎件點檢。如此叨蒙例外撫恤優厚,此誠無窮鴻恩。其餘公務如例。全竣囘國。(丙辰年,泊村佐久川五端帆馬艦一隻,通船人口二十一名,在八重山島,裝載年貢,彼地開船。不料洋中陡遇颶風,撩棄貨物,隨風飄流,不知其何處所。只見賊船三隻追來,放銅砲,打銃鎗,賊徒六十餘人飛登本船。由是翁長一名,手忙腳亂,落死海中。凡船上人口,爲賊徒所綁着,搬上賊船。掠搶簪子衣服、貨物等項。通船人口內,有八重山島桃林寺住持之徒,僧走中一名擄留賊船,其餘人數放囘本船。賊奸送與白米、用水等件,指教內港可以進入;而賊船自向洋中駛去。本船收入內港繋索之時,見有小舟一隻攏來。訪知浙江省溫州府,隨將漂流由來稟明官府。官府召入衙門。詎想看做安南海賊,速即以索綁着。此夜被解送樂清縣。雖稟明琉球國人民遭着逆風漂來等情,奈曾因爲賊人被奪簪子皆亂髪異様故,疑想海賊不肯聽信。乃看做賊徒,將行死刑之處,自縣官諭示。由是稟明縣官。若果行罪,則福州有琉球通事在,請召他問訪,知之等由。即阿口通事來看,實是琉球人,並無別情等由,詳稟縣官。隨蒙發給銀兩及各物項。於通船人數內,有山饒波一名病故,照例埋葬;其餘人數,皆被解送福州。更走中,擄劫賊船。在浙江省之內損壞其船。賊匪被緝剿,將就斬罪之地。賊頭稟明,走中是爲球人。隨被解送福州。海防官蒙承交琉球舘,發給銀子等。既而修整本船,令勤學毛修仁爲其通事。丁巳年,在閩開駕,亦在洋遇暴風。去棄貨物,隨風飄到朝鮮國。官府問訪漂流情狀,因此搖手相通。蒙給飯食衣服等件,在彼地開洋,轉到江南省大倉州崇明縣,被解送松江府上海縣。官府聽知漂流情由,發給衣食。時有詰醫者仲間跟件、池原病故,照例埋葬。又因船身柔弱,蒙准本船變賣,給價銀,護送到閩。又戊午年,泉崎村阿波根六反帆馬艦一隻,通船人數一十五人,要往八重山島搬運年貢,那覇開船。奈海洋疊逢兇險,損桅去貨,隨風飄到福州。將佐久川通船人數一十八人附搭阿波根馬艦,令毛修仁爲其通事囘國。又丙辰年十二月,朝鮮人一十人漂到大島。翌年四月解送到國。照例養贍,配搭進貢船。護送到閩)

三年戊午,世孫諭國相法司曰:「夫國家之治,教化為重;立教之道,在興學校也。本國素崇儒重道,康熙年間,創建文廟於唐榮;雍正年間,又建明倫堂。但國都未有學校之設也。今欲建國學,設鄉學,以大興教化,廣育人材,而美風俗矣。卿等當酌察時冝,以興工可也。」國相法司,欽聆之下,不勝感嘆之至。即行十五人及三平等官長,以使會議。僉謂「主上憲章聖賢之道,臣民誰不敢嘆服耶?但國學者,殿廡宮墻不可不臻美備。今封典有,近國家多事,不便急建,則宜在舊官署權行教授,而俟封典全竢之後興工可也。其鄉學者,不及廣構大廈,則宜令三平等各自捐資,速致設立可也。且於國學,則選設講解師一員,而按司、親方各一位為奉行,附設中取筆者各二名。至於鄉學,亦各選設講解師一員,更設奉行、中取等役,皆可以俾督理學務也」等因,具奏。王上見之,於是立學校之章程,而初學者先教之於鄉學。其縉紳之子弟,則年長得以入國學;布衣之子弟,則俊秀者得以入國學。又御鎖之側日帳主取,每月一次,在學考試諸生。又國相、法司等官,四時同詣學校,稽察諸生勤惰。而時有因才舉用,授任職役。主上有時命駕視學。而初駕臨之時,親製訓諭一道賜之。其訓諭左記之:[1]

國學訓飭士子諭

稽古之學校,天子曰辟雍,諸侯曰泮宮,皆所以興行教化,作育人材,典至渥也。今予國都,自古以來,未建泮宮,典尚闕如。應建國學,興教化,育人材,以臻美備。然現今國財未裕,不遂興建之志。故於舊官署權爲國學,著派按司向國藩、紫巾官向元佐充爲國學奉行,並令當座官金世裕、麻克昌,偕爲中取役督理學務。既又簡派紫金大夫蔡世昌以爲學師,公同議立學規。董勸諸生,務期風教修明;賢才蔚起,庶幾械樸作人之意。今蔡世昌不幸病故,乃命中議大夫林家槐充補學師。特製訓言,警飭諸生,其各諦聽:

蓋古之學者,先立品行,次及諸藝。爾諸生,幼聞庭訓,長列郷學;朝夕誦讀,寧無講究。必也躬修實踐,砥礪廉隅,敦孝順以事親,秉忠貞以立志。窮經考業,勿雜荒誕之談;取友親師,務化驕盈之氣。常防蕩軼,毋事逸遊。苟行止有虧,雖讀書何益?

若夫宅心弗淑,行已多愆。或蜚語流言,惑聽官長;或營私獻媚,出入權門;或依附勢豪,欺孤凌弱;或招呼朋類,樹黨爲援。又以當悲當恨之行,反爲得計。而不公不道之事,罔顧害人。乃若此人,名教不容,郷黨勿齒。縱倖脫褫朴濫竊章縫,返之於衷,寧無愧乎?種種弊端,深可痛恨。

故返復惓惓特宣訓言,使爾等共體予心,恪遵明訓;一切痛加改省,爭自濯磨。勤學積行,逢時得志。不特爾身有榮,即爾祖先,亦増光寵矣。若乃玩愒勿儆,暴棄自甘,則是爾等冥頑無知,終不能率教也。既負栽培,復於咎戻。國法具在,予亦不能爲爾等寛矣。

自茲以往,無論名門與塞陋,如有積行勤學,爲國宣猷者,則雖布衣子弟,我將擧而用之;如或敗檢踰閑,不遵明訓者,則雖貴族子孫,我將退而去焉。

凡各學奉行師長,並宜傳集諸生,多方董勸,以副予懷。否則職業勿修,咎亦難逭。勿謂予言之不預也,爾多士尚謹聽之哉!

本年秋,遣耳目官向國垣、正議大夫曽謨等奉表入京貢方物,兼請襲封。皇上命翰林院修撰趙文楷爲冊封正使,內閣中書李鼎元爲副使。皇上行幸雍和宮,還殿之時,進貢正副使奉旨,於西牌樓門外恭迎聖駕。賞賜葡萄一袋。又皇上祭太廟之時,在於午門外跪迎跪送。又蒙賜鹿肉菓品、交盛一盤,及柑子柘榴、交盛四桶。又蒙賜正副使及都通事皮袍子各一領。自大筆者,至從人,賜袍子各一領、各帽子各一個、襪子各一個、靴子各一個。又因太上皇帝喪服未闋故,庚申元旦,無有朝見之禮,又不賜諸宴。又因太上皇帝一周忌日,皇帝詣裕陵,在齊化門外新橋跪送。囘鑾之時,於東華門外跪迎聖駕。又皇上詣祈穀壇之時,在午門外跪送聖駕。是日賞賜山羊肉一鉢。又還宮之時,恭迎聖駕。當經所進太上皇帝御前,請安表文禮物。因太上皇帝賓天,以其表文,交使臣帶還;至其禮物,本應帶還,但因遠國帶來,准留抵下次貢物等因。荷蒙上諭。又貢使在京之日,大使序班,直於公舘。更有內務府官等毎日看問膳調,毎件點檢。諸凡事情,叨蒙撫恤優厚。其餘公務,如例全竣。既與封船,連(舟宗)囘國。(戊午年,有泊村名城七反帆馬艦一隻,人數三十二名,往到八重山島裝載年貢。囘國之時,在洋逢風。伐檣去貨,任風漂流,遂漂到山東省燕兎島。經蒙地方官修理船隻,並賜檣帆等件,護送到閩。內一名病故,其餘人口,應勤學陳有憲爲之通事,與己未囘國貢船一併囘國。但請封蒙准部文尚未下來。應俟其下來,具報本國,是以着令留滯。既因部文下來,交帶其報國文書,以致開船。該船灣泊烽火門之時,難人一口病故。其時海賊甚多,難以行船,既請發出兵船護送。隨既護送,放洋。奈風波猛起,一同駕歸五虎門之時,羅湖洋麵兵船在先,一里許走過。賊船三隻急追來,許多賊徒飛上本船,劫了貨物並衣服、簪子、小器等件。又把通事併船主及船上人口二人共四名擄過賊船。且云:「若有投納銀子五千兩,則可以釋放;若無銀子,當該通事到福州,營求銀兩,帶來三砂舊陣。」就將通事放囘,三人擄留盜船。於茲難人哀告雲「許多銀數,何以營求?請將本船送與。則該擄過三人釋放,而船上人數倶上岸逃命」等情,不肯聽信。卻百般誥訊遂雲「應納銀子二千五百兩,以致放囘」等由,自寫約票,強交難人。乃不得已,以其被擄三人留置賊船,而本船收囘福州。隨備前由投稟官府。官府以其擄留三人急行拿囘之處,經着管官當。時該賊人心思,難人等不能求來銀兩,就把該擄過三人釋放海壇鎭。該地方官移送福州。奉有布政司憲令,被劫貨物記價估報等因,遵即記價稟報。隨給紋銀玖百捌拾伍兩九錢餘。庚申五月,奉海防官憲令,把前難人坐駕本船。並因封使航海,當先捧高腳傳牌歸國等因,遵着總官鄭世傑爲之飛船使,坐駕本船歸國。又己未年,有西村大嶺七反帆馬艦一隻,人數三十一人,行到宮古島裝載公布及年貢,在島開船。奈因對面風,難以行船。裝到久米島,暫拋椗止。要急發小船,引入內港。難人五人上岸。時風波猛荒,飄蕩洋中。幸飄到溫州府平陽縣屬地蒲門。時難人一口病故。經該地方官護送福州,着令勤學鄭邦達爲其通事。業經囘國。又有泊村照屋七反帆馬艦一隻,人數二十名,要到麻姑山爲貿易。奈在洋遇風,甚是艱難。任風飄流,遂於臺灣府三貂洋麵,船身沈沒。所駕人口,急係帆桁全性命。其內一名溺死,船上貨物盡致流失。該地方官將難人等自陸路護送福州,將其十人配搭大嶺馬艦;其餘九人,附搭接貢船隻囘國。又有渡名喜島四枚帆船一隻,人數十名,爲商賣到大島。囘本島時,疊逢逆風,漂到浙江省蒙山縣石浦地方。所坐本船既屬小舟,遠海難渉,就地變賣。該地方官將難人等遞送到閩。將其九人附搭大嶺馬艦;其一人附搭接貢船隻囘國。又有久米村崎山五反帆馬艦一隻,人數七名,要到八重山島裝載年貢。不擬在洋遇風,飄到浙江省玉環地方。本船圯壞,不堪修理,就地變賣。該地方官將難人等護送福州,附搭接貢船隻囘國)

本年,尚周續國相尚圖而任國相。

本年,馬文瑞續法司向宏基而任法司。

本年,毛國棟續法司馬克義而任法司。

四年己未,恭蒙大行太上皇帝頒賜遺誥。[2]

本年秋,遣正議大夫梁煥坐駕接貢船,捧咨到閩,迎接冊使搭駕封舟囘國。

五年庚申夏,冊封正使趙文揩、副使李鼎元捧詔勅御書臨國。天使撰吉,齎捧詔勅,諭祭故王尚穆,襲封王世孫尚溫爲中山王。併賜御書「海表恭藩」四字。所其宣讀詔勅記左。

詔曰:

朕惟撫辰凝績,宅中恢柔遠之經,繼世象賢。裕後重承祧之選,隷蕃畿於屬國。鯷壑同風。恢圖域於遐陬,鴻臚獻款,眷懷雁列。律乃有民,誕賁龍光,昭哉嗣服。爾琉球國,壤分瀛壖,職奉溟疆。中山王世孫尚溫,率乃祖攸行,爲前人成烈。固圉克堅於申畫,世守封陲。齋心夙拱於辰居。遙通象譯,重洋候律,輪年循奉贐之期,百宿趨朝。菉幣効來庭之悃。茲以序當纉服,奏懇嗣封,騰章循覽。夫疆臣秉節,遄馳於海嶼。特遣正使翰林院修撰趙文楷、副使內閣中書李鼎元賚詔,往封爲琉球國中山王。爾國臣工以曁士庶,尚其輔乃王,綏寧茅土,殫竭葵忱;踐修厥猷,厥邦厥民。越時敘,毋替朕命;朕心朕徳惟乃知。於戲!踰鰈水以褒封,恩垂帶礪;錫龍綸而式典,慶洽屏藩。益勵忠誠,祇承詔示。

勅曰:

惟爾遠界瀛壖,虔修深貢;嘉象賢於世守,克篤忠貞;綿燕譽於藩維,夙昭恭順。茲以序膺主鬯,表懇承祧,賚壞奠以來庭,敬疆臣而羾悃。念箕裘之立範,詒厥孫謀;眷帶礪之凝禧,繩其祖武;景風式典,俾綏磐石之宗;湛露覃煕,允葉苞桑之繋。特遣正使翰林院修撰趙文楷、副使內閣中書李鼎元,勅封爾為琉球國中山王,並賜爾及妃文幣等物。爾其敬承渥眷,懋紹先猷;益毖肫忱,彌勤翼戴。康乃心而顧乃徳,率由典常。視爾師,而寧爾邦。愼固封守,嚮風慕義。聿膺褒渥於新綸,守典承休,遙奉聲靈於奕葉。欽哉。特諭。

(正使趙文楷題瑞泉,書「暘谷靈源」四字獻王,隨設建碑)

本年冬,冊使趙文楷、李鼎元等囘朝。時遣王舅毛國棟、紫金大夫鄭得功、使者向天禧等,齎捧表章、貢物,坐駕頭號船,與冊使寶船一齊開洋,至閩入京,恭謝天恩;兼太上皇帝崩,進香。皇上謁陵囘鑾,王舅以下至紫金大夫、都通事,例外奉旨,在東華門外贍仰天顔。此時奉命在太和殿側伺候。又奉上諭,在壽皇殿謁拜太上皇帝神位;隨在二門外,行三跪九叩頭禮。且皇上恭謁裕陵,該使臣等,在朝陽門外跪送聖駕。皇上囘鑾,亦在朝陽門外跪迎聖駕。且皇上祭太廟,該使臣等在午門外跪送聖駕。囘鑾之時,同朝鮮國使臣跪接聖駕。自茲囘舘,賞賜克食,菓子二盤、羊肉一盤。且皇上幸圓明園,該使臣等奉命,伺候三座門外。賞賜克食,菓子二盤、羊肉一盤。駕過之時,同朝鮮國使臣跪送聖駕。且皇上詣天壇齋宿,該使臣等,與朝鮮國使臣同在午門外站班。賞賜克食,菓子二盤、羊肉一盤。駕過之時,跪送皇上。禮成還宮,亦在午門外跪迎。自茲囘舘,賞賜克食,菓子二盤、羊肉一盤。且皇上陞太和殿,該使臣等同朝鮮國使臣,附於百官之末行禮。且在天安門外頒發冊立皇后恩詔。該使臣等隨班行禮,併有跪送聖駕。則分人數行之處,自禮部序班。馬老爺聞之。該使臣等隨於百官之末,在於門樓,恭聞宣讀恩詔,行三跪九叩頭禮。且皇上幸圓明園,該使臣等在三座門外跪送聖駕。是日在於露臺,賞賜王舅、紫金大夫、使者、都通事、王舅通事、大夫通事,毎員帽子各一件、紗掛子各一領、紗袍子各一領、兩接杉各一領、石帶各一條、緞襪子各一對、緞官鞋各一對;大文以下至於跟伴,賞賜毎人帽子各一件、繭紬袍子各一領、繭紬衫各一領、石帶各一條、布襪子各一對、布官鞋各一對。該使臣等行一跪三叩頭禮。又在公舘恭蒙頒發詔勅。在禮部衙門,蒙賜下馬宴;在公舘,蒙賜上馬宴。且在京之間,著內務府官等直於公舘,毎日看問膳調。添省物件,多蒙格外撫恤。且公私有事時,沐撥公車;至跟伴等,各得坐車。此誠無窮鴻恩。其餘公務如例。全竣囘國。(紫金大夫鄭得功宮城親方,囘到福州,染病身故。庚申年,有那覇府西村仲地親雲上十二反帆馬艦一隻、通船人數共二十八人,爲夏運送到於薩州。囘棹之時,陡逢逆風,折斷帆檣,漂流無方。又被風浪折楫,船身就弱,難以保久。火速把七分板,添棚杉板,裝載白米一擔併水壷等項,未移時刻,本船覆沒。通船人數共駕杉板,任風漂流。益逢風波之猛,甚是危急。乃不得巳,所載物件,盡行打吊,號腹待斃。幸見島嶼浮海,盡力欲以逃命於此。奈被風波吹放,不得駛泊。失食日久,死在旦夕。雖各斬髪許願,然十三人既及餓死,又不知何處。見有一島。此時風雨仍猛,所坐杉板擱礁損壞。十五人浮揚彼島之時,一人溺死,骸骨揚濱,即行埋葬。而向路上往還之人,地方消息,把手相通,把文相問,方知是安南國。未幾,有人十三口,來探問漂流縁由,言語不通。且久飢渇,各要昏迷。因此其人相攜各手,到附近廟登,時給粥,少甦殘喘。未歴多時,又有地方官來問。乃將係琉球國之人乞送福州,囘籍縁由,書記叩懇。隨給毎人麥各三合,以爲糧食。令設通事撥小舟解送和義府。又有地方官叫召一人,即令當間,隨伴地方通事到官府前。官府細問來歴。當間寫字囘覆。奈無賜發糧食毎日隨同通事,乞食人家,且喫草料,聊全蟻命。常將護送福州縁由托頼通事,據覆解送福州,是所不能,各自可赴等語。無奈之何,各議不論何方,命之所及,當自走赴。遂致起程,處處乞食,日喫一次。或有絶食,漸到會安庯。即有官府給米三斗,併官照一道,於此投照各處。乞糧正走路。時赴到黎京,蒙地方官酌給糧食一日三次。且賞毎人布衫各一領、布袴子各一腰,併賜宴筵,令設通事護送諒山城。又蒙地方官賞下老酒十硣、豚肉十斤、鴨二羽、白米一斗,令設通事護送南海縣。又蒙縣官賞賜毎人濟布古馬褂各一領、豚肉二十斤併鹽魚等項。奈在此處病故一名,即蒙官府査見,賜棺埋葬,其餘解送。赴閩之時,二人在老龍、長樂等縣病故,埋葬如前,其餘解送閩驛。淹留之間,蒙布政司給與口糧。除在舘病故一名,其餘配搭接囘國使船隻囘國)

本年冬,遣耳目官向必顯、正議大夫阮翼等,捧表章、方物。坐駕二號船,與封舟一齊開洋,至閩入京。皇上祭太廟囘鑾,正副使額外奉旨,在午門外,同朝鮮國使臣跪接聖駕。囘舘之後,賞賜克食,菓子二盤、羊肉一盤。且皇上幸圓明園,該使臣等左三座門伺候。賞賜克食,菓子二盤、羊肉一盤。聖駕行過之時,同朝鮮國使臣跪送。且皇上詣天壇,該使者等在午門外,同朝鮮國使臣站班。賞賜克食,菓子二盤、羊肉一盤。鑾過之時,跪送聖駕。皇上囘宮之時,亦在該門跪接同前。該使者等囘舘之後,賞賜克食,菓子二盤、羊肉一盤。且在天安門外頒發冊立皇后恩詔。該使者等隨伴行禮,併有跪送聖駕。則當分人行之縁由,自禮部序班馬老爺聞之,該使者等附於百官之末,在於門樓,恭聞宣讀恩詔,行三跪九叩頭禮。且幸圓明園,該使者等在三座門外跪送聖駕。是日,在於露臺,賞賜正副使併都通事涼帽子各一件、石帶各一條、紗褂子各一領、紗袍子各一領、兩接衫各一領、緞袷襪子各一對、緞官靴各一對;又賞賜大文以下隨伴涼帽子各一件、石帶各一條、繭紬袍子各一領、繭紬衫各一領、布襪子各一對、布官靴各一對。該使者等行一跪三叩頭禮。且幸圓明園囘鑾,該使者等奉旨,在神武門外跪請聖安。在二間半許,暫停鑾駕。特令禮部侍郎英大人諭曉:「爾等歸國,以問國王平安之旨傳知。」遵即囘奏:「叨蒙天語,使臣歸國,宣達國王。」且在京間,有公私事之時,蒙撥公車;至於隨伴,皆得坐車。如此叨沐例外撫恤優厚,此誠千載未有之榮光也。其餘公務如例。全竣囘國(辛酉年,泊村比嘉六端帆馬艦一隻、通船人口一十九名,在宮古島裝載年貢,彼地開船。不料洋中陡逢颶風,甚致危急。去棄貨物,漂到浙江省寧波府鎭海縣。蒙地方官毎人給與糧食及布綿(衤同)袴各一領、蒲團十個,併修理船隻,解送福州。令遊學鄭友義爲其通事,囘國。又若狡町村具志六端帆馬艦一隻、通船人數一十四名,要到宮古島搬運年貢,那覇開船。奈洋中多方逢危難,飄到台州府太平縣。蒙地方官毎人給予廩餼,及布綿(衤同)袴各一領、蒲團七個,併修整船隻。其人數內一名病故,隨彼地方官給棺埋葬。其餘一十三人護送到閩,令遊學蔡濂爲其通事,囘國。又泊村松茂良六端帆馬艦一隻、通船人口一十二名,要到八重山島載運年貢,泊津開駕。詎想在洋逢颶,漂到浙江省臨海縣。蒙地方官毎人給予糧米、布(衤同)、布袴各一領。所有本船,在彼地方損壞,隨賜其價銀,解送福州。其內二名病故;其餘一十名附搭若狡町村具志馬艦囘國。又辛酉正月,江南省通州商船一隻、通船人口一十名,漂到大島。二月解來泊村,照例養贍,附搭接囘國使船隻,送囘原籍。庚申年,有大島東間切安慶名村雲正三反帆船一隻、通船人數共是七名,既到鬼界買賣。囘棹之時,陡遇逆風,十死一生,漂收呂宋國。覇端洋麵,衝礁打壞。通船人數浮揚逃命。蒙地方官酌賜糧米,解送福州。除病故二名外,其餘五名配搭接貢船囘國。又辛酉年,有那覇府西村知念築登之五反帆馬艦一隻、人數九名,赴宮古島之時,逢着逆風,漂收江南省海門地方,船身就壞,海水浸入。且又小船不堪以航遠海,蒙地方官就地變價,夜以繼日,解送福州。又蒙地方官毎日贍養三次。且蒙賞賜毎人銀子各四兩、(衤同)衣袴各一件、夏衫各一領、帽子各一件、蚊帳五架、澁扇場子各一握、包襪各一張、襪子各一對、鞋子各一對、大碗一付、中茶碗一付、菜皿一付、洗臉盤四個、食盤二個、蓆子四張,護送閩驛,附搭接貢船囘國。又辛酉年,有泉崎村與座築登之六反帆船一隻,在宮古島裝載貢米、公布,人數八人。連其公布宰領下地仁屋、富盛仁屋二人,隨伴四人,共十四人。又有泊村照屋築登之親雲上三反帆船一隻、人數六人到國頭郡,要買火柴。泊津開船,洋中逢風,漂收宮古島,就地裝載貢米等件。彼船一齊囘棹之時,風陡對頭,不能駕駛。振盡心力,欲收久米島兼城津,奈難灣收。在於其島洋麵,兩隻下碇,火速稟明。彼鳥在番,派撥拉船。奈風波猛,不得拉進。於比貢布宰領二人、隨伴四人,共駕拉船,捧貢布而卸岸。但漸風波猛荒,兩隻吹斷碇繩,隨風流離。彼與座船折斷大檣,不知何處。見有一島,兩隻拋碇。此時幸有釣舟走過,問知寧波府象山縣內石浦地方,起碇進港。蒙地方官贍養兩隻人數,且與座船所屬人數。兩次蒙賜豚肉三斤半、冬瓜一粒、老酒四十硣、豆腐五斤、自米六升、鹽二升、豚頭一塊、饅頭一盤。又照屋船所駕人數,兩次蒙賜豚肉三斤、冬瓜一粒、老酒三十硣、豆腐四斤、白米五升、鹽一升、豚頭一塊、饅頭一盤。又兩隻難人蒙賜裝棉衣各一領、銀子各四兩。且兩隻修整堅固。賞下槓繩等件。又賜十日行糧,配搭通事各一人,派撥哨船十五隻。護送福州之時,又三盤溫州府哨船官,賜與座船人白米一斗,照屋船人白米一斗五升。且福寧府福鼎縣官人賞賜兩船槓繩等件,護送閩馹,留在之間。荷蒙布政司給予糧米銀與座一船,令勤學阮世榮爲其通事;照屋一船,令勤學染文在爲其通事,各共囘國。又壬戌年十一月,有浙江省杭州府仁和縣船戸祝平安等九十三人,洋中被風,折楫伐檣,漂收久志間切慶佐次村洋麵。奈其處風波猛,拉進本〔部〕間切大浦港,修葺堅固,坐駕原船開洋)

六年辛酉,新建國學。[3]

本年,向文龍續法司向天廸而任法司。

七年壬戌,遣耳目官向銓、正議大夫梁煥等奉表入京貢方物;且遣官生向尋思、向世徳、鄭邦孝、周崇鐈等四人入監讀書。壬戌十月六日開船,未到中華。會經移咨探問,無有蹤跡。(副官生向善榮、毛長芳、蔡戴聖、蔡思恭,原是入監肄業。官生四人,而有跟伴四名,茲欲加増人數,入監讀書,以廣教化。備由咨請禮部,官生四人外,選官家子弟四人,充跟伴之數內,名副官生。[4]壬戌年,西村宮城築登之親雲上六端帆馬艦一隻,所坐人數共十四人,要往宮古島裝運年貢。那覇開船,在洋遭風,漂到浙江省溫州府永嘉縣。蒙地方官妥爲贍養,毎人賜衣裳各一領,及修葺船隻。其人數內,一人病故,彼地方官賜棺及衣裳二領,以為理葬;其餘十三人解送福州。隨荷布政司發賜糧銀糧米折價,令勤學鄭克明宮城裡之子為其通事,囘國。又泊村名城築登之七端帆馬艦一隻、人數九人,泉崎村富村裡之子六端帆馬艦一隻、人數十一人,倶要往宮古島搬運賦稅,那覇開船。洋中遭風,飄到浙江省台州府臨海縣。蒙地方官贍養毎人給予衫袴襪鞋子各一件,並給槓椇,解送福州。隨蒙布政司發賜銀糧折價。其內一人,在福病故。現在人數,令勤學陳志源仲本通事親雲上及梁鴻業亀島秀才兩人為其通事,分坐原船兩隻囘國。又泊村名城築登之親雲上六反帆馬艦一隻、人數六人,要赴宮古島載運貢稅。那覇開船,遭着逆風,漂到浙江省寧波府象山縣。蒙地方官撫恤,毎人賜衣裳各一領,解送福州。荷布政司發賜銀糧折價。其船身弱,難以渉洋,就地變賣。其人數,以各二人配搭二號貢船,及富村、名城等船囘國。又癸亥年,泉崎村新垣六反帆馬艦一隻、通船人數十一人,要到八重山搬運年貢,那覇開船。奈在洋遇颶,斷檣折楫,任風流蕩,漂到浙江省定海縣。蒙承地方官毎人給予廩餼及纊(衤同)袴各一領、氈帽各一件、襪子各一對、鞋子各一足,併補賜所欠槓椇。且一名染病身故,賜棺埋葬;其餘人數護送到閩。蒙布政司發給廩糧,令勤學林興恭爲其通事。囘國之時,中洋遭風。駕駛此方,自此囘國。又同年,東村我加古築登之六反帆馬艦一隻、通船人口十人,到八重山裝載貢賦。彼地開駕,在洋甚及危急,終漂收浙江省定海縣。蒙承地方官皆爲贍養,毎人給與纊(衤同)袴各一領、氈帽各一件、襪子各一對、鞋子各一足,併修整船隻,更賜所缺槓椇,護送到閩。蒙布政司發給糧食,令勤學陳允恭爲其通事。囘國之時,不料半洋遇着逆風。駕到北方,自此囘國。又同年,西村翁長築登之親雲上十二反帆馬艦一隻、通船人數三十名,爲夏運送。那覇開船,洋中遇風。正在十死一生,所載貨物過半拋去,任風流行,飄收江南省崇明縣。蒙承地方官皆爲贍養,併給所欠槓椇,護送到閩。蒙布政司給予廩糧,令勤學陳善繼爲其通事囘國。又同年夏,楷船一隻、通船人數四十八名,那覇開船。半洋遭颶,斷去大小兩檣,任風流蕩,飄收浙江省臨海縣。所駕原船遇風就弱,是以地方官收買。至其人數,護送致閩。蒙布政司賜下廩餼,以其人數,分搭接貢船及馬艦三隻囘國)

本年,爲解送難人事。去年十二月,有朝鮮國全羅道羅州牛耳島人數六人,漂到大島,損壞船隻。轉送本地,照例贍養。且有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徐三貫船隻、人數三十二人,漂到八重山島入表間切多嘉良村洋麵,打壞船隻。轉送本地,照例贍養。隨遣都通事鄭世俊、司養贍、大使馬國輪等,坐駕楷船,護送該難人入閩。

本年七月十一日薨。在位八年,壽十九。

王寛仁大度,好學重禮,文風大興,社稷奠安。

尚成王

童名:思徳金。嘉慶五年庚申十月十八日降誕。

父:尚溫王

母:聞得大君加那志,童名眞牛金,號仙徳。

尚成王薨逝即日,大臣僉奏:「奉尚哲王第四子尚灝而就大位。」

大清嘉慶八年癸亥即位。

法司官:

毛國棟、馬文瑞、向文龍

本年秋,遣正議大夫梁允功搭接貢船捧咨至閩,以尚溫王訃聞於中朝。

本年秋,遣才府翁廷柱徳平里之子親雲上、大通事阮世晉與古田親雲上、脇筆者傳國屏田崎里之子親雲上、總官毛修仁宇久村裡之子親雲上,坐駕雇船入閩。其爲役也,上屆壬戌,赴閩之二號貢船,漂到臺灣,擱礁損壞。所坐人數,赤手浮揚,護送福州,來到舘驛。從此告借銀兩,收買公物。雇船囘國,由是坐駕其船,以爲送還。

上屆寅年,送還雇船之時,只有大通事一員,率帶直庫水梢共二十人,載兵器並鐵鎗二十根,以爲遣發。當時遭海賊掠奪貨物。至今海賊愈繁,若人數軍器,遵照舊例遣發。則不虞之時,不能防禦。由是加増員役,並五主格者六人,及跟伴者共十六人。援照上屆酉年接囘王舅之例,加載人數軍器,以入閩省。內洋駕駛之時,偶有賊船三隻,放砲駛近。通船人數皆盡精力,以致防禦。該賊退去。不幾,駕到福州,交還其船,事務全竣。至其人數,配搭接貢船及馬艦三隻囘國。

本年,向大烈續國相尚周而任國相。

本年,毛光國續法司馬文瑞而任法司。

本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薨。在位一年。壽四。[5]

十三年戊辰夏,冊封正使齊鯤、副使費錫章齎捧詔誥臨國,追封故世子尚成爲中山王,復諭祭故王尚溫、尚成。誥曰:

景風式典,紹封兼闡夫幽光;湛露覃禧,錫類不忘於繼序。永孝思而請命,載鑒葵枕;眷忠順,以推恩允綏茅昨。爾琉球國,權署國事。故世子尚成,夙孚民望,攝守藩疆,以稟命之不融。致恩綸之未被,燕翼衍瀛壖之澤,日篤不忘。象賢綿帶礪之休,毋替厥服。茲特追封爾爲琉球國中山王,錫之誥命。於戲!龍光寵荷本支,慰肯構之思;鴻藻榮褒奕葉,奉來庭之職。克膺茂典,永賁遺徽。


中山世譜巻十一

尚灝王

童名:思次良金。乾隆五十二年丁未五月二十九日降誕。

父:尚哲王

母:聞得大君加那志,童名眞鍋樽金,號徳澤。

尚成王幼沖而薨。故尚哲王第四子尚灝入繼大統。

妃:佐數按司加那志,童名思亀樽金,號順徳。(始稱野嵩按司加那志眞鍋樽金,次稱汀間按司加那志。向氏豐見城按司朝興女。乾隆五十六年辛亥九月十三日生。咸豐四年甲寅正月初十日薨。壽六十四。葬於玉陵)

有二夫人:

具志堅按司,童名眞松金(向氏名嘉山親雲上朝興女。賜王妹位)

古波藏按司,童名眞鍋樽,號蘭溪(向氏伊是名里之子朝猷女)

又有八妻:

小那覇阿護母志良禮,童名眞牛金,號福岩(劉氏呉屋子定根女)

前田阿護母志良禮,童名眞牛金,號蘭室(史氏前田親雲上友範女)

座喜味阿護母志良禮,童名眞嘉戸樽,號寂照(戴氏座喜味子蔡方女)

又吉阿護母志良禮,童名思戸金,號雪庭(泉氏又吉築登之親雲上清照女)

宮城阿護母志良禮,童名眞鶴金(泉氏又吉築登之親雲上清照女)

上間阿護母志良禮,童名眞勢金(顧氏玉城築登之直豐女)

仲西阿護母志良禮,童名思武樽金,號慈觀(元氏儀保築登之宜照女)

謝名堂阿護母志良禮,童名思亀樽,號貞室(任氏謝名堂築登之昌祿女)

王有九男十七女:

長子曰尚育。(夫人向氏具志堅按司所生。後登王位)

次曰尚膺。(童名、思五良金。嘉慶十八年癸酉十月二十八日降誕。妃向氏所生。同二十年乙亥五月二十四日夭亡。葬於山川御墓。後移葬於玉陵)

次曰翁長翁主,童名眞鍋樽(嫁向氏朝武。夫人向氏具志堅按司所生)

次曰識名翁主,童名思龜樽,號心月(嫁馬氏良憙。妻戴氏所生)

次曰尚惇。(稱大里王子。妻劉氏所生)

次曰尚怡(稱眞蒲戸金王子。嘉慶二十一年丙子八月二十八日生。妻戴氏所生。同年十二月十一日夭亡。葬於城間之墓)

次曰聞得大君加那志,童名眞鶴金(嫁向氏朝敕。妻史氏所生)

次曰尚健。(稱伊江王子。妻劉氏所生)

次曰安室翁主,童名眞牛金,號春澤(嫁蔡氏得宜。妻泉氏眞鶴金所生)

次曰嘉味田翁主,童名眞呉勢金,號慈光(嫁向氏朝典。妻泉氏思戸金所生)

次曰思亀樽翁主。(無後。妻泉氏眞鶴金所生)

次曰嘉手苅翁主,童名眞鶴金,號善室(嫁向氏朝陳。妻泉氏思戸金所生)

次曰小那覇翁主,童名眞鍋樽,號玉蓮(嫁向氏朝信。妻泉氏眞鶴金所生)

次曰與那覇翁主,童名思亀樽,號眞水(嫁金氏安惟。至後來歸。妻泉氏思戸金所生)

次曰石嶺翁主,童名眞麻刈金,號秋月(無後。妻泉氏眞鶴金所生)

次曰牧志翁主,童名思戸金,號梅心(嫁向氏朝保。妻顧氏所生)

次曰尚謙。(稱義村王子。妻泉氏思戸金所生)

次曰思戸金翁主。(無後。妻泉氏眞鶴金所生)

次曰安里翁主,童名眞牛金(嫁向氏朝平。妻顧氏所生)

次曰尚愼。(稱玉川王子。妻元氏所生)

次曰眞鍋樽翁主。(無後。妻泉氏眞鶴金所生)

次曰宮平翁主,童名眞嘉戸樽(嫁向氏朝敕。妻泉氏思戸金所生)

次曰眞牛金翁主。(無後)

次曰尚腆。(稱眞蒲戸金王子。道光九年己丑四月二十二日生。道光十三年癸巳五月六日殤。葬於城間御墓。道光十四年甲午六月四日,移葬於西玉陵)

次曰尚脩。(稱名護王子)

次曰掛保久翁主、童名、思武太金(嫁楊氏昌章。倶妻泉氏眞鶴金所生)

附紀

乾隆六十年乙卯九月初三日,領具志頭,並知行高三百斛。

大清嘉慶九年甲子即位。

國相:尚大烈

法司官:

毛國棟、向文龍、毛光國。

本年,遣耳目官毛廷勷、正議大夫鄭國鼎等奉表入京貢方物;並遣正議大夫蔡邦錦,附搭二號船,捧咨至閩,以世子尚成訃聞於中朝。又,上屆壬戌年所遣官生,至今未見下落。由是再遣官生向邦正、毛邦俊、梁文翼、楊徳昌等入監習業。隨即照例,給與日用食物、四季衣服、舖蓋、筆紙墨、銀兩等;從人亦給口糧食物、衣服舖蓋。禮待甚厚。(遣副官生伯恢緒、榮景祉、孫國棟、紅泰煕等,同於官生入監習業。是以行咨閩省,隨該官具奏達聖聰。奉旨遣副官生洵屬格外,令其歸國等因,遵丙寅年附搭進貢船囘國)皇上行幸瀛臺,正副使額外奉旨,在西華門外恭迎聖駕。扈到瀛臺,在其外,頒賜饅頭一碟,並賞看池氷上諸藝。還駕之時,扈到西華門外,且賞賜鱘鰉魚一尾。且正副使在鴻臚寺衙門演禮之時,賞賜囘子乾葡萄。且於公舘,賞賜正副使以下跟伴帽子、衣服、棉襪、官鞋等件。且在紫光閣,應賜宴莚。然因國喪未闋,無有賜宴。加賞正使各色緞十四疋及荷包三對;加賞副使各色緞十疋及荷包三對。且皇上幸圓明園,奉旨在西三座門外恭送聖駕。時蒙皇上暫停御馬,諭問王世孫平安,囘國傳知。隨令傳譯通事囘奏,歸國之時,宣告諭旨。其餘公務如例,全竣囘國。(甲子年,那覇船一隻、人數九名,漂到江蘇上海縣。該地方官以洋匪未靖,恐有不擬之憂。起陸,伴送閩省。而留在之際,蒙賜糧銀。既而因本船解運福州,與貢船一同囘國。乙丑年,那覇府大城馬艦一隻、所坐人數九名,漂到浙江寧波府象山縣石浦地方。蒙該地方官恤給衣食銀兩。其內二人染病,即命醫療治,然無有效,遂致病故,隨賜棺埋葬。又蒙修葺船隻,並給槓椇等件。派撥練熟水程者,及遣兵船,護送到閩。但其船身弱,難以渉洋,就地變賣,附搭便船囘國。丙寅年,那覇府友寄馬艦一隻,所坐人數共十六名,內有女四人,漂到臺灣淡水,衝礁破船。通船人數上岸全生,惟有一人淹斃。又蒙該地方官解送臺灣府。其染病者共有三人,即命醫藥治,然無有效,遂以身故,即賜棺埋葬。其餘人數,歴府逢縣,賞賜衣食銀兩等件,解送福州,附搭便船囘國。本年,翁世煌率領跟梢七、搭九名,坐駕海船一隻,漂到福建福寧府烽火門。隨蒙該地方官派撥熟諳水程者,並遣兵船,伴送起帆。毎遇經過之關津,賞賜口糧銀兩,並山海美味,以到福州。隨將難民大城、友寄二隻之人數附搭其船。囘國之時,陡遭颶風,駛到國頭郡伊地村洋麵,衝礁破船。當此之時,登岸活者四十七名;溺水死者,翁世煌等五十一名)

十年乙丑,馬異才續法司向文龍而任法司。

本年冬,有灰色鶴一,偶來遊。是罕有之瑞禽,國人慶頌,以爲國家昇平之兆也。上聞曰:「吉凶之兆,予罔敢知。惟予沖子,不明於徳。仰體我先王之徳行,恐懼修省,祇勤於徳。」

十一年丙寅秋,遣耳目官楊克敦、正議大夫梁邦弼等捧表入京,貢方物;兼請襲封。(楊克敦在杭州染病身故)皇上命翰林院編修齊鯤爲冊封正使,命工科給事中費錫章爲其副使。皇帝行幸悅心殿,副使等額外奉旨,在神武門外瞻仰天顔。即奉旨扈聖駕,奉看太液池氷上之諸藝。賞賜克食、餻餅、羊肉。(行幸之時,跪送跪迎,業經五度。所賞物件如前)又副使以下,至於從人,加賞衣服、帽襪等件。又副使赴重華宮,入宴,奉看諸藝。賞賜茶葉及玻璃器等七件。又除夕,赴保和殿入宴,又看諸藝。皇上親賜盃酒。又大蒙古包筵宴之時,副使入宴,又看諸藝。皇上親賜盃酒,更加賞錦二疋、各色緞子八疋、荷包三對。又在山高水長看燈戲盒子,賞賜菓盒等物。又元宵,正大高明殿筵宴之時,副使入宴,又看諸藝。皇上親賜盃酒。又在山高水長看燈戲盒子。賞賜同前。又在山高水長召至副使御前。(皇上經聞副使梁邦弼,憧得官話,親發聖諭。訪問數次,仰答無誤。但不悉記)諭:「爾等歸國,將問王世孫平安之旨傳知。」遵即叩頭囘奏:「叨蒙天語。使臣歸國,宣達王世孫。」而退就座,看燈戲盒子。賞賜同前。又扈入慶豐圖,賜御茶,看諸藝。且在京之際,額外屢送賜宴卓等於四驛舘,(宴卓二次,菓二次,餻餅漢羊、鵞鷄魚酒一次)撫恤優厚。此誠無窮鴻恩也。其餘公務。如例全竣。貢使囘國之時,奉禮部咨,本部議奏:「査琉球國將嘉慶九年貢物,留抵十一年正貢知照。該王世孫在案。今該世孫呈進十一年貢品,則准作十三年正貢。是年應進表文,俟十五年應貢時,一併恭進。是否有,當伏候訓示」等因,「奉旨依議,爲此知照遵行」等因,業經到國。(丁卯年,有久米島船一隻、通船人數共十三人,飄到浙江寧波府象山縣。即蒙該地方官恵賜衣食銀兩。又因本船朽爛,難以渉洋,賜其船價銀。其內三人染病身故;其餘十人解送福州。隨即二人充爲接封大夫。蔡邦錦跟件,八人附搭頭號,及接貢兩船囘國。十三年戊辰,蘇州府船,其舵工莊蔚廷通船人口共二十名,飄至玉城郡奧武村洋麵。但在其處,不便修葺。駕運泊港,修整船隻。發給糧食槓椇,坐駕原船,以歸本籍。又本年,浙江省寧波府鄴縣船,其舵工盛瑞生、通船人口共二十一名,飄到八重山石垣郡崎枝村。照例贍養,修整船隻,發給槓椇,而囘本籍。又十二年丁卯,泊村五端帆船一隻、通船人口五名,飄至浙江省寧波府象山縣石浦。蒙地方官賞賜衣食銀兩,修整船隻,發給槓椇。又翌年戊辰,兼城郡糸滿村漁船二隻、通船人數六名,一隻飄至該省象山縣石浦。賞地方官照例贍養,賞給銀兩。至於其船,就地燒化。配搭該泊船,派撥兵船幾十隻解送福州。一隻飄至臺灣府鳳山縣,蒙地方官賞給衣食等項。至於厥船,就地燒化。解送福州之時,蒙各地方官,賞給銀兩等項。又恩納郡仲間村二端帆船一隻、所坐人數六名,飄抵台州府臨海縣。蒙地方官賞賜衣食銀兩。其船扁小,難渉大洋,即就地變賣,將前項三隻人數,附搭謝恩船囘國)

十二年丁卯秋,遣正議大夫蔡邦錦坐駕接貢船,捧咨到閩,迎接冊使,搭駕封船囘國。

十三年戊辰夏,冊封正使齊鯤、副使費錫章齎捧詔勅臨國,追封故世子尚成,復諭祭故王尚溫、尚成,襲封王世孫尚灝爲中山王。詔曰:

朕惟聲教覃敷,綏遠懋柔懷之典;藩維永固,褒庸勵翼戴之忱。昭燕譽,以凝禧。箕裘載纉,詣鴻臚而獻款,綸綍宜頒。爾琉球國,受職中華,符分瀚島;承麻奕葉,壤鞏瀛壖。中山王世孫尚灝,廸惟前光,用承家以開國;繩其祖武,能移孝以作忠。嚴申畫而拱紫宸,金鼇奠海;矢寅恭而將丹悃,石鮔趨風。共球勿懈於朝宗,帶礪允膺夫疆服。茲以序當主鬯,表懇嗣符。特遣正使翰林院編修齊鯤、副使工科給事中費錫章賚詔,往封爾爲琉球國中山王。爾國臣工以曁士庶,其咸輔乃王,益勵恪恭;永延祉祚,綏爰有衆。望協乎宜民宜人。欽乃攸司。勳懋乎維屏維翰。翊皇圖於清晏,式孚三錫之崇褒;保世守以敉寧,長荷九重之渥眷。故茲誥示,咸使聞知。

勅曰:

惟爾世隷藩維,職修方貢;象賢貞度,廸儀矩於觿辰;燕譽延光,振英聲於寶冑。茲以系膺紹序,誠籲求章。敂關遙羾於鴻臣,夐贐遄中夫鰈水。雲疆宅宇,虔賚葵表。以臚忱,水驛宣綸。俾紹茅封而衍緒。眷忠猷之世篤,詒厥孫謀;勗寵命以時忱,昭哉嗣服。特遣正使翰林院編修齊鯤、副使工科給事中費錫章,勅封爾爲琉球國中山王,並賜爾及妃文幣等物。爾其祗承恩賚,敬率典常,聿膺蕩節之新榮,允副楓延之篤眷。修其禮物,攄夙悃於共球;質爾人民,廸前光於帶礪。繩武稟箕裘之訓,亮釆有邦;承祧綏磐石之宗,増修於徳。欽哉。特諭。

(正使齊鯤題於瑞泉,書「活潑潑地」四字獻王。隨鐫碑建焉)

本年冬,冊使囘朝。時遣王舅毛光國、紫金大夫鄭章觀、使者毛維新等齎捧表章、禮物,坐駕頭號船,與冊使寶船,一齊開洋,至閩入京,恭謝天恩。(嘉慶四年,呈進高宗純皇帝前請安禮物,即留抵下次貢物,免一貢等旨,禮部移來。由是再三奏請按期進貢。奈縁不準所請,欽遵恩旨,留止今年進貢)皇上詣萬壽山,王舅以下在棗園門贍仰天顔。是日賞賜該使臣羊肉一方、奶餅一盤、饅首一盤。且皇上自園進城,該使臣在西三座門外跪迎聖駕。是日赴鴻臚寺演禮。且皇上恭謁東陵,該使臣右齊化門外跪送聖駕。謁畢,同鑾之日,該使臣在外東華門內,百官之末,跪迎聖駕。且皇上祭先農壇,該使臣在先農壇門外跪請聖安囘館。凡事撫恤優厚,此誠無窮鴻恩。其餘公務。如例全竣。並帶官生向邦正、毛邦俊、梁文翼、楊徳昌等囘國。(己巳年,楷船一隻、通船人口共五十餘二名,赴大島時洋中遭風,漂到山東登州府榮成縣。隨蒙該地方官頒賜衣服之外,見本船無有槓椇,難以駕囘,發賜其船價銀。解送福州之時,沿路地方官恤賜衣服。其內二名染病身故,其餘人口搭護送船囘國。又泊村船一隻,所坐人名共一十餘六人,逢着逆風,飄到浙江寧波府定海縣。隨蒙該地方官頒賜衣食之外,修整船隻,解送福州之時。在洋破船,乃由陸路送到舘驛,配搭接囘國使船隻囘國。又沖永良部島船一隻,通船人名共計六名,飄收呂宋國馬瞻島地方,船隻撃碎。此時一名淹斃。其餘人名,蒙承送到廣東之時,各處地方官恤給衣食銀兩等件,轉送福州安插舘驛,配搭接囘員役船隻囘國)

十四年己巳,皇上特賜恩詔一道。

十五年庚午,遣都通事魏崇仁、司養贍大使馬世倬等坐駕海船,護送江南蘇州府鎮洋縣漂來商民一十七名,以入閩省。

本年,遣耳目官向國柱、正議大夫蔡肇業等奉表入京貢方物,併遣官生毛世輝、馬執宏、陳善繼、梁元樞等四人入監讀書。隨即照例,給與日用食物、四季衣服舖蓋、筆紙墨、銀兩等件;從人亦給口糧食物、衣服舖蓋,禮待甚厚。皇上謁太廟,額外奉旨,在午門外恭迎聖駕。又幸圓明園,在西三座門外跪送聖駕。又於圓明園召入正副使及都通事,賜寓於娘娘廟。又入同樂殿聽戲,賞賜克食、豬肉、菓子各色、東道盆、滿州御茶、茶膏等件。又蒙皇上發懷柔遠人之至意,傳旨召入,就坐宜位聽戲。因在上座聽戲,賞賜克食同前,並賞正副使、及都通事器物類。又逢皇上萬壽聖節,陞正大光明殿,在於庭上,遵同王爺及衆官行禮。是日,扈入同樂殿,賞賜克食、熟棉羊肉、菓子各色、御茶等件;並賞正副使及都通事緞疋、器物等件。又入同樂殿,賞賜克食、羊肉、菓子各色、東道盆、御茶等件。又王爺等奉旨,捧來緞疋、器物等件,在於御庭,賞賜正副使,直引進御前,瞻仰天顔。時蒙皇上諭問:「國王好麼?」遵令傳譯通事囘奏:「國王叨蒙皇上鴻福平安。」已而恩准,退座囘舘。又皇上自圓明園進城,在西三座門外跪迎聖駕。又詣紫光閣,在神武門外跪請聖安。時蒙皇上傳旨,兪允歸國,在神武門外瞻仰天顔。即禮部大人轉奏前由,該使臣囘舘。又在公舘頒賞正副使以下從人帽子、衣服、襪子、靴子等件。又在禮部衙門蒙賜下馬宴。又在公舘蒙賜上馬宴。此誠千載未有之奇逢,百世無窮之榮光也。其餘公務如例,全竣囘國。(庚午年,泊村船一隻,所坐人數共一十三名,飄到江南省楊州府東臺縣,衝礁破船。蒙該地方官頒賜衣服;由陸路護送福州之時,沿路地方官亦給銀兩等件。送到琉舘,附搭貢船囘國。又名護郡宇茂佐船一隻,通船人數共計七名,飄入山東省膠州地方,衝礁損破。蒙該地方官頒給衣服銀兩;由陸路解送福州之時,沿路地方官亦給棉布各一疋、煙包各兩個。送到琉舘,配搭貢船囘國。又大宜味郡津波船一隻,所坐人數共計九名,飄收臺灣府淡水鷄篭口地方。蒙該地方官妥爲贍養之外,又見該原船年代歴久,難以駕囘,發賜其船價銀。解送福州之時,沿路地方官亦給衣服銀兩等件,送到琉舘。其內一名染病身故,其餘人數,配搭貢船囘國。庚午年,有八重山船一隻,所坐人數共計四十餘二名,裝載年貢,運納本國。囘棹之時,洋中遇風,不知何地。高山之下,拋椗灣泊。此時該處人民結夥成群,倶爲異粉,攜帶武器,登來船上。所有貨物及諸器等件,盡行奪取,而至本船被風波吹流。當此之時,幸有中國人來到,告知此地臺灣府四浮鑾。隨求其救助性命。由此該人率到村中養贍。即而該中國人及該處人民等,要解送官府衙門,一齋起程。奈到半途忽起逆心,不肯護送。由此,不得已,自覓道歩行之時,又遇着帶武器者七八人,搶去衣裳簪子等類。而又山中失路,三四日之間,採食樹實。仍歸到中國人所居村落,又請養贍。並不肯聽從。由是轉到噶瑪蘭地方,請求送到官員衙門。該處人,要俟翌年三月護送,猶爲養贍。但因日食缺乏,辭其養贍。由此,各丐食。聊延性命之時,幸有華船飄到彼處,隨求搭送。奈因人數甚多,不許搭送。由是,其多人數留居彼地方。只將伊是名仁屋及其跟件,附搭彼船,先去鳳山縣,轉到臺灣府城;至其餘人數,亦稟請解送。即蒙該地方官親往率來,妥爲養贍之外,又蒙該地方官,並鳳山縣、枋寮縣、廈門等處官員發賜衣服並着物番錢等項。彼人數內,一十六名病故,其六人被生番戕害。其四人山中逃去之時,身體疲病,不能跑走,留居山中。由此,臺灣府特遣官員査訪,不知下落。其三人渡溪之時失足淹斃。其餘人數,解送福州,配搭接貢船囘國。辛未年,有泊村七端帆馬艦一隻,所駕人數共十二名,要赴八重山載運年貢,本港開船。逢風,去棄貨物,飄到臺灣淡水地方。蒙該處地方官妥爲養贍。又因其船身弱,難以修理,賜船價銀,並所剩貨物價銀。解送福州,配搭接貢船囘國。同年,兼城縣糸滿村人連縛小船四隻,所坐人數共計八人,要赴久米島捕魚,本地開船。陡遇風波猛起,任風飄流,收到福州閩安鎮地方。蒙該地方護送,到省安插舘驛。其船三隻,在閩燒化。一隻載接貢船囘國)

十六年辛未十月初九日,因向文和等重修王殿告成,而遷於新殿。

本年,馬應昌續法司毛國棟而任法司。

十七年壬申,遣耳目官向謹、正議大夫毛廷器等奉表入京,貢方物。皇上幸圓明園,正副使額外奉旨,在西三座門外恭送聖駕。皇上自園進城,亦在西三座門外跪迎聖駕。賞賜鱘鰉魚一尾、大蜜柑一桶、廣澄一桶、崗榴一桶。又幸祈穀壇,在午門前跪送聖駕。賞賜克食、饅頭。又自祈穀壇直幸圓明園,在午門前跪送聖駕。又正副使、都通事,奉命到圓明園瞻仰天顔;賞看跌打、相撲、煙火諸藝;賞賜元宵、東道盆;賜寓於娘娘廟。此時正使患病,不赴。又叨蒙皇上遣大臣於娘娘廟諭傳,賞看諸藝。遵即副使、都通事進到山高水長殿。此時召入副使於御前,瞻仰天顔,並賞看跌打、相撲、煙火、歌舞及諸藝;賞賜元宵、東道盆。又奉旨,扈赴慶豐圖。賞賜滿州御茶。且囘舘之後。自正副使以至從人,賞賜帽子、衣裳。又召入正副使,於正大光明殿瞻仰天顔。賞賜筵宴,賞看諸藝。皇上親賜盃酒。又蒙召山高水長殿,賞看跌打、相撲、煙火及諸藝;且賞賜元宵、東道盆。又囘舘之後,送賜各色交盛滿席碟。又蒙召入該殿,賞看跌打、相撲、煙火及諸藝,賞賜元宵、東道盆、棉羊肉。又蒙皇上傳旨,兪允歸國。仍囘娘娘廟,且在該廟蒙賜早飯。此誠無窮鴻恩。其餘公務如例,全竣囘國。(壬申年,楷船一隻,通船人數共三十八名;馬艦一隻,所坐人數共二十八人,赴大島時逢着逆風。楷船飄到福州竿塘。蒙地方官遣撥熟諳水程者,解運中澳。馬艦飄入長樂縣。蒙地方官妥爲贍養,又將其船。運到中澳,各送交存留官。又有久志郡安部村船一隻、人數三名,歸本村之時,飄到興化府南日。偶逢賊船,其所坐船隻及貨物、衣服等件,盡被搶奪。正在赤體,幸華人目撃其危,帶到衙門。蒙地方官妥爲贍養。毎人給與襖袴各一領、蒲團二個、銅錢二千文,送到福州。海防官轉送,交領存留官。既而三隻人數留閩之際,蒙布政司發給糧米價銀併糧銀。更所有楷船,就弱難修,就地變賣。其人數分搭馬艦,併進貢船囘國。癸酉年,西村八反帆馬艦一隻,通船人數九名,要往八重山裝運年貢,在那覇港開船。不料洋中遇着颶風,飄到臺灣府芝葩里,損壞船隻,空身逃命。蒙地方官毎人給衫各一領、袴子各一件、襪子各一對,並給番錢五十員於各人。又有久米山人共計三名,坐駕小舟赴那覇之時,風波怒起,吹放外洋,任風飄入臺灣府金鷄貂。至其船隻,棄於該地。蒙地方官毎人給銅錢各二百文、番錢各二員、鞋子各一對、襪子各一對。又,該兩船人數,蒙金鷄貂地方官毎人給木棉布各二反、番錢各二員,並給賜豚一口、羊一口、鴨四羽、鷄四羽於各人,一同護送到閩。在閩之間,荷蒙布政司頒糧米、糧銀,附搭貢船囘國)

十九年甲戌,遣耳目官向斌、正議大夫鄭嘉訓等奉表入京貢方物。皇上詣瀛臺,正副使額外奉旨,在西華門外瞻仰天顔。賞賜克食,菓子一件,熟棉羊肉。聖駕過時瞻仰天顔。隨即奉旨,扈赴太液池,賞看氷上拉弓、拋毬諸藝。皇上同駕之時,亦扈到西華門外。賞賜鱘鰉魚一尾、花郷魚六尾、囘子葡萄一袋、硃橘一桶、廣橙一桶、崗橙一桶。又皇上祭太廟,正副使及都通事等,在午門外跪送跪迎。賞賜克食,菓子一鉢,熟羊肉一鉢。又在重華宮御庭,賞看絃歌、跌打等藝,併賜菓子各色、牛奶一鍾。又賞賜克食,各色交盛菓子。又賞賜普泔芽茶二瓶、茶鍾一個、玻璃瓶二個、荷包四個、鼻煙壷一個、廣橙五個、磁碟一個。又召正副使於保和殿御庭,賞賜筵宴,賞看諸藝。召入御前,親賜盃酒,併賞賜菓子木實類滿席二卓、棉羊三疋、魚二十尾、鵝一羽、鷄一羽、黃酒等件。又皇上詣祈穀壇,在午門外跪送跪迎。又皇上詣紫光閣,跪迎聖駕。賞賜筵宴。召入御前,親賜盃酒,併賜克食、菓子,賞看相撲、歌舞及諸藝。加賞正使各色緞十四疋、荷包六個;加賞副使各色緞十足、荷包六個。又皇上幸圓明園,在西三座門外跪送聖駕。且皇上命正副使恭和御製詩章,遵和御韻。賦詩各一首,進呈御覧。又在四驛舘,加賞國王:

緞二走 福字方一百幅

大小絹箋四巻 各色筆四匣

墨四匣 硯二方

雕漆器四件 玻璃器四件。

又特賞和詩正副使緞各一疋、絹箋各二巻、各色筆各二匣、墨各二匣。又在圓明園瞻仰天顔,賞看相撲、跌打、絃歌、煙火等藝,併賞賜元宵,熟羊肉一鉢。又在正大光明殿瞻仰天顔。親賜盃酒,併賜筵宴,賞看諸藝。又在山高水長殿,賞看跌打、相撲、煙火及諸藝,併賜筵宴同前。又在山高水長殿瞻仰天顔。此日,皇上特遣穆大人諭曉:「爾等歸國,以問國王平安之旨傳知。」遵令傳譯。通事囘奏:「使臣歸國,宣達國王。」即而賞看諸藝、煙火,併賞賜元宵、各色交盛菓子、棉羊肉一鉢。此皆千秋難遇之異寵,百世無窮之榮光也。其餘公務。如例全竣。併令官生毛世輝、馬執宏、陳善繼、梁元樞等隨貢使囘國。(癸酉年,東三錫、向廷材,附搭春運送馬艦,在大島返棹之時,不料洋中,逢着逆風,飄到八重山島。該向廷材就地病故。除本船人數外,亦有搭客四名,通共三十名,該地開船。又逢逆風,飄到浙江省象山縣。蒙地方官發給衣服,修整船隻,解送福州。荷蒙皇上發賜銀兩,坐駕原船囘國。又壬戌年,東士亮搭駕春運送馬艦,通船人數共計四十二名,在大島歸國之時,不料洋中遇着逆風,飄到福建省興化府。蒙地方官給與酒肴及番錢。其內一名就地身故,蒙賜棺木埋葬。其餘人數,又蒙地方官修葺船隻,給與槓椇。解送福州,坐駕原船囘國。又有大飩川村船一隻,所坐人口共計十名,飄入浙江省定海縣。蒙地方官妥爲養贍,毎人給與衣服各二領、蒲團各一個、鞋子各一對、襪子各一對。其內一名就地身故,蒙賜棺木埋葬。又其內一名在洋身歿。其餘人數,又蒙地方官修理船隻,解送福州,坐駕原船囘國。又有泊村船一隻,通船人數共計七名,飄到臺灣府番社。幸遇華人一名,即求助救性命,隨給糧米。是時暴風大作,損壞原船。然通船人數,共得上岸活命。又該華人用心,送到臺灣府城。蒙地方官毎人給與衣服各二領、鞋子各一對、襪子各一對、布各一端、番錢各二圓。更因原船損壞,情實堪憐。乃發賜船價銀,及所廢貨物價銀,解送福州。又有那覇船一隻,通船人數共計九名,飄收浙江省臨海縣。蒙地方官妥爲養贍,毎人給與衣服各二領、鞋子各一對。更縁原船就弱,難以駕囘。乃賜船價銀,及貨物價銀,送到福州。該兩船人數分搭進貢船,併飄風馬艦囘國。又乙亥年,福建省臺灣府鳳山縣商船一隻,船主呉奈、通船人口共計五名,飄至八重山島仲間村。隨即妥爲養贍,修整船隻,發給槓椇,坐駕原船,以歸本籍。乙亥年,有西村宮平築登之親雲上十二端帆馬艦一隻,通船人數共一十三名,要赴八重山裝運年貢,在那覇港開船。不料洋中遭着逆風,漂到臺灣府鳳山縣屬之打鼓地方。経蒙該地方官恤給口糧並綾木棉布二十六疋、番錢二十六員,坐駕原船。護送到閩之時,灣泊廈門。又蒙該地方官頒賜糧錢、豬肉、老酒等件。時因無順風,該難人等稟請「所有人數先行,由陸護送,又該原船,接續解送」等情。隨蒙撥熟諳道路者,引導解送柔遠驛。既而留閩之間,荷蒙布政使司頒賜糧米、糧銀,續經及船到閩,即坐駕原船囘國)

二十年乙亥,向承訓續法司毛光國而任法司。

本年,廣東省潮州府澄海縣商船一隻,所坐人數共五十八名,漂到八重山島沒,衝礁破船,八名溺死。將該活命人等解來中山。又朝鮮國全羅道船一隻、所坐人數六名,漂收宮古島。該難人等稟稱:「原船古弱,難以駕囘。」即就地燒化,將該難民等解來中山。隨照舊例,養贍該兩案難民人等。特遣才府馬超群、大通事王秉乾等,坐駕楷船一隻,護送閩省。在那覇港開船之後,洋中多遭危難,砍去桅檣,漂到廣東省高州府電白縣。地方即具其由,報明地方官。隨蒙地方官將該難人併其隨帶貨物等件倶已收領。乃云:「本縣並無大木桅料。運到省城,纔可造豎。」既給以兵船、桅帆、繩椇等件,翌年駕到省城虎門地方,造豎桅檣,轉到福州。因無順風,越年留閩。翌年囘國。

二十一年丙子,有江南蘇州府長州縣商船、通船人數。共一百一十三名漂到大島,損壞船隻。轉送本地,照例養贍。隨遣都通事金思明、毛元會、司養贍大使齊愈輝、衛秉衷等,派駕海船二隻護送入閩。

本年,遣耳目官毛維憲、正議大夫蔡次九等奉表入京貢方物。皇上幸悅心殿,正副使臣額外奉旨,在大高殿西邊瞻仰天顔。賞賜克食,菓子一件,熟羊肉一鉢。聖駕過時瞻仰天顔。扈赴悅心殿,賞看跌打,併賜崗榴一桶、蜜柑一桶、廣橙一桶、囘子葡萄一袋。且皇上祭太廟,正副使及都通事等,在午門外跪迎跪送。賞賜克食,菓子一鉢,熟羊肉一鉢。又召入使臣於重華宮,在於庭前,隨百官之班,賞看絃歌、跌打等藝,併賜菓子各色二鉢、牛奶一鍾。更賜克食,各色交盛菓子。賞賜正使普泔芽茶二瓶、磁碟一個、茶鍾一個、玻璃茶碗二個、鼻煙壷一個、荷包四個、廣橙五個;賞賜副使普泔芽茶二瓶、磁碟一個、玻璃茶碗一個、茶鍾一個、鼻煙壷一個、荷包二個、廣橙五個。又在保和殿庭前,隨百官之班,恭霑御宴,賞看諸藝。召入御前,親賜御盃。且特遣官,賜菓子木實類滿席三卓、棉羊三疋、鷄一羽、鵞一羽、魚二十一尾、黃酒三瓶。又皇上詣祈穀壇,在午門外跪送聖駕。賞賜羊肉、菓子。皇上禮成,還宮之時,跪迎聖駕。又皇上幸圓明園,在西三座門外跪送聖駕。又,在圓明園、山高水長殿瞻仰天顔。賞賜御宴,親賜御盃。更賜克食、諸色菓子、羊肉。賞看諸藝。賞賜正使各色緞十四疋、荷包六個;賞賜副使各色緞十疋、荷包六個。又在山高水長殿,賞看相撲、跌打、絃歌、煙火等藝。又賞糖圓、熟羊肉、菓子等件。又在正大光明殿瞻仰天顔。親賜御盃,併賜御宴,賞看諸藝。既歸舘後,送賜其宴餘菓子、木實二卓。又在山高水長殿瞻仰天顔,賞看相撲、跌打、絃歌、煙火等藝。更賞糖圓、熟羊肉、菓子等件。又在山高水長殿,將請安囘國等由,詳明禮部連大人,轉達聖聰。即行愈允。其時叨蒙天語,慰問國王平安。遵即叩頭,囘奏托福。又賞看相撲、跌打、煙火等藝。賞賜糖圓、各色交盛菓子、棉羊肉等件。此誠無窮鴻恩。其餘公務如例。全竣囘國。(乙亥年,東村船一隻、通船人數共二十三名,要赴宮古島裝運年貢。放洋之後,多遭危難,漂至浙江省寧波府定海縣地方。蒙地方官護送閩省。翌年,在五虎門開船,駛過竿塘洋麵,損壞大桅。即仍收囘修整,以行出洋。又復損壞桅檣,收泊福寧府霞浦縣下滸地方。因該原船不行修理,難以放洋囘國,即吊囘福州而行修葺。奈風汛愆期,越年留閩之間,蒙布政司給發糧米價銀,併鹽菜銀等件。至其翌年,坐駕原船囘國。又泊村船一隻,所坐人數共十九人,到宮古島裝載年貢。囘籍之時,陡遭颶風,漂抵臺灣府噶瑪蘭分府地方。蒙地方官養贍修船,送到淡水地方。但因船身古弱,難以駕至福州。就地變價,給領價銀。將該難民等,由水陸送福州。蒙布政司給發糧米、價銀,併鹽菜銀等件,分搭進貢船、東村船囘國。又丙子年,泊村船一隻赴八重山島裝載年貢,配搭該島在番兼本親雲上及其外人數,通船共計二十三人,彼島開船。囘國之時,洋中多遭危難,漂入江南省海州西連口地方。蒙地方官護送省城,既賜兼本親雲上團羽墨紙筆襪等件;更賜其餘人數鞋子各一隻、番錢百塊。但因原船就弱難駕,就地變價。給領價銀,將該難民等由水陸送福州。留閩之際,蒙布政司給發糧米價銀併鹽菜銀等件,分搭進貢船兩隻、護送船三隻囘國。又泊村船一隻,抵八重山島裝載年貢,配搭該島人等通船共二十五名。返棹之時,洋中多遭危難,漂收江南省如皐縣地方。蒙地方官賞給船上人等番錢百塊、米茶菜肉等件。但因原船就弱難駕,就地變價,給領價銀。將該難民人等由水陸送福州。留閩之際,蒙布政司給發糧米價銀併鹽菜銀等件,分搭進貢船兩隻、護送船三隻囘國。又泊村名城馬艦一隻、通船人數一十八名,爲夏運送,那覇開船。洋中多遭艱難,飄到浙江台州府。蒙地方官修葺船隻,護送福州。即將勤學林奕淵爲其通事,在五虎門開船。忽逢逆風,又復飄收福寧府。蒙地方官賞給口糧菜銀,送到琉舘,坐駕原船囘國。又丁丑年,有久高島人三名前赴鳥島,配搭該島人共計七名,坐駕連縛獨木小舟三隻,駕到伊良部島,裝載米豆等件,又要到鳥島。放洋之後,多遭危難,飄收臺灣金包里地方。蒙地方官妥爲養贍,護送艋舳縣。當即縣官變賣小舟三隻,給領番銀八員。又毎人賞給綿襖各一領,由陸送到淡〔水〕府。時有鳥島人四名傳染庖瘡,即賜醫療治。賞給袴子、汗褡各一張,布團三張。更有一名身故,即賜棺埋葬。其餘難民解送琉舘,分搭護送船夏運送馬艦兩隻囘國。又有泊村喜瀬馬艦一隻、通船人數七名,赴八重山島解運年貢。囘籍之時,洋中多遭危難,飄到浙江台州府。蒙地方官養贍修船,護送琉舘。即將勤學蔡廷佐爲其通事,坐駕原船囘國。又有泉崎村多嘉良馬艦一隻、所坐人數七名,抵八重山島裝載年貢。囘籍之時,在洋多遭艱難,飄收連江縣奇達地方。蒙閩安鎮老爺撥兵四名,幇駕該船,送到琉舘。即將勤學鄭士弘爲其通事,坐駕原船囘國)

二十二年丁丑,尚容續國相尚大烈而任國相。

本年,直隷省天津府天津縣商船一隻、所坐人數二十各,在洋遭風,飄到粟國島,衝礁破船。即將該難人等解來中山,照例養瞻。特遣大通事鄭世謨、官舍蔡謨等,坐駕海船一隻,護送閩省。放洋之後,多遭危難,飄收福寧府霞浦縣。蒙地方官打撥兵船四隻護送,望五虎門而去。洋中遭風,甚及危急。但因砍去桅檣,竭力操船。纔凌風濤之險,收到連江縣。蒙地方官恵給番銀二十員,轉送福州。蒙布政司將該難人收領,又詳奏皇上。賞大通事十分銀、十兩四錢七分。賞官舍十分銀、五十二錢二分五厘。賞小文以下官役十分銀、各四錢五分六厘。更賜十分銀、一百六十兩,修理船隻,翌年囘國。

二十三年戊寅,遣耳目官毛惟新、正議大夫鄭克新等奉表入京貢方物。皇上幸瀛臺,正副使額外奉旨,在神武門外瞻仰天顔。扈赴大液池,賞看氷上拉弓、拋毬諸藝,併賜克食、羊肉、饅首、奶餅等件。又召正副使,於重華宮瞻仰天顔。此時,叩蒙天語,慰問國王平安。遵令阿口通事囘奏:「國王恭頼皇上,鴻福平安。」又逢皇上萬壽聖節,在禮部衙門,頒賜國王恩詔一道;之外,同諸官及朝鮮國使臣,在天安門外恭聞宣讀恩詔,行三跪九叩頭禮。訖到太和殿御庭入宴,囘舘之後,送賜其宴。又皇上命正副使恭和御製詩章,遵和御韻,賦詩各一首。進呈御覽。即在圓明園特賞國王:

蠎緞二疋 福字方一百幅

大小絹箋四巻 筆四匣

墨四匣 硯二方

雕漆器四件 玻璃器四件。

又賞正副使緞各一疋、絹箋各二巻、筆各二匣、墨各二匣。又在山高水長殿瞻仰天顔,併同朝鮮國使臣,蒙賜御宴。又召御前,親賜御盃;且賜克食、菓子一鉢;賞看相撲、管絃、歌舞及諸藝。又在山高水長殿瞻仰天顔。此時已同朝鮮國使臣,將請安囘國等由,詳明禮部大人,轉達聖聰。即賜兪允。且命禮部大人諭曉:「爾等歸國,將問國王平安之旨傳知。」遵令阿口通事囘奏:「使臣歸國,宣揚聖諭,告知國王。」既而賞看相撲、跌打、絃歌、煙火及諸藝,併賜糖圓、各色交盛菓子、棉羊肉一鉢。此皆千秋難遇之異寵,百世無窮之榮光也。其餘公務如例,全竣囘國。(己卯年,渡地村古波藏築登之十端帆馬艦船一隻、通船人數八名,要往宮古島裝運年貢,那覇開船。洋中屢次遭難,漂收浙江省定海縣沈家門。蒙該地方官妥爲養贍,毎人給與帽子各一頂、小襖各一領、長襖各一領、汗褡各一領、袴各一條、被各一件。且修葺船隻,給與槓椇。打撥兵船,護送抵閩。又久米島五端帆船一隻、所坐人數九名,裝載貢米。赴那覇時,洋中屢次遭難,漂到臺灣鷄篭澳。蒙該地方官妥為養贍,毎人給與綿長襖各一領、綿短襖各一領,並給被五張。且因該船就弱,難以駕囘。乃同槓椇、貨物等項變價給領。別配小船,委員護至泉州府蚶江登岸,由陸送閩。即而兩船人數留閩之際,蒙布政司給發口糧鹽菜銀,以其人數配古波藏船一隻,令勤學鄭興孝爲其通事,囘國)

本年,翁廷棟續法司馬應昌而任法司。

二十五年庚辰,遣耳目官向邦正、正議大夫蔡肇基等奉表入京貢方物。皇上詣雍和宮,正副使、都通事奉旨,在神武門外瞻仰天顔。又正副使等將請恭詣仁宗睿皇帝几筵前行禮等由,預詳禮部大人。蒙准於皇上詣觀徳殿,行五滿月禮時行禮等因。遵正副使、都通事穿着黒棉衣冠,在百官之末行禮。又叨蒙頒賜崇上恭慈皇太后尊號及仁宗睿皇帝神牌,升配圜丘;仁宗睿皇帝孝淑睿皇后神牌,升闋太廟;併冊謚孝穆皇后等寶詔四道。又正副使往還京師,參拜各衙門之禮,因國服未闋,蒙行停止。且總督撫院所賜,筵宴下程,亦行停正。又布政司衙門,査核表文貢物,例賜筵宴。因國服未闋,亦行停止,只有賜下程。其餘公務如例,全竣囘國。(辛巳年,有大島東間切油井村六端帆船一隻,通船人數六名,開往住用間切貿易。要囘本處,洋中陡遇颶風,漂收朝鮮國。該船破損,難渉風濤,就地燒化。蒙該地方官賞給飲食。內一名在途病故;其餘五名送到盛京地方。蒙該地方官賞給衣食,護送來閩。又有泊村糸數六端帆船一隻,通船人數六名,開往國頭郡貿易。洋中陡遇逆風,漂至大島西間切西古見村。遇有該處民人八名欲往那覇貿易,附搭船內,一共十四人,自大島開船。洋中又復遇逆風,漂至山東省膠州府。蒙該地方官賞給衣食,該州送至菜州。蒙該地方官賞給衣服銀子。該船損破,難以駕囘。將破壞船隻,變價承領。菜州送至山東省濟南府。內一名在途患病身故;其餘十三名,蒙該地方官添賞衣被,該府護送來閩。又有名護間切大兼久村三端帆船一隻,通船人數三名,開往那覇貿易。洋中陡遇逆風,漂至浙江省象山縣潭頭山洋麵。蒙該地方官賞給飲食、衣被等項。隨將本船修整,護送來閩。其船破壞,難以渉海,在閩變價。該三案漂風難民,在閩之時,蒙布政司賞給口糧鹽菜銀,附搭護送船囘國)

本年七月二十五日,嘉慶皇帝崩。八月二十七日,皇次子登極。明年改元爲道光。

道光元年辛巳秋,遣大通事王丕烈、才府傳國屏等,坐駕楷船一隻,護送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難人二十一名入閩。其難人,即是坐駕船一隻,客歳漂至八重山。船身破壞,難以駕囘,就地燒化。今年五月,將該難人等送來泊村,照例撫恤送囘。

本年,恭蒙皇上頒賜登極寶詔一道、仁宗睿皇帝尊謚詔書一道、遣詔一道。本年秋,遣王舅向廷謀、正議大夫鄭文洙、使者麻克昌等坐駕接貢船,入閩赴京,奉獻方物;慶賀皇上登極;並進仁宗睿皇帝前香貢。皇上祭太廟,正副使、使者、都通事、王舅通事額外奉旨,在午門前瞻仰天顔;又奉旨在壽皇殿行禮。又除正賞外,加賞玉器十件、琺瑯器六件、各色八絲緞二十疋、磁器一百四十件、玻璃器十件、石硯二方、琺瑯爐瓶盒一副;加賞正使王舅一員八絲緞四疋、錦三件、漳絨三巻、五絲緞四疋大荷包一對、小荷包四個,又加賞緞八疋、銀一百兩;加賞副使一員八絲緞三疋、錦二件、漳絨二巻、五絲緞三疋、大荷包一對、小荷包四個;加賞使者、都通事、王舅通事三員五絲緞各四件、銀各三十兩。又皇上出西華門,正副使等,在西華門外瞻仰天顔。此時,將請聖安囘國等由,詳明禮部大人,轉達聖聰。即賜兪允。且命禮部大人諭曉:「爾等歸國,將問國王平安之旨傳知。」遵令傳譯通事囘奏:「使臣歸國,宣揚聖諭,告知國王。」既而囘舘之後,賞賜克食,饅首一碟。又所有禮部例賜下馬宴、上馬宴,(督、撫)兩院例賜筵宴下程,皆因國服未闋,無有賞賜。且往還京師參官之禮,亦免擧行。又囘閩以後,頒賜冊立皇后寶詔一道,加上恭慈康豫皇太后徽號賓詔一道。此皆千秋難遇之異寵,百世無窮之榮光也。其餘公務如例。完竣囘國。(癸未年,有那覇府船四隻,漂入中華。內一隻,西村具志堅築登之親雲上船、人數八名;又一隻,宮平築登之船、人數七名,共有八重山裝載年貢,該山返棹。又一隻,宮平築登之親雲上船、人數二十二名,赴宮古島載運年貢,在那覇港開駕。又一隻,東村我如古仁屋船、人數一十七名,在宮古島裝運年貢,該島返棹。以上各船,在洋遇着逆風。具志堅等船三隻,先後漂到浙江省寧波府定海縣。蒙該地方官撫恤養贍,修葺船隻,護送到閩。獨宮平築登之船一隻,漂至山東省文登縣。蒙該地方官撫恤養贍,其船傷損,不堪變價給領。將其人數,由陸護送到閩。內四名,均分配搭具志堅、宮平船兩隻,即派撥勤學蔡能述、阮士斌、金上寶等三名爲各船通事,囘國。又三名,附搭二號船囘國。但金上寶所坐船隻,在五虎門開洋,忽然被風吹損大桅。囘至定海,告官改桅,纔得返棹)

本年,翁宏烈續法司馬異才而任法司。

本年,有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商船(長四丈九尺、濶一丈六尺、深一丈四尺)一隻,船戸金萬順、通船人數七十五名,漂至八重山與那國東美崎,內一名患病身故。該地方官給與飯食,併爲修葺船隻,及發給槓椇桅木等項,坐駕原船囘籍。

二年壬午,尚廷範續國相尚容後缺,而任國相。

本年,遣耳目官毛樹徳、正議大夫王士惇奉表入京貢方物。叨蒙皇上隆恩,除正賞外,特賜御書匾額「屏翰東南」四字。又皇上袷祭太廟,正副使、都通事,奉旨在午門外瞻仰天顔。正副使即赴重華宮入宴,賞看絃歌諸藝,併賞賜器物食物等件。(共計十三件)又在保和殿,同暹羅國使臣賜宴。賞看絃歌諸藝,併召入御前,親賜御盃。且特遣官賜糕子滿席、棉羊魚鵝鷄、黃酒等件。又在太和殿行朝賀禮。朝賀畢,在於御庭賜宴。且因使臣慶賀元旦,加賞正使大巻八絲緞二疋;加賞副使小巻八絲緞一疋。又皇上幸紫光閣,在應宮門跪送聖駕。(幸時跪迎跪送,共計五次。是時,賞賜糖羔、饅首、奶子)訖在紫光閣賜宴,賞看絃歌諸藝。且蒙召入御前,親賜御盃。加賞正使錦漳絨緞十四疋、大小荷包六個;加賞副使錦漳絨緞十疋、大小荷包六個。又蒙召入圓明園,奉旨恭和御製詩章各一首,進呈御覽。加賞國王:

蟒緞二疋 福字方一百幅

大小絹箋四巻 筆四匣

墨四匣 硯二方

雕漆器四件 玻璃器四件。

加賞正副使二員大緞各一疋、箋紙各二巻、筆各二匣、墨各二匣。又,正副使兩次在山高水長殿,同暹羅國使臣瞻仰天顔。是日,賞看絃歌、煙火、相撲、跌打等藝,併賞賜糕子、餚、糖圓、熟羊肉等件。又在正大光明殿,同百官及暹羅國使臣安坐賜宴。賞看絃歌諸藝及煙火。且蒙召入御前,親賜御盃。又在山高水長殿,同朝鮮、暹羅等國使臣,將請安囘國等由,詳明禮部大人,轉達聖聰。即賜兪允。且命禮部大人諭曉:「爾等歸國,將問國王平安之旨傳知。」遵即三跪九叩頭,退去就座。賞看絃歌、相撲、跌打、煙火諸藝,併賜各色糕子、糖圓、棉羊肉等件。此誠無窮鴻恩。共餘公務如例,全竣囘國。(癸未年,有金廣緒坐駕春楷船,通船人數五十人,那覇開駕。洋中陡遇逆風,漂至江南省蘇州府崇明縣,衝礁打碎,通船人數赤身上岸。蒙該地方官賞給衣食,由陸護送到閩。蒙布政使賞給口糧鹽菜銀。內一名染病身故;其餘四十九名分搭接貢船一隻,併護送船二隻、漂風馬艦船囘國。又有與論島船一隻、通船人數三人,往到沖永良部島。囘島之時,有泊村屋比久一名搭船同囘。洋中陡遇逆風,漂至福建省福寧府霞浦縣。蒙該地方官賞給飯食。其船極就朽破,難以渉海,就地變價。由陸送到福州,蒙布政使賞給銀兩口糧鹽菜銀。內一名患病身故;其餘三名分搭接貢船併護送船,囘國。又有泉崎村原國築登之親雲上馬艦船一隻、通船人數十三名,開往國頭郡。洋中陡遇逆風,漂收浙江省象山縣。蒙該地方官賞給飯食,併爲修補船隻,護送來閩。即將勤學王兆椿爲其通事,坐駕原船囘國。又有久米村仲村渠馬艦船一隻、通船人數十名,開赴宮古島。洋中陡遇逆風,漂至福州府屬白犬洋麵。送到柔遠驛,即將勤學鄭嘉謀爲其通事,坐駕原船囘國。又有西村又吉里之子船並泉崎村渡嘉敷築登之船,及國頭郡與那村船共三隻,漂至中華,衝礁破船。各船人數,分搭原國馬艦船併仲村渠馬艦船兩隻,囘國)

三年癸未秋,遣大通事梁宏業、陳啓諸、官舍毛必昌、翁邦柱等,派駕楷船馬艦兩隻,護送廣東省潮州府澄海縣難人八十七名入閩。其難人原共九十名,坐駕商船一隻,客歳漂至八重山洋麵。原船沈覆,搬坐杉板小船二隻,漂來上岸。隨照例撫恤。將其杉板,就地燒化。除難人二名在山染病身故;外八十八名,今夏送來泊村,內有一名在洋病故,帶來屍身,埋葬泊村地方;其餘照例收養。

本年秋,遣大通事王秉謙、才府齊愈輝、脇筆者敖秉則、總管毛嘉桐等,送還雇募船隻入閩。其般即是客歳,有二號貢船駛到福建省福寧府霞浦縣屬閭頭洋麵,衝礁損壞。所坐人數共八十二員名,內一十員名淹斃,其餘赤身上岸。蒙地方官給與衣食,由閭浹汛,護送到閩。得生員役,除借貸銀兩、置買公物外,雇募華船囘國。翌年三月十九日,那覇開駕,二十八日到閩,全還其船。其原坐人數,分搭護送船兩隻囘國。

本年,毛廷勷續法司翁廷棟而任法司。

四年甲申,遣耳目官向廷楷、正議大夫梁光地等奉表入京貢方物。皇上袷祭太廟,正副使都通事額外奉旨,在午門前,同朝鮮國使臣瞻仰天顔。賞賜克食、糕子、羊肉。皇上還宮後,正副使臣蒙召入重華宮賜宴,慰問國王平安,天語煌煌。即正副使拜答國王平安訖,在於御庭,賞看絃歌諸藝,併賜食物器物。又召入保和殿,同朝鮮國使臣,在於御庭賜宴。賞看絃歌諸藝。召入御前,親賜御盃。又在太和殿行元旦朝賀禮訖,賜宴。又皇上幸紫光閣,正副使在應宮門前跪迎聖駕。召入紫光閣賜宴,賞看絃歌諸藝。召入御前,親賜御盃。加賞正使各緞十四疋、荷包三對;副使各緞十疋、荷包三對。又皇上幸正大光明殿,正副使同百官及朝鮮國使臣,在西三座門外一跪一叩頭。赴殿入宴,賞看絃歌諸藝。召入御前,親賜御盃。是日,正副使奉旨,恭和御製詩章各一首進呈御覽。加賞王上:

蟒緞二疋 福字方一百幅

大小絹箋四巻 筆四匣

墨四匣 硯二方

雕漆器四件 玻璃器四件。

加賞正副使二員大緞各一疋、箋紙各二巻、筆各二匣、墨各二匣。又皇上幸山高水長殿,正副使,同朝鮮國使臣,在於御庭,詳明禮部大人,轉請聖安囘國。即賜兪允。且命禮部大人諭曉:「使臣歸國,傳知問國王平安。」遵即三跪九叩頭,退去就座。賞看絃歌、相撲、跌打、煙火諸藝,併賜糖圓、各色糕子、棉羊肉等件。又正副使京囘留閩時,當皇太后五旬萬壽聖節,照例稟官。在柔遠驛神宮,一七日間祈大慶。此誠千秋無窮之榮光也。其餘公務如例,全竣囘國。(乙酉年,有泊村比嘉築登之船一隻、通船人數四名,欲赴國頭郡購買柴薪,在泊開船。洋中遭風,針路相失,隨風漂收山東省登州府文登縣屬靖海口洋麵。蒙該處官員按名賞給飯食、棉長襖、棉襪鞋。其船隻窄小,兼多損壞。蒙就地變價,由陸路送到福州。又有國頭郡伊地村海船一隻、通船人數八名,裝載公物,到那覇府投納明白。在那覇府開駕囘籍。在洋遭風,漂收姑米山地方灣泊。隨奉該地方官令,裝載糧米併附搭宰領人八名、客人十四名,一共三十名,在姑米山開船。將到那覇府,洋中忽遇颶風大作,去棄糧米,砍斷篷桅,隨風漂流,收入臺灣噶瑪蘭蘇馬賽地方。衝礁撃碎,赤身上岸。有官吏三名訪問來歴。言語不通,以手比勢,以筆寫字,漸供琉球國之人。隨蒙按名賞給飯食、棉襖,轉護送到福州。前項難民等留閩之日,均蒙布政司給發口糧、鹽菜銀,隨護送船二隻囘國之便,附搭兩船囘國。又有本國海船四隻漂至中華。內一隻那覇府西村古波藏仁屋船、人數六名;一隻桃原築登之船、人數九名。一隻大城築登之船、人數十名。一隻久米府與座仁屋船、人數七名。古波藏等船三隻,共在八重山裝載年貢,該山返棹。與座船一隻,要往大宜味郡買載柴木,那覇開船;在洋遭風,漂到麻姑山,該山返棹。各船洋中遇着狂風。古波藏船漂收浙江省溫州府玉環廳地方,送到西清浦。內一名病故,該地方官給棺收埋。桃原船漂入浙江省台州府臨海縣海門汛地方,送到臨海縣。大城船漂至浙江省寧波府定海縣。與座船漂入浙江省北關地方。均蒙各地方官賞與衣被,撫恤養贍,修理船隻,發給槓椇,委員護駕到閩。在閩之際,又蒙布政司照例賞予廩餼撫恤。即將勤學林興信爲古波藏船通事,將蔡文煥爲桃原船通呈,將金常順爲與座船通事,將蔡能達爲大城船通事,遣發囘國)

五年乙酉,遣大通事紅泰煕、官舍武弘毅等,坐駕海船一隻,護送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難人呂正一名,及廣東省潮州府澄海縣難人船戸蔡高泰等二十二名入閩。其呂正原共三十二名,坐駕商船一隻,該縣出口,洋中陡遇颶風,船隻沈覆,淹斃舵梢二十六名。呂正等六名,坐落水櫃,客歳飄來恩納郡中泊村洋麵。內五名已死,就地殮埋標記。呂正一名,枵腹待斃。即刻援扶上岸,以粥調養,方得復蘇。隨由陸路護送來到泊村,照例養贍。又其蔡高泰等,坐駕商船一隻,客歳飄來伊是名島屬屋那波島洋麵。隨委員役引導該船,送來泊港,照例養贍。本船甚朽,再難渉海。即將本船、杉板船照例燒化。

本年秋,遣都通事孫光裕、官舍呂崇徳等,護送福建難人洪得利等三十八名,朝鮮國難人黃聖巾等五名,坐駕海船一隻,前詣閩省。其洪得利等,即係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商民。駕船一隻,漂來山南府喜屋武郡外洋。原船破漏沈沒,即跳上杉板小船,隨波漂蕩。漁船護牽登岸。該地方官照例收養,燒化杉板船,送來中山泊村。其黃聖巾等,即係朝鮮國全羅道海南州濟州島難人。駕小海船一隻,漂至本國屬大島笠利郡須野村洋麵。該地方官照例收養。其船極小,兼不知針路據詳,燒化。送來中山泊村,倶經照例,撫恤送囘。

六年丙戌,遣紫巾官馬開基、正議大夫梁文翼等進表謝恩。皇上祭大廟之時,正副使臣、北京都通事,同朝鮮使臣,額外在午門前瞻仰天顔。隨即召入使臣,於重華宮賜宴。賞看絃歌諸藝,併加賞玻璃器各二件、鼻煙壷各一個、磁器各二件、柑各五枚、荷包各二對、茶葉瓶各二個。且加賞蜂糕、饅首、柑橙等件。又召入使臣於保和殿,與朝鮮貢使一同賜宴。賞看絃歌諸藝,併召御前,親賜御盃。又在光祿寺衙門,特遣官賜菓子木實、滿席三卓、羊魚鵝鷄、黃酒等件。又於元旦照例朝覲訖,賜克食、羊肉、饅首。又皇上幸紫光閣,在應宮門跪送訖,召入使臣於御殿賜宴。賞看絃歌諸藝,併召御前,親賜御盃。且賞賜正使各色緞十四疋、荷包六個;賞賜副使各色緞十疋、荷包六個。又皇上再幸圓明園,正副使臣、北京都通事,同朝鮮貢使,在西三座門外跪通跪送。賞賜克食、菓子。又皇上幸祈穀壇,正副使臣、北京都通事,同朝鮮貢使,在午門前跪送。賞賜蜂糕、羊肉、饅首。又蒙召入圓明園,同朝鮮貢使,在山高水長殿御庭伺候。皇上駕臨時,一跪一叩頭。賞看絃歌、煙火諸藝,併賜菓子、魤、糖圓。又蒙召入正大光明殿,皇上駕臨時,正副使臣同諸官,及朝鮮貢使等,一跪一叩頭,安坐賜宴。既而召御前,親賜御盃,併賞看諸藝。又召入山高水長殿,賞看跌打、相撲、煙火諸藝。又正副使臣奉旨,恭和御製詩章各一首進呈御覽。加賞國王:

蟒緞二疋 福字方一百幅

大小絹箋四巻 筆四匣

墨四匣 硯二方

雕漆器四件 玻璃器四件。

加賞正副使二員大緞各一疋、箋紙各二巻、筆各二匣、墨各二匣。又赴山高水長殿,在御庭伺候。皇上駕臨時,即將請安囘國等由,詳明禮部大人,轉達聖聰。即賜兪允。且命禮部大人諭曉:「爾等歸國,將問國王平安之旨傳知。」遵即三跪九叩頭退去。賞看絃歌、相撲、跌打、煙火諸藝,併賜各色菓子、糖圓、羊肉等件。其餘公務如例。全竣囘國。(丙戌年,有那覇船三隻,一隻人數三名,漂入朝鮮國。船身朽壞,就地燒化;二隻人數共三十八名,漂入浙江省。又丁亥年,有泊船一隻、人數十三名,漂入福州。各處官員照例撫養,送至福州柔遠驛。蒙布政司給與口糧衣服等件。除二名病故,一名搭囘貢船外,其餘各坐駕原船囘國。又丁亥年,有大島船一隻、人數六人,及國頭船一隻、人數五人,漂至浙江省。又有泊船一隻、人數七人漂至寧波府。各處官員照例撫恤,送至福州柔遠驛。蒙布政司照例撫恤,給與口糧衣服等件。該大島船、國頭船二隻船身狹小,一共變價。其人數派搭泊船及貢船囘國)

本年,毛執功續法司向承訓而任法司。

七年丁亥,有江南省商船一隻、人數二十名,漂來今歸仁郡。即在該處收養撫恤,併修理原船,自行駕囘。

本年丁亥,有江南省商船一隻、人數十四名,漂到奇界島,船隻撃碎。轉護來到泊村,照例撫養。特遣都通事魏永昌、司養贍大使向徳厚等,駕船一隻,送詣閩省。

八年戊子三月初八日,因尚灝王染病,世子尚育攝位。

本年,馬徳懋續法司翁宏烈而任法司。

本年,遣耳目官毛世輝、正議大夫楊徳昌等捧表進貢。(有朝鮮國船一隻、人數十二名,漂來西原郡津堅島。轉送至泊村,照例撫養。至於該船,極其朽壞,就地燒化。附搭貢船送還閩省)皇上駕蒞瀛臺。還宮之時,正副使臣、北京都通事,額外在西華門外跪迎,瞻仰天顔。隨即遣官賞賜鱘鰉魚一尾。皇上祭太廟之時,正副使臣、北京都通事,同朝鮮使臣,在午門外跪送跪迎。隨即召入使臣,於重華宮瞻仰天顔。時蒙天語,問國王平安。遵囘奏國王平安。既而同朝鮮使臣在御庭,賞看絃歌諸藝,併賜各色菓子、牛奶等件。且賜克食、各色菓子。又加賞玻璃器各二件、鼻煙壷各二個、磁器各一件、荷包各二對、茶葉瓶各二個、磁碟各一個。又召入使臣於保和殿,與朝鮮使臣一同在御庭賜宴。賞看絃歌諸藝。且召御前,親賜御盃。又在光祿寺衙門,特遣官賜菓子木實、滿席三卓、棉羊、魚鵝鷄、黃酒等件,併賜硃橘、崗榴等件。又於元旦照例朝覲。又皇上幸祈穀壇,併還宮之時,正副使臣同朝鮮使臣,在午門外跪送跪迎。再賞賜克食、羊肉、饅首、奶子餅。又皇上幸紫光閣,在應宮門跪迎訖,召入使臣於御殿賜宴。賞看絃歌諸藝,併召御前,親賜御盃。且賞賜正使各色緞十四疋、荷包六個;賞賜副使各色緞十疋、荷包六個。又於還宮之時跪送。又皇上幸圓明園,正副使臣,同朝鮮使臣,在西三座門外跪送。又蒙召入山高水長殿,同朝鮮使臣在御庭伺候。皇上駕臨時,一跪一叩頭。賞看絃歌、煙火諸藝,併賜茶葉、菓子、魤、糖圓。又蒙召入正大光明殿。皇上駕臨時,正副使臣同諸官,及朝鮮使臣,一跪一叩頭。安座賜宴,併賞看絃歌諸藝。既而召御前,親賜御盃。又蒙召入山高水長殿,正副使臣同諸官,及朝鮮使臣,在御庭班齊。皇上駕臨時,一跪一叩頭。賞看相撲、跌打、絃歌、煙火,併賞賜糖圓、熱羊肉、菓子。又正副使臣奉旨,恭和御製詩章各一首,進呈御覽。加賞國王:

蟒緞二疋 福字方一百幅

大小絹箋四巻 筆四匣

墨四匣 硯二方

雕漆器四件 玻璃器四件。

加賞正副使二員大緞各一疋、箋紙各二巻、筆各二匣、墨各二匣。又赴山高水長殿,在御庭伺候。皇上駕臨時,同朝鮮使臣,即將請安囘國等由,詳明禮部大人,轉達聖聰。即賜兪允。且命禮部大人諭曉:「爾等歸國,將問國王平安之旨傳知。」遵即三跪九叩頭退去。賞看相撲、跌打、絃歌、煙火諸藝,併賜糖圓、各色菓子、棉羊肉等件。其餘公務如例。全竣囘國。(戊子,有泊船一隻,漂至臺灣府琅岐山,衝礁撃碎。通船人數丹身登岸,送至本府。又丁亥年,有沖永良部島船一隻,漂至中華外洋,不識地名之處,船隻損破。時有倭船一隻,漂泊該處,遇其救護。經在該處開洋,該船亦撃碎。正在萬死一生之間,幸逢閩省商船救護,送至浙江省。各處官員照例,送至福州柔遠驛。蒙布政司給糧米糧銀等,派搭頭貳號貢船囘國。又己丑年,有久米村船一隻、人數五人,漂至浙江省。蒙該地方官照例賞給衣食。內一名染病身故;其餘四名,送至福州柔遠驛,蒙布政司給與糧米菜銀,坐駕原船囘國)

九年己丑,向廷楷續法司毛廷勷而任法司。

十年庚寅,遣耳目官向國璧、正議大夫王丕烈等捧表進貢。欣遇皇上駕蒞北海殿,正副使臣、朝京都通事同暹羅貢使,額外在神武門外跪送。又召入使臣於瀛臺,瞻仰天顔。天語問國王平安。遵即囘奏國王平安。既而同暹羅貢使在御庭,賞看相撲、絃歌,併賜牛奶一鍾。又在氷上賞看諸藝,併賞賜玻璃器各二件、鼻煙壷各一個、磁器各二件、茶葉各瓶、磁碟各一個、荷包各二對;又遣官賜鰉魚半尾、崗榴一桶、硃橘一桶。又皇上袷祭太廟,正副使臣、朝京都通事,同暹羅貢使,在午門外跪送跪迎。賞賜克食,羊肉一方、奶子一盤、饅首一盤。又召入使臣於保和殿,同暹羅貢使,在御庭賜宴。賞看絃歌諸藝。併召御前,親賜御盃。又在光祿寺衙門,遣官賜菓子木實、滿席三卓、棉羊、魚鵝鷄、黃酒等件。又逢元旦,照例行朝賀禮。賞賜克食、羊肉、饅首。又皇上幸紫光閣,正副使臣、朝京都通事,同暹羅貢使,在應宮門跪迎。即召入使臣於紫光閣賜宴,賞看絃歌諸藝。併召御前,親賜御盃。併賞賜正使各色緞十四疋、荷包三對;賞賜副使各色緞十疋、荷包三對。皇上還宮之時,亦在應宮門跪送。又皇上幸祈穀壇,正副使臣、朝京都通事,同暹羅貢使,在午門外跪送跪迎。賞賜克食、羊肉、饅首、奶子。又皇上幸圓明園,正副使臣、朝京都通事,同暹羅貢使,在西三座門外跪送。賞賜克食、羊肉、奶子、饅首。又召有入使臣於正大光明殿。皇上駕臨時,同諸官及暹羅貢使,一跪一叩頭。安坐賜宴,併賞看絃歌諸藝。即而召御前,親賜御盃。又召入使臣於山高水長殿,同諸官及暹羅貢使,在御庭班齋。皇上駕臨時,一跪一叩頭。安坐賞看相撲、跌打、絃歌、煙火,併賞賜糖圓、熟羊肉、菓子。又正副使臣奉旨,恭和御製詩章各一首,呈進御覽。賞賜王上:

蟒緞二疋 福字方一百幅

大小絹箋四巻 筆四匣

墨四匣 硯二方

雕漆器四件 玻璃器四件。

賞賜正副使二員大緞各一疋、箋紙各二巻、筆各二匣、墨各二匣。又召入使臣於山高水長殿,在御庭伺候。皇上駕臨時,同暹羅貢使,將請聖安囘國等由,詳請禮部大人,轉達聖聰。即賜兪允。且命禮部大人諭暁「爾等歸國,傳知問國王平安」之旨,遵即三跪九叩頭退去。賞看相撲、跌打、絃歌、煙火諸藝,併賜糖圓、各色菓子、棉羊肉等件。其餘宴賚如例,事竣囘國。(辛卯,有泊船一隻、人數三名,又有那覇船三隻、人數三十六名,配搭八重山島人十九名,漂到浙〔江〕省。該處官員照例送到福州柔遠驛。蒙布政司給與糧米糧銀。該泊船極其狹小,難以駕囘,就地變價。內一名在洋身故,八名派搭頭貳號貢船及那覇船囘國。其餘人數,坐駕原船囘國,一隻漂到日本福島地方諏訪濱。該處送到山川。其留在之際,給與口糧價錢,遣發囘國。又有那覇船一隻、人數三十一名,漂至浙江省。又有泊船一隻、人數三名,漂至朝鮮國。又有大宜味船一隻、人數五名,漂至山東省。又有宮古島船一隻、人數八名,漂至朝鮮國。該處開洋,風汛不順,又漂收江南省。內一人有洋身故,四人途次病故。其四船人數,各處送至福州柔遠驛。即布政司照例撫恤,給與糧米菜銀。該泊船一隻已經損壤,大宜味、宮古島船兩隻船身狹小,難以渉海,就地變價。其人數,派搭那覇船及接貢船、護送船囘國)

十一年辛卯,廣東省潮州府澄海縣商船、人數二十三名,去年到天津府貿易,該地開船。在洋遇風,共見船身沈覆。移駕杉板小船,漂到大島屋喜內港。該處送到泊村,照例撫恤。又有廣東省潮州府饒平縣商船、人數三十三名,去年到上海縣發賣糖貨,該地開船。在洋遇風,船身損壞。內二十三名移駕杉板小船,不知其下落。十名坐落水櫃,漂到八重山島。內三名在洋身故,一名就地即死;其六名送到泊村,照例撫恤。特遣都通事鄭肇業、司養贍大使曹國璉等駕船一隻,送詣閩省。

本年,尚楷續國相尚廷範後缺,而任國相。

十二年壬辰,遣耳目官向永昌、正議大夫鄭擇中等捧表進貢。(朝鮮國船一隻漂至伊江島,人數三十三名。內六名在洋身故,一名在該島身故。其原船失火延燒。其人數送到泊村,照例收養,附搭貢船送囘)欣遇皇上袷祭太廟,正副使、都通事,同朝鮮貢使,在午門外瞻仰天顔。賞賜克食,羊肉一方、奶餅一盤、饅頭一盤。又召入正副使,於保和殿,同朝鮮貢使,在御庭賜宴。賞看絃歌諸藝,併召御前賜酒。又在光祿寺衙門演禮之時,差官賜菓子木實、滿席三卓、棉羊三疋、魚、鵝、鷄、黃酒等件。又逢元旦,照例行朝賀禮。賞賜克食、羊肉、奶餅、饅頭。又皇上幸紫光閣,正副使、都通事,同朝鮮貢使,在應宮門跪迎。召入正副使,於紫光閣賜宴。賞看絃歌諸藝,且召御前賜酒。併賞賜正使綵緞十四疋、荷包三對;副使綵緞十疋、荷包三對。皇上還宮,亦在應宮門跪送。又皇上幸祈穀壇,併還宮時,正副使、都通事,同朝鮮貢使,在午門外跪送跪迎。賞賜克食、羊肉、饅頭、奶餅。又皇上幸圓明園,正副使、都通事,同朝鮮貢使,在西三座門外跪送。賞賜克食、羊肉、奶餅、饅頭。又正副使召入正大光明殿,皇上駕臨時,同諸官、朝鮮貢使一跪一叩頭。安座賜宴。賞看絃歌諸藝,併召御前賜酒。又召入山高水長殿,同諸官、朝鮮貢使在御庭班齊。皇上駕臨時,一跪一叩頭。安坐賞看相撲、跌打、絃歌、煙火,賞賜糖圓、熟羊肉、菓子。又正副使奉旨,恭和御製詩章各一首,呈進御覽。賞賜王上:

蟒緞二疋 福字方一百幅

大小絹箋四巻 筆四匣

墨四匣 硯二方

雕漆器四件 玻璃器四件。

賞賜正副使大緞各一疋、箋紙各二巻、筆各二匣、墨各二匣。又正副使召入山高水長殿,在御庭仰候皇上駕臨,同朝鮮貢使交遞禮部大人,轉請聖安囘國。時蒙皇上命禮部轉諭:「貢使囘國,傳知慰問國王平安。」天語煌煌。即正副使三跪九叩頭而退。賞看相撲、跌打、絃歌、煙火諸藝,併賜糖圓、各色菓子、棉羊肉等件。又貢使等到京較遲,不趁副瀛臺筵宴之日。而照例補賜正副使玻璃器各二個、鼻煙壷各一個、茶葉各二瓶、磁碟各一個;正使荷包二對;副使荷包一對;併差官賞賜鱘鰉魚半尾、崗榴一桶、廣橙一桶。又囘閩以後,頒賜冊謚孝愼皇后寶詔一道。其餘公務如例。全竣囘國。(壬辰年,有久米村船一隻、人數十一名,漂至浙江省。那覇船一隻、人數十名,泊船一隻、人數六名,漂至福州。久志船一隻、人數四名,漂至臺灣府,衝礁撃碎。那覇船一隻、人數四名,漂至朝鮮國,二名病故,其船就地燒化。所有五隻人數,各處送到福州柔遠驛。豪布政司照例撫恤,給發糧米菜銀。將其臺灣、朝鮮送到人數,配搭那覇、久米、泊等船,遣發囘國。又有朝鮮船二隻漂入八重山島,衝礁損壞。所坐人數共計二十名。內二名在洋身故,六名在破船處所淹死,三人在舘病故。至其原船,就地燒化。將其現存人數,解到中山泊村,照例收養。附搭接貢船,解送閩省。又癸巳年,有春楷船一隻、人數五十九名,泊村船一隻、人數四名,名護郡船一隻、人數十二名,先後漂到浙江省。又泊村船一隻、人數十二名,漂至山東省。那覇船一隻、人數十四名,漂至江蘇省。渡名喜島船一隻、人數十名,漂至臺灣府。其六案船隻內,除二隻傷損;一隻狹小,倶已變價;一隻沖礁撃碎。又除難人一名在洋身故,十一名沿途病故。其餘船隻、難人等,先後送到福州。即布政司將其難人等安插柔遠驛,給發口糧菜銀撫恤。派搭楷船及名護郡船,遣發囘國)

十三年癸巳,御寢廟前庭,改鋪以砂。其庭從來,鋪以石粉。但因地幽苔生,有妨聖主之過故,改之以砂。

十四年甲午五月二十九日薨。在位三十一年,壽四十八,葬於玉陵。

王性質恭儉,惟善是務,社稷奠安。

本年,遣耳目官向如山、正議大夫紅泰煕捧表進貢天朝;並遣正議大夫毛超敘,附搭二號貢船,捧咨到閩,以尚灝王訃聞於中朝。皇上駕蒞瀛臺。還宮之時,正副使臣在西華門外跪迎聖駕,瞻仰天顔。向例:正副使臣蒙召入瀛臺等處,賜宴,賞看相撲、絃歌諸藝。乃因有國喪,停止送迎入宴。而遣官賞賜正使玻璃器二件、鼻煙壷一個、磁器一件、茶葉二瓶、磁碟一個、小荷包四個;賞賜副使玻璃器二件、鼻煙壷一個、磁器一件、茶葉二瓶、磁碟一個、小荷包二個。又遣官賞賜鱘鰉魚半尾、克食、葡萄一袋、硃橘一桶、福橙一桶、羊肉一方。又在光祿寺衙門,遣官賞賜菓子木實、滿席宴卓三張、棉羊三疋、魚二十一尾、鵝一隻、鷄一隻、黃酒三瓶。又逢元旦朝賀,照例行禮,賞賜克食、羊肉一方、蒸食一盤、奶餅一碟。又除正賞外,遣官賞賜正使綵緞十四疋、荷包六個;副使綵緞十疋、荷包六個。又,正副使召入山高水長殿,在御庭班齊,仰候皇上駕臨。同朝鮮貢使交遞禮部,跪請聖安囘國。時蒙禮部傳知聖諭:「貢使囘國,轉知王世子。國中的事好好辨。」天語煌煌。即正副使三跪九叩頭而退。又貢使事竣囘閩之後,恭逢皇太后六旬大慶。皇上頒賜加上恭慈康豫安成荘惠壽禧皇太后徽號寶詔一道。其餘公務如例。全竣囘國。(甲午年,有八重山船一隻、人數五名,飄到臺灣府,沖礁打破。一人淹斃;三人自府解送福州之時沿途身故;其餘一人送到福州柔遠驛。又那覇府船一隻、人數十八名,飄到福寧府霞浦縣。該地方官解送到驛。即蒙布政司加意撫恤,給予糧菜銀。其那覇府人坐駕原船,八重山人配搭貢船,各已囘國。又朝鮮國船一隻、人數九名,飄到八重山島與那國地方,船隻撃碎。三人淹斃;六人解到泊村,照例養贍。附搭接貢船,送至閩省,轉囘本籍。乙未年,有春楷船一隻、人數三十七名,漂至福建省。又大里郡船一隻、人數十五名,漂至浙江省。三人在浙病故。又久米鳥船一隻、人數十七名,漂至臺灣,原船衝礁撃碎。難人十七名登岸活命。內十一人在臺逃走,不知下落。又知念郡船一隻、人數二十名,漂至浙江省。三人在浙病故。又久志郡船一隻、人數十四名,漂至浙江省,原船衝礁撃碎。難人一名鳬水上岸活命;其餘十三人散落淹斃。又久志郡船一隻、人數十一名,漂至浙江省,原船衝礁撃碎。難人二名在浙病故。又那覇船一隻、人數十七名,漂至江蘇省。原船損壞,水滿無方,在浙變價。各省照例先後送到福州柔遠驛。均蒙布政司照例撫恤,給發口糧菜銀。將春楷船、大里郡船、知念都船三案難人坐駕原船,遣發囘國;將那覇船一隻、久米島船一隻、久志郡船二隻各難人,配搭接貢船、春楷船、大里郡船囘國)


中山世譜巻十二

尚育王

童名:思徳金(始稱思眞蒲戸金)嘉慶十八年癸酉七月二十四日降誕。

父:尚灝王

母:佐敷按司加那志,童名思亀樽金,號順徳。

附 尚育王,乃尚灝王長子也。所親生母向氏具志堅按司,童名眞松金。

妃:佐敷按司加那志,童名思眞鶴金,號元貞(尚氏豐見城王子朝春女,始稱野嵩按司加那志。嘉慶十九年甲戌十月二十日生。同治三年甲子十二月十七日薨。壽五十一,葬於玉陵)

夫人:眞南風按司,童名眞牛金(向氏喜名親雲上朝清女)

王有三男五女:

長女曰國場翁主,童名眞鍋樽,號妙香。

次曰尚濬。

次曰末吉翁主,童名眞牛金(嫁向氏朝知)

次曰上間翁主,童名恩眞松金(嫁馬氏正全。倶妃向氏所生)

次曰兼城翁主,童名眞鶴金(嫁向氏朝常。夫人向氏所生)

次曰尚泰。(妃向氏所生。後登王位)

次曰照屋翁主,童名眞嘉戸樽(嫁向氏朝盛。夫人向氏所生)

次曰尚弼。(稱具志川王子。夫人向氏所生)

附紀

道光七年丁亥五月十九日,領中城郡,並知行高千五百斛,稱中城王子。

大清道光八年戊子,因尚灝王染病,世子尚育攝位。十五年乙未即位。

法司官:

毛執功、馬徳懋、向廷楷(其餘交代者,皆載於紀年之次)

本年,尚元魯續國相尚楷後缺,而任國相。

本年,皇上頒賜,加上皇太后徽號,併冊立皇后寶詔各一道。

本年,以尚圓王所用小碟一個,奉安內間御殿,以存舊蹟。原是,以尚圓王御枕安之。上屆申年,被盜竊去,無蹤可尋。故以其小碟,從權安之。

本年,在首里三平等所屬各村設建學校。曾自設建國學及三平等學校以來,各村或建學,或不建學。今已助出銅錢,併隨分褒錢,設建學校於各村,以興教化。

十六年丙申,毛惟新續法司向廷楷而任法司。

本年,向寛續法司毛執功而任法司。

本年,特遣耳目官向大烋、正議大夫孫光裕等捧表進貢天朝,兼請襲封。(朝鮮國小船一隻、人數十名,漂人本國屬久米島洋麵,原船沖礁撃碎。難人六名,被波淹斃;其餘四名,送到中山泊村,照例收養。附搭二號貢船,解送到閩)皇上命翰林院修撰林鴻年爲冊封正使,命翰林院編修高人鑑爲其副使。皇上駕蒞瀛臺,正副使臣在西華門外跪送,瞻仰天顔。隨即召入正副使臣於瀛臺賜宴。又召入重華宮瞻仰天顔。時蒙天語,慰問王世子平安。即令阿口通事,囘奏王世子平安。既而在御庭安座,賞賜各色菓子、牛奶。且賜克食、各色菓子。又賞賜正副使臣玻璃器各二件、鼻煙壷各一個、荷包各二對、茶葉各二瓶、磁碟各一個。又遣官賜鱘鰉魚一尾、硃橘一桶、崗榴一桶。又皇上袷祭太廟,正副使臣曁朝京都通事,在午門外跪送跪迎。又召入正副使臣於保和殿,在御庭賜宴。併召到御前,親賜御盃。又在光祿寺衙門,特遣官賜菓子木實、滿席三卓、棉羊三疋、魚鵝鷄、黃酒等件。又逢元旦,照例行朝賀禮。賞賜克食、羊肉、饅首、奶餅。又召入正副使臣於紫光閣,在御前親賜御盃。併賞賜正使各色緞十四疋、荷包三對;賞賜副使各色緞十疋、荷包三對。又皇上幸圓明園,竝自園進城。正副使臣在西三座門外,跪送跪迎。又皇上幸祈穀壇齋宿,竝禮成,還宮。正副使臣,在午門外跪送跪迎。賞賜克食、羊肉、饅首、奶餅。又召入正副使臣於正大光明殿。皇上臨殿時,同諸官一跪一叩頭。安座賜宴。併召到御前,親賜御盃。又召入正副使臣於山高水長殿,同諸官在御庭班齊。皇上臨殿時,一跪一叩頭。安座賞賜糖圓、熟羊肉、菓子。又召入正副使臣於山高水長殿,在御庭伺候。皇上臨殿時,同朝鮮貢使,詳明禮部大人,轉請聖安囘國。時蒙皇上命禮部大人諭曉:「貢使歸摑,傳知慰問王世子平安。」遵即三跪九叩頭退去。賞賜糖圓、各色菓子、棉羊肉等件。其餘公務如例,全竣囘國。(丙申年,有久米島船一隻、人數三十六名,內二名女,漂至臺灣府噶瑪蘭,衝礁撃碎。該地方官照例送到福州柔遠驛。即蒙布政司照例撫恤,給發口糧菜銀,派搭頭貳兩號貢船囘國。丁酉年,有恩納船一隻、人數六人,漂至江南省。其船朽爛,難以渉海,就地變價。又有渡地船一隻、人數七人,漂江南省,沖礁撃碎。內一人在洋病故,六人鳬水上岸。其二案人數,該省地方官送到福州。即布政司將其難人等安插柔遠驛,給發口糧菜銀撫恤,附搭接貢船,遣發囘國)

本年冬,兼城郡兼城村水田之間,有大鴈一隻飛來,色似灰。村民獲之,以獻朝廷。

本年冬,久米島具志川郡大久保地方,有鶴一隻來棲,色似灰。

本年冬,有廣東省潮州府澄海縣商船一隻、人數五十名。漂入金武郡安富祖村,原船衝礁撃碎。送到中山泊村,照例撫恤,給糧收養。至翌年春,特遣都通事鄭元偉、官舍馬執中等,駕船一隻接護,送到閩省。

十七年丁酉,新建文廟於首里。

先是先王尚溫諭立國學,崇聖道,育人才。又欲設建文廟,即卜地於國學左翼,繚以周垣,築以礪石,以爲經營之基址。時因國財不裕,遂寛數十年,未建廟宇。今王特諭國相、法司曰:「朕思繼先志,建文廟,永仰尼山之儀容。卿等確議奏覆。」國相、法司將其工料、祭料之所由出,細加商議,奏曰:「請遵命建廟。」王大喜,發諭:「興作諏辰,於春三月興工。」迄於秋九月告成。即將至聖先師神主奉於正中,將顔子、曾子、子思子、孟子神主配於左右。毎年春秋上丁,王親詣廟,祭以大牢。又設啓聖祠於國學彜倫堂中,奉安啓聖王叔梁公神位。配以顔氏、曾氏、孔氏、孟孫氏神主。毎年春秋上丁,遣官祭以小牢。

本年秋,伊平屋島勢理客地方,有鶴一隻,飛來棲止。土民獲之,獻於朝廷。

本年秋,遣正議大夫鄭良弼附搭接貢船,捧咨到閩,恭迎冊使,搭駕頭號對船囘國。

十八年戊戌夏,冊封正使林鴻年、副使高人鑑,捧詔勅御書臨國,諭祭故王尚灝,襲封王世子尚育爲中山王。併賜御書「弼服海隅」四字。詔曰:

朕惟共球向化,藎忱膺丹綍之褒;屏翰銘勲,世守席黃圖之舊。嘉象來之致福,久備藩封;紹燕譽以承庥,式頒策命。爾琉球國,啓疆溟島,率職海邦。懋奕祀之經綸,奉中朝之正朔。中山王世子尚育,克承先業,丕茂嘉猷。繼堂構以維勤,奉幣琛而罔懈。效朝宗於碧澥,風靜鯨波;肅拱衛於紫宸,道通魚嶼。茲以序當嗣位,表請錫封。特遣正使翰林院修撰林鴻年、副使翰林院編修高人鑑齎詔,往封爾爲琉球國中山王。爾國臣民以曁士庶,其咸弼乃王,益勵恪恭,長延福祚。思其艱以圖其易,日修庶政以誠和。勤於邦復儉於家,永矢一心而翼戴。纉箕裘於勿替,千秋垂駿烈之光;鞏帶礪以久安,百世荷龍章之眷。故茲誥示,咸使聞知。

勅曰:

惟爾世宅瀛壖,蔚爲國冑。承華綺歳,不愆視膳之儀;主器藩方,聿著維城之望。茲以茅封嗣守,葵向臚忱;嘉越雉之遄飛,驗東鯷之即序。雲帆轉海,羅琛贐於十洲;星使來王,拱宸樞於萬里。無忝箕裘之紹,爵壤宜仍;用邀英蕩之頒,絲綸載錫。特遣正使翰林院修撰林鴻年、副使翰林院編修高人鑑,勅封爾爲琉球國中山王,並賜爾及妃文幣等物。爾其祇承寵命,益懋忠猷,助宣醲化於鯤溟。允答稠恩於鳳陛,扶桑日麗;被袞繍以揚輝,析木波平。奠藩維而述職,勿墜高會之矩;俾爾熾昌,永惟帶礪之傳,延於苗裔。欽哉。特諭。

(正使林鴻年、副使高人鑑題於瑞泉,書「源遠流長」四字、「飛泉漱玉」四字獻王,隨鐫碑建焉)

本年冬,冊使同朝,特遣王舅向寛、紫金大夫楊徳昌、使者馬維興等,齎捧表章、禮物,坐駕頭號船,與冊使寶船一齊開洋,至閩入京,恭謝天恩。欣遇皇上幸東陵,還永定時,正副使等在燕郊跪迎,瞻仰天顔。即蒙天語,慰問國王平安。遵即囘奏國王平安。而及歸舘,賞賜菓子一鉢、棉羊肉一鉢、蒸食一鉢。又自永定駕蒞圓明園,在圓明園紅橋跪迎。又自園還城時,在神武門跪迎,跪請聖安囘國。即賜兪允。其餘公務如例。全竣囘國。(王舅向寛京務全竣,囘到福州,染病身故。戊戌年,有那覇府船一隻、人數二十一名,勝連郡船一隻、人數十七名,知念郡船一隻、人數五名,漂到浙江省。又有勝連郡船一隻、人數十四名,大島船一隻、人數五名,漂至臺灣府。又有勝連郡船一隻、人數八名,漂至廣東省。其六案難人內,除二名在洋溺死,三名在各處病故外,其餘難人等,該各處地方官照例送至福州柔遠驛。即布政司給發糧米菜銀。其六案船隻內,因大島船一隻、勝連郡船一隻,各在漂收處所,衝礁撃碎。將其二隻人數,配搭那覇、勝連、知念等船四隻囘國)

本年,遣耳目官章鴻勳、正議大夫林奕海等捧表進貢。欣遇皇上駕蒞瀛臺,正副使等在西華門外跪迎,瞻仰天顔。即蒙天語,慰問國王平安。遵即囘奏國王平安。扈赴瀛臺御庭,賞看絃歌諸藝。賞賜筵宴並克食、羊肉二方、蒸食一盤、奶餅一碟。又召入正副使,於重華宮賜宴看戲。賞賜玻璃器各二件、鼻煙壷各二個、磁器各一件、磁盤各一件、茶葉各二瓶、鰉魚各半尾、蜜食各二碟、荷包各六個。又遣官賞賜福橘一桶、廣橙一桶。又皇上袷祭太廟,正副使、都通事,在午門前跪迎跪送。賞賜克食、羊肉一方、蒸食一盤、奶餅一碟。又召入正副使於保和殿,在御庭,同朝鮮貢使列座賜宴。賞看絃歌諸藝。併召到御前,親賜御盃。又遣官賞賜宴卓三張、棉羊三疋、魚鵝鷄、黃酒等件。又逢元旦,照例行朝賀禮。賞賜克食、羊肉一方、蒸食一盤、奶餅一碟。又召入正副使於紫光閣,在御前,親賜御盃,併賜筵宴。賞看絃歌諸藝。賞賜正使各色緞十四疋、荷包六個;賞賜副使各色緞十疋、荷包六個;併賞賜正副使羊肉一方。又皇上幸圓明園,併自園還城。正副使在西三座門外跪送跪迎。賞賜克食:羊肉一方、蒸食一盤、奶餅一碟。又皇上幸祈穀壇,併自壇還宮。正副使同朝鮮貢使,在午門前跪送跪迎。賞賜克食:羊肉一方、蒸食一盤、奶餅一碟。又召入正副使,於正大光明殿仰候。皇上臨殿時,同諸官及朝鮮貢使,一跪一叩頭。安座賜宴。賞看絃歌諸藝,併召到御前,親賜御盃。又正副使奉旨,恭和御製詩章各一首,呈進御覧。賞賜王上:

蟒緞二疋 福字方一百幅

絹箋四巻 筆四匣

墨四匣 硯二方

玻璃器四件 雕漆器四件。

賞賜正副使大緞各一疋、筆各二匣、絹箋各二巻。又召入正副使於山高水長殿,在御庭班齊仰候。皇上臨殿時,同朝鮮貢使,交遞禮部大人,跪請聖安囘國。即賜兪允。時蒙皇上命禮部轉諭:「貢使囘國,傳知慰問國王平安。」天語煌煌。遵即三跪九叩頭退去。賞看相撲、跌打、絃歌諸藝。賞賜各色菓子、糖圓、羊肉一方、蜜食二碟。其餘公務如例,全竣囘國。(己亥年,有渡名喜島馬艦船一隻、人數十三名,漂至浙江省定海縣。該處地方官,恵與該難民人等布棉襖袴各一件、鞋襪各一雙、毛氈帽子各一頂、銅錢各千文,並修整原船,給發桅篷,槓椇等件,照例送到福州柔遠驛。即布攻司給發糧米菜銀,坐駕原船,遣發囘國)

十九年己亥,馬允中續法司毛惟新而任法司。

二十年庚子,向良弼續法司向寛而任法司。

本年,特遣耳目官向國弼、正議大夫林常裕等捧表進貢;併遣官生向克秀、東國興、阮宣詔、鄭學楷等四人入監讀書。隨即照例,給與日用食物、四季衣服、舖蓋、筆紙墨、銀兩等件;從人亦給口糧、食物、衣服舖蓋。禮待甚厚。至於乙巳年,該官生等學業已成,京囘到閩。內向克秀一名染病身故,荷蒙皇上特恩,賞恤白銀三百兩。以一百兩爲營葬之資,以二百兩附賜其家眷口。(庚子年,有夏運送船一隻、人數二十六名,又東村長嶺馬艦船一隻、人數九名,共飄到臺灣府,夏運送船衝礁撃碎。其二隻人數,共蒙該地方官賞給衣食錢文,修理長嶺船隻。依照舊例,委員送到福州柔遠驛。又蒙布政司撫恤,發給口糧菜銀。而運送船人數之內,十八名配搭頭號貢船,八名附搭長嶺船隻囘國)欣遇皇上自圓明園駕臨大后宮之時,正副使、都通事,額外奉旨,在紅橋跪迎聖駕,瞻仰天顔。時蒙天語,慰問國王平安。即正副使等囘奏:「國王叨蒙鴻福平安。」賞賜克食:羊肉一方、饅首一盤、奶餅一碟。又皇上依照舊例,賞賜正副使以下從人等帽子衣裳。又在皇城,賞賜國王勅書物件。又賞賜正副使、都通事等物件。又皇上祭大廟之時,正副使、都通事,奉旨在午門前跪迎跪送。賞賜克食:羊肉一方、蒸食一盤、奶餅一碟。又正副使、都通事、官生等,同到孔子廟,以行拜禮。官生等叨蒙召入國子監,因都通事照例,率同官生等在彜倫堂參見。所班諸官、都通事一揖,官生等四拜。又皇上幸圓明園之時,正副使、都通事,在西三座門外,將請安囘國等由,詳明禮部大人,轉達聖聰。即賜兪允。時蒙命禮部大人諭暁:「爾等歸國,將問國王平安之旨傳知。」遵即三跪九叩頭退去。既而蒙照例,在禮部衙門賜下馬宴;在公舘,賜上馬宴。其餘公務如例。全竣囘國。(正議大夫林常裕,京務全竣,囘到福州,染病身故。辛丑年,有國頭船二隻、人數六人,漂到浙江省太平縣。蒙該地方官賞給楫檣槓椇,並毎人衣裳一領、(衤同)袴一件、鞋襪一雙、蒲團三個,照例送到福州柔遠驛。又壬寅年,有恩納船一隻、人數十人,漂入閩安鎭。豪該地方官照例,送至福州柔遠驛。即蒙布政司毎名給與口糧菜銀。又因恩納般隻船身狹小,難以渉海,就地變續。又賞毎名藍布四疋、棉花四斤、煙草一斤、茶葉一斤、灰麺一斤、豚羊肉酒各四斤,分搭接貢船併國頭船囘國)

本年,因有皇上勅諭,琉球改爲四年遣使朝貢一次。特遣王舅向邦正、正議大夫鄭元偉等陳請轉奏,照舊二年一貢。

二十一年辛丑,叨蒙兪允如所請,間歳進貢。囘國。

二十一年辛丑,有江南省蘇州府長州縣商船一隻,通船人數一百零一名,要買銅斤。駕赴長崎之時,遇着颶風,飄來奇界島,擱礁撃碎。其時三十九名淹斃,六十二名得生。該地方官派駕海船二隻,解送中山泊村之時,灣泊大島。其內一名染病身故,就地埋葬。又有朝鮮國全羅道黒山府源縣船一隻,通船人數一十一名,漂入葉壁山破船。其時男二名、女一名,被波淹斃,其餘送來泊村。其兩船人等,照例撫養。特遣都通事王兆杜、官舍秋文明等駕船一隻,護送到閩省。

二十二年壬寅,遣耳目官向紹元、正議大夫魏恭儉等捧表進貢。欣遇皇上裕祭太廟之時,正副使、都通事額外奉旨,在午門前跪送跪迎,瞻仰天顔。賞賜克食:羊肉一方、奶餅一碟、鱘鰉魚半尾。又召入正副使於保和殿。在御庭,同朝鮮貢使列座賜宴。賞看絃歌諸藝。併召到御前,親賜御盃。又遣官賞賜宴卓三張、棉羊三疋、鵞一隻、魚二十尾、鷄一隻、黃酒一瓶、硃橘一桶、崗榴一桶。又逢元旦,正副使,同諸官及朝鮮貢使,照例行朝賀禮。賞賜克食:羊肉一方、饅首一碟、菓子一碟。又召入正副使於紫光閣,同朝鮮貢使,在御前,親賜御盃。併賜宴。賞看絃歌諸藝。賞賜正使各色緞十四疋、荷包六個;賞賜副使各色緞十疋、荷包六個。又加賞王上:

蟒緞二疋 福字方一百幅

絹箋四巻 筆四匣

墨四匣 硯二方

玻璃器四件 雕漆器四件。

加賞正副使大緞各一疋、筆各二匣、墨各二匣、絹箋各二巻。隨正副使將「向例,皇上命卑使等,恭和御製詩章,進呈御覽,而後加賞物件。今般有何縁故,預先賜之之處」,叩問禮部大人。蒙覆「皇上加賞前項物件,原出於日後召入爾等之時,著和御製詩章之至意。但政事繁冗,不暇御製詩章」等因。又皇上幸祈穀壇,正副使臣同朝鮮貢使,在午門前跪送。賞賜克食:羊肉一方、饅首一碟、奶餅一碟。且自祈還宮,亦同朝鮮貢使,在午門前跪迎。賞賜克食:羊肉一方、饅首一碟、奶餅一碟。又皇上幸圓明園時,正副使奉旨,同朝鮮貢使,在西三座門外跪送。又召入正副使,於正大光明殿仰侯。皇上賀臨時,同諸官及朝鮮貢使等,一跪一叩頭。安座賜宴。賞看絃歌諸藝。併召到御前,親賜御盃。又召入正副使於山高水長殿,在御庭班齊仰候。皇上駕臨時,同朝鮮貢使,交遞禮部大人,跪請聖安囘國。即賜兪允。時蒙皇上命禮部轉諭:「貢使囘國,傳知慰問國王平安。」天語煌煌。遵即三跪九叩頭,而退入座。賞看相撲、跌打、絃歌諸藝。賞賜各色菓子、糖圓、棉羊肉一方。又在皇城,賞賜王上勅書及物件,併賞賜正副使物件外,依照向例。自該使臣以至跟伴,賞賜各帽子衣裳。即而蒙在禮部衙門,同朝鮮貢使賜下馬宴;在公舘,賜上馬宴。其餘公務如例,全竣囘國。(壬寅年,有名護船一隻、人數五名,飄到浙江省溫州府王環縣。叨蒙地方官毎名惠給棉襖一領、銅錢三百文,依照舊例,委員送到福州柔遠驛。又蒙布政司撫恤,發給口糧菜銀,坐駕本船囘國)

二十四年甲辰,遣耳目官毛嘉榮、正議大夫鄭元偉等捧表進貢。(癸卯年,有久志郡船一隻、人數九名,漂到浙江省太平縣。又甲辰年,泊村具志堅船一隻、人數七名,漂到臺灣府噶嗎蘭。原船朽爛,難以渉海,就地變價。又久志郡船一隻、人數二十一名,漂到福建省福寧府烽火營。又若狡町村宮城船一隻、人數二十名,漂到山東省膠州府古鎮口。原船損壞水漏,就地變價。又東村長濱船一隻、人數十七名,漂到浙江省寧波府象山縣,其內一名病死。又西村當山船一隻、人數十八名,漂到江蘇省准安府鹽城縣。原船損壞,就地變價。又伊平屋島船一隻、人數三名,漂到浙江省寧波府定海縣。又乙巳年,泊村糸數船一隻、人數九名,漂入福建省海壇。其船朽爛損壞,難以渉海,就地留置。該各難人等在於各省,均蒙地方官賞給衣食銀錢,照例先後送到福州柔遠驛。更蒙布政司照例撫恤,給發口糧菜銀。將久志郡船二隻、東村船一隻、伊平屋島船一隻各難人,坐駕原船,遣發囘國;將泊村船二隻、若狡町村船一隻、西村船一隻各難人,派搭進貢頭貳兩船、久志郡船二隻、東村船一隻、伊平屋島船一隻囘國)額外蒙皇上召入正副使,於重華宮瞻仰天顔。時蒙天語,慰問國王平安。遵即囘奏國王平安。又蒙賜宴看戲,併賞賜玻璃器各二件、鼻煙壷各一個、磁器各一件、磁盤各一件、茶葉各二瓶、荷包各四個。且遣官賞賜鱘鰉魚半尾。又皇上袷祭太廟,正副使、都通事,在午門前跪迎跪送。賞賜克食:羊肉一方、蒸食一盤。且遣官賞賜福橘二桶。又召入正副使於保和殿。在御庭,同朝鮮貢使賜宴。併賞看絃歌諸藝。且召到御前,親賜御盃。且遣官賞賜宴卓三張、棉羊三疋、鵞一隻、鷄一隻、魚二十尾、酒一瓶。又仍照舊例,行朝賀禮。賞賜克食:羊肉一方、蒸食一盤、奶餅一碟。又召入紫光閣,親賜御盃併賜宴。賞看絃歌諸藝。且賞賜正使各色緞十四疋、荷包六個;賞賜副使各色緞十疋、荷包六個。且仍照舊例,賞賜自正副使至跟伴帽子衣裳。又皇上幸祈穀壇,正副使同朝鮮貢使,在午門前跪送。賞賜克食:羊肉一方、蒸食一盤、奶餅一碟。又皇上幸圓明園,正副使在西三座門外跪送。賞賜克食:羊肉一方、蒸食一盤、奶餅一碟。又皇上睿思,日後召入正副使之時,著和御製詩章。預先加賞王上:

蟒緞二疋 福字方一百幅

絹箋四巻 筆四匣

墨四匣 硯二方

玻璃器四件 雕漆器四件。

加賞正副使大緞各一疋、筆各二匣、墨各二匣、絹箋各二巻,不使奉和詩章。又召入正副使於圓明園,其前日到大樹菴留宿,而赴正大光明殿。及皇上御殿之時,同諸官及朝鮮貢使等,一跪一叩頭。列座賜宴,併賞看絃歌諸藝。且召到御前,親賜御盃。又召入正副使於山高水長殿,在御庭伺候皇上駕臨。而及皇上御殿之時,同朝鮮貢使,憑禮部大人,跪請聖安囘國。隨蒙兪允。時蒙皇上命禮部轉諭:「貢使囘國,傳知慰問國王平安。」天語煌煌。遵即叩頭。是時,又蒙皇上親問國王年庚。遵即囘奏退座。即而賞看相撲諸藝,併賞賜各色菓子、糖圓、羊肉一方。又蒙在禮部衙門,同朝鮮貢使照例賜下馬宴;在公舘,賜上馬宴。又貢使等事竣囘閩之後,恭逢皇太后七旬大慶。皇上頒賜,加上恭慈康豫安成荘惠壽禧崇椇皇太后徽號寶詔一道。其餘公務,如例全竣。併令官生東國興、阮宣詔、鄭學楷等,隨貢使囘國。(貢使等,本應於丙午年一囘國,但因乙巳年所遣接貢船隻未到閩省,丁未年囘國。又丙午年,有東村船一隻,漂到福建省,通船共四名。又有大里郡馬艦船一隻,漂到山東省榮城縣,通船共八名。其原船因有損壞,經三蒙該地方官飭行修理,在該處開洋。復遇颶風,漂到蘇州府上海縣。又有恩納郡馬艦船一隻,漂到山東省海陽縣,通船共五名。又有同郡馬艦般一隻,漂到江南省撫民府,通船共八名,內一名染病身故。又有名護郡馬艦船一隻,漂到江南省通州如皐地方,通船共五名。該數案難人,均蒙各處官員給銀兩衣食等件,依照定例,送到福州柔遠驛。而在驛之際,又蒙布政司給口糧菜銀。而該東村船一隻海水透漏,投捨海中;恩納郡船兩隻,曁名護郡船一隻,各在漂入處折價發賣。即將其難人,派搭大里郡船,曁頭號、貳號貢船等三隻囘國)

本年,有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商船一隻、通船人數三名,到臺灣府收買風爐。要赴和杯地方,駛到半洋,遇風不順,漂入八重山島宗納村港口。該村胥役BN 出小船,駛到該處,以行査看。並無米水、柴薪等件。件胥役等意,謂其在洋日久,以苦饑渇,即給湯止渇,與粥充饑,以救性命。更因難人懇請,乃酌給柴水米糧,令其駕囘。其後又遇着逆風,漂到玉城郡奧武村洋麵。遂解來泊村,隨著照例撫養。且見其船甚是窄小,所坐人數僅係三名,恐難遠渉重洋。即要使其附搭,今秋赴閩貢船,以爲解送。飭官告知。乃曰「若遵其令,待於秋汛,搭駕貢船,取道到閩,不但留在貴國多浹日數,而從閩到郷,亦經遙遠之塗,益苦囘郷之遲。今船隻離窄,人數雖少,留心占風,戮力操船,自應海路無恙,早得囘籍。請坐駕原船,自行囘去」等語。隨即修葺船隻,復發給槓椇,自行駕囘。

本年秋,造廣寢廟。其廟原有長二文、橫二丈三尺九寸;廂長八尺、橫四尺。但因其狹小,改廣廟長二丈八尺一寸、橫二丈八尺五寸。其廂仍舊長八尺、橫四尺。

二十五年乙巳,有江南省海州贛楡縣商船一隻、通船人數八名,抵於浙江,買載花生、青餅等項。該地開船,要囘本籍。駛到洋中,遇風不順,漂入八重山轄下與那國島東美崎,衝礁撃碎。其時七名淹斃,一名鳧水上岸,得活殘生。該地方官隨即飭令土民,率該難人駛到破船處所。將淹斃屍身併瀋水物件,趕緊打撈。即撈獲屍身一具,就地安葬,立石表識。其餘六名屍身並無蹤影。至其浮來物件,交與難人收領。將其船板燒化。更造給窩舖,安頓養贍。且因難人破船之時,流失衣裳、蚊帳。乃給棉布汗褡二領、袴子二條、蚊帳一張。嗣後,送到石垣,照例撫養,解來中山泊村。至該難人,本當依照向例,留住御藏敷,撫恤養贍。但因咈蘭哂國人等居住聖現寺,擇地於泊村中,構給茅屋,照例撫養。更因難人無有夏衣,乃給與麻布汗褡二領、袴子二條。且因冬天難耐寒,乃給棉布夾襖一領、棉布夾袴一條,以禦寒氣。且所剩貨物,只有花生四包。但因濕水NK爛,照例燒化。將該難人附搭貳號貢船,送囘閩省。

二十六年丙午,有咈蘭哂國大總兵到來,懇求與本國通和結好,以做生意,併將本國港口爲會船馬頭。隨即遣官固辭。該總兵不肯聽從,乃雲「余囘國後,將琉球固辭事情,轉奏咈國皇上,自有定奪諭旨頒降。今留咈人二名在於琉球,使其於皇諭頒到之時,宣傳聖諭」等語,強留二人,開船囘去。

是年,又有(口英)咭唎國醫士,攜帶其妻一名、女子一名、男子一名,曁通事華人一名,上岸逗留,設局行醫。由是特遣王舅毛増光、正議大夫梁學孔等前抵閩省,陳請轉奏。勅諭咈、(口英)兩國人員,罷其通商行醫之心,而將各所留之人接囘本國。王舅毛増光等,恭捧咨文,前抵閩省,投請布政司,轉詳督撫具奏。叨蒙皇上愈加懷柔,作速降旨:令兩廣總督耆英善加照料,諭令各酋撤囘。由是,署布政司事務按察司,將禮部咨文一角,並布政司咨文一角,共收一緘,交給毛増光等。又有海防官將布政司咨文一角轉交毛増光等。內雲「奉督撫會牌,准兩廣督憲耆,咨開請撤囘一款。當經照會各酋,曉諭知悉」等因,咨院行司奉此,該國王勿須憂慮等語。毛増光等,恭捧該咨文三道歸國。(梁學孔在閩病故)

本年,遣耳目官向元模、正議大夫梁必達等捧表進貢。叨蒙皇上隆恩,除正賞外,賞賜正副使臣玻璃器各二件、鼻煙壷各一個、磁器各一件、磁盤各一件、茶葉各二瓶、荷包各四個,曁鱘鰉魚半尾。又皇上袷祭太廟,正副使臣、都通事,在午門外跪迎跪送。時蒙天語,慰問國王平安。賞賜克食:羊肉一方、蒸食一盤。且依照向例,自正副使臣以至跟伴,賞賜帽子衣裳,且賞賜福橘二桶。又召入正副使臣於保和殿,在御庭,同朝鮮貢使列坐賜宴。賞看絃歌諸藝。召到御前,親賜御盃。且格外賞賜正使諸色緞十四疋、荷包六個;賞賜副使諸色緞十疋、荷包六個。且遣官賞賜宴卓三張、棉羊三疋、鵞一隻、鷄一隻、魚二十尾、酒一瓶。又逢元旦,正副使臣照例行朝賀禮。賞賜克食:羊肉一方、蒸食一盤、奶餅一碟。又召入正副使臣,於紫光閣親賜御盃。賜宴。賞看絃歌諸藝。賞賜正使諸色緞十四疋、荷包六個;賞賜副使諸色緞十疋、荷包六個。又皇上幸祈穀壇,正副使臣同朝鮮貢使,在午門前跪送。賞賜克食:羊肉一方、蒸食一盤、奶餅一碟。至於自壇還宮,亦同朝鮮貢使,在午門前跪迎。賞賜克食:羊肉一方、蒸食一盤、奶餅一碟。又皇上幸圓明園,正副使臣在西三座門外跪送。賞賜克食:羊肉一方、蒸食一盤、奶餅一碟。又有召入正副使臣於圓明園,前一日,入宿大樹庵,翌日赴正大光明殿。及皇上御殿之時,同諸官曁朝鮮貢使等,一跪一叩頭。列座賜宴。賞看絃歌諸藝。召到御前,親賜御盃。且皇上欽思:日後或有乘時,命諭貢使恭和御製詩章。預先加賞王上:

蟒緞二疋 福字方一百幅

絹箋四巻 筆四匣

墨四匣 硯二方

玻璃器四件 雕漆器四件。

加賞正副使臣大緞各一疋、筆各二匣、墨各二匣、絹箋各二巻。竟無奉和詩章之諭。又召入正副使臣於山高水長殿,在御庭伺候。及皇上御殿,同朝鮮貢使,依憑禮部大人,跪請聖安囘國。即蒙兪允。時蒙皇上命禮部轉諭:「貢使囘國,傳知慰問國王平安。」天語煌煌。遵即叩頭而退。入座,賞看相撲諸藝。賞賜諸色糕餅,及糖圓,及羊肉一方。又蒙照例,在禮部衙門,同朝鮮貢使賜下馬宴;在公舘,賜上馬宴。其餘公務如例,全竣囘國。(戊申年,有那覇船一隻,漂到浙江省寧波府定海縣,通船共六名。蒙該地方官發給衣食,併毎人惠給銅錢八百文,且修葺船隻,護送到閩。又有名護郡船一隻,漂到浙江省溫州府轄下玉環廳洋麵,通船共五名。及到遊隍EB,蒙地方官發給衣食,修理船隻。且發給用水行糧,護送到閩。其內一名在閩病故。又有久米村船一隻,漂到朝鮮國轄下全羅道洋麵,通船共九名。蒙地方官發給衣食、槓椇、行糧,在全羅道開洋。遇風不順,又漂到江南省淮安府阜寧縣。蒙地方官發給衣食及銅錢五百文,在阜寧縣開洋。遇風不順,又漂到淮安府鹽城縣。蒙地方官發給糧食,安頓公所。至其原船,船身就弱,難以渉閩。即蒙地方官就地變價,將其價銀賞銀共計五十餘兩,交給該難人。此地起身,到蘇州府長州縣。蒙地方官發給衣食。不但此也,在經過驛亭,亦蒙各該地方官發給飯食。其內一名到山陽縣,染病身故。即蒙地方官給棺殯葬。且將其柩,偕該難人等送到福州。此數案難人,各省照例委員護送,先後送到福州,安頓柔遠驛。而在驛之際,均蒙布政司發給口糧菜銀。其內那覇府船、名護郡船二案難人,坐駕原船囘國;久米村船難人,配搭接貢船、那覇船、名護船囘國)

本年,命按司向盛保重修國殿。

按:照舊例,重修國殿,興工告成之間,國王曁王妃、官人移徒城外大美御殿。但因此年,異國船隻到來本國,該異人等不時上岸,俳徊各處故,在城中不遷其殿。

本年八月二十一日,奉安尚濬公神位於天界寺家廟。此時廟制未定,暫俟貢使在閩學來之後議定施行。

二十七年丁未,毛恆徳續法司馬允中而任法司。

本年九月十七日薨。在位十三年,壽三十五。葬於玉陵。

王性質篤厚,能繼先志,政教大振,社稷奠安。

本年冬,粟國島有鶴二隻飛來,一隻白色,一隻灰色。至翌年春飛去。

王世子尚濬

〔註:沖本此條無〕

童名:思五郎金。道光十二年壬辰七月十八日降誕。

父:尚育王

母:野嵩按司加那志,童名思眞鶴金。

附紀

道光十九年己亥,領中城郡,並知行高千五百斛,稱中城王子。

二十三年癸卯二月十五日,加領久米具志川郡。

二十四年甲辰八月二十一日薨,年十三,葬於玉陵。其神主,三年之內,奉安東宮。


中山世譜巻十三

尚泰王

童名:思次良金。道光二十三年癸卯七月初八日降誕。

父:尚育王(尚泰係第二子)

母:佐敷按司加那志,童名思眞鶴金,號元貞。

妃:佐敷按司加那志,童名恩戸金,號賢室。(章氏佐久眞親方正孟女,始稱野嵩按司加那志。道光二十三年癸卯十二月十日誕生,同治七年戊辰十一月十四日薨。壽二十六,葬於玉陵)

夫人:松川按司,童名眞鶴金(毛氏美里親方安綱女)

夫人:平良按司,童名眞鶴金(向氏高宮城親方朝功女)

王有(四男二女〕:

長子曰尚典。

次曰尚寅。

次曰眞鶴金翁主。(但妃章氏所生)

次曰尚興。(童名思亀金。同治十年辛未十月十五日生。夫人毛氏所生。同十一年壬申八月朔日夭亡。葬於山川之墓)

次曰尚順。(夫人毛氏所生)

次曰眞鍋樽。(夫人毛氏所生)

大清道光二十八年戊申即位。

國相:尚元魯

法司: 向良弼、毛恆徳、毛増光(是年,毛増光繼馬徳懋而任法司)

本年,遣耳目官向統績、正議大夫鄭元覲等捧表進貢;併遣正議大夫周大光,附搭二號貢船,捧咨至閩,訃聞尚育王喪。(戊申年,有小祿郡船一隻,漂到浙江省溫州府外三盤地方,擱礁損壞,通船共六名。蒙該地方官發給飯食,併毎人賞給鞋各一雙、銅錢各五百文,送到永嘉縣,此地起身。在沿途各驛亭,亦蒙各該地方官發給飯食。又有今歸仁郡船一隻,漂到江南省轄下掘港,通船共八名。蒙該地方官送到如皐縣,發給飯食,併賞給白銀四十兩、綿被八床、袴子八條,此地起身。送到呉縣,蒙該地方官發給飯食,併給鞋子八雙帳子八床。至其原船,蒙地方官就地變價,將其價銀三十三兩二錢,交給該難人。收領此兩案難人,先後送到福州,安頓柔遠驛。均蒙布政司發給口糧並鹽菜銀。其內二名在驛病故,擇地埋葬。其餘難人,配搭進貢船囘國。又己西年,有他國船一隻,漂到八重山島波照間村川底之浦,通船人數八名。該浦開船囘去,因風不順,又復漂到宮古島狩俁郡島尻村姑滿沙之濱。困其船就傷,難渉海洋。乃該島頭目,着搭駕馬艦船,送到那覇江。奈時逢天晩,難以收到該江,轉到浦添郡城間村洋麵。因該夷言語不通,文字無知,乃用手此勢訪問其國。即答説:「志屋武多良不志屋國人。」至該難夷,本應照例移寓泊村藏籍。但此時有(口英)夷逗留那覇,恐有入該夷之眼,以致妨礙。乃着在該郡牧港村濱邊,造給窩鋪,給食養贍,搭駕接貢船,解送閩省。又有朝鮮國船一隻,漂到徳之島,通船共七名。因該島頭目送來內地,乃着在泊村曠宅之中造給窩鋪,給食養贍)叨蒙皇上照二十六年例,頒賞物件。但因使臣有國喪,停止筵宴。事竣囘閩。

正月十四日,宣宗成皇帝崩。二十六日,皇太子登極。起自翌年辛亥正月,改元咸豐。二月十一日,使臣等恭悉大喪之信,上自官員,下至人件,依體喪禮儀注,慎守喪禮。而官員人等素冠素服,一連三日,毎朝隨同諸官,於明倫堂擧哀。十五日,有遺詔頒到閩省,即又素冠素服,到明倫堂跪迎。一連三日,毎朝隨同諸官恭行拜禮。又有頒賜遣詔,曁登極寶詔。即著存留通事素冠素服,到布政司衙門拜領遺詔;朝衣朝冠,拜領登極寳詔。又客歳十二月十一日皇太后崩,有遺詔頒到閩省。即擧哀行禮,併著拜領遺詔,但各如前所行。又有頒賜皇太后尊謚寶詔,即著存留通事朝衣朝冠,到布政司衙門拜領寶詔。其餘公務如例。全竣囘國。(己酉年,有八重山島船一隻,漂到臺灣府,衝礁撃碎。通船共四十一名,內五名溺死,其餘蒙該地方官照料撫恤。送到福州柔遠驛,又蒙布政司加意撫恤。其內八名在臺灣府、泉州府、興化府、福州等處先後身故,蒙各地方官就地埋葬。又有國頭船一隻漂到福寧府,通船共五名。蒙地方官照料撫恤,先送福州;至其原船,就地脩整,然後運到福州。該八重山難人,配搭接貢船及國頭船囘國)

三十年庚戌,特遣王舅夏超羣、正議大夫毛有増、使者向其漢等捧表進貢;兼賀皇上登極大慶;並進宣宗成皇帝香貢。(己酉年,自徳島送到朝鮮國難人七名,附搭二號船,解送閩省。庚戌年,有那覇船一隻、人數八名,在八重山島解運年貢。囘國之時,漂到浙江省寧波府定海廳。叨蒙地方官加意撫恤,修葺原船;送到福州柔遠驛,又蒙布政司照例撫恤,坐駕原船,遣撥囘國)叨蒙皇上隆恩,除正賞外,賞賜主上:

各色八絲 緞二十疋

硯二方 玉器十件

琺瑯鑪瓶盒一副 玻璃器十件

琺瑯孟六件 磁器一百四十件。

賞賜正使王舅各色緞二十二疋、荷包六個、銀一百兩;賞賜副使各色緞十疋、荷包六個;賞賜使者、都通事、王舅通事三員五絲緞各四疋、銀各三十兩。且照例賞賜正使王舅各色緞十四疋、荷包六個;賞賜副使各色緞十疋、荷包六個。又皇上袷祭太廟,正副使臣、使者、都通事、王舅通事等,在午門前跪迎聖駕。賞賜克食:羊肉一方、乳餅饅首蒸食各一盤。且賞賜使臣黃羊一隻、野鷄二隻、氷魚一尾、奶餅一盤、萬年青一包、掛麺二束。且賞賜宴卓三張、魚二十一尾、鵞一隻、漢羊三隻、鷄一隻、酒三瓶。又逢元旦,正副使臣、使者、都通事、王舅通事,照例行朝賀禮。是日,例賜克食、羊肉、菓子等件,但因皇上孝服未滿,不蒙其賜。又照使臣奉和御製詩章之例,加賞主上:

蟒緞二疋 絹箋四巻

筆四匣 墨四匣

硯二方 玻璃器四件

雕漆器四件。

加賞正副使臣大緞各一疋、筆各二匣、墨各二匣、絹箋各二巻。此時,例賜主上福字方一百幅,但因皇上孝服未滿,無賜此件。又皇上幸祈穀壇,正副使臣在午門外跪送聖駕。時蒙皇上命待額傳大人,慰問王世子平安。即一跪一叩頭而退。賞賜克食:羊肉一方、乳餅饅首蒸羔各一盤。皇上自壇還宮,使臣等跪迎聖駕。賞賜克食:乳田、魸魸一盤。又照例,賞賜正副使臣及從人等袍、襖、袴、襪、靴帶、帽領等件。又皇上幸西陵,正副使臣,在阜城門外跪送聖駕。又在壽皇殿進宣宗成皇帝前香貢。皇上自陵還宮,使臣等跪迎聖駕。又例,在禮部衙門賜下馬宴;在四譯館賜上馬宴。但因皇上孝服未滿,將其兩宴送賜四譯館。又皇上幸社稷壇,正副使臣在午門外跪送跪迎。又跪請聖安囘國。時蒙皇上命禮部轉諭:「貢使囘國,傳知慰問王世子平安。」天語煌煌。遵即叩頭而退。使臣等賚捧勅書欽賞。囘閩之後,恭遇宣宗成皇帝孝穆成皇后孝慎成皇后孝全成皇后升祔大廟禮成,頌詔天下,到布政司衙門拜領寶詔一道。事竣囘國。(辛亥年,有那覇船一隻、人數十六名,漂到浙江省寧波府鎭海。又有那覇船一隻、人數三十二名,漂到浙江省臺州府大平縣松門。又有知念郡船一隻、人數十一名,漂到中國,其地不識何名。共蒙各處地方官加意撫恤,將原船修整。又有久志郡船一隻、人數十八名,漂到奉天府金州。又有那覇船一隻,人數四名,漂到中國,其地不識何名。共蒙各處地方官加意撫恤,併因其船就壞,難以駕囘,佑變給價。又有渡名喜島船一隻、人數十四名。又有久米島具志川郡船二隻,其一隻人數二十九名,其一隻人數十二名,共漂到臺灣府,衝礁碎船。其人數內一名淹死,四名病故。蒙地方官,於生者加意撫恤,於死者就地埋葬。其八起遭風難民,共蒙各處地方官送到福州柔遠驛。又蒙布政司照例撫恤,或坐駕原般,或搭駕接貢船,遣撥囘國)

咸豐元年辛亥九月,粟國島有白鶴一隻飛來。

二年壬子,尚惇續國相尚元魯而任國相。

本年,章鴻勳續法司向良弼而任法司。

本年,遣耳目官毛種美、正議大夫蔡士俊等捧表進貢。(壬子年,有久志郡船一隻、人共六名,漂到中國不知名之洋麵,衝礁碎船。時有華人一名到來,即將該人六名,送到山東省登州府海陽縣。叨蒙地方官加意撫恤,併因其船損壞,恩賜價銀五兩七錢一分四厘。且委員伴送。經過水陸兩路各處驛亭,優賜食物,送到福州柔遠驛。又蒙布政司照例撫恤,搭駕飛船,遣撥囘國)叨蒙皇恩,照道光二十二年例,頒賞物件。事竣回閩之後,皇上特賜主上御書「同文式化」匾額。又因上屆子年,遣撥王舅前詣閩省,咨請撤囘留國(口英)夷。翌丑年,値接貢之便,咨請撤囘逗留亞人。福建布政司將囘咨二道,交給毛種美等。其咨雲「(口英)夷久羈琉球,該國王世子遣撥使臣,求爲請諭。當經前督奏請諭旨,飛咨兩廣總督,向(口英)酋開導。去後有Y7F8覆稱:該國不入中國販圖之中,而且醫生原爲行善起見,是以居住彼土。琉球國已與該夷本國早有文移,並未允行。其不能勉強撤囘者,並非該酋所能自主等由。査該酋係辧理該國公使事務,興各口領事不同。如不勸令開導,則此外更無可諭之人。且去年,該國復有亞美理堅兵船絡繹到來,強留華人亞人,該王世子咨請求爲勸導。故仍飛咨兩廣總督,相機開導。撒囘英亞兩夷,外恭摺具奏」等因。其餘如例。(癸丑年,有知念郡船一隻、人數十一名,漂到江南省崇明縣,擱礁撃碎。通船人等上岸活命。蒙該地方官加意撫恤,送到福州柔遠驛。又蒙布政司照例撫恤,配搭接貢、護送馬艦等船,遣撥囘國。又那覇船一隻、人數七名,漂到浙江省寧波府定海縣。蒙該地方官加意撫恤,修理原船,遣兵般三隻護送開洋。駛到半路,陡逢賊船,掠奪衣服。乃與該兵船一同收到石浦灣泊。復蒙地方官加意撫恤,遣兵六名,搭駕本船,該處開洋。仍見賊船來到,即駕囘石浦。蒙地方官,將該難人自陸送到福州;其船隻,着令華人駕到福州。蒙布政司照例撫恤,派搭原船、接貢船兩隻,遣撥囘國)

本年,爲請撤囘留國(口英)人伯徳令事,特遣王舅馬克承、正議大夫梁必達捧咨抵閩。

上屆午年,因(口英)人伯徳令攜帶眷人等到國逗留,特遣王舅、正議大夫捧咨入閩,懇請撤囘。厥後毎逢進接貢船入閩之便,屢經咨請撤囘。疊蒙布政司轉詳(督、撫)兩院,奏請皇猷。勅諭兩廣督部堂,飭示(口英)酋撤囘。但至於今尚未徹囘。去年,有(口英)官坐駕火輪船,捧來(口英)國軍機大臣、宰相文書,內雲所留(口英)人,不可撤囘。本年,又有該國新任宰相寄送伯徳令轉遞文書,內雲琉球務須崇學耶蘇教。見其行狀漸有履霜至堅冰之機,非蒙天朝徳威,別無撤囘(口英)夷之計。由是特遣王舅、正議大夫捧咨到閩,懇請轉奏,迅俾(口英)國撥船撤囘。叨蒙布政司轉詳(督、撫)兩院奏奉諭旨,妥速飭令兩廣督部堂,向駐粵(口英)酋開導飭令,將久覊琉球之(口英)夷伯徳令撤囘等因。當經抄録諭旨,移行兩廣督部堂査照辧理。併將諭帖發賜王舅等知悉。但未蒙該部堂咨覆。該王舅等備由稟催,尚未見其覆。布政司諭王舅等曰:「現今風汛屆期,貢船將歸。本司除俟該部堂覆文之到,別行移知外,給咨發付,可以囘國。」遵捧咨文一道囘國。

三年癸丑,叨蒙皇上頒賜宣宗成皇帝神牌升配圜丘,孝和睿皇后神牌升祔太廟,併冊立皇后寶詔三道。本年秋,撥船二隻,護送華人到閩。舊年漂到八重山島華人,原是搭駕(口英)船,上岸逗留。若有苟率撥船,護送到閩,洵恐(口英)船重來,歸罪於本國。業經咨請福建布政司,使本國護送該華人,得以無事。隨蒙妥爲照料,准其所請。是以本年,特遣都通事鄭嘉政、王家錦、官舍向開元、毛成憲等,派駕楷船、馬艦二隻,前詣該島,配載所留華人。一隻百四人,一隻六十八人,解送閩省。駛到洋中,忽逢賊船。通船人等勵力交戰。該賊見其勢力微弱,飛上二隻,掠奪防船軍器及公私銀兩、大小貨物、簪子衣服、咨文等項。其一隻所帶咨文,講情取囘。又一隻所坐華人,在東亀洋麵,見有異船駕來,心甚驚怕,懇請借杉板逃去。時因都通事等講理相議,二十一名不敢逃去,四十七名自駕杉板逃去白犬。該都通事等到閩之後,即具其由,稟報於官。公務完竣。翌年囘國。

四年甲寅,特遣紫巾官向邦棟、正議大夫毛克進等捧表進貢;並謝欽賜御書匾額。(本年,有朝鮮國難人六名,坐駕小船,漂到大島。送來內地,即照例養贍,搭駕二號船,解送閩省)時奉布政司憲令「今逆氛未靖,道阻難行。業經督撫兩院具奏,令貢使暫緩進京,一摺奉上諭,此次勿庸進京」等因。奉此,該貢使等即具此次除正貢外,齎捧表章、方物,恭謝皇上特賜匾額,併賀冊立皇后慶典,實非例貢可比縁由,稟請布政司轉詳代奏。照例進京。去後,布政司令海防官諭貢使等曰「督撫兩院據情議奏,緩至來歳。一俟道路疏通,令貢使等照例進京。皇上依其所奏,相應趕緊整束行裝,以候起程」等因。奉此,但因過京道路,賊匪梗阻,未便起身。伴送官使、貢使等,尚在館守候。(甲寅年,有那覇船一隻、人數二十二名,漂到福建省轄沙埕洋麵。即有華人一名來到本船,先將難民五名帶到福鼎縣。蒙地方官加意撫恤。至其十七名,坐駕本船,轉到福鼎縣。均蒙加意撫恤,委員送到福州。又有大里郡船一隻、人數十六名,漂到浙江省鎭海縣。船身就弱,難以渉洋。蒙地方官變賣給價,併賜糧米,自陸送到福州。又有大里郡船一隻、人數五十六名,漂到廣東省廣州府新寧縣下川茅灣。蒙該地方官加意撫恤,送到廣海新寧縣衙門,賞給舊衣;送到香山縣衙門,賞給長短布襖二件及棉被等項;送到廈門同安縣,蒙地方官賞給糧錢。送到興化府楓亭驛,賜鞣DQ。時有夏楷船一隻、人數三十名,漂到廣東省文昌府土山洋麵,擱礁撃碎,通船人等鳬水上岸。即蒙地方官賞給米錢,驛送陽江縣。又蒙賞給衣裳,送到香山縣衙門。蒙地方官賞給馬掛棉被等件,與該送到楓亭驛難民,一同送到福州。其四案難民,均蒙布政司照例撫恤,或駕原船,或搭進貢船,或搭護送船遣撥囘國)翌年八月起程。(此時,往還道路,不論水陸,蒙各省特遣文武員弁兩人、兵卒八九人護送。又因丹徒縣越河,以至甘泉縣QX伯各處有河賊,更經過南京長髪賊所竄近邊,復蒙加遣參將一員、兵卒三十八護送)十一月二十三日到京,即將例貢、謝恩,曁慶賀冊立皇后大典等方物,照例奉納。又逢元旦,正副使臣、都通事等,皆同朝鮮貢使,照例行朝賀禮。又蒙除正賞外,加賞正副使臣緞疋、荷包等件。(此時官員有言:「如此加賞,蓋以使臣懇請上京,誠切可嘉也。」)又蒙召入重華宮聽戲,賞賜克食、糕餅曁各色器物。又照奉和御製詩章之例,加賞主上、正副使臣物件。又在午門外,跪請聖安囘國。時蒙皇上命禮部轉諭:「貢使囘國,傳知慰問王世子平安。」天語煌煌。遵即叩頭而退。又蒙賞賜下馬宴、上馬宴。事竣囘閩。又五年七月初九日,皇太后崩,併升祔奉先殿。禮成,頒詔天下。使臣等在布政司衙門,拜領遺誥一道、寶詔一道。其餘公務如例,全竣囘國。

本年,向統績續法司章鴻勳而任法司。

五年乙卯春,撥船一隻,護送華人到閩。

舊年冬,有福建省福寧府霞浦縣人民,奉海防官諭令,坐駕海船一隻,裝運貢米到京投納。事竣返棹之時,遇着逆風,漂到伊平屋島,擱礁撃碎。通船人等共二十五名,其一名淹斃,就地埋葬。又有江南省蘇州府大蒼州崇明縣商船一隻、人數十一名,漂到大島,擱礁撃碎。該二起難人送到中山,照例撫恤,給糧收養。特遣都通事鄭學楷、官舍毛成美等,護送到閩。(本年,有大里郡與那原村船一隻、人數十六名,漂到閩省。即將其十六名搭駕護送船,在五虎門放洋。駛到半洋,陡逢逆風,漂到浙江省東表山外洋,擱礁撃碎。通船人等共計八十三名,其內六十六名不知去向,五名各扶船板、槓椇等項,漂流各處。時偶(口英)國船隻救護上船,恤給衣食,送到江蘇省上海縣(口英)署。(口英)夷即遞交地方官,解送福州。十二名或駕漁舟,或扶船板,漂到浙江省外山一江山東鷄山曁各處,上岸活命。即蒙各處人民恤給衣食,解到太平、海門等縣。又蒙各地方官加意撫恤,解送福州。又有那覇船一隻、人數三十八名,漂到浙江省寧波府象山縣。其內六名染病身故,即蒙就地埋葬。三十二名,叨蒙地方官加意撫恤,更修葺船隻,解送福州。兩案難人,蒙布政司照例撫恤,翌年,或搭接貢船,或搭那覇船,遣撥囘國)

本年,有朝鮮國難人三名,坐駕小船,漂到伊平屋島島尻村洋麵,擱礁撃碎。該島將該難人送來中山,即照例養贍,搭駕接貢船,解送閩省。

六年丙辰,特遣耳目官向有恆、正議大夫阮宣詔等捧表進貢。(本年,有朝鮮國難人六名,坐駕小船,漂到鳥島,衝礁撃碎。島民將該難人送來內地,隨即照例養贍。翌年搭駕接貢船,解送閩省)該貢使等入閩之後,起程維遲。且因賊匪梗阻,繞道行走。更留各驛數日,是以翌年三月到京。(此時往還道路,不論水陸,蒙各省特遣文武員弁兩人、兵卒八九人護送。又因江南省桃源縣、宿遷縣,及山東省山賊交起,復蒙兩縣各遣兵卒四十人;山東省,或遣三百人,或遣二百人,或遣五六十人護送。且除該員弁兩人外,加添兩員,率兵護送)即將表文、方物照例奉進。又蒙照例,賞賜正副使臣緞疋荷包等件;賞賜跟伴人等衣帽等件。又蒙照奉和御詩之例,加賞主上、正副使臣緞疋等件。又因皇上大祀天壇,正副使臣、都通事等,在午門前跪送聖駕,瞻仰天顔。時蒙皇上命喀喇泌王,慰問主上平安。又皇上自壇還宮之時,使臣等在東闕門LU南跪迎聖駕,叨蒙照例賞賜克食各件。又皇上陞殿,文武百官行謝恩禮,該使臣等隨班行禮,亦蒙賞賜克食各件。(例無行謝恩禮,使臣等着令傳譯通事,轉請禮部大人,學習其禮意義。即日,此係諸官叩謝奉公之禮。毎年四月二十五、十月二十五等日,諸官擧行此禮。今皇上使琉球使臣隨班行禮者,蓋以琉球代供貢職,歴蒙鴻恩;且又貢使等到京遲緩,不逢元旦也。此與元旦典禮相似)又在午門前,跪請聖安囘國。時蒙皇上命禮部轉諭:「貢使囘國,傳知慰問王世子平安。」天語煌煌。遵即叩頭而退。又蒙照例賞賜下馬宴、上馬宴。其餘公務如例,全竣囘國。(丙辰所遣頭號貢船,翌年閩囘之時,駛到洋中,陡遭暴風,極其危難。此時因有荷蘭國船隻在洋經過,貢船水梢二十六名移駕該船。即蒙該船人等發給糧食,解送蘇州府上海縣。亦蒙地方官加意撫恤,解送福州。且該水梢一名在蘇州身故,亦蒙將其棺柩,送到福州,照例埋葬。且其一名在福州身故,即蒙照例埋葬。又有名護船一隻、人數九名,要運貢賦。往赴八重山之時,陡遇暴風,漂到臺灣,擱礁撃碎。即蒙地方官加意撫恤,解送福州。兩案難人,均蒙布政司照例撫恤,搭駕接貢船,遣發囘國)

七年丁巳夏,據在閩存留通事鄭宏猷報稱「奉海防官曉諭:今閩省銅錢缺少,將鑄銅錢,以備其用。琉球如有,可購銅斤,應於貢船入閩之時,帶來奉賣可也」等因。奉此,隨與貢使及各官等相議,經陳不得購辨情由,令傳譯通事請辭。乃不許其請,再三具由飭示等由前來,今以如此要用,不可固辭。乃發存庫銅斤,併加國中銅器,共計二萬五千斤,裝載接貢船,到閩咨請布政司,飭令査收,勿唐給價。翌年,又據在閩存留通事孫得才報稱「銅斤一案,再三稟請奉獻,隨奉憲批,宜當奉賣領價。否則於囘國之時,載囘繳還」等因。乃不得己,暫儲舘驛等由前來。今因如此,難以咨請奉獻。又不辭領價,則於理不合。是以,於今年秋,飭於貢使等,入閩之後,宜應稟請,俯賜査收,勿庸給價。若有不蒙允准,或收價銀乎?抑或領物件乎?宜當隨時施行。該貢使等既於入閩之後,凜遵憲令,頻請奉獻,尚不允准。發賜價銀。至於九年己未,閩囘員役帶來價銀。朝廷將其價銀分賜國中奉獻銅器者,以示恩典。

本年,馬克承續法司向統績而任法司。

八年戊午,向汝礪續法司毛恆徳而任法司。

本年,特遣耳目官向俊、正議大夫阮孝銓等捧表進貢。該貢使等入閩之後,起程維遲。且因賊匪梗阻,繞道行走。更留各驛數日,是以翌年六月到京。(此時因各省賊匪交起。蒙各省遣撥兵卒,或百六十餘人,或二百餘人,或三百人,護送至於〔京〕。京囘之時,各省肅清,護送如例)即將表文、方物,照例奉進。此時欣逢萬壽大慶,正副使臣、都通事等,叨蒙召入圓明園。而正副使臣又蒙召入同樂園,瞻仰天顔。時蒙皇上命禮部慰問主上平安,又蒙同班各官聽戲,賞賜茶糕克食各件。且賞賜正副使臣茶葉各二瓶、茶膏各二匣、瓷碟各一件;正使瓷孟三件;副使瓷孟二件;都通事茶葉一瓶、茶膏二匣、瓷孟二伴、瓷碟一件。至於萬壽聖節,正副使臣、都通事等前赴正大光明殿,同班各官行三跪九叩頭之禮。既而正副使臣叨蒙召入圓明園,同班各官聽戲。賞賜茶糕克食各件。且賞正使緞一疋、漳絨二疋、綢二疋、雕漆器二件、瓷瓶一件、荷包二對、鼻煙壷一個;副使緞一疋、漳絨一疋、綢二疋、雕漆器一件、瓷瓶一件、荷包二對、鼻煙壷一個;都通事緞一疋、綢一疋、漳絨一疋、荷包二對、雕漆器一件、瓷瓶一件、鼻煙壷一個。又蒙照奉和御詩之例,加賞主上、正副使臣緞疋等件。又蒙照例,加賞正副使臣緞疋、荷包等件。且賞正副使臣、都通事曁從人衣帽等件。又在午門前,跪請聖安囘國。時蒙皇上命禮部轉諭:「貢使囘國,傳知慰問王世子平安。」天語煌煌。遵即叩頭而退。又蒙照例,賞賜下馬宴、上馬宴。又於囘閩之後,蒙賜萬壽寶詔。其餘公務如例,全竣囘國。(己未年,有久志郡船一隻、人數七名,漂到浙江省。即蒙地方官加意撫恤,解送福州。又蒙布政司照例賞給糧錢。又庚申年,有太平山船一隻、人數八名,漂到臺灣府。即蒙地方官加意撫恤,解送福州。偶値接貢般囘棹之時,不便俟候。布政司賞給糧錢,故自公項,發給養贍。搭駕久志郡船,一同囘國)

九年己未,馬朝棟續法司馬克承而任法司。

十年庚申,特遣耳目官向志道、正議大夫鄭徳潤等捧表進貢。(本年,有朝鮮國船一隻、人數九名,漂到伊是名島,送來內地。乃因泊村與佛人住家相隣故,令居住浦添郡牧港村,照例養贍。而將原船已行燒吊,搭駕貢船,解送閩省)翌年三月十二日,將仍賜進京等由,稟請布政司。奉批「日期將定,宜預備行裝,以俟起程」等因。四月初一日復奉鈞諭,「現今北上道途賊匪肆擾,難以往來。宜本夏,坐駕貢船以囘國」等因。〔志力〕聆令之下,不勝驚怕。至於初五日,「志道等奉命入貢,乃違例囘國。如何得以復命?乞准俟道路稍通,繞越前進」等由,具稟懇請。隨蒙允准。正在住館守候之際,九月初三日,奉憲諭「七月十七日,文宗顯皇帝崩。十月初九日,皇太子登極。起自翌年壬戌正月,改元同治」等因。隨即上自貢使、員役,下至跟伴、水梢,依照向例,擧哀守喪。至其白詔紅詔及冊謚寶詔,著存留官,照舊拜領。十月二十三日,將「於年內不上京,則不能來夏乘汛開洋。乞准及早赴京」等由,具稟懇請。翌年四月二十七日奉憲批,「客歳十二月初五日,巡撫部院,將今該琉球使臣因道路梗阻,不得進京。伏乞例進表文、方物,暫儲司庫。緩俟道途稍通,即行伴送進京,併請應頒勅書及欽賞物件,照例賜給」等由,由驛轉奏。經蒙允准,宜遵照施行等因。此誠感激不盡者也。乃於五月十九日奉憲諭,「今夏至將屆,貢船開駕之期,已爲迫近。若俟勅書降來,恐開洋失時宜。該使臣等坐駕接貢船,先行囘國。將來奉到勅書及欽賞物件,交與存留官祗領,俟下屆貢船到閩,附搭囘國」等因。隨將「若不捧囘勅書等件,如何復命?乞俯念航海効順,俾道等捧勅囘國,以全使節」等由,再三稟請,奈不蒙允准。於六月初六日離驛登舟,二十一日,五虎開洋,以得囘國。其後,二十四日,留閩之存留官奉海防官憲令,頒球勅書及例賞物件,頒賜正副使臣、都通事曁跟伴人等物件。而亦頒與正副使臣錦小荷包等項,共已自京頒來,宜前赴布政司衙門,頓首祇領。遵即到衙稟曰:「現今留館人等,爲數僅少,儻有敝職拜領欽賞物件。藏儲館內,誠恐或盜賊所奪,或暴風所破,或洪水所濡,曷勝憂慮。乞准使敝職只領勅書。將該欽賞物件,貢使來閩之間,暫儲司庫。」隨蒙允准。亦奉海防官憲令,皇太后徽號寶詔、皇太后升祔大廟寶詔頒給琉球,宜前赴布政司衙門,頓首祇領。遵即赴衙祇領。至癸亥年,該存留官奉捧勅書寶詔,曁欽賞物件囘國。(己未年,有久米村六端帆船一隻、通船共六人,往八重山島催收稅米。返棹之時,漂到朝鮮國。原船損漏,不堪修葺,就地燒化。又有久高島十二端帆船一隻、通船共九人,赴宮古島催征糧米。囘籍之時,漂到浙江省寧波府三砂洋麵,船沖礁撃破,不得駕囘。均蒙各地方官加心撫恤,伴送到閩;又蒙布政司依照向例,恤給糧銀,各附搭接貢船囘國)

十一年辛酉,尚允讓續國相尚惇而任國相。

本年,傳聞中國賊兵昌熾,騒擾不堪。況又北京,有(口英)咈哦三國夷人,但振威勢,闖入城內,猖獗不堪等由。主上深爲軫念,意欲掃盡賊氛,除去夷人,早享太平之福,乃禱告各神。(此於首里森御嶽、楚乃比也婦御嶽、圓覺寺、天王寺、聞得大君御殿、辨財天堂、辨之嶽、末吉、識名觀音堂等處,主上親率諸官禱告。又於崇元寺,特遣尚氏玉川王子朝達,於龍福寺、普天間等處。特遣尚氏具志川王子朝敷,各率諸官代禱。又於御城御火鉢御前曁各嶽等處,特遣紫巾官以下二十一員名。於三平等,特遣紫巾官以下七員名各禱。又於圓覺寺,使禪家僧念經禱告。又於護國寺,使聖家僧念經禱告。又於關帝廟、天尊廟、龍王殿、兩天后宮等處,特遣向氏識名親方朝顯率同諸官代禱。又飭行那覇、唐榮、泊,曁諸郡諸島,各行禱告。而當禱告之日,國中一統,禁止殺生)

同治元年壬戌,遣耳目官向啓元、正議大夫林長隆等捧表進貢。(貳號貢船灣泊西邊洋山,偶有賊船到來,劫奪兵器、貨物等項)十一月初十日,將仍賜進京等由,稟請布政司。二十日奉批「先定參官之日,次査表文貢物。又將定起程進京之日,宜預備行裝,以勿致遲延。正在措辧之秋,仄聞上憲,聞知道路梗阻,不得進京。因此議停貢使進京之擧」等由。曷勝驚恐之至,因又稟請,俟道路稍通,繞越進京。至於翌年正月二十九日奉批,經蒙奏准,停止進京,宜抄録原奏知照等因。奉此拜讀之下,詎思期於本夏,囘去本國。正在驚上加驚之秋,至二月十四日又奉憲令「所進表文貢物,仍舊暫儲司庫。待下次貢使來閩之時,一併進京」等因。奉此,由是再三具稟泣請,將「元等准依照向例,滯在閩地。俟接貢船之來,囘國復命。儻或其內有道路稍通,更准進京奉批,謹奉巡撫部院憲令:該使臣等所請,忠順可嘉,宣准如其所請,滯在閩地,相應轉飭知悉」等因,行司到元。奉此,六月初八日,頒賜主上勅書、例賞物件;頒賜正副使者、都通事,曁跟伴人等物件。而亦頒賜正副使者蟒緞、小荷包等項,共已自京頒來。後聞北上道路賊匪稍靜等語,又復稟請上京。奉批。既頒勅書,復賞物件。今乃起程進京,不特不副聖懷。洵恐悞返棹之期不準所請,隨又稟請,將「上屆申戌兩年所獻表文貢物,今般一併進京。儻有難允者,更乞准再三酌,宜只進表文」等由。甲子年四月初一日,布政司交還表文曰「今次王舅進京之時,一併奉進」等因,隨即將其表文交授王舅,妥爲收藏。至於上京一款,雖經再三泣請,不蒙允准。乃不得已,開洋囘國。

本年,遣都通事梁超羣、官舍詹光國等駕船一隻,護送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難商五十一人,前詣閩省。原是難商等,去年之冬赴天津府,求買藥材、燒酒等項。返棹之時,洋中乍逢逆風,漂到八重山島白保村洋麵,沖礁撃碎。將難人等分駕船兩隻,送來浦添郡牧港村。(時因泊御藏敷,迫近佛人舍館,有所妨礙,而然照例養贍。)

本年,向有恆續法司毛増光而任法司。

本年九月上旬,八重山嶋、白保、宮良兩村,有鶴鳥五隻飛來飛去。至十二月下旬,其跡不見。

二年癸亥,遣王舅馬文英、正議大夫毛克述、使者阿士敏等,慶賀皇上登極,併叩謝勅諭撤囘佛人。該王舅等上京一項,因俟各處賊匪粛清,乃翌年十一月到京。(此時王舅馬文英未上京內,染病身故。正議大夫毛克述等,往來道路,不論水陸,特遣文武員弁各二名,率兵丁二百餘名嚴密護送)即將慶賀進香表文方物,及上屆申戌兩年所滯兩貢表奏照例奉納。叨蒙皇上隆恩,除勅書、正賞外,賞賜主上:

各色八絲緞二十疋

硯二方 玉器十件

琺瑯鑪瓶盒一分 琺瑯孟六件

瓷器一百四十件 玻璃器十件

「瀛壖屏藩」匾額。

賞賜副使各色緞十疋、荷包六個;賞賜使者、都通事二員各色緞各四疋、銀各三十兩。且照正貢之例,賞賜副使各色緞十疋、荷包六個。又遇皇上袷祭太廟,副使、使者、都通事等,在午門前跪送聖駕。時蒙皇上命禮部慰問王世子平安。天語煌煌。遵即叩頭而退。賞克食:羊肉一方,乳餅、蒸糕、饅首各一盤。且賞賜宴卓三張、魚二十一尾、鵞一隻、鷄一隻、棉羊三口、酒三瓶。又逢元旦,副使、使者、都通事等,照例行朝賀禮。賞賜克食、羊肉、菓子等件。且皇上孟春時享大廟,副使等在午門前跪送跪迎聖駕。賞賜克食:羊肉、菓子等件。又在禮部衙門賜下馬宴,在四驛館賜上馬宴。又蒙召入紫光閣,副使等跪迎聖駕。是時副使叨蒙在御前,親賜御盃。飲畢退。更在露臺賜筵宴。又跪請聖安囘國。時蒙皇上命禮部轉諭:「貢使囘國,傳知慰問王世子平安。」天語煌煌。遵即叩頭而退。又在風神廟,賞賜魸魸卓二張。其餘公務如例,全竣囘國。

本年秋,遣都通事鄭秉衡、官舍齊思忠等駕船一隻,護送山東省登州府黃縣難商十有七人,前詣閩省。所駕船隻,洋中乍逢逆風,飄泊於海檀屬內竹與口。時有賊船盪來,奪取兵器。而亦挽船于洋外,駕駛之時,衝礁撃破。已瀋水中,所坐人名或乘釣舟,或浮海水,到野馬山方得活命。隨蒙解送福州,且將飄風華人交與海防官。既而該員役等奉借華船,開洋囘國。原是該難商等,去年九月,漂到八重山島入表郡與那國島大泊洋麵。原船損漏,不得駕歸,就地燒化。送來浦添郡牧港村,照例撫恤。

三年甲子秋,大通事孫得才、才府齊思忠等,因上屆亥年,護送船員役所駕船隻在洋損破,拜借福州商船,坐駕囘國。乃駕其船上,前赴福州交還其船。翌年附搭頭貳貢船,囘到本國。

本年,特遣耳目官東國興、正議大夫毛發榮等捧表進貢,兼請冊封。(甲子年,有久志郡邊野古村船一隻、人數六名,漂到浙江省定海縣。又有該郡川田村船一隻、人數六名,漂到臺灣府。該處男女約計三十名,攜兵器來,奪取貨物,亦要打破本船。由是該難人等駕杉板上岸,亦連隨身衣簪等項,爲所奪盜。即向路所開,緊急走去,遂到該府滬尾衙門。又有大宜味郡喜如嘉村二棚船一隻、人數三名,漂到該府,沖礁圯壞。此數案難人等,均蒙各處地方官賞給衣食銀錢,先後送到福州柔遠驛。更蒙布政司照例撫恤,給發口糧菜銀。將損船難人等,派搭貢船二隻、久志郡船一隻囘國。而久志郡船,有通事王恩廣,將下屆寅年賜封咨文捧來)〔沖本次行以下巻末マデナシ〕

該貢使等入閩之後,即請遣員赴京。乃因蒙閩省辨理軍務各屬兵差絡繹,勢難兼顧之令,翌年十二月到京。皇上命翰林院檢討趙新爲冊封正使,命翰林院編修於光甲爲其副使。又該貢使照例奉進表文、方物,叨蒙皇上照例賞賜勅書、正賞。又召入正副使,於重華宮瞻仰天顔。時蒙天語,慰問王世子平安。既而賜宴看戲。併加賞玻璃器各二件、鼻煙壷各一件、磁器各一件、磁盤各一件、茶葉各二瓶;且加賞正使荷包四個;加賞副使荷包二個。又皇上袷祭太廟,正副使、都通事在午門前跪迎跪送畢,賞賜克食、羊肉、饅首、奶餅、蒸糕等件。又召入正副使於保和殿,在御庭賜宴。賞看絃歌諸藝。且召到御前,親賜御盃。賞賜克食、羊肉。且遣官賞賜宴卓三張、棉羊三疋、鵞一隻、鷄一隻、魚二十一尾、酒三瓶。又逢元旦,正副使照例行朝賀禮。又皇上幸大高殿、壽皇殿,正副使在神武門前跪迎跪送畢,賞賜克食、羊肉、蒸糕、奶餅、饅首等件。又召入正副使,於紫光閣親賜御盃,併賜宴。賞看絃歌諸藝。且賞賜正使各色緞十四疋、荷包六個;賞賜副使各色緞十疋、荷包六個。又皇上享太廟,正副使在午門前跪迎跪送畢,賞賜克食、羊肉、蒸糕、奶餅、饅首等件。又皇上幸大高殿,正副使在神武門外跪迎跪送畢,赴保和殿。及皇上御殿之時,同諸官一跪一叩頭。列座賜宴,併賞看絃歌諸藝。且召到御前,親賜御盃。又赴中正殿,憑禮部大人,跪請聖安囘國。隨蒙兪允。時蒙皇上命禮部轉諭:「貢使囘國,傳知慰問王世子平安。」天語煌煌。遵即叩頭退座。既而賞看絃歌諸藝,併賞賜各色蜜菓、糖菓、棉羊肉等件。其餘公務如例,全竣囘國。(乙丑年,有久米村船一隻、坐駕人數二十八名,漂到福州府長樂縣洋麵。時有賊船十餘五六隻盪來,多人攜帶兵器,飛到原船,奪取貨物、槓椇等項。該難人等投捨原船,移駕杉板上岸,乃復在岸爲賊所奪取衣服。由是難人等相共驚怕,隨路逃走,遂到該縣。又有那覇船一隻、坐駕人數七名,漂到浙江大平縣。此時該難人等所有米糧用水,在洋吃盡,正在萬死一生之際矣,幸喜有異國船隻經過。目撃其難,發給米水等件,纔得活命。既而駕到該縣。詎想有賊船三四十隻盪來,飛到原船,奪取貨物、衣服、食器等項。該難人等甚爲驚怕。時有該處船一隻盪來,將其原船吊進內港。該二隻人數,均蒙各處官員厚加撫恤,送到福州柔遠驛。又蒙布政司照例發給口糧鹽菜銀,其內投船人等,配搭那覇船併接貢船囘國)

四年乙丑秋,遣接封大夫鄭秉衡迎接冊使。翌年搭駕封船囘國。

五年丙寅夏,冊封正使趙新、副使於光甲齎捧詔勅臨國,諭祭故王尚育,襲封王世子尚泰爲中山王。詔曰:

朕惟:典隆,圭組千秋,垂帶礪之盟;瑞集,共球百世,屹屏藩之衞。紹箕裘而勿替,舊徳克承;賁綸綍以崇褒,新恩宜沛。爾琉球國,拓疆東海,稟朔中朝。慶土宇之久安,荷帡幪之廣冒。中山王世子尚泰,夙騫令譽,善繼先型,虔述職於重溟,早攄忱於九陛。波恬碧澥,頻輸琛贐。以效珍星拱紫垣,遠渉梯航而請命。茲以序當嗣爵,表籲錫封。特遣正使右春坊右贊善趙新、副使內閣中書舍人於光甲齎詔,往封爾爲琉球國中山王。爾國臣民以曁士庶,其咸輔乃王,溢殫忠悃,懋著豐規。緜世澤以孔長,鞏邦基於丕固。思裕後光前之匪易。勉啓乃心,念宣猷贊化之宜勤;無忘汝翼,鴻庥滋至,繼繩延茅壤之榮,龍節載頒,申錫拜楓廷之賜。故茲誥示,咸使聞知。

勅曰:

惟爾毓秀海邦,蜚英國冑。譽隆肯構,早駿望之丕昭;徳著維城,果象賢之無忝。茲以承祧衍慶,纉業揚庥。踰鼇島以來王,航鯤溟而命使。瞻雲願切,夙勤修貢於東瀛;捧日心長,彌冀近光於北闕。嘉前徽之克紹,久靜鯨波;念崇爵之宜頒,載宣鳳綍。特遣正使右春坊右贊善趙新、副使內閣中書舍人於光甲,勅封爾爲琉球國中山王,並賜爾及妃文幤等物。爾祗膺簡命,溢勵葵忱。式宏翼戴之勳,大啓熾昌之緒。祚延茅土,環紫澥以承流;榮被芝泥,翊丹宸而布化。萬里效星辰之拱,用揚鴻烈於方來。九天錫雨露之恩,允荷龍光於靡極。欽哉。特諭。

(正使趙新、副使於光甲同題瑞泉,書「靈脈流芬」四字獻王。隨鐫碑建焉)

本年,冊使囘朝時,遣王舅馬朝棟、紫金大夫阮宣詔、使者向承儀等,齎捧表章、禮物,坐駕頭號船,與冊使寶船一齊開洋,到於福州,起程進京。(此時往還道路,不論水陸,蒙各省特遣文武員弁兩人、兵卒八九人護送)即將表文、謝恩方物,照例奉進。叨蒙皇上隆恩,除勅書、正賞外,賞賜正使王舅各色緞十四疋、荷包六個;賞賜副使紫金大夫各色緞十疋、荷包六個。又蒙賞賜正副使臣及從人等衣帽等件。又遇皇上袷祭太廟之時,正副使臣等額外奉旨,在午門前跪迎聖駕。時蒙皇上命禮部慰問國王平安。天語煌煌。遵即叩頭而退。即而將聖安囘國等由,詳明禮部大人,轉達聖聰。即蒙兪允。且蒙皇上命禮部轉諭:「使臣囘國,傳知慰問國王平安。」天語煌煌。遵即叩頭而退。又蒙照例,在禮部衙門賜下馬宴;在於公館賜上馬宴。其餘公務如例,全竣囘國。

本年,特遣紫巾官毛文彩、正議大夫魏掌治等捧表進貢,並謝欽賜御書匾額。(乙丑,有朝鮮國船一隻、坐駕人數十五名,漂到大島。原船因衝礁損壞,不得駕歸,乃行就地燒化。將該難人配駕該島船三隻,送來內地乃泊藏敷。逢有閩囘貢船與冊使寶船連(舟宗)來國。朝廷着在該敷爲査驗華物之處,故將該難人等居住小祿郡赤嶺村,照例養贍。搭駕進貢船,解送閩省。且正議大夫魏掌治未起程內,在於福州染病身故。且紫巾官等往還道路,不論水陸,蒙各省特遣文武員弁兩人、兵卒八九人護送)即將表文、方物曁謝恩方物照例奉進。叨蒙皇上隆恩,除勅書、正賞外,賞賜正使各色緞十四疋、荷包六個。又蒙照例賞賜正使曁從人等衣帽等件。又遇皇上袷祭太廟之時,正使、都通事等額外奉旨,在午門前跪迎聖駕。時蒙皇上命禮部慰問國王平安。天語煌煌。遵即叩頭而退。既而將聖安囘國等由,詳明禮部大人,轉達聖聰。即蒙兪允。且蒙皇上命禮部轉諭:「使臣囘國,傳知慰問國王平安。」天語煌煌。遵即叩頭而退。又蒙照例,在禮部衙門賜下馬宴;在於公館賜上馬宴。其餘公務如例,全竣囘國。(丁卯年,有久米村座波船一隻、通船人數八名,在於洋中多遇危難,砍斷帆桅,漂入浙江省定海縣。該難民八名,蒙在於該處給發飯食,併擇船人一名坐駕本船爲之引導,護送衙門。又蒙地方官日按三次賞給飯食,更給衣巾、櫛梳等件。隨將本船修補殘缺,發給帆桅,併擇船人四名坐駕本船爲之引導,更給飯食、用水等項,開洋送到溫州府。又蒙在於該處賞給米錢,開洋解送福州。又蒙布政司照例賞賜糧米、銀錢等項,坐駕原船囘國)

七年戊辰,遣耳目官向文光、正議大夫林世爵等捧表進貢;且遣官生毛啓祥、葛兆慶、林世功、林世忠等入監讀書。該官生等叨蒙皇上隆恩,照例賞賜日用食物、四季衣服;其跟伴等,亦蒙照例賞給衣食。且官生毛啓祥在途病故,叨蒙皇恩,賞恤白銀三百兩,其三十兩備辨葬事,其二百七十兩給交該家收領。又,該使臣等奉進表文,叨蒙皇上隆恩,加賞國王:

蟒緞二疋 福字方一百幅

大小絹箋四巻 筆四匣

墨四匣 硯二方

雕漆器四件 玻璃器四件。

加賞正使屯絹四疋、羽紬四件、圓金三疋、漳絨三疋、大荷包一對、小荷包四個;加賞副使屯絹三疋、羽紬三件、圓金二疋、漳絨二疋、大荷包一對、小荷包四個。又將正貢方物曁官生入監讀書貢物,照例奉進。又赴鴻臚寺演禮。又該使臣、都通事、官生等,一同赴國子監瞻仰文廟。禮畢,官生等入監讀書。由是依照向例,同都通事在彜倫堂參見各官。是時,都通事一揖,官生等四拜。又遇皇上袷祭太廟之時,該使臣等奉旨,在午門前跪迎聖駕。時蒙皇上命禮部慰問國王平安。天語煌煌。遵即叩頭而退。賞賜克食:羊肉一方、饅首一盤、奶餅一碟、蒸糕一碟。又蒙頒賜勅書、正賞。即而將跪請聖安囘國等由,詳明禮部大人,轉達聖主。即蒙兪允。且蒙皇上命禮部轉諭:「使臣囘國,傳知慰問國王平安。」天語煌煌。遵即叩頭而退。又蒙照例,在禮部衙門賜下馬宴;在於公館賜上馬宴。其餘公務如例,全竣囘國。(戊辰年,有首里府鳥小堀村百姓比嘉所有四端K2船一隻,通船人數一十三名,要赴久米島裝運柴薪,那覇開船。洋中忽逢逆風,飄到宮古島。後又要赴久米島,該處開洋。駛到半洋,風波猛起,大篷頭K2,皆被吹損,任風漂流。正在萬死一生之際,幸漂到中國外山之下拋椗灣泊,其地不知何名。而難人內九名前赴岸上,尋到濱邊。見有人家,急急走去。問訪何處地方,奈言語文字互不相通。因將漂泊事情曁係何處地方之處,揮手比勢,以爲問訪,方知係臺灣屬內後山地方。該家主發給飯食,一夜留宿。至於翌日,有容貌非常者五六名攜刀走來,奪取衣簪等項,多致打叱。該九名魂飛魄散,逃囘船上,緊急開船。任風飄流,送到艋舳地方,拋椗灣泊。所坐原船損漏將沈,船上人等棄船上岸。尋訪衙門之時,該處地方官來到岸邊。恰有訪問來歴之説話,該難人等以手比勢,以爲應答。因蒙該地方官帶到衙門。毎日三次,發賜飯食外,更頒給番錢,以備衣服盤費之需。既而送到猛水府城,亦蒙該處大老爺頒給飯食番錢,送到福州。又有大宜味郡根謝銘村六端篷地船一隻,在八重山島裝載貢米,坐駕囘朝。在番併其筆者等,通船人數二十九名,該島開洋,要赴內地。海中風波猛起,針路失方。乃拋棄所裝物件,任風漂流,遂飄到浙江省鎭海縣。隨蒙該處地方官臨到船上,査看所剩殘項,而將該在番併其筆者、各跟伴等上岸棲居。更將銀錢頒給通船人等,以備菜薪等需。亦蒙該處大老爺頒給豬肉、羊肉、活鷄、活鴨等件外,修葺原船。更發給銀錢,以備船上菜薪等項。既而將通事二名、引導一名、水主三名,搭駕原船,並遣撥兵船護送福州。兩案難人,均蒙布政司照例撫恤,或坐駕原船,或搭駕頭號船,遣撥囘國)

九年庚午,遣耳目官楊光裕、正議大夫蔡皇禎等捧表進貢。(本年,有朝鮮國難人六名,坐駕小船,漂到久米島,送來內地。向例在泊藏籍居住。但該藏籍實係耳目之地,恐夷船來國之時有所妨礙,乃擇村內曠宅居住,照例養贍。搭駕貢船,解送閩省。本年,有知念郡久高村內間船十端帆一隻,漂到浙江省,通船人數共計九名。其內一名染病身故,八名業蒙解送閩省。且己巳年,有久米具志川郡本村地船三枚帆一隻,船戸渡嘉敷兄弟兩人,坐駕本船,漂到臺灣屬內淡水廳洋麵,衝礁撃碎,共得上岸。因無官衙可頼,專承土民枝氏之養。奈兩人患病。兄渡嘉數棄世,隨該枝氏給棺埋葬。至於該弟,雖欲及早解送,因風不順,待到翌午年,令土民一名爲之引導,駕船放洋,送到官衙。各地方官厚加撫恤,解送閩省。當經布政司依照舊例,頒賜糧銀,以致撫養。而該內間原船極其損破,雖是修葺,難渉重洋,故就地變價。該難人等,共得附搭貢船囘國)且官生葛兆慶、林世忠相繼病故,均蒙恩賞銀三百兩,以一百兩營爲葬事,以二百兩附歸本家。該使臣等叨蒙皇上隆恩,除例賞外,加賞主上:

蟒緞二件 福字方一百張

各色絹四巻 湖筆四匣

徽墨四匣 漆盒硯二方

紅漆盒二件 洋漆盒二件

玻璃器四件。

加賞正使圓金三疋、漳絨三疋、彭緞四疋、羽紬四件、大荷包一對、小荷包四個;加賞副使圓金二疋、漳絨二疋、彭緞三疋、羽紬三件、大荷包一對、小荷包四個。又皇上親詣大高殿拈香,使臣等赴神武門外瞻仰天顔。時蒙命禮部慰問國王平安,天語煌煌。遵即叩頭而退。又奉進貢物。又皇上親詣壽皇殿行禮,使臣等赴神武門外跪迎跪送聖駕。加賞克食:羊肉一方、蒸糕一碟、饅首一碟。又皇上親詣大高殿拈香,使臣等赴神武門外跪迎跪送聖駕。又皇上親詣大高殿拈香,使臣等赴神武門外跪迎跪送聖駕。又瞻仰文廟。又赴鴻臚寺演禮。是日,加賞正副使、都通事、土通事,曁從人等衣帽等件。又皇上親詣大高殿拈香,使臣等赴神武門外跪迎跪送聖駕。又皇上親詣大高殿拈香,使臣等赴神武門外跪迎跪送聖駕。又皇上親詣大高殿拈香,使臣等赴神武門外跪迎跪送聖駕。加賞克食:羊肉一方、蒸糕一碟、饅首一碟、乳餅一碟。又使臣等赴寧壽宮聽戲。加賞克食菜六碗、菜二盤、點心二盤、糖菓一碟、點心二碟、水菓一碟、乳菜二碗;加賞正使天青羽紗一件、沈香紗一件、三寶玉如意一柄、紅磁瓶一件、玉雙環瓶一件、洋鼻煙一瓶、紅帽緯一匣、大荷包二對、大蓮碗二隻、紅磁碗一件、五福盤一件、茶葉四匣;加賞副使天青羽紗一件、沈香紗一件、三寶玉如意一柄、紅磁瓶一件、玉方瓶一件、洋鼻煙一瓶、紅帽緯一匣、大荷包二對、大蓮碗二隻、五福盤一件、茶葉四匣;加賞都通事茶葉三瓶、西紅碗二件、青盤一件。又萬壽聖節,皇上御朝清宮受賀。使臣等赴午門前,隨班行朝賀禮,後赴寧壽宮聽戲。加賞克食菜六碗、菜二盤、點心二碟、糖菓一碟、蜜菓一碗、紅菓一碟、乳茶二腕;加賞正使蟒緞三疋、漳絨三疋、紅綢四疋、通海綢四疋、織染局小巻袍褂 件、如意一柄、大荷包三對、小荷包四個、玉器一件、磁瓶一件、帽緯一匣、鼻煙一壷;加賞副使蟒緞二疋、漳絨二疋、紅綢三疋、通海綢三疋、織染局小巻、袍褂一件、如意一柄、大荷包三對、小荷包四個、玉器一件、磁瓶一件、帽緯一匣、鼻煙一壷;加賞都通事紅綢二疋、漳絨一疋、漆痰盆一件、鼻煙一壷、小荷包四個。又使臣等赴午門前,祇領勅書、例賞。此時將請聖安囘國等由,詳明禮部,轉達聖聰。即賜兪允。且命禮部轉諭:「貢使囘國,傳知慰問國王平安之旨。」遵即叩頭而退。又例在禮部衙門賜下馬宴,在四譯舘賜上馬宴。此皆千秋難遇之異寵,百代無窮之榮光也。其餘公務如例,完竣囘國。(辛未年,有與那原村廬人三男謝敷築登之親雲上十端帆馬艦船一隻,其年之春要赴宮古島。通船共六十九名,內頭目胥役五名、跟丁四十三名、搭客十名、舵水二十名,那覇開洋。陡遇颶風,去吊貨物,析斷楫桅,任風漂流。針程失方,萬死一生,皆共剪髪許願,漂到臺灣府生番地方。即撥杉板,向盪陸路,爲猛波所覆沒,三名淹死。杉板流蕩,難以往還陸路。由是原船斷錠,飄蕩濱邊。人皆登岸。雖尋人家,茫茫不見。走到山林之中,遇着人家,用手爲様,懇乞救命。隨給粥食等物,恍有撫養之況。詎想奪其所帶布器,剝其所穿衣裳,由是告暇辭去。而有四五人攜帶兵具,隨後驅來。該難夷歩過一里五合餘路,驚避條力荘地方凌老先家。生番探知雲集,亦剝身上衣物,遂引難夷五十四人,在門外致殺害。只剩十一人因躱土民楊友旺家裡。始得保全。且一人逃隱山中,奈爲生番所捕討,正在就死之秋。幸有土民揚阿和、楊阿、二宗、國陞四人,聞得其由,立即前往。將番錢四十五員、布六端、牛一口發給生番,救拔伊十二人,遷養楊友旺之家。日按三次,饒供飲食。更給茶葉、煙草、燈油等件。其無袴者,皆給袴子各一領。即而將伊等送到鳳山縣衙門,均蒙老爺亦賜衣食等件,更給棉胎衣各一領,轉送臺灣府安頓。均蒙老爺日按兩次,饒賜飲食,並給(衤同)衣袴各一對。不但此也,發給銅錢各百五十文,以抵下程。遣火輪船,送至福州。又有西村嫡子平安山築登之十二端帆馬艦船一隻,其春要赴八重山。通船共四十六名,內頭目胥役五名、跟丁二十名、搭客七名、舵水十二名,那覇開洋。遇颶漂流,甚及危難。遙有島嶼可見,不知何處。竟得漂到該處,即遣宮良、安里兩人訪問土情。詎想該兩人被囚不囘。俄有耳鑿容異者數十人侵乘本船,起椗進濱。時有鳳山縣李成忠坐船前近,將「本地乃係臺灣府屬內青番,若被吊進濱邊,則逢殺害,不得一人保命。宜應趕緊揚帆,萬里可也」等由,解語用手,以諭其意。遵即拋棄本船,一共空身,遷駕伊般灣泊屬地。其留在之間,由伊船主惠給日食、煙草、燈油,曁銅錢千文,而撥火輸船。逢到臺灣府,即將其來歴稟明官府。因蒙老爺頒賜(衤同)衣袴、棉胎衣各一對,更給頭目大濱,搭客、邊土名兩人銅錢各千文;給其餘人等銅錢各五百文。兼之將銅錢七千九百文加給該衆人。又難夷五人染患皰瘡,因請醫生及早服藥。奈一人百藥無效,遂爲幽人。蒙給棺木、衣服等件,厚行埋葬。而迄三七日,燒香慰魂。又該所遣兩人,乞探其跡等由,具稟詳請。隨准。委員探問。該兩人自船下濱,偶有五六十人許,攜帶弓鐵炮刀,四面爲圍,勢必不能逃去。正及殺害之涯,幸有郭讚者權寓此地,營圖生業。目撃其危,毫無忌憚,勇往商議。請領該兩人深隱其家,而轉遷尤魁之家,其相離之間約有二里之遠。其轉遷之時,約有二十餘人攜帶兵具,爭先驅來。該郭讚雖經再三相議,不肯聽從。現有嗜殺之狀,故用目爲様,以諭趕緊逃去之意。該兩人魂飛魄散,只要尋到人家,得以活命。幸得往到尤魁家,庭立,即躱在家裡。該尤魁出外,協同郭讚,痛絶生番殺害之災。除平日殷勤撫養外,更東往西到。遂得有人經過府城之便,寄報情由。時有委員聽得其由,飛到尤魁家裡,協同其父子,一路之間,護保該兩人。往到二里,正要轉搬小舟開駕。詎思該生番等探知其由,攜帶兵具,追到圍住,將要斬殺。該委員等三名,頻要救命,乃盡義竭情。再三商議,而固執不聽。該委貫謀絶慮盡,遂捐自家番錢一十五員、白布一十端交給生番,贖囘兩人,以全性命,護送臺灣府城安頓。既而搭駕火輪船轉送福州。即蒙頒發銀糧,以爲撫養。時逢痘瘡流行,八重山人民倶染痘氣,只有一十三名纔得無恙。其內五名,因曾種牛痘,不染痘氣。其餘十名醫藥無效,竟乃身亡。前項人數,本應搭駕接貢船隻得以囘國。但因人數許多,不便附搭。即酌具其人名數目,稟明海防廳。即蒙如詳允准,得以囘國)

十年辛未,毛允良續法司馬朝棟而任法司。

本年,向麟趾續法司向汝礪而任法司。

十一年壬申,尚健續國相尚克讓任國相。

本年,向居謙續法司毛允良而任法司。

本年,遣耳目官向徳裕、正議大夫王兼才等捧表進貢。(辛未年,有大里郡與那原村十二端帆馬艦船一隻、人數五十五名,覇港開船,前赴八重山島。陡逢風波猛起,甚及危急。去棄貨物,折斷本檣,任風漂蕩,萬死一生。幸見高山遠聳,駛到其邊,上岸活命。時有人寫字曰:「此係越南國綏豐屬內樂業村。」隨即稟請「難民等任風漂蕩,所有水糧徹底用盡,正及飢渇。乞將本船吊進內湊,發給水米」等由。即蒙吊進內湊,發給大米、蔬菜、柴薪等件。且因該難民內,二名病故,給棺營葬,恤給銀兩。即而將本船轉送藩里汛地方,修補船身,發給槓椇。更賜使民富壽銀一百四十六員、官銀九十八兩、MM錢五百貫文、大米二百方。而遣官員坐駕火輪船,引導伊船,送到廣東。即蒙賜給白米一千斤、麺粉一千斤、火腿二十把、大紹酒八甕、番錢二百員,而撥火輪船,引導伊船,送到福州。奈該難民內,三名病故,買棺營葬。其剩難民等,經蒙照例撫恤。又癸酉年,有若狹町村九端帆馬艦船一隻、人數九名,要赴太平山載運貢米,覇湊開船。途逢逆風,針程失方,任風漂蕩,遂到臺灣屬內生番地方。詎有異容異體之人十四五名,攜帶弓刀,侵登船上,盜奪貨物、衣服等件。更率難民等自船上岸,恍有殺害之狀。伊難民等飛魂逃R6之時,幸有華人郭氏指導生路,送到鳳山縣。即蒙日賜兩次之食,更給(衤同)衣袴各一領、番錢各一員,而駕火輪船轉送福州。經蒙照例撫養。今年,伊兩次飄風難民等,分乘原船曁兩貢船,遣撥囘國)欣逢皇上恭謁東陵,使臣赴到燕郊瞻仰天顔。時蒙皇上命禮部慰問國王平安。天語煌煌。遵即叩頭而退。既而在朝陽門外跪接聖駕。叨蒙皇上隆恩,除例賞外,加賞主上:

蟒緞二疋 福字方一百副

大小絹箋四巻 筆四匣

墨四匣 硯二方

黒漆木孟四件 玻璃器四件。

又加賞正使一員片金三疋、漳絨三疋、大巻八絲緞四疋、小巻五絲緞四疋、大荷包一對、小荷包四個;又加賞副使一員片金二疋、漳絨二疋、大巻八絲緞三疋、小巻五絲緞三疋、大荷包一對、小荷包四個。且皇上親詣大高殿拈香,使臣叨蒙在神武門外,跪迎跪送聖駕。皇上萬壽聖節,御乾清宮受賀。叨蒙召入寧壽宮聽戲,賞賜茶菓燕宴。又加賞正使一員茶葉二瓶、茶葉二匣、瓷孟三件、磁碟一件、磁瓶一個、荷包四個、手爐一個、玉如意一柄、帽緯一匣、王筆牀一架、紬緞二巻;又加賞副使一員茶葉二瓶、茶葉二匣、瓷孟二件、瓷碟一件、磁瓶一個、荷包四個、手爐一個、玉如意一柄、帽緯一匣、玉筆牀一架、紬緞二巻;又加賞都通事一員茶葉一瓶、茶葉二匣、瓷孟二件、瓷碟一件。且恭逢皇上萬壽聖節,叨蒙在午門前隨班行禮。後入寧壽宮聽戲,賞賜茶菓燕宴。加賞正使一員三寶玉如意一柄、雙環玉瓶一個、白磁瓶一個、帽緯一匣、手爐一個、荷包四個、袍褂料一套、蟒緞三疋、漳絨三疋、大巻八絲緞四疋、小巻五絲緞四疋、大荷包一對、小荷包二對;又加賞副使一員三寶玉如意一柄、玉瓶一個、紅磁瓶一個、手爐一個、帽緯一匣、袍褂料一套、荷包四個、蟒緞二疋、漳絨二疋、大巻八絲緞三疋、小巻五絲緞三疋、大荷包一對、小荷包二對;又加賞都通事一員紬一疋、緞一疋、漳絨一疋、黒漆木碗一件、小荷包二對、玻璃鼻煙壷一個。且皇上親入太廟行禮,使臣叨蒙在午門前跪迎跪送聖駕。加賞克食:羊肉一方、蒸糕一盤、魸魸一盤。時蒙赴國子監瞻仰文廟。且常RY大祀。(天於圜丘)皇上詣天壇齊宿,使臣叨蒙在午門前跪送聖駕。皇上禮成還宮,又蒙在午門前跪迎聖駕。加賞克食:羊肉一方、蒸糕一盤、饅首一盤。且皇上親詣大高殿拈香,使臣叨蒙在神武門外跪迎跪送聖駕。加賞克食:羊肉一方、蒸糕一碟、饅首一碟。且皇上親詣大高殿拈香,使臣叨蒙在神武門外跪迎跪送聖駕。且使臣奉獻進貢方物。而蒙照例,賞賜正副使、都通事、土通事曁從人等衣帽等件。且使臣等赴午門前,拜領勅書、恩賞。此時將請聖安囘國等由,詳明禮部,轉達聖聰。即蒙兪允。又蒙命禮部轉諭:「貢使囘國,傳知慰問國王平安之旨。」天語煌煌。遵即叩頭而退。又蒙照例,在禮部衙門賜下馬宴,在四驛館賜上馬宴。其餘公務,如例完竣,率同官生林世功得以囘國。(甲戌年,有大里郡與那原村廬人謝敷築登之親雲上馬艦一隻、通船人數一十二名,要到八重山載運公米,那覇開洋。陡遇颶風,飄到定海洋麵,引導到驛。叨蒙藩司照例,賞賜糧米銀錢等項,仍駕原船,得歸本籍)

十二年癸酉,叨蒙皇上客歳頒賜冊立皇后,併加上慈安皇太后慈禧皇太后徽號寶詔二道。本年,皇上頒賜親裁政治,併加上慈安端裕皇太后、慈禧端佑皇太后徽號寶詔二道。

本年,毛有斐續法司向麟趾而任法司。

本年,有臺灣府加義縣之船一隻、(長四丈二尺、橫一丈二尺)人數二十六名,漂到八重山島入表郡祖納村。又有該府屬內北路噶瑪蘭廳之船一隻、(長八尋二尺、橫二尋二尺)人數二十一名,漂到與那國島祖納村。隨即除准其所請,恤給物件外,船上應用物件,亦行頒給。使駕各原船開洋囘國。

十三年甲戌,特遣耳目官毛精長、正議大夫蔡呈祚等捧表進貢。前到福州,欣逢皇太后四十萬壽聖節,候請海防官憲裁,在柔遠驛,依照舊例,一連七日,念經祈福。且貢使等自閩起程,未到京師,恭聞十二月初五日同治皇帝賓天,正月二十日醇親王(咸豐皇帝之弟)之子登極,改元光緒等由。既而自正副貢使至朝京都通事,心喪二十七日;自大筆者以下,心喪七日。且在閩琉球員伴,恭悉大喪之信,隨同諸官,在明倫堂擧哀行禮。且禮部將同治皇帝賓天白詔、光緒皇帝登極紅詔各一道頒發琉球。隨存留通事依照舊例,具備仗儀拜領,返驛。乙亥之年,都通事恭捧白詔紅詔囘國。(甲戌年,有久志郡大鞁村六端帆馬艦船一隻,人數共十二名,要赴宮古島裝運貢米,那覇開洋。陡遇颶風,伐損桅槓,去吊貨物,吃盡米水,任風漂流。幸漂到江南省崇明縣屬內堡鎭洋麵。隨蒙地方官,除惠給米水外,遣發査船二隻,坐駕老海者導進該縣內港。就縣之後,恤給飯糧蔬菜,毎人分給袴一領、筵一幅。更發出査船三隻,坐老海者引導江蘇省屬內上海縣河口。其過洋之時,幸逢公差査船二隻、火輪船一隻,引導入港。就縣之後,地方官發給糧菜,毎人分給棉衣一領。其船人一名,在彼地方,染病身故,隨蒙賜棺埋葬。且蒙修補船隻,造給檣繩之外,發給米菜薪等項。遣撥火輪船,坐駕知海之輩,該地開洋,導到福州南臺。荷蒙布政司照例撫恤,該難民等仍駕本船,得歸本籍。又有國頭郡邊戸村九反帆馬艦船一隻,人數一十名,要赴宮古島載運貢米,那覇開洋。陡遇逆風,楫子杉板,被波打漂。伐斷大檣小檣,去吊貨物,隨風漂流。船上人等剪髪許願,幸飄到浙江省屬內玉環廳。隨蒙地方官發給飯食,毎人分給袴褡各一件,修葺船隻,給帆檣楫,給杉板繩子。撰老海者,坐駕本船,該地開洋,導到福州南臺。荷蒙布政司照例養贍,該難民等仍駕本船,得歸本籍)且進表已竣,皇上賞賜主上:

蟒緞二疋 大小絹箋四巻

筆四匣 墨四匣

硯二方 漆器四件

玻璃器四件。

(例蒙賜福字方,但因皇上孝服未滿,不蒙其賜)賞賜正使片金三件、漳絨三件、大巻五絲緞四疋、小巻五絲緞四件、大荷包一對、小荷包四個;賞賜副使片金二件、漳絨二件、大巻五絲緞三疋、小巻五絲緞三件、大荷包一對、小荷包四個。且皇后二月二十日賓天,貢使及員役等,依照同治皇帝賓天之例,恭服心喪。且自貢使至朝京都通事,恭蒙恩賜白布各一瑞,以爲喪服之備。而於四驛館,皆裝喪服,仰向皇城,三跪九叩頭,行擧哀之禮。且除服一款,依照前例,以爲循行。(例應待終二十七日除喪。但因官員等換頂夏帽,減日除服)且奉獻進貢方物及官生囘國謝恩方物。且自貢使至員從,恭蒙依照舊例,賞賜帽衣。且蒙謁瞻文廟。且於城內,恩賜主上勅書及物件。更賜貢使員役等物件。且恭逢欽上同治皇帝尊謚禮成,蒙頒寳詔。諸事已畢,貢使等跪請聖安囘國。時蒙皇上命禮部轉諭:「貢使囘國,傳知慰問國王平安。」天語煌煌。遵即叩頭而退。且蒙遣使官員,在四驛館賞賜羊酒。(例蒙於禮部衙門賜下馬宴,於四驛舘賜上馬宴。但因孝服未滿,不賜兩宴)且瞻仰天顔一款,密奉禮部鈞諭「今皇上現戴先皇帝先皇后孝服,未行朝見之禮,琉球使臣難以瞻仰天顔」等因。遵即遣撥阿口通事密行奉候。奉鈞諭「今皇上百日孝服尚有未滿,琉球使臣只於午門之前跪請聖安,直行囘國之處,商議已悉」等因。業上京師,不得瞻仰天顔,心寔難安。由是將及百日孝服已終之後,奏請瞻仰天顔如何之處。又復遺撥阿口通事再行候習。密奉鈞諭「今皇上春秋幼稚,雖終百日孝服,不知起自何日,親攝政務,以行朝見之禮耶。茲仰稽天意,今不準陪臣仰瞻,寔出春秋幼稚,未行朝見之禮也。然因將其情由難以實諭,托爲孝服未滿等因。夫既如此,難以再稟。續奉主客司牌,今事同禮部所諭情由」等因。遵即心不得已,只於午門之前,跪請聖安囘國。(副使蔡呈祚,在於徳州身故)且奉海防官鈞諭「欽上皇后尊謚寳詔已下,宜應在布政司衙門恭行奉承」等因。遵即存留通事,依照舊例,具備仗儀以行奉承。且去年接貢船隻未到閩省,由是布政司爲其探査事。即由漂風馬艦船,移咨本國,知悉先據。傳譯通事,口稱案査,例無布政司爲探査貢船事移咨琉球。但去年接貢船隻,有使臣坐駕其船,慶賀皇上登極,攸關匪軽。是以督撫兩阮因其船隻未到,會議奏聞「除飭行布政司移咨琉球,確行査探外,移咨禮部。飭行直隷及沿海各省,徧行探査。今琉球若無將接貢船隻在國淹留之處,及早咨覆,不知開何事弊」等語。由是遣撥正使與力毛思聰,將其事情逐細轉達。且今般恭蒙依照舊例,頒賜憲書。但因接貢船隻未到閩省,由漂風馬艦船隻捧帶囘國。(丙子年,有知念郡久高島西銘十二端帆馬艦一隻,通船一十二人,要赴八重山裝運貢米,那覇開洋。偶逢雨風猛起,針路失方,任風漂流。幸見南岐外山,漂到錠海洋麵。隨陳其來歴,報明其官府之外,乞賜飯糧。即蒙恤賜白米一斗,併撥老海者,坐駕原船,引導五虎門。到怡山院,蒙閩安鎭老爺恤賜白米三斗,送到南臺地方。隨海防官將該難人等接領球官,稟請布政司照例撫恤。該難人等仍駕原船,得歸本國)

光緒元年乙亥,毛鳳來續法司向有恆而任法司。

二年丙子,因去年接貢船隻未到閩省,布政司移行探問咨文,本國知悉。由是,遣紫巾官向徳宏行其咨覆。(都通事蔡大鼎、通事林世功、評定所筆者主取向有源、筆者向文度、御物奉行假筆者武爲道亦跟去)

王世子尚典

童名:思徳金。同治三年甲子八月初二日降誕。

父:尚泰王

母:佐敷按司加那志,童名思戸金,號賢室。

附紀

同治七年戊辰十一月十一日,領中城郡,並知行高千五百斛,稱中城王子。

(今中城王子,雖是領知行千斛,而無用度之妨。更因改遷殿籍,極其浩費,由是只賜知行千斛。至其餘五百斛,見察後日,而後賜之牟。十一年壬申七月二十五日,因將有尚典公移徒東宮之擧,如前所准,頒賜知行五百石)

十三年甲戌八月十二日,加賜久米具志川郡惣地頭職。


中山世譜附巻序

天地之間,國土至多。或分散東西,或列羅南北。而大小彊弱,不可得而齋也。

夫爲小國者,順理安分,而所以事大之禮,不敢廢焉。則國土自治,人民亦安矣。孟子曰:「畏天者保其國。」詩曰:「畏天之威,于時保之。」

況我琉球國,僻處東隅,不能自大。故自古而來,與薩州爲隣交,時通聘問,紋船往來。後亦納貢于薩州,至今數百年,不敢少懈。而事之可紀者,亦最多矣。疇昔向(象賢)奉王命,始用國字,著《中山世鑑》。蔡(鐸)改以漢字,命之曰《世譜》。此時,別摭其所係乎薩州之事,以附《世譜》,謂之附巻。

其所編集者,多出俗説。有以訛謬,間有出入,兼多缺略。欣遇聖主,孜孜圖治,庶政維新。特命向(文明)等官改修附巻。(秉哲)已任編纂職,而前代事功,使臣姓名,經歴久遠,莫從稽詳。

爰参之典載,考之文記;去其訛謬,補其缺略;劇其煩涜,闕疑存信;以爲成部,而繕録以呈聖覽。伏冀叡慮彌深,時務愈精。而四時之玉燭常調,萬禩金甌永固矣。

時大清雍正九年,歳次辛亥。臘月既望,唐榮都通事臣鄭秉哲頓首謹撰。


中山世譜附巻一

尚清王

嘉靖年間,爲紋船使事,遣天界寺月泉長老、世名城主良仲到薩州。(年月不傳)又爲紋船使事,遣薜氏賀章(後曰江洲)到薩州。(年月日不傳)

尚永王

萬暦五年丁丑,爲紋船使事,遣天界寺修翁和尚到薩州。(月日不傳)

〔萬暦〕八年庚辰,爲紋船使事,遣普門寺和尚到薩州。(月日不傳)

〔萬暦〕十三年乙酉,爲紋船使事,遣天龍寺桃庵長老、孟氏安谷屋親雲上宗春到大坂。(月日不傳)

尚寧王

萬暦十九年辛卯,爲紋船使事,遣建善寺大龜和尚、茂留味大屋子到薩州。(月日不傳)又爲紋船使事,遣護國寺快雄座主、大里大屋子到薩州。(年月不傳)

〔萬暦〕二十一年癸巳,爲紋船使事,遣天王寺菊隱長老、金氏摩文仁親方安恆到薩州,赴京。(月日不傳)又爲紋船使事,遣蔡氏中村渠築登之親雲上政茂到薩州。(年月不傳)

〔萬暦〕三十七年己酉,薩州太守家久公遣師征伐。

原是,本國與薩州爲隣交,紋船往來者,至今百有餘年。奈信權臣邪名之言,遂失聘問之禮。由是,樺山權左衛門、平田太郎左衛門等,奉命來伐。小大難敵,投誠而降。王從彼師到於薩州。至辛亥年,王已囘國。

〔萬暦〕三十八年庚戌,爲問安尚寧王在薩州事,遣馬氏勝連親雲上良繼到薩州。翌年九月囘國。

本〔萬暦三十八〕年,薩州太守遣本田伊賀守等,都鄙有章,上下有分。又遣阿多氏等,均井地,正經界,而始爲賦稅。從此毎年納貢於薩州,永著爲例。

〔萬暦〕三十九年辛亥,家久公出賜琉球一紙目録。此時,鬼界、大島、徳島、永良部、與論始屬薩州。然彼五島原係吾國管轄之地,故容貌衣服迄今留,與吾國無以相異。

本〔萬暦三十九〕年,爲稟明進貢王舅事竣囘國事,遣毛氏池城親方安頼到薩州,又赴駿府。其冬囘國。

〔萬暦己酉(三十七年)。安頼扈從尚寧王在薩州,家久公遣伊勢兵部少輔、鎌田左京亮曰:「中國若聞中山爲我附庸,嗣後不可以爲進貢。當早遣安頼,以爲納款雲。」由是,從尚氏具志頭王子朝盛囘國。

翌〔萬暦四十〕年正月二十日,安頼爲乞體恤遭難,兼贖修貢職事,奉 命爲王舅。同長史金應魁、使者兪氏重光等,坐駕楷船,入閩赴京。辛亥夏,事竣歸國,即赴薩州復命。又赴駿府,以聞將軍家康公,而囘國〕

本〔萬暦四十〕年,爲國質事,遣金氏摩文仁親方安恆。六月到薩州,翌年,安恆沾病囘國,嫡子松金安基代父留薩州。癸丑十二月囘國。(松金奉薩州命,與父倶赴薩州)

〔萬暦〕四十年壬子,爲國質事,遣向氏伊江按司朝仲、向氏羽地按司朝安到薩州。至甲寅年囘國。

〔萬暦〕四十一年癸丑,爲年頭使事,遣馬氏伊計親雲上良徳到薩州。本年囘國。(年頭使自此而始)

本〔萬暦四十一〕年,爲賀家久公誕生男子事,遣向氏讀谷山按司朝宜到薩州。其秋囘國。

〔萬暦〕四十二年甲寅,爲國質事,遣馬氏國頭按司正彌到薩州。

翌年,大坂城起亂,家久公奉將軍命發兵征伐。時正彌乞隨軍行,即命正彌改爲倭貌,賜名國頭左馬守,而授與兵卒。且賜甲一、具足一、大刀一、脇指一、鐵鉋二、鞍一、鐙一、轡一。行至半途,兵亂早治,回到麑府。照例囘國。

本〔萬暦四十二〕年,爲國質事,遣法司毛氏豊見城親方盛續到薩州。至丙辰年囘國。

本〔萬暦四十二〕年,爲國質事,遣阿氏阿波根親方守賢到薩州。至丙辰年囘國。

萬暦年間,爲國質事,遣向氏島尻大里按司朝守到薩州。(年月不傳)

〔萬暦〕四十三年乙卯,爲稟報謝恩使囘國事,遣法司王舅馬氏名護親方良豊到薩州。本年囘國。

本〔萬暦四十三〕年,爲稟明仙壽院住僧爭訟事,遣馬氏中城親雲上良時六月到薩州。八月囘國。

〔萬暦〕四十四年丙辰,爲十年質事,遣尚豊公佐敷王子朝昌到薩州。其冬任攝政,囘國。

〔萬暦〕四十五年丁巳,爲年頭使事,遣向氏東風平親方朝香到薩州。事竣囘國。

本〔萬暦四十五〕年,爲使者事,遣向氏具志川按司朝安到薩州。〔不知爲何事而使〕

〔萬暦〕四十六年戊午,爲賀家久公陞宰相事,遣尚氏具志頭王子朝誠到薩州。四月囘國。

本〔萬暦四十六〕年,爲伸禮意事,遣向氏越來親方朝首。春到薩州,其秋囘國。

泰昌元年庚申,爲弔祭惟新公薨事,遣馬氏伊計親雲上良徳到薩州。四月囘國。

本〔泰昌元〕年,爲弔祭國分御上薨事,遣章氏安谷屋親雲上正勝到薩州。翌年二月囘國。

本〔泰昌元〕年,爲稟報尚寧王薨、尚豊王即位事,遣法司毛氏讀谷山親方盛韶到薩州。翌年囘國。

尚豊王

天啓元年辛酉,爲謝尚豊王即位事,遣尚氏久米中城王子朝貞。七月到薩州,翌年四月囘國。

本〔天啓元〕年,爲使者事,遣尚氏具志頭築登之親雲上朝壽到薩州。(月日不傳,未知爲何事而使)

〔天啓〕二年壬戌,爲年頭使事,遣毛氏兼城親雲上榮明到薩州。其秋囘國。

〔天啓〕三年癸亥,爲年頭使事,遣毛氏豊見城親方盛良到薩州。本年囘國。

〔天啓〕四年甲子,爲年頭使事,遣向氏具志川按司朝安。正月到薩州,五月囘國。

本〔天啓四〕年,爲年頭使事,遣夏氏幸地親方賢盈、閔氏喜安入道蕃元等到薩州。〔月日不傳〕

本〔天啓四〕年,爲捷報蕭指揮來臨事,遣東氏座波里之氏親雲上政貞到薩州。十月囘國。

〔天啓〕五年乙丑,爲年頭使事,佐敷理合赴薩州。奈指揮未回,由是先遣稻福,聊抒年頭之禮。(月日未傳)

本〔天啓五〕年,爲年頭使事,遣佐敷到薩州。(未傳姓名並月日)

〔天啓〕六年丙寅,爲年頭使事,遣法司孟氏今歸仁親方宗能到薩州。(月日不傳)

本〔天啓六〕年,爲稟報貢船囘國,海上逃乎賊難事,遣才府津花波到薩州。(未傳姓名並月日)

本〔天啓六〕年,爲國質事,遣向氏東風平按司朝易到薩州,至戊辰年囘國。

本〔天啓六〕年,爲恭候家久公久在江府事,遣毛氏豊見城親方盛良到薩州。十一月囘國。

本〔天啓六〕年,爲弔祭西之丸公薨事,遣翁氏照屋親雲上盛忠。正月到薩州,十月囘國。

本〔天啓六〕年,爲請乞鳩目錢事,遣柳氏山城親雲上康延到薩州。事竣囘國。

本〔天啓六〕年,爲稟報滯閩貢船一隻囘國事,遣阿氏富盛里主守通。二月初九日到薩州,其冬囘國。

〔天啓〕七年丁卯,爲年頭使事,遣向氏眞壁親方朝長到薩州。翌年囘國。

本〔天啓七〕年,爲賀家久公陞中納言事,遣尚氏金武王子朝貞。二月到薩州,十月囘國。

崇禎元年戊辰,爲再乞琉球一紙目録事,遣波上山頼翁法印、年頭使向氏玉城親方朝智。二月到薩州,十月十八日囘國。(一紙目録,原在本國。偶爲逆徒被盜,故遣使以請。)

本〔崇禎元〕年,爲捷報閔指揮來告皇帝登極事,遣屋宜到薩州。(未傳姓名並月日)

本〔崇禎元〕年,爲恭候家久公在江府事,遣客氏儀間金城親雲上義隆到薩州。其秋囘國。(月日不傳)

〔崇禎〕二年己巳,爲年頭使事,遣毛氏中城親方安續。春到薩州,其秋囘國。

本〔崇禎二〕年,爲謝恩事,遣尚氏金武王子朝貞到薩州。先是,琉球總高內,現有不足,而毎年湊補六千餘石之賦稅以納薩州。此時被免湊補,故遣朝貞以謝。(月日不傳)[1]

本〔崇禎〕三年庚午,爲年頭使兼三年詰事,遣法司向氏國頭親方朝致到薩州。至壬申年囘國。

本〔崇禎三〕年,爲恭候黃門公請待將軍事,遣稻福到薩州。(未傳姓名並月日)

本〔崇禎三〕年,爲「稟報勅使將臨本國並貢船貨物,請乞明春遣和船二隻而搬運;兼請醫師,以療治尚恭公浦添王子之病」事。遣莊氏幸喜親雲上宗倫到薩州。其秋,同醫師道意囘國。

〔崇禎〕四年辛未,爲弔祭尚恭公浦添王子事,太守公遣昌林寺和尚,賜香奠銀三十枚。

本〔崇禎四〕年,爲年頭使,兼賀請待將軍並忠元公賀禮;且恭候太守公久在江府事。遣向氏平安座親雲上朝上到薩州。本年秋囘國。

〔崇禎〕五年壬申,爲年頭使事,遣向氏豊見城按司朝榮。二月到薩州,十月二十九日囘國。

本〔崇禎五〕年,爲年頭使事,遣向氏羽地按司朝泰。二月到薩州,十月囘國。

本〔崇禎五〕年,爲年頭使事,遣馬氏國頭按司正彌到薩州。翌年秋囘國。

本〔崇禎五〕年壬申,爲賀綱久公誕生事,遣向氏久米具志川王子朝盈。十月到薩州,隨太守公;翌年二月到江府;五月回到薩州;八月囘國。

〔崇禎〕六年癸酉,爲捷報冊封使來臨事,遣錢氏高安築登之親雲上眞興。四月到薩州,本年囘國。

〔崇禎〕七年甲戌,爲謝「禮待勅使者,原出太守公之恩」事,遣尚文公佐敷王子朝益。春到薩州。此時太守公扈從將軍,在二條城。即赴京都,見朝將軍家康公並中納言家久公。禮式全竣,其冬囘國。

本〔崇禎七〕年,爲年頭使事,遣尚氏金武王子朝貞。二月到薩州,隨尚文公上京;十二月囘國。〔兼任大傳〕

本〔崇禎七〕年,爲恭候太守公在京都,兼賀光久公出痘事,遣孫氏宇根親雲上嗣盛到薩州。本年囘國。

本〔崇禎七〕年,爲稟報勅定本國二年一貢事,遣儀保到薩州。(本國往昔毎歳一貢,後亦五年一貢。去年題請,蒙允二年一貢。)

本〔崇禎七〕年,爲問安尚文公佐敷王子朝益在薩州事,遣阿氏津堅親雲上守滿到薩州。本年囘國。

〔崇禎〕八年乙亥,爲年頭使事,遣毛氏讀谷山親方盛宜到薩州。十一月囘國。

本〔崇禎八〕年,爲慰問江府火災事,先遣蒙氏糸數里之氏親雲上宗正到薩州。(月日不傳)

〔崇禎〕九年丙子,爲年頭使事,遣向氏奧中村渠親雲上朝守。五月到薩州,十一月囘國。

〔崇禎〕十年丁丑,爲年頭使,兼候家久公貴恙事,遣尚氏具志川王子朝盈。三月到薩州,十一月囘國。

本〔崇禎十〕年,爲賀「家久公久在江府,回到薩州」事,遣向氏神谷親雲上朝暢。正月到薩州,四月囘國。

本〔崇禎十〕年,爲稟報貢船未回,且明春將遣探船事,先遣麻氏儀間築登之眞時。翌年正月到薩州,二月囘國。

本〔崇禎十〕年,爲護送南蠻人並器物事,遣顧氏東風平築登之親雲上助光,同有馬左近、渡慶次掟,並百姓五名到薩州,轉送長崎。翌年囘國。(渡慶次村有南蠻人一名,密密上岸。且埋藏器物於水濱,而其蠻船,竟不知去處)

〔崇禎〕十一年戊寅,為年頭使事,遣金氏具志頭親方朝房。正月到薩州,十月囘國。

本〔崇禎十一〕年,爲問候島原合戰事,先遣葉氏浦崎親雲上兼久。二月到薩州,三月二十一日囘國。

本〔崇禎十一〕年,爲恭候家久公貴恙,且島原一戰事,遣尚氏金武王子朝貞。二月十五日到薩州,六月囘國。

本〔崇禎十一〕年,爲慰問家久公薨事,先遣麻氏與儀里之氏親雲上盛庸到薩州。十月囘國。

本〔崇禎十一〕年,爲慰問並弔祭家康公薨事,遣向氏勝連按司朝盈、圓覺寺復岩長老。四月到薩州,十月囘國。

本〔崇禎十一〕年,爲慶賀光久公承祧事,遣尚氏北谷王子朝秀、法司毛氏豊見城親方盛良,六月到薩州。朝秀翌年十月囘國。盛良公事已多,留在薩州。至壬午九月囘國時,破船而死。

本〔崇禎十一〕年,爲稟明中國貿易甚難事,遣符氏多嘉良親雲上宗常、平氏福地親雲上重陳到薩州。十一月囘國。

本〔崇禎十一〕年,爲稟明被騙貿易銀兩事,遣向氏島尻中城親雲上朝壽到薩州。即朝壽放於向島。至壬午年,薨免囘國。

丙子〔崇禎九〕年,正議大夫林國用赴閩上京。時朝壽爲貿易事,奉使入閩。奈是歳,大和公銀十萬兩、琉球公銀二萬兩,共計十二萬兩,令買絲綢等物。朝壽預知近來貿易至難。而今以白銀十二萬兩,令買貨物,此其非力之所能及。再三固辭,而不被許,帶銀到閩。但見海賊甚多,而外國通商,亦以嚴禁。當是之時,無謀可施。其所帶銀兩,將就帶回。司價僉曰「琉球官員,往商人家,密看絲綢,寄置牙行。當臨行時裝載貢船,事輙可成」雲。由是役與司價自往商人家,揀看絲綢。明白固封,寄在他家。其銀立券字與商人,其絲綢等物,漸漸搬移,而收三分之一。偶有人告狀,商人被拿捕。絲綢被奪,皆送收官府。故司價遁去以避罪。於是要討収本銀,留滯於閩。然而不能討収。至戊寅〔崇禎十一〕六月回國,稟明此事。

本〔崇禎十一〕年,為「稟明宮古八重山法制,並査切支丹宗」事,遣向氏浦添親方朝利到薩州。十二月二十一日回國時,破船而死。

〔崇禎〕十二年己卯,爲年頭使事,遣向氏讀谷山按司朝宗。二月到薩州,十月囘國。

本年〔崇禎十二年〕,爲進香黃門琴月公(家久公)一周忌之事,遣馬氏棚原親雲上良正到薩州。九月囘國。

本年〔崇禎十二年〕,爲請寛朝壽「所帶銀兩討収以償還年期」事,遣馬氏大里親方良安、向氏儀保親雲上朝末到薩州。朝末十一月初五日病死,馬氏大里親方良安其秋囘國。

本年〔崇禎十二年〕,爲恭候光久公久在江府事,遣毛氏讀谷山裡之子親雲上盛代。五月十八日到薩州,其秋囘國。

本年〔崇禎十二年〕,爲護送異國人事,遣文氏宜壽次親雲上孝興,筆者明氏美里親雲上長治,波照間首里大屋子、平田與人等。六月到薩州,翌年三月二十七日囘國。(異國人二名,坐駕小舟一隻,飄到八重山島波照間村)

本年〔崇禎十二年〕,爲賀太守公囘到薩州事,遣紅氏我謝築殿正安。六月到薩州,八月囘國。

崇禎十三年庚辰,爲年頭使事,遣向氏豊見城按司朝榮。二月初九日到薩州,十月十八日囘國。

本年〔崇禎十三年〕,爲稟報「査明飄至八重山異國人之由」事,遣向氏賀數親雲上朝充。夏到薩州,其秋囘國。(中國人十二名、南蠻人六十五名,坐駕海船一隻,飄到八重山糸數村。撞巖擱破而淹斃外,中國人二名、南蠻人三名浮水上岸。即遣使査明,而事竣歸朝)

本年〔崇禎十三年〕,爲訃聞尚豊王薨事,先遣潘氏伊差川築殿齊通。五月到薩州,本年囘國。

本年〔崇禎十三年〕,爲稟明尚賢王即位事,遣尚氏具志川王子朝盈、向氏越來親方朝上。七月到薩州,翌年十一月囘國。

本年〔崇禎十三年〕,爲進香琴月公三年囘忌事,遣阿氏阿波根親雲上守眞。四月初三日到薩州,十一月二十四日囘國。

本年〔崇禎十三年〕,爲護送玄也事,遣座喜味到薩州。(姓名不傳,薩州人,居住球國。時有人將玄也,學鬼利死丹法,告於薩州。由是薩州下命,審問玄也。然而未明白,與在番奉行相議,而解送焉)

本年〔崇禎十三年〕,爲護送飄到南蠻人三名、中國人二名事,遣馮氏石川築殿清苗、與那嶺(竊按《陶氏家譜》「本年,照屋築殿全賢爲護送南蠻人事,奉命到薩州」雲爾。由是孝之:照屋赴薩州時,改名與那嶺也耶。歴代已久,不可得而詳)赴薩州。因無順風,滯在大島。再遣智氏船越築殿武則到彼島,同清苗相議:毎小舟乙隻,裝載南蠻人一名。翌年二月十五日到薩州,轉送長崎。本年囘國。

尚賢王

崇禎十四年辛巳,爲年頭使事,遣馬氏伊計親方良徳到薩州。五月初二日囘國。

本年〔崇禎十四年〕,爲捷報飄到八重山南蠻人開洋已去事,遣牛氏又吉築殿秀通到薩州。事竣囘國。

崇禎十五年壬午,爲年頭使,兼三年詰事,遣法司章氏宜野灣親方正成到薩州。至甲申冬,囘國。(三司官一員,留在薩州三年,自此而始)

本年〔崇禎十五年〕,爲弔祭島津式部頭卒事,遣惠氏久高親雲上友氏到薩州。八月初三日囘國。

本年〔崇禎十五年〕,爲捷報飄到八重山南蠻人之由事,遣廣氏友寄築殿宗報。五月到薩州,事竣囘國。(中國人、南蠻人坐船一隻,庚辰年五月飄到八重山。數次乞米而不肯給,密上田圃,盜取稻米等物。即令島人以爲看守焉。就擄島人二名,以求米粟。無奈之何,送米四斛,以贖其人。即見還免,屢上岸,騒擾地方。由是捷報薩州。其冬,太守公遣澁谷四郎左衞門、喜入吉兵衞,同向氏讀谷山按司朝宗、章氏宜野灣親方正成、馬氏大里親方良安、毛氏新城親雲上安成等,坐海船赴彼島。本年〔崇禎十五年〕七月,南蠻人當開船時,打殺島人一名,且剏一婦女。而開洋已去,澁谷氏等辛巳春到彼島,已經査驗,其夏歸回。故遣使以稟報)

本年〔崇禎十五年〕,爲稟報貢船一隻未回,且明春將遣探船事,遣郭氏津花波築殿正徳。十月初四日到薩州,翌年三月囘國。

本年〔崇禎十五年〕,爲稟報異國小舟一隻飄來宮古島事,遣毛氏澤岻親方安則到薩州。其秋囘國。

本年〔崇禎十五年〕,爲謝尚賢王即位事,遣向氏久米中城親雲上朝至。四月到薩州,八月囘國。

〔崇禎〕十六年癸未,爲年頭使事,遣毛氏池城親方安續到薩州。十月二十日病卒。

本年〔崇禎十六年〕,爲呈覽審問案事,遣宜壽次到薩州。(姓名未傳。去年,有八重山婦女二人毒害湯田長右衞門,即放於獄中,以便審問。今亦令在番,並彼島酋長,再爲審問,而其婦女一人若無罪。由是以審問案呈覽)

本年〔崇禎十六年〕,爲賀家綱公(將軍長子)誕生事,遣尚氏金武王子朝貞。五月到薩州,隨太守公。翌年夏到江府。其冬囘國。

本年〔崇禎十六年〕,爲謝尚賢王即位,兼賀又三郎公元服事,遣馬氏國頭王子正則。五月到薩州,隨太守公。翌年夏到江府。其冬囘國。

順治元年甲申,爲年頭使,兼三年詰事,遣法司馬氏大里親方良安。三月到薩州,丙戌十月囘國。

本年〔順治元年〕,爲進香琴月公七年囘忌事,遣毛氏保榮茂親雲上盛紀。三月到薩州,十月囘國。

本年〔順治元年〕,爲稟報大清定鼎事,遣向氏摩文仁親雲上朝征。七月十五日,那覇出船。陡逢颶風,破船而死。

〔順治〕二年乙酉,爲年頭使,兼謝將軍優待使臣,且寄賜品物事,遣向氏讀谷山按司朝宗。四月初十日到薩州,轉達翰書於江府。十月囘國。

本年〔順治二年〕,爲捷報花指揮來臨,兼請借金銀事,遣紅氏我謝築殿正安到薩州。五月囘國。

〔順治〕三年丙戌,爲年頭使,兼三年詰事。遣法司向氏國頭親方朝季到薩州。次年囘國。

本年〔順治三年〕,爲捷報閔指揮來臨事,遣能氏石川里之子宜秀。六月到薩州,本年囘國。

本年〔順治三年〕,爲「請免八重山在番奉行賦銀,並法司三年詰;兼請運糧船出洋擱破,損係薩州」事,遣向氏平安座親方朝暢。七月到薩州,翌年三月囘國。(王令國相等寄書阿多內膳正以題請,而家老不肯聽。有一日,馬氏正則侍宴光久公時竊奏。公深嘉正則忠順之誡,蒙充此三條事)

本年〔順治三年〕,爲稟明隆武相戰未治,以止遣發中國貿易銀兩事,遣顧氏具志親雲上助光。九月屢次開船。因無順風,翌年二月到薩州,赴江府。九月囘國。

本年〔順治三年〕,爲呈覽本國地圖事,遣李氏與那嶺親雲上由恆、東氏當山親雲上政尤。六月到薩州,十一月囘國。

本年〔順治三年〕,爲恭候光久公久在江府,囘到薩州事,遣石川築殿到薩州。(未知姓名並月日)

本年〔順治三年〕,爲稟報進貢費銀缺乏事,遣比賀子到薩州。(未知姓名並月日)

〔順治〕四年丁亥,爲「年頭使;兼謝蒙充法司三年詰;並八重山在番賦銀,且糧船擱破,損係薩州」事,遣向氏平安山親方朝充到薩州。翌年夏囘國。

本年〔順治四年〕,爲訃聞尚賢王薨,且報貢船未囘事,先遣任氏與那城築殿之忠重到薩州。翌年四月二十六日囘國。

尚質王

順治五年戊子,爲年頭使事,遣阿氏具志頭親雲上守滿到薩州。至庚寅年囘國。(馬氏良益破船而死,由是留滯薩州而囘)

本年〔順治五年〕,爲稟明尚質王即位事,遣馬氏國頭王子正則、章氏宜野灣親方正成到薩州。九月二十日囘國。

本年〔順治五年〕,爲賀久平公(綱久公)婚禮,並犬追物事,遣向氏島添大里按司朝庸。五月到薩州,九月二十日囘國。

順治六年己丑,爲年頭使事,遣馬氏名護親方良益。三月二十九日,那覇開洋。陡遭颶風,破船而死。

本年〔順治六年〕,爲謝尚質王即位,於太樹公,並太守公事,遣尚氏具志川王子朝盈。五月到薩州,隨太守公;七月赴江府;十一月囘到薩州。翌年四月囘國。

本年〔順治六年〕,爲稟報大清定鼎事,長史金正春照屋親雲上、才府柳枝蕃牧志親雲上康延,自長崎直赴江府。翌年九月二十三日囘國。(甲申年,河南賊李自成,聚賊百萬,攻入京師。崇禎皇帝自縊煤山,身殉社稷。李自成以纂寳位,號大順。時山海關總兵呉三桂,已借大清兵十萬,直抵京師,殺盡賊類,奉弔崇禎皇帝。於是,大清世祖章皇帝遂登寳位,年號順治。弘光定位南京,終焉清朝所滅。亦隆武定位福建,特遣指揮閔邦基詔諭中山。因此 國王遣王舅毛泰久、長史金正春等入閩慶賀。公事全竣,出在琅崎外候風。時聞貝勒將軍攻滅隆武。金正春同通事鄭思善、火長陳初源共三員,始結髮髻,前住福州,拜謁貝勒將軍,稟明球國投誠之情。而後毛泰久等亦入福州,謁見貝勒將軍,深蒙褒嘉。貝勒將凱旋時,令球使朝覲。至丁亥年,起身上京,朝見皇帝,欽賜袍掛靴等項,並盛宴兩次。且命通事謝必振招撫國王。謝必振捧勅書,同球使囘到浦城縣。時山賊蜂起,然阻歸路,且海賊攻入福州,不能囘閩,至戊子年纔到福州。己丑年,附搭謝必振船,五虎開洋。陡遭颶風,飄到薩州山川。即太守公遣平田獵野助、桂下記等,訪問中國革鼎之事。又薩州遣官,護送長崎査驗。時金正春與柳枝蕃二員直赴江府,悉奏中國革鼎之事。次年抵國)

本年〔順治六年〕,爲稟報中國變亂之事,遣大夫蔡祚隆平川親雲上、才府杜氏小波藏親雲上良盈。七月十五日到薩州,赴江府。翌年四月囘國。

順治七年庚寅,爲年頭使事,遣馬氏神谷親雲上良理到薩州。翌年十月囘國。

本年〔順治七年〕,爲「賀綱貴公誕生,兼謝將軍優待使臣,且寄賜品物」事,遣馬氏兼城親方良正。五月到薩州,十一月囘國。

本年〔順治七年〕,爲進香琴月公十三囘忌事,遣葛氏座喜味親雲上秀名到薩州。事竣囘國。

本年〔順治七年〕,爲請寛償還銀兩年期事,遣法司向氏國頭親方朝季到薩州。翌年四月囘國。(閔指揮偶臨本國。時無備接待之資,無奈之何,寄書薩州,押當宮古、八重山,而借得銀九千兩。要期六年,以爲償還。然不能如期而還,故遣使以爲請寛)

順治八年辛卯,爲年頭使事,遣章氏瀬底親雲上正信到薩州。翌年冬囘國。

本年〔順治八年〕,爲捷報福建漳州船擱破八重山事,遣班氏我那覇築殿親雲上守榮,同花城與人七月二十七日到薩州,轉送長崎。翌年十月二十三日囘國。

順治九年壬辰,爲年頭使事,遣馬氏名護親方良紀。四月到薩州,翌年九月囘國。

本年〔順治九年〕,爲賀光久公陞少將、綱久公陞侍從事,遣向氏越來按司朝信。夏到薩州,其秋囘國。

本年〔順治九年〕,爲慰問將軍家光公薨事,遣金氏金武親方安實。四月二十五日到薩州,轉達書翰於江府;十月囘國。

本年〔順治九年〕,爲慶賀將軍家綱公膺襲封事,遣尚氏北谷王子朝秀。五月到薩州,翌年二月二十二日,病卒不達。又癸巳年,遣馬氏國頭王子正則。五月到薩州,隨太守公。九月十九日赴江府。翌年三月囘國。

本年〔順治九年〕,爲「捷報欽差討還明印,兼請乞遣慶賀使,並借金銀」事,遣毛氏澤岻親雲上安定。八月到薩州,翌年正月囘國。

十年癸巳,爲年頭使事,遣毛氏保榮茂親雲上盛紀。六月到薩州,翌年十月囘國。

本年〔順治九年〕,爲稟報「慶賀船囘國,梅花津外逃乎賊難而歸」事,遣章氏宜野灣親雲上正信,同大夫蔡時春安室親雲上、才府孫氏屋比久親雲上嗣元到薩州。翌年春囘國。

本年〔順治十年〕,爲護送前年飄到八重山漳州人三十六名事,遣長史鄭思善上原通事親雲上、在番筆者曹氏津波古築殿之親雲上慶均,同新納佐左衞門、竹內備前。六月二十日到薩州,轉送長崎。十月囘國。

〔順治〕十一年甲午,爲「年頭使,兼謝將軍優待使臣,並寄賜品物」事,遣毛氏屋富祖親方盛代。六月到薩州,轉達書翰於江府。翌年十月二十七日囘國。

〔順治〕十二年乙未,爲年頭使事,遣章氏安谷屋親雲上正房到薩州。十月二十二日囘國。

本年〔順治十二年〕,爲謝恩事,遣平氏當間親雲上重陳到薩州。原是,壬辰年,重陳寄書於阿多內膳正以題請,蒙允修造楷船三隻,毎年遣薩州。(月日不傳)

本年〔順治十二年〕。爲稟明謝恩貢物軍器,兼賀綱久公入部事,遣孫氏屋比久親雲上嗣元。數次開船,奈無順風。次年四月初一日到薩州,五月囘國。(向氏朝賢爲賀入部事,將到薩州,因無順風。越年,本國由是先使嗣元,以爲恭賀)

〔順治〕十三年丙申,爲年頭使事,遣馬氏國頭王子正則到薩州。十月囘國。

本年〔順治十三年〕,爲稟報「探船到梅花津外,聞海賊攻閩而囘」事,遣曁氏津花波親雲上喜體、陳初源東風平通事到薩州。十月囘國。

本年〔順治十三年〕,爲賀綱久公入部事,遣向氏勝連按司朝賢到薩州。十月二十一日囘國。

本年〔順治十三年〕,爲護送飄到八重山中國人男女三十一名事,遣長史梁應材大嶺親雲上、翁氏仲村渠築登之親雲上重昌,同喜島調兵衞、和田甚兵衞、八重山頭大濱親雲上。六月到薩州,轉送長崎。翌年十一月囘國。

〔順治〕十四年丁酉,爲年頭使事,遣傳氏安波根親雲上厚能。六月初九日到薩州,翌年十月十五日囘國。

本年〔順治十四年〕,爲慰問江府火災,兼賀光久公蒙賜安歇薩州事,遣毛氏眞壁親雲上盛有。五月到薩州,十一月囘國。

本年〔順治十四年〕,荷蒙太守公遣高崎五右衞門、山口仁兵衞賜本國掟條書。其冬到國。翌年六月,那覇開洋,赴薩州。

〔順治〕十五年戊戌,爲年頭使事,遣向氏羽地按司朝秀。六月初十日到薩州,庚子十月囘國。

〔順治〕十六年己亥,爲年頭使,兼賀綱貴公元服事,遣夏氏稻福親雲上賢道。六月十六日到薩州,十月二十二日囘國。(太守公在江府,賢道等不能交代,仍授向氏朝秀而囘來)

本年〔順治十六年〕,爲弔祭綱久公令堂薨事,遣馬氏新城按司正陳到薩州。其冬囘國。

本年〔順治十六年〕,爲謝太守公遣使賜本國掟條書,兼請免合力銀事,遣法司馬氏兼城親方良正。五月初十日到薩州,九月二十七日囘國。

〔順治〕十七年庚子,爲年頭使事,遣向氏越來親方朝誠。二月十四日到薩州,翌年秋囘國。

本年〔順治十七年〕,爲朝覲事,尚貞公中城王子朝周到薩州。禮式全竣,翌年冬囘國。

本年〔順治十七年〕,爲捷報王城囘祿事,遣曁氏津花波親雲上喜體。正月到薩州,四月囘國。

本年〔順治十七年〕,爲問安尚貞公中城王子朝周在薩州事,遣東氏知念親雲上政興。七月十五日到薩州,翌年四月初九日囘國。

本年〔順治十七年〕,爲捷報阿蘭陀船擱破八重山與那國事,遣梅氏長濱親雲上宗重、石垣與人、川平與人到薩州。翌年四月囘國。

〔順治〕十八年辛丑,爲年頭使事,遣向氏島尻大里親方朝誠。七月初八日到薩州,翌年九月二十八日囘國。

本年〔順治十八年〕,荷蒙太守公深恤王城囘祿,以免球國一年賦稅於兩年。

本年〔順治十八年〕,爲稟報王城囘祿,以建宮殿事,遣向氏羽地按司朝秀到薩州。翌年十一月囘國。

本年〔順治十八年〕,爲問安尚貞公中城王子朝周在薩州事,遣東氏座波親雲上政武。五月到薩州,九月二十九日囘國。

本年〔順治十八年〕,爲運送阿蘭陀拋物事,遣蔡氏島袋親雲上政相,同筆者大田清右衞門、入表首里大屋子到薩州,轉送長崎。九月囘國。

康熙元年壬寅,爲年頭使事,遣毛氏眞壁親雲上盛有。五月到薩州,十月二十五日囘國。

本年〔康熙元年〕,爲「謝尚貞公中城王子朝周入覲蒙禮待甚優,並被免球國一年賦稅」事,遣向氏摩文仁親方朝維。五月到薩州,九月囘國。

本年〔康熙元年〕,爲進香琴月公二十五年囘忌事,遣毛氏池城親雲上安憲。夏到薩州,其秋囘國。

〔康熙〕二年癸卯,爲年頭使事,遣毛氏具志頭親雲上安統到薩州。翌年九月囘國。

本年〔康熙二年〕,爲「捷報冊封使來臨,兼請乞貢物,並送勅使物件」事,遣顧氏上江洲親雲上助豐。七月二十八日到薩州,十月十一日囘國。

本年〔康熙二年〕,爲稟明「諭祭、開讀等禮全竣,並異國船擱破宮古島池麻外」事,遣毛氏保榮茂親方盛紀。八月到薩州,十月囘國。

本年〔康熙二年〕,爲稟明「福建海賊稍靖,而慶賀使囘國」事,遣戴氏前田築登之親雲上元親。八月到薩州,九月十五日囘國。(去癸巳年,慶賀使將歸本國。時福建賊船亂入港口,絶難往來,由是逗留中國。今年附搭王守備船而歸國)

本年〔康熙二年〕,爲運送飄來宮古島物件事,遣高氏今歸仁親雲上宗將、蔡氏小橋川親雲上由政,同附衆長倉源次、宮古在番、樂氏兼城親雲上永昌、岑氏與那城築登之親雲上宗治、居氏知念築登之方常,並宮古頭平良親雲上,七月到薩州,轉送長崎;十月囘國。(異國船擱破宮古島池麻西嶼,而無人死骸,但在大炮、鐵鈞等物於水中。即令民人撈獲,以爲運解)

〔康熙〕三年甲辰,爲年頭使事,遣馬氏國頭王子正則到薩州。翌年九月初十日囘國。

本年〔康熙三年〕,爲捷報冊封使囘去事,遣雍氏浦崎親雲上興憲。正月到薩州,四月二十一日囘國。

本年〔康熙三年〕,爲謝「禮待勅使者,原出太守公之恩」事,遣尚氏大里王子朝亮。七月十三日到薩州,翌年四月十九日囘國。

〔康熙〕四年乙巳,爲年頭使事,遣翁氏與那原親雲上忠義。五月十八日到薩州,翌年十一月十五日囘國。

本年〔康熙四年〕,爲稟報「癸卯年謝恩王舅囘國,並慶賀船擱破梅花津」事,遣夏氏具志川親雲上賢忠、勢頭紅氏伊野波親雲上正安。七月到薩州,十月囘國。

本年〔康熙四年〕,爲捷報中國船飄到本國事,遣眞氏與那覇築登之親雲上實繼到薩州。事竣囘國。

〔康熙〕五年丙午,爲年頭使事,遣翁氏小祿親雲上盛仲。六月初七日到薩州,翌年六月初七日病死。

本年〔康熙五年〕,爲賀綱久公翁主出嫁事,遣顧氏上江洲親雲上助豐。五月二十六日到薩州,九月囘國。

本年〔康熙五年〕,爲「護送慶賀船擱破時盜取金壺以毒人命,並係其事者九名」事,遣翁氏仲地親雲上重昌、曹氏津波古親雲上慶均、祿氏良安季寛。六月到薩州,十一月十五日囘國。

本年〔康熙五年〕,爲「護送係於盜取金壺以毒人命者十名」事,遣伊氏糸滿親雲上忠祐。八月初七日到薩州,十一月十五日囘國。(去甲辰年,慶賀船擱破梅花津。此時有人盜金壺,恐將敗露,竟以毒害人命。至丙午年春,令進貢使審問其事,略知犯法。毒害人命者,然不可得而詳。其夏,慶賀人員囘來。由是,忠祐帶係其謀事者赴薩州,以便審問)

六年丁未,爲年頭使事,遣毛氏池城親方安憲。六月初十日到薩州,翌年十一月初二日囘國。

本年〔康煕六年〕,為稟明事,遣尚氏大里王子朝亮。六月到薩州,翌年十月初七日回國。

本年〔康熙六年〕,爲讀誦中國囘文事,遣金元選多嘉良通事到薩州。至乙酉年秋囘國。

本年〔康熙六年〕,爲慰問江府火災事,遣向氏大工廻親雲上朝位。三月到薩州,十二月囘國。(兼任尚氏朝秀附役)

本年〔康熙六年〕,爲賀薩州翁主出嫁事,遣尚氏羽地王子朝秀。因無順風,翌年三月到薩州,十二月囘國。

〔康熙〕七年戊申,爲年頭使事,遣夏氏幸地親方賢道。六月初三日到薩州,翌年十月初七日囘國。

本年〔康熙七年〕,爲賀綱貴公元服,並陞四位侍従事,遣向氏金武按司朝興。七月十四日到薩州,翌年四月囘國。

本年〔康熙七年〕,爲訃聞尚質王薨事,先遣孫氏屋比久築登之親雲上嗣滿。十二月到薩州,翌年四月二十一日囘國。


中山世譜附巻二

尚貞王

康熙八年己酉,爲年頭使事,遣金氏上間親方安時。六月初十日到薩州,翌年十月十九日囘國。

本年〔康熙八年〕,爲稟明尚貞王即位事,遣向氏越來按司朝信。夏到薩州,其秋囘國。

〔康熙〕九年庚戌,爲年頭使事,遣夏氏江洲親方賢宣。六月十七日到薩州,翌年十月十三日囘國。

本年〔康熙九年〕,爲謝尚貞王即位事,遣尚氏名護王子朝元。六月到薩州,十月十七日囘國。

本年〔康熙九年〕,爲謝尚貞王即位事,遣正使尚氏金武王子朝興、副使向氏越來親方朝誠。六月二十七日到薩州,隨太守公翌年七月二十一日到江府。九月二十九日囘到薩州,十一月初八日囘國。

本年〔康熙九年〕,爲賀綱貴公婚禮事,遣向氏讀谷山按司朝基。六月初五日到薩州,十月二十六日囘國。

本年〔康熙九年〕,爲進香琴月公三十三年囘忌事,遣毛氏座喜味親雲上盛員。六月到薩州,十月二十六日囘國。

本年〔康熙九年〕,爲稟報進貢使囘國事,遣耳目官呉氏我那覇親雲上宗信、都通事金元選浦崎親雲上。六月初五日,那覇開洋,赴薩州。初八日,破船而死。

〔康熙〕十年辛亥,爲年頭使事,遣翁氏東風平親方盛方。六月初三日到薩州,翌年十月二十日囘國。

本年〔康熙十年〕,爲賀綱貴公入部事,遣向氏北谷按司朝知。六月到薩州,十月二十八日囘國。

〔康熙〕十一年壬子,爲年頭使事,遣夏氏幸喜親方賢弘。六月二十日到薩州,翌年十月十四日囘國。

本年〔康熙十一年〕,爲謝將軍優待使臣,並寄賜品物事,遣毛氏保榮茂親方盛定。六月二十三日到薩州,轉達書翰於江府。十月二十日囘國。

本年〔康熙十一年〕,爲稟明小貢船赴閩時爲海賊所擒事,遣正議大夫蔡國器大宜味親雲上到薩州。十一月初六日囘國。

〔康熙〕十二年癸丑,爲年頭使事,遣毛氏恩納親方安治。六月初四日到薩州,翌年十月二十日囘國。

本年〔康熙十二年〕,爲謝去年貢船銀兩爲海賊所奪,次後於長崎査明中國商船,討収其銀,以賜本國事。遣馬氏平良親方良義。七月初九日赴薩州,轉達書翰於江府。十月二十八日囘國。

本年〔康熙十二年〕,爲慰問綱久公薨事,先遣蔡氏玻名城築登之親雲上政眞。四月到薩州,十月囘國。

本年〔康熙十二年〕,爲慰問並弔祭綱久公薨事,遣章氏龜山親方正親到薩州。其冬囘國。

本年〔康熙十二年〕,爲慰問並弔祭常照院(御新造)薨事,遣毛氏眞榮里親雲上盛平到薩州。其冬囘國。

〔康熙〕十三年甲寅,爲年頭使事,遣顧氏久志親方助豐。六月十三日到薩州,翌年十月二十五日囘國。(異國人飄到八重山,上岸吃食。時在番同彼島人密住視之,異國人深畏懼焉,慌忙上船而囘去。但見沙鍋、水○、衣服等物,棄在於岸邊。助豐以便稟明此事。而其伙器等物,令石垣與人、慶田城目差,以爲解送)

本年〔康熙十三年〕,爲賀光久公陞中將,兼朝覲事,遣尚純公中城王子到薩州。禮式全竣,至丙辰年囘國。

本年〔康熙十三年〕,爲賀修理大夫綱貴公改稱薩摩守事,遣向氏摩文仁親方朝憙。六月初八日到薩州,十月二十日囘國。

本年〔康熙十三年〕,爲進香泰清院公(綱久公)一周忌事,遣毛氏小祿親雲上盛聖。六月到薩州,十月二十日囘國。

本年〔康熙十三年〕,爲稟報靖南王謀叛,並讀中國迴文事,遣王可法國場通事親雲上。六月到薩州,十月二十日囘國。

〔康熙〕十四年乙卯,爲年頭使事,遣毛氏座喜味親方盛員到薩州。翌年十月十二日囘國。

本年〔康熙十四年〕,爲賀綱貴公婚禮事,遣向氏伊江按司朝敷。六月十九日到薩州,翌年四月初六日囘國。

本年〔康熙十四年〕,爲恭候光久公貴恙事,遣向氏屋比久親雲上朝茲。五月到薩州,十一月囘國。

本年〔康熙十四年〕,爲進香泰清院公三年囘忌事,遣毛氏野里親雲上安宣。六月那覇開船,十六日,擱破薩州麑籠枕崎而溺死。由是,倉役戴氏大山親雲上元慶以爲進香。

本年〔康熙十四年〕,爲問安尚純公中城王子在薩州事,遣楊氏眞壁親雲上昌敷。四月初八日到薩州,九月十三日囘國。

〔康熙〕十五年丙辰,爲年頭使事,遣向氏今歸仁親方朝位。六月二十七日到薩州,翌年十一月初四日囘國。

本年〔康熙十五年〕,爲謝尚純公中城王子入覲蒙禮待甚優事,遣法司向氏越來親方朝誠到薩州。其秋囘國。

本年〔康熙十五年〕,爲捷報靖南王使遊撃來求硫黃,兼請今年遣使帶回飄到福寧州宮古島人事,遣祖氏高嶺親雲上良延。七月二十二日到薩州,十月初七日囘國。

<康煕>十六年丁巳,爲年頭使事,遣翁氏稻嶺親方盛方。六月到薩州,翌年十月十三日囘國。

本年〔康熙十六年〕,爲謝被許獻硫黃於靖南王,並遣使帶囘宮古島人事,遣傳氏邊名地親雲上厚清。五月二十五日到薩州,九月二十七日囘國。

〔康熙〕十七年戊午,爲年頭使事,遣翁氏佐久眞親方忠義。六月初五日到薩州,翌年十一月初十日囘國。

本年〔康熙十七年〕,爲稟報壬子年進貢使去年八月囘國事,遣耳目官向氏名嘉眞親雲上朝衆、都通事曾黃伊祖親雲上。六月二十日到薩州,十月十三日囘國(毎貢遣使,自此而始)

〔康熙〕十八年己未,爲年頭使事,遣毛氏具志頭親方安敦。六月到薩州,翌年十月囘國。

本年〔康熙十八年〕,爲進香泰清院公七年囘忌事,遣向氏玉城親雲上朝恩。七月初八日到薩州,十一月初二日囘國。

〔康熙〕十九年庚申,爲年頭使事,遣夏氏眞壁親方賢宣。六月初九日到薩州,翌年十月十三日囘國。

本年〔康熙十九年〕,爲慰問薩州火災事,遣向氏中村渠親雲上朝絮。四月到薩州,九月囘國。

本年〔康熙十九年〕,爲稟報進貢使囘國事,遣耳目官向氏前川親雲上朝年。七月到薩州,十二月囘國。

本年〔康熙十九年〕,爲稟明異國船飄到伊江島事,遣東氏奧間親雲上政武。六月初一日到薩州,九月十一日囘國。(四月二十八日,異國船一隻飄到伊江島。翌日,密上病人二名於沙邊。而開洋已去,即運到那覇,幾日而死。衣服等物,亦以解送)

〔康熙〕二十年辛酉,爲年頭使事,遣阿氏伊舎堂親方守淨。六月十二日到薩州,十月十二日囘國。

本年〔康熙二十年〕,爲慰問將軍家綱公薨事,遣金氏上間親方安時。七月到薩州,轉達書翰於江府。十二月十五日囘國。

本年〔康熙二十年〕,爲慶賀將軍綱吉公膺襲封事,遣正使尚氏名護王子朝元、副使毛氏恩納親方安治。六月二十三日到薩州,隨太守公。翌年四月初六日,到江府。六月二十三囘到薩州。八月二十二日,朝元病卒。安治十月初十日囘國。

〔康熙〕二十一年壬戌,爲年頭使事,遣向氏大城親方朝誠。六月初九日到薩州,翌年九月二十五日囘國。

本年〔康熙二十一年〕,爲賀高輪翁主出嫁事,遣尚氏大里王子朝亮。六月十一日到薩州,翌年九月二十五日囘國。

本年〔康熙二十一年〕,爲「預奏冊封諸事,以全典禮」事,遣翁氏稻嶺親方盛方。六月初六日到薩州,翌年四月初七日囘國。

本年〔康熙二十一年〕,爲稟報進貢使囘國事,遣耳目官毛氏識名親雲上安依、存留通事蔡應瑞高良通事親雲上。七月到薩州,十月囘國。(時都通事鄭弘良染病,不能上國)

〔康熙〕二十二年癸亥,爲年頭使事,遣顧氏久志親方助豐。五月十一日到薩州,翌年十一月初九日囘國。

本年〔康熙二十二年〕,爲賀菊三郎公弘目事,遣向氏浦添按司朝式。六月十七日到薩州,九月二十七日囘國。

本年〔康熙二十二年〕,爲「謝將軍優待使臣,且寄賜品物」事,遣毛氏野嵩親方安平。六月初五日到薩州,轉達書翰於江府。十月囘國。

本年〔康熙二十二年〕,爲慰問並弔祭眞修院薨事,遣夏氏幸地親方賢道。五月十七日到薩州,九月二十五日囘國。

本年〔康熙二十二年〕,爲慰問並弔祭菊三郎公令堂薨事,遣向氏名嘉眞親方朝衆。六月十三日到薩州,九月二十五日囘國。

本年〔康熙二十二年〕,爲慰問酒井靱負佐殿夫人(綱久公女)薨事,遣翁氏當山親雲上忠祐。六月十七日到薩州,十月初一日囘國。

本年〔康熙二十二年〕,爲捷報冊封使來臨事,先遣雍氏平田親雲上興治到薩州。九月二十五日囘國。

本年〔康熙二十二年〕,爲稟報諭祭、開讀等禮全竣事,遣向富名腰親方朝成。因無順風,翌年三月十七日到薩州,十月初一日囘國。

〔康熙〕二十三年甲子,爲年頭使事,遣馬氏與那原親方良義。七月十五日到薩州,翌年十月二十七日囘國。

本年〔康熙二十三年〕,爲謝「禮待勅使者,原出太守公之恩」事,遣向氏豊見城王子朝良。七月十八日到薩州,十一月初十日囘國。

本年〔康熙二十三年〕,爲賀「菊三郎公元服,改稱又三郎」事,遣毛氏喜屋武親方盛勝。七月到薩州,十一月囘國。

本年〔康熙二十三年〕,爲慰問將軍綱吉公儲君薨事,遣毛氏保榮茂親方盛定。七月十八日到薩州,轉達書翰於江府。十一月初十日囘國。

本年〔康熙二十三年〕,爲稟明壬戌年中國商物價貴事,遣夏氏安里親方賢弘。七月十八日到薩州,十月二十五日囘國。(當遣進貢使毛氏小祿親雲上盛聖稟報此事,而價銀甚貴。由是,令賢弘以爲稟明)

〔康熙〕二十四年乙丑,爲年頭使事,遣向氏摩文仁親方朝喜。六月初八日到薩州,翌年十月十五日囘國。

本年〔康熙二十四年〕,爲稟報謝恩使囘國事,遣法司王舅毛氏池城親方安憲、都通事曾黃砂邊親雲上。八月二十五日到薩州,十月二十七日囘國。

本年〔康熙二十四年〕,爲進香泰清院公十三年囘忌事,遣章氏安谷屋親雲上正盛到薩州。十月二十七日囘國。

〔康熙〕二十五年丙寅,爲年頭使事,遣向氏今歸仁親方朝位。五月二十六日到薩州,翌年十一月初七日囘國。(翌年,當中納言公五十年囘忌期。此時向氏朝位染病,藏役留氏屋我築登之親雲上平守,以便進香)

本年〔康熙二十五年〕,爲賀綱貴公移居下屋敷事,遣毛氏具志頭親方安敦。五月到薩州,十月十五日囘國。

本年〔康熙二十五年〕,爲賀又三郎公入覲事,遣蔡氏玻名城親方由政。五月十九日到薩州,十一月十五日囘國。

本年〔康熙二十五年〕,爲捷報小貢船去年擱破八重山事,先遣牛氏仲本親雲上秀盈。正月十九日到薩州。本年囘國。

本年〔康熙二十五年〕,爲稟明小貢船擱破八重山事,遣阿氏伊舎堂親方守淨。五月二十六日到薩州,十月十五日囘國。

本年〔康熙二十五年〕,爲稟報進貢使囘國事,遣耳目官向氏仲田親雲上朝重。五月二十七日到薩州,十一月初七日囘國。(去年,朝重等公務全竣,將開船囘國。而無六日順風,逗留福州怡山院地方,今番歸國。由是今年赴薩州)

〔康熙〕二十六年丁卯,爲年頭使事,遣向氏玉城親方朝恩。五月二十七日到薩州,翌年十一月初四日囘國。

康熙二十七年戊辰,爲年頭使事,遣向氏名嘉眞親方朝衆。六月到薩州,翌年十月十七日囘國。

本年〔康熙二十七年〕,爲賀光久公告老致仕事,遣馬氏國頭按司正美。六月初六日到薩州,十一月初六日囘國。

本年〔康熙二十七年〕,爲慶賀綱貴公承祧事,遣尚氏金武王子朝興。六月初六日到薩州,十月初三日,病卒。

本年〔康熙二十七年〕,爲賀太守公陞少將事,遣向氏越來按司朝意。六月初六日到薩州,十一月初四日囘國。

本年〔康熙二十七年〕,爲賀虎徳殿誕生事,遣向氏平安座親雲上朝由。六月初六日到薩州,十一月初四日囘國。

本年〔康熙二十七年〕,爲捷報中國船飄到勝連郡濱島事,先遣藏役戴氏石川築登之親雲上元仍。四月到薩州,至庚午十一月囘國。

本年〔康煕二十七年〕,爲「解送飄到宮古島異國人六名並飄來物件」事,遣溫氏佐敷親雲上紹基、梅氏長濱親雲上宗親、祝氏竹田築登之親雲上長良、醫生蔡氏淳意政憙,同與力染郷市左衞門,七月初八日到薩州。本月十七日,即授異國人並飄來物件於長崎使。十一月初四日囘國。

〔康熙〕二十八年己巳,爲年頭使事,遣徐氏濱比嘉親方宗淨。六月十五日到薩州,翌年十月二十九日囘國。

本年〔康熙二十八年〕,爲賀虎安殿誕生事,遣毛氏松堂親雲上盛福。六月十五日到薩州,十月十五日囘國。

本年〔康熙二十八年〕,爲稟報進貢使囘國事,遣耳目官向氏越來親雲上朝盛。六月二十二日到薩州,十月十三日囘國。

〔康熙〕二十九年庚午,爲年頭使事,遣毛氏小祿親方盛聖。六月二十八日到薩州,翌年十月十三日囘國。

本年〔康熙二十九年〕,爲「賀吉貴公元服並陞修理大夫」事,遣向氏大里按司朝彜。六月二十八日到薩州,十一月初三日囘國。

本年〔康熙二十九年〕,爲賀吉貴公定婚事,遣翁氏安室親方盛盈。六月二十九日到薩州,十月二十九日囘國。

本年〔康熙二十九年〕,爲賀吉貴公出痘事,遣毛氏伊野波親方盛平。七月初一日到薩州,十月三十日囘國。

本年〔康熙二十九年〕,爲賀薩州翁主出嫁事,遣向氏奧間親雲上朝棋。六月到薩州,十月三十日囘國。

本年〔康熙二十九年〕,爲稟報進貢使囘國事,遣耳目官毛氏福地親雲上盛命。六月二十八日到薩州,十月三十日囘國。

〔康熙〕三十年辛未,爲年頭使事,遣馬氏伊計親方良教。七月二十六日到薩州,翌年十月二十四日囘國。

〔康熙〕三十一年壬申,爲年頭使事,遣向氏仲田親方朝重。六月初四日到薩州,翌年十月十六日囘國。

本年〔康熙三十一年〕,爲朝覲事,尚益公佐敷王子到薩州。禮式全竣,翌年冬囘國。

本年〔康熙三十一年〕,爲賀薩州翁主出嫁事,遣尚氏北谷王子朝愛。六月初四日到薩州,翌年十月十六日囘國。(兼任尚益公大保)

本年〔康煕三十一年〕,爲恭候光久公貴恙事,遣向氏眞榮里親雲上朝涼。六月初四日到薩州,十一月初一日囘國。

本年〔康熙三十一年〕,爲護送飄到八重山異國人二名事,遣向氏仲村渠親雲上朝絮,同附衆椎原彌右衞門、李氏川上築登之親雲上喜孝、醫生紹益、與那國與人。六月初三日到薩州,十一月囘國。

本年〔康熙三十一年〕,爲稟報進貢使囘國事,遣耳目官溫氏森山親雲上紹基。六月二十八日到薩州,十月二十七日囘國。

〔康熙〕三十二年癸酉,爲年頭使,兼賀愛壽公誕生事,遣章氏野國親方正恆。七月初七日到薩州,翌年十月二十日囘國。

本年〔康熙三十二年〕,爲問安尚益公佐敷王子在薩州事,遣向氏高志保親雲上朝乘。五月初十日到薩州,九月十九日囘國。

〔康熙〕三十三年甲戌,爲年頭使事,遣孟氏佐邊親方衆茂。五月二十九日到薩州,翌年十月二十二日囘國。

本年〔康熙三十三年〕,爲賀吉貴公婚禮事,遣向氏羽地按司朝字。五月三十日到薩州,十月十五日囘國。

本年〔康熙三十三年〕,爲謝尚益公佐敷王子入覲蒙禮待甚優事,遣法司毛氏識名親方安依。五月二十八日到薩州,十月十五日囘國。

本年〔康熙三十三年〕,爲稟報進貢使囘國事,遣耳目官馬氏田場親雲上良象。六月二十五日到薩州,十月十五日囘國。

〔康熙〕三十四年乙亥,爲年頭使事,遣溫氏森山親方紹基。六月十八日到薩州,翌年十一月初六日囘國。

本年〔康熙三十四年〕,爲慰問光久公薨事,先遣向氏屋嘉比親雲上朝楷。五月十七日到薩州,十月二十五日囘國。

本年〔康熙三十四年〕,爲慰問並弔祭光久公薨事,遣向氏伊江按司朝嘉、圓覺寺蘭田長老。六月十九日到薩州,十月二十五日囘國。

本年〔康熙三十四年〕,爲稟報遣發中國銀兩於那覇爲賊所盜事,遣馬氏宇地原親雲上良屋。六月十九日到薩州,十月二十五日囘國。

本年〔康熙三十四年〕,爲進香寛陽院公(光久公)一周忌事,遣毛氏野里親雲上安常。六月到薩州,翌年三月二十三日囘國。

〔康熙〕三十五年丙子,爲年頭使事,遣毛氏佐渡山親方安村。七月十三日到薩州,翌年十月十八日囘國。

本年〔康熙三十五年〕,爲賀綱貴公陞中將事,遣尚氏恩納王子朝寄。六月二十二日到薩州,十一月初六日囘國。

本年〔康熙三十五年〕,爲賀吉貴公入部事,遣向氏具志川按司朝宜。六月二十三日到薩州,十一月初六日囘國。

本年〔康熙三十五年〕,爲進香寛陽院公三年囘忌事,遣毛氏中座親雲上盛富。七月二十日到薩州,翌年閏三月十四日囘國。

本年〔康熙三十五年〕,爲捷報運送貨物和船逢火災事,遣麻氏野崎築登之親雲上眞往到薩州。十一月初六日囘國。

本年〔康熙三十五年〕,爲稟明運送貨物和船逢火災事,遣毛氏富盛親方盛命。八月二十一日到薩州,十一月十六日囘國。

本年〔康熙三十五年〕,爲稟報進貢使囘國事,遣耳目官翁氏佐久眞親雲上忠祐。七月十五日到薩州,十一月初六日囘國。

本年〔康熙三十五年〕,爲慰問麑府城囘祿事,先遣向氏今歸仁親雲上麻哲。八月二十四日到薩州,十一月初六日囘國。

〔康熙〕三十六年丁丑,爲年頭使,兼賀徳慈公誕生事,遣馬氏浦添親方良意。六月初九日到薩州,翌年十一月初九日囘國。

本年〔康熙三十六年〕,爲稟明元祿銀中國難用事,遣馬氏宮平親方良教、正議大夫蔡應瑞高良親雲上。六月初十日到薩州,十月十七日囘國。

本年〔康熙三十六年〕,爲慰問麑府城囘祿事,遣毛氏太古廻親方盛明。六月十一日到薩州,十月十八日囘國。

本年〔康熙三十六年〕,爲進香泰清院公二十五年囘忌事,遣馬氏與那原親雲上良昌。六月初九日到薩州,十月十八日囘國。

本年〔康熙三十六年〕,爲謝飄到難人令琉球直送中國事,遣向氏摩文仁親雲上朝暢。六月十三日到薩州,十月十八日囘國。

〔康熙〕三十七年戊寅,爲年頭使事,遣文氏桃原親方常孝。七月二十八日到薩州,翌年十一月初三日囘國。

本年〔康熙三十七年〕,爲稟報進貢使囘國事,遣耳目官毛氏池城親雲上安倚。七月十三日到薩州,十一月初八日囘國。

本年〔康熙三十七年〕,爲稟報「飄到八重山異國人,並飄到到久米島朝鮮人,附搭貢船,以送福建」事,遣東氏高安親雲上政幸,同西銘築登之親雲上、川平與人、久米島宇江城大屋子。六月初一日到薩州,十月十七日囘國。

〔康熙〕三十八年己卯,爲年頭使事,遣毛氏富盛親方盛命。七月初三日到薩州,翌年十月十八日囘國。

本年〔康熙三十八年〕,爲賀上野本堂告成事,遣向氏津嘉山親方朝虞。七月初三日到薩州,十一月初三日囘國。

〔康熙〕三十九年庚辰,爲年頭使事,遣翁氏佐久眞親方忠祐。六月初八日到薩州,翌年十一月初二日囘國。

本年〔康熙三十九年〕,爲進香寛陽院公七年囘忌事,遣翁氏稻嶺親雲上盛淳。六月初六日到薩州,翌年二月初六日囘國。

本年〔康熙三十九年〕,爲稟報進貢使囘國事,遣耳目官毛氏野里親雲上安常。六月到薩州,十月十八日囘國。

〔康熙〕四十年辛巳,爲年頭使事,遣金氏與古田親方安洪。五月到薩州,翌年十月二十四日囘國。

本年〔康熙四十年〕,爲賀龜姫翁主(綱貴公女)定婚事,遣毛氏澤岻親方盛昌。六月初五日到薩州,十一月初二日囘國。

〔康熙〕四十一年壬午,爲年頭使事,遣馬氏與那原親方良昌。六月十九日到薩州,翌年十月二十四日囘國。

本年〔康熙四十一年〕,爲請増貢船所帶銀兩(時改爲元銀,故遣使以請)事,遣翁氏具志堅親方盛武。六月二十日到薩州,十月二十一日囘國。

本年〔康熙四十一年〕,爲稟報接貢船未囘事,遣毛氏安里親雲上清忠。七月初四日到薩州,十月二十四日囘國。

〔康熙〕四十二年癸未,爲年頭使事,遣毛氏嵩原親方安滿。六月初三日到薩州,翌年十一月十一日囘國。

本年〔康熙四十二年〕,爲慰問江府芝並買添及田町等屋敷囘祿事,遣毛氏伊良皆親雲上盛誠。五月到薩州,十月初三日囘國。

本年〔康熙四十二年〕,爲稟明接貢船破于洋中,而貨物飄到薩州甑浦事,遣翁氏富盛親雲上盛富。八月初七日到薩州,十月二十四日囘國。

〔康熙〕四十三年甲申,爲年頭使事,遣夏氏安里親方賢清。七月十九日到薩州,翌年八月二十九日囘國。

本年〔康熙四十三年〕,爲賀鍋三郎公弘目事,遣尚氏美里王子朝禎。八月初三日到薩州,十一月十一日囘國。

本年〔康熙四十三年〕,爲賀綱貴公移從御本丸宅事,遣章氏宜野灣親方正房。七月二十七日到薩州,十一月十一日囘國。(綱貴公在江府薨,正房無行使禮)

本年〔康熙四十三年〕,爲稟報進貢使囘國事,遣耳目官毛氏小波津親雲上安之。七月二十六日,那覇開船,破船而死。

本年〔康熙四十三年〕,爲慰問綱貴公薨事,先遣向氏富名腰親雲上朝興。因無順風,翌年五月二十三日到薩州,十月二十二日囘國。

康熙四十四年乙酉,爲年頭使事,遣向氏喜舎場親方朝正。五月到薩州,翌年十一月初九日囘國。

本年〔康熙四十四年〕,爲慰問並弔祭綱貴公薨事,遣向氏浦添按司朝卓、圓覺寺徳叟長老。五月二十九日到薩州,十一月十一日囘國。

本年〔康熙四十四年〕,爲慶賀吉貴公承祧事,遣尚氏越來王子朝寄。五月二十九日到薩州,翌年四月初八日囘國。

本年〔康熙四十四年〕,爲賀吉貴公陞少將事,遣向氏豊見城按司朝匡。五月二十九日到薩州,十一月初八日囘國。

本年〔康熙四十四年〕,爲賀吉貴公改稱薩摩守事,遣向氏平敷屋親方朝姿。五月二十九日到薩州,十一月十三日囘國。

本年〔康熙四十四年〕,爲進香泰清院公三十三年囘忌事,遣向氏石嶺親雲上朝理。五月二十九日到薩州,十一月二十三日囘國。

本年〔康熙四十四年〕,爲進香太玄院公(綱貴公)一周忌事,遣向氏上與那原親雲上朝克。五月二十九日到薩州,十一月二十二日囘國。

〔康熙〕四十五年丙戌,爲年頭使事,遣馬氏浦添親方良意。七月十二日到薩州,翌年,愼修院及蘭室院當二十五年囘忌期,良意以便進香。十一月二十日囘國。

本年〔康熙四十五年〕,爲賀將軍賜殽吉貴公事,遣向氏前川親方朝邑。七月初七日到薩州,十一月初八日囘國。

本年〔康熙四十五年〕,爲謝貢船飄到土佐國涜煩睿慮事,遣向氏今歸仁親雲上朝哲。七月初十日到薩州,十一月初九日囘國。

本年〔康熙四十五年〕,爲進香寛陽院公十三年囘忌事,遣向氏松本親雲上朝資。七月初七日到薩州,翌年二月十六日囘國。

本年〔康熙四十五年〕,爲進香太玄院公三年囘忌事,遣毛氏伊野波親雲上盛祥。六月到薩州,十一月初八日囘國。

本年〔康熙四十五年〕,爲慰問並弔祭龜姫翁主(綱貴公女)薨事,遣毛氏熱田親方盛守。六月二十一日到薩州,十一月初九日囘國。

本年,爲稟報進貢使囘國事,遣正議大夫蔡肇功牧志親雲上。六月到薩州,十一月初九日囘國。(時耳目官溫氏紹長有眼病,不能上國)

〔康熙〕四十六年丁亥,爲年頭使事,遣翁氏永山親方盛武。七月初五日到薩州,翌年十一月初三日囘國。

本年〔康熙四十六年〕,爲賀吉貴公移居御本丸宅事,遣毛氏保榮茂親方盛祐。七月初五日到薩州,十一月二十日囘國。

本年〔康熙四十六年〕,爲賀滿姫翁主(吉貴公女)定婚事,遣向氏摩文仁親方朝暢。七月初五日到薩州,十一月十九日囘國。

本年〔康熙四十六年〕,爲賀滿姫翁主(綱貴公女)定婚事,遣向氏仲田親方朝在。七月初五日到薩州,十一月十九日囘國。

本年〔康熙四十六年〕,爲稟明貢船到遲事,遣欽氏米次親雲上清門。八月那覇開洋。到大島,因無順風,轉寄書翰於島傳,以達薩州。清門自彼島而囘國。

本年〔康熙四十六年〕,爲訃聞尚純公中城王子薨事,先遣昌氏世名城親雲上政秀。三月二十七日到薩州,九月十六日囘國。

〔康熙〕四十七年戊子,爲年頭使事,遣翁氏稻嶺親方盛淳。六月初三日到薩州,翌年十一月初七日囘國。

本年〔康熙四十七年〕,爲謝「吉貴公命在番奉行伊地知八郎兵衞問候王躬欠安」事,(舊年,王有病,聞於薩州)遣東氏高安親雲上政幸。六月初一日到薩州,十一月初一日囘國。

本年〔康熙四十七年〕,爲謝吉貴公命在番奉行伊地知八郎兵衞弔祭先世子尚純公事,遣毛氏安慶名親雲上安乘。六月二十九日到薩州,十一月初五日囘國。

本年〔康熙四十七年〕,爲稟報進貢使囘國事,遣耳目官馬氏宮平親雲上良康。六月二十七日到薩州,十一月初一日囘國。


中山世譜附巻三

尚益王

康煕四十八年己丑,為年頭使事,遣馬氏與那原親方良昌。七月二十八日到薩州,翌年十一月初八日囘國。

本年(康煕四十八年),為訃聞尚貞王薨事,先遣溫氏森山親雲上紹喜。七月二十八日到薩州,十一月初一日囘國。

本年,為慰問將軍綱吉公薨事,先遣向氏大宜見親方朝楷。七月二十一日赴薩州,転達書翰於江府。翌年三月二十二日囘國。

本年(康煕四十八年),為慰問浄光院(將軍綱吉公妃)薨事,遣毛氏伊良皆親雲上盛誠。八月十五日到薩州,十一月初六日囘國。

本年(康煕四十八年),為稟明尚益王即位事,遣向氏今帰仁按司朝季。九月十二日到薩州,十一月初六日囘國。

本年(康煕四十八年),為慰問鳥井播摩守殿夫人(綱久公女)薨事,先遣向氏國吉親雲上朝祥。八月十一日到薩州,十一月初六日囘國。    

本年(康煕四十八年),為捷報貢船擱破伊平屋島事,先遣毛氏有銘親雲上盛智。八月二十二日到薩州,十月二十九日囘國。

本年(康煕四十八年),為「捷報玉城回祿,兼請借米三千斛」事,先遣武氏奧原築登之親雲上崇満。十二月初五日到薩州,翌年三月二十八日囘國。

本年(康煕四十八年),為稟報已借大島貢米並償還年期事,〔遣〕麻氏田頭築登之親雲上眞仲。翌年二月二十三日,自大島直到薩州。三月三十日囘國。(本國大飢,遣眞仲等求米道島。已到大島,與彼島在番相議,借得投納薩州之米。而明氏長昌運解其米而來,眞仲直到薩州,以為稟報)

本年(康煕四十八年),荷蒙吉貴公遣富山清右衛門,恤問尚益王丁憂,並寄賜品物。十一月初三日到國。翌年七月初二日,那覇開洋,赴薩州。

(康煕)四十九年庚寅,為年頭使,並進香太玄院公七年回忌事,遣向氏與古田親方朝上。八月十七日到薩州,癸巳年三月初五日囘國。(毛氏安満因無順風,越年本國,由是留帯薩州。且壬辰年為副使,將赴江府,再以逗留。而有江府之命,延至甲午年赴江府。故今番囘國)

本年(康煕四十九年),為稟明玉城回祿以建宮殿事,遣向氏伊江按司朝嘉。七月十八日到薩州,十一月初十日囘國。

本年(康煕四十九年),為賑済餞民事,太守公賜白銀二萬両。(舊年大風七次,十月颱風最大,國中饑饉。王命發倉廩而周済人民。然入春饑甚,民已餓殍,以聞於薩州。由是吉貴公賜白銀以為賑済)

本年(康煕四十九年),為慶賀將軍家宣公膺襲封事,遣正使尚氏美里王子朝禎。七月初九日到薩州,隨太守公十一月十一日到江府。翌年二月十六日回到薩州。三月二十二日囘國。

本年(康煕四十九年),為賀「鍋三郎公元服,改稱又三郎忠休」事,遣翁氏富盛親方盛富。七月初九日到薩州,以赴江府。翌年三月二十二日囘國。(兼任慶賀副使)

本年(康煕四十九年),為謝「太守公命中神七右衛門弔祭尚貞王,並賜奠儀」事,遣孟氏志堅原親雲上宗相。七月初九日到薩州,以赴江府。翌年三月二十二日囘國。(兼任慶賀賛議官)

本年(康煕四十九年),為謝「尚益王即位於太樹公並太守公」事,遣正使尚氏豊見城王子朝匡。七月初九日到薩州,隨太守公十一月十一日到江府。翌年二月十六日回到薩州。三月二十二日囘國。

本年(康煕四十九年),為謝賜銀救餓事,遣毛氏與座親方安好。七月初九日到薩州,以赴江府。翌年三月二十二日囘國。(兼任謝恩副使)

本年(康煕四十九年),為謝「太守公遣使恤述問尚益王,並賜品物」事,遣毛氏新城親雲上安房。七月初九日到薩州,以赴江府。翌年三月二十二日囘國。(兼任謝恩賛議官)

本年(康煕四十九年),為稟報進貢使囘國事,遣耳目官向氏福地親雲上朝貴。七月十五日到薩州,十一月初十日囘國。

本年(康煕四十九年),為稟明法司毛氏池城親方安倚卒,並請補欠員事,遣武氏眞境名築登之親雲上崇信。閏七月十七日到薩州,九月二十三日囘國。(時馬氏幸地親方良象將告老致仕,毛氏池城親方安倚病死。由是遣使,以便請補欠員)

(康煕)五十年辛卯,為年頭使事,遣毛氏嵩原親方安満。那覇開洋,陡逢逆風而帰朝。翌年五月十五日到薩州,十一月二十一日囘國。

本年(康煕五十年),為捷報在番奉行清水彌兵衛卒事,遣趙氏山川築登之宗明。三月初六日到薩州,四月初八日囘國。

本年(康煕五十年),為賀吉貴公陞中將事,遣尚氏與那城王子朝直。因無順風,翌年五月十七日到薩州,至癸巳三月初五日囘國。(前遣尚氏美里王子朝禎,六月那覇開洋。已到読谷山外,陡遭颶風,破船溺卒而未達。復遣朝直。)

(康煕)五十一年壬辰,為年頭使事,遣向氏今帰仁親方朝哲。八月初四日到薩州,翌年十一月十四日囘國。

本年(康煕五十一年),為賀吉貴公蒙賜安歇薩州事,遣向氏前川親方朝邑。八月十三日到薩州,十一月二十二日囘國。

本年(康煕五十一年),為請乞改為元銀色,兼賀又三郎公出痘事,遣毛氏保英茂親方盛祐。七月二十九日到薩州,十一月二十一日囘國。

本年(康煕五十一年),為謝將軍優待使臣,且寄賜品物事,遣金氏上間親方安通。六月初十日赴薩州,転達書翰於江府。翌年三月初一日囘國。

本年(康煕五十一年),為「謝將軍優待使臣;且寄賜品物者,原出吉貴公之恩」事,遣馬氏名護親方良直。七月二十三日到薩州,十一月二十六日囘國。(原為賀又三郎公出痘事到薩州。然有家老令,転為謝禮使而賀出痘事,授毛氏盛祐。其謝禮使,自此而始)

本年(康煕五十一年),為慰問並弔祭陽和院(光久公妃)薨事,遣毛氏池城親方安本。七月二十九日到薩州,十一月二十五日囘國。

本年(康煕五十一年),為慰問並弔祭智性院(光久公女)薨事,遣夏氏兼城親雲上賢年。七月二十九日到薩州,十一月二十一日囘國。

本年(康煕五十一年),荷蒙吉貴公許國王稱中山王。(本國與薩州為聘問時,自昔以來,皆稱中山王。至崇禎九年,奉薩州命,改稱國司)

本年(康煕五十一年),荷蒙 吉貴公賜材木壹萬九千五百二十五本。(先年因修造御書院,材木欠乏,具■求買薩州。由是吉貴公深恤王城回祿,以恩賜焉)

本年(康煕五十一年),為訃聞尚益王薨事,先遣向氏玉城親雲上朝薫。(改名屋嘉部)七月二十日到薩州,翌年三月初五日囘國。(明年之秋,為楽主取。將赴江府,留滯薩州,而延至甲午年赴江府。由是隨朝直而帰。)

本年(康煕五十一年),為稟明尚敬王即位事,遣向氏玉城按司朝孟。八月十三日到薩州,十月初三日囘國。

本年(康煕五十一年),荷蒙吉貴公遣田仲五兵衛,恤問尚敬王丁憂,並寄賜品物。十一月二十四日到國。翌年六月十五日,那覇開洋,赴薩州。

尚敬王

康煕五十二年癸巳,為年頭使事,遣向氏富盛親方朝章。七月三十日到薩州。翌年,當將軍家康公百年回忌,以為進香。十一月初二日囘國。

本年(康煕五十二年),為賀吉貴公蒙賜安歇薩州事,遣向氏平安親方朝祥。六月二十六日到薩州,十一月初九日囘國。

本年(康煕五十二年),為賀満君翁主出嫁事,遣宣氏盛島親方薫通。八月十六日到薩州,十一月十四日囘國。

本年(康煕五十二年),為謝「吉貴公命在番奉行伊地知越右衛門弔祭尚益王,並賜奠儀」事,令護送貨物使曹氏島袋親雲上慶重,八月初五日到薩州。十一月初九日囘國。

本年(康煕五十二年),為「謝吉貴公遣使恤問尚敬王,並賜品物;兼慰問 將軍家宣公薨」事,遣向氏米次親雲上朝斉。八月初三日到薩州,十一月十四日囘國。

本年(康煕五十二年),為慰問將軍家宣公薨事,遣毛氏棚原親方盛福。因無順風,翌年六月初五日赴薩州,転達書翰於江府。至乙未三月二十四日囘國。

本年(康煕五十二年),為稟報進貢使囘國事,遣耳目官孟氏佐辺親雲上宗政。因無順風,翌年六月初二日到薩州,十月二十六日囘國。(壬辰秋,福州開洋。陡遭逆風,飄到宮古島。翌年帰朝。由是今番赴薩州)

(康煕)五十三年甲午,為年頭使事,遣向氏垣花親方朝理。六月初四日到薩州,翌年十一月初六日囘國。

本年(康煕五十三年),進貢使耳目官毛氏野里親雲上安尊,自中國囘國時,陡逢逆風,飄到薩州,直稟報中國事。十月初五日囘國。

本年(康煕五十三年),為慶賀將軍家継公膺襲封事,遣正使尚氏與那城王子朝直、副使向氏知念親方朝上。六月初九日到薩州,隨太守公十一月二十六日到江府。翌年二月二十一日,回到薩州。三月二十四日囘國。

本年(康煕五十三年),為「謝尚敬王即位於大樹公並太守公;且朝祐兼謝太守公寄伊地知越右衛門以賜品物」事,遣正使尚氏金武王子朝祐、副使毛氏勝連親方盛祐。六月初九日到薩州,隨太守公十一月二十六日到江府。翌年二月二十一日,回到薩州。三月二十三日回國。(時正議大夫古波蔵親雲上程順則為慶賀掌翰史,都通事砂辺親雲上曾暦為謝恩掌翰史,赴江府)

本年(康煕五十三年),為謝中國所用銀両改為元銀色事,遣毛氏佐渡山親方安村。六月初五日到薩州,十一月初一日囘國。

(康煕)五十四年乙未,為年頭使事,遣毛氏牧港親方安政。七月初二日到薩州,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囘國。

本年(康煕五十四年),為謝「將軍優待使臣,且寄賜品物」事,遣向氏屋部親方朝柴。七月初二日赴薩州,転達書翰於江府。翌年四月二十五日囘國。

本年(康煕五十四年),為「謝將軍優待使臣;且寄賜品物者,原出吉貴公之恩」事,遣翁氏佐久眞親方忠智。七月初二日到薩州,十一月初一日囘國。

本年(康煕五十四年),為賀継豊公(又三郎)入観事,遣馬氏宮平親方良康。七月十二日到薩州,十一月初一日囘國。

本年(康煕五十四年),為「賀継豊公元服,陞侍従,改稱大隅守」事,遣向氏仲里按司朝英。七月初二日到薩州,十一月初一日囘國。

本年(康煕五十四年),為賀吉貴公陞正四位事,遣向氏小祿按司朝朗。七月初二日到薩州,十一月初四日囘國。

(康煕)五十五年丙申,為年頭使,兼賀吉貴公蒙安歇薩州事,遣向氏當間親方朝敘。六月初一日到薩州。翌年當陽和院七年回忌,以為進香。十月初四日囘國。

本年(康煕五十五年),為稟報進貢使囘國事,遣耳目官馬氏與座親雲上良格。八月初九日到薩州,十月二十三日囘國。

本年(康煕五十五年),為進香太玄院公十三年回忌事,遣向氏松島親雲上朝親。八月初二日到薩州,十月二十三日囘國。

本年(康煕五十五年),為謝賜借請封費用銀両事,遣毛氏座喜味親方盛守。六月初一日到薩州,十月二十三日囘國。

本年(康煕五十五年),為慰問並弔祭満姫翁主(吉貴公女)薨事,遣孟氏宇榮原親方宗恆。七月二十七日到薩州,十月二十三日囘國。

本年(康煕五十五年),為賀継豊公剃前髪並定婚事,遣向氏仲田親方朝在。六月初一日到薩州,十月初四日囘國。

本年(康煕五十五年),為賀信澄院移居薩州,並於菟姫翁主(吉貴公女)定婚事,遣金氏久志親方安當。六月初一日到薩州,十一月初九日囘國。

(康煕)五十六年丁酉,為年頭使事,遣毛氏識名親方盛誠。六月初六日到薩州,翌年十一月初四日囘國。

本年(康煕五十六年),為慰問將軍家継公薨事,遣孟氏川平親方宗相。六月初六日赴薩州,転達書翰於江府。翌年三月二十四日囘國。

本年(康煕五十六年),為謝被許國中通用京餞事,遣向氏大城親雲上朝序。六月初六日到薩州,十月初四日囘國。

(康煕)五十七年戊戌,為年頭使事,遣毛氏佐渡山親方安尊。六月十一日到薩州,翌年十一月十七日囘國。

本年(康煕五十七年),為稟報進貢使囘國事,遣耳目官夏氏兼城親雲上賢年。因無順風,翌年五月二十四日到薩州,十一月二十四日囘國。

本年(康煕五十七年),為進香寛陽院公二十五年回忌事,遣向氏湧川親雲上朝略。六月十三日到薩州,翌年三月十九日囘國。

本年(康煕五十七年),為慶賀將軍吉宗公膺襲封事,遣正使尚氏越來王子朝慶。六月十五日到薩州,隨太守公十一月初八日到江府。翌年二月初六日,回到薩州。三月十九日囘國。(時中議大夫志多伯親雲上蔡淵為儀衛,中議大夫伊良波親雲上樑得宗為楽師,赴江府)

本年(康煕五十七年),為謝許獻謝恩貢物、軍器事,遣向氏西平親方朝敘。六月十五日到薩州,以赴江府。翌年三月十九日囘國。(兼任慶賀副使)

(康煕)五十八年己亥,為年頭使事,遣馬氏宮平親方良康。五月二十六日到薩州,翌年十月二十八日囘國。

本年(康煕五十八年),為謝「將軍優待使臣,且寄賜品物」事,遣翁氏宮城親方忠恆。五月二十六日赴薩州,転達書翰於江府。翌年三月二十一日囘國。

本年(康煕五十八年),為「謝將軍優待使臣;且寄賜品物者,原出吉貴公之恩」事,遣向氏高良親方朝隣。五月二十一日到薩州,翌年三月二十一日囘國。

本年(康煕五十八年),為捷報冊封使來臨事,遣翁氏永山親雲上盛壽。六月二十九日到薩州,十二月十五日囘國。

本年(康煕五十八年),為稟報諭祭、開讀等禮全竣事,遣向氏與古田親方朝貴。因無順風,翌年五月初七日到薩州。十月二十八日囘國。

(康煕)五十九年庚子,為年頭使,並賀吉貴公蒙賜安歇薩州事,遣馬氏與座親方良格。六月二十四日到薩州,翌年十月二十四日囘國。

本年(康煕五十九年),為謝「禮待勅使者,原出吉貴公之恩」事,遣尚氏北谷王子朝騎。六月二十三日到薩州,翌年九月十一日囘國。

本年(康煕五十九年),為謝「去歳運送貨物和船,飄到五島,涜煩叡慮」事,遣毛氏勝連親雲上盛友。五月二十四日到薩州,十一月二十八日囘國。

本年(康煕五十九年),為賀継豊公入部事,遣向氏摩文仁按司朝寄。六月二十三日到薩州,翌年四月十三日囘國。

本年(康煕五十九年),為請寛償還冊封時賜借銀両之年期事,遣法司馬氏浦添親方良意。六月二十五日到薩州,十月二十八日囘國。

本年(康煕五十九年),為稟報進貢使囘國事,遣耳目官向氏當間親雲上朝斉。因無順風,翌年六月二十一日到薩州,十月二十七日囘國。

(康煕)六十年辛丑,為年頭使事,遣向氏今帰仁親方朝哲。六月二十一日到薩州,翌年十月二十二日囘國。

本年(康煕六十年),為謝許寛償還銀両年期事,遣翁氏佐久眞親方忠知。六月二十一日到薩州,十一月初六日囘國。

本年(康煕六十年),為稟報謝恩使囘國事,遣王舅向氏富盛親方朝章、都通事蔡文河新城親雲上。六月十五日到薩州,十一月初二日囘國。

(康煕)六十一年壬寅,為年頭使事,遣夏氏兼城親方賢年。六月初八日到薩州。翌年,當陽和院十三年回忌,以便進香。十月二十一日囘國。

本年(康煕六十一年),為賀「吉貴公致仕,並改稱総州」事,遣向氏名護按司朝榮。六月初九日到薩州,十月二十二日囘國。

本年(康煕六十一年),為慶賀「継豊公承祧,並初到薩州」事,遣尚氏越來王子朝慶。六月初九日到薩州,十月二十三日囘國。

本年(康煕六十一年),為賀継豊公陞少將事,遣向氏東風平按司朝資。六月初九日到薩州,十月二十四日囘國。

本年(康煕六十一年),為賀吉貴公蒙賜安歇薩州事,遣翁氏伊舎堂親雲上盛伝。六月初九日到薩州,十月二十二日囘國。

本年(康煕六十一年),為稟報進貢使囘國事,遣耳目官毛氏富川親雲上盛喜。七月二十四日到薩州,十月二十四日囘國。

雍正元年癸卯,為年頭使事,遣毛氏友寄親方安乗。六月十九日到薩州,翌年十月二十六日囘國。

本年(雍正元年),為賀継豊公婚禮事,遣向氏本部按司朝隆。六月二十日到薩州,翌年四月初七日囘國。

本年(雍正元年),為稟報「康煕皇帝崩,雍正皇帝登極;且今秋遣慶賀使、遣貢船赴閩擱破恆山」事,遣向氏玉城親雲上朝薫。七月到薩州,九月二十四日囘國。

本年(雍正元年),為賀將軍賜餚継豊公事,遣阿氏南風原親方守周。六月二十日到薩州,十月二十三日囘國。

本年(雍正元年),為賀於喜代翁主(吉貴公養女)出嫁事,遣向氏城間親方朝昭。六月二十日到薩州,十月二十三日囘國。

本年(雍正元年),為稟遵再正経界之命,並請寛遺發來使年期事,遺毛氏田場親方安政。六月二十日到薩州,十月二十日囘國。

(雍正)二年甲辰,為年頭使,兼謝許獻慶賀貢物、軍器事,遣毛氏伊野波親方盛祥。五月二十六日到薩州,翌年十一月初二日囘國。

本年(雍正二年),為賀將軍賜鶴継豊公事,遣毛氏具志頭親方安亮。六月二十日到薩州,十月二十三日囘國。

本年(雍正二年),為請寛盛増上納年期事,遣毛氏野村親方安察。五月二十六日到薩州,十月二十六日囘國。

(雍正)三年乙巳,為年頭使事,遣向氏當間親方朝斉。七月十二日到薩州。翌年,當忠久公五百年回忌,以便進香。十一月十七日囘國。

本年(雍正三年),為謝許寛盛増上納年期事,遺阿氏知花親方守壽。七月十二日到薩州,十一月初五日囘國。

本年(雍正三年),為稟明球人犯法,私賣糸綢事,遣向氏湧川親方朝略。七月初十日到薩州,翌年四月二十日囘國。

本年(雍正三年),為稟報慶賀使囘國事,遣王舅翁氏伊舎堂親方盛傳、都通事鄭乗彜大嶺親雲上。七月十八日到薩州,十月二十五日囘國。

本年(雍正三年),為「請乞遣使,以謝皇上加賜御筆、玉器、緞疋等物鴻恩」事,遣毛氏田裡親雲上盛僓。七月二十四日到薩州,十一月初三日囘國。

(雍正)四年丙午,為年頭使,兼謝被許遣謝恩使事,遣兼翁氏渡久山親方忠平。六月二十七日,那覇開洋,飄到五島。八月二十八日到薩州。翌年,當丹後御局五百年回忌,以為進香。十月二十六日囘國。

本年(雍正四年),為稟報進貢使囘國事,遣毛氏金城親雲上安承。八月二十五日到薩州,十一月二十八日囘國。

本年(雍正四年),為進香寛陽院公三十三年回忌事,遣毛氏安室親雲上盛亮。六月二十七日,那覇開洋,飄到五島。八月三十日到薩州。翌年三月二十五日囘國。

本年(雍正四年),為謝被許球人犯法私賣綢事,遣向氏奧川親方朝親。六月二十七日,那覇開洋,飄到五島。八月二十八日到薩州。十一月二十八日囘國。

(雍正)五年丁未,為年頭使事,遣翁氏伊舎堂親方盛傳。六月十三日到薩州,翌年十月十九日囘國。

本年(雍正五年),為稟明「審問犯法私賣糸綢物者,將行問罪」事,遣向氏安慶名親雲上朝見。六月十八日到薩州,十月二十五日囘國。(去年遣毛氏盛邑,船覆未達。故復遺)

本年(雍正五年),為謝「去年翁氏忠平等飄到五島,涜煩叡慮」事,遣馬氏保榮茂親雲上良康。六月初十日到薩州,十月二十五日囘國。

本年(雍正五年),為慰問瑞仙院(継豊公妃)薨事,遣向氏玉川按司朝雄。七月十三日,那覇開船。因無順風,八月十九日帰朝。翌年四月初八日到薩州,十月十九日囘國。

本年(雍正五年),為弔祭瑞仙院薨事,遣向氏當名腰親雲上朝良。七月十三日,那覇開船。因無順風,八月十九日帰朝。翌年四月初八日到薩州,十月十九日囘國。

本年(雍正五年),為稟報謝恩使囘國事,遣紫巾官向氏米次事親方朝雅、都通事陳以栢幸喜親雲上。因無順風,翌年六月初二日到薩州,十月十九日囘國。

(雍正)六年戊申,為年頭使事,遣向氏眞玉橋親方朝近。六月初四日到薩州,翌年十月二十七日囘國。

本年(雍正六年),為進香大玄院公二十五年回忌事,遣翁氏津波親雲上忠喜。六月初四日到薩州,十月十九日囘國。

(雍正)七年己酉,為年頭使事,遣向氏玉城親方朝薫。七月初五日到薩州,翌年十一月十二日囘國。

本年(雍正七年),為賀益之助公弘目事,遣東氏天願親方政賀。七月初十日到薩州,十月二十五日囘國。

本年(雍正七年),為稟報進貢使囘國事,遣毛氏田裡親雲上盛僓。七月初七日到薩州,十月十八日囘國。(去年福州開洋。陡遭逆風,飄到宮古島。翌年帰朝。由是今番赴薩州)

(雍正)八年庚戊,為年頭使事,遣向氏末吉親方朝知。七月初六日到薩州,翌年十一月初二日囘國。

本年(雍正八年),為賀太守公婚禮事,遣尚氏恩納王子朝直。七月初六日到薩州,翌年四月十三日囘國。

本年(雍正八年),為賀益之助公為竹姫君猶子事,遣尚氏北谷王子朝騎。七月初六日到薩州,翌年四月十三日囘國。

本年(雍正八年),為賀太守公陞中將事,遣向氏仲里按司朝隆。七月初六日到薩州,翌年四月十三日囘國。

本年(雍正八年),為稟報進貢使囘國事,遣毛氏奧平親雲上安三。七月十七日到薩州,十一月十二日囘國。

本年(雍正八年),為稟明「因寛貢期,秋遣王舅,奏請照例入貢」事,遣向氏富名腰親雲上朝良。七月二十六日到薩州,十月二十一日囘國。

(雍正)九年辛亥,為謝將軍並大納言公寄賜品物事,遣向氏屋宜親方朝喬。六月三十日那覇開洋,飄到肥後天草崎。七月二十二日到薩州,転達書翰於江府。十一月二十二日囘國。

本年(雍正九年),為謝「江府寄賜品物,原出太守公之恩」事,遣翁氏佐久眞親方忠智。七月二十二日到薩州,十一月二十二日囘國。

本年(雍正九年),為「年頭使,兼賀將軍賜御鷹之鶴太守公,且謝許遣王舅」事,遣向氏上間親方朝雅。七月二十二日到薩州,翌年十一月初二日囘國。

(雍正)十年壬子,為年頭使事,遣毛氏金城親方安承。閏五月二十五日到薩州,翌年九月十四日囘國。

本年(雍正十年),為謝「向氏朝喬飄到天草崎,涜煩叡慮」事,遣毛氏米須親雲上安邑。閏五月二十五日到薩州,十一月十一日囘國。

本年(雍正十年),為捷報謝恩使囘國事,遣向氏安和里之子親雲上朝英。七月十九日,那覇開船,楓至諸島。翌年二月二十四日到薩州。四月二十四日囘國。

(雍正)十一年癸丑,為稟報謝恩使囘國事,遣王舅向氏前川親方朝夷。六月初三日到薩州,十月十四日囘國。

本年(雍正十一年),為「年頭禮物奉減件之命,情意難止,伏乞照例其獻」事,遣毛氏新城親方安房。六月初八日到薩州,十月十四日囘國。

本年(雍正十一年),為年頭使事,遣向氏識名親方朝榮。六月初八日到薩州,翌年十月二十八日囘國。

(雍正)十二年甲寅,為「年頭使;兼賀將軍賜御鷹之鶴太守公;並謝年頭獻物,照例准納」事,遣毛氏奧平親方安三。六月十三日到薩州,翌年十一月十四日囘國。

本年(雍正十二年),為賀菊姫翁主(竹姫君女)誕生事,遣向氏伊江按司朝良。六月十三日到薩州,十月二十七日囘國。

本年(雍正十二年),為稟明「稟遵勅命,一期未撥貢船」事,遣向氏上間親方朝雅。六月十三日到薩州,十一月初三日囘國。

(雍正)十三年乙卯,為「年頭使;兼賀益之助公及菊姫翁主入観將軍並大納言公;且謝准依不撥貢船」事,遣馬氏幸地親方良友。五月二十八日到薩州,翌年十月初五日囘國。

本年(雍正十三年),為稟報進貢使囘國事,遣耳目官溫氏森山親雲上紹高。五月二十三日到薩州,十一月十四日囘國。

乾隆元年丙辰,為年頭使,兼謝加賜琉仮屋宅地事,遣向氏浦添親方朝夷。六月初七日到薩州,翌年十一月初二日囘國。

本年(乾隆元年),為進香太玄院公三十三年回忌事,遣向氏名嘉原親雲上朝喬。六月初八日到薩州,十月十四日囘國。

(乾隆)二年丁巳,為賀又三郎公(益之助)剃中髪事,遣毛氏勝連親方盛友。六月二十一日到薩州,十一月初一日囘國。

本年(乾隆二年),為謝「八重山船飄到肥前,涜煩叡慮」事,遣毛氏座喜味親雲上盛秀。六月二十一日到薩州,十月初五日囘國。

本年(乾隆二年),為「捷報雍正皇帝崩,乾隆皇帝登極;且遣慶賀使」事,遣毛氏濱川親雲上安滅。閏九月初八日到薩州,翌年十二月初六日囘國。

本年(乾隆二年),為年頭使事,遣毛氏田裡親方盛僓。七月二十日到薩州,翌年十二月初七日囘國。

(乾隆)三年戊午,為賀將軍太孫竹千代公誕生事,遣尚氏本部王子朝隆。六月初一日到薩州,転達書翰於江府。十一月二十八日囘國。

本年(乾隆三年),為賀又三郎公入観事,遣向氏澤岻親方朝衛。六月初一日到薩州,十二月十六日囘國。

本年(乾隆三年),為年頭使,兼謝居獻慶賀貢物事,遣向氏安慶名親方朝見。六月初一日到薩州。翌年(乾隆三年),當瑞仙院十三年回忌,以為進香。十一月二十八日囘國。

(乾隆)四年己未,為年頭使事,遣毛氏安里親方安明。六月二十四日到薩州,翌年十月二十六日囘國。

本年(乾隆四年),為謝「將軍並大納言公,及竹千代公寄賜品物」事,遣溫氏森山親方紹高到薩州,転達書翰於江府。六月二十四日到薩州,十一月二十一日囘國。

本年(乾隆四年),為謝「江府寄賜品物,原出太守公之恩」事,遣馬氏平良親方良康。六月二十四日到薩州,十二月初一日囘國。

本年(乾隆四年),為稟報進貢使囘國事,遣正議大夫鄭國柱屋部親雲上。六月十七日到薩州,十二月初九日囘國。(去年自閩開船,飄到八重山島,翌年帰朝。且耳目官毛光潤至閩病卒,照例如此)

(乾隆)五年庚申,為稟報慶賀使囘國事,遣王舅向氏富名腰親方朝良、都通事楊大壯名嘉地通事親雲上。閏五月二十九日到薩州,十一月十二日囘國。

本年(乾隆五年),為「年頭使;兼謝吉貴公賀太子降誕,寄賜二種一荷;及那覇商船,漂至日州飫肥領,涜煩叡慮」事,遣夏氏糸數親方賢厚。閏五月二十五日到薩州。時當霊龍院一周忌,以為進香。翌年十月二十九日囘國。

本年(乾隆五年),為「弔祭霊龍院薨,(吉貴公妃)並慰問太守公」事,遣向氏今帰仁按司朝忠。閏五月二十七日到薩州,十月二十五日囘國。

本年(乾隆五年),為「請乞遣使,以謝皇上賜御筆匾額」事,遣毛氏湧稲國親雲上安孫。閏五月二十四日到薩州,九月二十五日囘國。

本年(乾隆五年),為賀「又三郎公元服,並拝領御一字及御道具;且陞従四位下侍従,改稱薩州実名宗信;且賜太守公嫡子世稱松平」事,遣向氏名護按司朝榮。七月初七日到薩州,十月二十五日囘國。

本年(乾隆五年),為賀薩州宗信公出痘事,遣向氏長堂親方朝親。閏五月二十五日到薩州。九月十九日,在麑府舘病卒。

(乾隆)六年辛酉,為賀薩州公定婚事,遣向氏國頭親方朝斉。六月初三日到薩州,十一月初一日囘國。

本年(乾隆六年),為稟報進貢使囘國事,遣耳目官向氏津嘉山親雲上朝徳。五月三十日到薩州,十一月初四日囘國。

本年(乾隆六年),為稟報進貢使囘國事,遣耳目官向氏津嘉山親雲上朝徳。五月三十日到薩州,十一月初四日囘國。

本年(乾隆六年),為「年頭使;遣謝被許遣謝恩使;及吉貴公賀賜酒肴太子;且賀將軍賜鶴吉貴公」事,遣毛氏勝連盛友。六月初二日到薩州,翌年十一月初八日囘國。

(乾隆)七年壬戊,為年頭使事,遣楊氏田裡親方晶順。六月二十四日到薩州,翌年十月二十九日囘國。

本年(乾隆七年),為捷報寛一貢期事,遣東氏天願親雲上政方。十月十七日到薩州,十一月初七日囘國。

(乾隆)八年癸亥,為「恭賀太守公新禧;兼謝准依進貢寛期,以不遣使」事,遣向氏喜屋武親方朝良。五月二十三日到薩州,翌年十一月十二日囘國。(乾隆庚申,特遣使謝賜御筆之恩。將其禮物准作正貢,寛期一貢。依遵勅旨,不遣貢船。詳見世譜)

本年(乾隆八年),為稟明謝恩兼進貢使囘國事,理事遣紫巾官翁氏佐久眞親方忠喜、都通事蔡宏謨久高里之子親雲上。五月二十日到薩州,十月二十九日囘國。(去年由貢船回遅,本年遣赴薩州)

本年(乾隆八年),為謝貢船蒙允用慶長正銀事,遣阿氏南風原親方守盈。五月二十七日到薩州,十月二十九日囘國。

(乾隆)九年甲子,為恭賀太守公新禧事,遣毛氏座喜味親方盛秀。六月初七日到薩州,翌年十二月十二日囘國。

(乾隆)十年乙丑,為「弔祭月桂院薨,(吉貴公夫人)並慰問太守公」事,遣向氏與古田親方朝英。六月二十四日到薩州,十二月初十日囘國。

本年(乾隆十年),為恭賀宗信公入部事,遣向氏具志川按司朝利。六月二十四日到薩州,十二月初六日囘國。

本年(乾隆十年),為〔稟報〕進貢使公務全竣囘國事,遣貢使毛氏小波津親雲上安(氵臧)。六月二十二日到薩州,十二月十二日囘國。(去年福州開洋,陡遭逆風,飄到八重山。翌年囘國。由是今番赴薩州)

本年(乾隆十年),為「年頭使;兼謝馬艦一隻飄到五島,涜煩叡慮」事,遣馬氏與那原親方良暢。六月二十五日到薩州,翌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囘國。

(乾隆)十一年丙寅,年頭使,兼賀將軍頒賜刀一口、餚一箱継豊公、宗信公事,遣向氏與那覇親方朝康。五月二十五日到薩州。丁卯十二月二十二日,公務全竣,回至山川候風。翌年二月二十五日,朝康染病而卒。其所領翰書、賞物等件,無人可理,將以此事稟明薩州。時有王子尚氏朝忠,亦回在山川候風。由是,其惣大親阿氏南風原親方守盈代掌其事,本年三月二十六日囘國。

本年(乾隆十一年),為謝「毛氏盛方等運納貨物,將回棹時,飄到奧州,涜煩叡慮」事,遣向氏港川親雲上朝忠。五月二十九日到薩州,十一月二十五日囘國。

(乾隆)十二年丁卯,為慶賀「太守宗信公承祧,陞少將,初到薩州;並隅州継豊公致仕」事,遣尚氏今帰仁王子朝忠。六月十一日到薩州,翌年三月十六日囘國。

本年(乾隆十二年),為年頭使;兼謝「特命免諸慶賀使,惟遣王子一員兼賀並所獻禮物減半」事,遣向氏糸満親方朝喬。六月十一日到薩州,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囘國。

(乾隆)十三年戊辰,為慶賀將軍家重公膺襲封事,遣正使尚氏具志川王子朝利、副使馬氏與那原親方良暢。六月十六日到薩州,隨太守宗信公十二月十一日到江府。翌年三月十三日,回到薩州。六月十四日囘國。(時中議大夫呉屋親雲上蔡宏謨為儀衛正,都通事名嘉地親雲上楊文彬為楽師,赴江府)

本年(乾隆十三年),為弔祭浄國院吉貴公薨事,遣向氏玉川按司朝計、圓覚寺古轍長老。六月十六日到薩州,十一月二十四日囘國。

本年(乾隆十三年),為賀「太守宗信公蒙將軍家重公寄賜餚,且御鷹之鶴」事,遣溫氏森山親方紹高。六月十五日到薩州,十一月二十三日囘國。

本年(乾隆十三年),為年頭使;兼謝「本國遣使江府,因此獻太守公之禮物恩減半分」事,遣阿氏野國親方守里。六月十五日到薩州,翌年十二月初五日囘國。

本年(乾隆十三年),為進香浄國院吉貴公一周忌事,遣翁氏田裡親雲上忠原。六月十五日到薩州,十一月二十三日囘國。

(乾隆)十四年己巳,為慶賀太守宗信公陞中將事,遣向氏名護按司朝宜。六月二十四日到薩州,翌年正月二十八日囘國。

本年(乾隆十四年),為賀太守宗信公定婚事,遣毛氏勝連親方盛友。六月三十日到薩州,十二月初五日囘國。

本年(乾隆十四年),為謝「將軍優待使臣,且寄賜品物」事,遣向氏與古田親方朝英。六月二十九日到薩州,転達書翰於江府。翌年三月十六日囘國。

本年(乾隆十四年),為謝「將軍優待使臣;且寄賜品物者,原出宗信公之恩」事,遣毛氏小波津親方安(氵臧)。六月二十四日到薩州,十二月二十日囘國。

本年(乾隆十四年),為稟報進貢使囘國事,遣毛氏仲松親雲上盛守。六月十四日到薩州。八月十八日,在彼地病卒。

本年(乾隆十四年),為賀「隅州継豊公蒙賜安歇薩州,且蒙將軍家重公、大御所公、大納言公賜物件」事,遣毛氏富川親雲上盛始。六月二十四日到薩州,十二月二十日囘國。

本年(乾隆十四年),為進香浄國院吉貴公三年回忌事,遣向氏長元親雲上朝義。六月二十四日到薩州,翌年正月二十八日囘國。

本年(乾隆十四年),為年頭使;兼謝「太平山船漂至肥前國屬地平戸時,彼地方官賜米薪蔬菜到項」事,遣毛氏座喜味親方盛秀。六月十八日到薩州,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囘國。

(乾隆)十五年庚午,為慶賀於村様冊為御前様事,遣向氏澤岻親方朝衛。六月初九日到薩州,十一月二十八日囘國。

本年(乾隆十五年),為稟明「球人犯法,私賣糸綢」事,遣伊氏豊川親方忠頼。六月十四日到薩州,十一月二十九日囘國。

本年(乾隆十五年),為慰問太守宗信公薨事,遣毛氏大城親雲上盛俶駕楷船,五月三十日到薩州。十一月二十九日囘國。

本年(乾隆十五年),為弔祭慈徳院宗信公事,遣向氏美里按司朝昌、圓覚寺古轍長老等。六月十四日到薩州,十一月二十九日囘國。

本年(乾隆十五年),為進香慈徳院公一周忌事,遣向氏湧川親雲上朝喬。六月初九日到薩州,十一月二十八日囘國。

本年(乾隆十五年),為賀「重年公承祧並元服,且拝領御一字及御道具,又陞従四位下少將,改稱薩州守実名重年」事,遣尚氏小祿朝朗。六月十四日到薩州,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囘國。

本年(乾隆十五年),為年頭使;兼謝尚氏朝朗獻上品物半減;並賀菊姫翁主(継豊公女)定婚事,遣毛氏山內親方盛方。六月初九日到薩州,翌年十二月初二日囘國。

(乾隆)十六年辛未,為訃聞尚敬王薨事,先遣喜屋武親雲上朝美。三月十一日到薩州,五月十四日囘國。

本年(乾隆十六年),為稟明尚穆王即位事,遣向氏本部按司朝恆。三月十五日到薩州,八月十二日囘國。(朝恆將尚穆即位稟明薩州。転以其事,要稟江府。奈王世子未有稱中城王子。即於薩州照例稱中城王子,以便稟明。因此,五月十九日,稱中城王子)

本年(乾隆十六年),為賀「太守公承祧,初到薩州」事,遣向氏浦添按司朝兼。閏五月二十九日到薩州,翌年四月二十九日囘國。

本年(乾隆十六年),為年頭使,遣謝被許球人犯法私賣糸綢事,遣楊氏末吉親方昌順。六月二十一日到薩州,翌年十月十八日囘國。

本年(乾隆十六年),為稟報進貢使囘國事,遣耳目官向氏源河親雲上朝義。閏五月二十一日到薩州,十二月初八日囘國。

本年(乾隆十六年),為進香慈徳院宗信公三年回忌事,遣馬氏宮平親雲上良廷。閏五月二十九日到薩州,十二月初八日囘國。

本年(乾隆十六年),為捷報事,遣向氏眞玉橋里之子親雲上朝金。八月二十四日,那覇開船,漂到各島。翌年三月十四日到薩州。五月初一日囘國。(素是為慶賀太守重年公初到國,遣向氏浦添按司朝兼赴薩州。此時尚敬王薨,已訃薩州。而蒙允尚穆承祧。有奉憲令:自茲之後,該稱尚穆之使,行慶賀之禮。因此朝兼尚穆已即位稟報其事,即要行其禮。本國捷遣朝金,以回其事)


中山世譜附巻四

尚穆王

乾隆十七年壬申,荷蒙重年公遣時任長右衛門恤問尚穆王丁憂,並寄賜品物。正月初六日飄流八重山,四月初九日到國。翌年六月初四日,那覇開洋,回薩州。

本年[乾隆十七],爲賀將軍賜殽太守公事,遣向氏大宜味親方朝和。六月十四日到薩州,十月二十日囘國。

本年[乾隆十七]爲「謝王即位於太樹公並太守公;且朝忠兼謝繼豐公及重年公寄賜品物」事,遣正使尚氏今歸仁王子朝忠、副使毛氏古波津親方安(氵臧)。六月十三日到薩州,隨太守公十二月初二日到江府。翌年三月初一日,回到薩州。四月初九日囘國(時正議大夫鄭秉哲根路銘親雲上濬橋爲儀衛正,都通事毛維基城田親雲上天祐爲樂師,以赴江府)

本年[乾隆十七],爲謝「重年公命在番奉行弟子丸與次右衛門弔祭尚敬王,並賜奠儀」事,令護送貨物使翁氏伊差川親雲上忠辰,兼務其事。六月十七日到薩州,九月十九日囘國。

本年[乾隆十七],爲年頭使事,遣向氏澤岻親方朝衛。六月初九日到薩州。而朝衛有公務,十月二十九日囘國。

本年[乾隆十七],爲慰問將軍吉信〔吉宗カ〕公(告老稱大御所公)薨事,遣毛氏榮野川親方盛亮。六月十八日到薩州,轉達國書於江府。朝衛有公務囘國,因此實授年頭使事,逗留麑府。翌年十一月十五日囘國。

本年[乾隆十七],爲謝「太守公遣使恤問尚穆王,並賜品物」事,令蔡氏濱川親雲上廷儀兼理其事。六月十三日到薩州,翌年四月初九日囘國。(兼任謝恩贊議官,以赴江府)

〔乾隆〕十八年癸酉,爲「年頭使;兼進香淨國院吉貴公七年回忌;且賀將軍賜鶴隅州繼豐公」事,遣向氏源河親方朝義。六月二十日到薩州,翌年甲戌十月十一日囘國。

本年[乾隆十八年],因「冊封之時,銀兩不足,而蒙許借,乃爲謝恩」事,遣向氏津嘉山親方朝徳。六月二十二日到薩州,十月二十一日囘國。

本年[乾隆十八年],爲稟報進貢使回國事,遣正議大夫阮爲標松嶺親雲上。六月十四日到薩州,十月二十一日囘國。(時耳目官毛元烈於閩病卒,照例遣正議大夫)

本年[乾隆十八年],爲謝「將軍優侍使臣,且寄賜品物」事,遣向氏湊川親方朝經。六月二十四日赴薩州,轉達書翰於江府。翌年閏四月四日囘國。

本年[乾隆十八年],爲謝「將軍優侍使臣;且寄賜品物者,原出重年公之恩」事,遣毛氏喜友名親方盛昌。六月十三日到薩州,十月二十日囘國。

〔乾隆〕十九年甲戌,爲慰問智光院(重年公妃)薨,兼進香事,遣向氏伊江按司朝倚。五月二十六日到薩州,十月十一日囘國。

本年[乾隆十九年],爲賀將軍賜鶴太守重年公事,遣夏氏兼城親方賢佐。五月二十三日到薩州,十月二十三日囘國。

本年[乾隆十九年],爲稟報進貢使囘國事,遣耳目官向氏湧川親雲上朝喬。七月二十日到薩州,十月二十四日囘國。

本年[乾隆十九年],爲年頭使,兼賀太守重年公寛進江府期事,遣翁氏佐久眞親方盛胤。五月二十二日到薩州,翌年十二月十一日囘國。

〔乾隆〕二十年乙亥,爲年頭使,兼進香慈徳院宗信公七年回忌事,遣馬氏宮平親方良廷。六月十一日到薩州。別有公務,十月二十日囘國。

本年[乾隆二十年],爲恭賀題請又三良公以爲長子事,遣向氏具志頭按司朝憲。六月十一日到薩州。十月二十日囘國。

本年[乾隆二十年],爲賀薩州奉命決川全竣事,遣向氏城間親方朝英。六月十一日到薩州。年頭使馬氏宮平親方良廷別有公務,囘國。朝英代其使職。翌年十月二十三日囘國。

本年[乾隆二十年],爲稟明冊封使來夏臨國事,遣翁氏宜壽次里之子親雲上盛成。翌年二月三十日到薩州。四月十一日囘國。

〔乾隆〕二十一年丙子,爲慶賀太守忠洪公承祧事,遣尚氏大村王子朝永。六月十八日到薩州。十月十五日囘國。

本年[乾隆二十一年],爲賀菊姫君(繼豐公女)出嫁事,遣向氏伊是名親方朝宣。六月二十三日到薩州。十月二十六日囘國。

本年[乾隆二十一年],爲「因圓徳院重年公薨,慰問太守忠洪公、隅州繼豐公」事,遣孟氏西平親雲上康陟。六月初六日到薩州。九月二十日囘國。

本年[乾隆二十一年],爲「弔祭圓徳院重年公薨;兼因信證院薨,慰問太守忠洪公、隅州繼豐公」事,遣向氏豊見城按司朝儀。六月十三日到薩州。十月十三日囘國。

本年[乾隆二十一年],爲弔祭圓徳院重年公薨事,遣圓覺寺羅山長老。六月十三日到薩州。十二月初七日囘國。

本年[乾隆二十一年],爲進香圓徳院重年一周忌事,遣毛氏糸洲親雲上盛受。六月二十三日到薩州。十月二十六日囘國。

本年[乾隆二十一年],爲捷報冊封使來臨事,遣毛氏安里親雲上安晨。八月初二日到薩州。九月二十一日囘國。

本年[乾隆二十一年],爲稟報諭祭、封王之禮全竣事,遣吉氏港川親方孟平。九月初二日到薩州。十月十七日囘國。

本年[乾隆二十一年],爲「年頭使;兼進香月桂院公十三年回忌;及拜謝蒙許進武器、馬器於皇上並封使,而令致製作」事,遣翁氏宮城親方盛昌。六月初九日到薩州。翌年十月二十八日囘國。

〔乾隆〕二十二年丁丑,爲「年頭使;兼謝那覇馬艦飄至五島,涜煩睿慮」事,遣向氏眞玉橋親方朝經。六月十二日到薩州。翌年四月二十日,朝經染病而卒。

本年[乾隆二十二年],爲稟明冊封大典全竣事,遣尚氏玉川王子朝計。六月初九日到薩州。十月十一日囘國。

本年[乾隆二十二年],爲稟報貢使囘國事,遣毛氏池城親方安命。六月初七日到薩州。十月二十八日囘國。(去年囘國貢使安命,循例可赴薩州。奈當冊封臨國,故留之不遣。將安命陞紫巾官,茲遣薩州焉)

本年[乾隆二十二年],爲進香圓徳院公大祥,兼謝被宥違例事,遣向氏眞境名親雲上朝孝。六月初十日到薩州。十月囘國之時遭風,飄至永良部島,衝礁破船。其回翰爲波浪所飄而失之。乃僱小舟,十二月囘國,詳稟其事。(己亥秋,二號貢船飄至屋久島,例須赴麑府。奈直歸國,是違例也,故其員役被流久米島。宜遣使赴薩州,以斷謝其事。辱蒙被宥斷謝之恩,由是朝孝兼務其事)

〔乾隆〕二十三年戊寅,爲年頭使事,遣向氏湧川親方朝喬。六月十六日到薩州。翌年十月十九日囘國。

〔乾隆〕二十四年己卯,爲賀「太守公元服;且拜領御一字(豪字)及御道具,又陞從四位下少將,改稱薩摩守實名重豪」事,遣向氏越來按司朝頴。閏六月初二日到薩州。十一月初十日囘國。

本年[乾隆二十四年],爲稟報謝恩使囘國事,遣法司王舅馬氏宮平親方良廷、都通事毛如苞官里親雲上。閏六月二十二日到薩州。十月十九日囘國。

本年[乾隆二十四年],爲年頭使,兼稟明稟遵勅命一期不遣貢船事,遣毛氏池城親方安命。七月初二日到薩州。翌年十一月三十日囘國。

本年[乾隆二十四年],爲賀太守公初覲將軍事,遣毛氏高宮城親方盛亮。閏六月初四日到薩州。十一月初二日囘國。

本年[乾隆二十四年],爲稟報進貢使囘國,遣耳目官向氏小波津親雲上朝昆。六月二十三日到薩州。十一月初七日囘國。

本年[乾隆二十四年],爲進香淨國院吉貴香十三回忌事,遣翁氏伊舎堂親雲上盛敞。閏六月初四日到薩州。十一月初七日囘國。

〔乾隆〕二十五年庚辰,爲「年頭使、慶賀使;兼謝前年頭使毛氏池城親方安命赴薩州時,飄至天草,並楷船飄至日向飫肥領,涜煩睿慮;及許本國遵旨停止進貢一期;又兼進香月桂院十七回忌」事,遣翁氏安谷屋親方盛孟。六月初七日到薩州。翌年十一月十三日囘國。

本年[乾隆二十五年],爲謝「賀太子降誕,太守重豪公寄賜御太刀一腰、馬一疋、(代白銀五十兩)干鯛一箱、昆布一箱、御樽一荷。又,隅州繼豐公寄賜干鯛一箱、昆布一箱、御樽代五百疋」事,遣毛氏津波古親方盛傳。六月初七日到薩州。十二月初六日囘國。

本年[乾隆二十五年],爲賀太守重豪公定婚事,遣毛氏大城親方盛泰。六月初七日到薩州。十一月三十日囘國。

本年[乾隆二十五年],爲「聞阿部伊勢守公夫人(吉貴公養女,實父鳥居伊賀守女)訃,恭慰問安」事,遣東氏天願親雲上政常。六月初三日到薩州。十一月三十日囘國。

〔乾隆〕二十六年辛巳,爲「年頭、慶賀使;兼因隅州繼豐公蒙大御所公恩賜御腰物箱、御餚,而賀太守重豪公」事,遣向氏玻名城親方朝亮。六月二十四日到薩州。時繼豐公既薨,因蒙卻其禮物。翌年十二月十四日囘國。

本年[乾隆二十六年],爲「聞宥邦院公(繼豐公)訃,恭慰問安」事,遣向氏伊良波親雲上朝利駕楷船,六月初六日到薩州。二十九日病卒。

本年[乾隆二十六年],爲弔祭宥邦院公(繼豐公)薨事,遣馬氏國頭按司正方、圓覺寺住侍湛玄長老。六月十九日到薩州。十一月二十七日囘國。

本年[乾隆二十六年],爲進香宥邦院公(繼豐公)一周忌事,遣阿氏知花親雲上守亮。六月二十三日到薩州。十一月二十八日囘國。

本年[乾隆二十六年],爲賀「太守重豪承祧,初到薩州」事,遣向氏喜屋武親方朝隆。六月二十二日到薩州。十二月初十日囘國。

本年[乾隆二十六年],爲稟明進貢使事竣囘國事,遣正議大夫鄭士綽親里親雲上。六月十五日到薩州。(時耳目官毛世俊於閩病卒,照例遣正議大夫)十一月二十八日囘國。

本年[乾隆二十六年],爲進香「圓徳院公(重年公)七年回忌,並慈徳院公(宗信公)十三年回忌」事,遣向氏神里親雲上朝孝。六月十四日到薩州。十一月十三日囘國。

〔乾隆〕二十七年壬午,爲「年頭、慶賀使;兼賀太守公上京,正行半途,因芝御屋敷回祿,恭荷太樹公寄與書翰問候,又寛上京期,又准貸金」事,遣毛氏濱川親方盛方。八月初四日到薩州。翌年十二月初二日囘國。

本年[乾隆二十七年],爲賀萬壽姫君翁主(將軍女)誕生事,遣尚氏大村親方朝永。六月初六日,那覇開船。七月十四日,在喜入麑籠浦破船溺卒。

本年[乾隆二十七年],爲進香宥邦院公(繼豐公)三周忌事,遣章氏上閒親雲上正並。八月初四日到薩州。十二月十四日囘國。

本年[乾隆二十七年],爲因芝御屋敷回祿恭慰問安事,遣翁氏佐久眞親雲上盛長。七月二十三日到薩州。十二月十四日囘國。

本年[乾隆二十七年],爲恭賀太樹公恩賜御餚太守公事,遣向氏仲田親方朝衡。六月間屢次開船,因無順風,翌年六月二十一日到薩州。十二月初二日囘國。

本年[乾隆二十七年],爲「因惇信院大御所公薨,恭慰問安」事,遣毛氏豐見嶺親方盛幸。六月間屢次開船,因無順風,翌年六月十三日到薩州。翌年三月十九日囘國。

乾隆二十八年癸未,爲進香淨國院公十七年回忌事,遣向氏識名親雲上朝超。六月初八日到薩州。十一月十八日囘國。

本年[乾隆二十八年],爲賀萬壽姫君誕生事,遣尚氏玉川王子朝計。六月十四日到薩州,轉達書翰於江府。翌年三月二十日囘國。

本年[乾隆二十八年],爲賀「若君公誕生,及太守公婚禮」事,遣尚氏豊見城王子朝儀。六月二十二日到薩州。其賀若君公誕生,惟以書翰,達於江府。翌年三月二十日囘國。

本年[乾隆二十八年],爲「年頭形、慶賀使;兼進香靈龍院二十五年回忌;及謝楷船一隻漂到土佐國,並伊平屋島船一隻漂到五島,涜煩睿慮」事,遣向氏宜野灣親方朝昌。七月初八日到薩州。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囘國。

〔乾隆〕二十九年甲申,爲慶賀將軍家治公膺襲封事,遣正使向氏讀谷山王子朝恆、副使向氏湧川親方朝喬。六月二十日到薩州。十一月初九日到江府。翌年二月初四日回到薩州。三月十六日囘國。

本年[乾隆二十九年],爲賀悟姫翁主(太守重豪公女)誕生事,遣向氏松本按司朝公。六月二十日到薩州,轉達書翰及禮物於江府。未進到時,而悟姫夭亡,遂不達於太守公。十一月二十五日囘國。

本年[乾隆二十九年],爲謝「將軍及若君公,並萬壽姫君寄賜品物」事,遣毛氏大城親方盛泰,轉達書翰於江府。六月二十日到薩州。翌年正月二十七日囘國。(大城親方充謝恩使到薩州。薩州出令曰:其謝若君公之使者,宜於在館衆使之中,別派一人爲使可也。因令盛島親方充作是使)

本年[乾隆二十九年],爲賀將軍賜御鷹之鶴太守公事,遣向氏盛島親方朝孝。六月二十日到薩州。翌年正月二十七日囘國。(謝若君公之使者,本是大城親方兼管之。今在薩州,蒙派盛島親方兼管焉)

本年[乾隆二十九年],爲「年頭、慶賀使;兼謝將軍並若君公及萬壽姫君寄賜品物;又國頭間切船一隻,飄到肥前國屬島生月,涜煩睿慮;又賀太守公因患寒濕之痛,啓請先於春月起程,蒙充所請」事,遣向氏小波津親方朝昆。六月十二日到薩州。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囘國。

〔乾隆〕三十年乙酉,爲年頭慶賀使事,遣毛氏座喜味親方盛長。七月初三日到薩州。翌年五月三十日,在館病故。

本年[乾隆三十年],爲稟報進貢使囘國事,遣耳目官馬氏與那原親雲上良矩。六月二十七日到薩州。十二月十五日囘國。

本年[乾隆三十年],爲「弔祭悟姫翁主夭亡,並慰問太守公」事,遣毛氏徳村親雲上盛聖。八月初五日到薩州。十二月十二日囘國。

本年[乾隆三十年],爲賀太守公陞中將事,遣向氏東風平按司朝宜。七月初二日到薩州。十二月二十七日囘國。

本年[乾隆三十年],爲「刑部卿公薨,慰問御前樣」事,遣向氏玻名城親方朝亮。六月二十九日到薩州。十二月十二日囘國。

本年[乾隆三十年],爲謝去歳遣使江府事,遣毛氏勝連親方盛亮。六月二十九日到薩州。十二月初七日囘國。

本年[乾隆三十年],爲謝去歳遣使江府事,遣毛氏禰覇親方盛征。六月二十七日到薩州,轉達書翰於江府。翌年三月二十二日囘國。

〔乾隆〕三十一年丙戌,爲進香宥邦院公七年回忌事,遣馬氏濱元親雲上良恭。六月二十一日到薩州。十一月二十四日囘國。

本年[乾隆三十一年],爲「年頭、慶賀使;兼賀太守公本當於七月內赴都,今因所請,准於四月赴都」事,遣向氏仲田親雲上朝衡。六月二十日到薩州。翌年十二月十八日囘國。

〔乾隆〕三十二年丁亥,爲年頭、慶賀使事,遣翁氏伊舎堂親雲上盛敞。七月十一日到薩州。翌年十一月三十日囘國。

本年[乾隆三十二年],爲稟報進貢使囘國事,遣耳目官向氏山川親雲上朝孝。七月初八日到薩州。十二月十八日囘國。

本年[乾隆三十二年],爲進香圓徳院公十三年回忌事,遣向氏田島親雲上朝季。七月初八日到薩州。十二月十八日囘國。

〔乾隆〕三十三年戊子,爲「年頭、慶賀使;兼進香月桂院公二十五年回忌;及賀將軍賜御鷹之鶴於太守公;並謝許王子使者之附醫生剃髪而上國」事,遣翁氏宮城親方盛昌。七月十一日到薩州。翌年十月二十六日囘國。

〔乾隆〕三十四年己丑,爲年頭、慶賀使,兼進香正覺院公二十五年回忌,遣向氏譜久山親方朝紀。六月十二日到薩州。翌年十一月初五日囘國。

本年[乾隆三十四年],爲稟報進貢使囘國事,遣耳目官阿氏知花親雲上守亮。六月十二日到薩州。十月二十六日囘國。

〔乾隆〕三十五年庚寅,爲「因慈照院公薨,慰問太守公」事,遣向氏伊江按司朝徳。六月二十八日到薩州。十一月初五日囘國。

本年[乾隆三十五年],爲進香慈照院公事,遣向氏國頭親雲上朝衛。六月十二日到薩州。十一月十二日囘國。

本年[乾隆三十五年],爲「年頭、慶賀使,兼進香慈照院公一周忌」事,遣向氏與世山親雲上朝昌。六月十一日到薩州。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囘國。

〔乾隆〕三十六年辛卯,爲「年頭、慶賀使;兼進香靈龍進院公三十三年回忌;及慈照院公三年回忌」事,遣馬氏小祿親方良頴。七月三十日到薩州。翌年十二月二十日囘國。

本年[乾隆三十六年],爲慶賀多千姫樣冊爲御前樣事,遣毛氏波平親方盛敷。七月十六日到薩州。十二月二十九日囘國。

本年[乾隆三十六年],爲請宥近年自中華買來貨物數不充、位不好罪事,遣翁氏伊舎堂親方盛敞。八月十九日到薩州。十二月二十九日囘國。

本年〔乾隆三十六年〕,為稟報進貢使回國事,遣耳目官毛氏仲里親雲上盛全。八月初二日到薩州。翌年正月二十二日回國。

本年[乾隆三十六年],爲稟進香淨國院公二十五年回忌事,遣毛氏美里親雲上安春。七月二十九日到薩州。翌年正月二十一日囘國。

〔乾隆〕三十七年壬辰,爲年頭慶賀使事,遣毛氏具志川親方盛升。六月二十三日到薩州。甲午年三月初五日囘國。

本年[乾隆三十七年],爲謝宥近年自中華買來貨物數不充、位不好罪事,遣尚氏讀谷山王子朝恆。六月二十四日到薩州。十一月二十九日囘國。

本年[乾隆三十七年],爲「攝政及前任攝政、三司官,謝宥近年自中華買來貨物數不充、位不好罪」事,遣毛氏池城親方安都。六月二十七日到薩州。十二月初四日囘國。

本年[乾隆三十七年],爲賀於敬翁主誕生事,遣向氏名護按司朝長。七月初六日到薩州。十一月二十九日囘國。

本年[乾隆三十七年],爲進香宥邦院公十三年回忌事,遣馬氏知念親雲上良光。六月二十三日到薩州。十二月三十日囘國。

本年[乾隆三十七年],爲進香信解院公事,遣金氏久志親雲上安執。六月二十三日到薩州。翌年正月十二日囘國。

〔乾隆〕三十八年癸巳,爲朝覲事,尚哲公中城王子夏到薩州。禮式全竣,翌年春囘國。

本年[乾隆三十八年],爲賀敬姫樣爲御前樣猶子事,遣尚氏讀谷山王子朝恆。六月二十二日到薩州。翌年四月初二日囘國。(兼任尚哲公大保)

本年[乾隆三十八年],爲「淨岸院公薨,慰問太守公」事,遣毛氏龜川親雲上盛喜。五月十三日到薩州。十一月十七日囘國。

本年[乾隆三十八年],爲進香淨岸院公事,遣向氏本部按司朝救。六月二十四日到薩州。翌年三月初四日囘國。

本年[乾隆三十八年],爲弔祭淨岸院公薨事,遣圓覺寺大翁長老。六月十九日到薩州。翌年三月二十八日囘國。

本年[乾隆三十八年],爲進香淨岸院公一周忌事,遣阿氏前川親雲上守郷。六月十四日到薩州。翌年三月初五日囘國。

本年[乾隆三十八年],爲進香慈徳院公二十五年回忌事,遣毛氏徳本親雲上盛睦。六月十二日到薩州。翌年三月初二日囘國。

本年[乾隆三十八年],爲問安尚哲公中城王子在薩州事,遣毛氏豐見嶺親雲上盛式。七月二十八日到薩州。十一月十七日囘國。

本年〔乾隆三十八年〕,為稟報進貢使回國事,遣耳目官毛氏佐渡山親雲上安因。六月十九日到薩州。翌年三月初二日回國。

本年[乾隆三十八年],爲年頭慶賀使事,遣向氏山川親方朝孝。六月十二日到薩州。乙未年正月初三日囘國。

〔乾隆〕三十九年甲午,爲賀虎壽丸公(太守重豪公長子)誕生事,遣尚氏豊見城王子朝儀。八月初六日到薩州。翌年二月初一日囘國。

本年[乾隆三十九年],爲謝尚哲公中城王子入覲蒙禮待甚優事,遣法司馬氏與那原親方良矩。十月十九日到薩州。翌年三月二十九日囘國。

本年[乾隆三十九年],爲年頭慶賀使事,遣向氏高宮城親方朝敕。十月初一日到薩州。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囘國。

本年[乾隆三十九年],爲進香淨岸院公三年回忌事,遣毛氏野里親雲上安在。因無順風,翌年六月二十一日到薩州。丙申年四月十四日囘國。

〔乾隆〕四十年乙未,爲賀「啓請虎壽丸公爲長子,以爲慈照院樣嗣子」事,遣向氏大里按司朝郷。八月初一日到薩州。翌年正月十一日囘國。

本年[乾隆四十年],爲賀虎壽丸公定婚事,遣馬氏熱田親方良隆。八月初一日到薩州。十一月二十九日囘國。

本年[乾隆四十年],爲賀太守公出痘事,遣向氏稻福親方朝暢。八月初二日到薩州。翌年四月十四日囘國。

本年[乾隆四十年],爲稟報進貢使囘國事,遣耳目官向氏津嘉山親雲上朝房。八月初二日到薩州。十二月二十九日囘國。

本年[乾隆四十年],爲年頭慶賀使事,遣向氏喜屋武親方朝興。七月二十六日到薩州。丁酉正月十五日囘國。

〔乾隆〕四十一年丙申,爲「年頭、慶賀使;兼進香月桂院公三十三年回忌;及玉貌院樣一周忌」事,遣毛氏池城親方安都。六月十四日到薩州。翌年十一月二十日囘國。

本年[乾隆四十一年],爲「進香玉貌院樣薨,及慰問御兩殿樣」事,遣向氏眞壁按司朝義。六月二十日到薩州。翌年正月十六日囘國。

本年[乾隆四十一年],爲謝「泊馬艦一隻飄到志州,並那覇馬艦一隻飄到奧州,涜煩睿慮」事,遣毛氏豐永親雲上盛正。六月十七日到薩州。十二月二十二日囘國。

〔乾隆〕四十二年丁酉,爲稟報進貢使囘國事,遣耳目官向氏國頭親雲上朝衛。七月二十九日到薩州。翌年四月十三日囘國。

本年[乾隆四十二年],爲賀茂姫翁主拝領婚姻御名事,遣向氏與那城按司朝義。八月初一日到薩州。翌年正月二十二日囘國。

本年[乾隆四十二年],爲「年頭、慶賀使;兼進香玉貌院三年回忌;及正覺院三十三年回忌」事,遣毛氏佐渡山親方安因。七月十六日到薩州。十一月初十日,在舘病卒。

本年[乾隆四十二年],爲賀虎壽丸公敬姫翁主婚禮事,遣馬氏小祿親方良頴。七月十九日到薩州。因年頭慶賀使毛氏佐渡山親方安因病卒,良頴代其使職。翌年十二月十六日囘國。

〔乾隆〕四十三年戊戌,爲年頭慶賀使事,遣向氏喜名親方朝應。閏六月二十七日到薩州。翌年十一月三十日囘國。

本年[乾隆四十三年],爲進香淨岸院七年回忌事,遣向氏宜野灣親雲上朝寛。閏六月二十七日到薩州。十二月二十六日囘國。

〔乾隆〕四十四年己亥,爲年頭慶賀使事,遣馬氏濱元親方良恭。七月初十日到薩州。辛丑二月初四日囘國。

本年[乾隆四十四年],爲進香「淨國院公三十三年回忌,並圓徳院公二十五年回忌」事,遣向氏眞玉橋親雲上朝麗。七月初十日到薩州。翌年二月初十日囘國。

本年[乾隆四十四年],爲稟報進貢使囘國事,遣耳目官翁氏永山親雲上盛勝。七月初十日到薩州。翌年二月初五日囘國。

〔乾隆〕四十五年庚子,爲年頭慶賀使事,兼賀將軍賜御鷹之鶴於太守公事,遣向氏城間親方朝悅。七月二十五日到薩州。壬寅二月初三日囘國。

本年[乾隆四十五年],爲「因大納言公薨,慰問將軍」事,遣毛氏渡嘉敷親方盛憲。七月二十六日到薩州,轉達國書於江府。翌年二月二十六日囘國。

本年[乾隆四十五年],爲慰問「櫻島燃燬,多殘居民産物」事,遣毛氏伊野波親雲上盛邑。八月初十日到薩州。翌年二月初四日囘國。

〔乾隆〕四十六年辛丑,爲年頭、慶賀使事;兼進香慈照院樣十三年回忌;及玉貌院樣七年回忌事,遣向氏伊江親方朝慶。閏五月二十五日到薩州。別有公務,翌年正月初三日囘國。

本年[乾隆四十六年],爲賀將軍賜御鷹於太守公事,遣向氏天久親方朝盈。六月初七日到薩州。翌年二月初三日囘國。

本年[乾隆四十六年],爲謝「因聞得大君加那志薨,蒙太守公去冬遣使球舘,恤問尚穆王丁憂,並寄賜奠儀」事,遣向氏松島親方朝頴。六月初四日到薩州。年頭使向氏伊江親方朝慶,別有公務囘國,朝頴代其使職。翌年十二月朔日囘國。

本年[乾隆四十六年],爲「請宥不稟八重山歳遇飢饉,民人餓死之誤」事,遣毛氏安里親方安晨。六月朔日到薩州。翌年三月朔日囘國。

本年[乾隆四十六年],爲進香慈徳院樣三十三年回忌事,遣向氏與世山親雲上朝明。閏五月二十五日到薩州。翌年二月初三日囘國。

本年[乾隆四十六年],爲稟報進貢使囘國事,遣耳目官金氏久志親雲上安執。閏五月二十五日到薩州。翌年二月二十七日囘國。

〔乾隆〕四十七年壬寅,爲年頭慶賀使事,遣毛氏美里親方安春。六月十九日到薩州。甲辰正月二十九日囘國。

本年[乾隆四十七年],爲賀「徳川豐千代樣爲將軍嗣子,改稱若君」事,遣尚氏浦添王子朝央。六月二十六日到薩州,轉達書翰於江府。翌年四月初二日囘國。

本年[乾隆四十七年],爲謝「太守樣賀王世孫降誕,寄賜干鯛一箱、昆布一箱、御樽一荷」事,遣毛氏具志川親方盛升。六月二十日到薩州。翌年三月十六日囘國。

本年[乾隆四十七年],爲「因茂姫樣移居西丸,改稱御縁女,賀御兩殿樣」事,遣尚氏義村王子朝宜。六月二十六日到薩州。翌年三月十三日囘國。

本年[乾隆四十七年],爲「謝宥八重山逢災殃,不稟其由之誤」事,遣馬氏宮平親方良恭。六月二十日到薩州。翌年三月十四日囘國。

本年[乾隆四十七年],爲「攝政、三司官謝宥八重山逢災殃,不稟其由之誤」事,遣毛氏屋富祖親雲上盛續。六月十九日到薩州。翌年三月十六日囘國。

〔乾隆〕四十八年癸卯,爲「年頭慶賀使事;兼謝因王世孫夭亡,蒙太守樣恤問」事,遣向氏國頭親方朝衛。七月二十日到薩州。己巳正月二十三日囘國。

本年[乾隆四十八年],爲賀虎壽丸樣出痘事,遣毛氏富川親方盛政。七月二十一日到薩州。翌年正月二十九日囘國。

本年[乾隆四十八年],爲謝將軍及大納言樣頒賜品物事,遣毛氏野里親方安在。七月二十七日到薩州,轉達書翰於江府。翌年閏三月十三日囘國。

本年[乾隆四十八年],爲謝將軍及大納言樣頒賜品物事,遣蔡氏徳里親方得興。七月二十七日到薩州。翌年三月初九日囘國。

本年[乾隆四十八年],爲稟明進貢使事竣囘國事,遣御鎖側官向氏盛島親雲上朝朗。七月二十九日到薩州。(時耳目官向氏東風平親雲上朝睦,因染病辭職。遣御鎖側官)翌年正月二十九日囘國。

〔乾隆〕四十九年甲辰,爲年頭慶賀使事;兼「賀將軍賜御鷹之鶴於太守樣;並因翌年當妙心院樣一周忌進香」事,遣毛氏龜川親方盛喜。七月十八日到薩州。丙午三月初四日囘國。

本年[乾隆四十九年],爲恭賀「太守樣,於田布施加久籐,令御賜御鷹御捉飼鶴鴈,初獻將軍」事,遣毛氏渡嘉敷親方盛憲。八月初六日到薩州。翌年正月二十三日囘國。

本年[乾隆四十九年],爲「進香宥邦院樣二十五年回忌,及淨岸院樣十三年回忌、妙心院樣薨」事,遣向氏當間親雲上朝隆。七月二十七日到薩州。因八月初四日在舘病卒,返上物宰領李氏嘉手納親雲上由厚,代務其職。

本年[乾隆四十九年],爲「返上物宰領,兼謝太守樣寄賜御獵所獲之鶴」事,遣向氏名嘉山親雲上朝寛。七月十八日到薩州。翌年正月二十三日囘國。

〔乾隆〕五十年乙巳,爲年頭慶賀使事,遣毛氏安里親方安晨。七月二十二日到薩州。丁未正月二十九日,在舘病卒。

本年[乾隆五十年]夏,爲恭賀「虎壽丸樣元服,改稱又三郎樣,實名奉稱忠堯樣,且凡禮式盡依例擧行」事,遣翁氏我如古親方盛綱。八月初八日到薩州。翌年三月初四日囘國。

本年[乾隆五十年],爲恭謝「太守樣賀王世孫降誕,隨賞干鯛一箱、昆布一箱、御樽一荷」事,遣毛氏屋富祖親方盛續。八月初八日到薩州。翌年三月初九日囘國。

本年[乾隆五十年],爲報知進貢使囘國事,遣耳目官毛氏豐永親雲上盛正。七月二十三日到薩州。翌年三月二十日囘國。

本年[乾隆五十年],因「本國饑饉,爲營運米穀」事,遣飛船使孫氏屋我築登之親雲上嗣將於琉球舘。三月二十五日到薩州。四月二十四日囘國。

〔乾隆〕五十一年丙午,爲恭賀「太守樣榮膺殊恩,於毎月朔望,及其外一切進城時,准賜坐位,於大廊下下之御休息所」事;又爲恭賀「太守樣重邀殊恩,所有御禮席、年首准在御白書院、毎月准在御黒書院、五節句及八朔,准在御白書院奉賀行禮」事,遣向氏大村按司朝計兼焉。七月初十日到薩州。翌年三月初六日囘國。

本年[乾隆五十一年],爲年頭慶賀使事;兼賀「太守樣蒙將仰御文,恩賜大鷹」事;又因翌年當慈眼院樣百五十年回忌,爲進香之事,遣馬氏幸地親方良篤。閏七月十四日到薩州。戊申三月十一日囘國。

本年[乾隆五十一年],爲「本國曾因飢荒,蒙太守樣稟請將軍賜借米金,遣使薩州,轉謝江戸」事,遣毛氏伊野波親方盛邑。七月初十日到薩州。翌年三月十四日囘國。

本年[乾隆五十一年],爲恭謝「太守樣曾因飢荒,設法賑濟」事;又爲「恭謝賜借米金,以救國庶」事,遣毛氏仲松親方盛續兼焉。閏七月十四日到薩州。翌年三月十三日囘國。

〔乾隆〕五十二年丁未,爲賀「太守樣元服,且賜御一字及御道具,又陞従四位下侍従,改稱豐後守,實名奉稱齊宣公」事,遣向氏今歸仁按司朝賞。八月初二日到薩州。翌年三月十一日囘國。

本年[乾隆五十二年],爲兼賀「太守樣榮膺殊恩,進城之時,御禮席及御休息所如中將樣,准賜坐位;又初朝覲,且稟報富之進樣爲御二男;又爲奧平大膳大夫聟養子」事,遣麻氏渡慶次親方眞厚。七月十七日到薩州。翌年三月十一日囘國。

本年[乾隆五十二年],爲因將軍薨,慰問上樣(大納言樣)併御兩殿樣事,遣向氏阿波根親方朝紀。八月初二日到薩州。其慰問上樣(大納言樣)事,惟以書翰達於江府。翌年四月二十一日囘國。

本年[乾隆五十二年],爲進香圓徳院樣三十三年回忌事,遣向氏富里親雲上朝永。八月初二日到薩州。翌年四月初五日囘國。

本年[乾隆五十二年],爲年頭慶賀使,兼進香玉貌院樣十三年回忌事,遣馬氏安次富親方良頭。七月十一日到薩州。己酉三月初八日囘國。

本年[乾隆五十二年],爲賀「將軍准中將樣湯治薩州,及賜品物」事,遣向氏伊集親雲上朝義。八月初二日到薩州。翌年三月十一日囘國。

本年[乾隆五十二年],爲稟報進貢使囘國事,遣耳目官向氏盛島親雲上朝朗。八月初二日到薩州。翌年三月十二日囘國。

〔乾隆〕五十三年戊申,爲年頭慶賀使,兼賀明姫樣定婚事,遣毛氏豐見山親方安在。

本年[乾隆五十三年],爲賀太守樣承祧及中將樣致仕事,遣尚氏大宜味王子朝規。因無順風,翌年閏五月十九日到薩州。庚戌正月二十二日囘國。

本年[乾隆五十三年],爲賀太守樣陞少將事,遣向氏勝連按司朝隆。八月初三日到薩州。翌年三月初八日囘國。

本年[乾隆五十三年],爲賀爲稟報雄五郎樣爲御三男事,遣向氏喜屋武親方朝昶。八月二十日到薩州。翌年三月初八日囘國。

本年[乾隆五十三年],爲賀「因將軍准中將樣湯治薩州,自江戸發駕之時,賜御召之御羽織」事,遣馬氏平良親雲上良恭。八月二十一日到薩州。翌年四月初三日,囘國之時,在大島洋麵破船溺死。

本年[乾隆五十三年],爲進香淨岸院樣十七年回忌事,遣毛氏仲尾次親雲上盛苗。八月二十日到薩州。翌年三月初八日囘國。

本年[乾隆五十三年],爲賀「啓請姫君樣、近衛右大臣樣養女」事,遣向氏眞玉橋親方朝麗。八月二十四日到薩州。翌年四月初六日囘國。

本年[乾隆五十三年],爲「請乞准進貢使,兼謝皇上加賜御書匾額、玉器等物」事,遣馬氏喜名親雲上良徳。八月二十四日到薩州。翌年正月二十二日囘國。

本年[乾隆五十三年],爲「因世子尚哲薨,遣飛船訃薩州」事,遣向氏松田親雲上朝顯。翌年四月初四日到薩州。六月二十六日囘國。

〔乾隆〕五十四年己酉,爲賀太守樣入部事,遣向氏小祿按司朝紀。七月朔日到薩州。翌年正月初九日囘國。

本年[乾隆五十四年],爲因淨信院樣薨,慰問御兩殿樣,兼進香事,遣向氏伊佐親雲上朝寛。七月十九日到薩州。翌年正月初九日囘國。

本年[乾隆五十四年],爲「年頭慶賀使;兼進香淨信院樣一周忌;並嶺松院樣卒,且一周忌;又謝(■蜀)午年着加賦米;並因納金於江府,加賦米穀於國中,特(■蜀)加賦本國;又謝准遣喜名親雲上請乞進貢;兼謝皇上加賜御初匾額、玉器等物之使,並其獻物」事,遣翁氏永山親方盛勝。七月十九日到薩州。翌年六月二十三日,在舘病卒。

本年[乾隆五十四年],爲稟明「未年接貢船隻,赴閩之時,衝礁破船,流失銀兩、註文」事,遣向氏宜壽次親方朝得。因無順風,翌年五月初六日到薩州。十二月初五日囘國。

本年[乾隆五十四年],爲稟報進貢使囘國事,遣耳目官伊舎堂親雲上盛峯。四月十二日到薩州。十二月初五日囘國。

〔乾隆〕五十五年庚戌,爲「慶賀將軍膺襲封;兼賀姫君樣出嫁,改稱御臺樣太守樣。榮膺殊恩,先准五節句又八朔於御白書院、毎月於黒書院稱賀,又准嗣後行其禮節,就位稱賀」事,遣正使尚氏宜野灣王子朝陽。六月十四日到薩州,十一月二十一日到江戸。翌年三月十三日回薩州。該地開船,望國前來。奈無順風,收回薩州。十一月十七日囘國。

本年[乾隆五十五年],爲慶賀將軍膺襲封;兼賀「太守樣承祧初到薩州,將軍賜御餚併御鷹之鶴,明姫樣出嫁」事,遣副使馬氏幸地親方良篤。七月二十一日到薩州。十一月二十一日到江戸。翌年三月十三日回薩州。該地開船,望國前來。奈無順風,將回薩州。十一月二十一日囘國。

本年[乾隆五十五年],爲年頭慶賀使;兼謝因淨信院樣三年回忌、嶺松院樣三年回忌,進香之使。又因薩州多有慶事,賀喜之使,准令遣江戸正副使併年頭親方等兼務。至其獻物,減用舊例之半。又因「尚哲樣薨,御兩殿樣遣使球舘,寄賜奠儀併恤問品物」事,遣向氏松島親方朝記進赴麑府。遭遇逆風,飄泊五島近江守管地。八月十一日,收到麑府。五十七年壬子三月十九日歸國。

〔乾隆〕五十六年辛亥,為「年頭慶賀使;並賀太守樣陞中將,且結婚迎娶;又賀稟報時之丞樣排第四子;又謝自本年至卯年,五年之間,若有遣使之事,不必專遣,令在番親方、蔵役、書役兼攝。至於獻餽物件,減用向例之半。又謝去年向氏松島親方朝記所坐之船飄到五島,以煩薩州。又進香玉貌院樣十七年忌辰」等事,遣向氏盛島御朝朗兼之。進赴薩州之時,遭遇逆風,飄泊五島近江守管地。該地開船,收到脇元地方,旱路起程。九月初二日到球舘。癸丑正月十五日歸國。

〔乾隆〕五十七年壬子,爲稟報進貢,兼謝天恩使者囘國事,遣發正使紫巾官向氏伊集親方朝義、京回都通事鄭作霖伊良皆親雲上。(去年可往。但無順風,至本年往)五月二十五日到薩州。翌年正月十五日囘國。

本年[乾隆五十七年],爲「年頭慶賀使;並賀稟報爲次郎樣排第五子;又謝去年向氏盛島親方朝朗所坐之船,及夏立小楷船,飄泊五島;那覇二端帆船,飄泊肥前國,以煩薩州。又本年進香宥邦院樣三十三年忌辰;又謝前年遣赴江戸使者;(經令去年年頭慶賀使向氏朝朗兼攝。但因江戸回使者尚氏宜野灣王子朝陽沮風,去年之冬囘國故,令本年年頭慶賀使向氏朝昶兼之)又詳請令進貢使;兼謝皇上賞賜御書、玉器等件天恩」等事,遣向氏喜屋武親方朝昶兼之。七月二十三日到薩州。甲寅正月二十三日歸國。

本年[乾隆五十七年],爲「因前年遣使於江戸府故,到麑府轉謝」事,遣阿氏前川親方守郷。(其使者,經於去年遣赴,向氏新垣親方朝盈塗遇颶颱,飄到中華,不到麑府。又江戸府回使者尚氏朝陽,因無順風,去年之冬歸國。茲奉麑府憲令:「本年之夏,遣使謝恩」等因,更因不知朝盈歸國之時故,命代守郷)七月二十日到薩州。翌年四月初三日囘國。

〔乾隆〕五十八年癸丑,爲「年頭慶賀使;兼謝准允因皇上加賜御書併恩詔、器物等件,嘗遣向氏喜屋武親方朝昶請乞貢使,兼謝並其獻上物等件;又賀准中將公囘國湯治,賞賜物件,自江府發駕之時,賜御用之羽織;且本年進香寛陽院公百年回忌、及慈照院樣二十五年回忌;又賀太守公現在毎月禮典,出於御黒書院行禮,即其內准行若菜之禮,本年正月初七日進城,初稱賀」等事,遣翁氏伊舎堂親方盛峯兼務其事。翌年八月十六日到於薩州。在舘染病,醫藥無效而卒。其所領任職,尚氏義村王子朝宜惣大親、夏氏兼城親方賢増代掌其職。(寛陽院公百年回忌,令伊舎堂親方兼務。備御書翰及奠儀等物,聽候薩州教令,奉令不及進奠儀。隨將其御書翰及御目録被還焉)翌年閏二月二十五日歸國。

本年[乾隆五十八年],爲賀若君公誕生事,遣尚氏義村王子朝宜。八月十六日到薩州,報明此事。時因若君公既逝,遂不達書翰於江府。遵薩州之令,不稱其慶賀使者,只稱使者。依王子之品分,行朝見之禮,其餘如例勤焉。翌年正月二十三日囘國。

本年[乾隆五十八年],爲報知進貢使囘國事,遣耳目官馬氏喜名親雲上良徳。八月初八日到薩州。翌年正月二十三日囘國。

〔乾隆〕五十九年甲寅,爲「年頭慶賀使;兼謝因納金於江府,令納加賦米踵續,今亦令加賦三年分。但因本國累次繁費,蒙恩(■蜀)三年加賦;又進香 淨信院樣七年回忌、並嶺松院樣七年回忌」事,遣毛氏伊野波親方盛邑。七月朔日到薩州。翌年十月十五日歸國。

本年[乾隆五十九年],爲訃聞尚穆王薨事,先遣翁氏玉城親雲上盛林。五月二十三日到薩州。十月二十九日囘國。

本年[乾隆五十九年],爲稟明尚溫王即位事,遣向氏羽地按司朝美。五月二十八日到薩州。九月二十六日囘國。


中山世譜附巻五

尚溫王

乾隆六十年乙卯,荷蒙太守公遣谷山孫之丞殿,慰問尚溫王丁憂,並寄賜品物。閏二月初四日,到那覇川。六月十三日,那覇開洋,赴薩州。

本年〔乾隆六十年〕,爲年頭慶賀使;兼謝「本國近年貯乏,上屆戌年遣使江府,來年亦遣使江戸,其費難堪。薩州額外垂恤,借賜金子,預先令備其需」事,遣向氏與世山親方朝郁。五月十五日到薩州。翌年十一月初二日歸國。

本年〔乾隆六十年〕,爲稟報進貢使囘國事,遣紫巾官毛氏美里親方安執。六月二十六日到薩州。十一月十六日囘國。

嘉慶元年丙辰,爲「年頭慶賀使;兼賀啓請虎壽丸公爲御前様御養御嫡子,及定婚;又謝因聞得大君加那志薨,御兩殿様遣使球舘,寄賜奠儀,並慰問丁憂,寄賜品物;且謝自上屆亥年,凡使者行兼務,及獻上物減一半,將其年期,應至去年止,但自本年起至七年是亦照行;且謝馬艦二隻,飄到松平土佐守公、宗對馬守公貴轄,煩涜睿慮。又本年〔嘉慶元年〕,進香 浄國院様五十年囘忌、浄岸院様二十五年囘忌;又謝因薩州倉儲匱乏,着令起自本年以至三年,額外加賦米銀,一切上納。然察本國江戸立後,冊使 臨國,繁費接踵,以行恤免;且賀太守公蒙賜御鷹之鶴。又請因皇上登極,本秋遣慶賀使」事,遣向氏伊是名親方朝義。七月二十二日到薩州。戊午十一月十三日歸國。(新在番向氏田島親方朝盈,因風不順,在大島致越年。翌年到薩州。由是滯在,今番歸國。)

本年〔嘉慶元年〕,爲謝王即位於太樹公並太守公;兼謝御兩殿様賀即位,寄賜品物事,遣正使尚氏大宜見王子朝規。七月十七日到薩州。本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赴江戸。翌年三月初二日囘薩州。四月初六日歸國。

本年〔嘉慶元年〕,爲謝王即位於太樹公事,遣副使馬氏安村親方良頭。七月十七日到薩州。本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赴江戸。翌年三月初二日囘薩州。四月初六日歸國。

本年〔嘉慶元年〕,爲「兼謝遣谷山孫之丞殿慰問丁憂,寄賜品物」事,遣贊議官向氏奧本親雲上朝憲。七月十七日到薩州。本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赴江戸。翌年三月初二日囘薩州。四月初六日歸國。

本年〔嘉慶元年〕,爲兼謝寄賜奠儀事,遣樂正馬氏喜納親雲上良輔。七月十八日到薩州。本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赴江戸。翌年三月初二日囘薩州。四月初五日歸國。

嘉慶二年丁巳,爲「年頭慶賀使;兼賀御臺様安産,御男子降誕於御三殿様;且賀操姫様定婚;且謝允准進貢使兼慶賀皇帝登極,並其所獻兵器等,但如所請;又謝去年〔嘉慶元年〕遣赴江戸使者;又因芳蓮院様薨,慰問御三殿様併進香及一周忌進香;又因爲次良様夭亡,亦慰問;又謝去年〔嘉慶元年〕美里王子立津親雲上所坐船隻損壞,流失貨物,宸慮江戸使之需難備,格外垂恩,借賜銀兩;又因乘之助様夭亡,亦慰問」等事,遣向氏田島親方朝盈,那覇川放船。然因風色不順,滯在大島。翌年〔 嘉慶三年〕七月十七日到薩州。己未四月二十七日歸國。

本年〔嘉慶二年〕,爲謝去歳遣使江府事,遣向氏奧平親方朝昌。二月二十一日到薩州。翌年十一月十六日歸國。

〔嘉慶〕三年戊午,爲稟報進貢使囘國事,遣耳目官向氏山川親雲上朝矩。(去年應到薩州。奈無順風,本年赴於薩州。)五月二十四日到薩州。翌年五月十六日歸國。

本年〔嘉慶三年〕,爲「年頭慶賀使;兼賀准御臺様陞從三位;且准太守公如所請,定婚於丹羽左京大夫之妹亭姫様;且去年三月御女子誕生,名稱於隣殿,準定婚於種子島佐渡殿長子鶴袈裟殿,遵即移居;且進香慈徳院様五十年囘忌、並芳蓮院様三年囘忌;且請自本秋進貢以來,獻方物於太上皇帝;且賀太守公本當於七月內赴都,今因所請,准於四月赴都」事,遣馬氏仲村親方良倉。六月十一日到薩州。翌年十一月十六日歸國。

本年〔嘉慶三年〕,慶賀使王舅東氏天願親方政方、都通事梁煥安仁屋親雲上,自中國囘國時,陡逢逆風,飄到薩州。奈天願,俄發病,同諸使者難稟明中國事。因其所請,自己進上物。在番馬氏仲村親方良倉代爲稟獻。十月初三日囘國。

〔嘉慶〕四年己未,爲「年頭慶賀;兼賀太守公婚姻禮成;及稟准蓬之進公排第七子;且准雄五郎公御男子省之進殿,爲島津兵庫殿長子又八郎殿嗣子;又謝入貢天朝之時,從今以後,獻方物於太上皇帝之處,蒙准所請;且蒙來年〔嘉慶五年〕恭請天使,則當薩州差來各役,而毋庸差來;且去年〔嘉慶三年〕那覇馬艦船及夏立楷船,漂到松平右京亮公及大村信濃守公轄下,以致薩州之煩;又本年〔嘉慶四年〕進香玉貌院公二十五年囘忌;且因鶴松院様薨,慰問御前様安否;又賀請准冊封禮成,遣謝恩使之時,獻方物於 太上皇帝;且 太守公因呈請,隨准三中賜暇,並赴都;又謝呈進水野出羽守公之書翰內有錯而宥其有錯;且冊封之時,奉獻天朝之兵器、馬具,並呈進天使之兵器等項,照例允准;並挪借公物,着令造作,以爲發下」各事,遣向氏小波津親方朝虎。六月二十六日到薩州。翌年十一月十一日囘國。

本年〔嘉慶四年〕,爲謝「天使臨國之時准借其應用銀兩,並呈請加借」事,遣馬氏桃原親方良徳。六月二十九日到薩州。翌年二月十六日囘國。

〔嘉慶〕五年庚申,爲「年頭慶賀;兼賀准雄五郎様繼島津因幡様家統;且稟准寛二良様排第三子;又進香淨信院様十三年囘忌、及嶺松院様十三年囘忌;且因格姫君様薨,慰問御三殿様安否;又因敦之助様薨、及蓬之進様夭亡,亦慰問;又賀若殿様輕染皰瘡,及太守様賜御鷹之鶴」等事,遣向氏宜壽次親方朝得。五月十七日到薩州。翌年十一月十五日囘國。

本年〔嘉慶五年〕,爲稟明冊使臨國事,遣飛船使向氏垣花親雲上朝貫。六月十日到薩州。壬戌四月十八日囘國。

本年〔嘉慶五年〕,爲「稟明冊使臨國,諭祭及封典全竣;兼又詳請令謝恩使兼謝皇上,賜御書匾額」事,遣毛氏豊見山親方安弘。十月二十一日到薩州。翌年四月八日囘國。

〔嘉慶〕六年辛酉,爲「年頭慶賀,兼謝因有皇上頒賜御書匾額,稟請謝恩使;兼奉獻金鶴蒙准所請;且去年八重山島人等漂到五島,以致薩州之煩;又因五百姫君様薨,慰問御三殿公安否;又賀准若殿公定婚於松平相模守様之妹彌姫様;又因職之助公夭亡,慰問安否」各事,遣毛氏佐渡山親方安春。六月初五日到薩州。翌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囘國。

本年〔嘉慶六年〕,爲因冊封典禮全竣故,到麑府叩謝鴻恩事,遣尚氏宜野灣王子朝祥。六月十六日到薩州。翌年正月二十四日囘國。

本年〔嘉慶六年〕,爲稟報進貢兼請封使者囘國事,遣向氏立津親方朝憲。八月初八日到薩州。翌年三月初四日囘國。

〔嘉慶〕七年壬戌,爲「年頭慶賀使;兼謝太守公賁臨琉舘;且因御部屋様一周忌進香;又因籌姫様夭亡慰問;又謝太守公曁御隱居公賀王世子降誕,頒賜物件」等事,遣毛氏豊見城親方盛昌。七月十八日到薩州。翌年十一月初七日囘國。

本年〔嘉慶七年〕,爲稟報謝恩使囘國事,遣王舅毛氏嵩原親方安執、都通事鄭國鼎宇地原里之子親雲上。七月十六日到薩州。十一月十九日囘國。

本年〔嘉慶七年〕,爲稟報進貢使囘國事,遣耳目官向氏伊計親雲上朝祥。七月十六日到薩州。十一月十九日囘國。

本年〔嘉慶七年〕,爲訃聞尚溫王薨事,遣向氏恩河親雲上朝顯。七月二十九日到薩州。十月十四日囘國。

本年〔嘉慶七年〕,爲稟明尚成王即位事,遣向氏伊江按司朝郁。八月初七日到薩州。十一月二十四日囘國。

尚成王

嘉慶八年癸亥,荷蒙太守公遣藤野七郎殿,慰問尚成王丁憂,並寄賜品物。三月朔日,到那覇川。五月十九日,那覇開洋,赴薩州。

本年〔嘉慶八年〕,爲「年頭慶賀;兼務因享姫君様卒,慰問御三殿様;又因於美壽様夭亡問安;又因慈光院様三年囘忌進香;又賀若殿様元服行禮,御名改稱又三郎,實御名奉稱忠溫;又賀武五郎殿爲島津若狡殿嗣子;又賀於長殿許嫁於島津太郎次郎殿;又叩謝今年起至五年,可遣使者准令兼務;及四年之間,所運琉舘産物之票銀免納,並上屆子丑兩年褒銀,倶賜(■蜀)免。而所滯銀兩,亦蒙准延年奉納。且因尚溫王薨,恤賜奠銀,並遣使問安及賜物件」各事,遣馬氏小祿親方良和。五月二十四日到薩州。翌年〔嘉慶九年〕十月二十日囘國。

本年〔嘉慶八年〕,爲「去戌秋赴閩二號貢船損破,沈失御銀、御注文,請宥其罪」事,遣武氏富濱親方崇任。七月十四日到薩州。翌年四月初七日囘國。

本年〔嘉慶八年〕,「上屆庚申年冊使臨國之時,其帶來評價物件,依照先例,搬運薩州。今逢華物兌賣,嚴行禁止之際,不能發賣。詳請公所奉批,所請事情,有理可據。然有於國禁,相應帶囘」等因,遵已帶囘。由是將軍賜金一萬兩,以備其費用。

尚灝王

嘉慶九年甲子,爲訃聞尚成王薨逝事,早遣翁氏安谷屋親雲上盛綱。六月朔日到薩州。十月十五日囘國。

本年〔嘉慶九年〕,爲稟請尚灝王即位事,遣向氏本部按司朝英。六月初五日到薩州。十月二十一日囘國。

本年〔嘉慶九年〕,爲「年頭慶賀;又因舒姫君様薨,慰問御三殿公安否;又兼謝上屆庚申年 封使臨國之時,帶來藥種等件,發賣他國之處,稟請公所奉批,妨礙國法,相應帶還原件等因,隨賜黃金一萬兩;又進香圓徳院様五十年囘忌、並浄岸院様三十三年回忌、嶺松院様及淨信院様十七年囘忌;又因豹治郎公夭亡,慰問安否」各事,遣馬氏與那原親方良應。六月初五日到薩州。翌年〔嘉慶十年〕十一月十九日囘國。

〔嘉慶〕十年乙丑,爲「年頭慶賀;又謝去年本國人民漂到日州,涜煩睿慮;又恭賀若殿様元服,且賜御一字及御道具,更陞從四位下侍從,改稱豊後守,實名奉稱齊興公;又恭賀若殿様始朝覲將軍;又恭賀諸之丞様爲有馬左兵衞佐様聟養子;又謝重出銀米,延寛下屆寅一個年,而於冊封全完之翌年以准奉納」各事,遣翁氏佐久眞親方盛寧。閏六月二十八日到薩州。丁卯十一月十一日,返棹之時,陡遭颶風,飄到國頭郡伊地村洋麵,破艘溺死。(公務全竣,丙寅十月二十四日,山川開船。囘國之時,再三遇着颶風,漂到中華、朝鮮、壹岐等國,仍囘山川。又復在川開船。)

〔嘉慶〕十一年丙寅,爲「謝王即位於太樹公並太守公;兼謝御三殿様賀即位,寄賜品物」各事,遣正使尚氏讀谷山王子朝敕。六月二十九日到薩州。十一月十三日到江府。翌年三月六日囘到薩州。四月二十二日囘國。

本年〔嘉慶十一年〕,爲謝王即位於太樹公事,遣副使馬氏小祿親方良和。七月四日到薩州。十一月十三日到江府。翌年三月六日囘到薩州。四月二十日歸國。

本年〔嘉慶十一年〕,爲謝「尚成王薨,恤賜奠銀,並遣町田八郎右衞門殿問安及賜物件」事,遣贊議官金氏久志親雲上安昌。六月二十九日到薩州。十一月十三日到江府。翌年三月六日囘到薩州。四月二十二日歸國。

本年〔嘉慶十一年〕,爲「年頭慶賀使;兼謝因下屆辰年冊使臨國,薩州應遣各役,已准停止;且賀太守様蒙賜御鷹之鶴;且謙次郎殿爲島津玄藩殿養子;且啓之助殿爲島津美濃殿聟養子;且謝今年加賦之銀米,已准延年奉納;且因江府上御屋敷,失火延燒,慰問安否」各事,遣馬氏幸地親方良輔。七月四日到薩州。戊辰六月十三日回國。

本年〔嘉慶十一年〕,爲稟報進貢事務全竣囘國事,遣毛氏池城親雲上安昆。七月二十九日到薩州。十二月十一日囘國。

〔嘉慶〕十二年丁卯,爲「年頭慶賀使;兼賀因去春芝御屋敷囘祿,恭荷遞寄書翰問候,並恤賜金子;又叩謝所運琉舘産物之票銀並所運之馬艦,起自今年,至於五年,仍免納遣;又進香玉貌院様三十三囘忌、及慈光院様七囘忌;又因前年遣使江府,謝恩麑府;又拜謝冊封之時,奉獻皇上之武器、馬器,並呈進封使之武器等項,照例允准,挪借公物,着令造作,以爲發下;又賀於郁殿定嫁於島津看之進殿」等事,遣向氏奧平親方朝憲。六月二十二日到薩州。翌年十月二十八日囘國。

本年〔嘉慶十二年〕,爲「謝天使臨國之時,准借其應用銀兩,又呈請加借」事,遣武氏渡名喜親方崇任。六月十九日到薩州。翌年五月三十日囘國。

本年〔嘉慶十二年〕,爲「因去年遣使江府故,本夏到麑府轉謝」事,遣向氏喜名親方朝賀。八月初四日到薩州。翌年四月二十五日囘國。

〔嘉慶〕十三年戊辰,爲稟明冊使臨國事,遣飛船使向氏熱田親雲上朝長。六月二日到薩州。九月十一日囘國。

本年〔嘉慶十三年〕,爲「年頭慶賀使;兼賀隨姫様定婚;及太守様今年當赴江府之期,但前年率琉球人囘州,奉命本年六月內進赴江府;又謝令使者兼務;及上屆寅秋走二號貢船損破,沈失御銀、御注文,宥免其罪;及去年〔嘉慶十二年〕楷船壹隻,飄到松浦肥前守様屬地,以煩薩州;又進香芳蓮院様十三年囘忌」等事,遣向氏大宜見親方朝登。閏五月十九日到薩州。翌年十月三日囘國。

本年〔嘉慶十三年〕,爲「去卯秋赴閩接貢船衝礁損破,沈失御銀,請宥其罪」事,遣向氏大山親方朝常。七月三日到薩州。翌年三月二日囘國。

〔嘉慶〕十四年己巳,爲「年頭慶賀使;兼謝蒙准加賦米二年分,至其一半,不加利水錢,奉納價銀。至其一半,奉償冊封時,所借銀兩之際,延寛年期;又謝去年本國人等飄到長崎代官高木作右衞門殿監地,以致薩州之煩;又因宥邦院様五十年囘忌進香;又賀隨姫様定婚於於寶殿;又因櫻田御屋敷遇於囘祿,延燒御長屋,慰問安否」各事,遣東氏知念親方政方。六月二十八日到薩州。翌年十月十三日囘國。

本年〔嘉慶十四年〕,爲「賀太守様承祧、中將様致仕,兼賀太守様陞少將」事,遣尚氏本部王子朝英。六月十日到薩州。翌年二月十一日囘國。

本年〔嘉慶十四年〕,爲稟明「冊使臨國,諭祭及封典全竣」事,遣向氏松島親方朝康。七月初六日到薩州。十月初四日囘國。

本年〔嘉慶十四年〕,爲稟報進貢兼請封使者囘國事,遣梁氏親里親方邦弼。七月初六日到薩州。翌年四月初六日囘國。(時因耳目官楊克敦病故,照例遣正議大夫)

〔嘉慶〕十五年庚午,爲「年頭慶賀使;兼賀太守様定婚及操姫様出嫁;又因於幹殿夭亡慰問;又謝宮古島船隻飄到秋月佐渡守様屬地,春運送馬艦船飄収長崎御代官鎭地,夏楷船飄到 松平主殿頭様屬地,以煩薩州」各事,遣向氏當間親方朝祥。六月十日到薩州。翌年十月十日囘國。

本年〔嘉慶十五年〕,爲「因冊封典禮全竣,到於麑府,叩謝鴻恩」事,遣尚氏羽地王子朝美。六月十六日到薩州。翌年三月二十一日囘國。

本年〔嘉慶十五年〕,爲稟報謝恩使囘國事,遣王舅毛氏佐渡山親方安春、都通事鄭氏古波藏親雲上嘉訓。八月初五日到薩州。翌年二月十二日囘國。

〔嘉慶〕十六年辛未,爲「年頭慶賀使;兼務叩賀本年太守様承祧,初到薩州;又賀寛二郎様爲島津若狡殿嗣子;又謝五舛重出米,其一半准以價銀奉納;又謝去年〔嘉慶十五年〕馬艦船二隻飄到大村信濃守様五島彈正少弼様屬地,又前年伊平屋島人等飄到松平出羽守様鎭地,累煩薩州;又因富姫様夭亡,慰問安否」各事,遣翁氏玉城親方盛林。六月初九日到薩州。翌年十月十八日囘國。

〔嘉慶〕十七年壬申,爲「年頭慶賀使;兼謝去年夏運送船飄収松平主殿頭様鎭地,夏楷船飄到大村上總介様轄下,以煩薩州;又因芳蓮院様十七年囘忌,並嶺松院様及淨信院様二十五周年囘忌進香;又因御內證様卒,慰問御三殿様安否,併進香,及因一周忌進香;又賀太守様承祧,初到薩州,蒙賜御餚並御鷹之鶴;又謝因朝鮮信使來聘,對州所賦國役金已賜豁免,及三舛重出米,恩准寛年而納價銀,及所運琉舘之産物並所賦諸士私物之票銀,倶賜豁免」等事,遣向氏伊江親方朝安。六月五日到薩州。翌年十月十四日囘國。

本年〔嘉慶十七年〕,爲「返上物宰領;兼務因武五郎殿卒進香;並慰問御三殿様安否」等事,遣向氏內間親雲上朝宜。八月二十六日到薩州。翌年三月十九日囘國。

本年〔嘉慶十七年〕,進貢使耳目官向氏兼介段親雲上朝救、正議大夫蔡肇業崎原親雲上,事竣工囘國之時,因無順風,飄到薩州。至於中華事務,奉命同諸使者進城稟報。十月二十一日囘國。

〔嘉慶〕十八年癸酉,爲「年頭慶賀使;兼進香慈光院様十三年囘忌;及春光院様三年囘忌」事,遣毛氏池城親方安昆。七月朔日到薩州。翌年十月十六日囘國。

本年〔嘉慶十八年〕,爲賀啓請若殿様爲長子事,遣向氏眞壁按司朝憲。七月五日到薩州。翌年三月十三日,返棹之時,大島灣泊,在其地方病故。

本年〔嘉慶十八年〕,爲賀啓請桃次郎様爲九男,兼賀稟准若殿様定婚事,遣馬氏桃原親方良光。七月五日到薩州。翌年正月二十二日囘國。

〔嘉慶〕十九年甲戌,爲「年頭慶賀使;兼務薩州,臨時慶賀外事。又謝因閑姫様定婚,本宜遣慶賀使者,但蒙准賀啓請治五郎様爲御二男使者;兼務又謝所滯銀兩,三分一既賜(■蜀)及重出米出銀,恩准寛年奉納價銀;又因友松様卒,慰問御三殿様及若殿様安否;又因丹羽加賀守様卒,慰問大御前様安否」等事,遣向氏松島親方朝常。七月十五日到薩州。翌年十一月十日囘國。

本年〔嘉慶十九年〕,爲賀「准大御隱居様囘國湯治,賞賜物件;及自江府發駕之時,賜御用羽織」事,遣向氏識名親雲上朝英。七月二十四日到薩州。翌年二月初七日囘國。

本年〔嘉慶十九年〕,爲賀「啓請治五郎様爲御二男,及閑姫様定婚」事,遣向氏野國親方朝憲。七月九日到薩州。十月二十日囘國。

本年〔嘉慶十九年〕,爲稟報進貢使囘國事,遣正議大夫毛氏伊差川親雲上廷器。(時因耳目官向謹病故,照例遣正議大夫)九月十六日到薩州。翌年二月初七日囘國。

本年〔嘉慶十九年〕,爲「因若君様誕生,遣使麑府,轉賀江府」事,遣尚氏本部王子朝英。七月二十四日,到薩州御城,公務全竣。時因若君様夭亡,遂不奉呈御書翰並御獻上物於江府。十一月九日囘國。

〔嘉慶〕二十年乙亥,爲「年頭慶賀使;兼賀啓請啓之助様爲御七男;又賀啓請虎之助様爲御十男;又謝因太子様誕生,蒙太守様及大御隱居様、御隱居様賞賜物件;又因壽姫君様卒,慰問御三殿様及若殿様安否;又謝有故遣使於薩州,起自今年以至七年,恩准一人兼務;又謝琉球舘所滯銀兩,所加三刻利銀,既賜(■ 蜀)免」等事,遣向氏湧川親方朝傑。七月二十六日到薩州。翌年十月十七日囘國。

〔嘉慶〕二十一年丙子,爲「年頭慶賀使;兼賀郁姫様、苗姫様、順姫様定婚;又因蓮亭院様薨,及一周忌進香,併慰問御三殿様、若殿様安否;又因於寳殿卒,慰問御三殿様、若殿様安否;又因佐竹右京大夫殿卒,慰問太守様安否;又謝因太子様夭亡,太守様、大御隱居様、御隱居様慰問安否,恩賜物件;又賀太守様蒙賜御鷹之鶴,併隨姫様定婚」各事,遣向氏阿波根親方朝救。六月二十一日到薩州。翌年十月十五日囘國。

本年〔嘉慶二十一年〕,爲稟報進貢使囘國事,遣耳目官向氏松川親雲上朝易。七月二十四日到薩州。翌年三月三十日囘國。

本年〔嘉慶二十一年〕,爲寫字御覧事,太守様召鄭嘉訓古波藏親雲上。且奉鈞諭,酌其厚有功勞,陞紫金大夫遣撥。遵即如諭,陞紫金大夫,遣薩州。七月二十七日惶,到薩州。後年四月五日囘國。

〔嘉慶〕二十二年丁丑,爲「年頭慶賀使;兼賀太守様受命重修各川,因蒙賞賜御時服;又若殿様皰瘡輕安;郁姫様出嫁近衞様,因其典禮無碁,蒙賜君號,尊稱郁君様;且種姫様定婚;又謝去歳馬艦船一隻,漂到長崎代官高木作右衞門殿監地,以煩薩州;且進香蓮亭院様三年囘忌、春光院様七年囘忌、慈光院様十七年囘忌;且因姫君様卒,慰問御三殿様、若殿様安否;又因智姫様夭亡,慰問御三殿様、御前様、若殿様安否」各事,遣翁氏伊舎堂親方盛元。六月十四日到薩州。翌年十月四日囘國。

〔嘉慶〕二十三年戊寅,爲「年頭慶賀使;兼賀太守様奉命,本年七月出幸江府;又啓請諸之助様爲御三男;且孝姫様、豐姫様、立姫様倶已定婚,併蒙准普之進殿,爲種子島藏人殿嗣子;又謝本國各島同遇凶歳,蒙太守様奏明江府,賜借黃金;又蒙太守様賜借米穀,以濟蟻命;且准賜借黃金謝恩使者,待其事務完竣,令兼務在番職;又因賜借黃金,遣使麑府,轉謝江府」等事,遣馬氏宮平親方良綱。六月十八日到薩州。翌年十一月初七日囘國。

本年〔嘉慶二十三年〕,爲私示聖旨事,薩州召法司官翁氏玉城親方盛林、度支官向氏喜屋武親方朝郁。隨即遣撥薩州。五月十九日到薩州。十月二十九日囘國

[嘉慶]二十四年己卯,為「年頭使;兼賀立姫様婚姻禮成;又左近様曾為有馬肥前守様嗣子,但因従前身輿疾病,難以継承,稟准辭嗣,復組,仍居本宗,慰問安否;又因達姫君様薨逝、清二郎様夭亡,慰問御三殿様、御前様、若殿様安否;又謝本國,解運琉球舘倉內産物暨諸氏隨帯私物,所賦票銀,経蒙一半於去年,奉納項下豁免,一半至下屆午年(■蜀)免」等事,遣向氏喜屋武親方朝郁。五月十九日到薩州。翌年四月二十三日,在該地病故。

[嘉慶]二十五年庚辰,為「年頭慶賀使;兼賀大御隠居様、見公方様、右大將様之時,殊蒙丁寧宣示上諭;又賀苗姫様定婚;又因閑姫様有難措事,不得修所定之婚,慰問安否;又因 芳蓮院様二十五年回忌,浄信院様、嶺松院様三十三回忌,進香;又因諸之助様夭亡,慰問 御三殿様、御前様、若殿様安否;又謝去年馬艦船四隻,漂収水戸様、伊東彥松様、五島大和守様各轄下地方,以煩薩州」等事,遣向氏伊志嶺親方朝康。五月二十九日到薩州。翌年十月二十六日囘國。

本年(嘉慶二十五年),為慶賀太守様陞中將位事,遣向氏玉城按司朝昆。六月十一日到薩州。十一月二十二日囘國。(去年為此事,遣向氏今帰仁按司朝英前趕薩州。但其所坐船隻在洋遭風,漂到八重山與那國島,不赴慶賀使之期,故今行改遣焉)

本年(嘉慶二十五年),為稟報進貢使囘國事,遣耳目官毛氏澤岻親雲上安度。七月十七日到薩州。十月二十五日囘國。

道光元年辛巳,為「年頭慶賀使;兼賀太守様入観;且行若菜之禮,及毎進城,蒙賜坐位,於大廊下下之御休息所;又賀大隠居様請退輔佐國政之任,恭蒙恩旨,至於老年,勵精輔政,殊屬可嘉;又因苗姫様曾定嫁於立花左近將監様,婚姻之期,亦已請准,但為有事難措,遂退所定之親,慰問御三殿様、若殿様、苗姫様安否;又因浄岸院様五十年回忌、蓮亭様七年回忌,進香;又因瑞姫様、珍之助様、唯七郎様夭亡,慰問御三殿様、御前様、若殿様安否;又謝例遣楷船、運送船之外,准起自今年,限定七年,遣撥船楫;並去年馬艦漂到伊東彥松様屬地,以煩薩州;又稟報因嘉慶皇帝崩、道光帝登極,今秋使慶賀」等事,遣向氏識名親方朝英。六月二十一日到薩州。翌年九月二十六日囘國。

[道光]二年壬午,為「年頭慶賀使;兼賀若殿様元服禮成,御名改稱又三郎,実御名奉稱忠方様;又賀貢姫様、春姫様定婚;又因元姫様、陽七郎様卒,慰問御三殿様、若殿様安否;又謝允准去秋遣使慶賀皇上登極;又謝准自本年起,至七個年,兼務應遣之使者;又謝去年馬艦船漂至天草併五島伊賀守様屬地,以煩薩州」等事,遣向氏松川親方朝易。六月二十八日到薩州。翌年七月二十五日,在州病故。

本年(道光二年),為稟報進貢使囘國事,遣耳目官富永親雲上朝幸。八月十日到薩州。翌年三月二十一日囘國。

[道光]三年癸未,為「年頭慶賀使;兼賀御台様陞従二位;又賀太守様詳蒙三月中賜暇,並回薩州;又賀大御隠居様叨蒙賞看吹上御庭,賞賜御宴並御鷹御羽合等件;又賀桃次郎様為松平備前守様之婿養子;又因春光院様十三年回忌,進香;又因佐竹次郎様之妹於利(王着)様卒,慰問太守様安否」等事,遣毛氏伊野波親方盛盈。七月十三日到薩州。翌年十月二十一日囘國。

本年(道光三年),為稟報慶賀使囘國事,遣王舅向氏伊是名親方朝英。本年七月二十七日到薩州。翌年四月十八日囘國。

[道光]四年甲申,為「年頭慶賀使;兼賀太守様蒙賜御鷹之鶴;又賀因御台様,自吹上御庭,幸神田橋御屋敷,大御隠居様出迎慰問安否,時蒙厚待,且賜物件;亦賀大隠居様歳登八十,竊祝高壽,時蒙公方様、御台所様賞賜物件;又賀淑姫様、聡姫様、祝姫様定婚;又因 玉貌院様五十年回忌進香;又謝去年馬艦船漂収松浦肥前守様轄下併天草高濱村,以煩薩州」等事,遣向氏小波津親方朝用。七月十二日到薩州,翌年十月十九日囘國。

本年(道光四年),為薩州於近年中將有納金之旨,欲預備其需。着令本國:起自申年,以至戌年,共三個年。無論黒糖、金銀,奉納墊補。稟請納以黃金,減少其數。遣毛氏澤岻親方安度。九月十八日到薩州。翌年三月二十五日囘國。

本年(道光四年),進貢使臣耳目官毛氏武嶋親雲上盛元、正議大夫王士惇瀬名波親雲上,事竣囘國之時,因風不順,漂到薩州。奉命同諸使者進城,稟報中華事務。九月二十五日囘國。

[道光]五年乙酉,為「年頭慶賀使;兼報明年遣紫巾官奉獻方物,恭謝皇上頒賜御書匾額、玉器等項;兼賀太守様叨蒙恩給,先准五節句及八朔於御白書院、毎月於御黒書院稱賀;又准嗣後行其禮節,就位稱賀;又曾蒙毎年三月中賜暇回居薩州,但今年詳蒙二月中,賜暇回居;又御台様自吹上御庭,幸神田橋御屋形,大御隠居様出迎慰問,即蒙厚待,且賜物件;又若殿様元服禮成,蒙賜御書一字及器具,更陞従四位下侍従,且改稱兵庫頭様,実名斉彬公,並初行朝観之禮;又郁君様行婚、聡姫様出嫁;又啓之助殿為安藝殿長男島津三次郎殿嗣子;兼謝薩州近年將納金於江戸,着令本國奉納金銀、黒糖,墊備其需,但因難力奉納,詳蒙自今年至下年納以黃金五千両,仍俟奉到江戸之命,酌賦銀両;又蒙粉朱依舊通用,並准私賣;兼務賢院章様薨,慰問御三殿様、若殿様,並進香;且當其一周回忌,及慈光院様二十五年回忌,各進香」等事,遣東氏大山親方政綱。七月二十一日到薩州。翌年十月二十八日囘國。

本年(道光五年),為風旱相仍,稼穡不登,飢饉荐臻,人民多及饑餓。雖發倉周済,國課極乏,営求米穀事,遣翁氏伊舎堂里之子親雲上盛昆。三月二十一日到薩州。四月二十日囘國。

[道光]六年丙戌,為「年頭慶賀使;兼賀又次郎殿為島津出雲殿之婿養子;閑姫様定婚;又進香得佛様六百回忌、瑞仙院様百回忌、賢章院様三回忌;又因松平肥後守様奧方様卒,慰問太守様;又謝詳准貢使,兼謝皇上特頒賜御書匾額、玉器等件;又謝上屆卯年所奉借金二千両,扣准業経承令,宜奉納金五千両之內」等事,遣毛氏座喜味親方盛珍。七月初二日到薩州,別有公務。本年十一月初二日囘國。

本年(道光六年),為稟明進貢事竣回國事,遣耳目官向氏盛島親雲上朝毘。七月十一日到薩州。時因年頭慶賀使毛氏座喜味親方盛珍,別有公務回國,充其後缺。翌年五月十五日,敘紫冠。九月十三日,回國。

[道光]七年丁亥,為「年頭慶賀使;兼賀若殿様行婚;丈之助様為松平上総介様婿養子;勝之進様稟為十男;孝姫様出嫁;並進香蓮亭院様十三年回忌、春光院様十七年回忌」等事,遣馬氏與那原親方良綱。六月十三日到薩州,別有公務。翌年正月二十八日囘國。

本年(道光七年),為稟報帰政事,遣尚氏義村王子朝顕。七月初一日到薩州。九月十二日囘國。

[道光]八年戌子,尚灝王帰政,世子尚育即位。

舊年,王上染成病症,遣使具帰政由,詳請薩州。隨蒙准世子尚育権聞國政,至今即位。

本年(道光八年),為「年頭慶賀使;兼太上王遣年頭慶賀使;又謝御三殿様、若殿様,於尚育王為世子時,賀賜太上王物件;又王上、太上王賀閑姫様出嫁;又謝准去年所賦出銀,寛年奉納,及例遣楷船、運送船外,准如歴次,遣發馬艦船一隻;又因夙之遂様夭亡,王上、太上王慰問安否;又因芳蓮院様三十三年回忌,王上、太上王進香」等事,遣向氏城間親方朝平。五月二十八日到薩州。翌年十月初二日囘國。

本年(道光八年),為稟報進貢、謝恩事竣囘國事,遣紫巾官馬氏幸地親方良恩。八月初二日到薩州。十一月十八日帰國。

[道光]九年,為「年頭慶賀使;兼謝准自本年至七個年兼務應遣之使者;又王上、太上王賀 種姫様出嫁;又因米姫様卒,王上、太上王慰問御三殿様、若殿様安否;且因知姫様夭亡, 王上、太上王慰問御三殿様、若殿様、御前様安否」等事,遣向氏伊是名親方朝英。六月十九日到薩州。翌年十月初五日囘國。

本年(道光九年),為「蒙有薩州國用極乏,暫時發賣黒糖,且借給黃金之令,稟請免賣黒糖。至於黃金,起自本年,至三個年,恩准分年奉借」事,遣翁氏安谷屋親方盛綱。六月十五日到薩州。十月初三日囘國。

[道光]十年庚寅,為「年頭慶賀使;兼因江戸上御屋敷有火之災,即刻消弭,既將可否請過之処,詳明江戸隨奉,不消請之旨,王上、太上王賀御三殿様、若殿様;又謝因蒙奉賣黒糖之令,詳准不能調弁之由;又因蒙奉借黃金七千両之令,遣使詳請三年分年漸納;又蒙奉借三千五百両,其餘皆行豁免;又因観光院様夭亡,王上、太上王,慰問御三殿様、若殿様、御前様安否,並進香;且當其一周回忌,進香」等事,遣毛氏安里親方安郁。五月二十一日到薩州。翌年十月二十二日囘國。

本年(道光十年),為稟報進貢使囘國事,遣耳目官毛氏我謝親雲上盛保。六月二十七日到薩州。八月十八日,在該地病故。

[道光]十一年辛卯夏,為「王上、太上王謝因蒙帰政、即位,應赴江戸,謝恩使者准延寛下年」事,遣馬氏安室親方良道。六月初一日到薩州。翌年三月十八日囘國。

本年(道光十一年),為「年頭慶賀使;兼王上、太上王賀祝姫様行婚;又進香蓮亭院様十七年回忌、観光院様三年回忌」等事,遣向氏野村親方朝憲。六月初三日到薩州。翌年閏九月十八日囘國。

[道光]十二年壬辰,為「年頭慶賀使;兼王上、太上王賀太守様蒙賜御鷹之鶴;又賀太守様前年秋本應進赴江府,但因有病,乃蒙俟球官赴府之時,起程進赴;又賀報七郎様為十二男;又因濤姫様夭亡,王上、太上王慰問御三殿様、若殿様、御前様安否;又謝令今年夏赴江府王子;兼賀大御隠居様陞三位;又謝恩准赴江府正副使所坐船二隻,併載運正使貨物船一隻,格外遣撥;又謝所賦人牛馬船稅銀,前准,俟遣使江府之後奉納,但因遣使寛期,又准俟遣使事竣之時奉納;又謝今般所賦人牛馬船稅銀,本應自本年起,限定三年奉納,乃准俟前賦稅銀,完納之次年,遂漸奉納」等事,遣章氏上間親方正延。六月十四日到薩州。翌年十月二十二日帰國。

本年(道光十二年),為「謝江府、薩州准王上即位;併薩州准太上王帰政;又謝御三殿様、若殿様賀王上即位、太上王帰政,寄賜物件。又賀大御隠居様陞三位」等事,遣正使尚氏豊見城王子朝春。六月十三日到薩州,所有薩州公務,一概弁理。八月二十七日,因病而卒。翌日,讃議官向氏普天間親雲上朝典,頂其缺為正使。九月初一日,隨太守様起程。十月十六日到江府。公務全竣,翌年三月初五日回到薩州。四月初五日帰國。

本年(道光十二年),為謝江府准太上王帰政事,遣副使毛氏澤岻親方安度。六月十三日到薩州。九月初一日起程。十月十六日到江府。公務全竣,翌年三月初五日回到薩州。二十二日帰國。

本年(道光十二年),為稟報進貢事竣囘國事,遣耳目官向氏宇地原親雲上朝昇。八月十一日到薩州。時因讃議官普天間親雲上充為正使,即頂其缺,前赴江府。公務全竣,翌年四月初六日帰國。

[道光]十三年癸巳,為「太信院様薨,王上、太上王慰問太守様安否」事,遣向氏手登根親雲上朝用。六月初五日在那覇港開船。洋中遭風,十五日,漂到浙江省鎮海縣,転到福州。翌年五月初十日開駕,十五日回到那覇港。

本年(道光十三年),為「太信院様薨,王上、太上王恭進香儀」事,遣向氏金武按司朝英。六月二十二日到薩州。十月二十二日帰國。

本年(道光十三年),為弔祭太信院様事,遣圓覚寺白翁長老。六月二十日到薩州。十月二十九日帰國。

本年(道光十三年),為王上、太上王恭賀太守様陞正四位下事,遣向氏與那城按司朝宜。六月二十四日到薩州。十月二十九日帰國。

本年(道光十三年),為「慶賀年頭;併賀刑部大輔様為松平隠岐守様之婿,入継其統,典禮全竣;又王上、太上王賀太信院様壽登八十八,慶典全竣;又逢慈光院様三十三年回忌,王上、太上王恭進香儀;又謝王世子降誕,太守様賀賜王上大刀一把、馬一疋、(折銀五元)乾鯛一匣、昆布一匣、酒二樽,賀賜太上王乾鯛一匣、昆布一匣、酒二樽,三位様、御隠居様、若殿様賀賜王上乾鯛各一匣、昆布各一匣、樽酒,(折銭各五百疋)賀賜太上王乾鯛一匣、樽酒;(折銭各三百疋)又謝去年遣發江府使臣,應用銀両既有不敷,乃在江府,給借黃金;又謝宇地原親雲上在薩州,充為赴江府讃議官,急備行裝之時,寵賜黃金;又謝除例遣楷船、運送船四隻外,恩准自今年起,限定三年,仍舊加遣運送馬艦一隻;又謝今年應納人牛馬船稅銀,恩准寛延年期,自來年追納;又謝公家寄運球舘黒糖及諸官私運黒糖,所有単稅銀両,恩准今年奉納一半;又謝去年率領使臣前赴江府」等事,遣馬氏幸地親方良恩。七月初三日到薩州。翌年十月二十三日,回到伊平屋島洋麵,在船病故。二十四日,収到那覇港。

本年(道光十三年)夏,為「王上、太上王將去年所遣使臣前赴江府,一款逓請薩州,転謝江府;又公用所剰黒糖前此薩州,以賦米折価抵買,乃奉薩州諭令,従今應照年貢之額,按數奉納可也等因,懇乞免其奉納」等事,遣馬氏小祿親方良綱。七月初三日到薩州。翌年因年頭使向氏古堅親方朝郁所駕船隻擱礁損壊,風塵失期,不赴薩州,代理在番事務。乙未九月初五日囘國。

[道光]十四年甲午,為「慶賀年頭;併王上、太上王賀太守様蒙准六月一個月回留麑府;及 叔姫様出嫁;又王上、太上王進香太信院様一周忌;又謝本國船隻漂到五島,累煩薩州」等事,遣向氏東風平親方朝享前赴薩州。所坐船隻漂到大宜味郡洋麵,衝礁撃砕,使臣東風平親方被浪淹斃。時有遣耳目官向氏古堅親雲上朝郁,稟報進貢囘國事理,即以朝郁,擢紫巾官,兼遣頂朝享後欠,進赴薩州。其船隻亦漂到姑米山,擱礁打砕。偏船囘國,風塵失期,再難開駕。所有慶賀年頭儀禮,俟至來年,再遣古堅親方弁理。其餘一切公務,令在薩州小祿親方淹留兼弁。乙未閏六月二十五日到薩州。九月十四日囘國。

本年(道光十四年),為訃尚灝王薨事,遣向氏知花親雲上朝得。六月十一日到薩州。八月二十八日囘國。


中山世譜附巻六

尚育王

道光十五年乙未,太守様因王上有大喪,特遣関山甚七,慰問安否,併賜物件。正月二十一日到國。六月二十一日,那覇港開船,帰于薩州。

本年〔道光十五年〕,為「慶賀年頭;兼賀少將様初臨麑府;及壽姫様定嫁;又謝少將様陞其少將位之慶賀使,准待封典完竣,方行遣撥;又謝自上届亥年至于午年所賦人牛馬船税銀,准將上届丑年所納黄金,扣算抵収,其餘悉賜囑免;又謝遣使江府之時,所需銀両,恩准限定其数,以便開銷;又謝自客歳至下届戌年,五年之間,免竈出銀;又謝扣抵賦米所納黒糖,毎年限定七十四萬六千六百餘斛,如逢風旱之災,不敷額数,則將扣抵加賦,併充作船銭之黒糖,均算扣減,以補額数。既而有所不足,則納米穀以充其数,至于寄運琉舘黒糖一百五十萬斛,仍准照例寄運,不行扣減;又因太信院様三年回忌、春光院様二十五年回忌、観光院様七年回忌,恭進香儀」等事,遣毛氏譜久村親方安寅。六月二十日到薩州。翌年四月十五日,在薩州病故。

本年[道光十五年],為「押運返上物,且因左近様卒,恭進香儀;併伺問太守様、中將様、少將様安否;又謝太守様因太上王薨逝,寄賜香奠銀,併遣関山甚七賜物件,慰問王上居喪安否」等事,遣章氏外間親雲上正親。八月十八日到薩州。翌年四月十九日囘國。

[道光]十六年丙申,遣翁氏安谷屋親方盛綱慶賀年頭,兼賀中將様蒙將軍准允,回到薩州沐浴,賞賜物件,及所親穿羽織;併晴姫様定嫁;又兼進香于賢章院様十三年回忌;又兼謝發借冊封應用銀両;併恩准為備弁冊封應需銀両,加焼糖貸,運賣薩州;併因下届戌年將有 册封大典,蒙停止新遣員役到國;併自今年起,期定七年,囑免薩州有事時,特遣使于薩州;併自今年起五年之間,仍旧准允遣楷船、運送船四隻外,加遣運送馬艦船一隻,併囑免毎宅應賦税銀。五月二十八日到薩州。翌年九月二十四日囘國。

本年[道光十六年],為稟明進貢全竣囘國事,遣進貢正使耳目官向氏棚原親雲上朝矩。六月二十二日到薩州。事竣囘國之時,到大島洋面,船隻沖礁撃砕,特遣船迎接。于十月二十九日回到那覇港。

[道光]十七年丁酉,遣楊氏森山親方昌勝慶賀年頭;兼賀壽姫様、順姫様出嫁;又謝冊封之時奉献皇上武器、馬器,併奉進天使武器等件,准允照例,挪借公項,命工製造,以賜發下;又謝公家寄運球舘黒糖,及諸官私運黒糖所有通単税銀,恩准自旧年起三年間之間,一概囑免;又賀麑府因奉献黄金于江府輔弁公用,蒙賜鞍鎧;又謝其献金江府之時不加税銀、税米于本國;又勝姫様許嫁于松平左近將監様,後因左近將監様卒,請解約盟,由是奉問太守様、中將様、少將様、勝姫様安否。七月初十日到薩州。翌年十月初四日囘國。

[道光]十八年戊戌,遣阿氏佐久田親方守祥慶賀年頭;兼謝賀少將様陞位按司使。蒙准遣使江府之時一同遣發;又謝封典全竣,所有謝禮使,蒙令赴江府王子兼務;又賀中將様蒙 大御所様賜御腰物、御肴;又因文姫君様卒,奉問太守様、中將様、少將様安否。五月初一日到薩州。翌年十月初一日囘國。

本年(道光十八),為稟報冊使臨國事,遣飛船使向使富盛親雲上朝英。七月二十四日到薩州。九月初十日囘國。 

本年(道光十八),為「稟報諭祭及封典全竣,併詳請令謝恩使,兼謝皇上所頒御書匾額」事,遣向氏牧港親方朝昆。八月二十二日到薩州。十月初六日囘國。

[道光]十九年己亥,為慶賀太守様転陞宰相位事,遣尚氏大里王子朝教。六月初七日到薩州。十月初一日囘國。

本年(道光十九年),為「封典全竣,叩謝麑府鴻恩;兼賀若殿様陞少將位」等事,遣尚氏伊江王子朝忠。七月初八日到薩州。十月初一日囘國。 

本年(道光十九年),遣尚氏野村親方朝厚,慶賀年頭;兼賀太守様蒙賜御鷹之鶴;又賀篤之直様為南部左衛門尉様之婿養子,典禮全竣;又賀睦姫様出嫁;又賀寵姫様定婚;又謝皇上頒賜御書匾額,其謝禮,准令册封謝恩使兼務奉献金鶴;又謝少將様陞位,其慶賀使准令所遣王子兼務;又謝本年(道光十九)因遣王子,准加運地船二隻;又謝焼制餘糖,准起自本年以至丑年加運薩州;又進香于太信院様七年回忌、蓮亭院様二十五年回忌。六月七日到薩州。翌年九月九日囘國。

本年(道光十九),為稟報進貢兼請封使者囘國事,遣向氏安室親方朝昌。七月初五日到薩州。十月初一日囘國。

[道光]二十年庚子,遣毛氏座喜味親方盛普慶賀年頭;兼賀太守様因江府造作西丸殿時,奉献黄金,蒙賜剣刀、時服;又因回禄作災,延焼高輪御屋敷、西門長屋廻等処,奉問安否;又進香于賢章院様十七年回忌;又稟報因有皇上勅諭琉球,改為四年一貢,遣使陳請転奏,照旧二年一貢。六月十五日到薩州。翌年九月十八日囘國。

本年(道光二十),為稟報進貢全竣囘國事,遣章氏金武親雲上正孟。八月十九日到薩州。十一月十一日囘國。

[道光]二十一年辛丑,為稟報謝恩使者囘國事,遣向氏國吉親方朝章、都通事鄭氏赤嶺通事親雲上思恭。五月二十六日到薩州。公務全竣。其時朝章具備王上意願,恩免中城王子入朝薩州等由,再三陳情,以行聳請。叨蒙殊開恩路,一次免其入朝。十月十一日囘國。

本年(道光二十一),叨蒙笑左衛門恭奉諭旨,恩免中城王子入朝薩州。其所奉諭旨,記之于左:

諭曰:中城王子應于近年遵依旧典奏請,来朝本州。其時費用,実属許多。該琉球勢必不得不先期営殖,以致備弁。是以該國瀝陳其由,屡涜朕聡。且聞中城王子,平常精神不強。況又萬里海路,風波難測。中山王自富心懐不安。此洵父子深情所不能已者也。朕憐其深情,殊開恩路,一次免其来朝。朕念此禮実係旧典,本應不可輒免。茲破格恩免者,実出于綏懐之至意。汝笑左衛門宜體朕意,暁諭國吉親方:囘國之時,傳知中山王。仰感深仁,毋庸備弁其需。

本年(道光二十一),遣向氏棚原親方朝矩慶賀年頭;兼謝賀陞中將位使者,蒙令明年赴江戸王子兼務;又謝恩准因有皇上勅諭,改為四年一貢,遣使陳請,照旧二年一貢;又謝除例遣楷船、運送船四隻外,恩准自今年起,限定五年,仍旧加遣運送馬艦船一隻;又因大御所様薨逝,在麑府奉問公方様、右大將様安否,又奉問太守様、中將様、少將様安否;又謝因大御所様薨逝,奉問安否,于公所使者,蒙令在番職兼務。又因邦姫様、澄姫様夭亡,奉問安否。所坐船隻,五月二十七日,在於甑島衝礁破壊。六月五日,坐駕小舟到薩州。翌年(道光二十二)九月十八日囘國。

本年(道光二十一),為稟報「因有皇上勅諭,改為四年一貢。去年特遣王舅陳請照旧二年一貢,随蒙兪允」事,遣王舅向氏恩河親方朝幸,并七月二日到薩州。公務全竣,十月四日囘國。

[道光]二十二年壬寅,為賀公方様即位事,遣正使尚氏浦添王子朝熹於江府,并兼賀前年 大慈院様□位。六月初五日到薩州。八月二十二日,随太守様起程。十一月初八日到江府。公務全竣,翌年三月初二日回到薩州。四月初六日帰國。

本年(道光二十二),為前事,遣副使毛氏座喜味親方盛普於江府。六月初六日到薩州。八月二十二日起程。十一月初八日到江府。公務全竣,翌年三月初二日回到薩州。四月初十日帰國。

本年(道光二十二),為「因大慈院様薨,王上恭進香儀」事,遣馬氏國頭按司正秀。七月十一日到薩州。九月二十七日帰國。

本年(道光二十二),為吊祭大慈院様事,遣圓覚寺竺胤長老。六月十一日到薩州。十月九日帰國。

本年(道光二十二),遣向氏仲田親方朝寛慶賀年頭;兼賀前年大慈院様蒙賞文恭院様遺物脇差一刀;又因大慈院様一周忌,恭進香儀;又謝詳准上届戌年所剰貨物,併亥年帰船先發,来船後到,未奉薩州,明示所運貨物,在長崎會所,照額發賣;又謝本年(道光二十二)因遣使江戸,蒙加遣正副使所坐船各一隻,并寄運正使貨物船一隻;又謝寄運球館黒糖及諸士私運黒糖所税票銀,自去年至本年,一概囑免,且恩准所焼黒糖過額之数,自今年至辰年,一連重運發賣;又賀廣大院様奉旨陞従一位;又謝蒙薩州憲令,上届戌年册封之時,賜借銀両,分年期,定三年遂漸奉納,遵即其二年分本銀,已完奉納,其一年分本銀,并其全銀利息,恩准延至下届巳年奉納。六月初四日到薩州。翌年九月初六日帰國。

本年(道光二十二),為謝一次恩免中城王子入朝薩州事,遣東氏浦崎親方政行。六月五日到薩州。九月二十七日囘國。

本年(道光二十二),為因大慈院様薨,奉問太守様安否事,遣向氏仲村親雲上朝儀。六月四日到薩州。九月二十一日囘國。

本年(道光二十二年),為稟報進貢事竣囘國事,遣耳目官向氏識名親雲上朝顕。七月十日到薩州。九月二十一日囘國。

[道光]二十三年癸卯,遣馬氏桃原親方良輔慶賀年頭;兼因去年遣使江戸,奉謝麑府;又賀報七郎殿入継種子嶋伊勢殿之統;又逢大慈院様三年回忌、春光院様三十三年回忌,恭進香儀;又謝有事應遣使者,恩准自本年起以至七年,令在番兼務;又謝詳蒙上届戌年册使臨國之時,官買薬材,運賣長崎;又因泰姫君様薨逝,奉問太守様、少將様安否;又因松平伊豫守様卒,奉問太守様、少將様安否。六月十一日到薩州。翌年九月二十日回國。

本年(道光二十三),為賀太守様陞正四位上事,遣尚氏浦添王子朝熹。六月十四日到薩州。八月六日帰國。

本年(道光二十三),為稟請麑府転謝去年所遣江戸差使公務全竣事,遣馬氏大嶺親方正佳。六月十四日到薩州。翌年四月初八日囘國。

本年(道光二十三),叨蒙笑左衛門恭奉諭旨,一世恩免中城王子入朝薩州,其旨記左:

諭曰:中城王子遵依旧制,来朝本州一款,已發鴻慈,暫行恩免。但査慶長年間,于琉球興廃之時,家久公率同尚寧王赴駿府及江府,使行朝観。此来朝之禮所由作也。其来歴,自中山王至國中臣民所共知也。然則琉球太子,初入朝之禮,関係不軽。理應于未膺王爵之内,照旧一朝。但聞琉球自寛政以来,因賀慶謝恩,遣使于江戸共已五次。清朝册使臨國,亦已三次。除此浩費外,屡逢格外吉凶,資財之耗儘及許多。正在國家困窮之秋等語。況又中山王如有太子冒凌風波,跋渉遠海,自應深為憂慮。今朕上憐父子相思之情,下察國家窮約之極,破格施恩,將其中城王子来朝之禮,一世囑免,以示恩眷矣。汝笑左衛門宜體朕意,暁諭浦添王子:囘國之時,傳知中山王,仰感深仁。俟来年夏稔,代遣該王親弟,奉献儀物,恭謝其恩。至於中城王子,亦應着令:起自来年,遵依旧章,奉具書翰。慶賀年頭,併私進儀物,奉問安否。欽此。

[道光]二十四年甲辰,遣向氏安室親方朝昌慶賀年頭;兼賀太守様蒙賜御鷹之鶴;又賀太守様詳蒙恩准,本年三月,進赴江府;又謝代世子入朝薩州王子,理應稟遵鈞命,今夏駕赴;又謝客歳本國船隻漂収秋月筑前守様轄地,受其保佑;又謝蒙太守様為球照料,務要呈請江府,使開運賣華物之禁等因;又因正覚院様百日回忌,恭進香儀。五月二十五日到薩州。翌年九月二十九日囘國。

本年(道光二十四),為「飛報佛朗西船到来本國,強留執事官一名、通事華人一名,並称日後有大総兵船隻到来,遂以駕回等由」事,遣向氏濱比嘉親雲上朝宜。六月初五日到薩州。七月十九日回国。

本年(道光二十四),為飛報中城王子之喪事,遣和氏花城里之子親雲上景典。十月初七日到薩州。十一月二十二日囘國。

[道光]二十五年乙巳,遣向氏富島親方朝英慶賀年頭;兼因太信院様十三回忌、芳蓮院様五十年回忌、観光院様十七年回忌,恭進香儀;又因廣太院様薨逝,慰問太守様安否;又謝因江府改作御本丸,命薩州納金,本國奉薩州命,加賦銀米,但因薩州蒙江府應其所収貢賦之数,減少納金之数故,本國蒙兪免其賦;又謝因尚濬様薨逝,蒙御両殿様遣使于琉舘,恤賜奠銀,併慰問王上安否,及賜物件;又謝客歳馬艦船隻漂収伊東修理大夫様轄地,煩累薩州;又謝詳蒙上届戌年册使臨國之時,官買華物發賣;又謝本年(道光二十五)因遣王子于薩州,叨蒙恩准,加遣馬艦船二隻,且蒙恩准,將本國所焼黒糖過額之数,自今年至酉年,依旧運賣薩州;又謝本國原来遣使江府之時,既蒙薩州査核所費銀数,但上届寅年遣使江府之時,叨蒙薩州減少其費,従此以後永為定規。六月初四日到薩州。翌年九月十一日囘國。

本年(道光二十五),蒙薩州恩免中城王子入朝薩州,既於客歳,命尚氏義村王子朝章,代中城王子赴于薩州。但在琉舘將蒙恩免,代遣世子、王子,曁法司官、御馬宰領,赴于薩州。由是題請,將該王子改為謝恩使,至其惣大親、小姓等,如客歳題准。扈従朝章,赴于薩州。五月二十九日到薩州。九月二十九日回本國。

本年(道光二十五),為稟報進貢事竣囘國事,遣耳目官向氏伊志嶺親雲上朝清。六月初二日到薩州。九月三十日囘國。該嶺理應客歳遣撥,因無順風,延至今年。

[道光]二十六年丙午,遣章氏金武親方正孟慶賀年頭;兼因廣代院様三年回忌進香;又賀寵姫様婚姻禮成;又謝除例遣楷船、運送船四隻外,恩准自今年起,限定五年,仍旧加遣運送馬艦船一隻;又謝本國運賣華物,已係江府禁止,但蒙薩州再密稟請,江府恩准起自本年一連五年運賣糸紬及白糸等項,而又薩州為球國照料,務要呈請江府依照旧例,恩准運賣華物等因;又謝上届戌年册封之時,薩州賜借銀数償還不全,其所剰本銀及其金銀利息,蒙准今年奉納一半,于下届未年尽数完納。閏五月十日到薩州。翌年九月二十三日囘國。

本年(道光二十六),為稟報「咈囒哂國大総兵到来,要與本國結好交易,併將本國港口為會船馬頭,随飭固辞。該総兵不肯許諾,乃称其固辞之処余,遂細奏聞咈國皇上,自有定奪諭旨頒降。今留此于咈人二名,於皇諭一降之時,代為通傳。遂留二人,取道回去。又(口英)咭唎國医士携帯其妻一名、女子一名、男子一名,曁通事華人一名,上岸逗留。由是遣使于閩,陳請転奏。勅諭該両國人員罷其通商行医之心,而將各所留之人,接回本國」事,遣夏氏摩文仁親雲上賢由。七月二十三日到薩州。九月十二日回国。

[道光]二十七年丁未,遣孟氏天願親方宗政慶賀年頭;兼賀為咈、(口英)夷人逗留本國事;本年正月中旬,太守公蒙許回守薩州,随即詳准少將公:俟太守公回到州城之後,纔赴江府。且蒙照例賞賜物件,又賀為前項事,少將公蒙詳准回守薩州。且照例賞賜物件。又謝為前項事,少將公蒙准帰守薩州。又謝為前項事,少將公回守薩州,本應遣按司謝恩,但以本國有咈、(口英)夷船屡来煩擾,旦年成不淑情由,准着年頭使兼務謝恩之事。又謝為前項事薩州善加照料,遣倉山作太夫殿,曁新納四郎右衛門殿前来本國。又謝為前項事,薩州遣倉、新両殿前来本國,本應遣撥按司謝恩,但薩州殊垂仁慈,准俾年頭使,兼務謝恩。又謝薩州聞知本國上届辰年以来為咈、(口英)夷人事,通國困疲,兼有莫大浩費,窮益添窮情由,賞賜大米海帯菜。又謝賞賜前件,本應遣按司謝恩,但薩州厚垂憐恤,准着年頭使兼務謝恩。且至奉献物件,亦於七件内除減二件,以為収納。又謝去夏遣使于薩州,蒙詳准,本年秋,特遣使于中華,陳具咈、(口英)情状,仰請 聖諭。又謝薩州為球照料,遣使于江府呈請運賣華物,随蒙允准:所賣華物,限定五年,運来發賣。又謝薩州蒙詳准運賣華物,本應特遣親方謝恩,但以本國有咈、(口英)夷船屡来煩擾,且逢饑歳情由,准俾年頭使兼務謝恩。又因逢太慈院様七年忌祭、蓮亭院様三十三年忌祭,恭進香儀。又因去年指宿,二月田御茶屋忽遇回禄,慰問安否。又因寶鏡院様薨逝,問安于太守公曁少將公,且恭進香儀。又因逢寶鏡院様小祥祭祀,恭進香儀。六月初三日到薩州。翌年九月十四日囘國。

本年(道光二十七),為稟報「赴閩請諭,公竣囘國」事,遣王舅毛氏池城親方安邑。八月初四日到薩州。九月初六日囘國。

本年(道光二十七),為稟報進貢全竣囘國事,遣耳目官毛氏喜舎場親雲上盛綱。八月二十四日到薩州。十月十日囘國。

本年(道光二十七),為計聞尚育王薨事,遣向氏立津親雲上朝里。因風不順,翌年正月十二日到薩州。三月十日囘國。

本年(道光二十七),為稟請尚泰王即位事,遣向氏摩文仁按司朝健。因風不順,翌年三月初三日到薩州。四月十一日囘國。


中山世譜附巻七

尚泰王

道光二十八年戊申之夏,御兩殿様遣新納直助殿安慰王上居喪,且賞賜物件。其所坐船隻,四月十四日那覇下碇,至六月二十七日那覇開行。

本年〔道光二十八年〕,遣向氏翁長親方朝典慶賀年頭;兼賀太守公因爲琉球有佛英夷人逗留,且巡察其轄下海岸防堵、指揮禦夷之術,蒙詳准免赴江府,延至今秋;又因盛姫君様薨逝,安慰太守公、少將公;又因慈徳院様百囘忌、賢章院様二十五年囘忌、寳鏡院様三年囘忌,恭進香儀;又謝去年毛氏喜舎場親雲上盛綱所坐船隻漂到五島,以爲薩州照料之煩;又謝薩州蒙備由,詳准除鼈爪、玳瑁外,將其餘華物運賣薩州;又謝上届戌年册封之時所借銀兩尚有未還清者,蒙太守公着令,限于客歳,以行奉還,更將所剩者,俟到今年全數還清。六月初十日到薩州。翌年九月初三日囘國。

本年〔道光二十八年〕,爲禀報進貢全竣囘國事,遣耳目官向氏野村親雲上朝宜。七月二十五日到薩州。九月二十一日囘國。

道光二十九年己酉,遣向氏識名親方朝顯慶賀年頭;又因寛之助様夭亡,慰問太守様、少將様、御前様安否;又因太信院様十七囘忌,恭進香儀;又謝下届戌年因有遣使于江府之擧,叨蒙薩州賜借銀子八千兩;又謝因逗留佛夷摘囘本國,遣撥王子以致謝禮,乃蒙詳准,加遣馬艦二隻;又謝因遣使于江府曁近有册封大典,爲辨其需,除將加燒黒糖二十五萬觔,如前所許運賣薩州外,蒙准起于今年以至前下届五年,額外運賣二十五萬觔;又謝上届戌年册封之時所借銀兩尚有未還清者,蒙着令,於去年之内以行奉還,將其所剩者,起于今年以至下届三年,分年奉納。五月十九日到薩州。翌年九月十三日囘國。

本年〔道光二十九年〕,爲「去秋佛夷囘國,恭告其由,併行謝禮」事,遣馬克仁國頭王子正秀。五月二十一日到于薩州。

夫該國頭,佛夷逗留之時,有該國大總兵等領船三隻,到運天港。多方申告。値洋難之事。正在國家廢興之間,王深恐之,特降明旨,廷議具文,使該國頭假總理官之名,到大總兵船請辭,並種種以理告之。該大總兵等從其所請,一共三隻,連(舟宗)囘去。至于去秋,遣撥船隻撤囘所留佛夷,並無煩難之事。由是,該國頭叨蒙太守公嘉其勤勞,面賜小腰刀一把。本年九月初五日囘國。

(道光)三十年庚戌,遣向氏奥武親方朝昇慶賀年頭,兼行「賀謝典禮,併奉候安否,奉進香儀」等事。六月初五日到薩州。翌年閏八月二十日囘國。

本年〔道光三十年〕,遣正使尚氏玉川王子朝達于江府,恭謝准充王上即位;兼行賀謝典禮于薩州。六月初十日到薩州。八月二十一日,扈從太守公起程,十月三十日到江戸。翌年二月十七日囘薩州。四月十三日囘國。

本年〔道光三十年〕,爲前事,遣副使向氏野村親方朝宜于江府。六月初十日到薩州。八月二十一日起程。十月三十日到江戸。翌年二月十七日囘薩州。四月十六日囘國。

本年〔道光三十年〕,命賛議官毛氏我謝親雲上盛紀;兼謝主上居喪以來,薩州遣使慰問安否,頒賜物件並香銀。六月初十日到薩州。八月二十一日起程。十月三十日到江戸。翌年二月十七日囘薩州。四月十三日囘國。

本年〔道光三十年〕,爲禀報貢典全竣囘國事,遣耳目官向氏伊是名親雲上朝憲。八月初一日到薩州。九月十三日囘國。

咸豐元年辛亥,遣向氏垣花親方朝範慶賀年頭;兼謝囑免所加賦米及爲國照料恩典;併奉候安否。六月十六日到薩州。翌年九月初二日囘國。

本年〔咸豐元年〕夏,遣向氏高志保親方朝昌于薩州,恭謝去年遣使江戸之事。六月十一日到薩州。翌年五月十九日囘國。

(咸豊)二年壬子,遣毛氏勝連親方盛記慶賀年頭,兼行賀謝、進香等事。六月十六日到薩州。翌年九月十六日囘國。

本年〔咸豐二年〕,爲禀報貢典全竣囘國事,遣王舅夏氏摩文仁親方賢由。六月初八日到薩州。九月十七日囘國。

(咸豊)三年癸丑,遣向氏具志川親方朝副慶賀年頭,兼行諸凡謝禮,併進香等事。七月初四日到薩州。翌年九月初一日開船,駛到洋中,船身損漏。初三日,收到大島,固行修理。尚恐船身就弱,難以渉洋,乃令原船先囘。乙卯二月初六日,坐駕迎船囘國。

本年〔咸豐三年〕,爲禀報「赴閩請諭,公竣囘國」事,遣王舅馬氏小祿親方良忠。八月十七日到薩州。十月二十四日囘國。

(咸豊)四年甲寅,遣毛氏嘉手納親方盛方慶賀年頭,兼行賀謝典禮,併奉候安否等事。六月十二日到薩州。翌年九月十四日囘國。

本年〔咸豐四年〕,爲「禀報貢典全竣囘國,併請遣使進貢,兼謝皇上欽賜御書匾額」事,遣毛氏譜久村親雲上安章。七月三十日到薩州。九月十一日囘國。

(咸豊)五年乙卯,特遣尚氏玉川王子朝達恭賀宰相公告老、太守公繼統大典。五月二十一日到薩州。九月二十五日囘國。

本年(咸豊五年),特遣向氏高嶺親方朝行。詳明舊年有亞米理幹國提督到國,發出箇條,強求押印。總理官、布政官自料固執不允勢必害及于國,乃不得已,押印交之等情。二月二十五日到薩州。四月十七日囘國。(使者臨行之前,薩州移文曰「前項事情,會已報明。不必遣使」等因。但其文未到,朝行先到薩州。所捧國翰,不行呈進)

本年〔咸豐五年〕,遣東氏浦崎親方政種慶賀年頭,兼行謝禮,併請安、進香等事。五月二十三日到薩州。翌年九月二十四日開船,駛到洋中,陡逢颶風,漂到八重山島,衝礁撃碎。丁巳四月十三日,坐駕迎船囘國。

本年〔咸豐五年〕,特遣武氏渡名喜親方宗珍。詳明「佛朗西國提督到國,發出箇條,強求押印。總理官、布政官具由固辭,不肯聽從。正在執官將斬之際,乃不得已,押印交之」等情。奈風塵失期,至翌年三月十六日到薩州,九月二十七日囘國。

(咸豊)六年丙辰,遣向氏松島親方朝詳慶賀年頭,兼行賀謝,併請安、進香等事。七月十九日到薩州。翌年九月十九日囘國。

本年〔咸豐六年〕,有進貢,兼謝欽賜御書匾額,使臣紫巾官向氏久手堅親方朝救、正議大夫毛克進與儀親雲上等,事竣閩囘之時,因風不順,漂到薩州。随即奉命,與諸使者,一同進城,詳明使務完竣情由。九月二十七日囘國。

(咸豊)七年丁巳,遣夏氏摩文仁親方賢由慶賀年頭,兼行賀謝,併請安、進香等事。閏五月二十日到于薩州。翌年九月十四日囘國。

本年〔咸豐七年〕,特遣向氏恩河親方朝恒,請宥「舊年秋所遣頭貳兩號貢船,自閩囘時,偶逢暴風,抛棄薩州公項」之罪,併請購銅觔,以辨閩省要用。八月二十六日到薩州。十月十一日囘國。

(咸豊)八年戊午,遣向氏嘉味田親方朝亮慶賀年頭,兼行賀謝、進香等事。五月二十四日到薩州。翌年十月二十一日囘國。

本年〔咸豐八年〕,爲禀報貢典全竣囘國事,遣向氏宜野灣親方朝保。所坐船隻,漂流各處。十月十四日到于薩州。翌年三月二十五日囘國。

本年〔咸豐八年〕,爲「賀公方様即位,併伸其賀于麑府」事,遣正使尚氏伊江王子朝忠。五月二十七日到于薩州。時逢江府多事,寛延賀期。九月二十六日囘國。

本年〔咸豐八年〕,爲賀公方様即位事,遣副使馬氏與那原親方良恭。五月三十日到于薩州。時逢江府多事,寛延賀期。九月二十六日囘國。

(咸豊)九年己未,遣馬氏宮平親方良義慶賀年頭,兼行賀謝、請安、進香等事。六月十四日到薩州。翌年九月二十四日到國。

本年〔咸豐九年〕,特遣馬氏國頭王子正秀,恭賀太守公繼統大典,兼行諸凡賀禮。六月初十日到薩州。十月二十一日囘國。

本年〔咸豐九年〕,因順聖院様薨逝,特遣向氏本部按司朝章恭進香儀。六月初十日到薩州。十月初六日囘國。

本年〔咸豐九年〕,因順聖院様薨逝,特遣圓覺寺單傳長老奉行祭吊。八月二十一日到薩州。十一月初二日囘國。

本年〔咸豐九年〕,因順聖院様薨逝,特遣向氏喜友名親雲上朝長,慰問太守公安否。六月初十日到薩州。十月十一日囘國。

(咸豊)十年庚申,遣向氏安村親方朝昌慶賀年頭,兼行賀謝、進香等事。五月二十八日到薩州。翌年九月二十四日囘國。

本年〔咸豐十年〕,爲禀報貢典全竣囘國事,遣向氏兼城親雲上朝義。七月二十六日到薩州。九月二十七日囘國。

本年〔咸豐十年〕,因金剛定院様薨逝,特遣向氏大村按司朝憲,恭進香儀;又遣圓覺寺玉僊長老,奉行吊祭;又遣馬氏邊土名親雲上正蕃,請問安否。五月二十九日到薩州。九月二十四日囘國。

(咸豊)十一年辛酉,遣向氏高嶺親方朝行慶賀年頭,兼行賀謝,併進香等事。六月十一日到薩州。翌年八月十日,在州病故。

同治元年壬戌,遣翁氏伊舎堂親方盛喜慶賀年頭,兼行賀謝,併候安、進香等事。六月十日到薩州。翌年十一月初一日囘國。

本年〔同治元年〕,貢使耳目官向氏奥武親雲上朝康、正議大夫鄭徳潤屋富祖親雲上,及護送船員役梁超羣安慶名親雲上、銭氏田里筑登之親雲上兼賢等,閩囘之時,因風不順,漂到薩州。而貢使奉命,同諸使者進朝,禀報中華事務。更自備儀物,以爲奉獻。九月初八日,各坐駕原船囘國。

(同治)二年癸亥,遣向氏宇地原親方朝眞慶賀年頭,兼行賀謝,併候安等事。六月十八日到薩州。翌年十月初二日囘國。

本年〔同治二年〕,爲「賀三郎公恭蒙褒賜白劒,順聖院公恭蒙追賜權中納言、從三位等爵,併謝俯賜照料撤囘佛人」事,遣尚氏與那城王子朝紀。六月十六日到薩州。九月二十三日囘國。(時有異船七隻,到來前濱,起兵相戰。乃異人將所漂頭號貢船、王子所駕船隻,及春楷船、夏運送船放砲打破。該各船人等正在驚恐之秋,更該異人等坐駕杉一隻,發棹盪來。由是該船人等,事係倉卒,空身徒手,或坐駕杉板,或浮去水上,迯走磯御茶屋前面,方得活命。又即該異人,將前項貢船等四隻放火燒吊,使球人失所。太守公聽其情由,惠給造船費需,曁貨物價金五千兩)

本年〔同治二年〕,有異人到來薩州,起不義之師,放火于上町,以燒人家。且所淨光明寺及蒸氣公船,亦一連延燒。太守公甚抱憂慮。由是,遣飛脚使馬氏翁長親雲上良暢,奉候安否。十二月初六日到薩州。翌年三月六日囘國。

本年〔同治二年〕,異人有事薩州。王上爲薩州得安事,命官告祷于七社神宮,更將御守札奉獻薩州。

(同治)三年甲子年,遣向氏大宜見親方朝救慶賀年頭,兼行賀禮、謝禮、進香等事。六月初六日到薩州。翌年九月十六日囘國。

本年〔同治三年〕,禀報進貢全竣囘國。使者向氏森山親雲上朝昇所駕船隻,在于那覇港内逢着暴風,已沈水中,盡失旅裝,從此欲再辨行裝。乃俟日延時,遂失開洋之期。由是著越年赴倭。乙丑(同治四)年五月二十一日,那覇港開船,至于山川,沖礁損壞,由陸路到薩州。九月十九日囘國。

(同治)四年乙丑,遣向氏松堂親方朝憲慶賀年頭;兼行賀謝、進香等事;又謝因太子様誕生,太守様、中將様頒賜物件;又謝因佐敷按司加那志薨逝,太守様遣使于琉舘,賜下香儀銀,更爲問安否,頒給物件。翌年十月十日囘國。

本年〔同治四年〕,爲禀報慶賀事竣囘國事,遣正議大夫毛氏立津親雲上克述。七月初六日到薩州。九月十九日囘國。(此時,因王舅馬氏金武親方良智在閩病故,遣去正議大夫)

(同治)五年丙寅,遣向氏富里親方朝顯慶賀年頭,兼行賀禮、謝禮、進香等事。六月初七日到薩州。翌年九月二十九日囘國。

本年〔同治五年〕,爲禀明册使臨國事,遣飛船使毛氏新城親雲上安保。七月十四日到薩州。九月囘國之時,漂到久米仲里郡洋面,衝礁破船。(其人數内,一人登岸活命,其餘在洋淹死。其十七名因有屍身流來,就地埋葬)

本年〔同治五年〕,爲禀明諭祭併册禮全竣事,特遣使者馬氏外間親方正憲前赴薩州。翌年二月二十日到薩州。九月十六日囘國。

(同治)六年丁卯,為「慶賀年頭;兼謝諸凡恩典;奉候安否;恭進香儀」事,遣向氏川平親方朝範。六月十五日到薩州。翌年九月八日囘國。

本年〔同治六年〕,爲賀天朝賜太守様馬匹事,遣尚氏具志川王子朝敷。六月十三日到薩州。九月二十九日囘國。

本年〔同治六年〕,爲恭謝册封諸凡典禮全竣事,遣尚氏豊見城王子朝尊。六月十四日到薩州。十月十二日囘國。

本年〔同治六年〕,爲禀明進貢事竣囘國事,遣貢使東氏津波古親方政正。七月十六日到薩州。十月初八日囘國。

(同治)七年戊辰,因京都邊戒不靖,主上仰願薩州,永得盤石之治。乃降諭旨,祷告七社各神。其時,或有聖駕親臨,或有遣王子,或有遣按司,自各官員,至士筑登之座敷,共行陪祷。又飭禪家聖家僧等,告祷佛神。且著在于七社宮,以行祷告。(此日停止獄所審問,以及殺生等事)既而遣向氏幸地親雲上朝常,將其所祷之札,奉獻薩州。三月三十日到薩州。九月八日囘國。

本年〔同治七年〕,遣向氏小波津親方朝睦慶賀年頭,兼行賀謝,併進香等事。七月五日到薩州。翌年九月十九日囘國。

本年〔同治七年〕,爲禀報謝恩全竣囘國事,遣王舅馬氏與那原親方良恭。六月十五日到薩州。九月十四日囘國。

本年〔同治七年〕,爲禀報貢典全竣囘國事,遣耳目官毛氏勝連親方盛珍。六月十二日到薩州。九月十四日囘國。

本年〔同治七年〕,叨蒙薩州永免本國儲君入朝薩州。其所奉諭旨,記之于左:

諭曰:今般琉球國儲君,例應入朝本州。但今該國財乏民勞,難備行装。故加恩惠,一世囑免其入朝矣。宜應克行國政,到使國富民安。而又待至來夏,遣差親王子代謝免朝。且該儲君,自來年起,依照向例,奉備書翰,慶賀年頭,實出于懷柔國王之至意。宜汝與那原親方,囘國之後,傳知國王以及官民,仰感深仁。(來夏遣使謝恩一款雖蒙命令,但因本國近年屡遣王子,多費國項,又蒙大開恩路,停止來夏遣使,延至于下届午年。至于慶賀年頭之事,又蒙延至于其年)

(同治)八年己巳,遣向氏浦添親方朝昭慶賀年頭,兼行賀謝,併進香等事。六月八日到薩州。翌年十月十二日囘國。

(同治)九年庚午,遣翁氏玉城親方盛宜慶賀年頭;兼行諸凡賀謝;併因聞得大君加那志薨逝之時,從四位様、從三位様遣使于國,頒賜幣銀物件,慰問 主上安否,叩謝其禮。該盛宜染病身故。時因毛氏富川親方盛奎,扈從尚氏今歸仁王子朝敷留在薩州,補充盛宜後缺。翌年九月二十五日囘國。

本年〔同治九年〕,遣尚氏今歸仁王子朝敷,爲中城王子代謝免朝。且命法司官向氏宜野灣親方朝保附從王子。六月二十二日到薩州。十月十一日囘國。

本年〔同治九年〕,爲禀報貢典全竣囘國事,遣耳目官向氏富島親雲上朝直。六月二十三日到薩州。十月十五日囘國。

(同治)十年辛未,爲慶賀年頭,兼行諸凡賀禮事,遣毛氏池城親方安規。七月初三日到薩州。翌年十月朔日囘國。

本年〔同治十年〕,爲賀天朝賜贈權中納言様從一位事,遣向氏與那覇親方朝完。七月初八日到薩州。十月十一日囘國。

本年〔同治十年〕,爲請禁異人搭駕風帆船來到本國事,遣馬氏與那原親雲上良傑。七月初二日到薩州。九月二十二日囘國。

(同治)十一年壬申,遣毛氏豊見城親方盛綱慶賀年頭,兼行賀謝等事。六月十四日前赴薩州。翌年五月十一日囘國。

本年〔同治十一年〕,爲「從四位公、從三位公蒙宣下;且從三位公蒙准分家,於御賞典十萬石之内,頒賜五萬石,以爲世祿,既有私下之賀;且有從四位公陞從三位之賀」事,故遣向氏安室親分朝蕃,六月到薩州。十月十四日囘國。

本年〔同治十一年〕,停止遣使薩州,詳報華事之擧。

本年〔同治十一年〕,爲「倭國因王政一新,行賀、候安事。宜及早代主上遣王子一員、法司一員,前抵朝廷」等因,出檄發示。故遣正使尚健伊江王子朝直、副使向有恒宜野灣親方朝保。七月二十七日到薩州。九月三日抵于東京。十月二十五日囘到薩州。翌年二月初五日囘國。

(同治)十二年癸酉,爲慶賀年頭及天長節事,特命馬氏與那原親雲上良傑,連紫冠充使者,三月二十七日到薩州。五月初三日到東京。(此年,經命東氏津波古親方政正充爲年頭使者。但因御鎖官與那原親雲上,慣熟東京公務,乃命良傑改充其使)翌年五月十八日囘國。

本年〔同治十二年〕,爲仰請東京官憲主裁事,特遣法司官向氏浦添親方朝昭。五月初七日到薩州。六月初八日到東京。十一月初八日歸州。十二月初六日囘國。

(同治)十三年甲戌,爲慶賀年頭及天長節事,遣東氏津波古親方政正。二月二十三日前赴薩州。三月二十六日到于東京。翌年五月二十七日囘國。

光緒元年乙亥,因客歳臘月,東京政府傳召法司官一員及與那原親方一名。遣去法司官毛氏池城親方安規、馬氏與那原親方良傑等,本年(光緒元年)正月二十三日前赴薩州。二月十一日到于東京。六月初八日囘國。(此時,御鎖官向氏幸地親雲上朝常跟去)

本年〔光緒元年〕,遣向氏高安親方朝崇慶賀年頭,兼賀天長、紀元等節。三月十八日前赴薩州。四月初八日到于東京。翌年十月初七日囘國。

本年〔光緒元年〕,有朝官來到本國云「進貢天朝,慶賀登極請封王爵等典,概行停止,更改革政法」等由。随將依舊擧行之處,頻行請辭,不得聽從。因此,爲哀請政府事,遣法司官毛氏池城親方安規。八月十五日前赴薩州。九月初三日到于東京。(此時,馬氏與那原親方良傑、度支官向氏幸地親方朝常、御鎖官向氏喜屋武親雲上朝扶、日帳主取向氏内間親雲上朝直、度支官吟味役翁氏親里親雲上盛英等跟去。因有公務,馬氏與那原親方良傑、向氏内間親雲上朝直,子年〔光緒二〕閏五月囘國;向氏幸地親方朝常,其六月囘國;翁氏親里親雲上盛英,其十二月囘國。且,馬氏與那原親方良傑,因有公務,其八月又復上京)

本年〔光緒元年〕,因日本政府痛惡本國人民漂到臺灣受其殺害,遣兵征伐,遣尚氏今歸仁王子朝敷代爲行謝。九月二十四日前赴薩州。十月二十日到于東京。翌年正月二十九日囘國。

〔光緒〕二年丙子,爲前赴東京,再行哀請事,遣撥向氏大宜味親方朝救。三月二十九日前赴薩州。四月二十一日到于東京。

本年〔光緒二年〕,禀請東京事情,不准所請之處,報明本國。由是,爲再請事,遣撥法司官毛氏富川親方盛奎。八月初九日前赴薩州。九月朔日到于東京。(此時,日帳主取向氏伊江親雲上朝重,亦奉命跟去)

本年〔光緒二年〕,年頭使者,曁天長節、紀元節慶賀使向氏富盛親方朝直,二月初八日前赴薩州。三月二十三日到于東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