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博愛!
對我而言,愛與戀有別也。愛,是大愛,是博愛!國父中山先生,畢生以博愛為念,乃萬世之聖人。
我認同三民主義,無論民族、民生、民權,亦或民主、民生、民權,皆是為中華之復興,皆存博愛之心也!
民族:漢民族代表之中華,以孔之仁立國,提倡講信修睦之天下大同,修、齊、治、平之思想將漢民族帶入一個博愛之高度,成為東方文明之大國。
民生:撫民、養民、富民為重,非西方資本主義可擬。民生概分衣、食、住、行、育、樂六領域,國家之使命,乃是滿足此些國民基本,而有此思想,亦是博愛也。
民權:國之主人,乃是民也。政府擁有「治權」服務人民,人民則擁有「政權」支配政府。道家言:「民之難治,以其上有為,是以難治。」民為主,政府乃是民之僕從,以民為大,可稱無為也,若無博愛之心,可以如此?
觀中正先生改「民族」為「民主」:既以民族之愛擴大至天下萬民之愛,亦是民權之昇華,民可選擇政府之治權實行者,亦是博愛也。世皆有低谷之期,而依民之愿,以民為重,放棄「治權」,無此博愛之心如何能做到?
天下為公!不可治世,便隱世而居,心存博愛,才是為人之道也。待人以謙,天下太平,大愛之下,才有小愛之存在也!
心境 |
回應(0) | 西元2008年12月04日 23時28分22秒
亂,由心生!
今日,韓公館文章評論出現大量垃圾留言,一片狼藉,猶如黑幫上門一般,甚是「亂」也!無奈下,被迫學習防禦之策。嗯!也只有學著加裝一把「密碼鎖」:增添了一個驗證程式來防范所謂之「留言機械人」。雖然會勞煩留言者,但是可謂身在浮世,亦只有如此了。
世人,為何會變得如此?造成他人之麻煩,然後只有通過更加麻煩之方案來解決此麻煩,真是可笑至極!浮世之浮,乃是焦躁,不甘平凡之心無法「名垂千古」,以致其放下道德與尊嚴,寧願選擇「遺臭萬年」。爭鬥之心不能放下,最後便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格局了。此皆「亂」也,亂,由心生!
心境 |
回應(0) | 西元2008年12月03日 17時41分08秒
禮,乃禮制、禮儀,是為上下有別,長幼有序,今泛意尊人之心:待人以禮、待人以謙也。
今乃西化之中華,若以「禮」言此浮世,未免為人恥笑,有人言:「當如西人般平等直言,行之有效。繁文縟節,可免則免。」或言:「禮乃形式之物,多此一舉也。」故此世,幼不尊長,人之爭鬥時時有之。
禮須教也。
人當青年,見有父之教:自身勞苦多年,有子,萬千溺愛,捨己包容,錦衣玉食,稱「小祖宗」。至子青年涉世,遇不公,倍感難存,挫折之下,心生怨忿,或輕生,或頹廢,更有甚報復社會。若教子以禮,嚴父孝子,如何致此?
禮須勵也。
論此世之官學教育:應試之風尤勝,科學先進,但哲學全盡也。人非工具,乃是思想之物,學本有深淺,唯人之思想無窮,無學之人亦有識,有學之人卻不盡識。可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夫子因材施教,此時為何如此難以實現?國家望培養之人才,難道僅是其所謂之「標準」而已?如此官學,亦致淺學之人因無望而忿世,厭師厭學,有學之人卻一帆風順,但遇風浪時卻難以再航了。若教徒以禮,即便學淺,此徒亦為正直,尊師尊長尊上司,可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此漁便是為人處世之「禮」也。可於職場獲得人緣學識,乃一良士也。
故,「禮」在今世乃是相互之禮,若你不「禮」於人,人必難「禮」與你。
禮束言行。
中華自古,見人行禮,幼與長言須用言敬語,徒與師學當用謙詞。今學習所謂西方之「人權」、「自由」,講究「平等」其本意甚好,而國人受之,卻致「上下不分,長幼無序」實乃可嘆,其稱「禮樂崩壞」不為過也。此世之東方,本已是浮世「不平等」,若不以禮約束,難固矣。
禮乃是謙。
若問,「禮」當如何,今世西化,若是復古制,難免與大眾相悖。但無聊之阿諛、寒喧亦不可取。禮由心生,唯今,應以「謙之心、禮之心」處人,可獲人緣。吾人無曾入大學,自感淺學,因此亦更當時刻自省了……
心境 |
回應(0) | 西元2008年11月28日 16時05分2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