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是憂鬱。
每在烏雲密佈時,就已如落雨般,心有些感傷呢!冬時之雨,無有春天般帶來花之欣欣,亦無有夏日般令蓮潤潤,更不同秋季之雨使落下之紅葉再次充滿生機。冬雨中夾著片片微小之雪花,分不清,道不明。
雪是冬之衣裳,而雨卻使裝點大地的衣裳退去了色彩,使冬天變得不再美麗。街上的人們,冒著雨快步趕路,不一會消失無影。無人留戀此景,亦不見夏日撐傘散步之情侶。唯有車輛疾馳著,帶起了冰冷的水花。除此,便一切靜止,看來封著大地的並不是雪,而是雨,真是蕭蕭條條……
道德經:「希言自然。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此皆一時之情,既無法言清,只有修身以待。雨,雖封著大地,卻能夠在春來時匯成美麗的溪流。還是盼望春之來臨吧!
心境 |
回應(5) | 西元2009年01月06日 13時34分34秒
有所懼呢!懼何?科技……
今,不可否認,科技融入生活,改變了世界,電腦、數位通訊、網路等物,皆為娛樂工作不可缺矣。我實難排斥,因此乃大勢,亦是人類文明發展之必然。唯,令我所懼之處,乃是傳統之實體交流,已成往昔了。觀看美國卡通《瓦利機械人》,此感猷甚也。人們在科技下,令自身本能喪失,可是悲哀呢!
今世如此,與人交流須隔一螢幕及線纜;無論身在何處,一通電話便被尋到。有者看來是令人振奮之事,但是否有人反思,我等失去幾何?當年等待友人信件之感,展信之情是如此美呢;遇多時不見之友人,敘前次未敘之話也是如此有趣;人人之間之恭之禮,如此充滿人情呢!現今卻在一個窗口下,亦或一個傳聲筒之下蕩然了!
有語便言,不加深思,不分時刻,於網路亦或數位通訊下直來直去,毫無禮制可言,東方人涵蓄之性,無存也!沈迷虛擬世界,不可自拔者亦有之,其無現實之生活,枉為世人了。事業時,亦夾雜休閒,安能有事業之心?可謂人多口雜,難有思想,浮燥之態呼之而出,心不靜則事不可成也!
科技以人為本,人須善用科技!可謂「盛極必衰,物極必反」何事都須節制而為啊……
心境 |
回應(2) | 西元2008年12月30日 11時40分30秒
冬日,之所以為「日」,可能因冬時的人們,喜愛陽光吧。
先看一篇《枕草子-四時的情趣》吧:
冬天是早晨最好。在下了雪的時候可以不必說了,有時只是雪白的下了霜,或者就是沒有霜雪也覺得很冷的天氣,趕快的生起火來,拿了炭到處分送,很有點冬天的模樣。但是到了中午暖了起來,寒氣減退了,所有地爐以及火盆裡的火,都因為沒有人管了,以致容易變成了白色的灰,這是不大對的。
可能清少納言以為平安時代之日本宮廷,陽光不是奢侈之物吧。而今時,雖不需要去處理那些炭火,但在水泥森林裡的城市,陽光卻是可貴的。
呵呵,不論如何,我卻是覺得冬日之午後最好呢!
陽光射入白色的落地窗,室內雖未開暖氣,還是漸漸暖起來了。窗外,似乎不見其他色彩,嗯,一切顯得那樣白爍。雖無下雪,然,冬天的氣氛終於還是包圍過來了。
我杵在窗前,久久不捨離開,手中捧著裝著白水的玻璃杯,暖意從手中一直傳到了身體,也無法分清是那陽光帶來的,還是手中熱水傳遞的。細一想:「其實這又有何關係呢?」
陽光屬「火」,手中卻是「水」。俗話:「水火不容」,叫我看來卻不能苟同。水乃是萬物之始,火卻是人類文明之始。萬物獨缺人,則無文明;人類缺萬物,則人不可活。正是水火相容,才有此世界呢,可謂「道法自然」。
越是現代科技下的生活,越是需要有自然之心呢。心有起落,亦是自然之事,得意與失意皆乃人之常也。同樣,孤寂與鬧熱亦只是週期之態呢。過去之寒,今日之暖不正是那樣的情節麼?
心境 |
回應(4) | 西元2008年12月25日 14時28分1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