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乃禮制、禮儀,是為上下有別,長幼有序,今泛意尊人之心:待人以禮、待人以謙也。

今乃西化之中華,若以「禮」言此浮世,未免為人恥笑,有人言:「當如西人般平等直言,行之有效。繁文縟節,可免則免。」或言:「禮乃形式之物,多此一舉也。」故此世,幼不尊長,人之爭鬥時時有之。

禮須教也。

人當青年,見有父之教:自身勞苦多年,有子,萬千溺愛,捨己包容,錦衣玉食,稱「小祖宗」。至子青年涉世,遇不公,倍感難存,挫折之下,心生怨忿,或輕生,或頹廢,更有甚報復社會。若教子以禮,嚴父孝子,如何致此?

禮須勵也。

論此世之官學教育:應試之風尤勝,科學先進,但哲學全盡也。人非工具,乃是思想之物,學本有深淺,唯人之思想無窮,無學之人亦有識,有學之人卻不盡識。可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夫子因材施教,此時為何如此難以實現?國家望培養之人才,難道僅是其所謂之「標準」而已?如此官學,亦致淺學之人因無望而忿世,厭師厭學,有學之人卻一帆風順,但遇風浪時卻難以再航了。若教徒以禮,即便學淺,此徒亦為正直,尊師尊長尊上司,可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此漁便是為人處世之「禮」也。可於職場獲得人緣學識,乃一良士也。

故,「禮」在今世乃是相互之禮,若你不「禮」於人,人必難「禮」與你。

禮束言行。

中華自古,見人行禮,幼與長言須用言敬語,徒與師學當用謙詞。今學習所謂西方之「人權」、「自由」,講究「平等」其本意甚好,而國人受之,卻致「上下不分,長幼無序」實乃可嘆,其稱「禮樂崩壞」不為過也。此世之東方,本已是浮世「不平等」,若不以禮約束,難固矣。

禮乃是謙。

若問,「禮」當如何,今世西化,若是復古制,難免與大眾相悖。但無聊之阿諛、寒喧亦不可取。禮由心生,唯今,應以「謙之心、禮之心」處人,可獲人緣。吾人無曾入大學,自感淺學,因此亦更當時刻自省了……
心境 | 回應(0) | 西元2008年11月28日 16時05分25秒
我是一孤寂之人,雖說家在錢塘,卻身居蕪湖。有者以現代語言稱我曰「宅男」,我卻不如此認為。所謂「宅」,意為「家」也,我平日身居之處非「家」,因而非「宅」也。若以當前之狀,乃稱「寂人」也顯風雅。

「深居簡出」便可一言呈現我之生活,除卻工作,也只有讀書、遊戲、影視與創作。不知何故,終覺此地無杭州般華美山色、亦無如西湖柔水般之錢塘女子,長嘆……可能是我自命高尚,地域偏見吧!不該……不該呢!

然,時而覺得為「寂人」亦有些許優處:能清心,能寡欲,看淡世間名利,以前史為鑒,潛心獲學,認知此浮世,可謂「……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但是敢問此前句?乃是「一壺濁酒喜相逢」,是啊,此是憂處了!誰人與我相逢?到此處,心泛漣漪呢!
心境 | 回應(0) | 西元2008年11月24日 22時43分13秒
pic/20081123-01.jpg

今日我购得之台版書籍又到了,是日本昭文社之《台灣》與茂呂美耶之《字解日本》。因爲個人喜好,人在中華大陸的我,對於喜愛之書物,還是盡量以高價購入繁體版。

書須擁有,才會珍惜。我連角亦不捨褶皺,翻閱甚為小心,因此也不外借於人……

現時,我於辦公室内書籍,即如圖所示……
文化 | 回應(0) | 西元2008年12月03日 00時24分10秒
«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