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人的皇帝


中國自秦始皇之後,皇帝這個被認為至高無上的權威就在中國延續了兩千餘年,兩千多年的歷史,這皇帝也有幾百吧,這還是指漢晉隋唐宋元明清這些被我們認為是正統的朝代的皇帝數量,要是加上分裂的時期隨便佔領一個縣城就宣佈自己是上天授命的皇帝的那就更多了,可惜的是,這幾百位皇帝,都不是人啊。

在此我並沒有想侮辱皇帝的意思,事實上這些皇帝確實不是人,一直以來,皇帝就被稱為「真命天子」,「真龍轉世」,「真龍天子」,看吧,皇帝都不是人,要不是前輩子做龍做的不好被貶下來做皇帝,(敢情是競爭下崗的淘汰貨,怪不得沒幾個皇帝遇到風調雨順日子的,都沒後台啊。)要不就是天生下來的,(所以那些皇太后個個都是聖母瑪利亞,代天懷孕生天子)自然有些皇帝覺得真龍啊什麼不過癮,還要拿佛來湊湊熱鬧,比如那位女皇帝武則天,就說自己是彌勒菩薩轉世。除了龍,天子,佛,還有稱皇帝是天上紫薇星下凡的,不過這就不值錢了,人們還有稱狀元為文曲星的呢。但是怎麼說,皇帝都將自己身上披了一層神聖的外衣,將自己和凡人隔離開,所以說,皇帝從來就沒把自己當人。(日本也一樣,他們的天皇直接說自己是神的子孫,做得可比中國更赤裸裸了。)

當然,那純粹是神化皇帝的方式,所謂「君權神授」,假如和天啊神啊佛祖啊扯上點關係,那這個位子總是比較穩固的,否則大家都像陳勝那樣說「帝王將相,寧有種乎?」,那這個位子就有點麻煩了,認為自己有種或沒種的都來造反,那這皇帝的寶座估計沒坐熱就要換人了。

神化歸神化,皇帝還是凡人,可惜,雖然肉體上是凡人,精神上卻不能做人。為什麼?要做好皇帝就不能做人啊。凡是人,一般都有七情六慾,都有好壞善惡。但是做皇帝就不能這樣了。皇帝的要求是明是非,辨公理,處於中立,不偏不倚,賞罰分明,近君子,遠小人,必要的時候還要搞點小權術,顯示一下帝王威儀。別看這些看起來容易,實際上做起來就沒那麼簡單了,就拿這個明是非,辨公理來說,看似簡單,但是難度很大,須知這種是非公理本來就說不清,往往是今天是是,明天就非,今天還是公理,明天就成謬論了,自古至今,還沒一個人做事能保證完全正確。(從來不做事的除外)可是我們對皇帝的要求就是,你做的事必須完全是對的,不許錯,你是至高無上的權威,一開金口就決定千千萬萬的人的生死富裕啊。所以凡是皇帝做決定都要三思而後行,沒辦法,那些大臣們只管辯論和執行,決策權在皇帝手裡,但是壓力也在皇帝手裡,大臣們的一句「皇上,請慎重啊,這可關係到國本」(這個關係到的事也大,凡是交皇帝做決定的,大就是一國之興亡,小的也是一地的繁華的事)這頂大帽子扣下來,就夠你苦思冥想,慎重十天半個月的。這還不行,你還不能拖太久,這些都是大事急事,大臣們總是催著逼著,你再不決定就加你一個優柔寡斷的罪名,你做了決定吧,支持的那方自然是得意洋洋,反對的一方雖然嘴裡說遵旨,但是心裡卻是不服,做事也就懶懶散散,磨洋工,說不定還對你皇帝不滿。想自古至今有不少皇帝不理朝政,一些確實是享樂貪玩,但是還有一些實在是對這種事怕了,我惹不起你們大臣我還躲的起,所以就鑽內宮不出來了,以前有丞相有大將軍就下放權力給他們,到了明朝沒丞相了,嘉靖感到厭煩了就想做神仙去,而萬曆早年有張居正萬事包攬,到沒覺得皇帝難當,等到張居正一死,才覺得皇帝的苦啊,馬上拍拍屁股回宮享福去了,就留你們這些大臣瞎折騰去。想崇禎帝夠勤政吧,明朝十多個皇帝除朱元璋外恐怕是他最勤政了,萬曆和他比簡單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偏偏他越勤政越麻煩,把滿朝文武都得罪了遍,大家都不理會他了,結果鬧了個亡.國自殺的下場,這樣倒不如萬曆天啟他們在宮裡睡睡覺做做木工來個幸福些。

可憐那些皇帝,除了幾位開國之君外,都是沒啥經驗的新手,之前做王子太子的時候還只是要求學習,等到了一下做皇帝卻要求要一切做的正確,只能做對不能做錯,這也太苛刻了些,所以一般皇帝要不就是戰戰兢兢中過日子,要不是就是練就鐵石心腸,或者乾脆啥事不管。全因為這些皇帝都只是普通人,卻做了不是人的皇帝工作。

再說這個中立,前文也說到,是非公理沒一個定論,一般事大家都喜歡分成兩派三派爭來爭去,誰都想爭皇帝的支持,而皇帝確實應該以中立的眼光看待問題,問題是皇帝能保持中立嗎?大凡是人總是有好惡,總喜歡以熟悉的喜歡的角度看問題,所以當大臣辯論的時候,自己熟悉的,口才好的,甚至長的比較順眼的。(這個順眼很重要哦,一般說官有官威官樣,大家都喜歡養眼的,自然不會選歪瓜劣棗的那種類型當官,所以凡是你看一般史書演義,說到好人總是相貌堂堂,假如是壞人又長的不好看,那就慘了,一定會加上相貌齷齪,賊眉鼠眼的話,想三國中龐統張松因為自己的相貌還受到歧視呢。皇帝在內宮三千佳麗,小太監也不會選太難看的,一下子看到難看的,自然不會被吸引,厭惡倒是正常。)其實一般人也就決定了,偏偏皇帝的要求是中立,尤其是朋黨之爭,說起這朋黨之爭,也就是皇帝自己搞出來的,一來是防止官員大權獨攬,二來是集思廣益,百花齊放,體現民主精神。可惜這搞搞過了頭,慢慢就成了習慣,皇帝總要找些人來吵一番,不管對錯,只要吵就行了,而皇帝也是不管對錯,中立就行,這個中立倒不是不管,只是這邊拉一下,那邊也要扶一下,這邊打一下,那邊也要踢一下,我支持他的決議了,對你就要談談心,表明你還是我們的好大臣,我反對他的決議了,對你也談談心,告誡你不要得意忘形。所以這皇帝的中立就是拋開人的好惡對錯,在大臣們之中走鋼絲。所以一般皇帝再笨也知道權術兩字,保證平衡最重要,你看明朝閹黨夠狠吧,就還是留著東林黨人,防止做大,

做皇帝搞平衡也是沒辦法的事,說起來那些大臣是效忠於你,為你做事,但是做到這位置上的人哪個不是超級高手,沒點實力在手,說是大臣是臣僕,其實要變臉也快得很,宋太祖趙匡胤最老實,直接對手下大將說,「今天我被黃袍加身,難保你明天不被黃袍加身啊。」宋太祖這還因為是五代那段非常時期說的,而實際上不給皇帝面子的多了,唐朝藩鎮割據,哪個給中央朝廷面子了,那是武將,其實文臣也一樣,說罷官就不幹,皇帝三請四邀才給你點小小面子,更有甚者,再下令也不理,你也不好說他,更不好殺他,須知這樣做士人還覺得有骨氣有個性呢。所以說說是大臣給皇帝辦事,其實皇帝也要求大臣們幫忙,所以要捧捧他,又不能捧的太高,捧出一個權臣曹操就麻煩了,只好壓一下,搞搞派系。難為皇帝這樣走平衡木,真不是人幹的活。

再就是那個近君子,遠小人了,這可就很難為了,君子小人都不會在臉上寫名字,也不會說自己是小人,皇帝說說是天子,真龍附體,紫薇星轉世,但是其實也就是肉眼凡胎,要真讓他們猜,也太難為了他們。而且大凡人都喜歡和親近熟悉的人親近,那些宦官自然是最熟悉的了,天天和太子啊皇帝啊在一起,熟悉的簡單不得了,可以說幾十年的老朋友了,皇帝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都一清二楚,先不說這些宦官會不會想花樣給皇帝玩,單就這幾十年的感情都很親密了,一般人的話,總是很念舊情,只要不犯大錯,不惹到自己,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想正德初年,戶部尚書韓文帥,大學士劉健、李東陽、謝遷上書要皇帝殺人,殺誰呢?就是一直在正德身邊的八個太監,其中就有劉謹。大學士劉健、李東陽、謝遷他們是孝宗皇帝留下的重臣,帶有輔佐武宗的味道,武宗對他們也是很尊敬的,假如換其他人殺,正德也就准奏了。但是偏偏要殺的是跟隨自己多年的太監好友。正德也就有點犯難,這也是人之常情,不信你試試,自己的老師突然和自己說,你那些多年的朋友都是垃圾壞蛋,快殺了他們,你試試你下得了手嗎?正德就下不了手,假如他下得了手,那恭喜,正德就已經成功轉型為一個非普通人的皇帝,問題就是正德還是一個普通人,劉謹他們過來一哭,隨便把小時侯某天為皇帝趕蚊子的陳年爛谷子一說。正德也就心一軟。放過他了,之後直到劉謹有謀反嫌疑才不得不殺。你看中國歷代,凡是宦官掌大權的時期皇帝一定是心軟的對身邊人好的,(當然對身邊人好不一定代表對所有人好。)象朱元璋這樣不管你熟悉不熟悉只要犯錯就殺的皇帝,宦官亂政,門都沒啊。宦官能得大全,全是因為和皇帝太親近的關係,至於外戚掌權,那就是太后的關係了。宦官那是朋友,畢竟還沒血緣,但是太后啊,太后的兄弟啊,那些皇帝媽媽輩的親戚和自己還是有血緣的,俗話說,上陣父子兵,自己父親是去了,(不去自己還是太子做不了皇帝)但是還有老媽和老媽的親戚呢。親人嘛,總是比外人放心,大權就慢慢過渡了。當然這是普通人皇帝的做法,真正的皇帝是不會這樣做的,漢武帝死前,把太子的母親殺了,太子的母親還希望漢武帝念以前的床第之情,作出媚態,漢武帝怎麼說的?「趣行!汝不得活」就是說「快滾!你不要想活命了!」漢武帝這樣做確實很沒人性,和正德比起來那是人情分是負的,但是他確實也沒作錯。西漢年間外戚弄權極盛,初年就有呂後奪政,太子年幼,假如太后垂簾聽政,那些顧命大臣就等於空置,皇權要被外戚把握了。(清朝咸豐死前肅順也請效武帝故事,咸豐一個猶豫,就帶來之後的幾十年慈禧當政。)漢武帝這樣做確實是一般人做不來的,之後的幾位皇帝都沒興趣效仿這位老祖宗的做法,但是之後外戚就開始掌握著政權了,這樣看,還是非普通人的漢武帝做的是好皇帝。

我們現在看歷史上的皇帝,那些昏庸,那些英明,都很清楚,但是現在都是事後諸葛亮,假如回到那時,說不定我們現在覺得很昏庸的皇帝卻很有人情味,對身邊的人卻很好。反而我們現在覺得很英明的皇帝卻對身邊的人很苛刻。我們看歷史常看到一些忠臣能臣不遇明君,鬱鬱不得志的事,常為忠臣報不屈。但是我們要想到,皇帝不是神仙也不會算命,一眼就看出來這位是好人壞人,是忠是奸,我們現在做公司人事主管考察試用都要三個月才知道這人會不會工作而已,對這個人的人品還是不明白,那作為一般人的皇帝怎麼可能又明白呢?而且一般人總是先相信身邊的人或先認識的人,滿朝文武單是中央部長級別的就幾十號人,皇帝能記住每個人已經是奇跡了。(一般來說皇帝記住身邊太監的可能性要大得多。)一般也就和幾個大臣常說話,一般的大臣也就「努力啊,不要負朕所望。」之類的話已經很榮幸了,像這樣能選出忠臣能臣倒是奇跡了。像王安石那樣由奏章得見聖顏,談了幾天話就委以重任那絕對是奇跡中的奇跡。不過奇跡也不能持久,等多年的老朋友大臣外加自己的老娘一說,變法也就停止了。但是單就這樣,神宗也被認為對王安石有知遇之恩,恩寵有加,無數的人還等著王安石這樣的奇跡等不到呢。

扯遠了。再回到皇帝不是人的問題上來,上面說皇帝不是人,主要是從皇帝本身的能力上來說的,我們再從制度上來說說皇帝不是人這個問題。

我們現在看電視劇,那裡面的皇帝可是很爽,想幹嗎就幹嗎,想要錢了就要錢,想要女人就要女人,想換換口味,談談戀愛收收養女,也成,至於什麼微服私訪,下江南,根本就是小菜一碟啊。電視劇裡的皇帝那可是無所不能了。可惜,皇帝沒這麼幸福。

先說皇帝的用錢,確實,皇帝用的錢很多,除了朱元璋劉裕蕭衍幾位很節約外,大多數皇帝都是奢侈浪費的主,何況,就算皇帝節約,那些貴妃宮女宦官們總要工錢吧,維修宮殿要錢吧,所以皇帝的用錢是很多的。問題就是,皇帝不是隨便就能用錢的。中國古代的財政是把皇室的開支和國家政府的開支分開的,內廷用錢是另外開支,不能隨便從國庫拿錢,而內廷的收入主要是依靠皇家田租為主,基本上是固定收入,萬一皇帝用錢過度,比如賞賜過多,買的珍寶太多,很容易告急。這時就要向國庫伸手了。但是這伸手不是隨便能伸的,要有借口,比如,最近要結婚了,冊封太子了,這都是好借口,假如你說朕想用錢就用錢。確實,是可以給你,但是規矩就破壞了,群臣對你就有意見,萬一你不但要錢,還要人幫你修園子,那更要小心了,你不會想被安上紂王隋煬帝第二的名號吧。還要選時機,國庫有錢的話,你只要找個借口,大臣們也就不高興,萬一國庫捉襟見肘,你還要錢,那你就等著大臣和你頂牛吧。他一句「國庫沒錢!」你能怎麼辦?把他殺了?自己落一個昏君的名頭,何況殺了也不一定能拿到錢。大家為什麼對慈禧拿海軍經費去修園子很是指責?因為修園子這應該屬於內廷開支,何況你慈禧還只是太后,卻挪用國庫的錢,無論情理哪方面都說不通。所以說,皇帝這手不是那麼好伸的,何況大多數的皇帝都想做個好皇帝,一般用錢都比較有克制,所以常有些皇帝抱怨自己用的東西還不如一些大臣,其實那些富可敵國的大商人石崇沈萬山之流都比皇帝過的有滋有味。

說到商人,再說說皇帝的吃吧,我們常說皇帝每頓吃多少雞多少羊,其實皇帝有多少嘴,能吃那麼多,何況,假如你有錢,完全也可以像皇帝一樣吃。自然,有錢是自己賺的,皇帝是被國人養的,但是任何事都有權利和義務,一些普通人可以做的事,皇帝不一定能做。就拿穿衣來說,皇帝做什麼事穿什麼衣都是有規矩的,不能隨便穿衣服,比如你去上朝,穿個便服,那是絕對不行的,甚至你狠點,去穿乞丐服,先不說被外面的言官知道要狠狠的批評你,就連內廷的宦官都會一起跪下來勸奏,他們吃不了讓皇帝做乞丐的罪名啊。(當然,你在衣服上打幾個補丁是沒問題的,不過不要顯擺,省得滿朝文武學你打補丁。)再說娶老婆,皇帝三宮六院是很多,但是被選進來是有規矩的,不能太高,不能太胖,不能太瘦,家事要清白,不能有隱疾,和某段時期按三圍身高標準選美差不多,那樣的選法什麼模特,個性美女是絕對選不進去的,那些性解放的MM也是沒希望的,所以大多數的宮女也就是端莊,萬一有一個漏網之魚,乍一下被皇帝見了,就驚為天人。至於去外面找美女,那絕對別想了,只要你做了皇帝,就老老實實待在皇宮吧,你想出去?可以,我們傳令聖駕出宮,閒雜人等迴避,這樣不好?要與民同樂?皇帝要考慮安全問題啊,要不我安排幾個民和你同樂?實在憋悶了,想微服私訪?真以為拍電視劇啊,皇宮這麼大,進出都有檢查,你出了一道門還有一道,你能偷偷溜出去,絕對是奇跡,就算你出去,我解決不了你,還不能解決那些幫你出去的宦官嗎?殺了他們看以後誰帶你出去。各位別拿正德來做例子,那是幾千年一個的寶物,連封自己做「大將軍總兵官」還自己給自己改名的事都做得出去,那微服私訪對他來算輕的了,問題是,幾千年也就出了這位正德。

其實皇帝一直呆在宮裡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現在有種意見說,皇帝應該是外面走走,見見民間的甘苦。但是談何容易?你出去微服私訪,那應該帶多少人呢?帶幾十,一百?..那還叫微服私訪嗎?整一個皇上小出巡嘛,這樣能見到民間的甘苦是不可能的,看安排好的國泰民安的戲到是可能。那少點吧,選幾個大內高手陪駕出宮吧,問題是這樣能保證皇帝安全嗎?別說這幾個大內高手是不是很神勇,能不能抵擋幾十個高手的圍殺,就算一地皮流氓拿個西瓜碰了皇帝的邊,也是不得了的事,萬一再留點血,那就是無數人頭落地了。肯尼迪美國總統,他的安全防衛不差吧,不是也被幹掉了嗎?當然,美國是現代民主國家,肯尼迪被殺追查出兇手繩之於法就行了,但是古代中國不同啊,皇帝死在外面,那是天大的事,是不是宮廷陰謀那是一定要查的,查不查得出來都要查,一批被懷疑的人肯定是要被殺的,就算是意外,那造成意外的幾個護衛一定是要株.連九族,內廷負責的也有責任,上刑場也是逃不了的,負責地方治安的大臣也要死,至於丞相或內閣官員,也有連帶責任,這些人再加上受株連的親屬,死個幾千應該是比較正常的,為了一個皇帝的心血來潮掉自己的腦袋,不值得啊。所以皇帝的微服私訪的迷夢也是很難很難的了。

那好,朕不微服私訪了,出京城玩玩,兜兜風吧,不行,大臣們出來說了,皇帝不宜隨便出京,出京可能有變,這是大實話,京城是一國首都,重要性不言而喻,萬一你出京,有幾個野心家搞鬼怎麼辦?像劉裕,何等英雄人物,北伐勢如破竹,打到長安,眼看要一統天下了,結果留守京城的劉穆之掛了,他惟恐有變,還是要親自回來,而且之後就再也沒回到北方。想必中國皇帝中能力超過劉裕的不多,手下有信的過象劉穆之那樣的大臣的也不多吧。再說一個皇帝離京的例子,英宗御駕親征,威風啊,結果落了個五十萬大軍全軍覆沒,自己被俘的慘事,這還罷了,留守的于謙還立了自己的弟弟做皇帝,還不願自己回去了,要發誓保證不搶皇位才能回家,想必在復辟前的那段日子,英宗對自己的出京絕對是很後悔的。

這只是政治理由,還有一個理由就是經濟上的了,皇帝出京絕對不會是像我們現在自助旅遊,帶個小背包拿點幾張信用卡就跑的,必定是帶一大群近侍護衛,文武大臣,還有大批的軍隊,要是親征,那就更多了,為保護皇帝安全嘛,總是多多益善,不過皇帝是不是韓信那就不得而知了,但是皇帝出京的花費就是驚人了,皇帝出去,各地官員要迎接,那食宿自然是全包,食物嘛,像皇宮那樣奢華是不可能的,但是至少也要有點土特產吧,而且也一定要拿得上台面的,假如拿霉乾菜燒肉這種去充土特產,不被內侍們踢出來才怪,除了皇帝,還有文武大臣和近侍也要吃飯吧,文武大臣都是中央級別的,近侍也是皇帝身邊的人,都是位高權重之人,平時想巴結都沒機會,現在還不好好巴結一番,自然吃了又拿。還外加親衛軍,軍爺也是得罪不起的,人又多,當然所有的東西自然是從地方財政出,最後還是落到老百姓身上。隋煬帝下揚州,山珍海味吃不完都倒了,但是沿途的老百姓卻有餓死的。再說宿,皇帝是出巡不是逃難,自然不能想慈禧兩次離開北京那樣慘,怎麼也要有一番排場,宿嘛,最好是有行宮啦,沒行宮那做龍舟也成,這又是一番大支出。所以凡是皇帝出巡,不論是單純的觀光旅遊下揚州(隋煬帝下去了就沒回來,)下江南,(乾隆下了幾次江南就倒霉了幾次)泰山封禪,(秦始皇漢武帝宋真宗每次去都是大肆浪費,害的國家財政緊張)還是遊獵親征(這個嘛,還可以套上鍛煉軍隊的帽子,不過文臣總是希望能省就省,最好遊獵就在京城近郊打兔子,避暑山莊太遠了些。),都是勞民傷財,偏偏許多皇帝為了自由對此樂此不疲,害的無數大臣前赴後繼,為皇帝外出的自由獻上了口水和頭顱。當然,他們也不是白浪費的,皇帝的自由也被他們的英勇表現限制了大半,就連正德這樣的頑童皇帝出去也要找個御駕親征的借口。(雖然御駕親征也是出京,但是畢竟是為了國家穩定,軍隊之外的排場也不算太大,所以還是算好的啦,不過正德這次出征完全是瞎胡鬧找借口出去玩了,)

說到正德,還要說兩件事,第一件就是豹房,也就是供皇帝淫亂的地方,這是備受批評的,不過這也反映了皇帝不是完全自由的,皇帝找老婆是要有選擇有規矩的,(皇后的話最好還要有背景。)過性生活也是,不能太誇張,身體要保證,不然宦官會在外面喊「皇上,保重龍體啊!」這樣喊三下,你還能堅持倒是挺厲害。所以大凡皇帝想做西門慶的話,一般都不在皇宮,比如圓明園這種地方,就是皇帝做西門慶的好地方。

第二件事就是認誰做父,這很大部分怪正德,好不容易出門一次,結果一個人學划船落水生病掛了,還沒留下兒子,結果大臣立正德的堂兄弟做了皇帝,就是嘉靖,大臣們要嘉靖認正德的父親,也就是孝宗為父親,而嘉靖的親生父親,孝宗的弟弟改叫叔叔,這下好嘛,做皇帝做的連老爸都換了,結果皇帝和大臣們頂牛,仗殺囚禁了幾個大臣,又頂了整整七年才把自己的老爸爭了回來。也真是天叫可憐,嘉靖敢情這事上也累得要死,乾脆一門心事研究成仙術去了。

或許皇帝有一天想通了,他決心向命運挑戰,向世間要回自由,準備做一個真正的人,想花多少錢就花多少錢,想任命誰就任命誰,想要多少美女就要多少美女,想去哪就去哪。想唱歌就唱歌,想學書法就學書法,那麼很榮幸的通知這位皇帝,他已經向隋煬帝,宋徽宗,南唐後主這幾位偉大的昏君看齊了,而且按這種趨勢,很有可能成為有世以來最大的昏君。不過歷史證明,這幾位昏君的下場不是很好,隋煬帝是被勒死的,宋徽宗是囚禁而死,李煜被俘後毒死。最終還是成了鬼,假如你覺得為了做一個真正的人,這些代價都值得,那可以,不過歷史上好像這樣的皇帝不算太多。

也許你心灰意冷,決定不做皇帝,好好做一個老百姓過日子,那對不起了,什麼叫皇帝?假如皇帝能這樣輕而易舉的辭職,那就不是皇帝,是現代民主社會的總統首相主席總理了,你要辭職,那朝野一定震動,是不是皇帝對我們不滿意了?無數大臣就會來哭諫,哭到你留下來為止,要不是皇帝被誰威逼了?那大家就先懷疑太后,再懷疑皇后,再文武大臣,國家上下陷入一片動.亂。實在不行,我說我就是想走??那也可以,做個太上皇吧。不過太上皇也是皇帝啊,也不能算一般人。所以你想辭職是沒門了。

辭職不行,我讓別人把我搞下台總可以吧,這倒是也行,漢獻帝,蜀漢後主阿斗都是被人搞下去的,雖然待遇比以前差了,但是也是有一個公的爵位做做,而且也算普通人。可惜的是,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劉裕之後,大多數末代皇帝都是被砍頭做鬼的命,而且劉裕一殺就殺兩,晉安帝被縊殺,晉恭帝被廢後還不肯死,硬說自己是佛教徒不能自殺,結果被被子掩殺。梁武帝是個仁慈之君,但是還是殺了齊和帝,隋煬帝死後,其孫楊侗被王世充立為皇帝,過不久王世充自己想做皇帝,就把楊侗殺了,楊侗死之前還不相信王世充會殺他。南唐後主李煜,被俘之後開始還逃過一劫,最後還是被毒殺,就算之前,也不是沒有皇帝被殺,魏少帝曹芳被廢後,他兄弟曹髦做皇帝找個幾個人要砍司馬昭,反而自己倒霉被殺,結果追究殺皇帝罪名的時候,硬是給曹髦按了許多罪名,貶為平民,而且只殺了直接殺曹髦的成濟,主謀賈充都放過了。(可憐啊,堂堂皇帝,莫名其妙就被這樣處理了,隨便說一下,這也是皇帝不能隨便出宮的好例子。)兩千多年來,皇帝被廢之後殺的多,活的少。須知你做過皇帝就是資本,你不想造反別人還可以用你的名號造反,怎麼看都是不安全,不如殺你乾脆。也難怪崇禎帝對自己女兒說「誰叫你生在帝王家呢!」別人看的風光,一旦出事就完光,崇禎自殺,還得到厚葬,南明的那些小皇帝們被清兵抓了不都是殺了嗎?(這樣看溥儀下台後的待遇已經很不錯了,要不是利慾熏心,做個真正的人也很不錯啊,須知前幾代想做也做不了呢。)所以當初宋太祖上台也是戰戰兢兢,今日我上台,也就是上了賊船了,自己不做也要為子孫著想啊。

於是皇帝不得不還要繼續做這個不是人的皇帝,而他首先要面對的就是自己的文武大臣。

皇帝不是孫悟空會分身,要控制朝政自然要通過代理人,代理人自然就是文武大臣們,照理說,大臣們都應該遵紀守法,為皇帝服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可惜這樣的大臣太少,不然諸葛亮也不會被作為典型來誇獎了。其實就算有諸葛亮在面前,皇帝也不一定認識,他們總是提防著手下的群臣們,生怕他們有意或無意把自己送上了斷頭台,那可就真是不能做人了。

要先防的自然就是武將,武將有兵啊,當年老祖宗皇帝就是靠兵上台的,不防怎麼行?於是就夜防日防,找個機會就殺,但是就這樣防來防去,武將篡位的也不少。而且防的太厲害就怕沒人守邊疆,那也是亡9國,兩邊都是死,怎麼辦?湊合唄,一方面用一方面監視牽制,而牽制自然用文臣方便。

文臣手中沒兵,不能直接威脅皇權,但是這些文臣也煩,敢情是小時聖賢書讀多了,想把皇帝變成一個聖人,皇帝心裡自然不願意,我想做個普通人就行了,他們還非推我做聖人,累不累啊。而且別看文臣沒兵,都好死理,強起來比武將還狠,動不動就跪下死諫,還都不怕砍頭,明朝皇權夠狠吧,還喜歡動不動打板子,偏偏明朝不怕死的忠臣就特別多,前赴後繼,真是死而後已。別看文臣沒兵,但是都是管事的,萬一鐵板一塊,那皇帝也吃不消。像張居正,雖然明朝取消了丞相,但是他這個首輔權威比丞相還重,皇帝對他也是懼怕萬分,生怕自己就被廢了,居然達到了這樣的地步,須知除了朝代末年曹操這樣確實有篡奪之心的權臣外,在和平時期也就像霍光這樣的大將軍能換皇帝,而張居正居然有這樣的勢力,(當然還要有馮保和太后支持)可見文臣也不可小視。

怎麼辦?一手用特務,監視懲罰大臣,不過這手公憤太多,不然濫用,另一手比較好,在群臣中尋找代理人,製造派別,這樣就可以利用代理人製造有利自己的輿論,使自己的行為得到保護,此外還有一大好處,皇帝有些事受限制不能隨便做,就可以找代理人去做,轉移罪名,比如宋高宗殺岳飛,他不親自殺,找秦檜動手,也不給什麼聖旨,只是暗示。這樣好啊,以後大家恨殺岳飛的人就恨秦檜,對皇帝還是忠心耿耿,而且留條後路,為岳飛平反也方便。崇禎就沒這麼聰明了,殺袁崇煥居然親自出馬,生怕別人不知道袁崇煥是他殺的,假如聰明點,派個人殺袁崇煥,自己睜著眼閉著眼,那大家的恨意也就轉移了。

不過這也不能說崇禎的問題,畢竟宋明兩朝不同,宋朝相權很重,丞相有時可以自作主張,而明朝君權重,就算是找了代理人,殺袁崇煥這樣的大事崇禎不可能裝不知道。這也是一個很大的弊病,原來處於皇帝和大臣之間的防火牆丞相被卸除了,很多責任就必須皇帝自己來背。

不過另一件事就可見崇禎找代理人的失敗之處了,找清議和,但是好找不找找了個不會把風的兵部尚書陳新甲,不單向外界漏了議和之事,還把崇禎主張議和的事也捅出來,比起秦檜那可是天差地別啊。

皇帝這樣對大臣,大臣也自然有武器對付,消極怠工日拖夜拖是一種,不過比較少,畢竟萬一來一個玩忽職守罪就不好了。所以大臣有三大武器對付皇帝。

一是清議:也就是輿論啦,大家別以為輿論沒用,須知這不是一般的輿論,是士大夫統治階級的輿論啊,古代皇帝沒報紙看,但是小道消息挺多,何況士大夫嘴上說,奏章也寫,一天送幾十份上來,看看你屈服不屈服,而且這些輿論都是有根據的,小到皇宮安定,大到天象變化,凡是有理由的都能編進去,你不是要做人嗎?沒那麼簡單。

二是祖制:中國儒家講究「孝」,這個祖制就不好隨便違背了,違背是要冒風險的,前文不是說皇帝要守很多規矩嗎?這規矩就是老祖宗皇帝定下來的。(說起來老祖宗皇帝也知道民主重要性,特地留一個尚方寶劍給大臣用。)這些規矩說起來大都挺有道理,是為了保證皇帝的權威,隨便也抹殺一些皇帝的人性。一般來說,清議加祖制皇帝已經吃不消了,不過也有不信邪的。

三是天象:世間確實有不信邪的皇帝,比如神宗,王安石說「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神宗嚇是嚇了一大跳,但是也默認了,但是對於王安石說的第一句「天變不足畏,」他就有點怕了,於是輿論沒擊倒王安石,但是奇異的天象天災卻把王安石擊倒了。

沒辦法,皇帝心裡還是有點認為自己是天子,和平民有點距離的,所以大臣的話可以不聽,老天的話非聽不可了。

假如這三個都不聽的話,那皇帝倒是可以做個真正的人了,但是這樣的皇帝已經喪失了做皇帝的資格了,也許可以做昏君,但是不適合做皇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