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后不想篡奪劉氏天下


看到這個標題,估計兩千年來熟悉漢朝歷史的人99.99%會駁斥我胡說八道。呂雉獨掌漢朝最高權力十五年,害死劉邦多個兒子、給呂家的人封王拜相、將呂家小孩冒稱孝惠帝的兒子扶上帝位,她幹的都是謀王篡位的事情,你居然還睜著眼睛說瞎話,說她不想篡奪 劉氏天下,可不就是胡說嗎?

但我還是想說——呂后不想篡奪劉氏天下。呂后害死劉邦好幾個兒子是事實,呂后違背劉邦遺命封呂家人為王也是事實,呂后讓呂家人掌握軍政大權更是事實,但上述三項加起來,頂多只能說明她擅權,不能斷定她篡逆。要到了她死後、陳平周勃等大臣誅滅諸呂之後, 把孝惠帝兒子們的隱秘身世曝光出來,事情的性質才驟然上升到篡位的高度,如果沒有陳平等人揭露出來的這樁秘密,是不好講呂后打算篡奪劉氏天下的。而我,就是因為覺得陳平等人的說法存在諸多疑點,才想寫一寫,幫呂后平個小反。

一、呂后是個女強人

西漢是夫妻店,劉邦能當上皇帝、當牢皇帝,全靠有個厲害的老婆。

劉邦早年當個小小的泗水亭長,替秦朝押送壯丁沒有完成任務,「亡匿,隱於芒、碭山澤岩石之間」(《史記‧高祖本紀》)。不管他躲到哪裡,老婆呂雉總能找得到他,說是「我家劉老三走在哪個地方,那個地方的上空就經常出現雲氣,所以要找他的話,跟著雲氣走 就是了」。有呂雉這麼一造勢,「沛中子弟或聞之,多欲附者矣」(《史記‧高祖本紀》),幫劉邦提高了知名度,蠱惑了人心。

漢高祖十年,代相陳豨起兵造反,劉邦親自率軍征討,淮陰侯韓信藉口生病留在長安,企圖跟陳豨裡應外合,有人向呂后告密。呂后跟蕭何合謀,假稱接到劉邦的捷報,讓蕭何拉韓信進宮祝賀。把韓信騙進宮裡後,當場殺死在長樂宮鐘室,然後斬草除根,夷滅韓信三族 。而劉邦,要到班師回京後才得知這件事。

韓信死後不久,劉邦找藉口把梁王彭越貶為庶人,發配到蜀地。彭越在謫徙路上碰到呂后,以為遇到了救兵,哭訴自己的冤枉,呂后嘴上答應幫他在劉邦面前說好話,將他騙回洛陽,對劉邦說:「彭王壯士,今徙之蜀,此自遺患,不如遂誅之。妾謹與俱來(《史記‧魏 豹彭越列傳》)。」劉邦一聽有道理,默許呂后找人羅織罪名,把彭越滿門抄斬。

韓信和彭越這兩個叱吒風雲的大將軍先後栽在小女人呂后手裡,呂后確實當得起「為人剛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誅大臣多呂后力」(《史記‧呂太后本紀》)的評價。

呂后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掌握最高權力的女人。劉邦死後,太子劉盈繼位,是為漢孝惠帝,實權掌握在生母呂后手中。劉盈只做了七年皇帝,他死後,呂后先後立他的兩個兒子為帝,自己臨朝稱制,為時八年。七年加八年,呂后一共做了十五年的最高統治者,在這十 五年裡,「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史記‧呂太后本紀》),說明呂后不是只會排除異己,她確實有治理國家的能力。

二、呂后廢帝殺王

呂后當政期間,起碼有兩件大事完全違背了劉邦的遺願,一是把劉邦的子孫摧殘得七零八落,二是封異姓為王。呂后死後,她的庶孫齊哀王劉襄指責她「擅廢帝更立,又比殺三趙王,滅梁、趙、燕以王諸呂,分齊為四」(《史記‧呂太后本紀》)。

孝惠帝四年,呂后讓二十歲的劉盈娶一個六歲的小女孩做皇后。皇后是劉盈的姐姐魯元公主的女兒,也就是讓劉盈亂倫娶外甥女。劉盈二十三歲就病死了,皇后才十歲,不可能生小孩。劉盈還在世的時候,呂后叫皇后「詳為有身,取美人子名之,殺其母,立所名子為太 子」(《史記‧呂太后本紀》),假裝懷孕,把其他女人生的孩子算到皇后名下,將其生母殺掉滅口。劉盈死後,呂后就把這個假外曾孫立為皇帝。過了幾年,小皇帝得知了自己的身世,放出狠話來,說要「壯即為變」,呂后生怕他真的作亂,就把他廢掉殺死,改立劉盈另 一個兒子,常山王劉義做皇帝。這就是「擅廢帝更立」。

孝惠帝元年,呂后害死了劉邦第三子趙隱王如意母子,徙劉邦第六子淮陽王劉友為趙王。劉友的王后是呂家女兒,跟劉友感情不好,在呂后面前說劉友的壞話,呂后就把劉友關起來,活活餓死。接下來呂后又徙劉邦第五子梁王劉恢為趙王。劉恢的王后也是呂家女兒,夫 妻感情也有問題,王后毒死了劉恢喜歡的小老婆,劉恢傷心過度,自殺身亡。這就是「比殺三趙王」,「比」在這裡是「連續,緊挨著」的意思。

劉邦庶出的長子,齊悼惠王劉肥也曾差點遭到呂后的毒手。劉肥雖然因為不是正妻所生的嫡子而未曾獲得皇位繼承權,但他畢竟比劉盈年長,又是從小一起長大的,劉盈尊重他,宴請他的時候自己敬陪末座,這就惹惱了呂后。呂后送毒酒給劉肥喝,幸虧劉盈插手——不 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要不然劉肥就死定了。不過也把劉肥嚇得不輕,慌忙把自己齊國的城陽郡獻給呂后的女兒魯元公主做湯沐邑,這才得以安然返回封地,沒有步上劉如意的後塵。

高后元年,呂后立侄子呂台為呂王,第二年呂台死去,兒子呂嘉即位。高后六年,呂后廢呂嘉,改立呂台的弟弟呂產為呂王。梁王劉恢徙為趙王之後,呂后把梁國改稱為呂國,呂產就成了事實上的梁王。劉恢死後,呂后派人通知劉邦第四子代王劉恆,說想徙他做趙王, 劉恆敬謝不敏,說願意繼續守護位於邊境的代國。趙國國土面積比代國大,經濟條件也比較好,而且不像代國那樣容易受到匈奴人的侵擾,劉恆既然不貪心,呂后也不勉強他,封侄子呂祿做了趙王。高后七年,劉邦最小的兒子燕靈王劉建死去,沒有嫡子,呂后派人殺死了他 僅剩的一個庶子,造成劉建絕後的事實,然後立呂台的兒子呂通為燕王。這就是「滅梁、趙、燕以王諸呂」。

呂台初立為呂王時,呂后把齊國的濟南郡割出來算作呂國的封地,高后七年,把原先的梁國改稱為呂,原先的呂國就改稱為濟川,立劉盈的兒子平昌侯劉太做濟川王。同年,呂后把齊國的琅邪郡割出來,立劉邦的遠房堂弟、自己的外甥女婿營陵侯劉澤(劉澤的妻子是呂 後妹妹呂嬃跟樊噲所生的女兒)為琅邪王。割給呂台的濟南郡,割給劉澤的琅邪郡,再加上早些年劉肥主動送給魯元公主的城陽郡,以及劉肥傳給兒子劉襄的齊國,合起來才是劉肥始封時多達七十城的齊國。這就是「分齊為四」。

劉邦一共有八個兒子,到呂后死時,已經只剩兩個庶子——代王劉恆和淮南王劉長,傳承帝位的嫡子劉盈絕嗣。劉邦子孫凋零,呂后應負主要責任。

三、孝惠帝諸子的身世之謎

《史記‧呂太后本紀》記載,呂后死後,齊哀王劉襄起兵討伐諸呂,朝廷派大將軍灌嬰率兵迎戰,丞相陳平、太尉周勃等群臣趁亂在長安發動政變,誅滅了呂氏。隨後,陳平周勃等「諸大臣相與陰謀曰:『少帝及梁、淮陽、常山王,皆非真孝惠子也。呂后以計詐名他人 子,殺其母,養後宮,令孝惠子之,立以為後,及諸王,以強呂氏。』(《史記‧呂太后本紀》)」於是廢殺少帝及梁、淮陽、常山王,迎立代王劉恆為帝,就是後來開創「文景之治」的漢文帝。

劉盈死後留下七個兒子,張皇后「詳為有身」收養的那個孩子繼位為帝,其餘幾個,劉彊(強)封為淮陽王,劉不疑封為常山王,劉山封為襄城侯,劉朝封為軹侯,劉武封為壺關侯,劉太封為平昌侯。高后二年,常山王劉不疑死去,襄城侯劉山改名為劉義,立為常山王 ;高后四年,少帝被廢幽死,常山王劉義繼位為帝,改名劉弘,軹侯劉朝立為常山王;高后五年,淮陽王劉彊死去,壺關侯劉武立為淮陽王;高后七年,平昌侯劉太立為呂王,稍後改稱濟川王。呂后死的時候,劉盈還剩四個兒子,一個做皇帝,三個是諸侯王。

按群臣的說法,孝惠帝劉盈剩下的這四個兒子,沒一個是他親生的,都是呂后弄來別人的兒子,殺掉生母,叫孝惠帝收養,立為後嗣,目的是增強呂氏的勢力。至於弄來的都是誰家的兒子,群臣在這裡沒有明講,但因「以強呂氏」這四個字,後人認為都是呂家骨血(注 1)。由此,一個「鵲巢鳩佔」的大陰謀呼之欲出,呂后用呂家骨血繼承劉家皇位,當然就是謀王篡位。

可惜,群臣的說法存在很多疑點。

疑點之一,劉盈的父母不是近親結婚,劉盈不大可能沒有生育能力。劉盈十六歲即位,不到半年,劉如意母子被殺,劉盈便開始「日飲為淫樂,不聽政,故有病也」(《史記‧呂太后本紀》)。他二十三歲病死,中間有七年時間,足夠他製造幾個「淫樂成果」出來了, 況且很難想像像他這種身份的人長到十六歲才開始有性經驗,因此就算劉盈被劉如意母子的慘死嚇得從17歲起就陽痿,在這之前也不可能一個庶出子女都沒有。

疑點之二,廢少帝沒講過自己不是劉盈親生兒子這種話。「廢少帝」指張皇后假裝大肚子收養的那個孩子,皇帝做到第四年上被呂后廢掉。姑且算他是在劉盈死前的三年裡(張皇后嫁給劉盈以後)出生的,那麼講出「後安能殺吾母而名我?我未壯,壯即為變(《史記‧ 呂太后本紀》)」這番話的時候他應該不會超過六七歲。親生母親被殺的事能被他知道,如果親生父親不是劉盈,這時候當然也知道了。六七歲的小屁孩沉不住氣,他敢放話要替母親報仇,難免不透露有關生身父親的事,但事實上他並沒有談及,說明他本人對於生身父親是 誰並沒有疑問。況且,若他真不是劉盈的兒子,那就沒有繼位的資格,是假皇帝,這事捅將出去,他便人頭落地,哪還能再奢談什麼「壯即為變」。

疑點之三,齊哀王劉襄的造反宣言中並沒有質疑劉盈諸子的身世。呂后死後,諸呂擅權,齊哀王劉襄打算起兵造反,先寫信給其他諸侯王,他說:

高帝平定天下,王諸子弟,悼惠王王齊。悼惠王薨,孝惠帝使留侯良立臣為齊王。孝惠崩,高后用事,春秋高,聽諸呂,擅廢帝更立,又比殺三趙王,滅梁、趙、燕以王諸呂,分齊為四。忠臣進諫,上惑亂弗聽。今高后崩,而帝春秋富,未能治天下,固恃大臣諸侯。而 諸呂又擅自尊官,聚兵嚴威,劫列侯忠臣,矯制以令天下,宗廟所以危。寡人率兵入誅不當為王者。(《史記‧呂太后本紀》)

這其實是一篇造反宣言,意在闡明自己起兵的理由,爭取同情票。劉襄有兩個弟弟在長安,朱虛侯劉章和東牟侯劉興居,尤其劉章還是呂祿女婿,在呂后跟前也算混得不錯,如果劉盈七個兒子中有呂家的種,劉章沒理由不知道。皇子不是先帝親生,不啻一顆超級重磅炸 彈,會是劉姓諸侯王造反的最好藉口,也是劉襄爭奪帝位的最佳理由,可劉襄在信中卻隻字未提。他只說「寡人率兵入誅不當為王者」,並沒講「寡人率兵入誅不當為帝者」。

有人或許會說,「不當為王者」可能既指呂姓三王,也指劉朝、劉武和劉太三王,那麼請不要忘記,在群臣「陰謀」的那番話裡,劉朝、劉武、劉太三王跟少帝劉弘是一路貨色。如果劉襄真想剷除劉朝等人,沒理由放過劉弘,否則就是養虎遺患,將來輪到劉弘繼承哥哥 廢少帝的遺志「壯即為變」了。

疑點之四,灌嬰出兵,兩不相幫。齊國起兵後,呂產派大將軍灌嬰帶兵前去鎮壓。灌嬰不肯替呂家賣命,走到滎陽就停住不走了,還「使使喻齊王及諸侯,與連和,以待呂氏之變而共誅之」(《史記‧齊悼惠王世家》)。灌嬰是漢朝的開國功臣,他跟隨劉邦的時間比陳 平更早,陳平周勃知道少帝不是劉盈親生兒子,灌嬰沒理由不知道。就算他離京時還不知道,到了兩軍對峙的時候,擁有可靠消息來源的劉襄為了爭取他站到自己一邊,肯定也會告訴他。劉襄是劉邦的長房嫡孫,劉盈一系絕嗣的話,劉襄就是皇位的合法繼承人,繼承的優先 權要超過劉邦僅剩的兩個兒子劉恆和劉長(注2)。所以,作為劉氏忠臣的灌嬰,在得知皇帝不是劉氏血脈之後,幫助劉襄殺回長安從呂家手中奪回帝位才是灌嬰應該做的事。可是灌嬰不但沒有這麼做,反而起到了反作用,他擋住劉襄的兵馬,不讓齊國軍隊繼續向長安挺進 。灌嬰不可能幫呂家擋災,他攔住劉襄,當然是因為不認可劉襄的繼位者身份,也就是說,少帝的正統地位是不容置疑的。

疑點之五,徙濟川王王梁。政變結束、誅滅呂家人等之後,群臣派人去殺燕王呂通,對於空出來的趙王和梁王兩個位子,群臣立刻就有了安排,「徙濟川王王梁,立趙幽王子遂為趙王」(《史記‧呂太后本紀》)。劉遂是劉邦第六子趙幽王劉友的兒子,劉友恰恰是「三 趙王」中間的那一個。「三趙王」頭一個趙隱王劉如意死後沒兒子;最後一個趙共王劉恢是為了私情逃避公職而自殺的,有罪,後代沒資格繼承王位;中間的劉友是遭遇讒言被呂太后關起來餓死的,無辜,所以讓劉友的兒子劉遂做趙王。「三趙王」是已經在呂后當政時期徹 底被擼倒了的劉家派系,群臣這時候重新把劉遂扶起來封王,並不是亂點鴛鴦譜的即興之舉,同樣的,把濟川王劉太徙封為梁王,說明群臣在這個時候是承認劉太孝惠帝之子的身份的。如果劉太不是孝惠帝的親生兒子,群臣不可能到了此時仍不知道,又怎麼可能把梁國的封 地輕易交給劉太呢?

疑點之六,漢文帝絕口不提。劉盈的兒子們被一掃而光之後,法定的皇位繼承人應該是齊王劉襄,但最終卻由代王劉恆以庶子兼外藩的身份登上帝位,名分不正。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漢文帝為了坐穩江山,肯定需要大肆宣傳,強調他繼承皇位的合法性、正當性, 試想一下,如果劉弘等四人不是劉氏血脈,這不正是最好的宣傳素材嗎?

漢文帝正式登基以後,下詔論功行賞:

呂產自置為相國,呂祿為上將軍,擅矯遣灌將軍嬰將兵擊齊,欲代劉氏,嬰留滎陽弗擊,與諸侯合謀以誅呂氏。呂產欲為不善,丞相陳平與太尉周勃謀奪呂產等軍。朱虛侯劉章首先捕呂產等。太尉身率襄平侯通持節承詔入北軍。典客劉揭身奪趙王呂祿印。益封太尉勃萬 戶,賜金五千斤。丞相陳平、灌將軍嬰邑各三千戶,金二千斤。朱虛侯劉章、襄平侯通、東牟侯劉興居邑各二千戶,金千斤。封典客揭為陽信侯,賜金千斤。(《史記‧孝文本紀》)

詔書中交代了整個事情的前因後果,列明瞭每個人的功勞,仔細分析一下,可以發現這麼幾個問題:

?呂產任相國、呂祿任上將軍,是呂后死前任命的,《史記‧呂太后本紀》中寫得很清楚,文帝卻說他們是「自置」,且不提齊國先出兵的事實,顯然是為了定義呂產和呂祿職位的非法性,為陳平周勃等群臣搶先發動政變開脫責任。

?「擅矯」是擅自捏造皇帝旨意的意思,「承詔」是奉皇帝詔命的意思。皇帝年少,呂產呂祿派灌嬰帶兵去打齊王,「擅矯」是確定無疑的;但後來周勃進入北軍卻不是真的「承詔」,而是因為群臣一派的襄平侯紀通恰好掌管符和節,於是持節假傳聖旨,將周勃送入北 軍。文帝在這裡說成「持節承詔」,也是在給周勃和紀通開脫罪責。另外,不管是「擅矯」還是「承詔」,都意味著文帝在這道詔書中承認前任皇帝的合法性。

?封賞的幾個人,在詔書中都曾列明他們的功勞,唯獨對東牟侯劉興居的功勞隻字不提。劉興居所立的功勞,正是「除宮」,把前任皇帝拉出皇宮,給文帝挪位子。這麼大的功勞隻字不提,只有一個可能性,即這個功勞並不光彩。為什麼不光彩?因為前任皇帝不是西貝 貨。

漢文帝是在少帝被趕下台之後登上皇位的,如果少帝合法,則文帝就得位不正,就是篡位。在這樣一份給政變定性定調的重要文件中,漢文帝居然沒有通過置疑前任皇帝的身世來昭示自己登基的合法合理,只能證明他非不欲也,是不能耳。

有此六大疑點,足可證明少帝等人確實是劉盈的兒子,群臣撒了謊。

四、群臣為什麼要撒謊

設身處地地揣想一下,群臣誣蔑少帝兄弟的原因當在於四個字:主少國疑。

呂氏被誅滅之後,漢朝內外出現了巨大的權力真空,趙、梁、燕三個大諸侯國加一個魯國的國君缺位,相國、上將軍、長樂衛尉等要職空缺,以及一大溜的列侯位子空缺。雖然相國、上將軍並不是常設官職,低一檔的丞相和太尉也可以履行相同職能,但由於相國和上將 軍二職是呂后親自任命以架空丞相和太尉的,而丞相和太尉是發動政變殺死相國和上將軍的人,於是丞相陳平和太尉周勃就陷入了一種很尷尬的境地,絕對不能讓人覺得他們是為了一己權力而發動政變、想長期把持大權,否則又會發生動亂,到時候賠進去的就是他們自己的 身家性命了。

少帝年紀還太小,無法親自主政。呂產呂祿還在的時候,天下人都知道政出呂門,呂產呂祿被除掉了,天下人自然會認為除掉他們的人是下一個當權者,這種事情,就算拚命否認都無濟於事,除非當權者主動放棄一切權力。但陳平周勃不可能在這種情況下放棄權力,一 旦放棄權力,等於把自己放上砧板去等人宰割。「成者王侯敗者賊」從來都是政治鬥爭的必然結果,陳平周勃當權的時候可以是剷除呂氏邪惡勢力的英雄,一旦去職,也可能成為迫害太后家族的罪人。

對於當時的陳平周勃等人而言,他們所處的情境不僅僅是進退兩難的尷尬,更是危機四伏。

首先,無法擺平齊王劉襄和琅邪王劉澤。劉襄起兵,主要有兩大訴求,一是消滅呂氏勢力,二是奪回被強行分走的另三份齊國國土。前一個訴求已經完成了,實現後一個訴求卻有難度。魯王張偃是呂后非法分封的異姓王,年幼勢弱,剝奪其領土還給齊國並不難;濟川王 劉太是先帝劉盈之子,根正苗紅,用趙國或梁國土地跟他換回濟川還給齊國也不難,況且齊國軍隊已經把濟川國拿下造成既成事實了,再讓劉襄吐出來也不現實;最難辦的是琅邪王劉澤。劉澤雖然是劉家宗親,但跟劉邦的血緣關係比較遠,當初呂后封他做王,打了擦邊球, 光憑這一點來說,把他這個琅邪王擼掉、土地還給齊國,不是不可以;但劉澤在這次政變中也算立過功勞,政變成功了,不賞有功反而削奪其王位,是說不過去的。於是就形成了一個怪圈:不削奪劉澤的封地,就無法歸還琅邪郡給齊國;歸還了琅邪郡,就無法安排劉澤—— 劉澤本來就不該封王,用更大的封地去換他的琅邪郡,陳平等人做不了這麼大的主。可是,無法滿足劉襄的要求,要是劉襄執意繼續向長安進軍,就會跟灌嬰正式開戰,到時候鹿死誰手就不好預料了。

其次,無法掌控灌嬰的行動。古語有云「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灌嬰帶兵在外,誰的話他都可以不聽,若他來個反戈一擊,周勃靠駐京的南北二軍未必能贏,要是灌嬰跟劉襄聯合起來,長安更加危險。權力誘惑在前,灌嬰不是不可能反戈一擊的。

再次,無法壓服劉姓諸侯。這時候剩餘的諸侯王,楚王劉交是少帝的叔祖,輩分最高,吳王劉濞是伯父輩,軍功卓著,代王劉恆和淮南王劉長是叔叔,這些人要是以「保護少帝免遭權臣操弄」為藉口造起反來,會非常棘手。

這就是「主少國疑」。在當時條件下,只要「主」仍然「少」,「國」就絕對無法擺脫「疑」的局面。陳平和周勃無論是出於安邦定國保衛劉氏江山的忠心也好,是出於保全自己身家性命的考慮也好,都必須想出辦法,衝破這個困局。

呂后活著的時候,似乎很熱衷於促成劉家和呂家血脈的融合:「三趙王」有兩人娶的正妻是呂家女兒;齊王的重要弟弟朱虛侯劉章也是呂家女婿;劉澤之所以能被封為琅邪王,很大程度上沾了老婆的光;孝惠帝劉盈更是娶了呂后嫡親外孫女為皇后。呂后置基本的倫常規 則於不顧,讓兒子亂倫娶外甥女,為的無非是保證皇位繼承人身上流有更多的劉呂兩家血液。張皇后年紀太小不能生育,呂后大可以退而求其次,將年紀較大的呂家其他女子送給劉盈去「配種」,所以,劉盈的兒子們,尤其兩個登基當皇帝的兒子,他們的母親很可能是呂家 人,否則很難相信呂后偏偏在七個人中挑出這兩個來當皇帝。

陳平周勃發動政變,雖然「悉捕諸呂男女,無少長皆斬之」(《史記‧呂太后本紀》),難免有漏網之魚,比如劉章和劉澤的妻子,這都是隱患。如果少帝也是呂家女人所生,那麼問題就更嚴重了,陳平周勃不得不考慮一個可能性,即他們今天冒險保護下來的少帝,以 及劉章、劉澤等今天的政變功臣,將來可能站在呂家立場上發動反攻倒算。

既然如此,不妨把視野放寬一點,考慮一下是否可以從根本上解決「主少國疑」的問題,即換個年紀較大、與呂家沒關係的人來當皇帝,讓新皇帝去壓服諸侯、解決種種難題。

對於後世深受儒家忠君思想熏陶的士大夫們來說,有一丁點更換皇帝的念頭都是大逆不道,但在陳平那個時代,現實主義才是主流;況且從陳平的過往經歷分析,這個人膽子既大,腦子又靈活,很少受到道德觀念的束縛,且富於行動力,善於先想一著,趨吉避凶;所以 ,作為政變的主謀,他想出什麼異想天開的主意都不奇怪。

這時候想要廢黜少帝是完全可行的。呂后死後,呂家勢力的延續依賴於皇權,少帝年紀小,同樣也需要有所依靠,要麼依靠呂家,要麼依靠群臣,要麼依靠諸侯。呂家被消滅了,諸侯遠水解不了近渴,少帝只能依靠群臣。如果群臣把他推開,而且找到理由使他不能依靠 諸侯,那麼少帝的政治生命就會完結。群臣把這個理由找得很充分、很致命——說他不是劉氏子孫。

在闡述這個理由的時候,群臣很注意運用語言的技巧,他們說:「少帝及梁、淮陽、常山王,皆非真孝惠子也。呂后以計詐名他人子,殺其母,養後宮,令孝惠子之,立以為後,及諸王,以強呂氏。今皆已夷滅諸呂,而置所立,即長用事,吾屬無類矣。不如視諸王最賢 者立之(《史記‧呂太后本紀》)。」頭一句「帝及梁、淮陽、常山王,皆非真孝惠子也」是假話;第二句「呂后以計詐名他人子,殺其母,養後宮」,把張皇后那件事嫁接到「令孝惠子之,立以為後,及諸王」上面,說明一個「以強呂氏」的事實;然後用「今皆已夷滅諸 呂,而置所立,即長用事,吾屬無類矣」的遠景分析恫嚇大家,迫使大家同意「視諸王最賢者立之」。

就這麼一段話,注定了少帝四兄弟的悲慘命運。

五、呂后的行為該有一個解釋

兒子是劉盈親生的,呂后立的皇帝是劉家後代,說她打算篡奪劉氏天下的講法自然就不能成立。但是,廢帝殺王、封異姓為王、讓呂家人把持漢朝軍政大權,這些事確實又都是呂后干的,都可以理解為奪取政權的準備步驟,除非我們能夠找到合理的理由去解釋。

答案,我們還是應該從當時的歷史背景中去尋找。

「男尊女卑」是儒家禮教成為主流文化之後的事情,中國的歷史文化是從母系氏族的時代傳承而來的,一直到現在,仍有許多姓氏帶有女字旁,這便是母系影響力的遺存。幾經周折最終被楚國吞併的陳地向來有「婦人尊貴」(《漢書‧地理志》)的傳統,劉邦的家鄉沛 縣也是楚地,劉家乃至漢朝也是重視女權的。劉邦稱帝之後,老婆、兒子、兄弟、大臣都一一封遍,連早已去世的母親也追封為昭靈夫人,唯獨對父親劉太公卻遺而不封,一直要到了高祖七年,才尊老爹為太上皇,而且還是他自己過意不去提出來的,並非群臣的倡議,顯然 在漢初,「尊母不尊父」是人之常情,大家都習以為常了,才會對劉邦的做法見怪不怪。漢朝以孝治天下,歷代皇帝的廟號中都有個孝字,可是高皇帝做榜樣,孝母多過孝父。

呂后,包括整個呂家,不是一般的外戚,他們是軍功貴族,開國的功臣。呂老爹把女兒下嫁給無賴漢劉邦,有識人之明;呂后的兩個哥哥呂澤和呂釋之都是打出來的軍功侯;呂后的妹婿樊噲在鴻門宴上表現生猛保住了劉邦性命;呂后本人更是剷除韓信和彭越兩大潛在威 脅的幕後軍師。呂家的人在功臣中間是有認同感的。劉邦死後,呂后以開國國母的身份「秉漢朝之政」,而非「亂漢朝之政」,「亂」字是後人評的,當時朝野上下可沒人有這種想法,就算有人覺得她是在「亂」,她亂的也是自家天下,跟外人沒關係。

按儒家的宗法觀念來看,呂后跟劉邦所有兒子都是母親與兒子的關係,所差只在劉盈是她的嫡子,劉肥、劉如意等人是她的庶子。雖不至於要把庶子跟嫡子一視同仁,作為嫡母的她也不應該危及庶子血脈的傳承、家業的延繼。但在呂后那個年代,儒家不是主流,妾侍的 地位等同於家奴,妾侍之子也是同樣。作為主母,呂后是不可能把劉邦跟其他女人生的兒子與自己親生的劉盈放到一起去考慮的。

況且,在呂后與劉邦的婚姻關係中,呂后經常是吃虧的一方,想當年呂家乃是跟沛縣的縣令來往的大戶人家,劉邦卻只是一個浪蕩無行的地痞無賴,呂后下嫁,該有多麼不甘心;可是劉邦呢,跟姘頭生了長子劉肥在先,寵溺戚姬試圖廢黜劉盈太子地位在後,偶爾路過趙 國,居然還跟女婿張敖的後宮美人生出一個淮南王劉長來。其他女人侵佔的都是呂后的權益,其他女人生的兒子就是侵佔行為的活證據,不可能要求呂后永遠和顏悅色、毫無芥蒂地對待這些庶子。

所以,劉邦的庶子們,與其說是呂后的兒子,不如說是她兒子及其子孫的皇位競爭者。呂后有扳倒韓信彭越的紀錄在前,針對皇位競爭者發起主動進攻,完全合乎邏輯。

呂后對付的第一個競爭者是劉如意。趙王劉如意是劉邦生前最寵愛的一個兒子。當年戚姬恃寵生驕,施展狐媚手段纏著劉邦改立如意為太子,劉盈的地位幾乎不保,呂后自然對她恨之入骨。諸王分封到各國,理論上他們的生母都要跟去做王太后,呂后卻把戚姬等曾受過 劉邦恩寵的女人們都扣起來。她不對付戚姬不甘心,對付了戚姬又怕以後劉如意報仇,所以把這對母子一起解決。

接著是比劉盈年長的劉肥。《史記‧齊悼惠王世家》說劉肥「其母外婦也,曰曹氏」,現在很難考證出劉肥的出生究竟是在呂后嫁給劉邦之前還是之後了,但不管是前是後,以呂后的身份下嫁當時的劉邦,自己還沒生兒子,卻要面對野女人生出來的長子,鬱悶不難想見 ,她是不可能把劉肥視如己出的。此外劉肥的齊國也實在是太「肥」了一點。楚漢相爭之後,原本戰國七雄的都城中,只剩下齊國的臨災是保存相對完好的「國際大都市」,咸陽也好,長安也罷,遠非其比(注3);劉邦封劉肥做齊王時,一下子就給他七十餘座城池,又下 令「民能齊言者皆屬齊」(《史記‧高祖本紀》),可以想像一下,劉肥的齊國該有多富裕、多強大。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齊國的實力在諸侯國中排名第一,呂后不打劉肥這只出頭鳥,還能打誰呢?

劉肥只被削地,沒有落到跟劉如意同樣下場,原因可能有三,一是不像劉如意那樣年幼可欺,二是不像戚姬那樣跟呂后仇怨深重,三是劉如意母子的慘死對孝惠帝造成的打擊太大了,呂后不敢再刺激寶貝兒子。或許這第三點,正是孝惠帝在世期間呂后沒有再對劉邦的庶 子們出手的原因所在。但孝惠帝死後,少帝年紀更小、勢力更弱,呂后自然就要加快進度、加大力度了。

《史記‧呂太后本紀》記載:

��孝惠帝崩。發喪,太后哭,泣不下。留侯子張辟彊為侍中,年十五,謂丞相曰:「太后獨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丞相曰:「何解?」辟彊曰:「帝毋壯子,太后畏君等。君今請拜呂台、呂產、呂祿為將,將兵居南北軍,及諸呂皆入宮,居中用事, 如此則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脫禍矣。」丞相乃如辟彊計。太后說,其哭乃哀。呂氏權由此起。

在張良的一個叫做張辟彊的兒子的幫襯之下,孝惠帝剛死,呂家就獲得了長安城的軍政大權,接著把礙事的右丞相王陵撤換掉,呂氏封侯封王的道路便平坦起來了。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呂氏封王之後,呂后並沒有把劉氏的諸王一掃而空,尤其沒有碰過劉交和劉濞。楚王劉交是劉邦的四弟,吳王劉濞是劉邦二哥的兒子,兩個人的輩分和年紀都不小,立國有年,勢力也挺大,而且比呂產和呂祿有優勢的是兩個人都打過仗。以呂后 的才智和閱歷,不會不知道萬一呂產呂祿跟劉交劉濞對陣沙場,輸的會是哪一方,如果呂后真的想讓呂家人做皇帝,她應該趁自己還在世的時候把劉交和劉濞預先解決掉,可是,呂后從來沒對他二人出過手。

另外,當諸侯王犯錯誤的時候,不管姓呂還是姓劉,呂后基本能夠做到一碗水端平。劉友被關到餓死,是因為他老婆向呂后誣告他要造反,自古以來的最高統治者,對於謀反的流言向來是寧可信其有的;劉恢的後代被剝奪王位繼承權,是因為他為了一個女人而自殺,「 用婦人棄宗廟禮」(《史記‧呂太后本紀》),按《置後律》中的法律規定也是要廢嗣的;呂王呂嘉「居處驕恣」(《史記‧呂太后本紀》),呂后毫不客氣便把他給廢了,另立呂產做呂王。

歸根結底,呂后的意圖並不難猜,她只是想讓自己娘家的親戚們輔佐著自己嫡親的子孫,把漢朝皇帝的位子長久地坐下去,讓呂家長期維持皇后家族的地位。只可惜以呂產呂祿為首的呂家人過於無能,否則成王敗寇,歷史會是另一種寫法了。

注1:

《史記‧呂太后本紀》:宣平侯女為孝惠皇后時,無子,詳為有身,取美人子名之,殺其母,立所名子為太子。《史記正義》引用唐代劉伯莊的說法,在這裡有一筆註解:「諸美人元幸呂氏,懷身而入宮生子。」意思是說,不光張皇后這個假兒子的生身母親,包括孝惠 帝劉盈其他的美人,都是呂家人「用過的」,懷孕後才送進宮讓劉盈做便宜爸爸。

不曉得劉老先兒是否把春申君送李園妹妹給楚考烈王的故事跟這件事混為一談了,總之沒有更多證據證明劉伯莊此注可信。

注2:

1983年江陵張家山漢墓出土的漢簡中的《二年律令》被認為是呂后二年施行的法律,其中有專門的《置後律》,規定了「死毋子男代戶,令父若母,毋父母令寡,毋寡令女,毋女令孫,毋孫令耳孫,毋耳孫令大父母,毋大父母令同產子代戶。同產子代戶,必同居數 。棄妻子不得與後妻子爭後」的繼承順序。

把這條法律套用到呂后死後漢朝帝位的繼承問題上,如果劉盈無子,在劉邦所有存世子孫當中尋找繼承人時,劉襄應該排在第一位。

注3:

秦孝公十二年,「作為咸陽,築冀闕,秦徙都之」(《史記‧秦本紀》),咸陽正式成為秦國的首都。經過了一百三十年的苦心經營,秦滅六國以後,又「徙天下豪富於咸陽十二萬戶」(《史記‧秦始皇本紀》),在咸陽周邊營建了大量宮室,把從六國搜刮來的美女寶 器都放在裡面,把咸陽建設成為當時全中國的政治、經濟中心。可是項羽辦完鴻門宴,就「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史記‧項羽本紀》),把名都咸陽徹底破壞了,以致後來劉邦暗度陳倉打回關中,只能以秦獻公時代 的故都櫟陽作為都城。

戰國七雄之中,齊國是最後滅亡的,而且是主動投降,首都臨災並沒有遭受巨大破壞;楚漢相爭期間,齊王田廣遭到韓信的突然襲擊,倉促之間來不及組織防禦,主動放棄了臨災。這座城市交到劉肥手上時,比其它六國的舊都城都來得完整。

劉邦稱帝之初,曾打算以洛陽作為首都的,聽了齊人劉敬一席話,決定還是到關中去建都,把咸陽改叫長安,命令蕭何營造宮殿。後世有名的長樂宮、未央宮,都是這時期新建起來的。終劉邦之世,長安都沒有城牆保護,要到了孝惠帝三年才開始造城牆,但也不是一次 性完成,而是「三年,方築長安城,四年就半,五年六年城就」(《史記‧呂太后本紀》)。因而,在孝惠帝二年齊王劉肥來朝的時候,漢都長安仍處於草創階段,跟齊都臨災是無法相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