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中國歷史大勢

演講者:金庸

我目前在研究中國通史,準備寫一本書討論中國歷史的問題。我在歐洲走,常常想,以前的羅馬帝國跟我們西漢差不多是同一個時期,家業差不多大,國家武裝力量很強,經濟很發達。但是為什麼羅馬帝國一垮臺就沒有了,而中國漢朝滅亡之後,唐朝又復興了,一直到宋元明清,到現在我們中國還是很強大。其中一定有原因,我常常考慮這個問題。所以將來我寫中國歷史的時候大概會有以這個內容為主的一章。

我想中國歷史有幾個重要特點:一是我們的哲學思想是講融合的,不像西文哲學思想是講向外擴散的,而且我們講和諧、內部調和,內部在政治思想上要求不互相鬥爭。我們內部出現鬥爭的時候常常是國家比較衰弱、比較動亂的時候。內部和諧、團結,國家就發展了,國勢興盛了。我們中國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開放,對外部不排斥,對外來民族不排斥,能夠接受外來文化。總之,中國強盛強大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內部和諧,對外開放、不排斥。

各位看看,以前的夏商周就不談了,那時候,我們漢人力量很小,在漢水五經那個地方。小時候念歷史,外國人和中國人都說,中國歷史是從黃河流域開始的。現在,有了很多考古新發現。北大考古學家蘇炳西教授在這方面很權威,做了系統的研究,最後的結論就是,我們中華民族不是從一個地方發源的。全國從東北到河北、從雲南到廣東、浙江、湖南、湖北都有文化考古的遺跡。跟湖南接近的是在湖北省的長陽縣考古發現的「長陽人」。所謂「長陽人」跟猿猴差不多,還沒有完全進化成人,是最早的人之一,比「京人」早得多,比「窪人」也早得多,這個「人」還沒有完全直立,恐怕有一些還在地上爬。所以我們這一帶還是人類發展最早的地區之一。雲南有一種人叫「謀人」,都是很早的跟猿猴差不多的人。所以每個地方都在發展。浙江錢塘江邊有一個地方叫河姆渡──不久之前發現的──把中國的歷史提早了2000年,本來中華文化是5000年歷史,河姆渡文化發現之後,專家說有7000年的歷史。在河姆渡裡,還發現了稻穀。以前,外國人研究認為,中國的稻是從越南傳過來的,在河姆渡發現稻穀之後,知道稻是中國人自己培植出來的,不是從越南傳過來的。河姆渡時期的傢具、用具及居住的地方跟現在比較接近了,所以河姆渡把中國的文化推早了2000年。考古的結論是,我們中國文化是四面八方都有的,最後慢慢向中原集中。歐洲羅馬人向東征過,向西征過,向南向北發展,而我們中國人是東南西北都有,然後向中原集中。所以中國大一統是一種民族自然的心理。

為什麼有這種情況呢 埃及有一條河──尼羅河──從南方流向北方,兩邊有高山沙漠限制它。美蘇不達米亞兩河流域,東南西北都是沙漠,不能向外發展,所以文化就集中在那裡。集中程度高的時候,就得向外擴散,向外面征服。而中國黃河長江南北一帶比如湖南湖北都是平原,所以我們這裡文化發展之後就向中間、向交通最方便的地方、走路最容易的地方,向黃河流域、洛陽長安這一帶靠擾,向山西南部慢慢靠攏。因為那邊的文化特別發達,生產力發展比較好,我們這邊的文化相對低一些。文化低的地方自然向文化最高的地方集中過去。那邊鐵器、青銅器都有很大的發展,而楚國、吳國相對落後。所以我們的自然趨勢是從四面八方向中原集中。同時我們中國人自古以來就講融合。當時我們漢人也只是一小部分,其他還有蠻、夷、戎、狄。西面稱為戎,東面稱為夷,南面稱為南蠻,北邊稱北狄。當時湖南、湖北、廣東這一帶被稱為蠻子。這些「蠻子」慢慢向中原靠攏,他們接受了我們。歐洲人則不同,哪一種人就是哪一種人,是羅馬人就是羅馬人,分得很嚴格。是「野蠻人」就會一直受到排斥,動不動就將他們殺掉,或者拿來做奴隸。

我們中國人習慣用文化來分,不是用軍隊力量來分,也不是用經濟發展來分。你只要接受中原的文化,就當你是中國人一樣。孔夫子也說過,你接受華夏文化,就當你是華夏人,接受夷狄的文化,就當你是夷狄的人。齊桓公之後就這樣來分了。就是說根據文化來分而不是根據血統來分。不論什麼人,哪怕你是外人,若接受我們的文化,就當你是自己人,你不接受我們的文化,就當你是外人。所以文化慢慢寬鬆起來。因為思想這樣開放、寬鬆,經過夏、商、周、春秋戰國,民族之間雖然有戰鬥,但更多的是有混和、有親和,所以我們中華民族中心就慢慢寬大。戰國時候,相對於中原來說,楚國──我們湖南這一帶是楚國──和西邊陝西那一帶的秦國都還不被當作正式的中國人,是外國人,但是我們向它靠攏,後來,楚國、秦國和山西那邊雖然打仗打得很多,有時打贏,有時打輸,但是在文化上是慢慢接近了。

岳麓書院門外寫了一副對聯:惟楚有材,於斯為盛。「惟楚有材」來源於典故「楚材晉用」。「楚材」就是說我們湖南也有人才的。到了晉國,晉國也用湖南的人才來幫自己辦事。雖然當時在晉國人看來,我們楚國人是外國人,但是他們心胸很寬大,可以接受我們,所以我們湖南人也就幫著他們山西人辦事,而且辦得很好。好像伍子胥就是楚國人,到了吳國、越國,為吳國所用,不過,他後來回過頭來幫吳國打湖南人,這種做法就不好了。總之,儘管當時春秋戰國分成許多國家,但是人才是互相流通的。後來秦國統一了天下。統一天下也可以說是順應了潮流,因為當時經濟的發展有這個需要,如果統一,商業、工農業就可以很方便地互相流通。

我們在這探討中國歷史大勢,最重要的一點,還不是融合開放,而是人民要生活得好,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最重要的因素是:第一,沒有大的動亂,沒有大的戰爭,生產力水平要提高。秦國之所以能統一六國,最主要的原因是商鞅變法之後,整個生產力提高了;第二,國家的軍隊、政治都要有組織、有秩序,一切都要上軌道。秦國當時做到了提高生產力水平,政治、軍事也都組織得很好,所以他能平定六國。其他的國家像我們楚國,雖然屈原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議,但是沒有受到重視,很悲哀,楚國軍事沒有組織好,政治也沒有組織好,不安定,生產力水平也沒有秦國提高得那樣快,所以跟秦國鬥爭的時候,楚國就失敗了。總之,當時全國統一是符合潮流的,對提高全國人民的經濟生活水平是有好處的。

但是秦國的政治,在統一之後就不大顧及人民的生活了,很多政策、法律都很苛刻,民不聊生,要人民做很辛苦的鴕郟 醞持尾懷 謾H嗣穸哉 揮護,整個社會不安定,國家不安定,統治就不長久。後來秦末的時候,天下大亂,楚漢相爭,劉邦統一全國。漢朝統一之後,許多管理方式大致上還是沿襲秦國的,變化不大,不過,社會比較安定了。當時的政策是道家的政策,讓人民自己發展生產。生產發展了,經濟就提高了,人民的生活就過得去了,生活一好,天下就太平了。

我們中國長期要求風調雨順,天下太平。風調雨順,生產就會發展。古代農業全靠天時好,若雨下得不多也不少,風不大也不小,天氣很合作,農業就發達,大家就有飯吃,生活也過得去。風調雨順之後,就是國泰民安,國家就興旺了。

所以最主要的是人民的生活水平要過得去,就算不提高,至少不能降低,這樣國家就會興旺發達。穩定是非常重要的,穩定的先決條件就是人民的生活要過好。

漢朝立國不久,北方有一個很強大的民族──匈奴,對中國威脅得很厲害。漢高祖帶兵去打,也沒打過。匈奴跑馬射箭,武力很強盛,當時漢朝只好委曲求全,向他們求和。後來漢高祖一死,匈奴王非常無禮地寫信給漢高祖的皇后,說:你丈夫死了,你就嫁給我吧。這封信很污辱的,但漢朝還是忍下了。呂後回他一封信,說:我現在老了,牙齒也掉了,頭髮也白了,不能做你太太了,不配了。這是很忍氣吞聲的講法,可見漢朝對匈奴是很委屈的。想一下,自己國家實力不足,馬也沒有,糧草也不充足,要打又打不過,所以不得不委屈一下自己。到後來漢武帝的時候,國家力量強大了,馬養得多了,和匈奴一打就把他打垮了。

所以中國政治常常是在國內不濟的時候要忍耐一下,這很重要的。後來到唐朝也這樣。唐朝很強大的時候,也就是李世民的時候,北方匈奴已被我們打垮了,逃到歐洲去了。現在,歐洲的學者有兩種說法,一種說匈牙利就是匈奴人遺留下來建立的國家,也有一種認為,匈牙利是另外一種人,和匈奴沒有關係。不管怎樣,匈奴人是被我們趕出去的。唐朝把突厥族趕出去,他們在土耳其建立國家,這個是肯定的,學者沒有異議,我們稱他們為突厥族,他們自己叫「特族」,聲音差別都不大。甚至土耳其人把我們新疆稱為東土耳其。

我講中國的歷史大勢,回想一下,從春秋戰國到秦朝統一天下,此後,漢朝就強盛了。為什麼漢朝會強盛呢,因為經過春秋戰國之後,許多不同的少數民族和我們漢人融合在一起了,我們的民族變得強大了。對外界運用策略,對內部穩定民心,所以漢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的朝代,跟羅馬帝國一樣大的。羅馬從中心向外擴張,而我們是把四面八方結合起來。主要是我們漢人可以開放融合,很多少數民族和我們融合在一起,都變成了中國人。中國人人一多,就強大,經濟力量一發展,就把外國人趕出去了。所以我們中國歷史上,漢朝是最強大的時候。

後來,漢朝末年,有很多其他少數民族入侵,東北有烏桓人,曹操也帶兵去跟他們打過。後來到西晉的時候,有五胡人。大家讀過歷史都知道了,分別是匈奴人、鮮卑人、旗人、氐、羌。鮮卑人是在東北的。有人這樣講,俄羅斯的西伯利亞這個名字就來自鮮卑語,因為鮮卑在中國的北方,在西伯利亞一帶。鮮卑人很厲害的,把我們中國北方完全佔了,我們漢人就退到長江以南,變成東晉,鮮卑人就在北方統一。當時北魏有個皇帝叫魏文帝,很仰慕中國的文化,他自己要求整個北魏完全中國化。從文化上來講,魏文帝是中國歷史上很重要的一個皇帝,他穿的衣服,住的房子,用的文字,以及一些制度都是中國化的。後來魏國又分為東魏、西魏,西魏變北齊、北周,北周之後,變成隋朝,隋朝滅亡之後,唐朝興起。

隋唐時候,中國又變得非常強大。為什麼會這樣強大呢?現在的考查認為,隋唐的強大,完全是因為把匈奴、鮮卑、旗、氐、羌這些少數民族全部合併在一起了。北周完全是鮮卑人的一個朝代,但隋唐繼承之後,都和漢人共處於一個統一的國家。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們漢人的最偉大的皇帝之一,從他祖母到母親都有鮮卑人的血統,所以唐朝很多作風都鮮卑化。

總之,秦漢、隋唐這樣強大,都是因為把少數民族統一到一起了。後來,宋、元、明、清歷代中,元朝是排斥漢人的,在中國建立政權後,把漢人排在第四等,階級分明,民族排斥,所以,元朝不到百年就沒有了。後來,清朝接受這個教訓,對民族不排斥了,漢人、滿人共享政權,也接受我們漢人的文化,所以滿清後來就很強盛。

我們討論中國歷史的大勢,主要一個是開放。外部民族如果接受我們的文化,我們可以當他是自己人,那麼我們這個民族就會強大。不歧視人家的文化,不歧視外人是一個重要的特點。唐朝接受了印度的佛教,到了近代,西洋的思想、西洋的科學技術我們也接受。岳麓書院出過一個很偉大的思想家叫魏源,他當時就極力主張引進西方的思想在全國傳播的。唐朝是一個很偉大的時代,整個唐朝有23個宰相是外國人。我在西方國家講學時,跟他們談,我說,你的國家,如果請外面的人做首相,行不行 英國肯定不行,法國肯定不行,我們中國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的時候,單單一個朝代,就有23個外國人來做宰相。我們中國人心胸很寬大的,只要是好的,對國家有利,外國人做宰相也可以。現在美國人選總統,外國人是不可以的,規定得很嚴格。當時唐朝這樣強大,心胸廣大,外國人不僅可以做唐朝的公民,而且做宰相也可以,沒有限制。我研究羅馬史,看羅馬的法律,花很多的時間,看得我很煩。羅馬法很大的一部分內容是羅馬公民的權利怎麼樣,哪一些人可以當羅馬公民,哪一些人不可以,都取決於你是否有家業有財產,是否可以當兵。羅馬人當兵打仗很奇怪的,他的甲、刀槍、盾牌都要自己出錢買,國家不給,窮人家買不起刀槍。買不起盾牌,就不能當兵。所以有錢買刀槍,買盾牌,就能參加軍隊,可以當公民,所以他們公民含義規定得很嚴格。這樣子,國家不可能真正強大。我們中國人來者不拒,你願意來中國,歡迎得很。所以我們中國因為開放,唐朝很強大,到後來滿清開放一點,也強大,當然再後來是因為內部組織得不好,內部腐敗了,國勢才衰弱下去。國家很排斥外部思想的時候,就比較亂,「革」時就是如此,內部鬥爭很亂。等到鄧小平提出改革開放,內部穩定,經濟提高了,人民生活才變好了。現在可以說,我們中國走上了中國歷史上的一條正道,內部安定,發展經濟,對內改革,對外開放,這是一條光明的大道。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就是不斷回歸光明正道的歷史。

英國有一個大歷史學家叫湯恩比,他寫了一本《歷史研究》,這是一本很有思想見地的書,最後的結論就是西方國家已經走到盡頭了。西方世界的行為方式、思想邏輯已經行不通了,外面的世界可以征服的都征服完了,要打仗也沒什麼好打的了。他認為將來人類的出路就是要用東方哲學,也就是中國的哲學。中國的哲學講究調和、合作、開放、融合。用這種方式的人類將來才有前途。我很同意他的意見。我想未來世界人類的前途怎麼樣呢 全世界的人類都能接受中國的哲學,開放,對任何人都不歧視,是什麼國家的人都不要緊,美國人、中國人都是一回事,互相融合的,互相合作的,這樣這個世界,戰爭就可以避免,人類才有光明前途。我想中國哲學的前途就是這樣子,我們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已經證明了這條路就是最好的路。大家不用互相鬥爭,不用你打我我打你。

如果現在發生戰爭,用核子彈的話,這個前途就危險了。所以互相合作,互相融合,提高生產,改善生活,避免戰爭,可以說是我們人類的出路和前途,也是我們中國幾千年的教訓。

我的講話完了,請各位指教。

(江 堤整理 朱漢民 校訂)

(摘自《智者的聲音──在岳麓書院聽演講》,湖南大學出版社出版,定價:
18.80元。社址:長沙市岳麓山,郵編:41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