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與通用拼音


[前言] [漢語拼音] [漢語拼音與注音符號對照表] [通用拼音] [通用拼音與注音符號對照表] [結語] [臺灣拼音制度大紀事]


[前言]

拼音簡單的說,就是把每個中文字的發音以英文(西歐)字母表示,讓沒有學過注音符號的外國人,也可以經由這些英文拼音發出 正確的中文字音,台灣內部對中文譯音的爭論由來已久,有關「漢語拼音」與「通用拼音」的研究報告、問卷調查、學術座談也相當的多,由於兩種拼音的利弊頗受 爭議,且關係國家未來教育政策,所以政府一直遲遲沒有明確的定案。

所謂漢語拼音指的是中國於1956由文字改革委員會中的拼音小組所訂出的一套符號,原是為了要讓漢字拉丁化,後來文字革命 失敗後變成為譯音的工具,而1986年聯合國也正式採用成為漢語譯音的標準,通用拼音是由中研院研究員余伯泉所研發,其特色是與地方方言例如:閩南語、客 家話和原住民語相容性高,故非常適合作為鄉土語言教學之用。

漢語拼音與通用拼音爭議,主要來自於未來國小鄉土教學,由於教育政策的改變未來小學學生必須同時學習英語和方言,單就教學 來說通用拼音是比較方便,但國際間通用的譯音是漢語拼音而漢語拼音卻無法應用於鄉土教學上,台北市長指出若教育部堅持使用通用拼音,台北市將會同時採用漢 語拼音與通用拼音雙軌教學,如此一來不但增加學生負擔也浪費教育資源,因此譯音的決定刻不容緩,另一個爭端來自台北市路標譯音,前市長時期台北市的路標曾 改為通用拼音,現任市長任內卻又改回漢語拼音,造成了一樣的地名、路標有不一樣的英文拼法,造成了外國人的不便。有關漢語拼音與通用拼音的爭議,主張的人 各有說法,本報告針對漢語拼音與通用拼音做一簡單的說明與比較,試圖找出最適合的中文譯音。


[漢語拼音]

一、何謂漢語拼音?

「漢語」拼音,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也就是說漢語拼音指的就是國內使用的普通話拼音。漢語拼音是學習普通話的基礎,而普通話是各地 區、不同方言的中國人進行交流的工具。其也已經廣為使用的華語拼音系統,早在1958年就被中國採為國家標準,並在1982成為國際標準 (ISO7098)。除了台灣以外,幾乎所有的華語社群,都採用了漢語拼音。所以,漢語拼音可稱之為「國際優先(中國優先)型」。

有些學者會把「漢語拼音」,稱為「普通話拼音」或是「中國大陸拼音」。傳統上,台灣把漢語拼音和簡體字一律視為中國統治的政治象徵。因此我們不難理解為什麼長久以來台灣一直抗拒漢語拼音。

其次,「漢語拼音」的一個基本問題,就是曾經具有取代漢字的想法。它的設計上偏向文字,而不是記音的音標,因此不利於正確 拼讀。例如從「音位歸併」的角度來講,漢語拼音最後決定將空韻(舌尖後元音、舌尖前元音)與「衣」[i]歸併為同一個/i/音位(理由是從語音演變的歷史 來看,舌尖元音來源於「衣」[i]),造成以字母si表記ㄙ(而不是ㄒ)的問題。例如字母bu是ㄅㄨ、pu是ㄆㄨ,但ju卻是「ㄐㄩ」,而「ㄋㄩ」又要標 記為「nu」,因此常造成外國人學習中文的困擾。

二、漢語拼音與注音符號對照表

聲母
ㄅ b
ㄆ p
ㄇ m
ㄈ F
ㄉ d
ㄊ t
ㄋ n
ㄌ l
ㄍ G
ㄎ K
ㄏ h
ㄐ j
ㄑ q
ㄒ X
ㄓ Zh
ㄔ ch
ㄕ sh
ㄖ r
ㄗ Z
ㄘ C
ㄙ s

韻母
ㄧ i
ㄨ u

ㄚ A
ㄛ o
ㄜ e

ㄞ ai
ㄟ Ei
ㄠ Ao
ㄡ ou
ㄢ an
ㄣ en
ㄤ Ang
ㄥ Eng

一ㄚ ia
一ㄝ ie
一ㄠ iao
一ㄡ Iou
一ㄢ Ian
一ㄣ in
一ㄤ iang
一ㄥ ing
ㄩㄥ Iong
ㄨㄚ Ua
ㄨㄛ uo
ㄨㄞ uai
ㄨㄟ uei
ㄨㄢ Uan
ㄨㄣ Uen
ㄨㄤ uang
ㄨㄥ ueng
ㄩㄝ e
ㄩㄢ An
ㄩㄣ N


1."ㄓ、ㄔ、ㄕ、ㄖ、ㄗ、ㄘ、ㄙ"等七個音節的韻母用i,即拼作:zhi,chi,shi,ri,zi,ci,si。

2.韻母ㄦ寫成er,用作韻尾時寫成r。例如:"兒童"拼作ertong,"花兒"拼作huar。

3.韻母ㄝ單用時候寫成𢦓。

4.i行的韻母,前面沒有聲母時,寫成yi,ya,ye,yao,you,yan,yin,yang,ying,yong。

5.u行的韻母,前面沒有聲母時,寫成wu,wa,wo,wai,wei,wan,wen,wang,weng。

6.u行的韻母,前面沒有聲母時,寫成yu,yue,yuan,yun;上兩點省略。

7.u行的韻母跟聲母j,q,x拼的時候,寫成ju,qu,xu,上兩點也省略;但跟聲母n,l拼的時候,仍然寫成n,l。

8.iou,uei,uen前面加聲母時,寫成iu,ui,un,例如niu,gui,lun。

三、支持漢語拼音理由

(一)、漢語拼音已成為國際標準

漢語拼音從一九五八年推行到現在,已經有四十多年的歷史。一九六零年初美國教授JohnDeFrancis的漢語教科書BeginningChinese開始使用。後來出版的漢語教科書都用漢語拼音,而漢語拼音在漢語作為外語教學上是普遍採用的系統。

一九七七年聯合國第三屆地名標準化會議在希臘雅典召開,會議決定採用漢語拼音作為中國地名拉丁字拼法的國際標準。國際上地 名標準化的原則是單一羅馬化,也就是說,進入國際社會的各國地名,只能使用一種拉丁字母的書寫形式。美國的地名董事會也在這時候決定採用漢語拼音作為編印 地圖中的中國地名標準。一九八一年國際標準化組織在第十九屆大會上審議並通過漢語拼音方案作為國際標準的提案。次年,該組織發出文件說明,訂定漢語拼音方 案為世界文獻中拼寫漢語專有名詞的國際標準。至此漢語拼音方案已經成為拼寫漢語人名、地名和專有詞語的國際標準。

(二)、促進國際間資訊交流

美國的圖書館之前是使用威馬式拼音,到後來都改為漢語拼音,他們改變的理由是漢語拼音為全國通用拼音。大多數使用美國圖書館中文圖書的人都懂得用漢語拼音 拼寫漢語的人名和地名。這幾年,美國和其他國家圖書館(東亞圖書館和澳大利亞圖書館)共同協商轉換拼音的工作,統一制定圖書目錄。因此使用漢語拼音可以促 進國際間圖書資訊交流。

(三)、台灣要躋身國際行列

多年來國際人士集思廣益,決定採用漢語拼音,而我們不應加入政治因素,應該接受漢語拼音成為國際標準的事實。如果民國又實行另一種拼音,將是把台灣孤立起 來,難以躋身國際行列,也會造成自己本身的困擾。何謂造成民國自己本身的困擾呢?因為國際標準不僅牽涉地圖的編印和國際郵件傳遞,還關係到台灣在政治、文 化、經濟、貿易和科技等方面的交流和發展。例如:若台灣的公司行號和產品名目,有別於國際標準的拼音方式,豈不是自絕於人;還有如果國內學生到外國圖書館 不會查中文書,或是外國人來台灣看不懂路牌;上網看國際資訊或紐約時報的報導時,看不懂中文的專有詞語譯音…等,在在都顯示台灣要成為國際 的重要成員,應採用國際標準漢語拼音。

四、結論

一旦正式使用漢語拼音,首先要做的為語文教育。由專業人員編寫漢語拼音教學手冊,正面介紹其系統和其在國際上扮演的角色。漢語拼音是以拉丁字母音譯國家的 語音,採用漢語拼音也就是再度確認國語是統一的標準語。為便於學習閩南話、客家話、泰雅話、阿眉語,可以在漢語拼音基礎上,調整字母代表各別語言的語音特 性,另立拼音系統。使得我們在語音的拼音上更加便利和國際化。


[通用拼音]

一、何謂「通用拼音」?

「通用拼音」也可以稱為華語「通用拼音」。華語「通用拼音」是民國國語推行委員會提案通過用以標示台北華語的拼音系統。也就是以26個羅馬字母來拼寫台北華語,也可通用於客語及福佬台語,同時可學會中國大陸的漢語拼音。

通用拼音與注音符號對照表:

ㄅ B
ㄆ P
ㄇ M
ㄈ F
ㄉ D
ㄊ T
ㄋ N
ㄌ L
ㄍ G
ㄎ K
ㄏ H
ㄐ J(I)
ㄑ CH(I)
ㄒ SH(I)
ㄓ J
ㄔ CH
ㄕ SH
ㄖ R
ㄗ TZ
ㄘ TS
ㄙ S
一 YI(I)
ㄨ WU(U)
ㄩ YU(IU)
ㄚ A
ㄛ O
ㄜ E
ㄝ E
ㄞ AI
ㄟ EI
ㄠ AU
ㄡ OU
ㄢ AN
ㄣ EN
ㄤ ANG
ㄥ ENG
ㄦ ER
一ㄚ IA
一ㄛ IO
一ㄝ IE
一ㄞ IAI
一ㄡ IOU
一ㄠ IAU
一ㄢ IAN
一ㄣ IN
一ㄤ IANG
一ㄥ ING
ㄨㄚ UA
ㄨㄛ UO
ㄨㄞ UAI
ㄨㄟ UEI
ㄨㄢ UAN
ㄨㄣ UEN
ㄨㄤ UANG
ㄨㄥ UENG(UNG)
ㄩㄝ IUE
ㄩㄢ IUAN
ㄩㄣ IUN
ㄩㄥ IUNG

1.「資、慈、思、知、吃、詩、日」等七個音節的韻母用ih。
2.韻母ㄝ單用時寫成e。
3.iou、uei前面加聲母時,可縮寫成iu、ui。
4.注音符號與通用拼音的轉換在ㄣ(e)、ㄥ(eng)與ㄧ、ㄨ、ㄩ結合時,省略字 母e,而且所有的ung轉為ong。
5.注音符號與通用拼音的轉換在ㄐ(ji)、ㄑ(ci)、ㄒ(si)與ㄧ、ㄩ結合時,省略 字母i。
6.i類韻母前面無聲母時寫成yi、ya、ye、yao、you、yan、yang、yin、ying。u類韻母 前面無聲母時寫成wu、wa、wo、wai、wei、wan、wang、wun、wong。
 
 二、支持通用拼音的理由  

(一)、達到最高的通用性通用拼音主要有兩頂概念:
1.採用通用拼言主要基於與漢語拼音達到最大程度的相容,以利於未來之國際化。我們所提的這套通用拼音與中國大陸所用的漢語拼音有百分之八十五的相容度,另外百分之十五之差異則是基於學理上的考量,利於使用者便於使用與記憶。

2.希望採用拼音使得其與臺灣的母語達到一個最大公約數。目前通用拼音就華語跟客語的部分已經達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相容 度,所以它會較利於臺灣這樣一個母語學習的環境,另外就是在國語推行委員會裡,福佬語跟原住民語因為較為複雜,涉及的層面比較廣,所以目前這兩個已由各別 的小組分別去討論,希望未來臺灣的各種語言都有其音標,而通用拼音的構想就是希望在這麼多的語言裡,不要一種音就用一個音來標示,儘量只要在它們發音相同 的情況下,就得以便用同一個符號來標示,讓學習上的複雜性降低。當然也不可能達到
百分之百的完全相容度,因為所百的語言之發音皆不盡相同,某些語言之發音是多出來的,因此就可能需要多一些符號來標示,而通用拼音的構想就是希望把這種只通性增到最高。
 
(二)、差異並非很大

通用拼音與中國大陸所用的漢語拼音有百分之八十五的相容度,漢語拼音和通用拼音兩者只有13.7%的音節不同,另外百分之十五之差異則是基於學理上的考量,利於使用者便於使用與記憶,因此兩種拼音方式的差異並不大。漢語拼音和通用拼音到底有什麼差異呢?
1.所有發ㄩ的音,在通用拼音裡都是用yu來標示,所以女生的女拼法為nyu,徐就是syu,魚就是yu。漢語拼音發ㄩ的音就有三種符號可以來表示,一個 是u上面點兩點u,如女拼法為nu,二是遇到ㄐㄑㄒ的時候,那兩點就不見了,變成u,如徐拼法為xu,三是如果前面沒有子
音的時候,ㄩ就以yu來表示,如魚拼法為yu。所以如果同樣一個注音符號,卻開了三種符號來表示的時候,就比較不容易學習,因為便用者需要個別去記憶,尤 真是遇到ㄐㄑㄒ的時候,它那兩點還要去掉,另外一點是基於英打上的考量,u因為上面點兩點則相當不利於英打,而且很多人通常就把那兩點省略掉了,這是一個 非常有趣的現象,所以我們認為用通用拼音法yu代表就解決了這樣的問題。

2.通用拼音是用ci跟si去代表ㄑ跟ㄒ,漢語拼音則是用qi跟xi來代表,這兩個音是因為當時一九五八年制定的時候,中 國共產黨它以俄國作為導師,這樣的一套符號受到俄國語言學者的支持,基本上它是比較接近俄國的發音,所以這兩個音一般以英語為母語的人都發不出來,因此我 們覺得應該把這一部份作一番改革。
3.由於q在英打的鍵盤中,需使用到小指去打字,所以比較不方便。另外,ㄓ和ㄔ的通用拼音是jh和ch,漢語拼音則分別以zh和ch來代表。從國際音標還有英語拼音來看,j和c還有jh和ch,比較常被放在同一組音群,利於學習與發音。

4.翁的通用拼音為wong,風則是fong,溫是wun,這個事實上也比較符台臺灣的語感跟發音習慣,漢語拼音就變成weng,風是feng,溫是wen,較不符合原本之發音。

5.通用拼音的ㄓㄔㄕㄖㄗㄘㄙ的母音是用ih表示,司的以si來區別si西。漢語拼音把ㄓㄔㄕㄖㄗㄘㄙ的母音標成i,這使 美國人容易將司si與西有所混淆。基本上大致就是這五個不同點,並不是像外界所說,通用與漢語拼音的差異很大。如果我們真的很理性去思考的話,其實這一套 通用拼音應該是相當好用的。
 
(三)、與大陸有所區隔

全球的資訊都相當發達,使用者可以利用鍵盤上的一種轉換鍵,使這兩種拼音方式容易互換使用。如果要與世界接軌,同時會失去一些別的東西,舉例來說:

1.如果我們為了要與世界接軌就使用漢語拼音的話,那將來我們國家的產物如果翻譯成這整套音標的話,其實是區辨不出,哪類產品是從臺灣來的或是從中國來的。

2.我們的姓氏種類很多,例如我們看到q開頭的姓氏,很容易聯想到他是從中國大陸來的,但是有些人可能比較希望人家知道他是從臺灣來的,若用漢語拼音就沒辦法區辨了。

3.出版品上也有這樣的情形,到最後拼寫出來都一樣,還要用另外的方式去區辨兩種拼音之間的差異,這反而是一種迷失。
 
(四)、保有自我之特色

事實上,英語中也百兩套音標,一是英式的國際音標,一是KK音標,這兩種發音是不同的,而且拼字也不一樣,可是全世界都不否認美式英語最流行,但是如果去 問英國人,他們也不可能放棄原有的語言去屈就於美語。舉兩個國際上實際的例子,大家都知道西班牙語與萄葡牙語是兩個非常相似的語言,但當西班牙與萄葡牙分 別獨立建國時,萄葡牙政府的語言規劃單位就曾刻意地去強化兩者的不同,以增加兩者的區辨性以及其「自主性」。類似的情況也曾發生在丹麥語與瑞典語之間。因 此在這同樣的道理下,大家都希望有自己的特色,保留自己的東西。我們還是在一個大前提之下,講得還是華語,我認為沒有必要為了拼音統一這一點而去放棄了自 己獨特的文化。文化的符號本身就是文化的詮譯權,要有自己的東西才能夠去發言,若連拼音的使用系統都相同時,臺灣與中國之間就很難做一個主體性的區分。另 外,如果將來臺北市堅持要使用路牌,臺北市百六百多條街道,有一百多條以上都跟T的音有關,像信義路、興隆路、辛亥路等,這修都是以X開頭之路名,關於路 名,可能影響並不會很深,當時臺灣民眾可能會認為路標是給外國人看的,事不關己,但是,當姓氏變成漢語拼音的話,相信很多人都會反對,因為台灣民眾不喜歡 q即x開頭之拼音。若將來姓謝的人可能都變成xie,姓蕭的人就變成xiao,所遇到的情況會更複雜及嚴重。因此,路牌不僅是只有路牌,它涉及到的是整個 臺灣的語言文化政策,還有臺灣將來資訊化的處理與將來臺灣母語的學習,甚至是華僑教育,所有的政策都有許多之關聯性,絕對不是只有路標給外國人看的問題。 此外,有國際觀的外國人基本上會尊重每一國的觀點與做法,真正學過漢語拼音的人可能不多,大部分來臺灣的人只是來觀光的,這批人也不一定只有美國人,因此 當他們看路牌的時候,只要全國拼音一致的話,相信對他們而言都是一樣的。
 
(五)、重要的文化與社會意涵

1.本土文化與族群和諧就政治目標來看,拼音系統並不僅僅只為了路牌翻譯的問題,更不是為了來台 灣訪問、做生意的外國人,而是為了九年一貫教育中的母語教學(鄉土語文)。若要落實母語教學,學童就必須學習三套拼音方式:
(1)學華語用注音方式,即ㄅㄆㄇㄈ。
(2)學英文則必須另外在學習二十六個字母及音標。
(3)政府真正提倡的母語,即福佬、客語或原住民語。父母會認為這種方式對於學童而言,負擔會過重。因此,這並未能真正達到其目的。就規範的角度來看,通 用拼音是一種精神,也符合多數人「本土化」的目標,這種拼音方式,不但不會增加孩童的負擔,而且可以同時學習華語、母語以及英文。

2.台灣主體性與國際化不統一拼音,會有損國際形象。基於這點理由,再加上明年的九年一貫教育中,母語教育就要開始施行 了,因此必須要有一套統一的拼音,否則無法制定課本。政治和文化有時候是並行的,但有時候也可以是分開的,因此今天我們使用通用拼音並不代表臺灣就獨立 了,臺灣是否獨立是與國家的宣言有關,而文化上仍然可以有札根的工作,無論臺
灣跟中國將來關係如何發展,雖然各自保有一套拼音系統,就算將來統一了,兩岸仍將保留各自的特色與文化。總而言之,語言不僅為溝通的工具,其背後所代表的文化與杜會意涵也相當重要。目前全球在英語成為全球化語言的同時,也相當重視多元中的語言現象。


 
三、結論

各國語言與拼音方式都有其特色,它不僅反應各國的文化與價值觀,對內是進行整合的工具,對外則是具有與外人區隔的特性。一 種語言政策的拼音系統,當然事關台灣文化主體性的建立,它不只是下一代學習通用語文和地方母語的必要工具,同時也將是一般外國人認識台灣這塊土地的媒介, 它絕不是單純為語言學或漢學研究者方便考慮的問題。拼音系統的選擇,應具有台灣文化傳統意義,且在當代國際交流中呈現國民主體性的認知和辨識上有相當重要 的意涵。在全球在地化(Glocalization)的趨勢中,台灣使用羅馬拼音系統時已經做了全球化(Globalization)的努力,但為了保持 在地化(Localization)的文化優勢,理應選擇本土的通用拼音以彰顯台灣的主體性。


[結語]

一、教育部的決議-採用漢語拼音

教育部長曾志朗在八十九年十日三十日批示,中文譯音將採行漢語拼音,未來在兼顧國際化與資訊化的前提下,將進一步研議以漢語拼音為主體,參採通用拼音的精 神,做小幅度的修正與增補。他強調,中文譯音採用漢語拼音是讓外國人學習漢字,鄉土語言則將以國語注音符號擴充若干符號教學。他表示,中文譯音以漢語拼音 為主、通用拼音為輔,未來修正和增補會針對X、Q、Z、H等音做最小幅度的調整,以求最大共識與相容。

二、採用漢語拼音的原因

曾志朗指出,漢語拼音經多年廣泛使用,流通於美、英澳洲等英語系國家,已成為一個穩定的拼音系統,是世界上最通行的華語拼音系統;一九八七年已被聯合國採 用,成為國際標準。反觀通用拼音,曾志朗認為,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積極考慮通用拼音,對本土語音特性與文化社會認同的用心,應給予高度肯定;但是通用拼 音尚在修正發展中,並無實證研究證實可以和本土接軌,包括客家語及閩南語部分,均尚未完成,從語音學和心裡學觀之,仍有爭議。所以,從學理來說,通用拼音 系統未經完全檢證,發展未臻成熟,穩定性不足。

三、中文譯音牽扯出鄉土語言教學

至於中文譯音政策牽扯出民國九十年九年一貫課程鄉土語言教學的拼音問題。教育部建議以注音符號為基礎,擴充若干符號,用來學習閩南語、客家語和原住民族 語,來滿足鄉土語言教學需要。除此之外,曾志朗強調,民國的語言政策應在兼顧文化主體性的前提下,盡量朝自信而又開放的方向思考,克服政治方面的顧慮,務 實選擇拼音工具,讓本國語言拼音系統與多數國家及人口使用的拼音合流。他說:「唯有積極地走出去,我們才能維護自己文化的主體性。」

[臺灣拼音制度大紀事]

民國75年 教育部1月15日公告「國語注音符號第二式」,但5月15日未獲行政院的批可。爾後教育部未再行文行政院,「注音二式」至今未獲行政院的最後認可。

民國85年 行政院「教改總諮議報告書」建議研究國語與母語的「通用標音系統」。但經建會決定以「注音二式」統一全國路牌拼音,爾後交通部發文至各縣市。

民國86年 台北市議會陳學聖議員舉辦公聽會,質疑注音二式。台北市政府市政會議也質疑用注音二式的適當性。

民國87年1月 台北市府依據行政院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的建議,研發出客、台、華三語通用的「通用拼音」,並與大陸漢語拼音保持通用,爾後北市府編輯「客家台語」通用拼音教材兩冊。美國著名的「客台語專刊」等採用至今。 87年4月 北市府市政會議通過街道路牌拼音系統採用華語通用拼音。台北市議會陳學聖、費鴻泰等國新兩黨皆支持,民進黨議員柯景昇等反對與大陸通用。由於「注音二式」並未獲行政院認可,國內知道注音二式者亦甚少,台北市府發起的通用拼音政策改革具有正當性。

民國87年8月18日 監察院糾正教育部從75年5月15日以來,拖延處理注音二式「法源基礎上未竟周全」的問題,行政院則有「追蹤管考不嚴之責」。

民國87年9月25日 通用標音系統整合會議召開,李遠哲主持,曾志朗支持通用拼音。

民國88年1月4日 陳水扁市府團隊下台,馬英九市長1月5日擬宣布改用注音二式。1月4日晚上,台北市民政局林正修局長與通用拼音主持人余伯泉教授緊急會談,暫時阻止了馬英九市長宣布採用注音二式。

民國88年1月26日 教育部邀集外交部、內政部、新聞局、台北市等跨部會議,決定採用「注音二式」,引發各界不同意見。1月28日李遠哲建議通用拼音,教育部長林清江宣布教育 部尚未最後決定。2月9日行政院召開座談會,指示教育部邀集學者專家重新討論。4月6日教育部召開全國拼音會議。

民國88年5月5日 教育部召開第一次拼音專案小組會議,針對全國拼音會議提出的「通用拼音、注音二式、威妥碼式、漢語拼音」四種系統,「就利弊得失加以整理交待」,曾志朗為 召集人。6月4日召開第二次拼音專案小組會議,曾志朗缺席。爾後,專案小組突中斷,「就利弊得失,加以整理交待」的專案報告未出爐,召集人曾志朗未交待。

民國88年6月16日 教育部廢棄了跟據全國拼音會議成立的拼音專案小組,以及合法進入正式討論的四種系統後,另起爐灶,於6月16日與21日召開六人會議(李鍌、李壬癸、何大安、鄧守信、王旭、曹逢甫),另決定第五種拼音「國語拼音」,報行政院。

民國88年7月6日 行政院否決「國語拼音」系統,劉兆玄副院長另提出第六種「模組式改良漢語拼音」系統。7月15日「模組式改良漢語拼音」系統被教育部專家諮詢會議認為不可行,會議中並未達成用大陸漢語拼音的共識,出席者李壬癸直言用漢語拼音會造成「政治風暴」。

民國88年7月26日 行政院教改推動小組會議,依據教育部已經達成用漢語拼音的共識,劉兆玄召開記者會宣布用「漢語拼音」,引發專家學者的抗議。7月29日立法院民進黨團召集 人李應元召開記者會,反對直接用大陸漢語拼音。8月,跨黨派14位縣市長反對用大陸漢語拼音作為各縣市街道路牌拼音。

民國88年9月16日 翁金珠立委將14位縣市長的簽署面交劉兆玄,達成共識:民國拼音系統「尚未到最後決定階段」、其名稱「不再拘泥為漢語拼音,應以更為中性的名稱命名」。

民國89年1月5日 行政院函教育部:本案原則已在教改推動小組討論並有結論,「現以執行上仍有細節待議,仍請貴部再行研處」。教育部未有後續行動,等待總統大選結果。前政府蕭萬長院長,在3月18日以前,未曾公布民國的任何拼音系統。

民國89年3月25日 中研院舉辦拼音學術研討會,5月27日再舉辦第二次拼音學術研討會。

民國89年4月7日 台北市政府函教育部:「中文譯音系統究採何種拼音方式,建請貴部儘速確定」。5月1日曾志朗與余伯泉商訂語言政策的改革原則,由民進黨范巽綠方面來推動。 7月國語會完成改組,國語會通過每兩週召開一次委員會議的提案,以便儘速確定民國拼音系統。7月20日行政院教改推動小組會議結論「請教育部儘速邀集學者 專家研議定案後,提本小組委員會議討論」。

民國89年8月25日 僑委會召開海外華語文諮詢委員會議,達成使用通用拼音的共識。

民國89年8月28日 台北市政府直接發函給行政院,「敬請督促主管部會儘速確定」民國究採何種拼音方式。9月14日教育部國語會召開內部協商會議,9月16日,教育部國語會決 議採用「通用拼音」。9月20日行政院教改推動小組會議決議「請教育部針對中文譯音及鄉土語言拼音方式優先處理,並於今年底以前完成整合」、「中文譯音統 一規定問題,請照本小組本次委員會議決議辦理」。

民國89年10月7日 國語會決議通用拼音案後,曾部長未曾表示反對。因此,教育部召集跨部會中文譯音統一規定會議,台北市政府指控新政府「政策急轉彎」,國語會委員提出台北市 政府的催促公文證據,駁斥台北市政府言過其實。民國10月13日,國語會召開政策說明會,曾部長公開說明尊重國語會決議,但指出查詢英文資料時會付出成 本。隨即中研院資訊所研究人員指出查詢問題,現代電腦科技已經很容易克服。10月30日曾部長推翻國語會決議,他強調中文譯音與鄉土語言分開處理,否決 「中文譯音與鄉土語言拼音優先整合」的行政院教改小組決議。國語會12名委員隨即聲明「基於專業不受尊重,目前無法再出席國語會會議」。

民國89年11月7日 教育部函行政院,建議「中文譯音目前仍建議採行漢語拼音」,未來參採通用拼音,針對X、Q作修正。該項建議並未遵照9月20日行政院教改推動小組會議的決 議。11月15日,行政院回函教育部:「請教育部加強溝通協調工作」,希望教育部長與國語會委員再進行部內的專業溝通。

民國89年12月 教育部長未與國語會進行專業溝通,直接發函行政院相關單位與各縣市,要求對中文譯音表態(截至三月共有10縣市以上贊成台灣華語通用拼音)。

民國90年1月9日 曾部長在舊金山與支持漢語拼音和通用拼音的人士對話。曾部長表明他自已對漢語拼音和通用拼音並無成見。他所堅持的「行政程序」問題是「拼音專案小組」的開 會決議和行政院的最後指令是要「漢語拼音」。曾部長這項表明,不符89年9月20日的行政院教改推動小組會議的決議,亦與88年5月至6月「拼音專案小 組」開會的情形不符。

民國90年2月22日 全球台灣通用語言協會在美國矽谷成立,溫哥華、多倫多、歐洲、日本等地相繼成立台灣通用語言協會,以維護台灣通用語言的自主權,並協助台灣確立華語通用拼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