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七大方言

漢語是漢藏語系中最重要的語言,包括七大方言。

官話
使用人口占漢族總人口的70%以上,分佈於整個中國的北部、長江以南的四川、貴州、雲南、西藏,以及下列省份沿長江的部分地區:江蘇、安徽、江西、湖北、湖南。

吳語

使用人口約占漢族總人口的8%,大致分佈於蘇南、浙江大部分地區及江西與浙江比鄰的幾個縣。皖南的徽州方言和浙西的建德、淳安方言是否歸屬於吳語還未最後確定。

贛語

使用人口約占漢族總人口的2%強,分佈於江西的北部和中部。

客家話

使用人口占漢族總人口的4%,分佈於江西南部、廣東北部、福建的西部及台灣的新竹、苗栗等地。贛語和客家話很接近,有人認為可以把它們看作是同一種方言的兩大支派。

湘語

傳統的看法包括新湘語和老湘語,使用人口占漢族總人口的5%,分佈於湖南洞庭湖以南的大部分地區。有人認為,新湘語可以劃歸西南官話。湘語只應指老湘語,分佈於湘西南的七、八個縣,以及與之比鄰的廣西的四個縣。

閩語

使用人口占漢族總人口4%強。分佈於福建(除閩西客活區外)、廣東東部和海南島及雷州半島一部分、台灣大部分地區、浙南與福建比鄰的小部分地區。

粵語

使用人口占漢族總人口5%,分佈於廣東大部分地區、廣西東南部。

粵語、閩語和客家活在港澳及海外亦有分佈。

四川話在西南地區有很大的影響,屬於漢語北方方言西南官話的一個分支,語音、詞彙、語法等和普通話有很大的一致性,也有自己不同的特點,而以語音方面的差異最大。四川話語音系統共有20個聲母、36個韻母、4個聲調,還有韻母兒化現象。

聲母 四川話有20個聲母,總數比普通話少。只有舌尖前音,沒有舌尖後音。[n]與[l]不分等特點。

韻母四川話有36個韻母,總數比普通話少。

聲調四川話通常有陰平、陽來、上聲、去聲4個聲調,古入聲字絕大多數歸入陽平調。

名詞  名詞約佔四川話方言條目總數的三分之一,特點是其與普通話的詞干相同,詞綴不同。四川話常在名詞後加「子」、「巴」等詞尾構成方言。

動詞四川話的普通話差異較大,有的與普通話的動詞貌似相同,但詞義和使用範圍不同;有的由於語音和詞義不同。四川話中動詞一般不用重疊式。短暫動作常用動詞後面加「一下」來表示,例如「轉一下」、「看一下」,不用「轉轉」、「看看」。

形容詞四川話裡的形容詞,有的用特有的方言字來表示,如莽(意:傻、憨、身材粗壯等)。有的借用普通話中的同音字,如湯水。四川話中形容詞的生動形式相當豐富,在形容詞詞根的前後都可加單音節或多音節詞綴構成生動形式,表達各種不同的狀態、感情色彩。如「瓜(傻)」,除了「瓜稀稀」,還常說「瓜不稀」、「瓜眉瓜眼」、「瓜眉日眼」等形式。

代詞 四川話的代詞主要有哪個(誰)、啥子(什麼)、哪陣(什麼時候)、咋個、啷個(怎麼)等。

量詞 四川話的物量詞,如: 匹:一匹瓦、幾匹肋巴骨。 坨:一坨錢(一萬元)、一坨線。 動量詞,如: 道(遍、次):他試了一道又一道。

副詞 四川話表示程度的副詞較多,如: 多:她對你多巴適的。 飛:飛辣。 焦:焦苦。

安徽省境內共存在著現代漢語四大方言,它們從北向南逐漸變化。依次是:北方方言、贛語、吳語和徽語。其中北方方言從北至南又分為中原官話和江淮官話。另外,受歷史上移民影響,現代漢語方言中的湘語、閩語、客家話、西南官話和畬話,也零星分佈於皖南許多縣市,受其他方言包圍,逐步形成方言島。
中原官話。以阜陽話為代表,包括本省淮河以北22個縣市和淮河以南的鳳陽縣、蚌埠市、霍邱縣、金寨縣和長豐縣下塘集以北地區。其語言特點:聲母n與L不混,韻母和普通話韻類關係對應較為一致,聲調分陰平、陽平、上聲、去聲。語法上普通話的「不知道」說成「知不道」。
江淮官話。以合肥話為代表,包括懷遠縣和江淮之間的21個市縣,以及沿江安慶市、貴池市、青陽縣、銅陵市、蕪湖市、蕪湖縣、南陵縣、宣州市、郎溪縣、廣德縣、當塗縣和馬鞍山市。其語音特點:n與L不分,en和eng不分,in和ing不分,有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和入聲5個聲調。語法上普通話的選擇疑問句如「你去不去」在境內說成「你可去」?
贛語。以岳西話為代表,包括岳西、潛山、太湖、宿松、望江、懷寧、東至、貴池(西部及東南角)等縣市。傳說境內先民系明朝初年從江西吉安地區遷來。其語音特點:古全濁聲母今已清化、讀塞音、塞擦音時,不論平仄都讀送氣聲母;古寒、桓兩韻見溪聲母的字今音韻母相同;古鹹、銜兩韻的端系聲母字的韻母今音也相同。有陰平、陽平、陰去、陽去、上聲和入聲6個聲調。語法上普通話的「給我報紙」說成「把報紙我」。
吳語。以銅陵縣話為代表,包括皖南黃山山脈以北以東的14個縣市,即銅陵縣、繁昌縣、涇縣、南陵縣(山區和圩區)、當塗縣(東部和南部)、青陽縣、貴池市、石台縣、黃山市黃山區的部分地區以及宣州市、蕪湖縣、寧國縣、廣德縣、郎溪縣,當地土著居民的老一代一般說吳語。其語音特點:古全濁聲母今音仍自成一類,境內石台、涇縣等地有陰平、陽平、上聲、去聲4個聲調,銅陵縣、蕪湖縣、繁昌縣有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入聲5個聲調,廣德、郎溪、黃山區有 6~7個聲調。如黃山區有陰平、陽平、陰上、陽上、陰去、陽去6個聲調。
徽語。以歙縣話為代表,包括祁門縣、黟縣、休寧縣、黃山市(屯溪區、徽州區、黃山風景區)、歙縣、績溪縣、旌德縣。其語音特點:知章組聲母在三等韻前讀j、p、x,古全濁聲母今音全部清化,其塞音、塞擦音聲母大多讀送氣音,古疑、影母在開口呼前今音讀η聲母;鹹山宕江攝陽聲韻大多轉化成陰聲韻,西片徽語有長元音韻母;境內大多是陰平、陽平、上聲、陰去、陽去、入聲6個聲調。語法上「再玩一天吧」說成「嬉一日添」。

至於到小地方的語言差別,有的只有小部分發音的差別,有的是因為移民的緣故。